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三集)  2012/6/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一十四页,第三行最后一句:

「菩萨道者,圆满自利利他而成佛果之菩萨大行(即六度)名为菩萨道,亦即菩萨行」。这一句理事都深广没有边际,修学大乘应该在这上特别留意。菩萨道是自利、利他、成佛,这就是大道。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的目的是破根本烦恼,就是悭贪。烦恼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贪瞋痴,这就包括尽了,贪瞋痴再归纳就是一个贪字。他贪,他都能得到,他就不会发脾气,就不会有瞋恚;贪不到,贪当中有障碍,瞋恚心就生起来,愚痴也就起来了。所以,贪是所有烦恼的根本。这个东西就跟大夫治病一样,这是病根,最严重的病根,只要把它治好了,其他的病都好治,这是要命的病。今天社会动乱,灾难这么多,实际上就是这个字所造的罪业,感召来的,佛用布施来对治。

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烦恼,它清净;有烦恼,不清净了。不但没有烦恼,清净的善业,自性清净心也没有。佛告诉我们,真心是清净平等觉,就在我们经题上,人人都有,这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这个心是平等的。人为什么会生起贪瞋痴这三毒?三毒是从迷惑里头生的,觉悟里头没有,清净心里头没有,平等心也没有,觉心里头也没有。大乘教里头佛告诉我们,众生最初一念不觉,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没有原因。所以这桩事情佛管它叫无始无明。我们初学佛的时候,把这句话解错了,无始大概是很久很久之前,找不到开始,我们想无始是这个意思,解错了。殊不知无始两个字就在眼前,很浅显,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这是真的。说很久很久之前,我们能接受,说没有开始,我们不好懂,所以这是甚深大法,这个意思太深了,真的没开始。为什么?有始有终这就是真的事情。没有开始,就根本不承认它的存在。它像什么?大乘经上说「梦幻泡影」,作梦我们能说它是有开始有结束吗?有开始有结束就是真的,梦是假的,根本就没这回事情。所以无明叫无始,无始无明。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是科学家发现物质的秘密,物质到底是什么?物质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答案搞清楚了。物质是意念波动产生的幻相,这个幻相存在的时间多长?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说这有什么意思?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佛称它作无始。对!佛讲得有道理。你说它开始,它已经灭掉了,它就没有了,太短了,这是一个念头。第二个念头不是第一个念头,但是也受第一个念头的影响,它确实不是第一个念头。真的,这桩事情很像我们以前电影里头用的胶卷、底片,底片是幻灯片。幻灯片每一张都不一样,张张都是独立的,这就是说明每个念头都是独立的。它跟前面不相同,但是跟前面一个相似,可以说这种现象是相似相续相,全是假的。

所有现象,《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个例外的,物质现象如是,精神现象亦如是,自然现象亦如是。所以佛说万法皆空,这是真正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既然是空,你在里面起心动念,想控制、想占有、想支配,全错了。那是什么?妄里头又起虚妄。聪明人不走这条路,这条路是什么?这条路就是凡夫路,走到十法界,走到六道轮回,走到三途去了,这是个错误的路。聪明的人,他走回归自性的道路,对于这种现象不理会它。在这个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正路,成佛之路。你看,不执著就是阿罗汉,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就没有六道轮回,解脱了。解脱要智慧,你没有这个认知,你不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再根利一点,不但不执著,分别也不要。我分别它干什么?假的,不是真的。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自性本定,就是真心。

大乘教上有句话,「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换句话说,没有念头的时候就是真心,有念就是妄心,不管什么念头,念这句阿弥陀佛也是妄心。但是阿弥陀佛是用念佛做一个手段,你没有办法,你不能没有念头,就教你执著这一个念头。用一个念头除一切念头,就是代替一切念头,这是一种方法,教你得到无念。先教你一念,这个方便多了。一念成功之后,把这一念打掉,就成了无念。无念,真心就现出来。一念也不得了,一念现实报庄严土,无念现常寂光净土。这个方法妙极了、高明极了,这么一个方法就人人都能修。

前面跟诸位说过,人人都能在一生当中往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人人都有资格。纵然是五逆十恶、毁谤正法都可以,理上都讲得通。理上是你本来是佛,只不过是迷惑造这些罪业。罪业是假的,罪业是空的,所以能够一时顿断。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一念当中顿断,统统放下。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大乘经教里常讲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立刻就断了。它为什么?没有,全是假的。一般人为什么那么难断?他认为有,这就难了。认为有就不容易断,你知道它是空的,就很容易断。我们也把这个当真,没有以为它是空的,今天要不是量子力学家帮助我们,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了,了解佛所说的是这桩事情。在以前,无法理解,佛是讲得很清楚,就是听不懂,天天研究,愈研究愈糟糕,研究一辈子还是不懂。对于这个东西搞不懂,信心生不起来,一念净心生不出来。都搞明白了,这一下放下,一念净心生起来了,一念净心就是一念真心。

所以布施就是放下,什么都要放下,连佛法也得要放下。佛法我们要它,不执著它、不分别它,对它也不起心动念。一切法都用这样的心态,这就是菩萨大行,这就是菩提心行菩萨道,行菩萨行。这是大菩萨,地上菩萨,圆教三贤也入这个地位。别教的三贤,真有烦恼没断,圆教三贤烦恼全断了,无始无明都断了,剩下来的,习气,习气断不了,得要时间。可是念佛这种方法,佛号的功德是从自性流出来的。现在我们逐渐逐渐把极乐世界愈搞愈清楚,整个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自性,自性跟我们一样,但是他有四十八愿,这个我们没有;自性跟愿力,再加上无量劫的修持,修持就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些功德之所成就。他所修的一切功德,他不为自己,都回向给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他眼目当中的苦难众生包括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有什么苦难?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没断,他入不了常寂光。等觉菩萨的苦就是这个,其他的没有,回不了常寂光。这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了,实报庄严土就像梦境一样,没有了,他从实报庄严土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世界?就是常寂光。醒过来回归常寂光,究竟圆满,这叫成佛。《华严经》叫妙觉如来,等觉还是菩萨。

这个愈来愈清楚好!有利于我们放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日子就好过了,知道烦恼全是从迷惑颠倒里头错用了心。因为错,才有灾难,才有这么多苦果;悟了之后,真的离苦得乐,灾难化解了。在这个世间,我们的灾难化解了,众生灾难没化解;这就是说别业没有问题了,共业。共业,我们要学阿弥陀佛,发大慈悲心,帮助他们,尽心尽力。真正有效的帮助就是教学,把这些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而且我们已经做给他看,我们做的什么?放下。做给他看,他相信了。大家都能把恶念放下,恶的行为放下,灾难真的没有了。真的要相信境随心转,环境,物质环境,物质是心变的,念头变的,念头能够控制心,念头能够让物质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本能。因为物质是从念头生的,好念头生好物质,恶念头生恶物质,恶物质就是贪瞋痴慢,好的物质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这好的物质,这是最健康的。

极乐世界因为有阿弥陀佛天天教诲,这些人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在他方世界有诸佛菩萨教他。根利的,他完全明白道理,往生极乐世界,上辈往生;根性差的,对于事实真相不完全了解,还有疑惑,但是真正能相信,能愿意生净土,真肯念佛,那就是同居土、方便土里的众生。另外有一等人,就是我们讲的阿公阿婆,这一等人也不可思议。他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他老实,他不想知道,他觉得没有知道的必要,他就专心念佛。这个专就是纯净纯善,他心里头没有一丝毫恶念,根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没有。他信、他愿,他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种人往生的成就跟上上品相同,也生上上品。那上上品无所不知!没错,到极乐世界他就无所不知,为什么?明心见性了。

为什么明心见性?我们想想,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听五祖讲《金刚经》,我们估计最多也不过两个小时。为什么人家一听经,马上就觉悟了?这些阿公阿婆他们就是练到那么样的老实,心地清净,没有杂念,到那个地方去听佛一、二句话,就大彻大悟。一般根性的人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是他的妄念太多、太杂了,疑情太重,什么都怀疑;那种人他什么都不怀疑。所以老实、听话、真干,这种人容易开悟。一开悟,智慧就现前,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今天科学家、哲学家他们研究所得的成果,他一看一听全明白了。他明白的,他所理解的,超过科学家、超过哲学家,为什么?他是自性里面开悟的,科学家不是的。

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不是为别的。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回归自性。这个时候念念不离这个道路,就是回归自性的道路,佛学有个名词,叫萨婆若海。这是梵语,可以翻,翻成中文意思是一切智海,就是如来所证的一切种智。所以他只有一条路、一个方向,如来一切智海。他证得圆满,就成佛了,究竟圆满佛。弥陀是究竟圆满佛,所以他证的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今天走这个路决定有把握,人人走得通。所以这桩事情唐朝善导大师讲得好,「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讲得好。这意思是人人有分,就看你遇的什么缘。

我们今天的缘殊胜,这个会集本会得太好了,抗战时候会集成功的。抗战之后社会动乱,他这个本子没有法子流通。我们感谢律航法师,律航法师带了几本,他也是夏莲老的学生,送了三本给李老师。李老师识货,一看这个本子无量欢喜,再看看前篇的序文,老师写的,梅光羲是他的老师,特别亲切,就在台湾复印。重新排版,瑞成书局,第一次大概印一千册。第二次重新做版,字缩小了,成本就低了,我不知道印多少,可能印二、三千本。以后遇到障碍了,李老师也无可奈何,幸亏还好他讲了一遍,就不敢再讲第二遍,批评的人、反对的人很多。为什么反对?居士会集的,不服。老师把他的讲义,他那个讲义就写在经本上,毛笔写的。那个时候李老师六十多岁,不到七十岁,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刚好七十岁。应该是我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应该是那个时候他在台中讲这部经。我认识他的时候,三十一岁。

障缘自古以来就有,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外面有六师外道障碍他,里面有六群比丘,不听话的学生,专门捣乱的学生。所以,和合僧团不容易!世尊当年在世,他的僧团也不和合,你就知道多难。难能可贵,难,我们能做到,就可贵了。和太重要了!世尊提出六和,人做到六和,别人不跟我和,我跟他和,我们自己要做到。见和同解,我跟佛同解,知道一切法梦幻泡影,知道性空相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这所有一切现相都是从自性、空中变现出来的,不是真的。我们今天对这个环境不知道,迷了,完全是错觉。就是说,一切人事物你看错了,你想错了,所以你就造错了。造错就造罪业,这造错了有果报,善心善行就三善道果报,恶念恶行就三恶道的果报,全是自作自受。根本没这回事情,你自己执著,它就有,你不执著,它就没有。

我早年,听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一桩事情,这个事情不是假的,不是编出来,编造的。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曾经做过东岳大帝判官,时间不长,一个多月,应该是代理。判官的地位很高,东岳大帝管六个省,大鬼王,判官就好比秘书长一样,地位很高。他知道地狱里头有炮烙,炮烙是柱子,铜柱烧红了,让这个罪人去抱,那一抱,就跟烧烤一样,人整个身体皮肉全部都烂了。章太炎是个学佛的,心地慈悲,说这种刑罚太残酷了,不仁道,能不能把这个炮烙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听了,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到刑场里面去参观。小鬼带他到那个地方,告诉他到了,他看不见,才恍然大悟。这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你没有这个罪业你就见不到。就像作梦一样,地狱境界像梦中境界一样,不是真的。所以才晓得地狱不是东岳大帝做的,也不是阎罗王做的,真的叫自作自受。这才真正把佛在经上讲的东西明白了。谁造的?自己造的,自己造自己得受。所以经上讲,阎罗王跟罪人讲,我不能加一点罪给你受。他没有这个能力,你所受的全是你自己造的。

但是怎样能够灭罪?忏悔。人只要一忏悔、一认错,就从地狱出来了。可是很多人在受那个苦难的时候,他把忏悔忘掉了,也没有人提醒他,忘掉了,他得要受苦。什么时候出来?罪报报得差不多了,头脑比较清醒了,地藏菩萨在地狱里头教化众生,他就能听到。能听到,他就能觉悟、就能忏悔,就能早一天离开地狱。所以忏悔功德不可思议,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临命终时一忏悔,能往生。我们只看到他这一生,过去生没看到,发现这个人往生品位很高,造这么重的罪业,为什么还有这么高的品位往生?仔细一看,他前世修的善因多,这一世没有遇到善缘。前世他是个善人,是个学佛的人,累积了不少功德,即使是福德,都能帮助你往生。忏悔这个法门所有宗教都提倡,所有宗教都要求人忏悔业障。人忏悔,洗心革面,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全靠忏悔。

普贤十愿第四愿就是忏悔门。第一愿礼敬,第二愿称赞,礼敬是平等的;赞叹,一定赞善,不赞恶。第三讲供养,就是布施,第四就是忏悔。这个布施包括这个地方六度,六种都是布施。你看,持戒是布施,布施什么?做好榜样给别人看,这就是布施,为别人,不是为自己。忍辱,也做样子给人看。精进、禅定、般若统统在这一个布施里头。所以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是无畏布施,忍辱也是无畏布施,因为你能忍辱,别人得罪你,他心里安,不害怕。为什么?你不会报复他,你能够原谅他,他不害怕。不能忍的人决定要报复,那个东西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害怕。精进、禅定、般若都是法布施。所以《普贤行愿品》里头第三愿广修供养,就是菩萨六波罗蜜,后面忏除业障。这些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是行菩萨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菩萨行。

「如是诸正士」,这就菩萨,能行菩萨道、能行菩萨行的人,就是菩萨。这些菩萨,智慧、愿,学佛的人至少他也念过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总愿,四十八愿是别愿。总愿全包括一切佛菩萨的别愿,也就是说一切愿都离不开这个四愿,这个四愿是总纲领。所以,「智愿双备」,有智慧、有弘愿,自度度他的愿。「行解俱优」,行是真干,解是明了,我为什么这样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故皆具足功德之本」,这是功德。「具者具有。诸功德本,指一切功德之本源」。本源就是性德,性德里头的第一德就是慈悲,真诚慈悲,这是一切功德之本。

《胜鬘经宝窟》曰:德者得也」。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德就是你真正所得到的。「修功所得,故名功德」。譬如修布施,修布施的功德是什么?悭吝心断掉了,这是功德。附带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些都从事上说的,这不是德,这是什么?这是果,因跟果。功德比果超胜,这个果是你以前得来的享受。如果我修行是修功德,我心里头没有这些果报,那全是功德。果报有没有?果报还是有,不但有,更殊胜。这个果报拿来干什么?肯定拿去帮助众生,这个道理要懂,你帮助众生的事业愈做愈大。

我们眼前看到的,齐素萍是个例子。你看看二、三十年之前,她在东天目山,孤家寡人一个,人家都叫她说是叫花子,没人瞧得起她。她发了个愿心,要把韦驮菩萨道场恢复,得菩萨加持,自己真肯修六波罗蜜。这个人在未来佛教史里头有她一篇,这是世间法。她将来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你看东天目山每年往生的人有多少?这就是她的功德。帮助两个人往生,那个功德就不得了;帮助十几个人往生,那你就是菩萨。大慈菩萨告诉我们,能帮助一万个人往生,你就是阿弥陀佛。她建这些道场,专修净土、专念弥陀,不管这些人有没有成就,这些人念佛就不得了。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懂,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这次到人间来我应该怎么做法,怎样真正帮助别人又帮助自己。

今天佛法之衰,衰在哪里?没有人讲经了。我初学佛的时候,在台北,台北能讲经的法师大概还有十几个,都有一点名气。但是怎么样?他们不常讲,一年能讲三、四个月就很难得了,不常讲。台湾寺院有讲经,像台北善导寺,每年讲经两次,一次一个星期,我还去讲过。大概讲经的时间,一部经不会超过一个月的。常年讲经的没有。台中李老师常年讲经,一个星期讲一天,一年讲四十五天,四十五个星期,过年放假,不是天天在讲。天天讲经的大概就是佛学院,在台湾佛学院有好几家,佛学院大概规模最大的是佛光山。佛学院里头学的东西太杂了,不专,所以很难成就。三年毕业,四年毕业,如果三年、四年学一门,他就有根柢,会有成就。学太多了,不行。

我们有这么一点成就,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是主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不允许你同时学两门东西。我们得一点好处,得一点利益,在台中学的。只有一样东西,一门深入,这才能扎根。我们的根扎得不结实,为什么?儒释道那三个根没有认真扎。小时候沾一点边,毕竟年岁太小了,长大之后慢慢都忘掉了。学佛之后,才知道过去小时候那个根那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再继续了。所以这个根柢没有古大德那么深厚,我们跟印光法师比都望尘莫及。印光法师那是我们祖父辈的,那个时候的人根柢都很厚,统统都读私塾的。我这样的年龄还看到有私塾,但是两年就没有了。政府在乡下办短期学校,两年,短期学校,取代了私塾,私塾就没有了。所以还看见过,还进过私塾的门,了解私塾是什么样子。

这个一切功德本源,我们把它认清楚。下面的解释,「本者,本源。本源者,众生本具之佛性」。这说得好!这才叫真正的本源。《圆觉经》云:本源清净大圆镜」。大圆镜是智慧,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是什么人?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谓本源清净如大圆镜」「裴休《圆觉略疏序》曰」,唐朝人。《圆觉经略疏》是华严宗第五代祖,宗密大师的著作,宗密大师在《圆觉经》上下了很大功夫,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略疏》,都是他的注解。「是众生之本源,故曰心地。又本者本极。法性之理体,为法之根本穷极,故曰本极」。极就是源头,今天科学家讲的原点,跟这个意思很近。一切法的源头都是自性,法性就是自性,法性之理体,为法的根本穷极。一切法,所以任何一切法都能明心见性,为什么?根本穷极是一不是二。就好像圆,一个圆,圆心,圆心这一点,这个圆的外面面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通到圆心,只要你方向没有错,都能达到圆心。达到圆心就一切全通达了,这个圆面上任何一点跟它都直接相应。这是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本极。

《法华玄义》曰:本极法身,微妙甚深。由上可见本者众生之本心也,实际理体也,本极法身也,亦即真如实相也。」这些话统统说的一桩事情,说我们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心就是佛心,就是佛性,就是真心,就是实际理体。万事万物的实际理体叫本极法身,也就是《般若经》上常说的真如实相。「具诸功德本者,穷尽心源,安住法身,入诸法实相也」,这就是成佛了,如来的境界。修行为什么叫你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能够穷尽心源。科学家也走这个路子,但是用心不一样。德国科学家普朗克一生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看一门深入,每天在钻研,最后真的被他发现了。所以他的报告说,根据他的研究,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意念波动现象产生的幻相,所有物质的基础是意念。这是他一生把物质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质是念头变出来的。

那念头又是什么东西?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念头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念头?这是科学上大难题。科学家发现,念头突然蹦出来,没有原因,但是它这一蹦出来,立刻就消失,这个现象他看到了。这种现象《楞严经》上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看,现代科学家发现的,佛二、三千年前就讲出来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也不懂,怎么出生?怎么灭尽?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个念头,念头出生,念头灭了,念头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里头已经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发生,起生灭故。这也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物质现象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其实就是这些意念、物质相似相续相,绝对不是真实的,刹那生灭。

佛菩萨了解真相,所以对这一切现象,他欣赏,他随缘,他绝不执著,绝不起心动念。所以他的心,常住真心,如如不动。这些事实真相,他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那是什么?心在定中。不是常说八地以上都能见到,八地以上这个定功深,甚深禅定,见到甚深的奥秘,宇宙的源起。我们这个人是物质现象,跟山河大地、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没有两样。细胞跟所有动物的细胞没有两样。再分,分成原子,跟所有一切物质里头的原子也没有两样。我们只认定这个肉体这一块、这些细胞,认为是自己的身体,其他的都不是,殊不知,全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取阿赖耶相分的一点点做身体,取阿赖耶的见分的一点点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跟物质现象全是阿赖耶里头的一点点,而不知道整个阿赖耶是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许许多多的误会,在这里分自分他,麻烦来了,这就制造轮回。制造轮回就是制造苦难,这不叫自作自受吗?菩萨智慧穷尽心源,他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搞清楚什么?安住法身。法身,法身没有相,这个法身就是常寂光,这个法身就是自性,所以法身无相,常寂光净土。法身无不相,无不相它能现相,它确实是无相,能现一切相。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真搞明白了,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所生的,离开自性没有一法可得。「入诸法实相」,入这个境界,这就是法身菩萨。

下面为我们解释菩提。「菩提者,《安乐集》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觉悟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真实智慧,不是从外头学来的,自性本有。「修胜菩提行者」,胜是殊胜,殊胜的菩提行是法身菩萨。「修习殊胜无上佛道之行」,与上一句联起来读,「则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从文殊之大智,而起普贤之大行,而普贤大士之德,端在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从根本智,根本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根本智是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差别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定,心住在定中,于一切法看破了,得根本智。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要去问他,向他请教,他给你说明,无所不知,那叫差别智。

那我们就懂得,佛法修学的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真实智慧。我们现在人学习的是知识,是差别智,不是根本智。差别智修多少你就知道多少,没有修的你不知道。根本智不一样,根本智一得到之后,所有一切差别现象全知道,他不学都知道。为什么?它从根本上来的,都是自性变现的,见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怎么知道?他见到了,他听到了,他接触到了。阿赖耶的三细相他在定中接触到,比科学家用数学、用仪器去观察还要清楚。你那些观察还有没有观察到的地方,而佛菩萨在定中是面面都见到。又何况这些无量无边这些智慧,这些叫后得智,都不离自性,所有的现象都不离自性,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是从自性生的。

代表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的是文殊菩萨,他代表,代表菩萨道、菩萨行的是普贤菩萨。我们从菩萨德号上去看,它有表法的意思,普是普遍,这个地方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就不普了;贤是什么?圣贤。菩萨的心愿,希望一切众生都成圣贤,这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一切众生都能成圣成贤?「端在导归极乐」,他的方法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十大愿王里头第一个「礼敬诸佛」,让我们修,把自性里面真诚恭敬修出来,对待一切众生,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天地万物都用真诚恭敬。这是普贤菩萨第一个愿,他做到了,十愿就是普贤,普贤就是十愿。

第二个大愿,「称赞如来」。你看他用的名词,第一句是用诸佛,礼敬诸佛,第二句称赞如来,不是诸佛,换了名字。这什么意思?诸佛跟如来意思不一样,诸佛是从相上讲的,从相上讲统统要敬,平等的礼敬;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这就有分别了,与性德相应的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不称赞。从哪里看到?从五十三参看到了。五十三参里头有三个人代表贪瞋痴,贪瞋痴是违背性德的,善财童子参访这三个人,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个意思很深!称赞,那个人善人善事,称赞他,不是善人善事不能称赞。那个称赞,别人都向他学,那都学坏了。称赞的一定是好人好事,是有标准的。不像礼敬,礼敬不需要标准,平等礼敬,善人对他礼敬,恶人对他还是礼敬,礼敬没有分别,称赞就不一样了。决定没有毁谤别人的。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自赞毁他是菩萨的大戒,菩萨戒里头重戒,这个罪很重,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几个人不赞叹自己?有几个人不毁谤别人?人人都自赞毁他,社会就乱了。社会乱还不要紧,社会乱引发我们居住的地球灾难就频繁!自己受苦,也叫大家受苦,这个责任谁去承当?这个责任是因果的责任。所以佛制定的戒律,不许菩萨自赞毁他。

我们中国古时候的老祖宗告诉我们,「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又说「病从口入」,吃东西不小心,得病,「祸从口出」,祸是什么?得罪人。你毁谤别人,人家记在心上,你今天有势力,他奈何不了你,到你势力减退,福报享尽,他来报仇,麻烦大了。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了。念佛同修,在现代,在中国、在外国,常常看到有附体的。附体是什么?多半都来报仇的。看到他现在学佛、修行了,来怎么?来讨债的。你把你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等于还债,他多数都能接受,原谅你,不找麻烦了,他离开你。我们看到太多。所以人在世间,第一桩大事,不能跟众生结冤仇,蚊虫蚂蚁都不可以,都不能伤害它;花草树木也不可以随便伤害,它有灵气。连所有的物质,像桌椅板凳,它有灵气,书本有灵气,茶杯、水瓶有灵气,样样都有。美国的修.蓝博士到我这里来参观,告诉我,不但是摆设的东西,他告诉我们,指墙壁、天花板、地板统统都有灵气,他比我们看得细。他凭什么来治病?爱心,真诚的爱心,我相信。为什么?真诚的爱心是性德,万物是性德的流露,用真诚爱心来对待,对了。真诚的爱心是自性的核心,是整个宇宙的核心,真正修行人只要抓到这一点就行了。

中国古人说,说了一句话,说「识得一」,这是佛门的话,你认识一,「万事毕」,就圆满了。这一是什么?我们中国古人讲,诚字。我只要一个字,这一个字能够让我一生都得到幸福,这一个字是什么字?诚。江逸子老师,过去我们在一起学习,向李老师请教,老师给他写一个字,写在他手心上,很有味道。老师说手伸出来!写个诚字,把他手握起来,你抓到这个诚字,你一生就成功了。很有味道!他一生都不会忘记。我学教,老师说教不容易,要通达世出世间法,你才能讲经说法。你要不通达你讲什么?说通达,难了。世间法不要讲多,一部《四库全书》能通吗?佛法不说别的,《大藏经》能通吗?《大藏经》《四库全书》不能通,你讲什么?用什么方法通?念,不可能。《四库全书》,你天天念,一天念八个小时,从你出生就开始念,念到一百岁还没有念完,这真的,不是假的,它有那么大的分量。统统做不到,那怎么办?得另想办法,叫通,感通,这老师教给我的。老师给我四个字,用感通,感应。拿什么来感应?诚,还是这个字。诚上面再加个字,至诚,真诚到极处你就通了。我这一生就得力老师这句话,没有别的,就是用至诚心去感,才能看到经里面字字句句有无量义。这是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方法,真诚到极处就通了。我们不通的时候心不诚,心有妄念,心有杂念,心有邪思,那就不通了。由此可知,真诚多重要。

我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菩提心的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真心对自己起什么作用?清净、平等、觉,起这个作用。对待别人?慈悲。这我在美国时候说的,用了十个字,也是讲《无量寿经》。自受用,清净平等觉;他受用,大慈大悲;体是真诚,至诚心。这就是修普萨道,行菩萨行,那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要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真发菩提心。念念想别人,别想自己,为什么?自他是一体,想自己,自私自利,障碍重重;想别人,所有障碍都破掉了,没有了。真正肯定遍法界虚空界跟我自己是一体,这叫伦理,佛法的伦理。整个宇宙跟自己一体,一个自性变的,自性就是自己。自性为什么会变这么多人?我们这些人相处为什么知见不一,常常闹意见?这是什么?迷了自性,悟了就没事,迷了。所以经中有比喻,把自性比喻作大海,这比喻好!大海是自性,是一个大海。那每个人?每个人是大海里起的水泡。每个水泡它都认为是自己,认为是它自己,跟别的水泡就起冲突,就对立了。等到哪一天修行觉悟了,这个不是自己,这水泡破了,才晓得原来大海是自己,大海里所有的水泡全是自己,觉悟的人看的。在水泡里头它不承认,认为只有它自己是大海,从大海生的,别的水泡它不承认,这叫迷,迷而不觉。

所以,普贤菩萨的大德,就是真正将十大愿王兑现了。大乘教里头佛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这个意思里头有密义,有秘密在里头。秘密是什么?导归极乐,很多人看不出来。为什么说这是秘密?这部经第二品里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经文。普贤菩萨代表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是普贤菩萨十愿,浓缩在十愿里头,十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十愿里头,前七是愿,后面三愿是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这是一而三,三而一。说明念念为求无上菩提,念念为度一切众生,念念回归实际,这实际就是常寂光。

「受记,从佛受当来必当作佛之记」。等于说佛预先告诉你,你将来什么时候成佛,佛的号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成佛度众生,预先告诉你,这叫受记。「因具上述之智慧、誓愿,与诸妙行,故必得佛之受记,而圆满佛果,故曰受记当作佛」。受记是告诉你,你将来会作佛,跟诸佛如来一样普度众生。净土宗的受记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凡是跟阿弥陀佛有关系的人,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在极乐世界修行圆满,成佛了,无论在哪一方世界去作佛,那个世界都跟极乐世界一样,所成的佛跟阿弥陀佛相同。怎么知道?我们在前面看到阿闍王子,那品经不长,阿闍王子听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欢喜,心里头都发愿,我将来作佛,希望跟阿弥陀佛一样。释迦牟尼佛给他们受记,肯定如是!你跟什么人学的?跟阿弥陀佛学的,那不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吗?将来作佛也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把这个理跟事搞清楚、搞明白了,非常值得安慰、值得庆幸!我们修的行不是普通行,普贤行。四十八愿太多了,记不住,不要紧,普贤菩萨十愿不难,很容易记得。普贤十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都跟普贤十愿相应。这个法门确实不可思议,确实无比殊胜。所以,这个受记这一条里头,后头一句话,圆满佛果。圆满佛果,这个佛是阿弥陀佛,这个果是极乐世界,故曰受记当作佛。这是这里头的别意。

《净影疏》曰:举彼智行,记必成佛」《净影疏》里头说得很简单,但是非常扼要,讲到智慧,讲到菩萨行。学人,也可以说我们现在真正认识、明白了,一心发心求净土,真信、真愿,老实念佛。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万缘放下。我们这三十多年,提出这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好记,不难。当年我在美国提出这五个,印海法师看了非常欢喜,这真的简单好记,容易做。净宗学人,第一个我们遵守指导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从这里扎根。「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最高指导原则,三皈。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看觉、正、净,觉正净的人生多幸福、多美满!都在自己的心,自己作自己受。迷邪染就是凡夫,觉正净就是菩萨。

我们怎么落实?在生活上,六和,头一个讲六和,第二个讲三学,依戒定慧。戒定慧就是经律论,经依《无量寿经》,那戒,《无量寿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就是讲戒。十善是戒,《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沙弥十戒》是戒,做到这些,行了,够用了;定,就定在这句阿弥陀佛佛号上;慧,我统统了解、统统明白了,我能够随缘度日。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好!我们的科目就这几样,你看三福(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容易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拿这个来对照。经典,大乘经就这部《无量寿经》,就这部黄念老的注解,注得太好了,集注,注解的集大成,真正不可思议。

「弥陀此偈中首二句,是智愿。中三句,是所修胜行。末句受记成佛,是所感之妙果。」你看,这一共六句,六句真的是无量义,就是八百一十二面的经文。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