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二集)  2012/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九百八十八页倒数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复为众恶。于是烧痛更炽。故云久后转剧」。这就是末法的时候,人心坏了,社会乱了,灾难多了。注解里面跟我们说,人民谄伪是淫邪狡诈,所以这烧痛就更加炽盛。意思是说「从正法像法而转末法,痛烧之惨,愈演愈烈。故诲弥勒及一切会众」,就因此之故,世尊教诲弥勒菩萨以及一切与会大众,这是讲《无量寿经》这一会,应当要「转相教诫,于佛经法,信受奉行,不可违犯」

这个地方正法、像法、末法,我们有一简单的参考资料,是《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的,「出南岳祖师发愿文,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三时不同」。第一,「正法时:正犹证也」,就是真有证果的人。「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禀教就是遵守教诫,「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有这个说法。「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就是正法还是住世一千年,这是说出家女众一定要遵守佛所说的八敬法。

八敬法这个地方简单节录在此地,八敬法第一个,「尼百岁」,老比丘尼,「礼初夏比丘足」。这个比丘才出家一年,出家一百年的老比丘尼,这就是说比丘尼见到比丘一定要尊敬,年岁再大、受戒再久,因为佛是把传法的使命交给比丘,就是比丘是代表如来住持正法,所以比丘尼不能够轻慢比丘。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不得骂谤比丘」,不能够骂比丘。也跟前面一样,比丘才一年,老比丘尼一百年,这样的资格也不能够骂比丘、不能够毁谤比丘,都是属于六和敬,和为贵。和,一定要内部和,内不和,外面是决定不能和睦的。一个家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团体,佛教是个团体,不和就不能够对大众产生影响。所以和比什么都重要。今天佛法不兴,原因就是僧团不和。

三十多年前,三十五年,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来香港讲经,当时香港这些大德我都去拜访过,这些人出家比我早、戒腊比我多,我们年轻到这个地方当然要拜访他们。那个时候香港佛教的领导,第一个是觉光老法师,现在还在;第二位是洗尘,不在了。洗尘比较年轻,大我几岁,好像是大我五岁,不在了。当时他就很有心,到台湾去看我,提出我们怎样把佛法振兴,那就是建立僧团。我就请他带头,你来领导,我们找五个人,五比丘。在香港这个地方托钵还可以,为什么?香港的小素食店很多,几乎每条街都有小素食店,到这去托钵一定没有问题。我说我们没有释迦牟尼佛身体那么好,他们树下一宿,我们可以住帐篷,一个人一个小帐篷,五个帐篷围在一起,这是小僧团。每天上午去托钵,下午讲经,下午是对内,我们自己学习。晚上对外,晚上,因为大众听经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他下班了。我说好。他听了我的话也很赞成,回到香港以后就没有消息。可见得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我知道他有个精舍,小道场两个人住,出家人,他叫洗尘,那个伙伴叫金山,两个人常常吵架,两个人都不和,怎么能找到五个!

所以,和的基础我们现在明白了,和的基础是身见破了。也就是说,什么人能够做到和,和睦相处?五个都证初果的人,就是须陀洹,那就没有问题。没有证得须陀洹怎么可能?五见惑里头,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是不能避免的,有这个东西就会常常有冲突,就没有办法做到六和敬。六和敬必须身见破了,不执著身是我;边见破了,没有对立,边是二边,边见破了,对立就没有了。没有成见,没有自以为是,我想怎样怎样,没有,这才能随缘,什么都好,才真正能做到六和敬。所以六和敬是圣人,须陀洹是圣人,圣人里最小的,小小圣,这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装都装不出来,这不容易。在大乘法里面,《华严经》上十信位菩萨初信位,这才晓得六和敬的僧团,只要有一个僧团,这世界上有一个,地球就不遭难。有一个僧团出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那个功德多大!

所以今天没有,我们要想学,想学是绝对对的,从自己做起。这个是什么?对教理了解得很透彻,只是习气重,常常会犯过。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如果念佛,你看念佛人,真正念到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和了,那真正和了。他们那些人,三、四个人,五、六个人,在一起念佛不会吵架。为什么?他们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个功德不得了!但是一个地方要有五个这样的人很难找到,二个、三个可以看到,我们看到过,五个、四个没看到过。这样的人是真正念佛人,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真的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他舍得干干净净,只有一句佛号。净土五经他都不念的,这是什么?这麻烦,到极乐世界去还念这个干什么!这是什么?接引初机用的,接进门这就不要了,他心定。我们今天心不定要这个东西,我们对这个有疑,这疑没断需要。所以经是断疑生信的;没有疑,信心坚定,这个东西就不需要了。

这一句佛号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在一句佛号当中,念这句佛号全念了。念这一句佛号,这句佛号声声是圆满的《大藏经》,不但释迦牟尼佛讲的,阿弥陀佛讲的、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论,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这还得了!没人认识,真正认识太难太难,这个法门难信易行,它理太深了,说出来你不敢相信。我们也是学了六十年才相信,还得科学的报告帮个忙,科学家这量子力学家不帮这个忙,我们这个疑解决不了,这个疑实在讲是宇宙的奥秘。佛经上讲的宇宙的来源、万物的起源、我从哪里来的,这是大问题,哲学上的问题,现在也变成科学上的问题。佛经有答案,讲得很圆满,我们听不懂,太深了,所以听了、读了半信半疑。是不是我们真懂了?没有。真懂一定要证,唯证方知,我们连须陀洹都没有证得,佛经上的决定要八地菩萨才真正证到,八地菩萨能证得。

前面我们说得很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这些阿公阿婆,他们念到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念到万缘放下,心里头就剩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制心一处,这一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性,但是他还没有证得自性,什么时候证得自性?往生就证得。那我们要问,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能不能到八地?有可能,我们不敢决定说,但是有可能。这什么?这各人功夫不一样,功夫好的真的是八地以上,八地以上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实报土中下品往生那是决定没问题,肯定是生实报土,绝对不是下二土。这才知道念佛的秘密、念佛的殊胜,这真正是正法。

八敬法里头第三,「不得举比丘过」。比丘有没有过失?有过失的人很多。不能说他的过失,要维持他的形象,为什么?这形象是代表如来住世的,是让一般大众对佛法生起信心的,一般大众对佛法信心丧失了,佛教就灭了。所以比丘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做世人的榜样?要做世人的榜样,首先要做比丘的榜样,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做榜样要生惭愧心。我们这个道场是志同道合大家在此地共修的一个道场,不算是个正式的道场,不属于寺院庵堂。寺院庵堂是正式道场,特别是寺,寺这名称是正的,不折不扣佛法道场。

今天环境非常特殊,不但是佛教,有史以来没有过这样的动乱,时间这么长。春秋战国这是周朝末年,动乱大概有将近五百年,可是没有像现在这么乱,为什么?人还都讲仁义礼智信。但是这五常降温了,在周朝中叶之前,这五常的温度是正常的,好像有七、八十度;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春秋的时候大概只有四十度的样子,这个春秋;战国的时候可能只有三十度,愈来愈薄。所以到了汉以后,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就用最后这一个字,用礼。道德仁义礼,用礼,以礼治天下,道德仁义不讲了,做不到。以礼治天下,一直到满清末年,满清末年礼有形式,没有实质了,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演变到今天,整个世界乱了,今天不是局部、不是中国,是全世界。

怎么乱的?全在教学。从前的教学是政府把关,家负责执行,执行是家,所以家学,人才确实是家里养的。大家庭它有育幼养老的责任,年岁大了一定回家养老,叫落叶归根,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没有的,只有中国有。西方文化入侵中国,中国家逐渐逐渐败坏了,这些年轻的一辈到外国去留学,看到外国人那么自由,外国人小家庭,没有中国这种大家庭,大家庭有很多的约束,如果不重视道德的培养,大家庭也有偏心,那就麻烦,最终搞得家破人亡。这些衰败的因素我们要知道。古来祖宗东西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好,那不好是你不会用,你用错了。运用之道这是要智慧、要德行,有智慧、有德行用得正,家兴旺,社会安定繁荣,国家强盛,天下太平,用得正。要用得正,圣贤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佛门里面祖师大德认真教学,现在师道没有了,谁敢认真教学?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非常坦诚告诉我,不敢了。现在教学,老师看学生脸色,学生愿意学教他一点,不愿意学,别说。方老师虽然没有给我说明,但是已经把这个信息告诉我。我那个时候想到学校去旁听,他就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旁听,一定大失所望。这不就说明白了!当时说这个话(方老师的话)我听不懂,我只是想着老师拒绝了,十多年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对老师的话完全明白了。在学校虽然教的是哲学,学生不是真心想学就别教他,教他,那跟学生变成仇敌。真正搞清楚,学生念到大学目的何在?目的要文凭、要学位,他动机在这里,他不是来念书的。所以小学、中学才念书,为了要考取大学,考取大学之后他就不认真念书了,这是现在这种风气。可是民国初年大学学生还是很认真读书。这一世一世的变迁,中国人讲三十年是一世,三十年、三十年往下降,降的速度非常可怕。

在这个时代怎么办?只有靠自己,自己真正想学,真正不甘堕落,唯一的方法,不离古人。李老师告诉我,我们得找一个老师,永远跟着他,永远不离开他。他给我介绍一个老师,印光大师,他一生心目当中最佩服、最敬仰的,也是他自己的老师。印光大师已经往生了,《文钞》在,每天读《文钞》,每天依照《文钞》里所说的这个标准,检点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就是印光法师的弟子。在那个时候,六十年前,台湾佛学书店里头可以买得到《文钞》,只有正编续编一共四册,李老师给我的就这个本子。现在有全集,在以前只有两集,正续两编。我常常看,每一天至少看一段,愈看愈欢喜,字字句句金玉良言,看到这个老人苦口婆心。

所以今天只有自己学,别人他自己没有学,他没有能力教你,有能力教的,他不敢教你,我们今天遇到这么一个困难。好在现在典籍很容易得到,今天印刷术发达,这是过去人所无法想象的,这么方便,成本这么低。在过去出版一本书很难,现在是轻而易举,便利到什么程度?我向商务印书馆买一套《四库全书》,它就给我印一套,有这种方便。在过去,至少要印几百套,它成本才能收得回来,现在一套一套印可以。我当时不晓得,我还怕他印的数量少了。这个书流传愈多愈好,所以我向商务印书馆订了一百套,世界书局《荟要》,我给它订了二百套,现在书统统都出来了。这个时候分到全世界每个地方收藏,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怕将来这个东西,有灾难,这个东西毁掉了、失传了,那就太可惜了。我到处放,虽有灾难,不可能完全丧失掉,总会有几套留下来,这是我们印这些经真正目的之所在。

还有一个最重要最重要的,典籍可以留下来,得要有人传,要有读的人,要有讲的人、有修的人,这个重要。所以我鼓励大家学汉学,学文言文,因为不在这上下功夫,你没有能力承传,有好心也不行,你力不够。文言文要专学,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万缘放下,三年,你才能把中国文言文找回来。这个找回来之后,你就可以称真正有大师的根基,为什么?你有能力读《四库全书》,你有能力读三藏十二部。文言文修学的秘诀就是背诵。以前李老师告诉我们,四十岁之前还行,四十岁之后就比较困难了,为什么?记忆力衰退了。最好的年龄是二十岁到三十岁,这扎根,根深蒂固,他才能有辉煌的成就。印光大师的成就,说老实话,得力于文言文,他在普陀山管藏经楼,在那个地方住三十年,三十年没有离开藏经楼,世出世间的典籍有这么长的时间去读诵,与外头不接触,等于闭关一样,他有这么好的文言文的底子,又有这个机会,这成为一代祖师。有这个底子,没有机会也不行;有机会,没有这个底子也不行。

文言文今天读也没有办法用,你写文言文没有人懂。怎么样?就跟古人交朋友,学孔老夫子的态度,述而不作,我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我把中国古圣先贤东西统统融会贯通,这就是大学问。佛门里有这样的人出现,佛法才会兴起来。可不可能?我们认为有可能。我们要宣扬、要鼓励,让这些年轻的教师,他们幼儿园的教师、小学的老师、初中的老师,年岁都还不大,不到四十岁的,鼓励他们发心,得有使命感,我们把这一生奉献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奉献给佛陀正法久住。方法必须采取「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走一经通一切通的道路。虽然一切通,还是专攻一部经,给后人做榜样,完全符合大乘佛法,大小乘佛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就是一门深入,把所学的完全落实在生活,注重笃行,在佛法注重于行证。对圣人的典籍具足第一个是相信,决定不能怀疑。夫子信而好古这句话重要,这句话超越时空,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什么地区,都是准确的,都不会有错误,一定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把它做到。末法时期,末法里头的正法,永远记得要做好样子,要维护正法的形象。破坏正法的形象,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就是无间地狱。这个八敬法也是让比丘尼好好修,不犯过失,不得举比丘过。

「四、从僧受具戒」,受具足戒一定要大僧,比丘尼称为二僧,比丘称为大僧。第五,「有过从僧忏」,自己有过失,要在大僧面前忏悔。第六,「半月从僧教诫」,这是属于戒律行门的部分,半个月,半个月好好反省检点,我这半个月里头有哪些过失,做错了要忏悔,改过自新,接受大僧教诫。第七,「依僧三月安居」。这是佛陀在世,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全都要走路,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那是富贵人家才有,出家人哪有这种享受。所以佛法的传播怎么办?就是佛弟子承当。学习经教有成就的这些学生,都到各处去讲经、去弘扬。一年十二个月,他们出去弘法利生九个月,每年有三个月就是夏安居。这三个月是雨季,出去托钵什么都不方便,所以这三个月统统回到佛的身边,不出去托钵,有居士能够把吃的东西送过来。这三个月的时间,释迦牟尼佛为大家讲经教学,这是什么?这是现在所说的进修教育。你一年九个月在外头教人,三个月接受佛教育,你自己再向上提升。这种进修教育现在很多,因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没有进修教育他就落伍了。所以公司里主管的人员、技术人员都要常常去受训。这种教育方法,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推动,就做这个了,每年三个月夏安居就是再教育,这是所有弟子都得要回来的。

第八,「夏讫」,夏安居圆满,「从僧自恣法」,这三个月圆满,就是自恣法会,这三天。这三天要接受别人批评,说错了也不能怪罪别人,为什么?让别人帮助你。你自己有很多过失自己见不到,佛订了这三天,这三天任别人批评,都要接受,帮助自己发现过失,改过自新,提升品德,提升境界,这佛有很多方法。我们这几年在国内办的很多活动,你们这个学习活动有发露忏悔,发露忏悔就很像佛的自恣法,自己发露忏悔,接受别人指责,真正帮助自己提升。所以比丘尼接受这八敬法,正法依旧是一千年;比丘尼要是不接受这八条戒,那这个正法就减少了五百年。比丘尼接受了。

可是到我们这一代,大概还早,也许在民国初年,讲经说法的人还比较多,以后愈来愈少了,到现在看不到了。研究经教是很辛苦,不能有名利心,不能有欲望,有欲望、有名利心决定不会成就。释迦牟尼佛把名利全舍掉,王子,舍弃那样荣华富贵的生活,去沿门托钵,太难得了,谁能做到!一生做出了牺牲奉献,为救度一切众生,为无上菩提,这是极少极少的人做这个工作。成就之后被毁掉的多,这自古以来,中国、外国都能看见的。成就就是出名了,名声出去了,得到广大群众的尊重、供养、赞叹,这个时候很容易迷惑。所以有人真正想成就,他用什么方法?闭关、住山,只教几个人,他没有正式的学校,三个五个,就是世尊鹿野苑的方法,教五个人,五比丘。自己一生隐居,很多,那都是大成就者,也是给后人做典范。

所以这些事情,章嘉大师、李老师都告诉过我,这是什么?缘分,各人的缘分不一样,可以随缘不可以攀缘,这是最高的原则。而以什么?而以正法久住、利益众生这两个条件为第一,绝不是为自己。如果有这个缘,为自己搞名闻利养,那就错了。那我们修行的结果,你积的大功德来生是人天福报,搞这个去了。人天福报享完了,肯定又堕落,因为享人天福报的时候迷了,不可能再学佛。唐太宗就是迷了,死了以后,他自己说的,附身说的,他堕畜生道,畜生道以后他又得人身,得人身死了以后就堕地狱,堕地狱再也没有出来。唐太宗学佛,佛学的根基不错,有那么多好的高僧大德教他,他心量大能包容,可以说是所有宗教他都拥护,他是多元文化的总护法,做那么多的好事。什么原因?告诉我们杀业太重,夺取政权的时候杀人太多,这造了地狱业因。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情执太重。他对于长孙皇后感情很深,我相信那不是一世的,生生世世的亲情,念念不忘。长孙皇后过世好像只有三十几岁,好像三十六岁的样子。他把她的陵墓建造在不远一个山头,他自己每天打开窗户能看见,而且一生不再立皇后,这在历史上很少看到的。还堕地狱,说明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别人支配你,完全是自作自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老师是一个增上缘,我们迷失的时候他指点我们,没有老师的指点很容易走岔路,叫走弯路,迷失了正道。

第二,像法的时候,什么叫像法?「像者似也」,就是相似,换句话说,不是真的。「有教有行,似正法时故也」,有教有行,「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即能修行,多不能证果,是名像法」。这就说明像法是什么?像法里头没有证果的,还有修行的。末法,「末法时:谓如来灭后,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是名末法」。今天这经典都在,印刷术的进步愈印愈多,一点都不缺,现在得这个书比我们那个时候容易太多,《大藏经》垂手可得,我们那个时候得真难,得到真是如获至宝。现在太容易了,人不珍惜,所以人不能修行。研究教而不能修行,就是把佛教变成了世间学术,称之为佛学。把佛的经典变成一种知识,纵然跟科学结合,它是属于知识,科学知识,了解事实真相,得不到事实真相的实用。这个实用就是神通,是明心见性,这是它真正的作用;是放下万缘,让自己心地恢复到清凉自在,与自性愈来愈贴近,与阿赖耶识愈来愈远离,这就是证果的功夫。所以末法是不能修行、不能证果,这叫末法。如果没有讲经的,也没有听经的,这就叫灭法。有讲经、有听经,不能依教修行、不能证果,这是末法。

「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是一般所说的,这个正法、像法、末法,一万二千年。照中国古德的记载,记载有许多种都不一样,我们近代像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谛闲法师,他们都用,一直到今天,就是三千零三十八年,这是我们近代大德们他们通用的。这里头没有讲净土,我们从这些理论、从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体会到,在佛的末法时期,这末法一万年只有净土是正法,为什么?净土有证,往生就是证果。往生凡圣同居土是证小果,往生方便有余土是证大果,往生实报庄严土是证成佛之果,念佛人证这三种果的人很多。

这桩事情我们要注意,不能证果,搞佛学知识,这种时间、精神浪费得很可惜,这一定要知道的,我们得会算这个帐。我们的寿命很短促,纵然活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要好好的把它利用,然后你想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愈想愈有道理。任何一个人,如果是把他一生的精力、时间用在一心专念上,个个都是证实报庄严土。那像宗门讲的,个个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是凡人、不是小乘、不是权教菩萨,权教菩萨是指别教三贤,我们真心劝人,希望人个个在一生当中得到最殊胜的成就。依净土五经,《无量寿经》九种本子你都可以看,你喜欢哪一种本子你自己去决定,都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无需要争论,因为九种本子没有一种本子不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我们要问这净土五经说的是什么?就这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了,问题就解决了,那都没错了。所以抓到它的核心,掌握到它的把柄,你肯定成就了。

那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好,真相信,相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一点怀疑都没有;真发愿,我一生就求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世间一切的一切心理上一丝毫不沾染。有很多念佛人不能往生,为什么?这个世间有留恋、放不下。你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放不下,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阿弥陀佛随缘不攀缘。所以必须彻底放下,真的要学印光法师每天把死字贴在额头上,这印光大师的办法,教人天天想着我的寿命到今天为止,没有了。

所以他自己闭关,关房我去参观过,他的佛堂很简单,佛堂大概只有我们摄影棚一半大,供一尊阿弥陀佛佛像,大概只有这么高,不高,一尊佛像,什么都没有。后面贴了一个字,他老人家自己写的,死字,写了一个很大的字,贴在佛像后头。佛像前面一对蜡烛、蜡台,一杯供水,一个香炉,一把引磬,一个小木鱼,一个小磬,就这么多,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我们就知道,老和尚每天就一句佛号,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真放下了。《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真放下了。这是老人做的榜样、做的典型给我们看的,希望我们于佛经法信受奉行,不可违犯。应该要转相教诫,要互相勉励,要把往生极乐世界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第一优先,我们才能成就。

再看下面一段,「结归当机受诲」。本经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前半部是阿难尊者。请看经文: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这话『弥勒菩萨』说的。「弥勒菩萨」在大会里头代表我们,菩萨是大乘佛法法相唯识祖师,是法相唯识的专家。法相唯识,用现在人的话说是佛教心理学,大乘佛法心理学的专家,这是个学者。《瑜伽师地论》他造的,这他的著作,大部头,一百卷,里面所说的真的是哲学、是科学,而且是高等哲学、高等科学。

菩萨在此地说,注解里头「弥勒大士深领佛诲」,领受了佛陀的教诲,对于世尊教诲他完全明白、听懂了,「故合掌敬谢,赞叹如来曰:世人恶苦,如是甚深。佛慈无量,于如是至恶之人,咸以平等大慈,悉度脱之」。弥勒是当来下生佛,贤劫第五尊佛,他现在在兜率天内院,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内院是佛菩萨修行的道场,圣人居住的,外面是凡夫,这是欲界第四层。兜率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知足,这个意思我们就想到,菩萨怎样能成佛?知足就成佛了,不知足成不了佛。圆满的知足,知足就是万缘真的放下,清净平等觉圆满现前。

兜率天的寿命,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天道是倍倍上升,最低的四王天,那叫四大天王,四王天的一天人间五十年,寿命是五百岁。五百岁是照他那个算法,就是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这样算法,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五百岁这寿命多长!我们这个世间活到一百岁,人家两天。往上去忉利天,忉利天的福报比它就加一倍,忉利天的一天我们人间一百年,这加一倍,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是他们天上的一千岁。再往上去是空居天,不在地面上了,夜摩天。夜摩天的福报比忉利天又加一倍,夜摩天的一天人间两百年,寿命是两千岁,要以他那边算法。兜率天比夜摩天又加一倍,所以兜率天一天人间四百年,我们这里活一百岁,等于它那里六个钟点,我们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就六个钟点吗?寿命四千岁。古人有算,把它算成我们这个地方的时间,大概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降到地球上来成佛。

我们要知道,这遇到佛真不容易,佛在世间时间太短了,释迦牟尼佛法运才一万二千年,底下一尊佛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没佛,到那个时候才下来一下。那个时候下来,我们这个地球上人的寿命是多少年岁?这也能算得出来的。地球上人寿最高的八万四千岁,最短的十岁,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十岁是最少的;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个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所以可以能算得出来,弥勒菩萨将来下生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人的寿命大概是多少岁,可以算得出来的。我们现在是属于减劫,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百岁,一百年减一岁,现在过了三千年就减三十岁,所以现在人的寿命平均七十岁。这个寿命有长有短,那是各人修得的,积善修德的人寿命增长,超过七十岁;不修善业的,或者是造业很重的,寿命还不到七十岁。不到七十岁走的人很多,我们朋友当中就不少。我们好像是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到台湾之后隔了二、三年才联络上,同学组成一个校友会,在报纸上登了,我们看到,到那里去一看,还有一、二百个同学到台湾来的。现在没有了,现在可能只有二、三十个人,多数都不在了。真的感慨人命无常,一场空,一定要看破,不要去争这些假东西。

古大德劝勉我们借假修真,这是真正智慧的言语,真是什么?真是功德。记住,修功德不修福德,修福德你就错了。修福德的人不能了生死,来生受人天果报,大富大贵。大富大贵的人不能不造业,不说别的,饮食就不得了,你吃多少众生肉?吃的时候不知道,因果里头讲得很清楚,吃它半斤,要还它八两,来生要还债的,这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我们要把福德转变为功德,功德是什么?不着相就是功德,着相就是福德。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念念不忘,这是福德;做了很多好事,忘得干干净净,若无其事,这是功德。所以福德跟功德在事相上完全相同,里面不一样,里面一个执著,一个不执著。所以大乘教里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个与自性相应。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没有真妄、没有是非,有这些东西都是染污,你心就不清净了。清净心才能出离六道轮回,所以四圣法界是净土,为什么?它是清净心。六道是染污,心不清净。

往生极乐世界那是净土,经上说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我们要生极乐世界,要修净业。净业是什么?你造的这一切善恶业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没有就叫净业。心上有就不清净,造的恶业,三恶道受报,造的善业,三善道受报,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用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样修法是决定得生。这个经里头,你看看弥勒菩萨赞叹句句都是实话,世间人恶,造恶,五逆十恶统造,不但造,还造得很深。可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无量无边,对于如是至恶之人,这个至恶就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他要不往生净土的话决定堕无间地狱,就是阿鼻地狱,佛在此地,咸以平等大慈,悉皆度脱。

这个话证明了前面我们学第十八愿的时候,黄念老引用善导大师的话说明事实真相。第十八愿说,临命终时,十念、一念决定得生,但除五逆十恶及毁谤佛法的人,这种人不能往生。这个问题古来祖师有几种说法,有的人说决定不能往生,有的人还附设有条件,往生在边地。善导大师讲得最好,善导大师说,这个话,说不能往生的话,不是佛的真实义,是佛看到这三种罪业太重,希望人不要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希望人不要犯这个,这个罪业太重了。真正要是犯了?在命终之前你能够认错、忏悔,后不再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佛还是会摄受。这个话讲得好,慈悲到极处,那是希望你不要造这个罪业;真正造了,还是行,还是得救。

世间相传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在中国,再来人,那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我们要相信。我在日本访问讲经的时候,问日本的法师,古人常讲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你们日本人有没有这个说法?有。日本人很相信,相信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诸佛菩萨对中国人特别照顾,这是什么原因?中国有这种根机,与阿弥陀佛有缘的人都生在中国,常到这个地方来接引、来教化。所以这个地方证实佛慈无量,如是至恶之人,佛还是以平等大慈来度脱他们,决定来接引。发菩提心就是真信真愿,真信真愿就是大菩提心,肯一心专念,乃至十句佛号,佛都来接引你,慈悲到极处!

「弥勒大士乃本经菩萨众之当机。故能深明本经秘奥」,这是本经的秘密、本经的玄奥,他知道,他清楚。所以他说,「悉度脱之」,意思就是说悉皆度脱,真正想到极乐世界去,没有一个去不成。所以善导大师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这一点都不假。那不能去的是什么原因?不肯认错、不肯忏悔,对这个世间有留恋,这就去不了。造极重罪业,我认错、我忏悔、我求生,还是能往生。所以你要知道,饿鬼道往生的、地狱道往生的,这才真正看到阿弥陀佛的慈悲。堕地狱是造极重罪业,在地狱经地藏菩萨劝导,他觉悟了,他真认错忏悔,他就出来了。只有净土这一门,八万四千法门没有办法,这要搞清楚。

那我们现在还知道有一等人,他在地狱很苦,他认错、忏悔了,还是出不了,阿弥陀佛救不了他。这什么原因?杀生太多,跟众生结的这个冤仇太深,佛接引你,他们不让你去,障碍你,问你讨命的不放你,问你讨债的不放你,这是个麻烦事情。佛真想度你,没有办法,你有这么多人扯着你、障碍着你。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有冤亲债主,这一生纵然是个好人,没有伤害过别人,宿世前生有没有伤害这自己不晓得,肯定有。过去生生世世无量劫来,跟这些众生结多少怨,肯定有。今天在这个世间障碍我们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有过怨结的,要不然他怎么不障碍别人,他障碍我。所以我们遇到有障碍我们的人,毁谤、陷害,我们今天明白了,我们欢喜接受,对他一点怨恨都没有,这个就解开了。我们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天天回向给他,一丝毫怨恨没有,我们将来往生才没有障碍。

中国古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所有过失不在别人在自己,一切过错自己承当,一切好的事情推给别人,我们这样做人在这个世间一帆风顺。不跟人结怨、不跟人结仇,人愈在一起愈欢喜,时间愈久,感情愈深,不会出事情。这是圣贤、佛菩萨教我们做人的原则。学会爱人,为什么要爱人?它有个道理在,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一个,真性、真如、自性是一个,一切万法都是这个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大乘肯定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不是一家人,一体,你说多亲切,怎么能不照顾!不懂得这个道理之前,是迷不知道,现在明白了,愈学愈能体会得这个道理的真相。愈能体会得,你对于一切众生就有真诚的爱心,这个爱心是从自性里头生出来的。真诚的爱心,就是父子亲爱那个亲,它不是虚妄的。念念确确实实他都想着众生,他没有想着自己,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众生在受苦就是自己在受苦,众生得乐就是自己得乐。在这个境界里头,修学过程当中,确实没有自己,只有众生,把自己这个身也看作众生之一个,所以你才会产生智慧,你才能观察入微。

今天社会动乱,为什么会动乱你清清楚楚,地球为什么有灾变你明明白白。有没有方法对治?有,只是一些人不相信,不相信的原因,他没有受过这个教育。佛经,高等哲学、高等科学,现在的科学是愈来愈跟它接近,这是有力的证明。但是佛法所用的方法跟科学家不一样,科学家是从外到内,佛不是的,佛完全是用内心实证的功夫。用的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功夫,觉就是性德,性德就是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一时现前,觉就现前了。我们不能现前,是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所以你永远不会开悟。你怎么学都是记问之学,你记得多,你想得多,你想有的时候会想错,不是真实义。为什么不是真实义?你不是真实心,真实心跟真实义相应。你不是真实心,你是阿赖耶的识心,也就是说,你的心有分别执著、有起心动念,这个心不生智慧,跟性德不相应。

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练功,练什么功?练不执著、练不分别,练这个功。这个功练成了,真的,一切都不执著了,你证阿罗汉果,六种神通出现了。诸位要晓得,神通是自己的本能,个个都有,一点都不稀奇。为什么失掉了?就是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这个能量失掉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本能就现前,它障碍就没有了。障碍没了自然现前,这个道理我们得懂。我们现在练习得不够,要加紧练。练不能离开境界,离开境界到哪里去练?离开境界练那是初学,对初学的人行,但是练到一定的程度要接触境界,看看是不是真的不染了,财色名食睡碰一下,真不染了,那你功夫成就了。这一碰还染污,不行,说明你功夫不够,不够就赶紧远离,别去碰它。

净宗的净跟密宗的净不一样,这是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入道,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有三个门。第一个是觉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成功了。这是什么?性宗,法性宗、禅宗走的是这个门,这种根性得上上根性,一般人做不到,真的是一闻千悟,心地清净不染。没有这种条件,这门不能修。那我们不是这个根机。第二种正门,正门是像学校念书一样,从小学、而中学、而大学,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按部就班,这是教下,行,慢慢觉悟,时间很长。《华严经》上讲菩萨阶位五十一个层次,五十一层慢慢往上爬,很平稳,时间很长。第三种是个特别法门,就是净门。净门就是什么?专从清净心。净土是这一门,清净心,密宗也是这一门。密比净土更殊胜,净土是离开染得清净,密宗是不离染得清净,那功夫高。净宗是离开杀盗淫妄酒得清净,密宗它不要离,它在杀盗淫妄酒里头就得清净。所以密的净,一个是成佛,一个是无间地狱,没有当中的,你上不去,你就下去了。那密能不能修?不能,不要去尝试。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现在禅的根机没有了,密的根机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念佛求生净土,老实念佛,等着弥陀来接引你,决定不错,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我们要相信,我们要记住。

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的佛学基础章嘉大师奠定的,没有那三年的基础不会有成就。所以我这三个老师缺一个都不行。没有方老师,我决定不相信佛法。在方老师课程当中,我们认识了佛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向往,原来它是最高的哲学,而且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就是最高的享受。在这一生当中,得一个清净身心多难,得到了,得到就要保持住,不能把它失掉。要保持不能失掉,一定要知足,绝不希望把自己生活再调升一点,那就是不知足,再提高一点不可以。

李炳南老居士做榜样给我看,他可以改善他生活,不改,一生永远不变。住一个很小的房子,他满足了,一个人自己烧饭,一天吃一餐,自己洗衣服,不需要人照顾,到九十五岁才接受两个学生照顾他。这个老人不要人照顾是说明什么?我自己还可以照顾自己,有这个体力,也是表演给别人看。一分钱不留,他待遇很不错,三十八年在台中教学,学生很多,学生给他供养的也不少,全部都做公益慈善事业。到他圆寂之后,我们才真正发现,老师穿的内衣、汗衫、袜子都是补了再补,以前不知道,省,节省到这种程度。这些衣服这东西常常有人送他,送他转手就送别人了。还有穷人,他只要看到的,没有衣服穿的、没有饭吃的。我住在台中,他还送我一套毛衣,冬天穿的。所以老师对待每一个人慈悲、爱护,真的照顾到无微不至,不能不感恩,这也就是摄受。遇到这么一个好人,我们在道义上不能离开,离开是不义,这样的好老师到哪里去找?可遇不可求。没有老师,我们就不会有成就,这个菩提道上,你就不晓得怎么走法,有顺境、有逆境,你走错一步就完了。步步踏实,与智慧相应,不生烦恼。

所以从这几句经文上,再看到念老的注解,我们深深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无与伦比,没有人能跟他相比,真诚平等对待十法界一切苦难众生,以清净平等心来帮助这些众生、成就众生。一切诸佛对他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弥陀当之无愧,一点都不过分。我们这一生能遇到,何等的幸运,这一生真的能把它抓住,我们这一生就圆满成就了,决定不能错过。我们知道过去曾经错过不少次,这一生决定不错过了。你了解得愈透彻、愈清楚,你就会把它抓着紧紧的,一句佛号念到底。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