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七集)  2012/8/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5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九百四十一页第七行,从当中看起:

《会疏》曰:如八大地狱及长寿鬼云或长,如飞蛾蜉蝣等云或短」,长寿鬼长命,飞蛾蜉蝣这是短命。「其中寿命无量差别,皆是宿业所感」。寿命长短从哪里来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业,业感的。所以,这些高明看相算命的,能看得出来一个人寿命长短。这个寿命是你的业力,过去生中所造作的,如果没有大善大恶,这个寿命相当准确。在这个世间,大部分的人都不能避免。可是现在这个世间,伦理道德的教育没有了,社会风气不善,人都学坏了。学坏了对寿命有没有影响?有影响。有什么影响?它会减短。古人所谓「禄尽人亡」,你一生有多大的福报,有多少的享受,当你寿命还没有到你就把它用完了,福没有了、禄没有了,虽有寿命,你也没办法活下去。这句话在中国古时代一般人都相信,现在人虽然不相信,我们细心去观察,它就在面前,你就能看到。心地善良的、厚道的,这人长寿,命中虽然寿不长,它延长了。我们读《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几乎是有求必应。但是他没求长寿,孔先生给他算命,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七十四岁过世的,延长了二十一年。所以延寿,寿命延长了。由此可知,虽然是定数,与自己这一生的行业有关系。这是佛法说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儒家也说,道家也说,道说得更多,说得更详细,这个不能不相信。

命运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它从哪里来的?前面几句话我们要记住。前面讲命精,《魏译》「魂神精识」,古人称它作命精,在中国一般称它作灵魂,在佛法称为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它叫第八?它是从迷失了自性所现的幻相,这就是自性迷了的样子。自性觉悟就是佛,自性迷了就叫阿赖耶。阿赖耶这是第八,第八叫本识,也就是讲的命精。前面七个是它的作用。它的作用,有肉体的时候,在眼它叫见,在耳它叫闻,在鼻它叫嗅,在舌它叫尝,在身它叫触,这叫前五识,它有这个作用。当一个人死的时候,前面五种作用,眼耳鼻舌身,首先他失去了。人在将死的时候,虽有眼睛他不能见了,虽有耳朵他不能听了,他前五识不起作用。第六识是念头,也不起作用,第七识的执著,第八叫本识,前面七个是它的作用。第六、第七都叫意识,有人称第六为意识,称第七为意根,根是执著。

阿赖耶,来的时候,投胎的时候它最先来,死的时候它最后去。经典上告诉我们,人在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之内,前面七识都不起作用,阿赖耶起作用。所以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碰他,八小时之内不要去碰他。他睡的床铺,床铺都不要碰它,距离稍微远一点,不影响他。碰他的时候他就很痛苦,痛苦他可能产生怨恨,怨恨心要生出来,他就会堕地狱。所以佛教人,断气八小时之内不能够碰触,道理在此地。最安全的是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这就更安全了。一般人八小时他就离开了,情执重的,八小时还不走,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他才离开。生,它先来,死,它最后去,所以说去后来先作主人。投胎,它去投胎。投胎离不开六道,善心善行生天道、生人道;恶的念头、恶的行为,畜生道去了、饿鬼道去了、地狱道去了,这三恶道去了。时间长短不定,无论在哪一道,长短都不一定。受什么?受前世业力所主宰。三善道,寿长这是福报;三恶道,寿长那就受苦受难多了,那是灾祸,那不是福报。

《会疏》里头讲八大地狱及长寿鬼,我们在《佛光大辞典》里面节录的八热地狱,略为介绍了一下。从第一到第五我们学过了,今天接着来看第六。第六是「烧炙地狱」。烧炙现在我们叫烧烤,在外国就很多,他们吃肉食是以烧烤为主,主要的料理方法。「又作焦热地狱、炎热地狱」,有这么两个名字。「此地狱以铁为城」,这个城是城墙,「烈火猛焰,内外烧炙,皮肉糜烂,痛苦万端,故称烧炙地狱」。不是烧死了就没有了,这个人的灵,就是阿赖耶的神识,烧死了,地狱里面的风吹过之后他又活了,活了再烧。真的是一天之中万死万生,分秒不停,要受这个苦难。所以叫烧炙地狱。

第七「大烧炙地狱」。我想这个跟前面应该是相同的,只是受的刑罚轻重不一样,同样是烧,温度不一样,可能这个地方温度比前面高。比前面高,我们就知道这个生死比前面就多,前面一天万死万生,这个一天不止一万。因为温度高,他死得快,风一吹马上就活了。在前面,大概一次生死比这个地方要缓和很多,大烧炙可能三、四次是前面的一次,这就是痛苦太多了,叫大焦热、大极热地狱。「谓狱卒将罪人置于铁城中」,放在铁城里面,「烈火烧城,内外俱赤,烧炙罪人,又有火坑,火焰炽盛;其坑两岸,复有火山,捉彼罪人,贯铁叉上」。这是看「地狱变相图」看到这些狱卒,地狱里这些鬼卒把这个人叉在铁叉上,「着于火中,皮肉糜烂,痛苦万端,故称大烧炙地狱」。前面每一条里头最后都有业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个后面虽然没有写,后面比前面果报更重,更重的就是五逆十恶。

我们看第八,这最后一条,叫「无间地狱,又作阿鼻地狱」,阿鼻是印度话,梵文,梵文称阿鼻,翻成中国叫无间,「无救地狱」「谓有罪众生,于此狱中受苦,无有间歇,故称无间,乃极苦之地狱」。这个后头有业因,「凡造五逆罪、诽谤大乘者堕此」。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应该前面三种地狱,从烧炙地狱、大烧炙地狱、无间地狱,都是造这个罪业,这个罪业有浅有深。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现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阿罗汉,等流的罪,跟阿罗汉相等的,就是老师。这是一个好老师,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你把他杀害了,罪等于杀阿罗汉。出佛身血。最后一条破和合僧,破坏僧团,是个真正修行的道场。这都是后面这三种地狱。你在造作的时候,我们常讲心狠手辣,你就会堕无间地狱。还有一点点仁慈的心,杀他是奉命令的,自己不得已的,这个罪就轻,这就是前面烧炙地狱。于起心动念、于杀生的手段,手段非常残酷,你罪就重,堕地狱就堕得苦。前面我们曾经听说,唐太宗也是因为杀人太多堕无间地狱。我们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捏造造不出来。

《成实论》里面说了五无间,「五种无间」。第一个是「趣果无间」,就是他没有中阴。前面跟诸位报告说,人死之后,断气之后,阿赖耶识八小时才离开。无间地狱没有,一断气立刻就到地狱去了,所以这个没有间断,就是没有中阴的间断,这个地方一离开,他就到地狱去了。所以「有极重罪者即向彼狱受其果报,无有间歇」,这趣果。第二个,「受苦无间,谓至彼狱受诸痛苦,无有间歇」,要等他罪受完了之后才能出来,这个时间太长了。第三个叫「时无间」,时无间是说到这个地狱受苦时节当中没有间歇。他在这个地狱一万年,这一万年每天受苦,没有一天不受苦的,受苦当中没有中断的,这时无间。

「命无间,谓彼地狱寿命一中劫无有间歇」,这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的寿命是一个中劫,你说这个多可怕!唐太宗附体,有人问他,你在地狱里头多少年,他说的有几百年。这个几百年是人间算的,跟中劫来讲,他的时间不长,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我们看了这个经文会有疑惑。所以他在去年年初,去年三月二十五号,附体在忍师的妹妹身上,在澳洲,说出他是李世民。问他来有什么事?他来感恩的。我们印《群书治要》《群书治要》是他下令编纂的,这个功德他离开地狱了。我们对这个事情一无所知,不是为他印的,但是书确实是他下令编的。告诉我们,这部书能救全世界,所以他以这个功德地藏菩萨带他出来,多不容易!第五个,「形无间,谓彼地狱受罪众生,生而复死,死而还生,身形无有间歇」。这个我们听到他的报告,说明无间地狱的状况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应,佛经上没有一句是假话,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个是八大地狱。『或长』,这就是八大地狱的寿命长,及长寿鬼,鬼道里面寿命长的,这不是好事情。寿命「或长或短」,如八大地狱及长寿鬼,这长,命长;如飞蛾蜉蝣,这个寿命很短。这是说其中寿命无量差别,下面这一句要记住,皆是宿业所感。「善趣以寿长为福,恶趣则以寿长为巨祸」

『相从共生,更相报偿』,这两句话「表冤冤相报,无有穷尽」。地狱业尽了,你这个果报报尽,你可以离开地狱了。可是过去杀的这些冤亲债主,有人记恨在心,所谓深仇大恨,他不忘记,他要找你报复。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无论用什么手段,非法夺取的,你一定要还债、要还命。《会疏》曰:杀生等人,生生同出」,过去被你杀的人,他会跟你在同一个时候出现在这个世间。这是什么?业力的感应,不同出在一个世间,他就不能报仇,不能向你要债,一定是又来了。你会死在他手上,你的财产会被他夺取。你甘不甘心?你不甘心,因为你不知道前生的事情,你把他当作冤家对头,来生的时候又要讨债还债,又要讨命偿命。这样的冤冤相报,世世代代没完没了,这多痛苦,双方都痛苦。所以,他要遇到三宝、遇到佛法,把这些事情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纵然是被人杀了,不怨恨。我过去欠他的,这个帐了了,下一生再不纠缠,债务还清了,没有怨恨,这才能化解。这个缘不容易遇到,遇不到你就转不过来,这个冤冤相报何时了!

所以《会疏》里头说,「杀生等人,生生同出,彼此互害,报其怨恨也」「例如被杀者为索还命债,必追逐其冤对」,就是冤家对头,「同时出现世间方能报偿,是故冤家债主相从共生」,又遇到了。「今生人杀其羊,当来人死为羊,羊死为人」。那个羊死了变成人,投人胎,到人道来;人死了之后,堕到畜生道去,那个羊又碰到这个人,这个人把它杀掉了。「又如猫死为鼠」,老鼠死了之后它变成猫,「世世同生,讨命偿债,故云更相报偿。盖因讨债之人,往往报复过甚」,超过了,「又结新冤,故无了期」。而且怎么样?一世比一世严重,一世比一世残酷,真正是苦不堪言,这桩事情总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有智慧,佛慈悲,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决定不跟人结怨、不跟畜生结怨、不跟鬼神结怨。现在人难了,鬼神不相信,畜生也不相信,跟人结怨他不在乎。想尽方法伤害别人,满足自己,损人利己,都是这样的心,都是这么个念头,这怎么得了?这个世界还会有安定和平吗?我们前面举联合国的报告,现在这个世间,每天杀生吃它肉,地上走的、水里头游的、空中飞的,全世界一年要杀多少?三千三百七十亿。这是历史上闻所未闻的,从来没有过的,哪一个时代能杀这么多?联合国卫生组织又告诉我们,每天这个地球上孕妇堕胎的超过十五万人。这不是杀别人,杀自己儿女,每天要超过十五万,一年超过五千万。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儿女跟父母四种缘,没有四种缘不到你家来。第一个是报恩的,过去生中你对他有好处、有恩德,这一生到你家投胎,报恩。报恩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孝子贤孙,好事情。你把他杀掉了,你堕胎把他杀掉了,你看,报恩变成仇人,来世再到你家来的时候是你的仇人,他是来报仇的了。我曾经看到个信息,好像是在香港发生的,一个妇女,年岁还不是很大,堕胎四十多次,这怎么得了?这一生造的这个罪业,生生世世都酬偿不了。从这一段经文里面来看,她与哪一种罪相应?无间地狱,太可怕了!

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不但不敢怨恨一个人,对一切众生都要用善心对待。特别是怨恨我的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统统要原谅他,不要记仇。记仇,冤冤相报,来世双方都痛苦。我们纵然受了伤害,纵然伤害致死也不怨恨,你走的时候心平气和,没有怨恨、没有留恋,你到哪里去?你生天,天道去了。这些不善的人成就自己的功德,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我们一切能忍受,学孔老夫子,一生以忠恕待人。忠就是真诚,用心不偏不邪,用真心待人;恕,原谅他的过失,无论他做多么重大的罪业要原谅他。为什么?他没有受过教育,从小到老没人教他,不要责怪他。佛在这个经上也劝勉我们,我们念过,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你不要见怪他,他很可怜。他造的业,这种不善的业叫性罪,我们饶恕他、原谅他,他还是有罪,他还是有果报,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明了,有同情心、有怜悯心,这就对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伤害任何人,不伤害一切畜生。

饮食最好选择素食,素食的人心地清净,头脑清楚,身心健康。我们年轻时候不知道,二十六岁学佛,我明白了,我学佛半年就发心吃长素,到今年六十一年,身体健康。几个月前,台湾原始点的张大夫他来给我按摩,我全身只有四个痛点,他感到很惊讶。现在我感觉这四个痛点没有了。这次我在马来西亚,贾大夫替我按,全身他都按了,没有一个痛点。所以素食好,如果再能够加上运动就更好。运动,最好的运动是拜佛。因为养生之道,养心要静,养身要动,身是机器,不动就不灵活,所以身要动。你看,拜佛的时候心清净,心里面专念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身,依照标准的动作,每个部位都运动到,最好的运动。有人专修这个法门,每天拜三千拜,有拜三年开悟了。

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里头,有一位晒蜡烛的法师,那个法师是个老实人,没有什么文化。在寺庙里面做香灯师,同参道友常常跟他开玩笑逗他。六月热天,夏天,寺庙人都拿出经书来晒经书,晒衣服。有法师跟他开玩笑,他说香灯师,他管香灯,你那些蜡烛要拿去晒晒,要不然上霉了。他老实,听话,把这些蜡烛拿去晒,晒到下午全都晒化了。晚上上殿,没蜡烛点,他就拿着蜡烛芯去点。维那师一看就摇头,跟方丈和尚说,今天香灯师犯了个大错误,把所有蜡烛就都晒化了。老和尚听了没有责备他,知道他是个法器,发心成就他。告诉他,别当香灯了,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给他规定每天三千拜。他拜了三年,开悟了。能作偈子、能作诗,你看从来都不会,能讲经,以后变成讲经的法师,真成就了。这是什么?「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常说的。所以一个人老实、听话、真干,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就。不能成就的都是聪明人,所以古人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是,不如老实人。

我们接着看底下一段,这第三段是「合」,前面讲的比喻。科题,小字上小注,「余殃异熟」。请看经文:

【殃恶未尽。】

『殃』是灾难,『恶』是恶业,果报没尽。

【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几句经文的意思很好懂。念老在注解里头说,『殃恶未尽,终不得离』,「殃者祸也,罪也,罚也」。他造的罪业,应该受的惩罚,对他来讲是个祸害,没有终了。「所作之殃恶未能偿尽」,这句话重要,偿尽才有出期,没有偿尽就无有出期。他在哪些道受生?在恶道。「则必辗转恶趣」,他的轮回不是六道,是三道,畜生、饿鬼、地狱,在这个三道里头受罪,「无有出期,痛不可言」。唐太宗附体说过,他那片光盘可以度很多人,劝人流通。我觉得那个光盘有启发性,这是历史上一个好皇帝,皇帝造了罪业还是要堕地狱。他说得很好,不能说皇帝做了罪业就不堕地狱,他说哪有这个道理!因果面前,人人平等。什么原因堕地狱的?战争,杀人太多。他十六岁就带兵,就是个将军,那一生杀多少人!好在他的战争十几年。所以这句话给我们很高的警惕,「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这个「其中」是指三恶道,你的果报在三恶道,『累劫难出』。

我们再看这一段末后一句,「余报无尽」,你愈看愈可怕。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你看这几句话,多可怕!这是讲因果报应,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自然有是』者,义寂法师说,「作恶虽不乐欲苦果」,这句话是说,作恶虽然你不喜欢苦果,你以为没有报应,「苦果自应」。真是古人所说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什么时候到?你现在所享受的是福报,福报是过去生中修的。你在享福的时候造地狱的罪业,等到你的福报享尽,罪报就现前。你的福报大,你享受的时间长一点;你的福报小,你享受的时间短一点。造恶之人,有人确实几年、十几年就败了,果报就现前。有人到一生都享福,还得了个善终,这怎么回事?他的福报大,过去生中的福报能够维持他到善终。可是死了之后,祸害就来了。

《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大概二、三天前,这个人会告诉身边的人,他看到哪些人在门口。那些人是什么人?都是已经过世了的人,一般看到都是亲人、好朋友,已经过世了,在门口等他,来接引他去。《地藏经》上说了,那不是他的亲人,是他的冤亲债主,变现出他亲人的面孔好带他去,带去之后那就跟他算帐了。他见到他亲人他欢喜,喜欢跟他走,这是很可怕的事情,绝对不是真的。如果这个家亲或者是朋友病重的时候有这个现象,这个时候要特别提醒他,无论什么人你都不能跟他去,不要理他,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个重要。你看到阿弥陀佛来了,可以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什么人都不可以跟他去。不是你认识的菩萨、佛都不可以跟他去,你只认定一个人,阿弥陀佛,就决定不错。

「修善虽不希望乐果」,有,修善并不希望有好的果报,「乐果自应」。你临终的时候生天或者又到人间来,又到人间来,肯定比这一生殊胜,大富大贵。下面说,「义同影响」,括号有个简单解释,「指如影随身,如响应声」。如响应声就是回音,在山谷里面,我们长啸一声,就有回音过来。影子,是站在阳光之下,身有个影子。身影不离,声响不离,你想不要,它照样示现出来。「然此经多言自然者」,在《无量寿经》里面,经文常常看到自然,「为显因果决定法尔」,因果报应是自然的。实在讲,并不是有人在主宰,说有人在主宰,那是一般神教,那不是佛法,佛法跟一般神教的讲法不一样在此地。这是你自己业力所感召的,业力所变现的。你没有造这个罪业,地狱在面前你见不到;你造作这无间地狱的罪业,你就看到地狱在面前,所以是业力所现的。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从早到晚六根所接触的境界,给诸位说也是法尔如是,全是业力变现的,没有这个业不会现这个境界。几个人知道?几乎没有人,不是真正学佛的人他决定不知道。真实修行人不一样,他慢慢觉悟了,体会到了。我们在这个境界里,这境界里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灵性,这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借假修真。身体是假的,环境也是假的,从这个假的境界里头怎么提升?断烦恼,消业障,提升自己的灵性,这叫真干。如果不是提升自己,那你就造业,造业就往下坠落。怎么才叫提升?不着相就提升了。你看大乘经里头,佛不是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都是佛,本来都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佛告诉我们,就是因为有三种烦恼,造作善、不善业,我们受这些东西拘束了,动弹不得,不知道这是假的。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回头了,我们断烦恼还没这个能力,把烦恼淡化可以做得到。哪些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叫见思烦恼。我们在生活当中淡化,在工作里头学淡化,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淡化。学着对人对事对物不贪、不瞋,心平气和,不痴、不傲慢、不怀疑,正知正见。这就是好事,这是向上提升,不会向下坠落。把这个道理落实在十善、落实在六和、落实在六波罗蜜,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必定得生,你一得往生是决定成佛。

我今天教大家就是这三条,很简单,很容易记。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十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这个相应,决定不要违背。六和,和为贵,与一切众生往来我们学着和睦相处。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他看到我就不舒服、就会生气,我就避开一点,看他来了我赶快离开。学「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叫真修行。六波罗蜜养成习惯,喜欢布施,喜欢守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喜欢忍让、不争,于人不争,于世无求,好!信愿持名,时间不空过,这叫精进。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那就叫禅定。念念不忘这句佛号,那就是般若波罗蜜。每一天只要把这个做好,叫真精进,一心求生净土。这个世界乱了,人心坏了,我们老老实实求生净土。在这个世间什么亏都可以吃,不要再计较,抓紧时间一向专念,临终的时候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因果决定法尔。

「又《会疏》曰:因果必应」,这应就是报应,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决定有因,这句话要记清楚。今天我们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人看到我们就不舒服,这是果,果必定有因。因很可能是过去生中我们曾经在过一起,我看他就不舒服。今天又遇到了,他的福报比我大,他看我不舒服。我们怎么应对?要谦虚、要恭敬,不放在心上,心平气和。遇到了,谦虚恭敬,知道礼让,过去这种怨结自然就化解了。所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跟人结怨,时时刻刻想到一生化解怨结,这个好。

『暴应』,「暴乃猛急突然之义」,来得很猛、很急、很突然。我们要把它当作一种习惯,遇到怎么样?不惊不怖,用平等心、清净心来对待。功夫还不纯,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一句佛号,比什么都好。他毁谤我,他骂我,我默念阿弥陀佛,恭恭敬敬接受教诲,这样好!所以要学着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事情立刻就化解了。绝不能报复,报复就像这经上所说的,没完没了。「应指报应。善人行善,恶人作恶,应受之果报,或不当时立即显示,但因果不虚,于其后世,必受其报,故云善恶会当归之」。这个「会」是决定的意思,现在虽然没有,后来会有。人一定要相信有后世,不是这一生死了就完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又何必修行!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看是有了还是没了。

现在世间混乱,鬼神特多,有些你知道,他就在你身上。你自己还没有感触到,有的时候感觉到不舒服,以为是伤风感冒。实际上不是的,是鬼神在你身体,他有动作,他影响你、他报复你,给你一点小的难受,严重的是叫你日夜不能安宁。人的疾病,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常说,疾病的原因不外乎三大类。第一类是生理的病,饮食失调,所谓是病从口入,吃东西不适当,衣着不小心,受凉了,这是第一类的原因。第二类的原因就是冤亲债主。现在说,一般人懂得的人愈来愈多了,他在你身体里头,找到你了。少的,几个,多的,我还遇到、听到有一百多个,他身体负担很重,很痛苦。十几个、二十几个现在都是很平常的。这些众生意见并不和,你要怎样把他清除掉?一定要诚心诚意求忏悔,求佛菩萨先度他们,自己把修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劝他们念佛求生净土。有相信的,真得生;有不相信的,接受你的回向,他离开你了,他生天道或者又到人道来。这些情形都有,说明因果确实不虚,有前生、有后世,就是起心动念都有报应,大乘佛法对这个讲得很详细。第一段杀业我们就学到此地。

下面第二段,这是「盗」。这一共分为五大段,杀盗淫妄酒。这里头分六个小段,第一段,「盗因(不顺法度)」。请看经文: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

这是盗的因。请看念老的注解,「二明盗恶」,这是五恶里头第二。「于有主物」,不管是什么物,是大是小,它有主,「若多若少,不与而取,皆为盗恶」,你就犯了盗戒。这个东西有主的,不管多少,主人没同意,你就拿去了,这都属于盗。所以盗叫不与取,主人没同意,你随便就取了,或者随便把它移动,都叫盗。「盗恶之行,源于三毒」,三毒是贪瞋痴。杀、盗、淫、妄、酒都离不开三毒,三毒是它的根。「贪欲悭吝,易生盗心。诸恶相资,以成盗过」,这个过就是过失,就是罪,他就有罪了。贪欲、吝啬,这种人容易起盗心。贪,多求,欲望多,所谓欲海难填,他不知足;吝啬,有的不肯布施,很容易起盗心,盗心是占便宜。所以日常生活当中要小心,有占小便宜的心,这是盗心,高名厚利他怎么会不动心?学佛的人,甚至于出家了,修行功夫很不错了,对于名利没有放下,对名利还有贪爱,那就是盗心。因为学佛,大概不至于要人的命,但是他还依然是夺取,争名逐利。有没有果报?当然有果报,这一大段经文就讲这个事情。因为它有连带关系,贪瞋痴慢疑有连带,杀盗淫妄酒也有连带,就是诸恶相资,就造成严重的罪业。

我们再往下面看,「以下从不顺法度至不顾前后」这段经文,「表贪欲之过」,说贪欲的过失。『不顺法度』。「法者法轨、法则。度者轨度、规度,即常规也」。这是什么?不守规矩,不顺法则,不守规矩,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所做出来的,『奢淫骄纵』。「奢者奢侈」,现在在这个社会非常普遍。为什么?没人教他,奢侈变成时尚,所以社会乱了。「淫者,《等不等观杂录》曰:经中淫多从女旁,专指男女事也。淫行无节」,没有节制,「故曰奢淫」。我们这个经文上,淫不是从女,从水,三点水,这个意思比女旁的要深、要广。凡事过度了都叫淫,也就是讲太过分,不仅是男女,它指的范围非常之广。这是什么?超过法度了。

譬如礼节,这最平常的事情,国家规定的最敬礼是三鞠躬。你对人是四鞠躬,过分了。过分就是淫,显得什么?巴结,我们叫巴结人。如果你两鞠躬,那还不到,称为骄慢,你骄傲、傲慢。所以礼讲求节度,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恰到好处,这叫法度。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法度,必须要遵守。在古时候,每一个家家教都非常严格,为什么?为家庭培育出优秀的后代,这个家才会兴旺,才能够久传。今天在中国,家道里头,一直传到今天还没有衰败,大概就两家,第一个是孔家,孔子,第二个是范家,范仲淹。这两家的后代,世世代代遵守老祖宗的教诲,很难得。不遵守老祖宗的法度,这个家一定传不下去,传几代之后就没有了。

中国姓氏这么多,百家姓里头四百多个,我们相信这四百多个姓氏都是炎黄子孙。现在人民共和国,我们建万姓宗祠,有多少个姓氏?二万四千多个姓氏。我看到了最长的好像九个字,姓氏,边疆少数民族。中国的家,读书人都知道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什么?把家治理得整整齐齐,有法度,人人都守规矩。所以,有齐家的智慧、能力,这个人就能治国,国只是家放大。中国从前家是大家庭,它是社会行为,它不是个人,五代同堂。我们看家谱,看这一行五代,第六代这要分出去,五代同堂。家庭人口少的也有两百多人,普通的家庭都有三百人左右;旺族,人丁兴旺,大家,有六七百人、八九百人的,有,旺族。要没有规矩,这家不就乱了?所以中国从前家教非常严格,儿童从小就教他没有自私的念头,决定不许可。心量要大,你生下来在这个家庭,一生,我为这个家庭兴旺而来的,所以他有使命感、他有责任感。所以家庭教育严格。

中国古代确确实实,教育,就是今天来讲养老、育幼,这两桩大事都是家庭承当,国家没管这个,家承当了。从前国家的教育,有专管教育的官员,他没办学校,他只是鼓励家庭教育,表扬家庭教育,他做这个工作。每年国家开科,就是举办考试,选拔人才,被选中的,国家有学校。国家学校很少,县、府、省跟中央都有学校,中央学校叫太学,国子监。那些人被选拔出来的,将来都是官吏,也就是现在说的公务人员,享受国家给的俸禄。在从前,考取秀才国家就给俸禄给你,你不必要工作。给你虽然不多,养家没有问题。由国家来培养,等于说学校就像现在的党校一样,为国家培养各级干部的。真正这些人他们的基础都是从家庭里头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所以家庭,没有一个家庭不重视教育。

现在这些年我们提倡的《弟子规》,那是古时候家庭的基本教育,不是念给小孩听的,不是教给小孩念的。是大人,这个家上上下下统统都做到,没有一个人不遵守,小孩从小就看见,他就学会了。所以古德有谚语说「三岁看八十」,三岁他天天看,看他的父母,看这些大人,个个都是这样遵守,他就学会了。六、七岁上学,老师接着教他,老师也是给他做榜样。老师所教的,一定要做出来,不做出来没人相信,做出来就相信了。所以,学生学得很踏实。古人的教育讲求身行言教,你要教小朋友的,你先做到;你没有做到,你不能教他,他不相信。从小根就扎得很好,书读得很好。

今天我们所提倡的,鼓励大家学习的,唐太宗编纂的《群书治要》《国学治要》,这些东西。在过去,这很平常,一般人都懂得,多半都能遵守,不会违犯。所以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的社会,如果不能恢复古时候以礼治国,这个世界灾难不容易化解。佛也能治国,佛经里面说这些事情也说得很多,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所以佛教是教育,是很圆满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伦理的教育,乃至于今天科学跟哲学都在大乘经中。我们认真学习,对我们的利益太大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