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一集)  2012/5/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一十二页第二行,「清净平等」。这里面分三段,第一段「境平等」。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着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段首明无分别之境相」。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是普遍的状况。实报土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经文一开头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没有『昏暗』,就是没有夜晚。没有『火光』,这个火光是讲灯火,我们晚上的时候说灯火通明。白天也没有日月,也没有星星,就是说它没有『昼夜之象』。「按五种原译」,汉、吴两种本子说「极乐日月处空」,魏译没说,唐跟宋译「均直言无有日月」。这是五种本子里面所记载的。

《弥陀疏钞》曰:若和会之,当是日月虽存,以佛及圣众,光明掩映,与无同耳」《弥陀经疏钞》「以理揆之,无者为正」,揆是度量,就是从理上讲应该是无,无才是正说。《弥陀疏钞》这莲池大师说的,纵然有日月,日月是星球、是火光,太阳是个火球,正在燃烧,月是反光,这个常识我们都有。但是佛放光,佛全身都放光,菩萨也放光,树木花草、大地都放光明。虽有日月,光显示不出来,所以有也同无,与无相同。为什么说无者为正?「何者?忉利以上,尚不假日月为明,何况极乐」,这说得很有道理。在我们这个世间,人间需要日月,鬼道、地狱道就没有日月。鬼道里面就像我们阴天,日月星都看不到,昏沉沉的,它是这种现象,地狱也是的。天上,四王天还有,忉利天以上的就不需要日月,不藉这种光,何况极乐世界!

「按莲池大师之意,依理而言,以无有日月为正宗。故今经取唐宋两译之文,直言无有日月」,这个无有日月是有根据的,唐跟宋这两种本子都没有日月,「与莲池大师同旨」,同一个宗旨。「因忉利天以上诸天」不需要日月,「何况极乐世界」「又《汉译》曰:无量清净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叫无量清净佛,「顶中光明极大明」,这是汉译本的原文,佛的顶光极大。「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这是极乐世界那边有这些星球,极乐世界之外有星球,「亦不复回转运行」。好像那个星星在空中是停止的、不动的,不像我们这边星星它旋转,有自转、有公转,极乐世界这个星星好像没有回转运行的迹象。「亦无有精光」,它也没有光明,本身没有光明,也没有反射的光明,所以「其明皆蔽不复现」,蔽好像是有障碍一样,看不到它的光。「此正符莲师所和会之说」,这个跟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说法意思相同。「彼土日月之光在圣众光中,掩蔽不现」。就是极乐世界佛放光,菩萨统统放光,我们前面看到的,莲花放光,宫殿放光,它全是无量珍宝成就,树木花草都有光明。「如经云」,这个会集本里面有这一句,「日月火珠皆匿曜」,你也就看不见了,它的光没有佛光这样明亮。

「又如本经《礼佛现光品》曰: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这是说弥陀的光明特别强。菩萨、声闻,声闻是方便有余土的菩萨,他们断证烦恼的功夫跟声闻相等。凡圣同居土的菩萨烦恼习气还没断,但是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身上当然有光,但是在佛光之下,他们的光都隐蔽了,看不见了。「何况日月星辰」,那距离很远,这个就在弥陀身边。「是故彼土无有昏暗」,没有火光,没有日月,没有星星、昼夜的这些现象,「唯是常明不昏,无有昼夜」。这个世界是明亮的,永远明亮,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有白天、有夜晚,那个世界没有。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在极乐世界没有时间的现象,时间没有了。实际上它也没有空间的现象,极乐世界的人要想到诸佛刹土去,念头才动,诸佛刹土就现在面前,这个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思议境界理论的核心,就是全体是心。智者大师的十乘观法,第一观,观不思议境界,给我们从理上做了一个结论。他说,一切万法归纳不出色心二法,一切法归纳不出色心。色由心生,色不是真的,色是心生的,所以后头有个总结,全体是心。既然全体是心,哪来的空间跟时间?一切境界全在当下,就是当下这一念。遍法界虚空界不离当下,过去现在未来也不离当下,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

下面,「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就此土言之」,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界,「其所以有昼夜年月与劫数者,因地球、月、日、星云等等皆在运动。自转与公转」,于是产生「昼夜一月一年一劫等等」,产生这些现象,我们说它作「岁月迁流」。今据《汉译》《无量寿经》,这个里头的经文是这么说的,「彼土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回转运行」「是表彼土纵有日月星辰等」,没有运转的现象,所以没有昼夜之别,也没有时间的迁逝,过去、现在没有,「故无岁月劫数之名」「但以顺余方故,始言岁月」,讲岁月的长短,是随顺极乐世界之外他方世界的一些众生的概念,随顺他说的,不是极乐世界的。

「故知时间生于动。动之本,生于念;妄念相继,故有时间。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氏谓,时间只是由于人的幻觉,与此相通」。因为实际上确实没有时间,我们如果是离开地球到其他星球上来观察,时间就不在了。每个星球,在我们三维空间所看到所有星球在太空当中都在转动,没有静止的,它是动的。佛跟我们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是动的。色法,基本它有四个现象,色法就是物质,无论是大是小。第一个,它是有个东西让你看到,叫地大。地水火风,地代表我们认为实物,真有这个东西在。第二,火大,火大就是温度,它有温度。第三个,水大,它有湿度。再小的物质,这个是与生俱来的,它有温度、有湿度。科学里面讲带电,火大是带阳电,水大是带阴电,就是它带电的,这个是与生俱来的。第四个现象叫风大,风大是什么现象?它是动的,它没有静止的。

现在这个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振动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在这样快的,快速的频率,我们六根都缘不到,没有办法发现。我们能够缘到的现象,科学家称为纠缠,许许多多这个频率纠缠在一起,我们看到了。这个东西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旧式的电影很容易理解。旧式的电影是幻灯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动画,没有一张是相同的,张张不一样,大同小异。单独一张幻灯片你看不出来,你没有任何感觉,你看,二十四分之一秒,这光才闪的时候就没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大概让我们看到有个东西闪了一下,里面内容看不出来,都不知道。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简直感觉都没有,不可能有感觉,二十四分之一秒有感觉,但是毫无意义。必须在一秒钟,或者是半秒钟,半秒钟,电影是十二张片子纠缠在一起,我们看到东西了,一秒就看得更清楚了。现在,就是实际上在我们现前,六根所看到外面境界,譬如眼见色法,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纠缠在一起。这么多的画面总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了。

所以一切现象全是动的,不动,相就没有了。这个动是阿赖耶的现象,波动现象就叫阿赖耶。「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动的,明是不动的;动是假的,不动是真的,不动是自性。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不动的。所以修行,为什么叫修定?愈是深的定跟自性愈接近,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相才能现前;心动了就不能现前,就看不见了。念老在这里也说得好,他这括号里头。时间生于动,动之本是念头,一切动的根本是念头,这个念就是阿赖耶里头极其微细的念头,妄念相继,这就出现了时间这个概念。爱因斯坦讲,这个概念是人们的幻觉,不是真的。

『复无住着家室』,这个意思是说「亦非定言无有舍宅也」。没有住着的家室,这一句念老说得好,也不是一定说没有住宅。为什么?它一切法从心想生,它从念头生。「如前《受用具足品》云:所居舍宅,尽极严丽,或在虚空,或在平地。足证非定无舍宅也」。此地说个无,这个无是什么意思?「盖指不着家室之相」,无是这个意思。有没有?有,不执著、不分别,后头还有不起心、不动念。一切皆有,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在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世间,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有没有?有。有就是没有,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从示现入胎,到他八十岁入般涅槃,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分别执著过,那就等于空,没有,真没有!一切都不执著,如果执著就变成凡夫了。所以,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没有通过思考。我们要讲什么要想一想,那是什么?第六意识。佛与大菩萨没有阿赖耶,转识成智了,他没有阿赖耶。没有阿赖耶就是没有这些妄念,他的心永远不动,就跟惠能大师说的完全一样。只要是明心见性,统统证得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佛境界。

惠能大师证得了,那一年二十四岁。从入这个境界之后,于一切法就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也没有起心动念,他住在这个境界里头。这个境界里面,智慧、神通、道力统统具足。因为社会大众嫉妒障碍,对他不服,平息大众这种不平的心,他用的方法是躲藏起来。时间长了,让一般人慢慢把这个事情忘掉,淡忘掉。他在猎人队里头藏了十五年。什么时候该出来他全知道,该藏的时候藏,该出来的时候出来,出来到哪里去,统统清楚。这是世尊、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极乐世界人人都是这个境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告诉我们不着相。

「极乐会众」,极乐世界这些大众,「所闻皆是无我之声,闻即相应」。你看前面告诉我们,宝池德水,池里头有水,风吹宝树的音声,全都在说苦、空、无常、无我,说波罗蜜。他们天天在听,时时刻刻在听,听到怎么样?就相应。怕的是什么?阿赖耶里面还有习气,虽然起心动念断了,但是起心动念的习气在,有时候会冒出来。一听着佛说法,极乐世界有情无情统统都说法,我们哪个毛病起来的时候,这个说法的音声一定提醒我们,立刻放下。时时刻刻有音声、有色相提醒你、警觉你,你不会随着烦恼转。所以「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既无有我」,我都没有了,「何有我之家室」,有我才需要一个家,需要个房子住,我都没有了,还需要吗?「故于所居舍宅,无有执著」。宫殿、讲堂、舍宅有没有?有,全是变化所作,而且都是无比的殊胜庄严。这里头的人绝对没有这些执著,不会执著这是我的家、那是你的家,不会。「故云复无住着家室」,没有这个概念,心才清净。

「复因人皆无我,故一切无须标式名号」。我们这个房子住落在哪一个城市,哪一条路上,门牌多少号,要标出这个东西,极乐世界不需要。极乐世界的人口比我们地球不知道多多少倍,来找个人好找吗?好找。念头才想,已经面对面,已经在面前,比现在电脑还快。电脑还要操作,它不要操作,念头一动就对上号,就接通了,就能见面。

前面说的境界上平等,这第二段讲「心平等」

【亦无取舍分别。】

对万事万物,无有取舍。在我们这个世间,佛告诉我们,要破五种见惑你才能入佛门。五种见惑里,头一个身见,我们执著有个身;有边见,边见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的相对。极乐世界没有对立,对立就是边见。为什么?都是明心见性之人,明心见性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怎么会对立?眼睛跟耳朵不一样,它不对立,为什么?它是一体,不是一体就对立,一体就对不上来了。人在外面看到五官,眼耳鼻舌身,在里面五脏六腑,器官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各有所司,但是都是一体。所以它和谐相处,和睦相处。如果一对立,马上就生病了,是病态,不是正常。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不正常,极乐世界的人正常。为什么?极乐世界人知道,知道是一体。所有这些菩萨跟阿弥陀佛是一体,不但跟阿弥陀佛是一体,跟极乐世界是一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还跟十方一切诸佛是一体,跟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众生也是一体。这是极乐世界人,他们觉悟了,不再迷惑,所以一切不取不舍。不舍不取,不舍是什么?恒顺自然,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我们看注解,这一段,这一句,说明无分别的心念。「上显境无分别」,环境。「而此妙境,正由于离取舍分别之智心也」。为什么那么清净?他们把取舍分别心放下了。佛教给我们,学佛首先要放下取舍分别的念头。佛讲得很具体,放下身见,不要以为这个身是我,身不是我。对身都没有取舍,何况身外之物?对一切人事物没有对立,就能够恒顺,没有成见。成见,中国人叫成见,佛法里面叫见取见、戒取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对于因果都没有成见。没有成见是没有分别执著,对一切众生万事万物统统没有对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难,初学做不到,初学只要你不执著,只要求你不执著。最后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都要把它放下,你的心就清净了。这是什么境界?《华严经》上十信位初信菩萨,就好比大乘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年级是这个标准。

佛法的功夫全在放下,你放下才能看破,看破就愈能够彻底放下。章嘉大师当年告诉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那时候我刚刚接触到佛法,对佛法一无所知。这个方法在佛法里头讲,用佛学的名词是什么?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如果章嘉大师要用止观来给我讲,就把我搞糊涂了,听不懂。这就是他的善巧,把止观说成看破、放下,我听的好像懂。观是慧,止是定,放下是定,看破是慧。看破,了解事实真相,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佛在经上说的,真正能够把执著放下,这是用《华严经》的名词,一般大乘经上讲见思烦恼,就是执著。由此可知,见思烦恼从哪来?从执著来的,不执著,见思就没有了。见是错误的见解,思是错误的思想,一个是错误的看法,一个是错误的想法,全错了。

六道众生全错了,你所看的、所想的没有一个是对的。为什么?你都认为是真的,真有。殊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全是假的。这些现象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执著,你能够受用,你快乐,大自在;你要执著它,你想占有它,你想控制它,那就苦不堪言。不但身外之物你没有办法控制、占有,你自己这个身体你都没有办法占有它,你都没有办法控制它。它刹那刹那生灭,你能够叫它不动吗?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种频率的生灭,你能控制叫它不动吗?不可能的。所以分别、执著是妄想,控制、占有、支配还是妄想。但是世间人都是这么想、都是这么做,这就是什么?这就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这儿来的。

真正放下,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见思烦恼全放下了,你就升级了,超过六道轮回,到四圣法界去了。十法界里头最上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到那边去,六道没有了。那边还有两种烦恼,一个尘沙烦恼,分别,一个是无明烦恼,起心动念。真正做到不分别了,那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恭喜你,你超越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你到哪里去了?你回到一真法界去,那个地方不是假的,真的,就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土里面的居民,六根在六尘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智慧;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著,那是定,一切清楚明了是慧。定慧都到圆满了,只等习气断尽,他就真正证得妙觉果位,妙觉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妙觉如来不住实报土,所以实报土也是假的,实报土不见了,什么东西出现?常寂光出现,他回归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也叫做法性,也叫做大般涅槃,这是佛教究竟圆满的果地,也是学佛人终极的目标。

契入这个境界,身体没有了。身体呢?身体跟常寂光融成一片,身体是光,光与光相融。那个光是什么?一切诸佛如来的光。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常寂光是法身。你的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你的法身。众生有感你立刻就应,众生在哪个地方起心动念,你在那里自然就相应,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绝不是说我这里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到这来应,不是,阿弥陀佛就在现前。这阿弥陀佛的法身,没有相的。我们总想阿弥陀佛有相的身,有相的身是报身、是应身、是化身,在极乐世界。他在我这个地方化身,我们念佛,临命终时来接引我,就在现前的化身;不是从极乐世界来,有来有去,没有,当处出生。他出现了,他的威神、愿力加持,让我们看到极乐世界。他不出现,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常寂光里头,我们找不到。科学家、哲学家用什么样的仪器都找不到,这妙不可言!只有佛力加持,我们就见到了。佛力的加持要靠我们缘,缘感,佛就应。缘是什么?真信、真愿意往生、真心念佛。就是这种真信心、真愿心,用这个心念佛号,一念、十念就有感应,不必说多,一念、十念就有感应,真正不可思议!

这个文后面跟我们说,「心净则土净。心离分别,则境亦无分别」。心里头分别心、执著心断掉了,所以外面境界上也没有分别,也不会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你我。所需要一切,生活上需要一切,念头才动就现前。像前面所说的,我们刚生到极乐世界去,吃饭、穿衣这些习气很重。有时候这个念头会起来,好久没吃饭了,念头才一动,菜、饭摆在面前。摆在面前才晓得,现在不需要了,不需要就没有了。这些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供养你。

境平等、心平等,「乐平等」,快乐平等。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往生到极乐世界,『唯受清净最上快乐』,那是最高享受的登峰造极。「此心此境,本无分别。境智一如,绝诸尘垢」。要知道,极乐如是,我们现前亦如是,没有例外的,只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给害了。为什么?自己起了人我是非,起这个念头,起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把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搞成这个样子。不知道我们现前的心、现前的境界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本无分别。境、智,境是外面环境,智就是你能照的真心,一如。心境是一,为什么?相由心生,色由心生,用现在的话说,物由心生,物质现象是心生的。「全体是心」,智者大师这句话讲得好,除了心之外,没有一法可存,一切法都是心变的。所以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讲得真好!绝诸尘垢,尘垢是什么?心迷了,尘垢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这个东西。细说,《百法明门论》里头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十一个善心所,都叫尘垢。在极乐世界没有,到极乐世界就转识成智,这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的。

「故云: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如《称赞净土经》《称赞净土经》就是《阿弥陀经》,玄奘大师翻译的,这里头有这么一句,「唯有无量清净喜乐」,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在现前这个世界享受到了,虽享受到不圆满,到极乐世界就圆满了。我们今天在因地,极乐世界是果地,因果不虚。因地如何想的?因地能知道所有境缘都不是真的,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不是真的,这就要你看破。知道一切不是真的,你放下了。所以说不会把外头境界,物质环境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你心才清净;放在心上,心就不清净了,这不能放在心上。心本来是清净的,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不清净?你放的东西太多了,拉里拉杂的,什么都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不清净了。你要不放在心上,你的心不是清净的吗?那本来清净。所以,不要放在心上,一切随它去吧!这就好,放在心上干什么?

觉悟的人,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所以他清净、他自在、他快乐。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自己的意思,自己根本就没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那个意思是烦恼。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了,你分别执著了,这叫意思。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当然更没有分别执著。凡夫有事情请教佛菩萨,佛菩萨随问随答,问的人起心动念,答的人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他这个答是从自性里头,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德能自然流露出来的。像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钟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没有,它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不通过心意识是智慧流露,通过心意识是知识。今天世界为什么搞成这样?没有智慧,只有知识。知识解决问题有后遗症,知识有局限,不能把问题解决得完美,如果解释错误,后遗症就很麻烦。所以中国古人求学求智慧。佛法传到中国,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最重要的接受就是佛家讲的修学的原则,戒定慧三学,儒用它,道也用它。用佛法的原理原则智慧来解释四书五经、来解释《道德经》,祖师大德都做出来了,畅通无碍。

下面这一段,「生证极乐」,生是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成佛才是究竟极乐。我们看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文字不多,义理深广无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文」,上面这段经文,「乃弥陀第廿九住正定聚愿,及第十二定成正觉愿」这两愿的成就。「此实为」,真实是「弥陀全部本怀之鹄的」。鹄的是射箭的箭靶,那个红心叫鹄的,用它来比喻这是阿弥陀佛全部本怀,就是四十八愿的核心,四十八愿的中心。「无量妙行之圣果」,妙行是修行,现在证到果,八万四千行门都是为了成佛,这真的成佛了。「智悲方便之极则」,这是说诸佛如来度众生,度众生要智慧、要大悲心。大智大悲,无量方便的方法,极则是圆满,最后圆满了。「度生大愿之究竟」,度众生的大愿究竟圆满。这几句是总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注意那个善字,这个善字的意思很长。最粗浅的解释,具足十善,这是对入门的人说的。往后这个善字逐渐逐渐跟着上升,要一直到成佛,成佛这个善才圆满,在菩萨这善还没圆满,一定到成佛才算是圆满。所以,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他永远不再堕恶道,他永远不会退转,到极乐世界不会退转。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在菩萨道上修行进进退退,进的时候少,退的时候多。所以,凡夫修行成佛要无量劫,道理在此地。极乐世界为什么不退转?我们知道了,佛天天教你,你怎么会退转?你在他方世界修行,你不一定能遇到佛,不一定能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在极乐世界,佛在你旁边,你永远没离开他。每个人,极乐世界人口太多了,每个人都感觉到佛在身边。佛的神通道力没有边际,让每个人都感觉佛在身边,佛亲自在教你。所以到极乐世界,这个善可以说是圆满了,你决定成佛。

『若已生』,已经往生的人,『若当生』,「当」是当来往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他们统统安住在正定之聚。注解里头有说,我们接着看注解,「文中有正定、邪定与不定」,这叫三聚。「聚者,类聚也。此三聚之说,通见于小乘及大乘经论」,佛常讲,「但内容差异甚大」,底下都给我们说这个问题。「小乘如《俱舍论》谓」《俱舍论》里面所说的,「初果及其以上之圣者,为正定聚」,证得初果以上。为什么?他的心定了,定在苦集灭道,这是他主修的法门。知道世间苦,苦从哪里来的?从集来的,集就是集结烦恼。你每天在聚集烦恼,所以你感得的是苦果。这看世间,世间的因果。出世间的因果,灭道,苦集灭道。灭是什么?灭苦,修道的人离开苦了,怎么离的?修道。修道是灭苦之因,灭苦是修道之果,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放弃他的修道。从这个以上,道心建立了。

初果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小乘须陀洹,初果,得这个果位,永远不堕三恶道。虽然没有出六道,他的生处是人间、天上,但是有期限,人间天上七次往返,他决定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他就出了六道轮回。好比上学,儿童上学,上一年级了,那我们知道六年他就毕业,他有期限的。所以小乘初果,证得初果之后,二果、三果、四果,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决定证阿罗汉。如果没有佛出世,他就成了独觉,他还是超越六道轮回。在大乘,这叫定聚,他决定成佛,他走的是成佛之道,他不会有偏差。如果没有证得果位,心性不定,容易被迷惑,迷惑,路走错了,甚至于走到地狱去了,自己不知道。

大乘菩萨是初信位,初信位断的烦恼,跟小乘须陀洹初果是相同的,都是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见惑,释迦牟尼佛在教学方便起见,归纳为五大类,身见,这错误的见解,看错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错误见解,统统断掉了。那我们现在学佛这些人,几个人把这五种错误见解断掉?第一个身见,依然执著身是我,不肯放下,念念头一个念头就是我的身体,这执著分别,这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身见没有了,知道身不是我,你身体什么毛病全好了。为什么?现在人常讲的,学佛人常说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去找你、害你,对象什么?这个身,这你最爱的,我就找这个东西,要你的命。你把身体放弃,身不是我,冤亲债主找不到对象了,想找你麻烦,找不到对象。你没有疼爱的东西,没办法伤害你。

宗门里头有个公案,有个故事,人以前记得很清楚,现在忘掉了,是哪一位祖师,功夫很不错。他一切都放下了,身也放下了,所以真的有个冤亲债主找不到他。好像是阎王要找他,派小鬼找他,小鬼找不到他,他入定了,不知道他在哪里。有人就告诉他,这个禅师最喜欢就是他那个钵,钵,这他最心爱的东西,你敲那个钵,他就会动心。果然这小鬼就敲这个钵,一敲钵,果然现身。他一看那小鬼要抓他,把钵丢掉,不要了,心里把钵放下了,小鬼再找不到他。所以你很爱你的身,你的冤亲债主统统都来附身、都来找你;你要知道身不是我,这些附身事情找不到你。你所喜欢的东西,常常念的东西,他就从这里下手,就把你找到,这是很有道理的。要放得干净,只可以留一个,阿弥陀佛。好!什么都没有,最爱的是阿弥陀佛,冤亲债主找到阿弥陀佛他也能往生,真的是自他两利。所以心里头不能放别的东西,统统放下,不要再留恋,不要再执著。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我们就得大自在,就能享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这经上讲的,清净最上快乐,是彻底放下。

这底下说,「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造五无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叫五无间业。造这种事情,这个业必定堕无间地狱,所以叫邪定聚。他一定的,不会到别地方去的。「介于上二聚之间,是为不定聚」,没有大善,也没有大恶,他将来到哪里去?随业受报。不定是人间,不定是天上,不定是畜生、饿鬼,不定是修罗、罗刹,不定。只有正定聚决定证果,无论是大乘、小乘,决定证果这叫正定聚。决定堕地狱叫邪定聚。我们念佛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正定聚,生到西方你决定成佛。所以底下经文,『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正定聚。这是小乘所说的。

「大乘中三聚之义,复有多类」《智度论》第四十五,《大智度论》里面说,「正定聚,必入涅槃」,入涅槃就是成佛道,「邪定,必入恶道。三者不定」《释摩诃衍论》,它也有三种说法,这是大乘。「一者,十信前,名邪定聚,不信业果报故」。这十信之前,这个地方是指的别教。前面我跟诸位说的是圆教,圆教的初信位是正定聚,别教差远了。别教不定,十信位不定,叫邪定聚,很容易动摇的。「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十地)名正定聚,不退位故」。别教十信进进退退,退得多进得少。别教的初住等于圆教初信,所以他叫正定聚,为什么?他证得了位不退。小乘须陀洹位不退,大乘圆教初信位菩萨也是位不退,别教要初住菩萨是位不退。所以「十信名不定聚,或进或退,未决定故」《大乘起信论》里面说法跟这个一样。「二者,十信前并十信,名邪定。大觉果,名正定」。那十信之前,以及第十信的菩萨,这都是别教的,都说他作邪定。大乘,《大乘起信论》,大乘的果才叫正定,大乘果是成佛。三贤十圣都叫不定,圆教初住以上才叫定,才叫正定。这第二种说法。第三个说法,十信之前叫邪定,十圣才叫正定,十信三贤都叫不定。这大乘里面讲的是三种。

「诸说不同」,说法不一样。「小乘以初果及其以上为正定。大乘或以必入涅槃」,这叫正定,「或以三贤以上,或以十地以上,或唯以大觉佛果为正定」。这是各家讲法不一样,虽不一样,它有一个原则,就是三不退,这个标准就好了。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阿惟越致就是三不退的菩萨。三不退的菩萨,在圆教初住,在别教是初地,因为他三种不退都得到了。位不退,不会退转到凡夫;行不退,不会退到二乘,就是声闻、缘觉;念不退,念念趣向无上菩提,梵文称萨婆若海,萨婆若翻作一切种智,如来果地上证得的。这个是从不退转上来说的。

「至于今经」,现在本经里面所说的,「彼土众生,皆住正定聚者」。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无论从哪里去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知道,有等觉菩萨、有三贤十圣、有声闻缘觉、有天人,还有三途众生,有畜生往生的,饿鬼、地狱都能往生。最近我们听到唐太宗李世民往生了,这是从地狱道出来往生的,这个话我们可以相信。他是杀业太重堕无间地狱,但是他勤政爱民,他是许多宗教的总护法,这个功德很大!他离开地狱,他认错,他忏悔,他劝我们念佛,当然他自己一定念佛。他说有灾难来,除了念佛,其他的方法都来不及了。我们相信他能说出这个话,他一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他知道有极乐世界,他相信有极乐世界,只是一念之差,不小心堕地狱去了。我们知道,堕地狱是发脾气,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非常不高兴,有愤怒,就到地狱去了。人死了之后到哪一道,最后一念是做主宰,关系太大了。

「净影云:位分不退,名为正定。莫问大乘小乘众生」,这不问,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地位就不退转。所以,「生彼国者,皆住正定」。换句话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会证得佛果,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毕业了就是成佛。在西方世界没有退转,只有往上升,像读书年年升级,没有留级的,没有降级的,没有,他都是升级。但是升得快慢不一样,有人很勤奋,升得快,有人比较懈怠一点,升得慢,总之他不会退转。所以,大乘教里称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世间人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从这儿生的。菩萨只有一个,就是精进,勇猛精进是菩萨善根,能够帮菩萨快速成佛。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环境确确实实是给人一种精进不退的环境,极乐世界成就快!极乐世界的助缘非常之多,第一个最大的助缘,阿弥陀佛加持你。第二个,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诸上善人是谁?等觉菩萨,后补佛,这一类的人很多,常常在你的周边,帮助你、提携你,所以你成长就非常快。第三,极乐世界的环境太好了,六尘说法,众鸟说法,你怎么会退转?所以说皆住正定。

望西大师说法跟这个相同,「并云:一切善恶凡夫,乘佛愿力,生彼国者,处不退故。是名正定」,这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每个往生的人,到达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弥陀的本愿。阿惟越致是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阿惟越致原本是实报土的菩萨,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是这样的等级。在极乐世界,我们求往生,凡圣同居土也有这样的待遇,这是阿弥陀佛的恩德,阿弥陀佛的加持。如果没有他的加持,没有他的恩德,我们不可能到达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念佛,念念要有感恩的心,我们念这句佛号,真诚心、恭敬心、感恩的心。这种恩德真正是无与伦比,没得比的。

「又憬兴云:若生净土,不问凡圣,定向涅槃,定趣善行,定生善道,定行六度,定得解脱,故唯有正定聚而无余二也」。憬兴说得好,往生净土,我们六道凡夫去往生,带业往生,圣人是初果以上,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向着涅槃,向涅槃是大乘佛道,成佛之道。定趣善行,你决定是行善,不会造恶。你定生善道,你不会生恶道。这个善道是佛道,无论你到哪一个诸佛刹土,你都是菩萨身分,不是天人身分。极乐世界的人,几乎每天都去参访十方诸佛如来,去参访,参访的时候统统是菩萨身分。诸佛如来尊重弥陀,无不称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是弥陀弟子,沾光,无论到哪个佛国土,佛一定对你非常有礼遇,非常爱护你。你不一样,你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跟世俗人情差不多,你会得到特别的礼遇。定行六度,六度是菩萨行,你决定修六度,你决定得解脱。故唯有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统统没有,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三聚只有这一聚,正定。《会疏》同之」《会疏》说法跟这一样。

《甄解》,这是日本法师的注解,「宗善导意」,完全是遵从善导大师的讲法。这是唐朝时候,日本、韩国、越南大量的佛弟子,在家、出家,到中国来留学,亲近善导大师的人很多,亲近智者的也多。我们今天到日本、到韩国,你看到寺庙,他们里面供奉着善导大师的塑像,也有画像,在日本亦如是,特多。用善导大师的名号做寺庙的名称,叫善导寺,在日本常见。你看到善导寺,那是净土宗的,用善导大师的名字做寺名。台北市也有个善导寺,那日本人建的,他们对祖师非常崇敬,这也是日本人可爱之处。「释曰:《释摩诃衍论》所谓正定聚」,这都是善导大师常常说的,「所谓正定聚,从佛果至十地三贤,皆名正定聚。净土正定聚亦然」。这是说的圆教,圆教佛果妙觉如来,十地,地上菩萨,三贤是十回向、十行、十住,《华严经》上说的。这个十地三贤他住在哪里?他住在实报土,实报庄严土,所以皆名正定聚。这大乘上说的,以《华严》为准。净土正定聚亦然,跟《华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或现十地三贤等。其体必至灭度」,灭度就是大般涅槃。这是究竟证得佛果,那当然是正定,纯正定。

「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现差别耳」,但是一个涅槃界的示现差别,着重在示现两个字。为什么?人多,三贤十地,上面还有等觉、妙觉,一共四十二个位次,四十二个位次这是一涅槃界的示现差别。这个意思我们清楚了,无明都断掉了,只是无明习气厚薄差别的现象。在那个里面,这四十二个位次不能说真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说真有,他们无明都断了,不起心、不动念,平等了,哪里还有位次?有位次有分别,有分别才有这位次,没有分别心哪来的位次?你要说他没有位次,每个人烦恼习气厚薄真不一样。所以,这四十一个阶级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我们一定要明了,不能执著一定有、一定没有,那就错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