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0集)  2012/6/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五十四页,倒数第五行看起。「妙用自在」,分两科,第一「受用自在」。我们看经文:

【于所受用。皆无摄取。】

念老的注解,『从于所受用』一直到「不希求想,表彼土菩萨平等游于十方佛刹,于所受用,皆不着取」。这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学佛目的是要超越生死轮回,证得圆满菩提,这是学佛的目的。如果对于三界有所取着,那就变成障碍。世间人见色闻声都会起心动念,我们也不例外,比人稍微好一点,我们有警觉性。没有学佛的时候,没有这个警觉性,学佛之后,有了这个警觉。警觉要真正能够把取舍放下。取舍放下行不行?行。释迦牟尼佛最初就把榜样给我们立下来了,他老人家一生随缘度日。这随缘自在,我们现在人所说的,没有嗜好,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欢喜,这种生活态度是正确的。「于所受用」,无论是物质上的受用、精神上的受用,统统都随缘,没有要求,也不过分,心里面没有执著。

人在世间福报不一样,有福报的,在佛门里面讲有很多供养来,我们自己受用的真的是非常有限,这些供养大家受用,这是正确的。可是大家受用这些供养,要能消化得了。用什么来消化?用修持来消化。真有修持,天天真有进步,这才能够接受这些供养,道场每一个人都如是。如果没有修行,还搞贪瞋痴慢,接受这个供养,将来要还债的。祖师讲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些话不是说玩笑的,完全是事实。在净土宗,我们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都还了,这都成就施主的功德跟福德。他不着相,属于功德;他着相,属于福德。所以学佛确实应当以释迦牟尼佛为标准,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我非常幸运,学佛的时候遇到章嘉大师,这些基本的概念都是章嘉大师教导的。老师非常慈悲,对后学非常爱护,防非止过这些教诲时时提醒,我们的心里有个警觉性。在那个时代,我们初学佛,没有福报,生活非常简单,也非常辛苦,换洗衣服只有两套,哪里去旅行,有个小包袱打了,整个行李就背在身上,很轻松。这晚年这么多,几十年弘法教学累积的一点福报,现在这个供养看到都害怕。所以记住老师的话,心里头不能有,十方供养谁需要就送给谁,到处分,到处都有。那我们自己的理念,完全不放在心上,放在哪个地方的就属于那个道场常住的,他们都可以取用。可是每一个出家人都要明白一个道理,都要认真去修学,不辜负十方施主的供养。他供养你是希望你成佛,你成佛,他就有福报,你成不了佛,他的福报就落空,那这里头就有因果。所以经论上常常教我们,于所受用,皆不着取。着是着相,取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占有,于一切万物,无论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不要有占有的念头。我常说不要有控制的念头、不要有支配的念头,这些念头都没有。这些话都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的。我们这个心能有一点清净,修学能有一点进展,全靠这个,决定不能让贪瞋痴慢疑起来。这个我们知道,叫六种根本烦恼,断烦恼要从根本下手。

下面一段,「游刹自在」。菩萨神通广大,他能够:

【遍游佛刹。】

着重在这个『遍』字,「遍」是遍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都有能力去旅游、去参学、去供养、去闻法。对于一切佛刹:

【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亦无彼我违怨之想。】

这个我们也要学。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去旅游十方佛刹,但是今天有机缘,有这个缘分旅游全世界。在这个地球上有一百多个国家,我们对于这些国家地区,旅游的时候没有爱也没有厌,能够看到这些国家、族群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增广见闻,不生爱厌之心,以清净心来看待。佛教给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说要用清净平等心去学习。前面我们学过,一切法无一不是佛法。我们在旅游当中,旅游也是在修佛法,在这里修什么?修清净心,不受染污,这是禅定;样样清楚明了,这是智慧,定慧等学。定不但生智慧,它也生福报。有福报的人心是定的,心浮动的人,纵然有财富,好像是有福报,但是他真的没福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他有忧虑、他有牵挂,这就是他没有享受。那个贫穷的人,你不要看他什么都没有,他心地清净,那是他的享受,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换句话说,如果是念佛往生,他比富贵的人品位高,为什么?他心清净。所以,清净心是享受,智慧心是享受,这一定要懂得的。

我们的清净心、无分别心如果年年增长,这好现象,证明你的功夫在增长;如果心不清净,妄念很多,你没有进步,有时候看到你退步,一年不如一年,这是世俗的现象。世俗人确实,人到了晚年、老年的时候,忧虑特别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老了,子女不养你。一些比较大的国家还有养老,很多小国,没有人养老,国家也不管你。所以老年人很可怜,中年对社会的付出,晚年没有报答,当然这些都有因果的因素在里头。所以想到这个地方,我们自然就想到中国传统的家,到晚年才真正知道,传统的家是一个人一生的依靠。晚年落叶归根,无论你在哪个地方、从事什么事业,老的时候一定想回到老家来养老。我们在海外,古时候的华侨,不是现在,古时候华侨在外面经营,赚的钱都寄回老家,对家庭有贡献,所以他晚年回家来养老。中国从前的制度,你怎么去想,比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哪个国家、哪个族群都比不上中国,这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优秀,这些都应该要慢慢恢复。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游于净国」,佛国都是清净国土。佛国,诸佛如来所教化的地方,实报庄严土,那都是法身菩萨,但是也有六道凡夫。六道是诸佛的秽土,就是有严重染污,染污主要是人心染污。现在我们知道,念力跟物质有密切不能分割的状态,所以人心善,物质环境一定好;人心不善,物质环境都变坏了。过去,那时候刚刚听说有环保,政府提倡环保,有人问我,我曾经答覆过,环保跟人心有分不开的关系,物质上的环保要真正能有效,必须要有心理环保。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看到科学报告,这科学报告都给我们做了证明。人心要不善,想改善物质环境是不可能的;要保护这个环境,要先保护人心,人心善良,环境自然美好。

对于诸佛的国土,清净国土,「亦无爱乐」,不生贪爱,这就对了。「于诸秽土,亦不厌弃」。秽土是六道轮回,特别是三恶道。这些在面前,你也不会讨厌、也不会舍弃,为什么?全是自性变的。净土,清净心变的;秽土,染污心变的。什么东西染污?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贪瞋痴慢,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菩萨知道,这些念头,善念、恶念也不是真的,所以变现出净土、秽土同样也不是真的,都把它看作梦幻泡影,这就对了。『亦无希求不希求想』,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而不攀缘。学佛的人,随缘里面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他哪里都去。善缘、顺境,净佛国土,在这里面修什么?不生贪恋,在这里头把贪痴断掉。在秽土里面,没有怨恨,把瞋恚、愚痴这个东西断掉。所以,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这些修学的境缘都在我们面前。

出世法里面讲佛菩萨,世间法里面讲圣贤,大圣大贤,《论语》里面说,「圣人无常师」,无常师就能够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无常师是什么?所有一切法都是老师,老师太多了。我们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怎么成佛的?我们要把他那个诀窍找出来。他的诀窍就是,学生就是我一个人,我是学生,所有天下人都是我的老师。你看,他成佛了。学生对老师要诚敬,诚敬心才生得起来。他没有同学,如果有个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那种恭敬心生不起来。没有一个不是老师,男女老少个个都是老师,贤愚不肖全是老师,这个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道理就是这个。看到人家的长处、好处,想我有没有,没有,要记住、要学他;有,有要好好保持,不要失去。看到不善的人、坏人,干了坏事,也是我的老师,他是表演给我看,我要想我有没有他这个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有则改之;那没有,没有要记住,千万不要有这个恶念恶行。这不就都是老师吗?个个都是老师,他成就了。我们今天不懂得的人,我没有好老师,我没有地方学了。错了!到处都是老师。这个人能成圣成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经典里面教导我们,放下经典,你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那真的在面前,所以你得起作用,你才能成就自己,自己变成什么?人上人,人中最好的人,是这么学来的。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确实超越一切诸佛世界,怎么来的?学来的,每一个佛国土他都去参学过,就像此地这头一句「遍游佛刹」,阿弥陀佛遍游佛刹。他遍游佛刹是干什么?去考察的,现在的术语叫调研。他去调查研究这个佛国土里头,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不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四十八愿是他遍游佛刹得到的总结。这四十八桩事情,希望在他的这个国土里头统统能够落实。换句话说,集一切佛刹真善美好之大成,它就超越一切佛刹了,就这么个道理。你不去参观,你不去看、不去学习,你怎么能成就?这桩事情决定不能说在家里去想,那不可以的,想不出来的,很多事情是你想不到的,你一定去看,一定去学习。

明白这个道理,个人要成就一个完人,完人,完美的人,圣贤、佛菩萨,要跟一切人学;阿弥陀佛要建一个国,要跟一切佛国去学,同样一个道理。中国古时候确实是用这个方法,一个家庭,一定拜访许许多多这个家治得很好的,去参观、去拜访、去学习,你拜访得愈多,记住这些教训,回家去的时候,我这个家要怎样整治。现在是企业,你的企业要能超越一切同行,当中排名得第一,你也得向你的同行去学习;虽然不是同行,也搞企业的,都可以做参考。学不厌才能产生效果,国家亦如是。这种学习的精神,在这个经上,阿弥陀佛是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从他个人修行到弘法利生,处处他重视游历、重视参学,而不是自己在家里想象,不是的。这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法里面学问是真实的学问,它是合乎逻辑的,它不是凭空想象的。「亦无希求不希求想」,这随缘。

「据《金刚三昧经》云: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道,无上菩提。契入无上菩提门道很多,大乘经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叫门道。门是门径,道是道路,很多。但是把它分类,八万四千法门归结到最后不外乎两种,一种从理入,一种从行入。理入跟行入,《三藏法数》有解释。第一个是「理入:谓众生深信本有真性」,学佛的人一定要去承认这个,我有真性,你也有真性,真性是理体,一切法都是从真性流出来的。佛有真性,真性是应,大乘经教里所说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真性、就是理。这个道理很深!学大乘的人首先得承认。就同中国古时候教学教童蒙,启蒙,启蒙六、七岁上学,念什么?念《三字经》《三字经》上第一句话是理入,「人之初,性本善」,你要承认自己本性本善。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一句话重要,你对这个不相信,你学佛成不了佛,为什么?你不相信你自己是佛。中国传统的学术,你自己不相信本性本善,你成不了圣人。所以一定要肯定,这是圣人、是佛菩萨说的,一点都不错。

本有真性,跟一切众生,「不一不异」。虽然跟一切众生好像是不一,但是又不异。不一是不一样,不异是没有两样。「不有不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不有是空,不无是有,为什么?体是空的,它会现相,那现相就不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相有,理空,性空,体空。「无己无他」,己是自己,这就是《金刚经》上的无四相,无人相,无我相、无人相,无己是无我相,无他是无人相,后面还有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众生包括空间,寿者说的是时间,全都是假的。「凡圣不二」,确实是一不是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凡是迷了自性变现的,圣是觉悟自性变现的。觉悟圆满,现的是佛,大圣;不圆满,是菩萨;现的少分,阿罗汉;完全迷了,那是六道凡夫。所以,凡圣不二。虽然我们是凡夫,我现在在迷,我慢慢觉,到觉圆满了,就成佛了!

「寂静无为」,无论是性、无论是相,「无有分别」。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的麻烦都出在执著、分别、妄想,总不出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放下了,你就成就了。「因此深信,能入于理」,叫理入。理明白了,放下了,就入了。所以在大乘教里头,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从理上来讲,一念。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了;一念迷,那你就是凡夫。除了迷悟之外,凡圣是一不是二。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惠能能够在五祖言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可以说他对于经教毫无基础,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没有听过讲经说法,也没有去念佛参禅,统统都没有,在道场里他只是一个苦工,现在讲义工而已。他的入是从理入的,神秀大师的入是从行入的。理入快,但是不是一般人都能入的,上上根人。什么叫上上根人?就是妄念少的人。妄念少的人,根性就很厉害,没什么妄念,我们中国一般叫老实人。他为什么老实?他没有什么花俏,老老实实,没有什么妄念,也就是他很少分别、很少执著、没有妄想。这种人有能力从理入,但是这种人不多。

第二种从行入,行就是「依理起修之行,谓行此行时」,就是修行人,「心不倾倚」,这一句话意思是心要端正,不偏不邪,这个很重要。没有偏爱、没有私心,端正,今天科学家也说,避免灾难要端正心念。「无念无求」,无念,没有妄念;无求,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求。中国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富贵到极处,他还有求,不算高;无求无念高,无求无念是放下。「安住不动」,这是定。下面是比喻,「犹如大地」,八万四千法门他选择一门安住不动,选定之后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个道理方法,古人讲得多,世出世间圣贤都常说,可是怎么样?没人去做。果然相信,认真去做,十年就成就了。佛说的这些经典,是说给一切大众听的,不是说给一个人听的。各人根性不相同,你只要在这一切经教里选择一门,为什么?一门就是一切门,一切门就是一门,一多不二,这《华严经》上说的。所以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问题就是你一门通不通。通到哪里算通?通到自性就通了。任何一门都通自性,只要你安住不动。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你一生不会有成就。你就守定一门,守定一门就得定,定生智慧。虽生智慧还在定中,让那个智慧到饱和,突然开悟了。开悟是什么现象?开悟是一切法全通了,这就见性,你真正见到了本性本善。

惠能大师见到了,他说出来,五祖给他做证明。自性清净不染,从来没有染污过;不生不灭;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一切都是无量,你自性里头没有一样缺少的。你看看整个宇宙,这个宇宙是自性变现出来,如果有缺少,那它就没有,它一样都不缺少,这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它是静的,它不是动的。阿赖耶变化的是动的,自性变的是不动的,不动里面就没有生灭。所以阿赖耶有生灭,阿赖耶有变化,自性没有。后面一句,能生万法,它起作用,起作用是能生万法、能现整个宇宙,这真正是造物主。一般宗教都立一个造物主,真神,佛法里头没有,佛法里面讲的是一切法是自性变的。这是说出理入跟行入。

「行入则有四者,其中第三为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求,名之为求。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有皆空,无所希求,是真无求,顺道而行,故谓之无所求行。由上可见无希求想,即无所求行。亦无不希求想者,即于不希求亦无」。希求不希求统统无!这四种行入,入道的四行,这也有个参考资料,这是出于禅宗《正宗记》里面有这一段记载。达摩大师在印度,达摩是第二十八代。第一代迦叶尊者,第二代是阿难尊者,传到达摩,第二十八代。达摩到中国来,在中国是禅宗初祖,慧可是二祖。「达磨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达摩祖师说的,「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理、行而已」。一个是理入,一个是行入。「谓理入者,则藉教悟宗」,藉教下悟入禅宗。所以宗跟教是一不是二。教是经教,禅宗也不能离开经教,禅宗大彻大悟之后再读经,没有开悟的时候不读经,悟后读经。他读经干什么?在经里头找证据,他所悟的境界跟佛经上讲的是不是一样的。一样的,他真的悟入了;不一样的,他路走错了,他走上邪道。所以经是给他们做印证的,他不能离开经教。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这是悟入的根源,决定相信,没有丝毫怀疑。含生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同一个真性。一切众生,上面到诸佛如来,下面到地狱众生,同一个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这说凡夫,凡夫为什么跟佛有这么大差别?客尘是烦恼。客是比喻外来的,不是自己本有的;尘是尘土,也是比喻,染污。我们为外面尘土染污,为妄想所覆,外面是客尘,里面是妄想。妄想就是分别、执著。那客尘是什么?五欲六尘。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叫客尘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就此地妄想代表了,这个东西把真性盖覆了、障碍了,所以真性不能显了,它显不出来。

「若舍妄归真」,我们能够把客尘妄想放下,这叫舍妄,舍妄就回来、就回头了,「则圣凡一等」,凡圣原来是一样的,等是等同,「无有分别」。所以,佛对于凡夫非常尊重,为什么?知道他跟我是一不是二。佛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一切众生,谦虚、尊重,不会轻慢一个人,为什么?平等的。平等为什么要这样做法?这个做法是表现给还没有开悟的人,做给他们看的。你们对佛不是那么样尊敬、景仰吗?你看佛那么谦虚!想想我这么傲慢,还这个看得顺眼、那个还瞧不起,这怎么能成佛?这种念头就是业障,六道轮回的业,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所以佛慈悲,表演出来给你看。证得究竟圆满,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不敢轻慢一个人,对蚊虫蚂蚁都不敢轻慢,这样的心态修行才能成得了正果,否则你不能成就。

「若以行入者,乃有四焉」。下面讲有四种,四种都是从行入门。第一个,「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诸有就是三界,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就是讲的轮回,流浪诸有就是在六道轮回流浪。「多起冤憎」,无量劫来跟多少人结怨,对多少人生过瞋恚。「违害无限」,违是不顺从,害是伤害,干这种事情干多少!「今虽无犯」,现在觉悟了,学佛了,甚至于出家了,还有苦难,还得受苦受难,「是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甘心忍受」。别人怎么对我不好,我都晓得那是报冤,我忍受,我接受,不再报冤了,帐就了了,到这里就结掉了;如果我不服,我还有报复,那好了,那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修忍辱,把忍辱摆在第一条。一般人不能忍,所以他不能成就。

人生在世,境缘当中,总不外乎顺境、逆境,这是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头,总不外乎善缘、恶缘。善缘遇到的,这些人对你好,爱护你、帮助你,这善缘。恶缘怎么样?毁谤你、侮辱你、障碍你、陷害你,都这些缘。遇到这些缘都要明了,为什么?这个缘是好,不是坏。在恶缘里面去学不生瞋恚,不会生起这个心,这是你修行有功夫了,没有怨恨。我们想象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是菩萨,看到一群宫女,跟她们讲经说法,个个欢喜,信受奉行。没想到这个国王,他在睡觉的时候,宫女跑到忍辱仙人山洞里面去听佛法,起来一看很不高兴,怎么我的人都跑掉了。找到这个洞门口把人叫出来,一看那是个修行人,你修什么?他修忍辱。好,试试看,看你能不能忍。用刀一片一片把人割死,凌迟处死。问他,你有没有瞋恚心?没有。一直割到死,最后忍辱仙人告诉他,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真没有瞋恚心。释迦牟尼佛感谢他,就因为这桩事情,释迦佛提前成佛了。释迦本来成佛,贤劫第五尊佛,弥勒在他前面。因为这么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功力提升了,在弥勒佛之前,他们两个对调了,释迦先成佛,弥勒后成佛。不是坏事!

逆境恶缘来考验你的,你还有没有瞋恚、还有没有嫉妒、还有没有愚痴?考这个东西的。顺境也是来考试你,你有没有贪恋?顺境要有贪恋,你也完了,你这考试失败了,不及格。逆境恶缘来考你,你还生瞋恚心、还不服气,这不行,这不能成就。所以,你要知道,你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之前,所有人都在考验你。你能够禁得起考验,在境缘当中,这一天当中,不起贪瞋痴慢疑,这是什么?这叫真修行。修行不是念经拜佛,不是打坐,不是搞这个,所以统统搞错了。

修行就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特别是人事,物质还其次,特别是人事环境。所以你能够关关通过,一帆风顺,这叫真功夫,你是禁得起考验的人。那不是真干的,天天读经、讲经,讲得天花乱坠,人家羞辱你一场,你就恼火了、生气了,你就完了,一切都完了,假的。赞叹你几句,就高兴得不得了,这怎么行?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在境界里头迷惑了,那个赞叹的比伤害的力量还可怕。赞叹是什么?你糊涂了、迷惑了,自己以为不得了,贡高我慢都起来了。只要贡高我慢一起来,全部就毁掉了。别人赞叹,不能接受,他说我怎么怎么好,我们跟祖师一比差远了,跟佛菩萨一比更差了。赞叹,还会有点动心,有点生欢喜心,不行,你不及格;毁谤你,你还有一点不服的心,还有一点怨恨心,不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是着相,你的起心动念依旧在造轮回业。

所以这第一个,报冤行,教我们遇到这些事情要想到,这是我宿世殃恶业果熟,宿殃恶业果报熟,甘心忍受,都无怨恨。不但没有怨恨,还要生报恩想,为什么?他对我,考试我,我及格了、我通过了,我要报恩,以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他。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对歌利王讲,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说话算话。在佛的教诲当中,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作是观时,与理相应」,理什么?理空无所有,「体冤进道」,你对于冤冤相报这个道理深深体会,境界现前就是化解的时候,这个叫「报冤行」

第二种,「随缘行:谓众生无我,皆由业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一切众生本来无我,为什么会在六道轮回?是业力所转的,善业你没放下,三善道受报;恶业不放下,三恶道受报,叫业转。得了身体,无论在哪一道,有苦有乐,你这一生都得要受。为什么?这从缘生的。到哪一道去投胎是引业,引导你到那一道投胎是那个善恶业。得到人身,在这个世间一生苦乐的报,果报,那叫满业,满业是过去生中造作。你跟这些人都有缘,没有缘的一生见面也不会打招呼,没有缘的。跟你认识的、跟你往来的全是有缘人,有缘人当中,有人帮助你、有人陷害你。帮助你的,过去世你们有恩惠,你曾经帮助过他;陷害你的人,过去世我曾经陷害过他,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若得胜报」,你看「荣誉等事,皆是过去宿因所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化解就没有了。「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叫随缘行,这个随缘里面完全讲的是善报。报冤行是讲的逆境恶缘,随缘行是善缘顺境。顺境里头不生欢喜心,逆境里头没有怨恨的念头,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在道上,这叫真修行。

达摩,禅宗,释迦牟尼佛的真传。佛陀在世,一生所传的是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禅宗对上上根人特别的承传,传给摩诃迦叶,一般人不懂。禅是教的登峰造极,教到登峰造极跟禅的境界是一样的,所以教下大开圆解跟宗门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一样的,都达到了巅峰。但是教好像走楼梯,一步一步慢慢爬上去的;那个是一步登天,当中没有阶级,所以那只是上上根人,他有这种根性。释迦拈花微笑,没有人懂。迦叶尊者也在旁边,迦叶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动作,他笑了一笑,破颜微笑。释迦佛把这个花给他了,只说了一句话,佛说,我有涅槃妙心,付嘱迦叶。迦叶承传,这是禅宗的由来,所以禅宗叫祖师禅,一代一代的。如来禅,所有经教都叫如来禅。这是个特别法门,祖祖相传,一定要有老师印证。达摩到中国,五代单传,就传一个人;到第六祖惠能大师,真叫发扬光大了,惠能大师传了四十三个人,空前绝后,惠能大师之前,没有人有这么大的成就,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人有这样的成就。以后,有传二、三个人的,传一、二个是多数的,很少很少。

现在的禅没有了,这个一定要知道。黄念祖老居士跟虚云老和尚学禅,虚云老和尚有没有大彻大悟?没有。虚老和尚得定,没开悟,你就晓得多难!虚云老和尚往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他修弥勒净土。弥勒净土不好修,要有真正禅定的功夫,没这个功夫,兜率天去不了。他如果要是往生极乐世界,老和尚这个定功肯定是上辈往生,那真成就了。到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拐好大的一个弯,要很辛苦才能成就。所以,黄念祖老居士很聪明,大经集注完成之后,他就念佛求生净土。我到北京去看他,他告诉我,每天十四万声佛号,他学的禅,把禅放下了,学的密也放下了,他是密的金刚上师,专修净土,给念佛人做个好样子,给大家看看。

这个是大慈大悲,告诉我们,末法时期,只有净土能成就,为什么?它不需要断惑、断烦恼,不需要,不需要消业障。那业障、烦恼不断怎么能成佛?这里头有个秘诀,有个秘密。秘密是什么?就是那声佛号,你念这一声佛号,就是断烦恼、消业障,在佛号里头,你只认真去念佛,烦恼不断自然断了,业障不消自然消了。所以妙绝了!净宗把断烦恼、消业障跟持名念佛融在一起,一桩事,修学其他的法门那是两桩事,不是一桩事。前面这两条就是随逆缘,逆境恶缘,第二随顺境善缘,都不起心动念、都不分别执著,如如不动,顺利过关。

第三「无所求行」,这是断除贪心,贪是所有烦恼的根源。「谓愚人长迷」,这六道众生,愚指六道众生,长迷,「处处贪着」,这个东西他放不下。「智者悟真」,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觉悟了,觉悟到真相,诸法实相。「安心无为」,他的心安了,他放下了。无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万有皆空,无所希冀」,也就是知道万法皆空,他没有希求,心地真正得到清净。人只要有所求,你的麻烦就大了。但是净宗教给我们,我们只求往生极乐世界,对于十法界的事情、六道的事情决定无所求,这心就定了。「三界久居」,无量劫来我们住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都住过,而是住在欲界的时间最长,上面两界曾经去过,堕落下来之后再上不去了。三界火宅是世尊在《法华经》上讲的,觉悟的人知道,「有身皆苦,谁得所安」。只要有身,你就有苦,谁能得到安稳?「若了达者,息念无求」。真正明了通达,念头放下了,什么念头都放下,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桩事情人人可以做得到。其他的法门难,要断烦恼、要消业障,这两桩事情末法众生几个人有能力做到?「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你要想离苦得乐,把那个求的念头断掉,什么都不求,什么都放下,不但世间法放下,出世间法也放下。《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这是佛真正告诉我们,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非法是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是则无求,真为道行,故名无所求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样子,一生无所求,一切随缘,所谓「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

第四,「称法行:谓性净之理,因之为法。此理众相皆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这是法,法就是佛法,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说性净之理,自性清净。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是一尘不染,我们还有求,这个求就是染污,决定错了。此理,佛法给我们讲的理,无论是性体或者是现象,众相皆空。理是自性,自性不是物质,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空。但是自性能现相,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有相,众相。所现的这些相,这相是幻相,不是真的。

现在我们知道,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的,确实跟梦境一样,包括诸佛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因为实报土虽然没有变化,它有生灭,你无明断掉的时候,实报土现前,生了;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了,实报土没有了,所以它有生有灭,当中没有变化。当中的时间很长,《华严经》告诉我们,三个阿僧祇劫。所以有人说,极乐世界的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三个阿僧祇劫,这有量的无量。可是我们知道,它这个有量的无量跟无量的无量是衔接的、是通的,到三个阿僧祇劫无明习气断尽了,断尽了就证常寂光。实报土没有了,常寂光现前,常寂光是真正的无量。所以真无量寿,不是假的。所以相也是空的,体空相也空,无染无着,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从来没有执著。无此无彼,没有彼此之分,为什么?一体,全归自性,统是自性所变的。

「法无有我」,法无我,「离我垢故」。垢是尘垢,是染污。它不染污,它是清净的,所以它无我。「智者信解此理」,有智慧的人、觉悟的人,他相信、他理解,他对于这桩事情一点都不迷惑。所以「应当称法而行」,他的行持跟法相应。你看法体没有悭贪,自性里头没有悭贪,「于身命财」,这三桩事情,「行檀舍施」,能施,能施身、能施命、能施财。为什么?身命财都是假相,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统统是梦中的事。知道自己在作梦,能舍身、能舍命、能舍财,为什么?无我。我都没有,哪有身外之物!财是属于身外之物,统统都能舍。「心无悭惜」,没有悭吝,没有爱惜,「达解三空」,达是通达,解是了解,三空,人空、法空、空空。「自利利他」,他对于事实真相完全明白了,可是身体在,身体,利用这个身体修布施。用现在的话说,我利用这个身体为所有一切众生服务,不为自己,全为众生。

「庄严菩提之道」,菩提是真正觉悟,真正觉悟之道,觉悟的形象完全显示出来了。「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故名称法行」。为除妄想,修行六度;妄想除了,修行六度就为他除妄想,帮助别人觉悟。别人修这六种都是心有所求,菩萨修六度,心里无所求。譬如说财施,一般人是因为要得财富。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真的愈施愈多。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愈修法布施,智慧愈增长。无畏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修这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得的果报是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世间人在拼命修这个东西。真得到!

世间的大富长者,香港的李嘉诚先生,香港首富,他的富贵从哪来的?过去生中修财布施来的。前些年陈朗居士还在,也常常听我讲经,是李嘉诚的顾问。他是个算命先生,看风水的先生,看得很准。陈居士告诉我,李嘉诚先生三十岁的时候,从潮州故乡到香港来经商做生意,刚刚开始做小生意。有一天他们碰在一起,陈老给他算命,算了之后跟他开玩笑,说你希望将来拥有多少财富,你就满足了?李嘉诚先生告诉他,我能有三千万,我就很满足了。陈老告诉他,你命里头的财库是漫出来的,不是平的,是漫出来的,你将来是香港首富。从此之后,他就没有离开陈先生,事事都向他请教,陈先生算得很准。我跟李嘉诚见面,陈先生介绍的。前几年,他往生了。说明人确实有命运,你要遇到真正高明的人,给你算得很准确。我在美国也遇到一个很好的算命先生,他给我算的完全准确,现在他还在,最近在台湾,真的很高明。

所以人真有命运,遇到这些人真能给你算得很准确。只有大善、大恶能改变命运,大善,往好的这一面改变;大恶,就往坏的那边去改变。其实一般人脱不了命运,就是每天的造作都有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没有离开它的标准,所以就算得很准。大善、大恶不准了。所以命运可以改造,了凡先生是最好的一个榜样。其实好样子太多了,没有把它写出来。了凡是把它写出来,写给他儿子的,给他儿子做参考的,没有想到流传到今天,大家都知道。真的,命运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命运自己可以改,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套一句善导大师的话,「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好。他这一句话说,我们念佛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是在哪个层次,在遇缘不同。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的一生,命运的变化也是遇缘不同。我要没有遇到方东美先生,没有遇到章嘉大师、李老师,可能我早就不在世间了。算命先生算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非常相信。我出家的时候,有三个同学,包括我一个,三个人。我们同年,我们的命运相同,三个人寿命都是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一年,二月走了一个,法融法师,我们同时受戒的;五月又走了一个,明演法师;七月我生病,我就知道寿命到了。生病,我不看病,我也不吃药,我念佛。人家问我为什么?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命到了,你怎么医!念佛求往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第二年,我在善导寺遇到甘珠活佛,密宗的一个大德,他也是章嘉大师的学生,年岁比我大,大我十几岁,是个很好的密宗上师。碰到之后,他就告诉我,他说你这么多年,那个时候我,十二年,十二、三年,讲经讲了十二、三年,他说你讲经的功德把你的命运全转了。他说你命里头没有财富、短命,现在你转过来了,你的寿命很长、你的福报很大。

转变命运这个事情是李老师教的,李老师看到我们学生当中,那时候年轻,他是老人,七十多岁了,看到这命很薄的、寿命很短的、没有福报的,都劝我们出来讲经。他说讲经改变命运非常有效而且快速,教我们走这个路子。我们真学,但是我们是学讲经弘法利生,没有想到延长寿命,没想到这个事情。我对这个寿命,从来没有求过长寿的,自自然然延长。实在延长到哪一年?我想想,是延长到七十九岁。我七十九岁那是个关口,七十九岁那一年生了一场病,时间不长,只有四天,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世音菩萨,见到释迦牟尼佛跟毗卢遮那佛,似梦非梦,见到佛的身相跟天空一样大,这半边天,也说了好几句话。

我可以走的,可是我那个时候给佛说了一句话,如果佛需要我留在这个世间,我说我再留几年也不妨碍。这样就醒过来了。那个境界不是一般的梦境,完全像真的现象一样。有过这么一个经验,也许就是一般人说,濒临死亡的经验。为苦难众生,不为自己,为自己,我们就求生净土跟佛去了,为一切苦难众生。原因呢?这个世间讲经的人没有了、太少了,这经不讲不行,这个教会灭掉。所有宗教都要讲经,都要回归教育,不回归教育,在这个世间它不能存在。所以我是告诉每一个宗教,都必须认真修行、讲经教学,给社会大众耳目一新,宗教对社会确实有贡献。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