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三集)  2012/9/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2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二十九页,从第一行看起,科题,「劝知惑苦以断众疑」。这分四科,第一科里头,我们看品题: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请看经文: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

『狱』是牢狱。

【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这是设个比喻,比喻王子犯过失了,被关到监狱里面,这个监狱是『七宝狱』。物质生活条件跟皇宫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戴著脚镣手铐,问问这些受罪小王子,他愿不愿意在此地待?举这么一个比喻。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本品继续劝导「断疑去惑」。这个问题对修行人来说非常严重,所以世尊不厌其烦,详细为我们解说,这个恩德无与伦比,我们要知恩报恩。因为许多地方我们的迷惑自己不知道,自己都认为自己想法正确、做法正确,而不知道实际上错了。

老师对待学生,让学生吃苦头,磨炼他,甚至於让外人看到好像这个老师不通人情。我们在《禅林宝训》看到一条故事,这大概是我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我曾经讲过,没讲完。是在禅林寺讲的,它那个庙叫禅林寺,我就去讲《禅林宝训》。里面有个故事,这个老和尚相中了一个徒弟,对他一点都不客气,见面的时候不是打就是骂,从来没有好脸色。最后甚至於他在洗脚的时候,这个出家人,就是他相中这个徒弟来看他,他把洗脚水泼到人家一身,把他撵走了。他讲经,他来听经,不准他来听。可是这个比丘非常善良,无论老和尚用什么手段对付他,他认为老和尚是真善知识,决定不能舍离。那不准听怎么?在墙外,在窗户底下,在外面听。其实老和尚都知道,心里都明白。

最后有一天老和尚要传法,年岁大了,方丈位子要让出来,找个人接替。大家都东张西望,他到底找谁?老和尚说了,外面那个,在外面听经的,把他找回来,位子传给他了。才晓得,一个传人千锤百炼,他真能受得了,他才能成为大器。如果受不了就退心了,那就算了,为什么?这个人传他没用处,他不是法门龙象,他担不起这个责任。这就是要看一个人的慧眼,看一个人的毅力,看一个人知见,跟他的行持,都在这上面锻炼出来。他做方丈住持,无论是出家、在家众,没有不服的。老和尚锻炼他这么多年,一点怨恨都没有,对老和尚始终尊重、尊敬,没有怨言,而且听经非常认真,依教奉行,真难得!

现在能不能用这个手段?现在不能,现在侵犯人权。学生不告你,有人看不惯的他去告状。我们在美国,父母责备小孩,打他几下,邻居去报警的,这麻不麻烦!一会警察来了,怎么你们虐待儿童?家长都莫名其妙,不能管了。这是中国古人早就预先说过,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今天不就这个样子吗?国内情形我不清楚,我在外国晓得,外国小孩子是一定要尊重他,管教,他说你虐待人权、你不尊重人权。法律不让你教,这是国家立法的这些人,这个家怎么能齐?所以今天社会动乱,灾难这么多,人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来的,认为这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老天待人就不公平,为什么过去这些人他们生在太平盛世,我们生在乱世,这不是不公平吗?中国老祖宗不是这个看法,佛法跟宗教的经教里头也不是这个说法。吉凶祸福,惟人自召,於天地鬼神不相干,真正是自作自受。我们今天自己造作的自己不知道,果报现前了怨天尤人,我做了这么多好事,为什么还受这个果报?

关於什么叫善恶,什么叫吉凶,应该要熟读《了凡四训》。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的开示讲得清楚,而了凡先生自己真正能体会,能依教奉行,把命运转过来了。如佛法所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命里头没有功名,功名,现在讲的学位,他命里最高的学位就是秀才,不能再上去,举人跟进士,命里头没有。他是个读书人,他求,真求到了。命里没有儿子,他求,也求到了。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没有求长寿,自然延长了,七十四岁走的,延长二十一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寿命不求也有感应。

理一定搞清楚,理明白了,迷惑就化开、化解了。学佛的同学,不迷惑了,迷惑是无明烦恼,比见思烦恼严重。迷惑是起心动念,我们没感觉到就迷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真正修行是修什么?学不起心、不动念,万法一如,万法平等,修这个。修谦卑,学恭敬,看一切众生,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全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也就是诸佛菩萨的清净法身;相上是化身,理上是法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就见佛了。所以断疑生信,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今天信心不足,怎么样才叫我们发起真正信心?是由於我们对於经教没有真正懂得,真正懂得,信心就生起来了,就不会犯错误。世尊了解我们,所以不辞辛苦,一而再,再而三,劝勉我们。

我今天早晨,看到一个同修从网路上下载一个信息给我看。他们发现蕅益大师一篇文章里头有一段文字,赞叹会集本,流通会集本,蕅益大师!他那个时候所赞叹、所流通的,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为什么?魏默深在他之后,清朝时候人,他是明朝时候人,彭际清、夏莲老都在后面。四百多年前,蕅益大师,很难得!所以下载这篇短文给我看,后面他加了几句,希望一些毁谤夏莲居会集本的人要回头,因为你毁谤,这就是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业报是无间地狱,千万不可以再毁谤了。这是真诚的忠告,慈悲的劝导,我们看了很感激。

我们看注解,「本品续劝断疑去惑,初以王子被囚为喻」《嘉祥疏》曰,转轮王比喻无量寿佛,七宝宫殿比喻净土,王子得罪比喻疑心之人过失,金锁比喻花不开,莲花化生,他莲花没开。「褥不异」指『饮食衣服,如转轮王』,比喻花虽然没有开,在花中所享受的快乐自在,经文上讲的,如同忉利天宫,如同夜摩天宫,这可想而知。『层楼』就是重楼,两层、三层。『床』是所卧的。『帐』是「床帐,张施於床上者」。『榻』,它的用处跟床相同,「长狭而低者」这叫榻,我们这个地方也有。『鏁』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锁。『妙饰奇珍』,是以奇异珍宝做为巧妙的装饰。这是用转轮王的专门囚禁王子的,这是个特殊的监狱,不是普通监狱,普通监狱没有这么好的享受。这些小王被囚禁在这里,他快不快乐?下面的答覆:

【慈氏白言。】

『慈氏』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说:

【不也。】

他们被囚禁得不快乐。

【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

这些小王犯罪了,把他囚禁在这个地方,他怎么会快乐?不快乐,那怎么?求著赶快出来,什么时候把他放出来。下面文说,「求脱」

【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

转轮圣王旁边的大臣,你去求他们,他们做不了主;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救你。

【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一定要转轮圣王欢喜,他才会把你放出来。下面经文,合喻,我们看经文: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跟弥勒菩萨讲,这一类往生净土的众生,一个是怀疑佛的智慧,另外一个是怀疑自己的善根,但是都很勇猛精进,信、愿、持名这个他做到了,往生的条件他统统具足。只是对经上讲的佛果地上的一切种智,他很难相信,认为什么?那些是赞叹的话,不是真的。有这种怀疑的人非常普遍,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初学佛的时候看到经上,这都是赞叹的话,哪里是真的?不可能是真的!你看,就这种心态去往生,就生到边地疑城。另外一个,确实是感觉到自己业障深重,无量劫来,不说无量劫,就这一生所造的罪业都无法计算,何况过去?累劫所造的这些恶因、这些罪业,怎么可能在一生当中把它消干净?於是,消业往生就没有人相信了;带业往生,这要相信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

殊不知,称念佛号是消业障最殊胜的方法。一心称念,经上讲的也很难让人相信,一心念佛,这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初学的人看到这一句,也是:这是佛在鼓励我们、勉励我们,哪有可能?真的这些是难信之法,不但我们不相信,小乘权教菩萨都怀疑,我们怀疑是理所当然。我们看到一些不怀疑的人,那就是我们敬佩他们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怎么会相信!这就是老实人之可贵处,我们比不上他,他真是难信能信。我们难信,因为佛说的,对佛的尊重,勉强相信,里面还有怀疑。这些事情佛知道,佛很清楚。

【若有堕於疑悔。】

这就是对於转八识成四智。

【希求佛智。】

这个『佛智』是一切种智,就是转阿赖耶的。

【至广大智。】

这五种智慧。

【於自善根。不能生信。】

前面是怀疑佛的智慧,第二种是『於自善根,不能生信』,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这个很难相信。不相信「本性本善」,不相信「是心是佛」,这真难信。但是它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真正觉悟了,我本性本善,现在不善,你说你自己多难过。为什么变成不善?就是不自爱,对不起自己,自己堕落了,本来是佛,现在搞六道轮回。人要把这个事情、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知耻的心就生出来了。中国古人说「知耻近乎勇」,那就是勇猛精进的那个力量出来了。自己惭愧,自己后悔,我怎么会堕成这个样子?勇猛精进,把自己的耻辱洗刷干净,回归本善、回归自性。自心本来是佛,就能发勇猛心、发精进心。

【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

这是世尊告诉弥勒,告诉弥勒就是告诉我们大家,弥勒是我们大众的代表,叫著弥勒就是叫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这桩事情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也就是世尊所说的『此诸众生』,对佛智不是不怀疑,对自己的善根,自己所造的罪业,也很难相信这一句佛号能化解。这是不知道这一句佛号的殊胜功德,不知道。佛号人人都会念,佛号所具无比的殊胜功德很少人知道。为什么?知道,他就真念了。像古德所说的,「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为什么?念一声佛的时候,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过去无量劫又无量劫,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在长时间里面讲一点点。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消业障,哪有工夫闲聊?还有杂心闲话,就是不认识、不知道名号功德殊胜;知道名号功德殊胜,那分秒必争。如果要给你说,你念一句佛号有一亿美金,你看看你念不念?肯定一天念到晚,你不会中断。为什么?你知道它好处。现在告诉你,这一句名号比那个一亿美金还要可贵,一亿美金不能消业障,这个能消业障、能成佛,不能比。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

这就是莲花化生,花没开,在莲花里面。莲花里头的受用不可思议,比皇宫还要殊胜。莲花里头没有染污、没有恶行、没有恶业,甚至於在莲花里面的人不会生起恶念。这个解里头,法跟喻合起来看,这很清楚。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然於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这些往生边地的人,他苦在哪里?他物质生活没有苦,精神生活也没有苦,就是见不到三宝,听不到佛法,『以此为苦』。见三宝、闻佛法,这桩事情重要。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不说社会一般大众,说学佛的人、念佛的人,没有把见三宝、闻佛法当作自己第一桩大事,没有。有空闲的时候去拜拜佛、去听听讲经,有事情的时候就不去了,这哪个重要?这就迷了,说不定你在这一次听法的时候会大彻大悟,那你这个机会错过了。这些修行,真修行人、菩萨不然,他们什么事情最重要?见佛闻法最重要。在这个世间虽然见不到真佛,他立的有佛的形像,对於佛像恭敬围绕,如同见佛;展开经卷如同听法,真诚恭敬,决定得利益。我们从这里可以能够证实,「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久了什么妄想都没有,自然开悟,心有体会。这个时候法喜充满,觉悟了,明白了。如果见佛闻法不重要,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不间断?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十方诸佛刹土讲经教学不中断,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教学也不中断。

佛住的是实报庄严土,身是法性身,不是我们肉身,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就是物质现象;我们的心,就是念头,是阿赖耶的见分。见、相都离不开波动现象,波动现象叫生灭法,生灭法就叫做有为法。《金刚经》上佛说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是幻相,我们看走了眼,误以为是真的,其实它不可得。我们得了解这事实真相,要认识它,我们可以受用它,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对了。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被染污了。善恶都不放在心上,善恶都是染。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是三恶道,善的念头、善的行为是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统统要放下。我们再看下面经文,「合得脱」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

这句话很重要,一定要认知这个罪的根本是什么?罪的根本是怀疑,怀疑的根本是无知,就是迷惑。因为迷惑你就造业,因为造业你就受苦,惑业苦是轮回的原理,六道轮回是它的现象,它的根本原理就是惑业苦。你真正认识了:

【深自悔责。】

自己惭愧、后悔,你才能忏悔业障。

【求离彼处。】

这个处所就是六道轮回,向外再扩张就是十法界,六道、十法界苦。

【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

所以堕地狱是麻烦事情,堕到地狱,要把你一生的罪业消尽,你才能出地狱。出地狱好事情,罪业是消尽了,但是怎么样?习气在。这个时候又回到人间来,地狱出来了,多半又回到人间来。回到人间来,带著地狱那些习气,他又迷惑、又造业,在人间短短几十年,死了之后又回地狱去了。所以地狱里头的鬼卒看到你很奇怪,你怎么出去了,怎么一会儿就又回来了?《地藏经》上给我们讲的。他会又回来,全是地狱的习气,习气很可怕,罪业不消尽出不来,出来的时候,麻烦就是习气。这就是宿世善根、福德、因缘,如果宿世有善根福德因缘,你从地狱出来就遇到善知识,跟著善知识学习。这个学习,要淘汰自己的不良的习气。不良的习气是什么?自私自利,这个习气很浓,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习气。与外面境界一接触,把你的习气引发出来,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

中国古人的教学,所以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有大智慧,小孩到你家里来投生,就知道要怎样防止他那些恶习气。教育是长善救失,如何让他的善根增长,习气把它控制住、把它消灭掉。消灭掉是非常困难,实在讲控制就不错了。真正消灭掉,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把习气真消灭干净,他就成佛了,这妙觉如来,回归常寂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习气可怕。

我们怎样把这个习气能伏住?绝大多数的人听经闻法有用。所以世尊讲经四十九年,就是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习气控制住,没有断灭,但是可以让它不发作,不起作用。真正要保证你不再搞轮回,不再受这个罪,说老实话,八万四千法门虽然是平等,都有这个效果,我们根性不行。我们确实不是上上根人、不是上根人,充其量中根就不得了了。而我们自己想一想,很冷静在思惟、观察,我是个下根人,中根都谈不上。唯一能控制的,天天不离佛,离佛就保不住了。天天不离佛,现在佛不在世,佛的经教在世,我天天不离经教,就行。所以我的老师,我跟他十年,后面五年,他说我给你介绍个老师。我说哪一位?他说,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往生了,《文钞》在。老师当时把《文钞》上下两集四册给了我,叫我常常读诵,依教奉行,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弟子。真读、真听话、真干,你这一生不会走错路,这是个真正明眼人。

我也用这个方法劝人。现在大师的《全集》出版了,我们知道《文钞》还有第三集。还有人依照《文钞》在里面选择,重新整理编成《嘉言录》《菁华录》,这个编得好。《菁华录》的分量少,所以我劝年轻人《菁华录》要背。你们大家不是学古文吗?印祖的文章写得好,就用这个做文言文的读本。去背《菁华录》,背的遍数愈多愈好,背得滚瓜烂熟,真正是印祖的学生。社会大众不承认,佛菩萨承认,祖师大德承认。我们学的还是要会集本,印光大师没看到这个本子,看到这个本子,一定像蕅益大师一样赞叹而且流通,非常稀有难得。

『识其罪本』乃至『然后乃出』,这个合前面经文上所说的『轮王欢喜,方得解脱』。《净影疏》云:明胎生者,无余苦事」,他没有别的苦处,只有「五百岁不见三宝,不得修善,用此为苦。以此苦故,虽乐不乐」。他不见佛、不闻法,再好的物质环境的供养他还是不快乐。又义寂法师说,「但望胜乐,劣乐为苦」,看到人家花开了,见到阿弥陀佛,亲近弥陀,看到这个快乐,自己还不行,这就为苦了。「如欣上者,厌下劣定为粗苦」,往上看,这上下一比较,苦乐的念头就生出来了。

「粗苦」,参考资料里头,从《佛学大辞典》里头节录下来的。说「下地麤苦障」这一条:「(术语)外道於三界九地离下地而生上地时」。三界九地,像我们上楼房一样,九层楼,我们从第一层上到第二层,看到第二层好,下一层就厌恶它,再上到第三层,看到第二层也不行。我们往上看,上面是诸佛、大菩萨,往下看是四圣法界,再往下看是六道轮回,欣厌的心自然就生起来了。「观下地麤苦障」,粗是所有一切环境物质比不上上地。不说别的,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跟四王天比,四王天里面的物质就有珍宝,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再提升,忉利天,更殊胜,很多宗教的天堂都在忉利天。那个地方不是永生,他寿命长,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寿一千岁,你看他寿命多长。孔老夫子生到忉利天,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但是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换句话说,在忉利天大概还不到一个月,一个月三千年,在忉利天还不到一个月,刚刚来不久。你就晓得福报大!从那个地方看我们这个地球,太苦了,这怎么能住?这个就是从上地往下地,到极乐世界去看,那就更不堪设想了。

所以,极乐世界的人看我们这个世界,人真的是可怜悯者,怎么会堕落到这个地方来?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惭愧心才能生得起来,在这个里头还有什么贪瞋痴慢的?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那才真正体会到,我们那种傲慢的习气是极大的罪业。所以「上地静妙离,以断下地之烦恼,是名六行观。观下地为麤、为苦、为障」,障碍人明心见性,障碍我们清净平等觉。往上看,上面清净,上面微妙,上面是离,离开苦,离苦得乐,愿意去。佛今天兴大慈悲心,为我们演说《无量寿经》,让我们观,这是上上地,这个里面的清净、快乐、庄严。庄严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不但庄严,最殊胜的,这些物质全都说法。众鸟说法,树木花草说法,七宝池里面水说法,水流的声音说法,风吹树叶的声音说法,无处不说法,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换句话说,在极乐世界你就永远不会离佛,不会不闻法,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在阿弥陀佛怀抱之中,没离开,这才叫极乐!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能不去吗?我相信什么样的东西都拦不住你,你非去不可。这些地方七情五欲,你一看,跟极乐世界,这太粗了、太恶了,你自然不喜欢去沾惹它,这还得了!所以,愈清楚对於佛愈感恩,不是佛我们怎么会知道?知恩才晓得报恩。什么是真报恩?念佛往生净土是真报恩,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报佛恩。

「又义寂师云:但望胜乐,劣乐为苦」。苦乐有个比较,看到忉利天的乐,回头再看四王天,就不行了,比不上;忉利天往上面看夜摩天的乐,忉利天人比不上。叫我们向上看,上面殊胜,下面就比不上上面了。「如欣上者,厌下劣定为粗苦等」,下面跟上面一比,它就粗,它就苦。「虽名为苦,非苦受也」,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所受苦,它没有。「又望西《无量寿经钞》曰」,他设了个问答,「问:生边地为是疑心果,为是修善果」,生到边地,是疑心的果报,还是修善的果报?「答」,答得很好,「正是修善果,非疑心果。但由疑心所间杂故」,他修善里头有疑心,夹杂著疑心在里头,「令所得果,不得纯净」,这说得好。所以念佛人,念佛的三个条件,第一个不怀疑,第二个不夹杂,第三个不间断,真念佛人。

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头说得好,「忆佛念佛」,忆是心里头想佛,时时刻刻想佛,不能把佛忘掉。老子所谓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忆佛就是道,成佛之道。对於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心住在道上,心有佛,口念佛,身行佛,行佛之行。阿弥陀佛的行,这部经上所说的,佛的存心,念念不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苦难众生,这是佛心。参访、考察一切诸佛刹土,结得大愿,这个结就是会集。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总结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极乐世界建国的纲领,最高指导原则。愿愿都兑现了,这是佛行。

佛行里面无比殊胜就是接引众生。十方世界众生只要真正发心,你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真正相信,真正发心想去,他一定来接引你。什么时候来接引?你到这个世间来,业报来的,我们是业报身,寿命都有一定的。不但寿命是一定,一生所遭遇的也是一定的,正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虽然真相如是,佛法不是宿命论,佛法知道命运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所造的,自作自受。既然是自己造的,换句话说,就自己可以改。云谷禅师教袁了凡的原理就在此地,告诉他,命运是你过去造的,那你现在可以造,现在你的造作超过你的命运,就把命运改掉了。所以教他断恶修善,他真干。先是一个人干,最后家里人相信了,全家人干。效果太快了,不到半年效果就很显著,一年,那就效果太清楚了,信心十足,一辈子不舍离,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他求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就是学了佛之后,最重要的是改命运,佛学了,命运没改,你白学了。怎么改?真干。所以古人讲的,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重要!这六个字能做到,没有不改命运的。

我给同学们说过,我的命运全改了。我对老师感恩戴德,不是老师指导,怎么会知道?根本不可能。老师指路,老师给我选择,选择道路,我们依教奉行,看到感应,快乐无比。无论是顺境、逆境都快乐,知道什么?顺境跟逆境全都是消业障,顺境是消福报,逆境是消罪孽,都是好事。你要不懂,顺境、逆境都造业,顺境怎么?起贪心,贪无止境,不得了;逆境,怨恨。所以你不懂的话,你就会造业,你懂得的话,快乐无比,才真正体会到佛法不可思议。望西师在此地提醒我们,由疑心所间杂,得果不纯净。我们今天应该把疑心放下,决定不怀疑。

『若此众生』,就是这段经文,「正劝断疑知罪,忏悔求出」「罪本,《魏译》作本罪」《会疏》里头说,「本罪者,疑惑罪也」。因为它是疑惑,往往我们都疏忽了,不知道它的严重性。望西师说,「疑佛五智,谓之本罪,非十恶业等」,这个地方的本罪是讲疑,怀疑佛的智慧。怀疑佛的智慧是怀疑自性,我们老祖宗说本性本善,五种智是本善,这个对自性怀疑。

『深自悔责』,义寂法师说,「言悔责者,此省察心」,省察就是觉悟了,「名为悔耳」,为什么?后悔。「责」是自己责备自己,不是别人责备你,责备我们自己为什么会迷惑颠倒。自性里面所具的功德不可思议,佛也不给你说。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也就说了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什么都具足,一样都不缺。佛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说了四个字,智慧德相,把一切归纳在智慧德相这三样,这就是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华严经》说得详细一些,能大师只说了一句,本自具足,具足这些东西。换句话说,你跟如来去比,一样也不缺,如来所具有的你统统都有,你跟他没有两样。

为什么今天他有,我们没有了?我们迷了,不是没有,因为迷,不起作用。我们把这些迷惑放下,我们自性里头本具的统统都起作用,智慧起作用,能力起作用;你有大力、大德、大能,你什么都能,没有你不能的。后面那个是相好,相好,像极乐世界依报正报无量庄严。心现的,心里没有怎么现得出来?可见得心现出来的,就是全都是有的、都是具足的,而且还变化无穷,像万花筒一样变化无穷,这真正得大自在。能接引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一切苦,六道轮回苦、十法界苦、实报土苦。实报土苦什么?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干净,那就是他的苦。统统断尽了,乐了,回归常寂光,这是真正的大般涅盘,真正的大乐。

所以今天我们不知道后悔、不知道自责,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真难了解,迷破了,觉悟了,才了解。我们哪一天才破迷开悟?得想想不太可能。那怎么办?有一个方法,依靠经典,我们依靠印光老法师,就这两个就够了。印光大师是《文钞》,依靠阿弥陀佛就这一部《无量寿经》,就这两样东西,就能帮助我们圆圆满满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不堕疑城。

望西又说,「五百年终」,在那里住了五百年,「宿障微薄」,障碍在那边慢慢的转薄了,「识其本罪」,慢慢明白了,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就是识其罪本。这个很重要,我们今天不知道自己过失。我们看到很多年轻、有为法门龙象,结果怎么样?护法喜欢他、供养他,把他的烦恼习气全供养出来了。把他的贪痴瞋慢搞出来,名闻利养搞出来,搞出来到最后不可收拾。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这都我们亲见过的,死了以后堕地狱。我们看到这个例子,看得惊心动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生住在树下,不去建个道场?有道理,就怕我们的根不深,没有办法控制烦恼习气;苦行好,你能保持得住。看到世尊慈悲,名闻利养决定沾不得。

现在这个社会,科学技术发达,有福报的人很多。我也有个缘,我跟诸位说过,我受了戒之后,台湾有个居士有一栋别墅要送给我。我去看了,我很喜欢那个地方。他那个别墅是战争的时候,美国人轰炸,所以他在这个山上郊区建了个别墅,里面有很深的防空洞,它是避难的。战争结束之后,他是做生意的人,根本那个地方没有人住,就送给我。我看了真是个修行很好的地方,很清净。李老师把我教训一顿,我明白了,决定不是好事情。而且初学,根没有扎稳,真的,不能离开老师。老师那个时候对於我要求是五年,五年不离开他。五年到了之后,我跟老师讲我再续五年,老师听了笑笑。我跟他十年。

十年,我住的地方很多人去过,在慈光图书馆。我住的房子多大?台湾人讲三个榻榻米。一个榻榻米是六个平方米,是吧?六个平方米,三六十八个平方米。实际上我只用两个,另外一个榻榻米上,他们放折叠椅子,堆满了,我都不能用它,我只用两个。一个桌子大概有这么大,就一张床铺就满了,就这么大地方。我在慈光图书馆,那时候刚刚到台湾来,难民。高级军官住的房子是什么?上面盖的竹子,墙也是竹子编的,涂一点水泥,外面,实际上是竹子,屋顶也是竹子盖的。但那个很好,不怕地震,摇摇晃晃不会倒。军队营房也是很简陋的,过那种生活,真的是苦行僧的生活。

那个时候到台湾,大家都没有想到会在台湾久居,都认为二、三年可以反攻,可以打回去。没有想到一住进去之后,再不能回去了。我那个时候虽然年轻,我都看得很清楚,不敢说;说了,说我又妖言惑众。我已经了解,回不去了,就地生根。我劝一些朋友们,他们不相信,后来真后悔了。因为那个时候就地生根,就买土地钱很便宜,好像地一坪一、二块钱。买土地以后不都发财了?没有买,到以后土地涨出来的时候,想买没有钱了。我们中国古人说,有土则有财,地是恒产,到哪个地方买地是正确的。你看我在澳洲这个十年,我在澳洲买的土地合中国的亩一万多亩,在澳洲是大地主。不过澳洲,拥有土地比我多的人很多,农民,农民土地都是几千个英亩。我们合英亩才一千几百亩,不到两千亩。

依悔责,障碍就除尽了,所以一忏悔,业障就消除了。「即到阿弥陀佛所」,这就花开见佛,这就有了品位。品位是自然的,不是佛授予的,不是的,自自然然的。「又昙鸾师《略论》云:识其本罪,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即得如意」,这个彼处就是花胎,莲花,「还同三辈生者,当是五百年末,方识罪悔耳」。也就是住在莲花里头这一段时期,他慢慢的觉悟了、明白了,后悔错误了。这个前面经文上都有说,为什么有疑?他闻经太少。他如果多听经,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常常读诵、常常听经不会有这个问题;虽念佛,听经少,读经少,才会有这个怀疑。

下面,这句话是念老说的,「昙鸾、望西皆谓悔罪得出在五百年末」,他们都是这个说法。但是《嘉祥疏》里头有异说,异是什么?跟他们讲的不一样。「疏曰:深自悔责,明不必一种」,什么时候你后悔、你忏悔,什么时候就离开了。「不悔必满五百岁」,你不认错、不忏悔,那就一定是要满五百岁,才能够花开见佛。「以上二说亦不相违」,也不违背。「五百岁末方识罪忏悔,乃边地人中之多数」,这五百年是多数人。「不待五百年」,就是不到五百年,「忏罪得出,乃其中之上根也」,比较少数,是往生边地根性比较利的。『过失尽已』,「谓过去疑惑之过失,已忏除净尽,然后方得出离疑城,见佛闻法。故知不论五百年中,或是其末,总须宿过全消,方得解脱」。这一句是真的,过去这些疑惑,无论是怀疑佛的智慧,或者是怀疑自己的善根,必须统统断掉,不再怀疑了,就是花开见佛。带著这个疑情,花不开。

所以修净土,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六根是回头,就是大乘教世尊常说的制心一处,都摄六根就是制心一处。我眼不缘外面境界,不攀缘了,耳不攀缘音声,六根不向外,不受外头境界影响,我回来了。回来,我的眼回来看自己,看自己的自性;耳不听外面的,回过头来,反闻闻自性,观音、势至全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你六根不会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不会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你能做得了主宰,如如不动。六根在六尘境界上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外面不要被色影响,耳不要被音声影响,这是定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怀疑、夹杂心不清净,要用清净心念佛。

现在知识分子麻烦,就是心不清净,他妄念太多,妄想太多,想东想西,心都是往外跑,他收不住。所以他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他心不能定,净念他做不到。那相继就有问题了,不能相继他就常常断掉。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往后祖师大德所说种种念佛的方法,都不会超过他的原则。大势至菩萨这句话是总纲领、总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六根摄不住,所以你妄念多,也就是你没放下。眼要把色放下,耳要把声放下,鼻把嗅放下,舌把味放下,统统都放下就没事了。你不放下,你受它干扰,它会障碍你,它会引起你的贪瞋痴慢,叫五毒,贪瞋痴慢疑五毒,它会被勾引起来。这个东西引起来之后,你一定就做杀盗淫妄,你什么都干了,那个时候所造的,地狱业。所以末后这一句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故知不论五百年中,或是其末,总须宿过全消,方得解脱」,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

底下一句,『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嘉祥疏》说,「即得者,不隔时义」,这就是说明,业障一消,这人一忏悔,业障消了,佛就现前,自然就到达,不隔时义。「谓才出莲胎,立即见佛闻法,不再经历时刻」,这是讲快。从这个地方,我们也体会到自性功德不可思议。『久久亦当开解欢喜』,这一句经文的意思,「盖以其人生前智慧不明,知经复少」,这个两句话我们注意到的,所以经不能不读。知经复少,里头两个意思,一个是广学多闻,另外一个意思,一门深入,你不够深也叫少。读书千遍,你才念了二、三百遍,这少,千遍才算是多。少,不但你不能开悟,你定还没有得到,法喜还没有尝到。我们的根性,我们走哪个路子?我们要走一门深入,这是我劝净宗同学。通常我告诉大家的,就这一部注解。今天得到这个信息很好,要印到单张,放在网路上,告诉大家,蕅益大师赞成会集,他自己还流通会集本。这个人很慈悲,劝导这些反对会集本的人,不要再反对了;如果再反对,这个行为是谤佛、谤法,果报不堪设想。智慧不明,知经复少,才有这个过失。

我们这一部经,一生专读这部经,一经通,一切经通。尤其是这个注解,这个注解是会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解、注疏,会集成这个注解。这个注解也就是广学多闻,而且全都是讲的净土,足以增长我们的信心,断绝我们的疑惑。所以这个经跟注具足无量功德。非常可惜,就是这个本子印光大师没有见到,他要见到,一定会赞叹。印光大师不是说不能会集,是会集有问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这个本子会集得弊病没有了,古人会集本里发生的事情,这里面统统都改正过来,所以非常难得。

「今虽亲见弥陀,耳聆佛训。但以心垢未除,情见犹存,故须多闻薰习,增长智慧,始能信解佛语,故云久久亦当开解欢喜」。这是久久亦当开解欢喜的意思。这都是习气,这个习气在极乐世界产生障碍。现在因为忏悔,这一忏悔的功德,立刻就见佛,就见佛闻法。但是还是要有相当时间,真的明白了;不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他的习气断不掉。你看,这个地方断习气有方法,这是情,情执,有方法,多听经就有办法。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办法断,听经不行,听经增长知见,你还在分别执著。所以那个没有办法,叫无功用道。那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那个习气难断。这些习气都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这有办法,所以一定要多闻。这是说我们在这个世间不能不多闻,学这一部集注也就是多闻。黄念老我们得感激他,给我们搜集这么多的资料,一百九十三种注疏,这称得上广学多闻。增长智慧,始能信解佛语。他所引的这些资料,我们有些时候还要去查原书,对他所引的更清楚、更明白,这是指引我们去找哪些参考资料。如果我们不怀疑就不需要了,有怀疑,一定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如果是讲,要讲清楚、讲明白,就得查这些资料。不是讲解,自己修行,用不著,不去找这个麻烦。我们相信就行了,不怀疑就行,功德就能够圆满。

『开解』,「心开得解」。『欢喜』,「闻法契会,自然欢喜」。『亦得遍供』者,就是昙鸾师说「即得如意,还同三辈生者,具诸神通,遍供诸佛,於诸功德,随意修习,具如弥陀本愿」,就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