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八集)  2012/5/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六十页倒数第五行:

第四,『起立塔像』,这就是造像、建塔。「塔」,梵语称为「窣堵波」,翻成中文是庙的意思。中国的庙是供奉祖先的,中国在上古时代祭祖先,所以非其鬼这是不会祭他的,这祭祀就显得是谄媚。一定是自己的亲属,自己的祖先,这是应该祭祀的,慎终追远,这是孝道。所以庙供神,供鬼神的。最初是供祖先,以后也供神,所有一切供奉神明的地方都称之为庙。或为「方坟」,因为它的形状多半是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方形的占多数。「谓置佛舍利处也」,佛陀灭度之后火化留下来很多舍利,佛弟子把这个舍利请回去建塔供养,要供佛的舍利。

《会疏》里面有说,安塔有三种意思,为什么要供佛的舍利。第一个「表人胜」,这个人太殊胜了,人中稀有,对人类做出最伟大的贡献,这个人值得一切人尊敬、景仰,向他学习,表这个意思。有人说供养佛菩萨,佛菩萨保佑我,这个观念有两种,真正明白的,这是正确的,不了解其中真实义的那就是迷信。自古传到今,现在明白的人不多,迷信的人很多,都把他当作神明供奉、供养,他会保佑。其实他是真保佑,但是你不懂得。真保佑什么?向他学习,这是真保佑。他有大智慧,他有殊胜的理念,有很好的生活处事待人的这些德行、这些方法,有伟大的成就,对于一切众生做出了贡献,样样向他学习,这就真的保佑。我们供养阿弥陀佛,每天念佛、每天拜佛,如果不向阿弥陀佛学习,所得的好处很有限;如果你供养他、礼拜他,真的想学他,那个利益就太大太大了。学到最圆满,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你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这个利益就无量无边。所以对他不认识、不了解、不透彻,你怎么学他?

诸佛菩萨、世间圣贤都是我们的好榜样,什么榜样?幸福美满人生的好榜样。我们希望社会安定,希望众生生活在一起和谐,互助合作,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幸福快乐,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居住的地方叫极乐世界。我们要想真的快乐就得向他学习,认真研究他的经典,研究明白了,认真努力去效法、去落实,这样我们自己就变成阿弥陀佛的化身。开始学学得不到家,是化身,学到家了就是阿弥陀佛的真身。我们一家人学习,这个家园就是极乐世界;一个小镇、一个县城人人都能够学习,这个地区就变成地球上的极乐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事上有差别。事上差别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烦恼习气断干净了,纯净纯善;我们这个地方居住的众生,包括自己,我们也在断恶修善,但是断得不干净,习气还存在,这就是理上相同,事上有差别。

我们在这个世间不可能影响整个世界,阿弥陀佛不但影响他居住的那个星球,甚至于他影响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这就像中国古籍里头所说的,汤王以七十里而王天下,这就是汤王圣明,他的领土只有七十里,不大,像现在一个小乡镇。古时候的七十里大概只有现在三、四十里,古时候的度量衡小,周文王百里,也不过现在五十里而已。王天下是什么意思?他所治理这个地区治得好,样样都好,可以做为天下诸侯国的榜样,这些诸侯国尊他为天子。这个天子跟以后的天子不一样,以后的天子是皇上,那个时候国家没统一,都是小国。百里这就叫大国,还有小国三十里、四十里的,简直就是一个乡镇,没统一,这些小地方的领导叫诸侯。经典上记载,商周时代,商比较少一点,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有几百个诸侯国。周朝时代,历史上记得很清楚,八百诸侯,就是八百多个城堡,每个城堡是一个诸侯国。有的大的诸侯国有几个城堡,小诸侯国一个。尊汤王为天子,向汤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跟其他的诸侯国和睦相处,学这些道理、学这些方法、学这些经验。这一个做好的这个国等于说领导全世界,那个时候叫天下,影响到天下。所以国家不在大小,你做出好榜样,你起了作用就影响到整个世界。

秦以后统一了,统一的这些帝王,都用他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做榜样。自己居住这个城市现在叫首都,从前叫京师,首都没有京师的意思好。京是什么?大城,师是师范,这个大城里面的政治、制度、教学,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其他城市的榜样、其他城市的模范。京师的首长京兆尹,在现在就是首都的市长,他的使命很大,担子很重,因为他要把这一个市做为全国的示范点、示范城市。上面皇上天天督促他,样样都要好,样样都做到全国第一。所以京师这个名称好,意思很明显,听到京师,住在京师,我就是别人的好样子。我家在京师,我的家是所有家庭的好样子,要不然这京师两个字名实就不相符,一定要名符其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全都没有了。哪一个城市做,哪一个城市就是模范、就是榜样。实在讲,这个模范、榜样一定要京城做,为什么?别的地方做了,别的地方变成全国第一,那个地方领导全国,这国家领导人怎么办?这是事实摆在面前。所以第一个做榜样的是谁?皇上。他是这一国家人民的榜样,这一国人都要能像他,有他的德行,学他的智慧。他的家是一切家庭的榜样,他居住的城市是所有城市的榜样。人胜。

第二个,「令他信」。别人相信,因为你真做出来了。你没有做出来,光是会说不会做,没做到,人家不相信,自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对社会、对大众做出真实利益,做出真正的贡献。第三个,「为报恩」。令他信是事,报恩是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报父母之恩、报老师之恩、报国主之恩。没有贤明的国主,政治怎么可能做得这么好,人民能够过到太平盛世、安定幸福的生活?国主之恩,国主懂得教育,把人全教好了。安塔有这三层意思。

《法华经》曰:诸佛灭度已」,就是灭度之后,「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有金、有银、有颇梨,这个颇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晶,古时候没有现在的玻璃。水晶是透明的,经典上讲的颇梨,水晶。「或有起石庙,栴檀」,这是木造的,栴檀香、沉水香,「木樒并余材」,这都是最好的木材,用这些来建造,还有「砖瓦泥土等」。这就是讲建造塔庙这个材质都是选最好的,尽心尽力去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如果在旷野里,那就地取材,旷野里头泥沙多、石头多,用这些东西来建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童子,小孩,他们游戏,在沙土里面用沙堆成一个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是说建塔的功德。怎么说他已经成佛道?他知道有佛,阿赖耶里头已经有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遇到缘它就起作用。童子,阿赖耶识里头有佛的种子,他将来长大遇到缘必定修行,必定学佛,说不定一生成就。如果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所以建塔,这个塔放在这个地方,有人从这经过看到,都会知道这是佛的塔,阿赖耶识有佛的种子,每见一次,每提醒一次,佛的种子渐渐成为有力量,薰习时间久了它起现行。如果没有种子的,他一定会问,这个地方这个小塔,这是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用处?这一问他明白了。这是什么?这是度他,帮助一切众生下成佛的种子,功德在这个地方。所以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建塔的作用,建塔的功德。

下面讲造像,「像,指佛像。据《增一阿含》《增一阿含经》里头有说,「佛升忉利」,释迦牟尼佛为报母亲之恩。佛出世七天,母亲就生忉利天,福报太大了。世尊是姨母带大的,他母亲的妹妹,姊妹两个都嫁给净饭王,净饭王的妃子。为报母亲恩,到忉利天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孝经,在忉利天宫讲的。「优填王忆佛」,这是当时一个大国王,那么久的时间见不到佛他想念,于是「用牛头栴檀雕佛像高五尺,是为此土」,此土是指我们这个地球,「雕像之始」。这有人造像了,给释迦牟尼佛造一个木雕的,这是檀香木雕的,牛头栴檀,檀香木里头最好的。这檀香木雕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像,高五尺,是因为想佛,佛到忉利天去了,想佛,雕一尊像天天看到他。

《法华经》云: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为了佛造佛像,为佛的智慧、为佛的道德、为佛的教化、为佛慈悲普度一切众生,给佛造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为什么?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深深印在这个人的阿赖耶识里头,因为他造一定把它造出来,观想、观像,四种念佛他具足这两种,想佛的像怎么样把它雕出来。「又《造像功德经》曰:若人临终发言造像,乃至如[麦/广]麦」。这个意思是,像中国的小麦,体积很小,造的像不大,现在我们讲微雕,用一粒米,或者用芝麻这样小的东西雕成的佛像,「能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发心做这个。微雕是要非常细心,还得用放大镜,没有放大镜那是很好的眼力,一般人眼睛老花了看不清楚。现在的微雕用机器,用大的放大镜,倍数高的。我们在博物馆参观,有看到微雕的,微雕艺术现在很普遍,雕刻经文的非常之多,一个很小,大概在一寸的方圆,能够雕一部《金刚经》,五千多字,大概只有指甲这么大。雕刻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非常精美,人要观看用放大镜细心去观察、去欣赏。这有没有好处?有。跟大的相不一样,大的像一看,看过了,不仔细。这仔细看,用那种真诚恭敬心仔细看,所以印象深。这个印象深就是阿赖耶种子深,这种子有力。有力是你不会忘记,见过一次还常常想到,提起来这个印象立刻现前,就起现行。所以它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经上说的这些话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不知道,这就是它有很深的道理在。

下面是『饭食沙门』。就是斋僧。「以饭食供养僧众」,在中国俗称为打千僧斋,供斋,请一千个出家人,这个修福!大富人家喜欢修这样的功德,实在是修福德。世间人学佛毕竟求福的多,求慧的少,求福的人多,喜欢福报。《六波罗蜜多经》云:以食施者,当施五事」,就是布施饮食这里头含着有五桩事情,这是说他的福报。第一个「施命。若人无食,难以济命」。布施饮食就是供养他的身命,他的身体离开饮食就不能活下去。所以这个布施功德就大,用我们现在讲是救命,还有哪一桩好事能比得上这桩好事!所以接受布施的要感恩、要祝福、要回向,把自己所修学的回向给施主、回向给众生。第三「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气力」。有气力才能工作,修行也要有气力,没有气力那就生病了,生病就妨碍你修行、妨碍你工作,可见得饮食施命、施力。

第四,「施乐。以此食故,身心安乐。五者施辩。若饥饿者,身心怯弱。言说謇讷,不能辩了」。你就是再有智慧、再有辩才,如果你在饥饿的时候,饿得力气都没有了,话都说不出来,你怎么能跟别人辩论?怎么能够教化众生?这些,饮食是多么大的事情。第五施辩,布施饮食增长他的辩才。「饮食充足,身心勇锐,得大辩才,智慧无碍」。所以这身体的健康关系非常大。佛经里面所说,「法轮未转,食轮先」;换句话说,吃饱了有力气才能转法轮,转法轮就是教学。自己修行、教化众生都需要健康的身体,要很好的精神气力,这才能办事。我们知道布施这五种事,知道它的意义,知道它的真实功德,我们就会喜欢布施。

「饭食沙门者,经云:正令得满四天下宝,其利不如请一清净沙门,诣舍供养,得利殊倍」。这是佛在经里头勉励在家同学,要知道布施沙门,出家人,布施他得大利益。大利益在哪里?他修行,他有成就,是你布施有功,他成就之后,他能够弘法利生,也是你布施饮食之功。即使你这一生只布施过一次,这个出家人将来成就弘法利生,所有功德都有你一分。这一分不能缺少,缺少可能他的身命就断了,身命一断,修学、弘法利生全都等于零。这个布施多么重要!

经上说的比喻都不是妄语,都是实在的。经上说清净沙门,持戒、修定、开智慧的这些修行有成就者,这是清净沙门。还没有得清净心的,甚至于还造作罪业的,要不要供养他?要,你供养他,你所得的功德利益是圆满的。他自己有他自己的业报,我有我的业报,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前这个环境,如何能够修清净功德?经上讲得好,只要我们自己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我们用清净心供养一个不清净的修行人,我得的功德是清净的,他修的功德不清净,我得的是清净。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经上佛说「境随心转」,我们能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这就对了。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门真广大,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会修都修成圆满功德。所以禅宗老师测验学生,常说「你会幺?」问题在会不会。境界没有问题,因为境界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借假修真,你要会这个本事,你每天修积的都是真实功德,都是无量无边。所以得利殊倍,所得的利益超过满四天下珍宝布施。

底下一段,『悬缯然灯,散华烧香』。「缯,帛之总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丝织品,丝织品的总名称为缯。「悬缯」,是用缯造成的幢幡宝盖,这些东西悬挂在佛殿,佛的大殿显得格外的庄严,目的是接引初学,而且都有表法的意思。《百缘经》上有一段话,「佛在世时」,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有婆多迦」,有这么一个人,过去曾作一长幡悬挂在毗婆尸佛的塔上。「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荫其上,受福快乐」。这个长大的幡可以遮蔽风雨,也遮蔽太阳。这个人以后出家得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这是说悬挂幢幡宝盖。

幢幡,在中国古代它是表法的,也是信号。古时候没有资讯,信息传达很不方便,但是它也有它的方法,就是向高处悬挂这些旗帜,幢幡、宝盖都是属于旗帜一类的。寺庙里面有旗杆,不是挂国旗的,就是悬挂幢幡。幢是圆形的,幡是扁形的,最初幢幡上没有写字的,以后都写了字,写字就更明显。悬幢,寺庙今天有讲经;悬幡,这个道场今天有法会。建立法会,今天有大悲忏,这个幡上就写大悲忏,远当然不知道,近就看到了,今天什么活动。幢是今天讲经,如果这个幢上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还有加「南无」的,《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妙法莲华经》,这个幢挂上了,今天讲《华严》、讲《法华》,等于通知大众的。因为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佛不会通知你个人的,佛也不会劝你来听经,都是你自动自发来的。自动自发是什么?你有诚意,有诚敬心,所以一分诚敬有一分收获。邀请你来的未必有诚意,没有诚意,佛来讲经你也不得利益。所以佛法不邀请,活动有信号发出去,你看到了自动来参加,取这个意思。

然是燃烧。灯是灯烛、灯火。《施灯功德经》云:佛告舍利弗,或有人于佛塔庙诸形像(就是佛像、菩萨像),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炬,或酥油涂然」,然是点燃,「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一阶」,这是说它的光不大,只能照一个台阶,只能照眼前的一个小路。「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可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这是布施,在黑夜没有日月光照之处点一盏灯,灯光再弱、再小,甚至于只能照一条小路、一个台阶,佛告舍利弗,这个布施功德声闻、缘觉都不知道,唯佛与佛乃能知也。这是什么?总是至诚所感,全在用心。台阶,尤其是比较危险容易跌倒的,这个地方有一盏灯,很暗,有一盏灯跟没有灯大不相同,微弱的灯光,人很小心谨慎,不至于跌倒,不至于迷失方向。

施与灯明,他将来在果报上所感得的是智慧。灯明也是表法,佛堂、塔庙,在佛舍利塔面前燃灯,在寺院庵堂佛菩萨形像面前燃灯,这属于表法,表智慧光明,利益众生。佛讲经教学,体是智慧,没有智慧不能讲经教学。施灯是财布施,得的果报是智慧,不可思议!一般经上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一盏灯三种布施具足。里头有财,灯的体是财,从前是油灯、是蜡烛;可是灯的光明它表的是法,人得到这个光明照耀,他不会害怕了,这就他离开畏惧的心,这是无畏布施,一样三种布施具足。所以布施灯明的人很多,愿意在佛像前面、佛寺面前燃灯,这个很多。它有这么大的功德,声闻、缘觉他们的神通智慧都不知道,佛知道,这是真诚之所感,总是用心纯正。

「散华,散布鲜花,以供养佛也。《会疏》云:散花者,花开清净。妙色妙香,散诸佛刹。若有花开,诸佛来坐。是故下界中以花为净土。见色闻香,诸鬼神等嫌之,犹如粪秽色香」。这括号有说明,「谓诸鬼神以花之色香,同于粪便,故嫌之」。这一段告诉我们香花能够供佛、供天,天人他们见色闻香,佛,供佛,这个地方有花、有香,佛会光临,天神也会光临。鬼神见到这个好香、香花,他就远离,各人业报差别不同,他没有这个福分,花色花香他的感触跟粪便相同,他不喜欢。可是天神他喜欢。这些我们明白了,燃香一定要燃好香,这是对佛菩萨、对神明的恭敬。如果这个不好的香、很难闻的香,鬼神喜欢,佛菩萨不喜欢。我们常常供好花、好香,我们就知道,冤亲债主这些鬼神他远离你,诸佛菩萨、诸天善神他来接近你,他会到这边来坐坐。

《陀罗尼集经》曰:若四部众」,这个四部,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这叫四部众,「以众花散阿弥陀佛,发愿诵咒者,得十种功德」。诵咒,我们要知道,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咒语,全是梵文,没有一个中国字,所以念佛也是诵咒。或者是也有人喜欢念往生咒,往生咒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这部经上说以花供佛,发愿持名念咒得十种功德,这下面说出来了。

「一者,自发善心」。自己发善心。这个善心,求生净土之心,这个心是无上圆满菩提心。我念佛、供佛不为别的,就为往生极乐世界。第二个,「令他发善心」。别人看我发心,他也跟着发心。「三者,诸天欢喜」。人不知道,天神知道。这二十八层天,除了无想天之外,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层天,这些天人皆大欢喜。为什么?天人的果报是什么?上品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天人,天人看到人也发善心,欢喜!跟我们一样,我们看到善法就欢喜,看到善人一定欢喜,天人亦如是。不喜欢看到人作恶,人有恶念、有恶行,天人距离他就远了,鬼跟他们就接近了。第四,「自身端正,六根具足,无有损坏」。这句说的是身心健康。自身端正,六根里头讲到意,意是心,身心健康快乐。「五者,死生宝池」。这是讲临终之后你到哪里去,你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去,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第六,「生生世世生于中国及贵姓中。生值佛闻法,不生边地及下姓中」。来生,来生如果想投胎,佛知道你生生世世会生于中国。这个中国是佛经上说的,不是我们现在的中国。这中国是什么意思?这个地区有高等文化落实在这个地区,这叫中国。文化水准高,这里头有佛法、有圣贤教学,人民觉悟不迷惑,觉悟就快乐,迷则有苦,觉就有乐,所以这个地区的人离苦得乐,这叫中国。中也是不偏不邪的意思,这个地方人没有偏见、没有邪见,所以叫中国。生在这个地区,能够接受圣贤教育,能够学习大乘佛法,这个标准叫中国。及贵姓中,他在这个地方投胎,一定是生在贵族家庭。为什么?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凡夫投胎全由功德在做主宰,善恶报应丝毫不爽。

不但生中国及贵族,而且生值佛世,他出生的时候佛在这个世间讲经教学,这个缘不可思议,他能够见佛,能够闻法。值就是遇到,生在佛在世的这个年代,见过佛,听佛讲经教学,不生边地。边地就是文化落后的地方,没有圣贤教诲的地方称为边地。下姓中,印度古时候种族阶级很严格,不平等。婆罗门、刹帝利是贵族,婆罗门有智慧,多半从事于宗教教学,刹帝利是贵族,是统治阶级的,所以他们是贵姓。下姓这是平民。这以供养鲜花这个功德,会帮助你生在贵族,不是生在平民家庭。

「七者,成转轮王,王四天下」。这讲你有幸见佛闻法,依教修行,以你的慈悲心、爱心爱护一切众生,护持正法,你发这个愿心,你就成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这个王是统治,统治四天下的是金轮圣王,轮王里面地位最高的。「八者,生生世世常得男身」。为什么佛在经上常常强调男身?女身比男身要苦,我们细心去观察就知道。所以菩萨示现成道一定示现男身,比丘尼、优婆夷、在家出家女众,她们修行证果的时候都现男身。第九,「得生弥陀佛国,七宝花上结跏趺坐,成阿鞞跋致」。这是遇到念佛法门,有缘遇到净宗法门,遇到净宗法门一定得三宝善神的加持,让你有缘见到净宗经典,遇到修净土的这些善知识,你跟他们往来,你也就会修这个法门。修这个法门,你这一生决定成就,也就是说你决定得生净土。生到净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决定成阿鞞跋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阿惟越致,阿鞞跋致是《弥陀经》上说的,一样的,翻译的时候用的字不相同。第十,「成阿耨菩提。坐于七宝师子座上,放大光明。与阿弥陀佛等无有异也」。这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你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真的把你妄想分别执著这些烦恼统统断干净了,烦恼断尽你就成无上菩提,这个时候坐七宝师子座上,这是说佛说法的宝座。放大光明,这个大光明就是对一切众生说一切法门,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成无上道。你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等同无异。

散花,供养香花得十种利益。十种利益有浅深高下的差别,这种差别全在用心不同,你用的是什么心,如果用的是真诚恭敬心,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我们要记住,「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这句话重要。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对自己的利益,就像这经上所说的,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

下面看「烧香,烧香以为供养」《往生要集》里有这么一句话,「随力办于华香供具」。花跟香常常连在一起。对诸佛菩萨供花,花代表因地,植物先开花后结果,所以花代表修因。你修因后面有果报,花好果一定好。所以报有两种,现前的果报叫花报,来生的果报叫果报。我们这一生花报好,来生的果报一定庄严。今生要修的幸福、快乐、美满,要知道这是真的,它与富贵贫贱不相干,为什么?行门里头佛教我们放下,富贵人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才能成佛,贫贱人也是要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平等的!这是烦恼的根,烦恼的源头。

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意知,这里头起受用,起什么?受、想、行、识,它起这个东西。受想行识里面有苦、乐、忧、喜、舍,有这么多受,五种受,那就是凡夫。根尘相接触没有受,清净心就现前,不接受。怎么不接受?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放在心上。你看清楚、听清楚了,那是智慧,没放在心上就是智慧,放在心上叫烦恼,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不放在心上是智慧,放在心上叫烦恼,为什么?放在心上你就有苦乐忧喜舍,不放在心上没有。外面不管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是清净平等觉。不能把清净平等觉搞成苦乐忧喜舍,就错了。所以放下便是!这句话要记住,佛法,大乘的修学说功夫、功德,全在放下。

净宗之妙就妙在让你执持一桩事情,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只执持名号,其他的全放下,万缘放下,就留着这一个佛号。用这个佛号代替所有一切的妄想、杂念,取而代之,久而久之,妄想、杂念自然没有,全是佛号。佛号是什么?佛号是自性里面圆满的功德,就现前。所以这个法门之妙没有人能比,真妙,妙绝了。我们要珍惜它,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生当中就像前面所说的,能往生、能成佛,而且能跟阿弥陀佛平等。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真真实实登峰造极,没有比这更高的,这到顶头了。

《往生要集》里面讲,讲烧香,随力办于华香供具。《会疏》曰:若人烧美香,魔伦趣他方。佛神欢喜守。修善必成就」《会疏》这四句偈我们要记住,为什么?学佛同修功夫还不错,可是怎么样?往往惹来冤亲债主附身,让你二六时中很不舒服。你懂得这个方法,那冤亲债主都离开了,好花、好香供养。魔伦,伦是类,就是魔这一类的统统走了,到别的地方去了。因为什么?魔不喜欢好香、好花,他不喜欢。可是诸位要知道,世间有粉香,还有香水,这一类的香它不是真香,那个东西会把魔鬼招来。你不要看一瓶什么香水要卖几万块钱的,那都是把妖魔鬼怪招来的。我们供香、供花,真的,这个香气是真味。好花、好香,魔鬼他就离开,佛就来了,佛神欢喜守,守在这个地方,修善必成就。

「如那干诃罗国大王,遥向佛生国焚香作礼」,佛生在迦毗罗卫国,在北印度,靠近现在的尼泊尔。国王向这个方向焚香作礼,在礼拜。「香烟直至佛精舍,如白琉璃云,绕佛七重,化作金台。具如《观佛经》说」《观佛经》里头有这个记载。这真诚心,真诚到极处,跟佛起感应道交。他燃的这个香,香烟能飘到佛的精舍,佛所居住的这个地方,这个香就像云彩一样,绕佛七重化作金台。当然这个金台你看到,立刻就消失了。感应不可思议!什么人的感?什么人的应?国王的真诚,自性自然的感应,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自然产生这个现象。

「又《大日经疏》曰:烧香是遍至法界义」。理事皆如是,香烟遍法界,随着风、随着空气流转,向四面八方飘散。「如天树王开敷时,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菩提香亦尔,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焚,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薰一切,故曰烧香」。天树王,是忉利天有这个树,梵语叫「波利质多树」。这个树在忉利天,「为树中之王」,所以称为树王。佛经里面对这些动物、植物,最珍贵的、有德行的都用王称它,譬如称牛王、鹅王,这是动物里头的,树木花草有特殊的功德也称之为王。《法华经》序品曰: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这个树的名字叫波利质多罗,翻成中国意思叫香遍树,「又称曰天树王」。天树王开花的时候香气逆风、顺风,随风飘香,自然遍布,遍布在忉利天宫。

菩提香亦然,菩提香,佛菩萨的精舍。世间树木花草的香是随风飘香,菩提香不是的,菩提香随着佛菩萨一一功德,这个香不是世间的香,在哪里?遍满法界。我们没有闻到,是我们的鼻根有问题,闻不到这种香。就像眼,我们的眼本能都失掉了。眼本来能见一切色相,现在不行,只有极为狭小的一个光度我们能见到,比这个光波长的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也见不到。佛告诉我们,我们的本能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统统能见到,好眼睛能见遍法界,现在局限这一段的光波。耳闻声也是如此,也只能听到音波一个阶段,比这个长的波听不到,比这个短波听不到。现在用机器可以多听到一点,但是绝大多数的都听不到。到底什么东西障碍了我们?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

你看看佛说阿罗汉这三种烦恼只放下一种,见思烦恼,阿罗汉的六根比我们就利了,我们跟他比不上。阿罗汉的天眼向外面看,能看到一个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多大?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佛经上讲一个单位世界就是银河系。那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阿罗汉的眼睛能看一千个银河系,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没办法,阿罗汉的天眼。菩萨的天眼就更大,超过三千大千世界。看微细的,阿罗汉天眼能看到微尘,大概像现在讲的,科学上所说的原子,我们需要用显微镜才发现,他不需要,他能看得很清楚,原子里头有原子核、有中子、有电子,他看得很清楚。

我们鼻根能力也大幅度的衰弱了,诸佛刹土里面那些宝花、宝香飘到我们这个地方,我们闻不到。不是不在此地,在,闻不到。那我们得修功德,像阿罗汉修的功德他就能够,这境界比我们就大很多;菩萨大更多,到佛就圆满了,遍法界虚空界色声香味触法全部接收到,一点障碍都没有。所以这个地方讲菩提香,从佛菩萨国土来的,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焚,这是比喻。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薰一切,故曰烧香,这是什么?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烧香,他们烧香不是像我们真的把香点燃,不是,他们是修德,从性德里头自然流出来。

「后疏兼论烧香之事理,旨趣更深」。这真的。所以佛经的意思确实很深,但这种深意,我们渐渐的修学,渐渐体会、渐渐觉悟了,要真修,修成之后如来境界就出现在现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