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四集)  2012/7/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1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九页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金刚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故以喻不坏德」。佛法里面用金刚杵,密宗常用的,这是表法,代表金刚般若,金刚般若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众魔外道』,「皆不能坏」。众魔,前面说过,佛经上通常讲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种魔,三种都是自己本身具足的。魔是折磨,让我们的道业不能成就。头一个是五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五阴是我们的身心,色、受、想、行、识,色是肉身,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精神这一部分,所谓心,身心,身心必定要受这些烦恼,所以说五阴是魔。

金刚般若怎样破五阴?念《心经》都知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金刚般若。《般若经》六百卷,是佛经里头部头最大的,《金刚经》《般若》的纲要、纲领,《心经》《般若》的核心。六百卷经太大了,看的人很少,但是《金刚经》《心经》是普遍为学佛的人所读诵的,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几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而《心经》讲得最清楚,虽然非常简单,一句话就道破,「照见五蕴皆空」;在《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也是五蕴皆空的意思,破四相。真正入佛门,第一个就是要破身见,小乘证须陀洹果,大乘十信位的初信位菩萨。怎样能证得这个地位?这个地位是最低的地位,大小乘这是最低的,在大乘好比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十信是小学,十住是中学,十行好比高中,十回向好比大学,十地好比研究所,等觉好比博士班,这是佛,佛教的教学。十信是小学一年级到十年级,这小学一年级刚刚入门,什么条件?五种见惑破了,就入门了,取得初信菩萨的资格,小乘就证得须陀洹,初果,四果四向,证得初果。

这五种见惑头一个就是身见,我们六道凡夫都把这个身当作是我。佛告诉我们,这个错了,这个见解是最大的错误,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这是头一个。所以要断除错误的,就是看法看错了,要从根本上去断,根本就是身。首先知道身不是我,那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好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你要把身看作衣服一样,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为什么?我是不生不灭,这身有生灭,有生有灭是假的,我是真的。有真我,禅宗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个才是我。那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把真我找回来,真我找回来,这个人就成佛了。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于是我们就晓得,佛经上讲的佛性,佛性是我,一点都不错。现在我们迷了,不知道佛性是我,把什么当作我?把身当作我,把能够思惟想象的这个东西当作我,身是我的身体,能思惟想象是我的心,全错了。思惟想象的是什么?是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著,阿赖耶的记忆,我们把阿赖耶的心意识当作自己的心。阿赖耶是第八识,末那的执著是第七识,分别意识是第六识,六、七、八不是我们的心。不是心也称作心,这佛经上说的妄心,不是真心。为什么?这个心也有生灭。佛法里讲真、讲妄,它的标准是不生不灭是真的,有生有灭是假的,从这个地方来辨别。身有生灭,念头有生灭,末那的执著有生灭,第六意识的分别也有生灭,阿赖耶的含藏种子它还是有生灭,所以这个东西都不是真的。

那什么是真的?我们世俗人说,人有灵魂,灵魂好像没有生灭。你看,灵魂离开这个身体,它又去投胎去了,六道里头轮回,灵魂好像没有生灭,是不是我?不能说是我,也不能说不是我。这怎么回事?灵魂,它迷而不觉。我,我是觉而不迷。为什么不能说它不是我?它迷惑颠倒。所以灵魂觉悟了,那就是真我,灵魂在迷惑,这还是假我,不是真我,真我是觉而不迷。真我,我们称它为灵性,佛经上自性、法性、佛性,这就是真我。所以我们修行能不能成佛?能。为什么?因为本来是佛。我们的灵性就是佛,迷了叫灵魂,悟了叫灵性。迷了,自己不能做主,随业去投胎,搞六道轮回;觉悟了,他能做主,不会搞六道轮回。所以觉悟靠智慧,智慧是本有的,金刚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自性里头本有的。

惠能大师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话说「本自清净」,那是真我。真我确确实实从来没有染污,纵然堕落在三途也没有染污。那我们常常讲染污,染污是什么?染污是意,末那染污,阿赖耶染污,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妄心、假心有染污,真心没有。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真心,即使我们在三途,也没有受染污,这真心可贵。真心不生不灭,他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不生不灭,这是真的。第三句话说「本自具足」,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无量无边的一切法。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是很难懂。譬如我们作梦,梦中许许多多的境界从哪来的?本自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从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比能大师讲得清楚一点,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把一切法分作三大类,智慧是一类,德能是一类,相好是一类,用这三大类把一切法全部包括。这一切法都不离开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地方讲金刚般若,自己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可是我们今天迷了,迷了自性,那我们的智慧德相在不在?在,变质了,智慧变成烦恼。大乘经不是常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烦恼跟智慧是一个体,觉悟了它就是智慧,迷了它就叫烦恼。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断,智慧就没有了。怎么叫断烦恼?转烦恼为菩提,这就对了。转烦恼,烦恼不见了,菩提现前了。转生死为涅槃,生死跟涅槃是一不是二,涅槃是不生不灭。你看,生死是个生灭,生灭就是不生灭,怎么样转生灭成为不生不灭,这就成佛了,证得大般涅槃。

所以怎么个转法,那首先要晓得我们怎么迷的?什么是迷?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执著是迷,分别是迷,起心动念是迷。执著,在一般经论里面叫见思烦恼,《华严经》上叫执著,执著就是见思烦恼。一般大乘里面叫尘沙烦恼,那是分别,《华严经》讲的分别。一般经教里头讲的无明烦恼,《华严经》上叫妄想,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一乘佛法,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这叫不可思议,不但不能说,想都不能想。不思议的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那是什么?那真正见到了,跟惠能大师一样,见到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我们晓得,我们的迷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这个东西,这样我们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变质了。

那学佛,学佛学什么?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些错误放下,把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恢复,这叫学佛。这种成就就是大智慧、大福德。我们皈依的时候,念「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什么?二就是福、慧。福慧都圆满了,这叫成佛。智慧圆满、福德圆满,能吗?能。为什么?你本来圆满,你本来没有欠缺,是你迷了之后你不知道,它还是起作用。起作用,变质了,让你受苦,让你受难;觉悟就回头了,苦就没有了。所以佛法的教学只是一个悟而已,教我们怎么觉悟。具体的方法是放下就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说得很多,可是我们不容易体会,总认为这个境界是真的。《金刚经》上虽然说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佛教我们有个正确的看法,别看错了。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有为是有作为的,也就是有生灭的。你看,哪一法没有生灭?所有的动物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连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那就是说明,整个宇宙里头,你找不到一法是不生不灭的,所有一切法全是生灭法。

佛说生灭法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那不生不灭是什么?不生不灭就是你的灵性。灵性在哪里?灵性就在现前,但是你不认识它,你不知道它在现前。《楞严经》上告诉我们,你能看的那个能是你的本性,你能听这个能是你的本性,你看得清楚、听得清楚,这是你灵性起作用。可是我们很麻烦,在迷,我们眼睛看,第一念是见性,见色性,那是佛知佛见,但是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怎么?有分别、有执著了。六根对六尘起作用,第一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叫佛知佛见,就不能保持,到第二念就变了,这是张三、那是李四,这不行,他分别了,那就用分别心了。你看立刻就把我们的见性变成了眼识,就转变成眼识,那么快马上就变成识,识就迷了。所以真正功夫就保持第一念不要变,那就成佛了。保持怎么样?不要起分别、不要起执著,你才能看到真相。一有分别,一有执著,你看的是假相。我们迷是这么迷的,要不是佛给我们说,我们自己怎么会知道!

那第一念、第二念,这个很难懂,真难懂,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第一念,什么是第二念,简直没有办法分开。在《菩萨处胎经》里头,世尊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凡夫起个念头,心里起个念头,世尊问弥勒菩萨,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几个微细的念头,也就是几个一念汇合在一起,成为凡夫这个念头?这很多细念,凡夫不知道。几相?几个识?这一句话经文是这样的,「几念几相识耶」。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一句问了三个问题,几个念?几个相?几个识?念,我们用今天科学名词来说,念是自然现象,相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识什么?受想行识,加上物质,这就是五蕴。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弥勒菩萨说的。

现在我们科学用秒做单位,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我能弹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弹得更快的,年轻力气壮的,至少可以弹五次。五乘三十二亿百千念,多少?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一秒钟。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一念是说那个一念。也就是那个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叫一念,这个一念看外面东西是佛知佛见。可是我们到第二念就变了,第二念怎么样?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全进去了,全进去就让它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相跟识当家。相是物质现象,阿赖耶的相分,受想行识是阿赖耶的见分,你看统统落到阿赖耶里头去了,这叫迷了。

诸佛菩萨厉害,他不落到阿赖耶里头,他永远保持住,那就叫成佛。能保持什么?如如不动,六根在六尘境界如如不动,就像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镜子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所以古人常常勉励我们,学佛用心如镜,不染污。用心要像镜子一样,正在照的时候也不染污,这叫功夫,不染污,不落印象。我们凡夫怎么办?染污,落印象。落印象,这个印象就是阿赖耶里头的种子。阿赖耶好像是个资料库,我们六根起的这些作用统统储藏在这个资料库里头,所以我们有记忆,昨天的事情,我们都想得起来,前天也想得起来。这个东西资料在哪?资料在阿赖耶里头。我们一想,资料调出来了,印象就清楚了,昨天干些什么,前天干些什么,去年干些什么,前年干些什么,资料在里头。不落印象,资料库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干干净净。干干净净是什么都不知道?不是的,干干净净,你一照,它就清楚,不照它没有,一照它现前,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照见,不是情见。情就是带着妄想分别执著的见,这叫情见,情见是凡夫,照见是佛菩萨。我们学佛就学这个本事,能真正把这个世间看破。看破,就是弥勒菩萨这一句话能帮助我们看破,这说明一个什么事实真相?事实真相,这些万事万物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们统统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产生的波动现象。

那我们晓得过去的电影是用幻灯片、动画做成的,我们很容易明了,现在用数码就不太容易明白。电影所用的底片、胶卷,就是幻灯片,每一格是一张照片,是一个画面。我这里还有这个,这大家能看得很清楚的,这是从前电影拍的片子,一张就是一个照片,没有两张是相同的,张张不一样。它在银幕上停留的时间多长?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张;那换句话说,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的这个画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才看到真相,二十四分之一秒是一张。真相能不能看到?看不到。如果我们这二十四张,只有一张是有这个色相的,其他的二十三张把它涂抹黑,那么在银幕上看的,你看都是黑的,突然有一亮,这一亮里头什么东西,没看清楚,它马上就过去了。你有这么个感觉,感觉亮了一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那就是那一张。所以,二十四分之一秒你就看不见了,没看见,晓得亮了一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必须一秒钟这么长的时间,你看到二十四个画面重叠在一起,科学家讲纠缠在一起,你看到是什么意思,看到东西了,一张你看不到。

现在佛告诉我们,我们眼前事实真相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就在我们面前生灭,完全不知道,怎么可能晓得?二十四分之一秒,只能让我们感觉到一闪就没有了。现在速度提高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能看得见吗?所有整个宇宙、一切景象都是从这发生,这个事情现代科学家证明了。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的现象都是在波动当中产生的,他们称为弦定律。好像弹琴,拨这个弦的时候,弦的振动,它发出声音。这样微细的境界,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体会不到。让我们看到过去这个电影跟这个相似,电影速度慢,一秒钟二十四张,这个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张,它太快了,我们的脑反应不过来,根本没有看见,它就在我们面前变动,我们看不见。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晓得《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我们逐渐逐渐明了了,所以它不是真的。真的?真的只有自性,自性是真的。自性像什么?自性像银幕,它如如不动。所有的现相是幻相,在这个屏幕里头出现,真妄是一,真妄不二,屏幕是真的,里面的色相是假的,假的跟真的混合在一起。会看的知道,妄中有真,不会看的只看里面的表演,把屏幕忘掉了,不知道有屏幕,像看电视一样,电视屏幕忘掉了,只看到里面的表演。那真正内行人,知道这是屏幕所显现的,离开屏幕色相不可得,要依屏幕显出来。屏幕就好比我们的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屏幕没有一点点染污,干干净净。惠能大师见性,就用这个来做报告,自性清净,自性不生不灭,自性本自具足。

早年我住在美国,美国电视频道一百多个,那就好比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它里头有一百多个频道,你按下去,频道现前,你就看到了,你不按它,它就没有了。那这讲缘,有缘它就现,没有缘它不现。不现,不能说它没有,现,不能说它有,这是事实真相。对于这事实真相了解,这就是智慧,你不被这假相所迷,你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古大德所说的,我们懂得这些事实真相,咱们借假修真,这一生就没有空过,就在假相里头我见到真实。这个说容易,做挺难,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

放下就是,那你放不下不行,得放下。实在放不下怎么办?那就得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开这个法门,你不必放下,烦恼不要断,业障不必消,只要遵守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每个人都可以具足。第一个我真信,我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我真信,一点都不怀疑。第二个,我真想去,我真有愿,发愿求往生。第三个,我真念这个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佛都可以。你看,就这么三个条件,信、愿、持名,具足这三个条件的个个都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换一个学习的环境,阿弥陀佛直接来教我。这经上讲得太清楚了,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哪有不断烦恼、不消业障能成佛的?这很多人不相信。不相信不是没有道理,有道理。什么道理?他对于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跟名号,他不了解。如果他了解的话,他就没有怀疑,肯定相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听说,在经论上看到有这么一句话,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这么一句话,这个注解上,黄念老引用了很多次,这话是真的。你真正了解阿弥陀佛无量劫修持的功德,了解四十八愿,了解他用名号,用名号的功德来接引众生,只要你认真念这句佛号,即使这个人一生没有接触过佛教,临命终时,在断气之前几分钟,有人劝他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是什么?这个人造五逆十恶的罪,地狱境界现前了,有人叫他念佛,他就念,佛还是来接引他。不可思议!

这个例子真有,唐朝时候的张善和,《往生传》上有他的名字。这个人是个屠夫,杀牛的,一生杀牛,那不知道杀多少头牛。临终的时候他叫,他看到好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索命,这是地狱境界相现前,大叫救命。你看,他运气好,就碰到一个出家人,从他门口走过,听到里头有人叫救命,他进来看看。听到他讲好多牛头人要来索命,这出家人拿一把香放他手上,叫他赶快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声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声,他说,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了,就往生了。地狱相现前,跟经上讲的,真的,不是假的,你说这个名号功德多大。只是现在人不知道,不去研究这个经典,不知道名号功德之大。名号功德之大,找不到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找不到,太大了,造什么样的重罪,念佛都有救。你不肯念就没法子了,你不相信,有怀疑,这是你善根福德不够。你真信,你真干,它真有效果,不可思议的效果。

第十八愿虽然是说,临命终时,十念决定得生,当然这个念里头有信、有愿,没有怀疑。可是愿文上有这么一句,「唯除五逆,毁谤正法」,有这么一句。古来祖师大德对于这一句经文的解释,有不同的看法。善导大师,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有人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日本人挺相信。唐朝时候人,日本的出家留学生到中国来,大多数亲近两个法师,一个跟善导大师修净土,一个跟天台大师(就是智者大师)学止观。所以在日本到处能看到善导寺,用善导大师的名字,善导寺,你看善导寺,那是修净土的。善导大师的解释跟别人不一样,他老人家的说法,是这两种罪过,五逆十恶、毁谤大乘,是极重的罪业,无间地狱的罪业。佛这样说法,是劝人不要干这个罪,太重了,不要造这个罪业,不是不救他。他造了,临终悔过、认错,我错了,后不再造,真正忏悔念佛,佛还是度他往生,这善导大师说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那善导的话不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吗?我们要相信,不要怀疑,忏悔的那个力量不可思议,真正认错、真正忏悔,信愿持名,你决定得生,一丝毫都不要怀疑,这经论、祖师有凭有据,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你说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找不到第二个法门。

我们学佛,学了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实在跟大家说,就是把净土这个法门搞清楚、搞明白了。想想自己修任何一个法门,断烦恼、消业障没把握,这回过头来全身投靠阿弥陀佛,我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从前年清明,前年清明节那一天,我把《华严经》停了,发心专讲《无量寿经》,我就讲这个本子,过去依这个本子讲过十遍,这一次依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讲注解。第一遍,去年九月十八讲圆满,总共讲了一千二百个小时。接着讲第二遍,这是第二遍,标准时间一千二百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讲满三百天。我希望,我能活在这个世间,我一年讲一遍,别的经都不讲了,专念阿弥陀佛,我决定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我有信心。其他的统统放下,不再打闲岔,一心一意学这部经论,学这部集注。

众魔外道,皆不能坏。《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我们明了。什么叫外道?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于佛教之外立道者」,与佛法不相应的,「行于至理之外者」,修行违背自性,这都叫外道。《资持记》云: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这是外道。《天台净名疏》《维摩诘经》的注解,智者大师着的,「法外妄计,斯称外道。又《圆觉经集注》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你看这引经据典,集注。「又《俱舍玄义》云:学乖谛理」,谛是真俗二谛,「随自妄情,不返内觉,称为外道」,这是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心性当中求,这称为外道。「又《大庄严法门经》曰:文殊师利问金色女,谁是外道。女言:于他邪说,随顺忍受,是名外道」。这一句说得好!他,是佛教之外的,依照他们的方法去修行,这叫外道。

「外道种类多少,诸经不一。《大日经》有卅种;《涅槃经》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大智度论》则为九十六种」,这九十六种里头把阿罗汉算进去,为什么?「盖因以大斥小」,大是大乘,大乘责备小乘人,「所谓九十六种者,其中一种乃声闻道」,小乘人只顾自度,不愿意度众生,所以把他算成外道,这就是九十六种外道的来由。《百论》云:顺声闻道者,皆悉是邪。声闻虽属如来正教,但是权法,故亦与余九十五种外道并列,而称九十六种」。你看大乘多严格,换句话说,不求无上菩提者,那就是外道。无上菩提是成佛,你只求做个阿罗汉、辟支佛,这就算你是外道。菩萨不算,为什么?菩萨志愿是求佛,是成佛果。凡是目的不是在成佛的,这都是外道,这个说法说得好!

「以此金刚山喻」,金刚山比喻,「菩萨智慧坚固,一切魔外,不能动摇」。在此地是劝我们,我们今天遇到净土法门,正中之正,一乘当中的一乘,可以说保证我们这一生当中成就无上菩提。为什么说我们这一生生净土是一生成就?往生净土不是死,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死了那是来世,不是,往生是活着去的,没死。阿弥陀佛来,你看得清清楚楚,你跟阿弥陀佛走了,这个生灭的身不要了,这不是我。所以他是一生,他不是第二生,不是像六道里投胎又去找个身,不是!这个身丢掉了,你看你自己坐在莲花里头,莲花,这合起来了。在花里面你的身体就产生变化,就好比那个蚕,你看蚕吐丝,结了个茧把自己包在里头,过一段时期,它在里头有变化,它变成蛾,长翅膀了,它出来了,跟从前完全不一样。我们也是的,看到自己进入莲花,在莲花里面,我们的身体变了。变成什么身?法性身,这个不得了!法性身不是阿赖耶。

我们今天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今天的心是阿赖耶的见分。往生极乐世界,在莲花里面,阿弥陀佛他的本愿威神功德把我们改造,把我们的身变成法性身。法性身不生不灭,法性身不是波动现象产生的,所以它永远不会变,无量寿,没有老衰的相,就是极乐世界没有生老病死。整个变过来了,莲花开了,那个身相跟阿弥陀佛身相一样,阿弥陀佛多么高大,你也多么高大,阿弥陀佛的相好你样样具足,完全跟阿弥陀佛相同。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要知道。

佛为什么要把往生极乐世界人,个个都变成这样的相好光明?是因为看到十方诸佛刹土相貌不一样,不一样就容易生烦恼,相貌好的人傲慢,自以为不得了,相貌不好的人就自卑感,觉得不如人。这不是叫人生烦恼吗?如果相个个都一样,都跟佛一样,这大家都欢喜,佛这个愿是从这个地方发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人的体质,紫磨真金色身,真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随顺众生说的,实际上不是的,我们看《观无量寿经》就知道了。《观经》上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有八万四千光明,每一个光明里面都有无数的佛菩萨,这个化身,佛菩萨,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差别。如果在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修到这样的相好身,那要到无量劫生生世世积功累德。但是在极乐世界,这一生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一般人讲,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不敢相信、不敢接受,叫难信,可是真容易修,难信易行。那最困难的,难信我们相信,那易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们要记住一个例子,宋朝莹珂法师,这个例子应该把它写成大字,摆在我们案头做为座右铭。这是一个破戒作恶的出家人,难得的是他相信因果,常常检点自己的行为,必定堕地狱。但是自己劣根性很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禁不起诱惑,这是他的大病,他很不容易改。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办法救他,让他不堕地狱。有一个同学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每看到一个人都感动得流泪,痛哭流涕,看完之后,决心向这些人学习,求往生。他把寮房门关住,不吃、不睡眠,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真诚心把阿弥陀佛感动来了。佛来安慰他,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等你临命终时,我来接引你。莹珂这个机会抓住了,他不放弃,他向佛祈求,十年寿命我不要了,我现在就去。佛很慈悲,就答应他,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他把寮房门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之后他往生。庙里的人没一个人相信他,像你这个,造这个恶业,念三天三夜,你就能往生?没人相信,好在三天时间不长,看三天之后,你往不往生。三天之后真往生了,大家相信了。

他这一往生度多少人,让多少造作罪业的人生起了信心,知道什么?我们还有救,他造的罪业比我重,我还没有他那么重,他三天都能往生,我怎么会不往生?最难的是信心,一点都不能怀疑,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有没有经典做依据?有,《弥陀经》上就是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他还三天。还有更厉害的,一天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这个例子决定不是假的,莹珂是宋朝时候人,决定不是假的。那个张善和,那是唐朝时候人,那是个屠夫,杀牛的。那说明什么?临终最后的一念,他没有断气,地狱相现前,这经上讲的,那么多牛头人要来索命,这大声念佛的时候,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出现,带他往生了。这些都是四十八愿有的,我们看到古人遇到这些事情,真的发生、真的兑现了,说明弥陀的本愿,愿愿真实,没有一愿是空过的,我们要真相信,不能怀疑,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习。

到极乐世界,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最大的好处,不要饮食。营养从哪里来?自性功德是营养,不求外面东西。身体干净,没有染污,身体是透明的,像琉璃一样,真正是金刚不坏身,不需要睡眠,精神永远饱满。阿弥陀佛的教学没有中断,所以在弥陀讲堂听经、学习,同时,身在讲堂没动,听佛讲经说法,同时自己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化身出去,到哪里去?去拜佛去。十方无量诸佛刹土,都以自己的化身去拜佛、供养佛、听佛讲经说法,你说这得了吗?极乐世界的人修行一天功德,在我们这个世界修无量劫都比不上,你怎么可能亲近无量诸佛如来,怎么可能听这么多佛给你讲经说法,到极乐世界就行了,不到极乐世界办不到!这些理事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极乐世界不能不去。

《般若经》上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法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我统统不要,我就要阿弥陀佛。我连《华严》《法华》都不要了,我就要这部经、就要这部注解,我天天学它,天天念佛,我决定得生,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再把关系给你说清楚,你就更有信心,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跟极乐世界是什么关系?最近这个十年,我们提倡中峰禅师的《三时系念》,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修这个法门。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当中开示,有一句重要的话告诉我们,「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什么?这说关系,我跟阿弥陀佛是一体。换句话说,阿弥陀佛是我们最亲的人,极乐世界是我的老家,我要回去哪里会有障碍!没有障碍。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头搞轮回,那是到处漂流,现在明白了,落叶归根,回老家去了。弥陀天天在盼望着,如慈母在盼望儿子回来,我们绝不能辜负阿弥陀佛的心愿。

到极乐世界,一生决定成佛,无论生哪个品位不在乎,不必去计较,为什么?它平等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无论什么人来劝你学什么法门,一概谢绝,谢谢他,我还是念阿弥陀佛,我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要学。阿弥陀佛自己亲自来教我学另外一个法门,我也不接受。这话不是我说的,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面说的。说明什么?你的信心坚固不动。阿弥陀佛来给你说,我还有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好,我们都不接受,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就决定得生。这部经是我们往生的保证书,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护照,在我们自己手上,可不能丢掉。

好,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明德行圆备」,经文有三段,第一段「调伏自他」,请看经文: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淳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

前面是比喻说,「此下正说彼土菩萨真实功德」。从这些经文的介绍,让我们看到极乐世界菩萨日常生活环境,学习的状况,在这让我们都看到了。这一段经文,「上文显菩萨自觉觉他,宏法利生之德」。我们一面读诵,这是极乐世界菩萨们,同时我们要学习,要把我们在经文上能够理解的部分,用在我们现前的生活上、我们的工作上、我们待人接物,要学。第一个『其心正直』,这个「其」,就是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他们的心正直,这真的我们要学。正直什么意思?「正者不邪,直者不曲」。正,不歪、不邪、不偏,这都是正的意思。直,没有委曲相,跟正的意思是相同的。

那今天我们是用真心、用正直心处事待人办事不吃亏吗?别人骗我,我不骗他,行吗?行。我们就是用个真心待人接物,不怕别人骗我,要有这个胆子。为什么?我要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好人,极乐世界的人心都是正直的,我现在就要学正直,我不害怕。如果要害怕,我要随顺这些众生行邪道,极乐世界就去不了,我们不能随顺他。所以不怕人欺骗,不怕人笑话,不怕人障碍,也不怕人陷害,什么都不怕,一句阿弥陀佛,对佛决定有信心。

《净名经》曰」,这《净名经》《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那你用直心,你就是在佛的道场。佛道场有金刚护法,我们什么都不怕,一切魔外,他不能够侵犯如来正法道场。什么是正法?我直心就是正法。心不直,有邪念、有妄念、有杂念,那就不是道场。供佛的大殿也不是道场,记住,道场在你的心,你心直、行直,你所在的地方就是道场。《往生论注》云: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正直就是方方正正的,要用正直的心怜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迷惑,一切众生在受苦受难,受苦受难,他又造业,苦上再加苦,难上再加难,没有人教他。

「又《法华经方便品》曰: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这什么?对菩萨说法,就不说方便,方便法是对众生说的。什么是方便?三乘是方便,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是方便。无上道?一乘法,《华严》是一乘,一生成佛,《法华》是一乘,也讲一生成佛。净宗是一乘的一乘,为什么?也讲成佛。这个成佛跟那些不一样,那些难,这个容易。念佛求生,真正成佛之道、快速成佛之道、稳当成佛之道,修这个法门的人有信心,不怀疑。那今天《法华经》上,这个方便品里面所说的但说无上道,这个无上道就是《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往生净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无上道。

「又《法华文句》释曰」《法华经文句》,文句是注解,智者大师作的,《法华经》注解当中,这是标准的注解。「五乘是曲而非直」,这一句话说透了。五乘是讲什么?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曲,委曲,不是正直。通教,「通别偏傍而非正」,天台大师把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分为四类,叫藏、通、别、圆。藏教是小乘教;通教,前面通藏教,后面通大乘,也是大乘的开始;别教,它是大乘,它不是小乘,它不通小乘,这些都是曲,都不是直。你看通教,偏在一边,别教?别教是旁边的,不是正中,不是正的。「今皆舍彼偏曲,但说正直一道」,这个正直一道,就是圆教一乘,圆教一乘是讲成佛之道。

下面这是念祖的解释,「按五乘之分有多种,至于《文句》所指之五乘,为人、天、声闻、缘觉及菩萨乘。通教别教是偏,人天等五乘为曲。故正直之一道,唯是圆教之一乘」。那圆教的一乘?圆中之圆,正中之正,无过于《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里面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成了,问题就解决了。菩提心是什么?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真信切愿,即是无上菩提之心。我们懂了,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切愿,恳切的愿望,我要求生极乐世界,哪个地方我都不想去,就要到极乐世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一个目标,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就决定成佛,圆教一乘。

「故其心正直者」,这经上第一句话,其心正直,「表菩萨之心,远离偏曲之教」,通教、别教不学,「唯是一乘圆法,方广平正」,一乘教叫做大方广,平稳正直,「其疾如风之大白牛车也」,这是古时候的比喻,疾是快速,它的成就非常快。大白牛车就是马车,古时候交通工具,马车最大,速度也最快。一般高速度的马车,四匹马拉这个车,有两匹马拉的车,速度就快了,普通的是一匹马,车有大小不一样。

下面说『善巧』,这解释「其心正直,善巧决定」。善巧是什么意思?《佛地论》曰:称顺机宜,故名善巧」。我们介绍这个法门,讲解这个法门,一定要适合听众,这个机就是听众,听众的程度、听众的根性、听众现前生活学习状况,什么法门最适合他,让他修行感到快乐,没有一丝毫压力,这种法门他修起来就快,这叫善巧。「又《文句》曰:显善权曲巧,明观行精微」。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底下有解释。「上句明觉他」,觉他怎样?「善能观机逗教,行权方便」。教化众生的菩萨有这种能力,能观察现前大众的需要,现前大众在受苦,了解受苦的状况,也知道受苦的原因,你才能帮助他离苦得乐。

帮助,要怎么个帮助法?落实在教学。教学还得要示范,要做出样子给他看,没有榜样,只一味的去教,他未必能相信。两百年前可以不必要,为什么?社会风气淳厚,人都很老实,你说什么他能相信,他不怀疑。现在不行了,现在人都受了科学影响,科学头一个就教你怀疑,这学科学,这个跟学古圣先贤、学佛,那他就有障碍。所以现在要人相信,拿证据来,拿不出证据,他不相信的。证据是什么?快乐是证据。你看,你活得多辛苦,满面愁容,我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这就是证据。

那我们这种态度,早年在美国,就感动很多邻居,美国人。我们在那地方买了房子,住了差不多将近三个月,邻居慢慢都熟了。有一天他到我们这访问,他说你们是干什么的?就是做什么工作,哪一个行业的,为什么你们这么快乐?他问这个问题来。问这个问题,我们就好答覆他,我说我们是学佛的。他说什么是佛?我说佛是清净,极乐世界清净、快乐、长寿。他说这三样我们都要。我说好,我们知道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我说你们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我们特别给你们开班,教你们怎么快乐、怎么欢喜、怎么长寿、怎么清净。星期六到佛堂里来,学这些东西,学这个跟你们的宗教没有冲突。你们跟你们宗教神的关系是父子关系,你们到这个地方跟释迦牟尼学习是老师的关系,你看,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没冲突。都来了,每个星期六给他们开班。

这就是什么?观机逗教。你要是把释迦牟尼佛说神,他不来了,我信我的神,我不信你的神。释迦牟尼佛不是神,是人。佛是什么意思?佛是个觉悟的人。我们并没有说错,觉悟的人叫佛,觉悟还没有达到圆满就叫菩萨,这样给他介绍,他知道。佛堂我们挂的佛像,这是纪念老师,中国人有纪念父母,纪念祖宗。外国人,祖宗不认识,不记得了,你到他家里有他父母的像、有他祖父母的像,这是一个纪念的意思。慢慢他就很熟悉,他就了解,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教什么?教我们修清净心,教我们快乐,幸福快乐,教我们健康长寿,这行权方便。

下一句是「于观行善入精微」,这是善巧,善巧的意思很深,尤其是善入精微。「如是自觉乃能方便觉他」,自己没有自觉,你就不能觉他,先求自觉。自觉的方法很多,佛开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自觉。可是众生根性不相同,习气不一样,过去生中所学的跟这一生当中所接触的,对我们修学都有很大的关系。譬如,我们从小生长在农村,跟生长在都市完全不一样,所见所闻不相同,很多基本的概念都不一样,那教法就不一样才能契机,学得才欢喜。同一个教法只能适应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不能适应。

所以佛法的宣讲,早年李老师跟我们说,佛法的讲堂叫大讲堂,三个人、五个人也叫大讲堂。这大是什么意思?听众品类不齐。讲经的时候你看看,底下听众,有不认识字的、有小学程度、有中学程度、有大学程度,甚至于还有些老居士,他们学养功深,这不齐,不像在课堂上课,课堂上学生整齐。要叫这些所有听众都欢欢喜喜,都听到他满意,这可不是容易事情。所以这叫大讲堂,大讲堂不是人数多少,品类不齐,个个都听到满意。那你讲的东西里头有浅有深,讲到浅处,你这个眼光要看到程度低的人,讲到甚深的地方,要看到那个程度高的人。总而言之,他来听这一堂课,他没有白听,他确实都很满意,都有收获,他下次再来;他要是没有收获,他下次就不来了。这个如果不能够观行善入精微,这做不到。

那我们有没有这个本事?很难。不学又不行,老师教我们一个方法,求感应,教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如何能入精微?就是用真诚,真诚心到极处就有感应。所以在讲台上,眼睛看到这些大众,话自然就说出来,不是自己想象的,自己预备的那些东西,可能上台一句也没用上,全是感应。由此我们就明白,学讲经的秘诀,广学多闻固然重要,那是资料,在台上精彩的表演全是诚敬、真心,没有真心、没有诚敬,你表演不出来,你表演得不像。至诚感通,这个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在这上面下功夫,老师教导我们的,真有道理。

讲演不能不备课,备课是什么?备课就是真诚的表现,绝对不敢怠慢,全心全力去预备,希望把这堂课讲好。一定要求三宝加持,几乎每一个在讲台上讲经都有这种感应,愈是讲经教学久的人,他对于这个深具信心,几乎每一堂都有。精微不在字里行间,但是也不离字里行间,妙就妙在此地。这样才真正体会到佛经语深,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一句经文讲十天也讲不完,意思深广无尽。讲的时候一定要契机,听众的程度、听众的善根、听众的修学(他修哪个法门,功夫浅深)、听众的知见、听众现前迫切的需要是什么,乃至于他生活环境,因为对他都有影响,都要知道,这才能观机,才能真正讲到契机契理。理,决定不违背大乘所讲的原理原则,又要适合他的程度,听了让他欢喜。他真正听明白、听懂了,有了受用,这一堂课没有白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