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四集)  2012/5/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五十四页第一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神通自在』。「神通无碍也。如经云: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等也」,像这一类都是说神通自在。掌中能持一切世界,我们现在明白了,终于把这个疑惑化解了。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在自性里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过去未来;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十方,没有距离,没有远近。心性就在现前,就在当下,心性所现的无量无边境界也就在当下。时间的概念、空间的概念,是众生迷失自性以后才发生的现象,其实都是假的。大乘经教里头常说,「须弥纳芥子」,这个好懂,须弥山大,芥菜子小,不成问题,可是「芥子纳须弥」,这就不懂了,芥菜子没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它怎么会在这里头?实际上这些事情都在我们身上发现,我们眼睛的瞳孔很小,能够把整个世界东西都收摄进去,像照相机一样,全照在里头。瞳孔还算是大的,佛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微尘,这是物质现象最小的,科学家叫它做微中子,这里面能不能容纳一切世界?能。为什么?这一点,它是自性,性德是圆满的,不能分割的。这个现象也被今天科学家发现了,他们称之为全息。任何一个物体都包容遍法界虚空界,何况手掌?手掌很大。

一微尘里面有虚空法界,这种能量每个人都有。微尘里面的法界跟外面法界一样大,法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微尘里头有法界,法界里头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法界,重重无尽,这一点科学家没见到,佛在经上讲到。重重无尽也很难懂,过去贤首国师在《华严经》讲到这个境界,当时皇上听不懂。贤首国师请皇帝在这个殿的旁边建一个八角亭,很快亭子建好了,贤首国师说把八角亭八面,每一面安一面镜子,上下也安镜子,这就十面镜子,安好了请皇帝到亭子当中一站,马上就知道了,重重无尽。你看镜子里面的身体无有穷尽,镜子对照起来就没有穷尽,皇上马上就明白了。自性有这个能力,这能力是本能。所以告诉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是真正搞懂、搞明白了,不费事,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一法都不漏,全在里头。持这一句名号就是持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法,一切诸佛所说的总持,是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人很聪明,发明芯片,电脑上用的,小指甲这么大一块芯片,里面包容一部《大藏经》《四库全书》还不行,《四库全书》听说有十几片。佛的自性,肉眼看不见的一点点小的物体,它能包容整个宇宙,我们科学跟佛法比还差很远。整个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全在其中,神通自在。佛告诉我们,这是性德圆满的现前。性德是一切众生统统有的,没有一个没有,这本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在你自性里头。所以佛法叫内学,你向内学,不要向外学,外面学不到,外面学得很辛苦,得到东西很少,而且不实在;向内学,内里面无尽宝藏,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统统是自性变现的。自性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现,这才叫宝,真正是宝。

经上所说的全是自性所流的,人人平等,阿弥陀佛不比我们多一样,我们跟阿弥陀佛也不比他少一样,不增不减。他障碍去掉,得其受用;我们障碍没除掉,不得受用。科学家、哲学家尽毕生的心力去探讨、去研究、去观察,也看到了,不得受用。为什么不得受用?障碍没放下。他今天能看到是藉科学仪器,佛能够看到不用科学仪器,用自己的清净心,把心里面那些障碍拿掉。什么是障碍?起心动念是障碍,分别执著是障碍,烦恼习气是障碍。只要把这些障碍除掉,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你就见到了。

除障碍这个事情一定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障碍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来的。一念不觉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帮不上忙。别人,你求别人帮忙,别人问你,你把一念不觉拿来给我,我帮你。不就跟达摩祖师问慧可一样!慧可是心不安,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那是一个念头,没有现相。慧可听到达摩祖师这一问就呆了,回过头来找心,心在哪里找不到。回答一句话,「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心在哪里。达摩祖师点这一句话点醒了,「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这样就开悟了。这一悟全通了,智慧、德相、神通全现前了,达摩祖师就把衣钵传给他,这第二代祖。

慧可听这句话开悟了,我们听到这句话有没有开悟?为什么不开悟?没放下。慧可听到这句话,一下就把念头断掉了。念头断掉是什么样子?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究竟圆满,这个境界跟惠能大师所说的完全相同。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性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这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不安过,那个不安是你的妄心、妄想,以为你不安,实际上没这回事情,假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们是一千句、一万句都点不醒,为什么?老执著!什么叫根利?几句话点醒了那根利的人。千言万语点不醒的人,这糊涂人、凡夫。这些理我们懂得了,懂得怎么修?放下。从哪里放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放下,从工作里头放下。工作照做,不要放在心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怕的是你放在心上,这个麻烦就大了。你把这些假相放在心上,这叫凡夫,不放在心上,你是菩萨、你就是佛,佛跟菩萨不同的地方就这样的。凡夫的心是垃圾桶,什么玩意都往里头放;佛菩萨的心干干净净,里头什么都没有。佛菩萨自行化他,不放在心上,本事就在此地。不放在心上,他永远用的是真心,我们这个心里面东西太多了,所用的心是妄心、是杂乱心、是垢秽心,这肮脏的东西。

这些杂乱、这些肮脏东西是不是真有?不是,说肮脏、说杂乱都是比喻。为什么说它没有?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念头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觅之了不可得」,这就是慧可的话。达摩祖师叫他把心拿出来给他安,觅之了不可得。有没有?有,真心、妄心都不可得,还有个真心、妄心,开不了悟。妄心全是假相,假相就是无相,真心是无相。无相还是无相,假相也是无相,所以它两个可以平等,划等号,真妄不二,全妄即真,全真即妄。这是佛菩萨把事实真相圆满的为我们显示出来,我们听不懂,听了很迷惑,那就叫业障、叫罪障,罪业障碍着你。罪孽也没有形相,所以你把罪孽找过来、拿出来,我替你消业障,觅业障了不可得,业障不就消完了吗?由此可知,凡圣总在迷悟之间,一念悟,成圣了;一念迷,做凡夫,没有先后,没有此界他方,全在当下。

一遍不入没关系,这个经上会给我们讲千遍万遍,一次一次重复,慢慢就有一点体会,再进一步就有指望,这就叫长时薰修。可是长时薰修要跟一门深入相应,效果就卓著,效果会提前;如果不能跟一门深入相应,效果就不大,时间要很长。最后真正见性还是要归到一门,像一间房间有三个门,你要进入这个房间只能走一个门,不能三个门同时进去,所以到最后还是一门深入。因此八万四千法门,佛菩萨教导我们学一门,不骗我们。真正肯学一门的人,听话的人,叫上上根人;同时学很多的人是业障深重的人,不听话,迷惑很重的人。我们也都是过来人,都从很重的迷惑慢慢觉悟,六十年的时间慢慢归到一,回归到一样。

我们再看这最后的一段,「又《观经》中详明上辈之三品。兹节录嘉祥《义疏》。嘉祥大师《无量寿经》的注解叫《无量寿经义疏》,净影大师的注解也叫《义疏》,所以上面必须把名字说清楚,这是嘉祥的《义疏》,不是慧远的。「第一谓上品上生。发菩提心,修行经七日」《弥陀经》上说的一日到七日,「则生彼国」,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了阿弥陀佛,「见彼佛身,闻说妙法」,听佛说法,「则悟无生法忍」,一听他就开悟了,就证得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法忍?法是一切法,就是常讲的万法,一切法。无生就是告诉你一切法本来不生。忍在此地当作肯定、承认、接受,佛说这个话我完全明白,真正见到了一切法不生不灭。如果一切法真的没有生灭,说一切法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吗?毫无意义。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你说它不生不灭不废话!那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生灭即是不生灭,生灭跟不生灭是一回事情,不是两回事情,这叫无生法忍。七地菩萨证得的,下品,八地菩萨中品,九地菩萨上品,无生法忍分上中下三品,《仁王经》上有说。

科学家也证得了,他证得不得受用,菩萨证得了得受用。什么原因?科学家证得是从精密仪器里头看到的,佛菩萨证得是从禅定当中见到的,不要用仪器,禅定当中见到的是真见到。科学家用仪器上看到现象,不知道其所以然,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个现象不知道。七地菩萨他见到的时候知道当然,也知道它所以然,所以他得受用。这是佛法比科学高明的地方,就是科学着相,佛法不着相。我们今天得科学的帮助,真的不怀疑了,相信,佛法跟科学能对上号了。这是上一代的那些老和尚、老修行人没有这个福分,没有看到今天科学报告,因为这个报告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三十年以前没有。我们从这个报告出来,你看,经过三十年我们才听到,听到对它才产生兴趣,三十年前听到了我们不懂,听不懂。

什么叫生灭即是不生灭?我们用最浅显的例子,这个例子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电影。这电影幻灯片,我以前年轻的时候玩过这个东西,自己拍摄电影。我有一套完整的机器,有冲洗底片、有剪接,这玩意我都会搞,八厘米的这个电影。我们在外面买这个胶卷,这一卷四分钟,一卷带子拍四分钟,一秒钟二十四张,十秒钟二百四十张,它是论秒算的。所以从前拍一卷东西我们回来看,大概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要十几卷,所以回来要剪接。你看放在银幕上,我们看这个电影,银幕上的画面就是生灭就是不生灭,不生灭就是生灭,从底片上看不生灭,画面上有生灭,从画面上看生灭就是不生灭。这把真相显示出来了,在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很难讲,很不好懂。生灭就是不生灭,不生灭就是生灭,那会是什么?假的,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要在这些现相上当真,你不叫自找苦吃?你为什么会这样子?迷而不觉。所以你要晓得这个东西,你顺境快乐,逆境也快乐,善缘快乐,恶缘也快乐,没有一样不快乐。为什么?你看穿了,你完全了解事实真相。

回过头来再看看芸芸众生,苦得这个样子,为什么?迷!这才晓得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处。佛知道,苦从哪里来?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来的,明白就快乐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手段?教学。讲清楚、讲明白,让你觉悟,你就永远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这个布施还得了!所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为人说四句偈,这个人会开悟;大千世界七宝去布施给他,他不会开悟。不会开悟,他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开悟了,他就有机会出离六道轮回。开悟了的人,如果对于这些人天的乐事没有留恋,他就脱离六道轮回;人天的乐事他还有一点念头,他就出不了。这个道理很深、很广。为什么学佛学得很久,功夫好像挺不错,学得都很如法,最后他变节了,那什么原因?对于世出世间的胜事,就是他所喜欢的事他没放下。中国古人所说高名厚利,你动不动心?现在有人请你去当个部长,你会不会动心?一动心就完了。现在给你厚利,给你一千万美金、一千亿美金,你动不动心?一动心就完了。这些事情,古今中外统统有。所以这个悟要证悟,证悟不会退转,解悟不行,很容易退转。

我们学佛,要在这一生当中保持着不退转,只有一个方法,一天都不能离开经典。三天离开经典保不住了,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你保不住。天天读经,天天听佛菩萨劝告,这才保持着不退转。修得再好,如果说是两个月、三个月不听经,他就非常脆弱,就很容易退转,很容易走上邪道。如果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今天佛法为什么衰到这个样子,大家不读经、不讲经,佛法就灭了。今天有形式,实质上,实质上是灭了。佛弟子灭佛法,他将来往哪里去?这大家心里都有数。佛弟子要兴佛法,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就得跟他学,学得跟他一样,佛法就兴起来了。

我这一生感激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不教我我不知道,他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我听话,我真干。老人告诉我,真正发心干这桩事情,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我听了很欢喜,我这一生穿衣吃饭不管了,佛菩萨照顾,不操这个心了。一生佛菩萨照顾,我操什么心?我要操心,佛菩萨不照顾了。还是不操心的好,一切佛菩萨照顾,一切佛菩萨安排。顺境,佛菩萨安排,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要禁得起磨炼。顺境里头磨炼你不生贪恋,逆境里头不生瞋恚,无论什么环境,让你保持清净平等觉,这叫功德,这叫真修行。每天不能离开经教,自己学习经教,把自己所学习到的落实在工作、在生活,我全用上。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无论在家出家,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全是菩萨,真学佛!如果我们从事教学的行业,这就做老师,出家人就是这个行业,教学。在家人也可以发心教学,那是他自己发心的,出家人一定要教学,是你的本分。你发心出家就是要发心教学,你不发心教学,你出家就错了,那出家就是造业。

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四十九年教学,没有一天中断,这做样子做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所有行业当中教学最重要,为什么?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的手段是教学。教学第一个目标,帮助他断疑生信,这是第一个目标。有了信心,进入第二个目标,帮助他破迷开悟,就离苦得乐。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最后一个目标,是帮助他念佛求生净土,圆成佛道。佛门教学三个目标,这叫学佛。佛法纯粹是教育,道道地地是教育,今天社会上对佛教产生这么大的误会,误会不能怪他,误会怪佛弟子把佛法糟蹋掉了,不教学就糟蹋掉了。

佛教本来是最高尚的教育、最神圣的教育,怎么会变成迷信、宗教?谁要负这个责任?唐太宗说的也有道理,他说慈禧太后要负这个责任,慈禧太后是败坏佛教的始作俑者,从她开始。中国历代帝王、国家领导人,没有不尊重佛陀教育的,都皈依三宝,为佛门的弟子,护持佛法。只有慈禧太后自封为老佛爷,把佛菩萨都放在两边,她当中坐上。这个头带得不好,让社会大众看到什么?对佛教生起怀疑,从前那种尊重的心、诚敬的心淡薄了,一代比一代淡薄,一代比一代距离遥远,所以到现在佛就没有了,只看到佛的躯壳,佛的真身没有了。真身是什么?戒定慧三学。戒定是佛身,智慧是灵魂,没有了。

今天我们走的是正路,被人赶出佛门,到处流浪,我们也不怪任何人,为什么?丢掉两百年了,七、八代了。所以不能怪罪任何一个人,不是他的过。唐太宗说的话没错,过失,追它的根源,慈禧太后。所以我们想象当中,慈禧太后福报大,当上皇太后,文化水平应该不高,她相信迷信。在她之前,清朝朝廷遇到难解决的问题,都向儒释道这些大德们请教,听他们的话,慈禧太后把这个制度废除了,宫廷里头不讲经、不教学,干什么?扶鸾,驾乩扶鸾,国家大事请鬼神来决定。清朝亡了,灭亡在这里,听鬼神不听圣贤,不听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听。这些事情,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章嘉在清朝是国师,历代的章嘉大师多半住在北京,北京有他的办事处,皇帝跟他见面的机会最多。另外三个国师,都封了国师,不常在北京,常住北京是他,另外三个,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他们是师兄弟,一个人管一个教区,哲布尊丹巴外蒙,章嘉是内蒙,达赖是前藏,班禅是后藏,他们四个人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学生。只要离开经教就没有办法。

章嘉大师著作非常丰富,全是用藏文写的,他告诉我,大概有五、六百万文字,在抗战战乱当中全部丢掉了,这是他一生最痛心的事情。到台湾之后,年岁大了,体力不够,不能再写。在台湾也没有人跟他学,我跟他三年,学了一点皮毛。以后跟李老师,这才深入经藏,明白了、知道了,晓得自己使命很重,怎样把佛教传下去,让它不至于断灭,一个传一个都行。像达摩祖师到中国,一个传一个,传到第六代才是惠能大师,惠能手上把禅宗发扬光大,普遍全国,前面五代都是单传。我们今天很清楚,佛法在这个时期靠单传,也是要二、三百年才能真正复兴,我们这代能看到,不可能的事情,决定做不到。我们这代能够传上三、五个就不错了,只要佛法的慧命能够不断,就会有再兴旺的一天。末法九千年有兴有衰,这是正常现象,遇到那真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遇不到,遇到了也不会成就,你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他会变节。所以这个上品上生的,上品上生是远行地的菩萨,七地以上,最低是七地菩萨。

「第二,上品中生。不必读诵大乘经。但善解义理,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此功德愿生彼国,即得往生彼国七宝池中大莲华中。经一宿则开」,花开,「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此亦是七地无生」。上品上生,七地菩萨,上品中生也是七地菩萨。这里头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每一品当中有很多等级,不是整齐的。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同一班,同一个班级,考试还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不等。这就告诉我们,极乐世界品级无量,一品当中有很多级,高下不同。七地好像是同个年级,上品上生第一名,上品中生第二名,不一样。所以经文里头很多信息,我们细心去体会。这个地方是讲不必读诵大乘经,但是要善解义理,对于大乘经通达明了,而不是天天用这个来读诵,做课诵。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这八个字非常重要。深信因果很难,信因果已经不容易了,深信真不容易。深信是没有疑惑,当然不会毁谤大乘。这个不谤大乘意思也很深,对于佛说所有大乘教都能够尊重,都能够赞叹、礼敬。像善财童子一样,我不学他,我对他赞叹,有别人学,我看到欢喜。为什么?每个人根性不一样。法门要契合自己的根性容易成就,不适合自己的根性,学得很困难。根性从哪来?肯定是过去生中曾经学过,现在遇到了,特别有缘、欢喜,就很容易学。如果过去没有学过,突然接触,非常生涩,学起来很难,想学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是过去生中没学过。现在一般学佛的人,大概对念佛最容易;换句话说,过去生中曾经学过,学得不够深,所以在这一生当中还半信半疑,不是真正有信心。达到深信,这个人决定往生。

真正深信的人,因为深信他不怀疑,深信怎么样?就一门,其他全放下。不但其他的法门放下,就是佛法也要舍。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间一切法也放下,全不放在心上,一天到晚,二六时中,放在心上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人在世间会是一切学佛人最好的榜样,为什么?身心健康。他不管有什么毛病不需要治,自然就好了,而且很快,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彻底放下,阿弥陀佛威神统统加上,他统统能吸收、能接受,半信半疑加不上。特别是年岁大了,身体不好,总是要求医生、求药、求治疗,佛也相信,医生也相信,药物也相信,他相信得很多,不是深信,所以一生还是受业力支配,业力支配苦!

我在台中,李老师教我把业力放下,用愿力来过生活,愿力比业力大,超过业力就管用。老师这个方法好!所以心量要扩大,心量慢慢扩大,自己就没有了。不要让自己身包了一个小心,希望小心扩大,能把这个身体融化掉。这个方法、理念非常之好,我们真的要把它学会。住在这个世间,帮助佛法延续慧命,也帮助自己健康长寿。要健康长寿为什么?提升自己的境界,不为别的。这个地方提升自己境界,往生之后就是增高品位,我搞这个,这个带得去的。世间名闻利养一样都带不走,不要在这上操心,在这上操心错了。

上品中生的,生到极乐世界,莲花经过一宿,就是一夜,就开了。上品上生的到那个地方就开了,当时就开了,上品中生经一夜,一宿。在那里,经一小劫才能得无生法忍。上品上生的确高,修行的时间不长,发菩提心修行七天。菩提心,真信、真愿,完全用的真诚心。我们要明了,不是说我念佛修行我用真诚心,我待人接物就不用真诚心,那就错了。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用真诚心,这是菩提心真发了,没有一丝毫虚假,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这个人打一个佛七就能往生。像宋朝莹珂法师,他念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还有十年寿命,他十年寿命不要了,阿弥陀佛就接他走了。这是我们的榜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你就做出来了,不能有丝毫夹杂。身心统统交给阿弥陀佛,现在人讲付托给阿弥陀佛,由阿弥陀佛做主,自己什么都不要理会。这佛在经上讲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决定不是假的。上品中生,我们常常听经,意思听懂了,不必读诵这些经典,一句名号念到底。如果是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从中生提升到上生,这都是上品。

我们继续看下面文,「前上品见佛闻法,则得无生。今中品经一小劫得无生也。第三,上品下生。此人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彼国华中一日一夜乃开。复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这是上品下生的,这都属于上辈,上中下三辈上辈。上品下生,这个人信因果,不谤大乘,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生到极乐世界一天一夜莲花才开。上面这个一宿就是一个晚上,上品中生,莲花经一个晚上就花开。上品下生的是一天一夜花才开,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欢喜地是初地。「今下品得初地无生,故知前上品是七地无生」,这个无生是无生法忍,《观经》上佛说的。

「又《弥陀疏钞》,莲池大师讲的,「更谓上上品往生中,最上者可至八地」《钞》云」《疏》《钞》都是莲池大师作的,《钞》云,「则上上品中,从一地以至八地,已容多品,余可知矣」,由这个地方可以证知,往生的人,他所得到的智慧勇猛,神通无碍,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而这种智慧神通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只是看你把障碍除掉多少。障碍除多少,跟你的信心、愿心深度有一定的关系,障碍除得多,信愿的深度就增长;障碍除得少,信心的深度就浅,所以浅深也有很多等级。后面这一句是念老的话,「可见上辈往生,见佛闻法,即悟无生,可登八地」。八地就不得了,同佛知见。八地菩萨能见到阿赖耶,八地菩萨能见到常寂光,虽然没有契入,见到了,在宗门里面讲了了见性,清清楚楚的明心见性。初见性的人,那个明明了了好像在烟雾当中看风景一样,有一层烟雾;真看到了,但是有烟雾,这个烟雾实际上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

我们看下面这一节经文,「举德以劝」,这分两段,第一段「举德」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

有这个心的人很多,我们都想见,谁不想见阿弥陀佛!能见得到吗?能,至诚就能感通。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此指现在以及当来一切众生」。现在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当来包括我们这些人,以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末法还有九千年,也就是包括九千年以后的这些众生。「欲于当世」,在我们有生之年,「亲自眼见阿弥陀佛」。念老也集不少的经文,让我们明了这桩事情。《观经》谓上品上生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数量之多,不可思议,「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这段经文是说明上品上生的人,这个是现前见佛。临命终时他还没断气,他还很清楚,看到这些景观。所以这是属于今世现前见佛。上品上生的人这样殊胜,一点都不迷惑、都不颠倒,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会把所见到这个境界告诉大家。那我们就晓得,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临终见佛来接引,就跟这个讲的一模一样,我们就知道远公大师上品上生。可是大师告诉我们,这样的境界,他在过去曾经见过三次。在什么时候见到的?念佛止静的时候,念佛大家坐下来,止静的时候见到的。从来没有给人说过,往生的时候才告诉大家,这第四次了,佛来接引我,我要走了,跟大家告辞。跟大家宣布,往生他看到的境界,就跟这说的一样。而且还告诉大家,莲社里面早往生的,比他早往生的这些同参道友,有出家、在家的,都在阿弥陀佛的身旁,一起来接他往生,他把一个一个名字都说出来。这不是假的,我们要相信,谛信不疑。真正建立信心,功德无量无边。

我们再看《观经》上说的上品中生,「命欲终时」,欲终,还没终,那口气还没断,「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西方极乐世界建立到现在十劫了,这十劫当中,往生的人不计其数,里面有没有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这些有缘人?给诸位说,肯定很多。他们比我们用功,早往生了,我们也学这个法门,功夫比不上他们;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这个世间的情执没有完全放下,受这些累赘,一直到今天,又遇到这个法门。一定要提高警觉,高度的警觉,把这些包袱、把这些累赘统统放下,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一生就有指望。

往生净土,需不需要要求这些品位?不必要。学蕅益大师,有人问他老人家,将来你往生,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了?蕅益大师说,我能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说明什么?对这些品位也不计较。为什么?不是真的。极乐世界那也是过度,到那边成佛,成佛之后极乐世界就没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经上没有说极乐世界除外,没讲这个;没有讲这个,当然极乐世界也包括在其中。

这个我们现在搞清楚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现在住的这个地球,是什么原因变现的?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这个东西变现的,统统具足。佛告诉我们,这三大类的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我们能把见思烦恼断掉,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就好像作梦一样醒过来,六道不见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是净土,六道是秽土,秽土不见了,净土现前。如果再能够把分别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四圣法界就没有了。还是一场梦,梦醒了,那是什么境界?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为什么叫一真?十法界里面全是生灭相续的现象,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十法界全是这样,所以它不是真的。完全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是一个一个搅和在一起,让我们看到这个东西。如果只有一张底片,这一张底片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有感觉,好像在这银幕上,一个闪光立刻就没有。知道,有一个闪光,有没有看见什么东西?没看清楚,会是这个现象。如果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在你面前闪光,你感觉都没有,它太快了,你还没有感觉到已经过去了。所以这叫什么?生灭的现象,生灭现象全是假的。

那实报土,实报土没有生灭现象,所以人是无量寿,寿命很长,永远年轻,他不老,他是化身,没有生老病死。那一边的现象,它不是波动现象,它是定的,它没有波动。没有波动,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常住的,树永远是绿的,你看就是这个样子,看几十年、几千年、几万年也是这个样子,没变。人也没变,永远是年轻,无量寿命他年轻,为什么?他不用阿赖耶。所有现象,阿赖耶在变,这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是阿赖耶。到极乐世界之后,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所以那个境界跟阿赖耶没关系,脱离了。所以那个世界没有波动现象,没有波动现象就是自性现出来的,心现,没有识变。十法界庄严,它里头有阿赖耶识,阿赖耶在起变化;一真法界里头没有阿赖耶,所以它没有变化。这个境界出现了,这叫一真法界。可是一真法界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造成什么障碍?就造成回到自性的障碍,除这个之外它什么障碍也没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的作用跟常寂光里面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只是他回不到常寂光;他对于常寂光很清楚,就是回不去,必须无明习气断尽,他就回到寂光土。

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就是妙觉如来,他不是菩萨,他是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时候实报土没有了。所以实报土你看有生有灭,没有改变。它不见了,现前的是什么?现前的是常寂光,常寂光不生不灭。进入常寂光,三种现象自然消失,没有物质现象,没有起心动念的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身体,身体就是跟常寂光融合成一体;心,心也融成一体,全是光明。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我们这统统在,你就是见不到。为什么?它没有现象,你见不到,你能够见到的是有现象的。有现象的是从阿赖耶变现的,没有现象的不是从阿赖耶变的。所以我们凡夫,六根的能力只能缘阿赖耶,非阿赖耶的你决定缘不到。非阿赖耶的是自性,缘不到自性;缘到自性,这究竟圆满的佛果。

这个事情,我们在初学佛的三、四十年前都搞不清楚,对这个经、注解,怎么去研究它都还是一片模糊,搞不清楚。所以我们感谢佛菩萨,能把寿命延长。延长什么好处?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深信才出现。真信,真求往生,这个念头坚定,不可能再改变,什么力量都改变不了,我搞清楚、搞明白了。对于世间、出世间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这是无量的欢喜,法喜充满从这来的,常生欢喜心也是从这来的,真的欢喜。这真是难事,这个东西,所谓是宇宙的奥秘。

把极乐世界也搞清楚了,极乐世界的殊胜、特别,虽有四土,它四土融在一起,在极乐世界分不开,在其他的世界清清楚楚。极乐世界是什么?好像四杯水融在一起,调和在一起,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生凡圣同居土也等于生方便土、生实报土、生寂光土。除常寂光之外,下面这个三土你简直没有办法分别。常寂光也是圆融在一起,我们不容易觉察它。这个三土融合在一起,一点分别都没有。所以蕅益大师才示现教导我们,只求往生,只需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处事待人接物皆从真实心中作,往生品位自然高,操这个心干什么?操这个心就是妄想、就是杂念、就是障碍,这个念头也要放弃。就是真信、真愿,我真正念佛求生净土,其他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遇到有缘,对众生有大利益,我们干,不是不干,干了怎么样?不放在心上,还是一向专念。如果做了放在心上,那就不是一向,那就成障碍了。再好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做了等于没有做,想都不去想它,这才符合经上所讲的一向专念。

上中品往生的现相也是无比殊胜庄严,上品中生,西方三圣,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来迎接,「持紫金台」,上生金刚台,中生紫金台。菩萨赞叹往生的人,「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佛跟大众来迎接他。「与千化佛一时授手」,你看佛来接引,多少佛一起来?千佛,统统是化身佛,每一个佛都伸出手来接引他。「行者自见坐紫金台」,他自己看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速度快,立刻就往生了。十万亿佛国土,才动念头人已经到了,这是神通自在,这就得阿弥陀佛的加持。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又上品下生者,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前面上品中生千佛,上品上生无数化佛,中生千佛,下生五百佛。「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这个往生的人见到了,「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在莲花里面,莲花就合起来了,「随世尊后」,这个世尊是阿弥陀佛,跟在阿弥陀佛后面,「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这是上品下生。

在这个地方经文很清楚,这里面差别的,莲花不一样,上上品往生金刚台,上中品往生紫金台,上下品往生金莲花,这是不一样的地方。来接引的佛,阿弥陀佛跟无数化佛,这是上上品往生;上中品往生千佛,跟着佛来接引;上品下生,五百尊佛。这些现象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功德成就,也是修行人自己信愿行功德成就之感,佛有应,感应道交,现的这个现象。在三经里面,《观经》讲得最清楚。

我们往生,善导大师说得非常好,三辈九品皆为凡夫,不是为圣人;换句话说,九品往生我们自己都可以争取。蕅益大师教给我们的方法,教给我们这个意念,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满足了。他是不是下下品?下下品就是上上品。为什么?他心清净、心平等,他没有好胜,要争品位的念头,这才是真正上上品。我还想有争位置,你那个争的念头还没断,你争不到。不争就上去了,一争就下来了,这是一个平常的道理,所以用不着竞争。佛对于修定还特别赞叹无诤三昧,这个品位是最高。

所以上上即是下下,下下即是上上。我们今天看到念佛的老太婆,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知道,我看那种人都是上上品往生。上一次开利法师告诉我,实际禅寺有三、四个,我说那是宝,有这种宝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不遭灾难。那是什么?那是真修行人,那是大成就人,不是普通人,你不要小看他。看他痴痴呆呆的什么都不懂,上上乘人,对他要尊敬、要赞叹,要向他学习。他心里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就是一句佛号,我们比不上他,自己一定要知道。好,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