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五集)  2012/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八十九页,第四行:

「种修福善」,就是修善种福。「本经广劝舍恶行善」。这桩事情,四十八品品品都有,真正是普遍的在劝导,一定要断恶修善。断恶修善,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什么应该断、什么应该修。如果没有标准,一般人搞错了,把善舍掉了,恶他以为是善。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说价值观颠倒,伦理道德本来是善,现在人把它看成是恶。一个讲伦理道德的人,这个人在社会上不能生存,为什么?人人都欺负他,人人都害他。行善变成无能的人,造恶的人受人尊重,为什么?这是英雄,这是好汉,得到人的拥护,名闻利养统统都来了。现在是这么个社会,整个世界如是,不是局部,到哪里都一样,你都看到。所以圣教非常非常艰难,真正修不容易。真正修要耐得了寂寞,缘不成熟,加功用行,厚培自己的根基,这个非常重要。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七十岁之前没人知道他,他在那里培养自己,在藏经楼三十年不出门。所以这个老人虽然是最后归到念佛,宗教、显密没有不通达的,真的是广学多闻。最后选这念佛法门,不是随便选的,是真实智慧选择的,也不是别人劝劝就相信的。所以这是真智慧,这真学问。

舍恶行善难,在过去容易,在今天社会非常之难,没有人相信。别人所看到的,作恶的人享福,行善的人受罪,这使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怎么肯相信?经上讲得很好,作恶享福是过去生中的余福,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太大,还没有享尽,现在这一生所享的是余福。福享尽了,恶报就现前,这个现前,后悔来不及了。那个受恶报的时间长,在人间享福的时间短,能享多少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得了了。可是恶报是在三途,饿鬼、畜生、地狱,无论哪一道,时间都非常长,不是我们能想像的。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觉悟,会醒悟过来。

而且三途果报真的就在面前,我们看看畜生道,许许多多的畜生,是因为舍不得离开他的财产、他的家园,所以到家里来投胎了。福报大的变成家里宠物,福报小的变成家里当差的、看门的。细心观察我们能看得到、觉察得到,你说这个多可怕。投胎畜生身算不错了,如果在饿鬼道,他的幽灵、他的第八识也舍不得离开家。我们在美国洛杉矶住的时候,有一个同修,他跟我们一起住在达拉斯,他的岳父岳母住在洛杉矶,到洛杉矶去玩,去看他们。就在前几天,时间距离很近,他的老岳父买了一栋房子,那栋房子鬼屋。原来房子的主人死了,那个魂魄没离开。晚上睡觉,听到房子(它两层楼房)有走路的声音、桌椅推动的声音,常常有。这一天下午,洛杉矶是长夏,很热,在浴室里洗澡。他就觉得有人推门,他就问是谁?结果听到声音,说到他的名字。把他吓坏了,衣服、裤子都没有穿,就往外面跑。白天遇到鬼,那讲得没错,就是前面住这个房子的主人,死在这边。给我们讲起来,一点都不假,没离开。这就是贪恋。地狱道我们是见不到,不造地狱罪,见不到地狱;造地狱罪,地狱罪业没有现前也见不到。见到的时候就麻烦了,见到就进去了。

所以,善恶的标准要知道,知道之后要坚持,一定要去做,绝对有好处,绝不要贪图眼前的享受。眼前,尤其是佛弟子,佛弟子真正觉悟。我这两天看南传的《法句经》,写得真好,完全是偈颂,全都是讲我们日常生活。佛弟子要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做模范,这个事情难。释迦牟尼佛在世,追随他所有的弟子,真的,是给社会大众做榜样的。世尊自己带头,把持戒、苦行做出来。这是什么?这是修道、得道的基础。以前都是走路,大户人家才有车马,自家里头有马、有车,平民没有,都是走路。现在平民有公共汽车代步。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听经,坐巴士、走路。大概半个小时之内的距离,我们是走路去的;半个小时以上的,我们坐巴士。不但我们是这样的,老师也是这样的,老师去上课、去讲经,也坐巴士,没有车。现在人民富有了,家家都有车,这就方便多了。可是我们依然看到坐巴士的人不少,每个巴士站看到排队,就知道了。

我的一个在家老师,周邦道老居士,虔诚佛教徒。在台湾,考试院考选部的部长跟他老朋友,邀请他去做政务次长,政务次长就是第一副部长。他家有车子了,公家配一辆轿车给他,家里给他装了电话,考选部付钱。这个人老实、厚道,家里这个电话,外面打来的可以接,不可以打出去。自己有什么事情打出去的话,到巷口有公共电话,到那边去打。为什么?不能让国家付钱。大概全世界这样的官,我们只看到一个,没看到第二个。出门,私事坐巴士,公务坐国家配给的这辆车,他能做到,一生不变。家里生活,家里全家吃长素,生活非常节俭,省下来一点钱,寄到家乡老家。老家还有亲戚朋友,比他更苦的,帮助他们。夫人念佛往生,我跟诸位讲过,见到地藏菩萨,往生火化,三百多颗舍利,瑞相稀有。这是个真正懂得修善种福的人,奉公守法。确实我们要常常把这个事情做报告,这是政府公务人员的榜样,国家的官员都像他这个样子,这个国家哪有不兴旺的道理,世界哪有不太平的道理!各人要守住各人的本分,这个重要。

现在这些事情没人给我们讲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在我们那一代,六十年前,老师肯说,朋友当中的好朋友也可以说,还能听得到。现在没人说了、不敢说了,说了变成仇人,在我们那个年龄就开始了。所以方老师告诉我,他说现代的学校,六十一年前的台湾大学,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他说这个话我听不懂,我以为他是拒绝我,不准我到学校旁听,不知道这个话说的意思。以后就没想到他要我到他家里上课,学生只有我一个人,我感恩。慢慢我才领悟到,不是老师不肯教,有一个学生肯学,老师都会认真教;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有,老师就不教了。我不是学校正式的学生,是旁听的。

所以这个问题不在老师,在学生。学生上了大学,目的是什么?拿文凭、拿学位,将来在社会上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目的在此地,不是真学东西。老师看得清清楚楚的,不教了。老师为什么还要教?没有法子,这是他的职业,他靠这个吃饭,拿一份薪水、拿些钟点费过日子。两方面都敷衍了,这是什么?教育衰了。现在过了六十年,衰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晓得了。大概还是科学技术天天有进步,人文这方面,伦理道德完了,比六十年前差远了。六十年前像我们这样的人,二十五、六岁,真正想学老人还真敢讲。现在没有人讲了,讲了得罪人,也没人真学,全都搞名闻利养,认假不认真。从这个地方我们才体会到,灾难由哪里来的。不善的心行感应而来的,不是自然灾害。自然是最健康的、最美好的,回归大自然就是本性本善。

经上广劝,是三千年前那个时候的人,心地纯朴,释迦牟尼佛出现,是中国周朝时候。周朝八百年,但是中国并没有统一。祖宗积德,传三十将近四十代,八百年,文武周公积的德大。末代,帝王享福了,不愿意过简朴的生活,国家亡了。祖宗教诲不如是,方老师告诉我的。他介绍我《周礼》,这部书就是周朝,用现在的话来说治国的宪法,齐家治国的大法。方先生说,如果周朝后代世世代代都遵守这部书,依教奉行,他说今天还是周朝。可见周公这部著作了不起,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制度之完美,老师赞叹备至。老师虽然多次的给我讲,可是我对这个没兴趣,三礼我只读过《礼记》《周礼》《仪礼》偶尔翻翻,没有在这上用过功。

这里举《观经》三福,《观无量寿佛经》「劝修三福」,这个三福是净宗修学的大根大本,三条十一句。「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这是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有这个基础。经上固然说明,五逆十恶、毁谤大乘,临命终时知道忏悔、知道认错,求愿往生也能得生。那是什么人?净业三福他没修,他怎么能往生?那是这个人这一生当中迷惑,没有遇到善缘,迷了一辈子,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善积德,他不是这一生。经上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往生的人,在宿世都是累积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么深厚的善根。所以《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少不能往生。

前面我们也曾经读过,如果我们过去生中,没有这样的善根福德,这一生想往生,怎么办?要把这个多福德、多善根补出来。怎么补法?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补出来。因为念佛,善根、福德同佛,跟阿弥陀佛相同。所以拼命念,拼命积善根、积福德,念个十几二十年就追上了。这是告诉我们,持名念佛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修什么样的善根福德都比不上念佛。念佛是把阿弥陀佛的善根变成自己的善根,把阿弥陀佛的福德变成自己的福德。这要真信,如果有怀疑,不行;完全相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你真能补起来。这是一定要修三福。

三福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果说这三条是三个根,这是第一个根,根之根。根之根头一条就是孝,孝这个字不容易做到,你读《孝经》就知道了。孝要能随顺父母,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叫大孝。父母希望你成圣成贤,我成不了圣,也成不了贤,这就不孝。成圣成贤不能缺德,世出世间没有缺德的圣贤。在中国传统,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每一个字都能做到,这就是孝养父母;有一个字里头亏欠了,就是缺了一条,缺德。不容易!佛是大孝子,修圆满的孝道。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老师跟父母的恩是相同的,圆满的孝敬,对父母怎么尽孝,对老师也就是一样尽孝。只是过世的时候,对父母有丧服,对老师没有丧服,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个之外没有丝毫差别。中国古人对老师,知道恩义,懂得报恩。恩怎么报?老师教导的依教奉行,真报恩。学佛报佛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这叫真正报佛恩。不能往生不算报佛恩,为什么?你走到邪道上去了,走到天道都不行,都不是报佛恩。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我们儒释道的三个根就是从这一条来的。孝亲尊师怎么做法?落实《弟子规》就是孝亲尊师。《弟子规》上字字句句做到了,净业三福前面两句圆满了。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因果教育。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这些戒条全在《感应篇》里头。要真正能做到,在起心动念之处想到。最后一句,修十善业,归到《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决定不止这十条。小乘人阿罗汉,把这十条扩大变成三千威仪,阿罗汉所修的;菩萨更殊胜、更了不起,把这十条变成八万四千细行。也就是声闻道、菩萨道的基础就是十善业道,把它向外一推广,一个是三千条,一个是八万四千条。我们看到很多画的佛像,都画个圆光,佛头上一个圆光,圆光上面有三个字,「唵、阿、吽」,是梵语。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就是十善圆满。唵是身三业,不杀、不盗、不淫;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顶上圆光就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展开,在大乘八万四千细行,八万四千归纳就是十善业。

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看佛法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在家《十善业道》做不到,什么原因?根没有了。根是什么?根是孝。都不孝,孝没做到,敬没有做到。没有孝心、没有敬心,佛来给我们讲经也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他心不诚,他心不敬。没有诚敬,一分一毫他都入不进去,他所听的皮毛。听的这些文字,文字也没有听懂。文字要听懂,李老师告诉我们八面,算是你懂得表层,外面这一层。八面是什么?体相用、因缘果、理事。我们听一个字、听一句能理解这八面吗?如果是深入一层,每一面又有八面,八八六十四面。听一句话深入六十四面,你深入一层,那不是很深的功夫,已经不得了了。现在能听个表层,听一句话能懂得八面就不错了,很难得了,深入一层的没有了。

佛深入多少?佛深入无尽,彻法底源,这是如来。你不能不佩服,他看东西看得多仔细,看到根源,我们连表面都看不出。譬如说个孝字,孝的体是什么?孝的样子是什么?孝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体相用。孝的因是什么?缘是什么?果是什么?事是什么?理是什么?他讲这八面,这是表层、表面。圣教难,真难!深入一层,譬如说体,体之体是什么?体之相是什么?体之用是什么?体之因是什么?体之缘是什么?体之果是什么?体之事是什么?体之理是什么?这从一个体讲。从相上,相之体、相之相、相之用,六十四面你是深入一层。从这些方面我们也懂得,古人所做的功夫真实的,我们现在全是表面,甚至表面都做不到。我们现在人瞧不起古人,认为古人赶不上时代,要淘汰了,看不懂的东西全是糟粕,不要了。这样的观念,把世界带到毁灭的边缘,自己完全不知道,又不肯学,总是随顺自己的习气,不知道随顺性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性德,在佛门里面,三学、三皈、五戒、十善是性德,六度、十愿是性德,六和敬是性德。不愿意随顺性德,要培养自己的贪瞋痴慢疑,认为这个东西跟自己最亲,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自己祸害的根,不知道。

我们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我们提起五个科目,做为净宗同学共修的。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五个科目,这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性德,这叫修善种福。如果起心动念与这个标准相违背,我们不是在修福,我们是在种祸,是在积恶、是在种祸,不是种福。一切都要自己负责任,於任何人都不相干。美国修.蓝博士来给我们讲的,任何一个人一生当中一切际遇,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你怨天尤人,你罪加一等,为什么?在这个世间做主宰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所以自己要负责任。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世间有孝子,世间就会有圣人出世;没有孝子,哪来的圣人?要真孝!有孝之名没有孝之实,不行,那假的。能孝父母就能够奉事师长,不孝父母他就不会尊重师长。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父母做榜样给子女看。上学的时候拜老师,从前要行拜师礼,现在没有了,那个礼很重要!每个家长带子女进学校,都要行拜师礼。拜师礼,父亲带著儿子给老师磕头,三跪九叩首,行最敬礼。老师也接受,为什么?两个人心里都晓得,作戏,给小孩看的,这教他的!父亲对老师这么尊重,这小孩能不听话吗?能不尊重吗?不敢!亲眼看到的,爸爸给老师三跪九叩首,再送上礼物。所以,他不是言教,他是身教,真做出来给你看。让这个孩子真正有感动,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一天,那个场面、景象永远记在心里头。对老师的尊敬跟对父母的怀念,一生不会忘记,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慈心不杀。杀,是违背性德第一桩恶事、不善的事情。慈心不杀是性德里头第一善事,不杀生。你看佛家的戒律、许许多多宗教戒律,第一条不杀生。由此可知,杀生真的是不善,所有宗教都把它摆在第一条,不杀生。佛十善、五戒都是摆在第一条。中国的五常,第一个字是仁,仁者不杀,仁者爱人,爱人怎么会去害人?不可能的。义者不盗,义是一个守礼、守法的人。一切人事物当中他有智慧辨别,我应不应该得、我应不应该取,他有分寸,不应该的他不会起心动念。所以义不盗。礼不淫,智不妄语、不欺骗人。这是出家的四重戒,杀盗淫妄。

修十善业。十善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有这个条件才可以受持三皈。为什么?这四句话你统统具足了,佛称你为善男子、善女人,加个善字,称赞你,你是好人。只有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资格做佛的学生。所以他想学佛,拜佛为老师,受三皈,受三皈就是拜老师,佛接受他。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佛不接受。现在受三皈叫结缘三皈,不是真的。密宗灌顶是结缘灌顶,也不是真的。按照真的,你没有这个条件,你不能接受。所以结缘,做个样子给你安慰安慰,其实假的。像幼稚园小朋友毕业了,给他带个博士帽,他要以为自己得到博士了,不是真的。

第一个完全了,第二个就是入佛门。入佛门先受持三皈,拜老师,以佛为师、以法为师、以僧为师,这三宝。僧里面,你只能有一个老师,接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到自己开悟了,一切众生皆是老师。像善财童子一样,在文殊菩萨会上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根本智,再出去参学,参学是无所不知。人人是老师,无论在家出家,全是老师,全是善友,善友就是老师、善知识,学生只有我自己一个,所以一生圆满成佛。这叫广学多闻。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看到的一切众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这是后得智;心地清净不染,那是根本智。

所以,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成就自己三昧,这定功,成就自己无量的智慧。智慧是明了,我看得清楚、听得清楚,这是智慧;我不著相,我不分别,这是禅定,这是三昧。叫定慧等学,慧中有定,定中有慧,自己提升了。不是叫你不看,不是叫你不听,不是的。叫你看、叫你听,不分别、不执著,你才能得定、才能得慧。这样的人修行,时间久了,时间长短各人不一样,那是各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很快,半年、一年他就成功了。我们《高僧传》上看到的,有的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不管时间长短,只要证入三昧,福慧现前都是一样的,这叫真修行。

所以章嘉大师教我的时候,他说修行不是别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明白了,一看就明白了,一听就明白了,是这么回事情。明白怎么样?如如不动,不受外头境界影响,也就是说不起贪瞋痴慢疑、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我们通常讲,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支配的念头,什么念头都没有,没有一样不知道,这个人就叫佛、就叫菩萨。学佛是这么个学法的。经典是教科书,是在讲堂用的,学了之后要落实,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待人接物。不是学了光在讲堂里讲,这没用处,对自己讲、对别人讲都没有用处;要在生活当中落实它才管用,那才叫佛法,这才叫度众生。不是你这个经会念了、会讲了,不是;你完全融会在生活当中,这是这个你会了,融会在工作当中。你讲这部经,就会把经讲活了,让人听了有感受、有悟处,不是死在文字当中,它是活的。

受持三皈之后,拜了老师,就正式开学了。这个学习从哪里学起?从戒律学起,「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威仪是规矩,行住坐卧、待人接物都有个规矩,学这些东西。就是学,从德行下手。真的,小乘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法句经》《法句经》里头所说的全是日常生活,怎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都讲到,生活教育。以性德为标准,也就是三皈、五戒、十善为标准。

第三,这个基础稳了,再向上提升。这个三条,三福,第一是人天福报,第二是二乘福报,就是声闻缘觉。都是从根本上说的,所以它非常重要。第三是大乘的根本,大乘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通常讲四弘誓愿,那是菩提心。四弘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发这个愿,跟诸佛菩萨同心同愿,每一尊佛都发这个愿,阿弥陀佛也不例外。不过阿弥陀佛发的愿,他非常积极,要找一个方法,这个方法能普度众生。这个方法要简单、要容易,能够平等的,上面能帮助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下面能帮助阿鼻地狱众生。这个方法到哪里找?这是其他诸佛如来没想到的,只发了个大愿,没有那么仔细去认真去想,他想到了。他向佛请教,佛没教他,佛只是劝他到十方刹土去参访、去考察、去学习。你自己亲自去看,哪些能满你的愿的你就采取,不能满你的愿的你就舍弃。这样考察完毕,真的,一个佛刹土也没遗漏,做出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依照四十八愿,建立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这么来的。

所以发菩提心重要。《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真正菩提心发出来了,这个人就超越三界六道。《华严经》上,他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他就是初地菩萨,一发心就是的。这个心发了之后不会退转,很难!我们现在连自己跟自己都不保险,自己说的话到时候不算数。虽然自己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存心欺骗别人,到时候自己不能兑现,做不到,烦恼、习气障碍重重。换句话说,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这是真的,对佛菩萨怎么可能生起信心?现在人活在世间可怜,可怜的根源在哪里?信心丧失掉了。认真自己回顾一下,细心思惟,这个世间哪个人靠得住?哪个人真能相信我?我又真正能相信哪个人?没有一个。在古时候,真正相信的人至少有两个,父母、师长,一生不会变的,现在这个没有了。从前真的师徒如父子,老师一生惦念著学生,学生一生不忘记老师,现在没有了。中国从自古以来它有这个教育,从小教你的,根深蒂固。现在教育没有了,现在教育教你怀疑,从小就教怀疑。怀疑很可怜,一生孤苦伶仃,跟你在一起的什么朋友?都是利害,有利是朋友,没有利的是敌人。所以一生活在什么?斗争、恐怖、忧患之中,人多苦。

学佛的人很幸运,真正找到一个知心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可是问题在哪里?我们对他还怀疑,他真有吗?必须深入经藏,要晓得外面境界完全是自心变现出来的,你就不怀疑了。阿弥陀佛真有?真有。为什么?自性弥陀。极乐世界真有,唯心净土。一切法从心想生,弥陀、极乐世界都是我心想生,不是从外来的。这么说起来,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要相信,自信才能信人,没有自信,对外面全是怀疑,自己变成孤立了。有坚定的自信,我关心别人,别人关心我,我念念念他,他也念念念我。特别有效的,阿弥陀佛,你念他,他真的念你,你要求他现身,他真现身给你看,到时候他真带你走,决定不欺骗你。如果我们把心量扩大,我爱一切人,一切人爱我,真的,一点都不假。至少我居住的地方,我的这些邻舍,我真爱他、真关怀他,他们真爱我,他们真照顾我。首先要布施,都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造成的。看到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看到你也生欢喜心,这不都是自己造成的吗?怨天尤人那是大错特错。菩提心是深心,是广大心。

「深信因果」,对因果不但信,深深的相信,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人跟人的缘分统统有因果,这因果会变的。中国古人有句话说,「花无百日香,人无千日好」,金玉良言,真的。人与人在一起相聚一千天,就是三年。为什么?平常他很尊敬你、很爱你,跟你住了三年,你什么毛病他都看到,原来对你那个爱变成瞋恚、瞋恨,看到什么都不舒服了。什么原因?就是这么个道理。太近了,什么顾忌没有,好不好全露出来。原先偶然见个面,露出来是好的那一面,不好的那面藏起来,你全是看到好的,没有看到不好的。天天在一起,全都看到,这个事情也麻烦了。这桩事情,到极乐世界就解决了,为什么?你跟阿弥陀佛住无量劫,你都喜欢他。为什么?他没有缺点,你仔细去找,找不到。他每天在那里表演,每天讲经教学,从没有间断。所以为什么极乐世界人那么欢喜?极乐世界,欢喜的世界,那个地方是圆满的师道、圆满的孝道。

释迦把我们送到极乐世界,就好比父母把我们送去上学,那是个好老师。这个好老师很认真,天天给我们表演。为什么会天天表演?因为每天都有新来的同学,新来的同学不知道多少,从十方世界去往生的。老同学都学得很像样子了,像佛差不多了,新来的要教,所以他的教学表演没有中断。新生天天进来,人数无量无边,好在大家是法性身,住的是法性土,永恒不变,不衰不变。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精神永远是那么好,是那么样的高潮。所以到极乐世界成就特别快速,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十方世界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我们感激释迦牟尼佛,他为我们介绍,讲这个经就是介绍,把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把阿弥陀佛介绍给我们。我们接受了,真信、真愿,老实念佛,决定得生。

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是通过极乐世界去作佛。不通过极乐世界,靠自己,难!那要断烦恼、要消业障。通过阿弥陀佛,我们不需要消业障,不需要断烦恼。其实,不断烦恼怎么成就?我们这个消业障、断烦恼,我们自己不知道。怎么断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断了。因为你念佛时,同佛善根,同佛福德,同佛的善根,业障消了,同佛的福德,烦恼断了。只念这句阿弥陀佛,什么业障、习气、烦恼统不要去管它,自然没有了。妙就妙在此地,一切法门不能跟它相比。诸佛如来称赞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不是白白称赞,他真有智慧功德,不是随便说的。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一怀疑,这种无量无边的利益,我们当面错过,就失掉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读诵大乘」。大乘经论多,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佛住世的时间太短。十方如来所说的,那就不可计数了,太多太多了。我们怎么读法?我们只读一部大乘经,就这一部,学就学这一部,其他的统统放下。广学多闻,到极乐世界再干,现在把全部精神、力量集中,我们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无量寿,有的是时间,慢慢再去学去,别著急。现在就要学,把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事情耽误掉了,那就错了!所以现在要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念佛,这比什么都重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圆满得到了,无量无边法门全得到了,这是捷径,这是近路,这个一定要知道。这一部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华严》《法华》,古大德说的,也是导归极乐,《华严》《法华》才得到圆满。如果不能导归极乐,《华严》不圆满,只接上上根人,上中下根都没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人人有分。华藏、密严、极乐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所以你统统都得到了。

这十一句,前面的十句自利,末后一句利他,「劝进行者」。我们自己得殊胜的利益,一定要劝别人,不劝别人,不能报佛恩。不劝别人,我们自私自利,这个法门我找到了,可别让他知道,那就错了。劝别人学别的法门,《华严》好,《楞严》好,《法华》好,叫他去走冤枉路,我们自己走近路。我们自己得到的好处,一定跟别人分享。有一点智慧的人,他劝我们,我们一定去观察,看看他是不是真学?他要是真学,一定是好的;他不真学,他叫我学,这个不太可靠。看到他真学,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老师教我们,我们细细去观察,他是不是真干?他如果真干,我们就能肯定这个法门不是假的。再看老师真的往生了,往生走的瑞相我们看到了,这最后给我们做证明。

后面,这都是经上说的,「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修净土最高指导原则。「其第一福中,已兼十善」。这个第一福,我们把它落实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没做到,孝亲尊师都不踏实、都不圆满。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道教的《太上感应篇》,里面一共说了一百九十多桩事,都是因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明清两代读书人,乃至於出家人,都用这个来做功过格,来检点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以这两代出了不少人才,无论是在家出家,真的是圣贤君子,佛门的祖师大德。莲池大师就有功过格,他的功过格名字叫《自知录》,那就是他的功过格。真干,不是搞假的。

断恶修善真正能改造命运。袁了凡先生没有能够把世间法放下,还是求功名富贵。云谷禅师教他修功过格,就是《太上感应篇》,著重断恶修善,命运很快就改过来了,真正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功名得功名,这个功名像现在的学位,袁了凡命中的学位只有秀才,举人、进士都没有。命里没有,考,考不中。他求,用断恶修善这个功德来求功名,举人他考中了,进士也考中。命中没有儿子,他求儿子,真的被他求到了,生了一个好儿子。一个儿子,好像给他生了十个孙子,所以他家后代很繁荣。命里面官位只能做到一个四川很小县分里头一个县长,就是知县,这个也改掉了。他做到宝坻知县,宝坻是归皇上管的,就好像现在直辖市的市长,这个地位提升得很高了。一生当中真相信,对於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他一丝毫都不怀疑,全家人努力断恶修善,一生命运都改了。寿命,他五十三岁,没有求长寿,延寿二十一年,他七十四岁过世的,延寿二十一年。所以要劝进行者。劝,也恒顺众生。云谷禅师随顺他,没有劝他出家修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第一福兼十善,儒释道的三个根。

《观经》指示,欲生彼国,当修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世尊一再劝导,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三条是根本,一定要修学。三条都能具足,真信、真愿、一心专念,没有一个不往生的。「由是可知,修善种福,於修净者,实不可忽」,不能够疏忽,净业三福是最主要的增上缘。

末后这一句,「求生净刹」,这句话「是为一大藏教之总归。华严圆摄诸教,而以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桩事情我们要特别留意,这是不可思议的示现。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十法界,讲经说法普度众生,目的何在?无非是帮助众生回归自性,圆成佛道,圆满成就。这是诸佛的本怀,是诸佛的本愿。这一句就是诸佛本愿,所以是为一大藏教的总归。千经万论,到最后教你求生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证得大圆满。

我们这一生讲了许许多多的经,修了不少的法门,到最后我们归到净土。说得不好听,是我们的业障很重,没有一上来就遇到这个法门。如果一上来就遇到这个法门,几十年的一门深入,决定得念佛三昧,说不定大彻大悟了,时间、精力没浪费。可惜的是事与愿违,我们没有那么好的修学环境。恒顺众生,自己没有一个一定的环境、没有一个道场,想干不行。哪个地方请你讲经,他希望讲什么就得去给他讲什么。我们自己原先对净土也没有这个认知,以为什么都好,不识货。如果真正有这个认知,我就会讲《无量寿经》、就会讲《弥陀经》,请我去讲经就讲这个,讲别的我不会讲。那也行,那也真的成功了。说好听的,这是给众生做种种示现,你看,转了一大圈,最后回到净土。这个选择净土不是随便选择的,六十年的经验、六十年的教学,自己最后走上这条路。大家想,大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给人奠定信心,让人知道专注。所以,这是十方一切诸佛,讲经教学、弘法利生第一个目标,就是为这个。

华严圆摄诸教,圆是圆满,摄是摄取,就是说包括一切教门,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学,都在《华严》里头,这个法门广大!我们今天流传的《华严经》,不是全文。像《四库全书》,我们这个《华严经》是什么?是《四库》目录提要。《四库全书》的目录,这么厚的本子五本,我们这下面看得到,目录提要,不是全书。《华严经》的全书多大?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不可思议!这部书要拿到我们这个世界上,地球装不下,太阳系也装不下,银河系也装不下。三千大千世界里头有多少银河系?有十亿个银河系。一个银河系装不下,这么大的分量。这是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龙宫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全部的。应该是也太大了,所以还有个中本《华严》。中本《华严》的分量也不是阎浮提众生能够学习的,不得已再看下本。下本就是十万偈,四十品,就是目录提要,龙树菩萨把这一部带到人间。

传到中国,不完整,一半稍稍多一点。第一次传到中国,三万六千偈,十万偈不到一半。第二次传到中国,是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四万五千颂,将近一半。贞元年间,《行愿品》这一品经全文传到中国,四十卷。所以在中国有《六十华严》、有《八十华严》、有《四十华严》。三个合起来,除掉重复的部分,大概有五万偈的样子,只有一半。《华严》的梵文原本失传了,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了,现在唯一留下来的是中文的译本。圆摄诸教,这个诸教是诸佛的教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学的都不出《华严经》《华严》最后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我们看到了,这一卷经完整,《普贤行愿品》,这品经四十卷。

「今经正是华严中本。於此经末,以求生净刹,普劝有情,同归极乐。今所劝者,正是弥陀之本愿,释尊及十方三世如来之本心」,这个话说得好,本心、本愿。佛存的什么心?我们今天要学佛,不但要学佛,还要学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不能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本心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有弥陀的本心本愿。依照这部经的教训,认真努力的学习,像一个阿弥陀佛的弟子,得阿弥陀佛承认才行;我们自己说弥陀弟子不行,佛不承认。阿弥陀佛弟子是什么样子?前面讲三福,必修的,三福是根本。后面经文他没有节录,还有一句重要的话,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菩萨成佛都不能离开这三条,你说这三条多重要。对净宗是必修的,对一切宗派、一切法门都是必修的,最高指导原则。我们在此地就会想到,孝亲尊师是多重要。不孝父母、不敬老师,我们缺了这个德,会造成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来接引。这个重要。

极乐世界是个六和敬的世界,所以不修六和敬也会造成障碍。我们把我们的行门锁定在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而第一条就是三福六和,是根本的根本。三学是戒定慧,一定是依戒得定,因定开慧,诸佛全走这个道路。我们不能投机取巧,戒可以不要了,定也没有关系,老实念佛就可以了。殊不知,那个老实两个字里头就具足了戒定,没有戒定怎么老实?老实不起来。老实人虽然没有学过戒律,他自然符合,你把五戒十善去跟他对一对,他统统具足。学过没有?没有学过。真的做到了不伤害众生,不杀生戒持了;不占人便宜,不偷盗戒持了;不欺骗众生,不妄语的戒持了。条条他都对了,全对上号了。为什么?因为五戒十善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一个人能安分守己,这个戒德自然流露,没有正式去受过戒,而戒统统具足。受过戒的人未必懂得受戒的意义,也未必能做得到。

惠能大师没受过戒、没听过经,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你把这些三聚净戒跟他去对对号,准能对出来,一条戒不欠缺。你把经教细细跟他对一对,经教里面所说的他全做到了,都落实在生活。你看他处事待人接物谦虚、老实、诚恳,这大家看出来,充满了真实智慧,没有丝毫虚伪。他要是不具足他怎么能开悟?他所悟的就是他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表现的,那就是他悟的,佛心、佛德、佛行、佛言。他说的话你记录下来,就是经典。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