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2012/10/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一0六九页,倒数第三行,看科题「示特留此经」,分三段。第一段「末世求生勿疑」,这一段非常重要。请看经文: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下面是念老的注解。经文很清楚,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这个话也正是对末法众生所说的。绝不可以以佛灭度了,我们读到这些经文容易产生怀疑,怀疑对我们的损失太大了。我们看注解,经文『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早年,东晋的时候,慧远大师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这是中国第一个念佛道场,净土宗的发源地,距离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多年。远公大师在往生之前,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证明这个经文是真的。从远公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千多年当中,修净土,亲自见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人很多。《净土圣贤录》里头有记载,《往生传》里面有记载,一直到现代,我相信有人见到。见到的人不肯随意跟大家宣说,这个都是远公大师所遗留下来的方规。远公大师三次见到,没有给任何人说过,往生的时候才说出来。往生是第四次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同时他看到莲社比他早往生的人,都跟在阿弥陀佛身边,一起来接引他。远公一个一个名字都能叫出来,有出家的、有在家的。

所以经文这句话不是假话,「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是依正庄严。这句话,念老「指《礼佛现光品》极乐依正,一切所有,以佛威力,如对目前」。我们能见到这是佛力加持,没有佛力加持,凡夫见不到;得佛力加持,这就见到了。在本经「礼佛现光品」,弥陀跟释迦两尊佛的加持,让这个法会当中人人都能见到,这个盛况无比的稀有。这一会有缘的人特别多,超过两万多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讲《无量寿经》这个功德。「生起实信」,亲眼见到了,信心真实了。我们读到这些经文,看到历代往生极乐世界种种瑞相,我们不应该怀疑,应该像当年大会当中的同学一样,生起真实的信心,决定不动摇。

「复因弥陀威德加持,会众善根,悉皆增上」,这是见佛、见极乐世界一定得到的殊胜利益。我们的善根增长,信心增上,愿心坚定了,必定往生,得这样殊胜的利益。「故云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我们所当为的是什么?就是求生极乐世界,就是想依止阿弥陀佛。不成佛不离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陪伴我们到我们证得究竟圆满。这也是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一个老师跟到底,我们学的东西才不会杂、不会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你看看最初十二年讲阿含,阿含是佛教的小学,释迦牟尼佛是小学老师。阿含毕业了,接著讲方等,这好比是中学,释迦牟尼佛变成中学老师。方等讲了八年,提升了,提升到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学,释迦牟尼佛现在是大学教授。大学是核心,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时间也特久,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之后讲《法华》,法华好比是研究所,释迦牟尼佛就变成研究所的指导教授。《涅盘经》是遗嘱,一日一夜说的,说完佛就灭度了。《涅盘经》里面,佛特别交代我们,戒律重要。

另外一个重要的开示,所学的佛法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这才是真实利益。学到的东西不能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待人接物用不上,这就白学了,这就不能称为利益。真实利益是活活泼泼,完全用在生活上。三种真实都兑现了,依真实之际,真实之际是自性,一切佛法不离自性,自性的核心就是慈悲,真实智慧是相,真实利益是作用。自性的体相用,这才叫圆满的佛法。这「所当为者」,所当为者,我们要学佛,如来所依,我们应该要依止;如来所行我们要效法,要向他学习。下面说「能顺佛经可得之也」,这一句是《会疏》里头的话。《会疏》说,「所当为者,当为往生愿行者」,这说得很清楚,发愿求生净土的人,「皆可求之」。怎么个求法?「能顺佛经可得之也」,你能够随顺经典所说的道理,你明白了,这开智慧,不再迷惑。依佛所行,佛不仅仅是说经给我们听,说给我们,他做到了,他所说的全是他日常生活当中做到的。

这一段末后,「佛垂诫曰,现既亲自见闻,故不可於佛灭度后,於极乐依正净土法门复生疑惑」。佛的话说得没错,可是事实上,在现在末法时期,对这个法门疑惑的人特别多。这什么原因?在中国最近的两百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逐渐逐渐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汉学式微了。汉学的范围非常广大,不只是儒家,就中国人来说,它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也就是三教九流全是汉学。事相上分有三教九流,三教九流构成汉学的生活、汉学的文明,汉学的光明灿烂,多彩多姿。《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唐朝中叶,肃宗时代的这块碑,这是证据,「三教九流混元图」。混元用现在的话说,统一。统一在哪里?统一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内涵就是三教九流,太美了!

今天衰了,三教没有了,九流变质了,九流里头许多的精华不见了。这些精华就是一般人所说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什么?是汉学落实在日常生活,落实在民间。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生活的特色,总称为汉学、汉文化。今天汉文化有了问题,走到了兴衰存亡的边缘上,如果我们疏忽了,不认识它,不能把它恢复起来,真的会灭亡。所以,汉学的学校是个艺术宫殿,可以说是哲学、科学、伦理、道德、艺术的宫殿,培养出来的学生文武全才,样样都能。所以讲琴棋书画、歌舞戏剧全都拿手,没有一样是外行。这是汉文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里头,表演得淋漓尽致。

衰是衰在这个两百年,特别是最近一百年,满清亡国之后。怎么衰的?我们要知道它的原因,就不会丧失信心。不是它自己衰的,是我们这一代的人迷於外国洋枪大炮,这些机器的技术,迷在这上面,把中国传统的东西疏忽了。所以,这一百年的中国人很苦!老祖宗留下来的是灿烂辉煌的文明,不但没有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现在这些东西真正表演出来,听不懂,看不懂、听不懂。你说杂耍的艺术,能看懂吗?看不懂。听,更听不懂,他们演唱的词,那都是历代大文学家的杰作。《四库》里头收的有元曲、唐诗、宋词,这都是过去的表演演唱的内容,里面的精神是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诲,这称之为汉学。

佛法到中国之后,也变成汉学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提到汉学,决定不能少了佛法。儒释道,如鼎三个足,三足鼎立,缺一个都不可以。这三样东西在中国融成一体了,一体称为汉学。这是全人类最完美的文化、文明,它超越了民族的界限,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是老祖宗留给全人类的瑰宝。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没有说国家,说国家的人很少,一开口天下,你看这个包容量多大。老祖宗留给天下众生的,不仅是汉族这个民族,它实在是容纳全世界一切众生。我们应当把它恢复,把它发扬光大。这是教给我们,不可以再生疑惑。我们没有接触,接触到之后才知道真善美慧,对於祖宗那种敬仰、亲爱、感恩的心,自自然然会生起。所以中国文化,根本上它就是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圣贤君子是心怀天下,跟佛的心一样,佛的心是度尽一切苦难众生,中国人有这种情怀。所以佛一到中国来之后,马上就水乳交融,完全接受,跟中国传统融成一体。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慈愍留经百岁」。经文: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佛法在世间灭了,经典没有了。但是这部经还有,还多留一百年,遇到这部经都能得度。一百年之后,这个经没有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又再留一百年。这个时候佛法在世间没有了,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告一段落,等下面弥勒菩萨出世,这个世间再有佛法。可是弥勒菩萨出世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当中苦难众生怎么办,没有佛菩萨教诲。佛菩萨还是慈悲,请地藏菩萨代佛教化。所以在这个当中没有佛,地藏菩萨就代表佛,他来教化众生,救苦救难。诸位想想,为什么不交别的菩萨?观音菩萨慈悲,为什么不找他?普贤菩萨也很慈悲,为什么单单找地藏?要晓得这个里头含藏著表法的妙用。地藏菩萨讲什么?我们就明白了。地藏菩萨讲孝道,孝亲尊师是性德里头的第一德,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大德,这第一大德。到那个时候人只要懂得孝亲尊师,就能够免除苦难,就能够增长善根、增长福德。

於是我们就能够深深体会到,现前这个社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才有效,才有效果?给诸位说,孝道,这是根,这个根人人都有。这个孝,孝敬,就是古人所说的本善,本性本善。本性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孝敬。孝敬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后天是因为没人教,被蒙蔽了;如果有人教,他绝对不会蒙蔽,所有一切教育的大根大本。历代帝王懂得教孝,皇帝死了之后,諡号里头一定要加个孝,不管他真孝不孝,他要用这个字,一定把孝字表出来。人真正能孝亲,就不敢做坏事,为什么?做坏事对不起父母,父母再往上去推,对不起祖宗。恶念都没有,他怎么会有恶的行为、恶的言语?当然没有。那你就晓得,一切毛病的发生全出在不孝,不懂得孝。

佛经,千经万论还不就讲这个字吗?中国传统、古圣先贤也都是讲这个字。这一个字,义理讲不完的,讲不尽的,为什么?它称性,它是性德。性德就没有边际、没有大小,就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个字的意义,永远讲不完的,它称性!演绎出来,把它展开来,展开对自己日常生活,对工作、对人,待人接物,那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四维,国泰民安,这四个字做到;国运昌隆,四个字做到,真就兑现了。八德这一展开是对整个宇宙,对一切众生,佛法在其中,佛法也是将八德发扬光大到淋漓尽致。

世法跟佛法是一法,大乘经上这么说的。你到寺院看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建筑,你在外面看是两层,里面是一层,就表这个意思。两层,上面一层是佛法,下面一层是世法,你在外面看,有佛法、有世法,走到里头,世法、佛法融成一体,没有了。佛法真谛,世法俗谛,真俗不二、理事不二,真正是一体。一体才是至善,止於至善,这终极的目标。真正止於至善是成佛,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止於至善,完全回归到自性。常寂光就是回归自性,妙觉就是止於至善。所以,一切法到最后,融归成一体。

伊斯兰教讲的真主,止於至善。伊斯兰教没有偶像,他们礼拜就是一面墙壁,完全是白色,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用这个来表法。那一面墙壁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本性什么都不是,三种现象都没有,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造物主,一切法从它生,能生能现。所以世界宗教真的是一家,我们这十几年跟许多宗教接触,原来还想恐怕要费口舌要辩论,结果一次没有遇到。一提出来大家都点头、都相信,非常可爱,也值得人尊敬。

所以,断疑生信是我们学习入门的第一德,有疑惑就进不去了,再好的老师都帮不上忙。但是一个人要真学,真学头一个对老师要有信心,对老师没有信心,老师没有办法教你。对老师有信心,对法有怀疑都不怕,对什么怀疑都不怕,老师有善巧方便来引导你。对老师没有信心,那就是从根本上出问题了。现在真的出问题,现在人对父母没有信心,没有孝顺心,他对老师能生信心他就难了。这是圣贤经典学术恢复第一个障碍,这个障碍能够突破,后面就容易了。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当来经灭者,善导大师云: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唐朝善导大师说的。万年是指末法,末法一万年,万年之后三宝灭了,释迦牟尼佛的影响没有了。可是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才三千年,这个里头就算一般说法,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这二千五百年了,往后还有九千年。这九千年当中,佛法有兴、有衰。这桩事情早年我请教过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佛的法运。大师告诉我,佛的法运还很久,但是有兴衰,有起有落。这个兴衰完全是众生的缘,法其实没有生灭、没有兴衰,这都是人。这个世间善根、福德、因缘的人多,圣教就兴了;善根、福德少,圣教就衰了。

缘也是要靠栽培,栽培的人是圣贤,被栽培这些众生有善根,肯接受,尊重老师、孝顺父母,肯学好,慢慢就兴起来了。实际上跟世运它都是像一个循环,盛极必衰,衰极一定就兴盛。在历史长河当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运如是,家运、国运、世运都有这个现象。这什么原因?迷悟。兴旺的时候,一切都能如人意,人容易骄奢,傲慢、奢侈,它就慢慢就衰了;衰到极处的时候,人又恢复要节俭、要谦虚,它慢慢就兴起来了。所以它这是一个循环,凡夫心确实是这样的。所以佛出现在世间给我们的示现,示现过一个清苦的生活,你会发愤图强;要很富裕的生活,这人会堕落。奢侈、傲慢,走上这个就会衰;走上勤俭他就会兴旺。这些事情我们要很细心去观察,做为我们自己修养跟教化众生的依据。

善导大师的说法,跟「净影、道绰、慈恩」,慈恩是窥基大师,「义寂、法住、望西」,这些中国的法师、日本、韩国这些大德们,说法都相同。《净影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者,举彼未来法灭尽事。释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岁,末法万岁。一切皆过,名为灭尽」。经典上有这个说法,祖师大德也有很多这种讲法,未来法灭尽的这些现象会有的。「但憬兴据《法住记》《法住记》是一本书,好像前面我们学到过,提过,这里面说,「人寿极短至十岁。刀兵劫起」。人在这个时候瞋恨心很重,极其容易起斗争、战争,看不顺眼就想杀人。这是人寿到最短的时候,平均年龄。从这个时候起,每一百年增加一岁,人的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从十岁慢慢增加,增到八万四千岁,这叫增劫。

我们现在生在减劫,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百岁。一百年减一岁,减到现在,现在人大概平均寿命七十岁,三千年了。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一千年减十岁,往后九千年,现在人寿七十岁,就是六千年,六千年之后,人寿就十岁,佛的法运还没绝灭。没有绝灭是什么?佛的法运会提到向上升的。七千年、八千年、九千年,人的寿命,十岁升到二十岁,升到四十岁,增劫,佛法才灭。佛法灭的时候,人的寿命是增劫的四十岁,这个时间很长。可是减劫不好受,减劫时很苦,愈往后愈苦,佛法愈重要。人能够遇到这个法都能往生,而往生得很快,为什么?他太苦了,对人生没有任何留恋,这也是个很好的增上缘。增劫的时候,一百年比一百年好,他日子愈来愈好过;这个减劫往下七千年,真是一世不如一世,苦难的日子太多了。我们现在苦,将来人比我们还苦。还苦,遇到这个法门愈加珍贵、重视,真正肯学,他都到极乐世界去了。

这底下讲得很好,他说「增至百岁后」,佛法灭的时候是增至四十岁,那还要六千年,六千年人才能到百岁。到百岁的时候,有「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扬显说无上正法,度无量众,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此州就是南阎浮提洲,就是讲的我们这个地球。这份资料里头,对,我想我这里看到过,有十六阿罗汉,我们资料里头有这个,十六大阿罗汉,对,《法住记》有。「出法住记」,资料里头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这小乘。小乘到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这是小乘四个学位,最高是阿罗汉。阿罗汉叫无学,就是毕业了,学位拿到了。生死已尽,这个生死是六道生死轮回,他没有了,他超越六道。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这个里头人心不清净。阿罗汉心清净了,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阿罗汉证得,平等还没有,证得清净。他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叫无学,三界里面的东西无法可学,毕业了。

「又云无生」,无生是他把见思烦恼断尽了。为什么叫无生?见思烦恼能生六道轮回,它是六道轮回的因,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的果。所以阿罗汉称为无生,见思烦恼断了,就永远不会再生出六道轮回了,称之为无生。也称作「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他应该接受人天供养。为什么?他有大福报,供养他的人得福,真修行人,真的证果之人。供养、祈福最殊胜的、最圆满的是供佛,佛不在世了。佛应化在世间的,也没人晓得,像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善导、永明延寿,阿弥陀佛再来的,当时没人知道。到知道的时候他已经灭度,走了,往生了。可是佛菩萨也会满众生的愿,众生真正发心供斋,确实有佛菩萨来应供,佛菩萨让你满愿,福不唐捐。这在佛门叫无遮大会,叫千僧斋,供养就是请吃饭,请一千个出家人,供斋。只要千人以上,一定会有圣人在这个里头参加。但凡夫不认识,你要用真诚、恭敬心,看每一个人都是圣人,你才不会漏掉。如果看到那个,那个人我不喜欢他,那个人就是圣人,他不就漏掉了吗?

永明延寿大师在世的时候,国王打千僧斋。供斋这一天,当然有地位的、有修持的这些高僧大德一定是坐上席。上席当中还有一个主位,最大的一个主位,谁都谦让,彼此在相让。这个时候正好来了一个和尚,也不怎么样,很平凡的一个和尚,看到大家都推让,不肯坐,他到当中就坐下来了。既然都是出家人,也就不好意思说话,大家就吃饭了。吃完之后,国王向永明大师请教,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有。谁,谁来了?定光古佛。这名字听说过,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哪一个?坐在上位的那个和尚。也不知道什么名字,耳朵很大,就叫他大耳朵和尚,就是他。这个时候国王欢喜了,赶紧派人去打听,这个大耳朵和尚到哪里去了,有哪些人看到?一路追踪,找到了,他在山洞里头,住在山洞里修行。找来的人见了面,大家都知道,这是定光古佛,都礼拜。他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说完之后他就走了,这真的。

大家想想,弥陀饶舌,那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不要紧,定光古佛走了,咱们家里还有一尊佛,阿弥陀佛在家里。回去报告,把这个事情报告给国王,国王听了非常欢喜,赶紧去拜阿弥陀佛去。还没出门,外头报信的人几乎跟国王碰了头。为什么这么慌张?报信的人说,永明延寿大师圆寂了。这就是说明,身分不能暴露,暴露身分就得走。所以这传下来,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现在这个世间,什么佛再来的,什么菩萨再来,可多了,一个也不走。那我们就晓得,全是假的,没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就走了。所以无论什么人说是佛再来的、菩萨再来的,都不要相信,不是鬼话就是神话,鬼话、神话不能听。佛家的经教有证明,确实是有,身分露了一定走,你再找不到他。这是讲应供,就是为众生培福。

阿罗汉也翻作「杀贼」,所以有些人误会,这佛门戒杀生,你看阿罗汉杀贼,这不开了杀戒吗?这是一知半解。这是比喻,「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他能够断烦恼,烦恼是贼。他把烦恼断掉了,就等於说把烦恼杀掉了,是这个意思,不是真的去杀,杀贼。所以,意思要搞清楚,不要产生误会。「以其皆具三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这叫十六大阿罗汉,这个大是称赞之辞,他们的智慧、道行、神通都大。「三明」,这个资料后头有个括弧,「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六通,天耳、天眼、宿命、他心、神足、漏尽。一般在大乘经里头,称法身菩萨三明六通,称阿罗汉只称六通,不称三明。这个地方所讲的十六大阿罗汉,应该都是大菩萨,为教化众生,示现阿罗汉身分。实际上他们都是法身菩萨,说不定里头有古佛再来,所以大乘经上称大阿罗汉。那个大也有祖师把它说为大乘,大乘阿罗汉、大乘无学,那是什么地位?法云地的菩萨,就是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法云地,称大阿罗汉,大乘无学了。阿罗汉本来是小乘无学,就是小学毕业了,大学毕业称大阿罗汉。这个说法也能说得通,也说得很好。

下面再给我们介绍说,「此阿罗汉」,这个此是指这十六大阿罗汉,「承佛敕故」,秉承佛的教诲,「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他们的寿量是自在的,在这个世间想住多少年没问题,立刻入灭也没问题。他能做这个示现,也就是能做这样的表演,生死自在。「住於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这十六个阿罗汉都在世间。「若遇世间设大施无遮会时」,这就是打千斋,千人斋,千僧斋,他们会来应供。「即同诸眷属,蔽隐圣仪,同於凡流,密受供养」,他们化身一个普通的出家人,参加这个法会,来供养,接受供养。「令施者得胜果报」,得到殊胜果报,「饶益有情,是为十六大阿罗汉」。这是经上有记载的。

我们从这桩事情也能体会到,小乘阿罗汉以上,有辟支佛,有别教三贤菩萨,别教的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教里面有十信位的菩萨,这都是没有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的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再往上去,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这个世间人有难了,这个世间人很苦,他们能不来吗?愈是有苦难的地方,愈是优先来照顾。这些佛菩萨来照顾,为什么不照顾我?我很苦!为什么没来照顾我?其实每个人都照顾到了,你不认识,你没有觉察到。所以,我们应该要学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之能够一生证得圆满菩提,他的秘诀就是把一切众生都看作佛菩萨。像十六大阿罗汉化身,就在我的周边,我从早到晚,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诸佛菩萨,凡夫就是我一个。恭敬心生起来,真诚心生起来,礼敬的心生起来了,普贤的十愿全做到了,他怎么不成佛?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就是看到佛菩萨应化,他是凡人,还得批评他,这怎么能成佛?

善财童子的做法有没有过分?不过分,善财做法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佛在大乘经上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善财童子没看错。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是佛,蚊虫蚂蚁都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花草树木都是佛,山河大地都是佛。他生在哪里?他生在极乐世界,他不成佛谁成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一切众生都看成佛,把蚊虫蚂蚁都看成佛,把树木花草都看成佛,他成佛了。佛眼睛看众生全是佛,众生眼睛看诸佛如来全是众生,这就叫做是心作佛。我们本来是佛,但是我们是心作众生,没有作佛,要作佛就对了,就是没作佛。这个意思要懂,这是真实的表法、究竟的表法、圆满的表法。不能说佛菩萨不慈悲,佛菩萨确确实实时时刻刻照顾,一分一秒都没有离开。只是我们自己糊涂,自己没有觉察到,自己生在自生烦恼之中。烦恼本来是没有的,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错了,生烦恼。善财这个表演,这么一转,我们明白了。真明白了,向他学习,这就对了。

所以这个经上说,「宾头卢」,我们这个参考资料里头有一段。这也是菩萨示现的,《弥陀经》前面有他,《无量寿经》也有他,夏莲老会集把他省略掉了。全名是「宾头卢跋罗堕闍」,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后面省略掉了,只称宾头卢。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十六罗汉之一」,这十六个是声闻弟子当中的大弟子。宾头卢「永住於世」,他现在还在人间,现的相是「白头」,老人,头发白了,「长眉」,示现这个相,「又称住世阿罗汉」。宾头卢是他的名字,意思是「不动」;跋罗堕闍是他的姓,翻成中国意思是「利根、捷疾、重瞳」,有这几个意思在里头。这是「婆罗门十八姓之一」,这十八姓是十八个族群,都是属於婆罗门教。

依据「宾头卢突罗闍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这个里面所记载的,「十诵律卷三十七所载」,尊者「原为优填王辅相之子」,他的父亲是优填王的宰相,「年少出家学道,证得阿罗汉果,有神通」。他喜欢现神通,被佛惩罚,惩罚他不准灭度,永远住在世间。所以,别的阿罗汉都灭度了,只有他还在人间。「曾以显神通於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责,不许住於阎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须弥山四方有四大洲,我们地球在南方,西方也叫西牛货洲,这个地方讲瞿耶尼洲,在那边教化众生。「后虽听还」,以后世尊准许他回来,就是回到这个地球上来,南阎浮提洲,回到这儿来。「而不许其入於涅盘」,不准他灭度,要他常住在世间,「使永住於南天之摩梨山度化众生」,他还住在地球上。「另於三摩竭经」也载有这个故事,都可以做参考。

「又据请宾头卢经所载,师受佛之教敕,为末法之人作福田,故天竺优婆塞国王、长者等,於设会时常请之,以食物等供养」。这就是佛门的传说,打千僧斋,宾头卢尊者一定会来应供。这个话说得没错,那我们打个千僧斋,他来不来?我告诉大家,他未必来。为什么?我们打个斋,想请总统来应供,他来不来?他不来,请不到。如果我们家族是个大家族,对整个国家有影响,对世界有影响,我们请总统,他来,他看什么人供斋。佛不讲名闻利养,佛讲真正道行,你打斋的人你有没有真正修积功德。修积功德什么标准?三皈、五戒、十善有没有做到?这最低的。高的标准,是三福、六和、六度、十愿,你要是做到了,你一请他一定来。为什么?他来替你增福。

我们没有修行,起心动念都是名闻利养,都是贪瞋痴慢,我打斋干什么?求佛菩萨赐福,让我发大财、做大官,干这些事情,佛菩萨不会来受贿赂。错了,大错特错,心行不正,对佛菩萨是侮辱,不是恭敬。又何况大乘经教里头说得太多太多,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你能够财法二施,请法师讲经,这是普贤十愿里头「请转法轮」,请法师来讲经,讲经圆满供斋。财法两种施都做到了,这个宾头卢会来,肯定会来。为什么?法师讲经,有一个人觉悟了,功德就不得了。不要认为个个都有,不是,有一个人觉悟就不得了。一人得福,连带一屋,我们大家都沾光。讲经教学功德不可思议是这个,只要有一个人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老实念佛往生,这功德就圆满了。所以,这十六大阿罗汉带他们的眷属都来了。

「憬兴云」,念老节录这段话,我们资料里头也有,「当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方永灭没,故云经道灭尽」。这两个说法,「各据一义」,两个讲法不同。「望西师判云:(善导)大师弥陀垂迹」,不是凡人,这佛门都知道,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还有天台山的丰干和尚,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是暴露身分的,身分暴露了就灭度,就走了,再找不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慈恩观音化现」,慈恩是窥基大师,观音菩萨再来的。「所解不轻」,他们的解释要重视,「以为依凭」。这就根据望西师的意思,解释这一段经文,应该遵守善导大师的教诲,以这个教诲为正说,其他的可以列为参考资料。「此说甚是」,这个说法很正确。此法甚是这一句是黄念老他的意思,我们赞成。

后头这一段,『特留此经』者,《净影疏》曰:佛以慈悲怜悯众生,故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这是一般讲法,佛的法运,用现在的话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的教学,他的影响力。横的影响是全世界,竖的影响是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影响没有了,就灭掉了。在这个时候《无量寿经》还多住一百年,就是说最后灭的是《无量寿经》。这一百年当中,只有这部经,能够遇到的、能够相信的,信愿持名,决定得生。说明这部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以此经中开示净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修别的法门,要断烦恼,要消业障,不容易!往后去,众生的烦恼愈来愈严重,业障愈来愈深;换句话说,所有法门为什么消失?度不了众生,众生的烦恼、业障、习气太重,什么法门都不管用。到最后,只有念佛这个方法,他肯信,肯发愿求生,能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得度。显示净土法门广大无边,所以偏偏要留这部经。

《大涅盘经》有这个一段意思,「显示佛性,圣人先隐」,这个圣人就是诸佛如来,「为是先灭」。经亦如是,大乘经亦如是,都先灭了。「此经教人厌苦求乐,济凡中要,为是后灭」,这部经最后灭。为什么?在众生业障、烦恼极重的时候它还管用。关键是缘分,你有没有缘分遇到;遇到之后,你能不能相信;信了之后,肯不肯发愿求生;肯发愿求生,你念不念这句佛号。如果统统具足,你的因缘具足,你决定得生,这个容易。我们要想到,末法一万年之后还有这么大的效果,何况现在?我们现在距佛法灭还有九千年,这么长的时间。末法一万年,我们才在第二个一千年开头,要珍惜自己的机缘,遇到不容易。

特别是遇到这部经,太难得了!经是佛说的,是佛多次宣讲的,多次宣讲就必须要有会集。会集在佛门很早就有,不是现在,渊远流长。中国人做会集经典的事情,有人考证,三国时代就有了。我们知道,摩腾、竺法兰是汉明帝把他们请到中国来的,他带的有佛经、佛像,来到中国。为了是契合当时社会大众的需求,翻一个《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就是会集本。里头句句话都是佛说的,是很多经里头讲的,这个节录下来,就像我们做《群书治要360》一样,里面抽出来的。这样说,这个会集本,从佛法到中国来第一本经书,就是会集本。所以不是王龙舒第一个,前面的例子太多了。

龙舒、魏默深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一本,不是不应该会集,而是会集不圆满,取舍不当,没有完全遵守原译本的文字。会集,一个字不可以改动,这是会集必须要知道的。他们改动了文字,改动当然更好懂,更容易明白,他改没有问题,这个例子不能开。开这个例子,以后人看到经,不懂的地方他就改,那经就改得一塌糊涂,就面目全非了。所以不可以开这个例子。后人批评是批评这些事情。夏莲老遵守这些原则,重新再做个会集本。会集的原稿三年完成,非常仔细,一句一句的去对照、对比,字句、字字都是用五种原译本的文字,没有自己去加一个字。这就完全如法了,成为《无量寿经》最完美的本子,善本。我们见到了,我们上一代没见到,印光大师没见到,谛闲法师没见到,倓虚法师也没见到。我们见到了,稀有的因缘。

莲公嘱咐黄念老为这个经做一部注解,因为念老亲自听夏老讲过这部经。黄念老有智慧,他搜集了一百九十三种资料,这里面有八十三种是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会集注解这部经。所以这个注子是集注,集经论、祖师大德的开示之大成,来注这个经,不可思议。我们看这个注解,就看了一百九十三种参考资料。这一百九十三种书堆在那里一大堆,从哪里看起?他用了六年的时间,把里头的精华抄出来,写在经文的后面。我们方便了,这对后世净宗念佛人贡献之大无量无边。

我们今天得到了,得到了无比殊胜的利益,那就应当要承担起流通的责任。怎么流通?自己依教奉行,一心求生净土,再是为人演说。现在的印刷术发达,成本很低,尽量多印,到处赠送结缘。亲戚朋友送礼物,不要忘记里头加一本《无量寿经》,最好连这个注解,这最好的礼物。这个礼物里头有财供养、有法供养,圆满的。现在我们有讲经的录音的小机器,一千二百个小时圆满具足,有光碟,这个礼物好,成本很低。学佛同修家里摆个十几二十个,有缘的人到处结缘,普度众生。这就是我们真正在做流通的工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