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七六集)  2012/4/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十境」里面的第七:

「诸见境,非一曰诸,邪解曰见。谓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为见也」。首先解见的定义,见是什么意思。诸见,那说的就是很多,不是一种,所以非一曰诸。这些见全是错误的,把事情、境界看错了,推理不当,我们讲的偏见、邪见。而把这种见解他以为是正确的,所以作决定解,这就正确的。这个诸见的见是这个意思。「此之诸见,或因禅发」,禅定当中,「或因闻发。因禅发者,谓初因心静,后观转明,见解通彻,有如妙悟」。这是说正常的,禅定当中有境界,确实能看到宇宙的真相。像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八地以上能见到阿赖耶。阿赖耶是禅定当中见到的,跟现代科学,科学家也发现了,所说的完全相同,这就是正知正见,禅定里面。禅定浅深广狭不相同,太多太多了,每个人的功夫不一样,因缘不相同。见解通彻,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妙悟。这是一类。

「因闻发者,谓听本不多,广能晓悟,见解分明,问答聪辩」。这就是讲,闻是听经,听多了,这解悟,但是也能够开发智慧。听经是什么?真诚心、恭敬心,真诚到极处能开悟。听得不多,像惠能大师确实听得不多,但是人家心地清净、心地真诚,所以他听不多,他能开悟。广能晓悟,见解分明,没有学过的东西一听就明白。「虽因禅因闻而发,既推理不当,皆属邪见,实非辩悟」,这个一定要清楚。因禅而发、闻而发,只要是推理不当,这里有个推理,就是我们讲推想,想错了,这都是邪见,这不是真正的辩才,不是真正开悟。遇到这种情形,「即须用观观之,令达正道,不为所障」。闻要与经教相应,就是正知正见,如果跟经教相违背,全是邪知邪见。从禅发的要跟性德相应,与性德相违背,那也是邪知邪见。

性德,自性清净寂灭,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性本善,这就是一个标准。如果我们所发的这个见不是纯善纯净,那就是邪见。从本善延伸出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些与性德完全相应。在佛法里面从自性延伸的性德,一般大家所知道的,十善、三皈、众戒、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本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全是性德。在这部经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讲的就是五戒十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讲得很细,经文分量很大,这是正知正见;与这些相背、不相应,那决定是邪知邪见,这个一定要知道。如果有发生错误,与自性的体相不相应的时候,须用观观之。这个观就是十乘理观,这十种观里面你去找对治的方法,令达正道,不为所障。「为是须用观诸见境也」。错误的知见,在经教里头常常说的五种见惑,那是完全错误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从禅或者是从闻生出来不正确的多半都是邪见。

第八是「慢境」。这个慢是傲慢,自己仗恃自己的聪明才智,轻视别人,这个心就叫慢,这叫贡高我慢。「谓既伏诸见,妄执之心则息。无智者谓为涅槃」。这个既伏诸见是什么境界?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五种见惑断了,心定了,这个是破执着,只破了第一关,后面还有贪、瞋、痴、慢、疑,六个根本烦恼破一个,恶见破了,执着的心淡了,这个地方讲息,不是真的息。在这个境界里面,无智者以为是涅槃境界,心很清净了,这个境界一般讲轻安,境界现前,误以为是寂灭。涅槃是寂灭,清净寂灭,高!那是什么?阿罗汉证的偏真涅槃,在这个地方产生误会。

「滥叨高位」,认为自己证得阿罗汉了,其实没证得,实际上连须陀洹也没证得。自以为证得阿罗汉,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不是说假话,他是误会了,没证得以为证得。我是初学佛的时候,碰到一个人,决定不是打妄语,误会了,以为自己证得阿罗汉。我们也是老朋友,但是他年岁比我大,至少大概大我二十岁,所以我们跟他在一起就成晚辈。我出了家,到他们家里头看他,他告诉我这个事情,证阿罗汉果。搞了半天,我也没办法。最后我就想到,阿罗汉有六种神通,你有没有?结果一问,一样都没有。我说那你没证得。证得初果,就有天眼、天耳,这经上讲得很清楚;证到二果,又加了两样,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就四种神通;证得三果,又加了一样,神足通;证四果,六种神通都具足。那你一样也没通,我说这个在佛法称作增上慢,这是一种误会,没证得以为证得。

修行有了境界,身心轻安,粗重的烦恼没有了,你觉得这个境界不错了,这是「起大轻慢」。这个慢心一发,傲慢心起来了,「废于正行」,你修行功夫不能向上提升了,那个傲慢是严重障碍。「为是须观慢境也」。这种境界很容易发生,常常有这种境界发生,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这个傲慢是末那识里面的根,烦恼的根。末那四根支柱,我见、我爱、我痴、我慢,都从这个我来的。人没有傲慢,不可能,人人都有,说没有,这不可能的。必须到什么时候才断?证阿罗汉断了,傲慢真断了,但是还有习气,傲慢的样子,有时候还露了出来。要证到辟支佛果位,傲慢的习气断了,才真的完全看不出来、没有了。这个自己不能不知道,傲慢是严重的障碍。慢心既发,废于正行,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它都造成障碍,你就不能成就。所以也要用前面的观法来观慢境,观这个境界。

第九,「二乘境」。小乘,「声闻、缘觉」。声闻「以四谛之法而修」,缘觉用十二因缘,观十二因缘,都能够「运出生死之苦」,这个生死之苦是讲六道轮回。声闻用四谛,缘觉观十二因缘,都能够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叫「乘」。乘是车辆,坐着这个车辆可以远行,可以超越,六道轮回的界限可以超出。「谓见慢之心,既因修观而息;则先世所习小志,因静而生。盖小志溺于空寂,不能至于大乘究竟之地」,我们先看到此地。这个见慢之心,前面所说的诸见境、第八慢境,这两种境界,因修观而息,把它息灭了。修十乘观法,把这两个伏了、放下了,也就是通过了。可是先世,这讲过去世,肯定不止一世,说多世都学小乘,习就是修习,小志就是小乘法。小乘法是因静,心地清净,而生的。

所以心清净,那也是一种享受,烦恼轻,但是他不长智慧。为什么?小志溺于空寂,欢喜空寂的境界。这里头有禅悦,我们知道,四禅八定都有禅悦,何况小乘!禅里头有法喜。贪着,这个贪着就不能够转小成大,它的麻烦在这里。转是决定会转,转得慢,经论里面佛告诉我们,阿罗汉、辟支佛决定会转到大乘。但是一般阿罗汉回小向大要两万劫,换句话说,这个两万劫他不能够提升自己,在当中要停这么久的时间。辟支佛要停一万劫,一万劫之后他会转,阿罗汉两万劫才会转。这也算是遭了难,像读书留级不能向上提升,要经历这么长的时间他才觉悟,他才肯把小乘的偏空涅槃放下,才能够修菩萨行。

下面,大师在此地举了个比喻,「所谓宁起疥癞野干心,勿学声闻、缘觉行」,这是大乘教里常常用这两句话警惕二乘。这个地方提到了野干,后头有解释,「野干似狐而小」,是狐狸一类,比狐狸小,「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如狼」。让我们看到野干就想到黄鼠狼,应该就是这些小动物,黄鼠狼是群居。这是讲的畜生道。为什么说宁愿堕畜生道,不学声闻、缘觉行?畜生道那是不善的果报,报完了他就离开畜生,他又会到人间来,时间短。声闻要两万劫,缘觉要一万劫,这时间太长了。这个劫他没有说小劫,没有说小劫就是大劫。那大劫是娑婆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劫,那两万劫还得了!这比喻堕在小乘里头还不如在六道搞轮回,意思在此地。

「故二乘境界若发」,这种境界现前了,贪着寂静,定中的境界,「亦须用观观察,毋令生着」,这着就是执着,不可以执着境界。「为是须观二乘境也」。这个二乘境界时间太长,所以诸佛如来劝导行人都教大乘。小乘教不得已,大乘大心发不出来,自私自利,这个心是小心量。大乘、小乘实际上就在心上讲的,大乘人心量大,能包容,学东西一定要学彻底、要学圆满;小乘到一个境界不想再学了,他就很满足了,所以说胸无大志,得少为足。这个境界现前也要用十乘理观来破解。

最后一条,「菩萨境,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这个解释是玄奘大师所说的。玄奘大师以前,菩提萨埵翻成大道心众生,古时候翻译的,大道心众生。有情就是众生,玄奘大师翻得好,觉悟的有情众生就是菩萨。「天台大师解云」,天台就是智者大师,「用诸佛道」,就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这些方法,道就是方法,「成就众生。谓由上见慢之心既息」,这讲第八增上慢的心息了,「或发先世所习」,先世就是二乘因。「若忆本愿」,过去生中曾经发过大愿,像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发过这样的愿,你就不能做小乘,小乘不度众生。小乘人着重自度,自了汉,众生也度,有缘,他喜欢的就度他,不喜欢的就不度他,所以跟他有缘,不像菩萨,菩萨平等普度众生,这个心量大。如果他回忆到本愿,「则不堕二乘」,本愿发的是大乘愿,四弘誓愿。

「而发三教菩萨境界之心」,这个三教是三乘,这后头有注解,「藏教、通教、别教」。天台家讲的四教,藏通别圆,他发的是藏教菩萨、通教菩萨、别教菩萨,发这个心都不行,一定要叫他发圆教。天台宗依据《法华经》《法华》是一乘大法、一乘圆教,一乘是佛乘,目标是成佛,不是止于菩萨。学佛一定要成佛,你成阿罗汉、成辟支佛、成菩萨,那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没圆满。像读书一样,小学毕业,满足了,不想再学了,这阿罗汉;中学毕业,不想再学了,是辟支佛。三教里面,藏教是小乘,通教是前通小后通大,别教是大乘,象是大学。大学念完,上头还有,还有研究所。那是什么?那是圆教,你到那里拿到博士学位才叫圆满,你的学业圆满了。不能小学毕业知足了,中学毕业知足了,大学毕业知足了,都不行,总希望你拿到最高学位,成佛!所以这三教菩萨境界,这个太容易发了。「亦须观察,毋令生着」,要用十乘去观察它,不能执着这个境界。「为是须观菩萨境也」。这个十种观境,它没有次第,虽然从一到十,发作的时候,在实际事上来讲,它没有次序的,不定发什么境界,都在我们用功的时候产生这么多的境界,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对治。

我们现在看经文,看这个注解六百一十三页,我们从倒数第二行看起,下半段,「又《净土修证仪》云」,这引用的,「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障碍就叫魔事。为什么有障碍?「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十种境都离不开五蕴、十二入。「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为境故,永绝魔事」。这九种境界魔事净土人没有,修大乘、小乘、禅宗、密宗都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对净土没有。为什么?因为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界,容易出事。净土不是的,净土的事观是观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怎么会出事情?这不可能。净土以弥陀果人,阿弥陀佛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句名号清净功德,以这个为境界,不是以五阴十二入为境界,不是以这个。所以永远没有魔事。

「心无邪念时,则圣境现前,光明发显。弥陀果德,无量清净。是故彼国,永绝魔事」。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念佛人,尤其在现前这个环境,社会动乱,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地球上这些灾变也是过去没听说过的,怎么会这么多、会这么严重?这个影响很广、很大,所以四面八方信息很多,在网络上都能看到。我是有一些好心同学从网络上把这些信息下载下来给我看,我看得不多、不完全。从这些信息我们能够体会到,这里头有正有邪、有真有假,我们要用智慧去拣别,不能够完全相信。完全一昧去相信它,那就违背我们学佛的宗旨了,佛法是讲智慧,是冷静,要用智慧来处理问题。

我们今天在信息当中,除了从佛门之外,都没有达到佛的境界,多半好像都是天人境界,而这些天人差不多都还是欲界天,色界、无色界的好像没有这种信息,这层次不高。透出来的信息,我们看了,不管它是真是假,做为参考资料。夏莲老讲得好,「魔多反使道心坚」,这信息多,我们增长了道心。我们的道心是什么?加强信心,对极乐世界丝毫不疑。这些信息,他们没有见到《无量寿经》,他们不认识阿弥陀佛,如果他们读过《无量寿经》,知道阿弥陀佛,全都到这边来了。魔多,这个魔,外面传的东西是魔,给我们很多障碍的也是魔,磨鍊我们。我们关关通过,欢喜。一切的折磨我们都接受,看看我们能不能禁得起考验,真能通过了,境界就上升。

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做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丝毫怨恨。经上虽然没说明,我心里暗想,释迦牟尼佛会感谢他。为什么?成就他忍辱波罗蜜的圆满,这真正证明圆满。圆满,有感应,什么感应?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了。原本千佛的顺序,释迦牟尼佛是第五,弥勒佛是第四,因为忍辱波罗蜜圆满,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他们两个调换,弥勒在后面了。歌利王对世尊成佛大有功劳,所以魔跟佛你怎么分法?就看你用什么心态去观察。忍辱仙人这个观察,那不就是帮了大忙?所以他要报恩,我成佛,第一个来度你。释迦成佛,第一个得度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憍陈如就是当时的歌利王。

大乘教中无佛亦无魔,小乘教有魔,大乘没有,永绝魔事。这是真正念佛人对这个有信心,你要遇到魔障,遇到什么冤亲债主来找你,功夫不得力,自己要反省,一遇到这种情形加功用行,魔就走了。你不要害怕,遇到这个要退转,那麻烦大了,你真上当了;愈挫愈奋,勇猛精进,魔障也没有了。最好的修行方法,三业精进,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你看身口意全是阿弥陀佛,什么样的魔障都没有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个很重要。如果是你念念求升官发财,那魔还是有隙可乘,还是能找到你。你没有这个念头,对世间念头断掉了,世间只有一个念头,护持正法,接引众生,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怎么可能有魔事?所以念老在此地,这个文字下得非常肯定,是故彼国,永绝魔事,完全肯定,没有一丝毫怀疑。

下面,「无时戾」,这个戾是违背的意思。经文: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四时』,我们这个地球上有,「春夏秋冬」,这叫四时。『寒暑』,冬天寒、夏天热,「大冷大热」。『雨冥』是「阴雨」。中国这个地位在地球上属于温带,温带有四季也有雨季,大概都是在春天,清明前后这个时候是雨季,阴雨。「彼国十七种功德庄严成就中,此显第三种庄严性功德成就」。极乐世界没有四时、没有寒暑、没有阴天,我们讲气候,这个地方气候太好了。《论注》曰」,论是天亲菩萨作的,注解是昙鸾法师,《论注》里面说,「性是本义」,因为十七种成就,这一种是属于庄严性功德成就,性是本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法性跟法本是一个意思,不会违背本性。「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大海是咸水。「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陆地上江河的水流到大海,流到大海都变成咸味,江河水是淡的,流到海里不会把海水变淡。那就是什么?它不改、不变,取这个意思。

「今于天」,这个天就是天时,我们中国讲天时地利,今于天时,「则无四时等异」,没有春夏秋冬。「于地」,天时地利,于地,「则无江海山谷之相」,极乐世界是平地、是大地,没有江、没有海、没有山谷,没有这些东西。「唯是宽广平正,黄金色地」。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大地都是众宝所成,不是像我们这个地方有泥沙、有土壤,没有;有石块,没有,全是众宝,这是性功德的成就。「于人,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天时、地利、人和,十方世界众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生到极乐世界。所以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志,没有不是净色,净色是讲身相,清净没有染污;无不净心,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心,都是清净心、清净色。所以毕竟皆得,统统得到,没有一个不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此正显性地平等,法海一味之密意。是为庄严性功德成就」。性功德成就在极乐世界,在天时看到,在地利看到,在人和看到。

所以修行其他的法门真难!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而言之,不出止观,法门再多离不开这个原则。止观是什么?我初学佛的时候,头一天章嘉大师告诉我,他没有说止观,说止观我不懂,解释很费事。他把止观改成两个,「看破、放下」,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他这样说法我懂。其实没有真懂,止观意思太深了,但是确实就是看破、放下。他告诉我,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多放下一些。就是看破、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相辅相成。你看看这么深的一个道理他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说出来,这是智慧、这是善巧方便,叫我们第一次听佛法能听得懂。你用什么方法成就的,说得一点没错,成佛,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成佛了。妄想分别执着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上上根人一闻千悟。我不是上上根,我要是上上根,章嘉大师头一天给我讲,我就成佛了,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那上上根人,我们比不上他。我们中下根性,听到欢喜,慢慢,看破多少就放下多少,再看破就再放下,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

见思烦恼看破了、放下了,就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看破了、放下了,你就成菩萨。见思烦恼是对内的,不在外面,是我们对外面境界、对自己的身心看错了。这五种见惑,惑就是错误、迷惑,把自己的身当作自己,这错误,身不是自己。不是自己,认为是自己,这头一个错误,从这一错,一切全错了。有我就有人,对立了,有真就有假,有善就有恶,连道教里头有阴就有阳,没有一样不是对立的,对立是错误。不对立了,不对立是宇宙万有跟自己是一体,这对了,它本来是一体,一体里头哪有对立的?所以对立是错误的。

懂得之后就要放下,真懂;懂了还不肯放下,不是真懂。这也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老人家告诉我,大乘佛法知难行易,行是放下,放下很容易。为什么放不下?你不知道,你不晓得真相,晓得真相就很容易放下了。那我研习经教,晓得了,不透彻。为什么?没放下。真正透彻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所以章嘉大师告诫我,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放下才真懂!没放下,不可以说自己懂。为什么说自己懂了?就不想再学了,你的境界就停止在这里,你不能提升了。知道自己还是没透彻,再研究,这就对了。这是科学家的精神,这大乘佛法有,标准我没有做到,我就没懂。

无明放下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大乘经教上说,不外乎止观。《华严》到最后,你看看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那是一篇论文,如何学习《华严经》。最后五止六观,五止是放下,六观是看破。我们净土也是止观,也是看破放下,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假的,佛法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要舍,世间法是非法,更要舍,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就成佛了。经我们听了不少,也会讲,就是放不下。那章嘉大师的话,你既然放不下,你没懂,不要以为自己懂了。

章嘉大师令人景仰、令人佩服,我跟他三年,他就往生了。时间虽然不长,见面次数很多,每个星期都会见面一次,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那个人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送我这张照片,这照片是他的标准照片,印得很多,每一个人跟他都送给他这张,都一样的,六十多岁照的。就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言语很少,功夫不断,他跟你谈话,心里头还在念咒,金刚持,你看他口在动,他没有声音。给你说话就停下来,说完之后,他念咒就继续、就不间断。所以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因为地位高,名大,所以应酬比较多。这些对他不妨碍修行,这是真功夫,我们要学他这个。应酬的时候,也是念佛的人还在念佛,没有中断念佛,对方说话听得清清楚楚,给你解答很简单,几句话就帮你解答了,解答了了他的佛号又起来,不中断,净念相继。

他念咒,我们念佛。古人有言,「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愈简单愈好,阿弥陀佛就四个字。为什么说愈简单愈好?临命终时,最后一口气时间很短,咒太长,还没念完就走了,那怎么行?这不能成就。经很长。所以这个话就在临终最后一剎那,抓住这一剎那,一声佛号都能往生。净宗所谓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号就要在平常锻鍊,一定要锻鍊到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真信切愿。

我今天听几个法师告诉我,他们从庐江实际禅寺来,说实际禅寺还有好几个老太婆,就是我平常讲的这种人,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一串念珠,一句佛号,她什么念头都没有,无论什么时候你跟她谈话,她都笑咪咪的,她全是佛号。也不知道话她听进去没听进去,她来对付你的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声声阿弥陀佛灌到你耳朵里头去,没有第二句话,一天到晚不间断。这种人不能轻视,我们如果用蕅益大师这个话来判断,她决定往生,品位非常可能都是生到实报庄严土。为什么?蕅益大师说过,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决定得生,品位高下就在念佛功夫的深浅。那个老太婆功夫深,那个到家了,所以她们要往生,绝对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而是实报庄严土,真不可思议!不能瞧不起,看到这种人,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要用这种心态去看她,我们对她要礼敬。很多人都把她们忽略了,年岁大了,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只晓得念佛,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殊不知她只晓得念佛,其他的什么都知道,就是不告诉你。为什么?告诉你你不懂。

早年我跟李老师在一起,李老师常常提到这个,他一生曾经想过很多次想学愚,就学老太婆,学不像。所以古人常说,「愚不可及」,不可及是什么?你比不上他。上智跟下愚是画平等等号的,上上根人往生,实报土上辈往生,这种下下根往生也是实报土上辈往生,他们两个是平的。我们看到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知道这是有道理的,这个不是假的,古人的话完全有智慧。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三段,「无地劣」。前面讲天时,这讲地利。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这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经文上讲的『复无大小江海』,到『土石等山』,念老说「无江海须弥等,续显性功德成就」,这还是十七种成就里面第三种性功德成就。「须弥者,译为妙高山」,佛经上说,这是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四宝所成。处大海中,出水三百三十六万里。外有九山八海。其外围名曰铁围山。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所居。余卅二天,分住四侧。四天王天,居山半腹」

这佛经上告诉我们这些天文,跟现代天文学所发现的,怎么个解释法?黄念老是学科学的,确实他的解释跟一些老和尚讲得不一样。老和尚们,在我的上一辈,或者上两辈,都是研究经教,对于科学哲学很少涉猎,跟天文学家这说法不一样。我们初学的时候,一般想象这个小世界就是太阳系。地球绕太阳一周,三百六十五天,叫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一个月。这个事实真相全世界人都知道,所以小世界应该是太阳系。那须弥山在哪里?须弥山是小世界的中心,那中心就是太阳,太阳就是须弥山。这是我们年轻的时候想法,很多人是我们这个想法。老一辈不是,老一辈说这个小世界就是地球。须弥山是在哪里?喜马拉雅山就是须弥山。认为都是地球,这地球是个小世界。我认识黄念祖老居士,跟他谈到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他说佛经上讲的小世界应该是银河系。你看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这个是绕银河系转,银河系的中心才是须弥山,银河的中心才是须弥山。日月绕银河系中间旋转的,那这个跟天文学家看的完全一样。所以须弥山不在地球上,须弥山也不在太阳系里面,而是一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单位世界,佛经上讲的一个小世界。小世界的中心,就是银河中心,银河中心,现在科学家发现,也是最近才发现,是个黑洞。黑洞是天体的名称,就像星球一样,这个天体引力非常大,连光都被它吸进去。

今年,马雅预言,说十二月二十一号,银河的中心、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叫银河对齐。这个现象两万多年才有一次,我们可碰上了。碰上对地球肯定有影响,现在科学家很多人提出推测,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一般都说,对于我们地球上通信,这无线电通信,会造成混乱。现在我们发射的这些卫星可能全部被破坏,像飞机的导航会发生差误,到空中找不到方向,会产生这些影响,非常可能。也有人认为不止这些,这些是小事,怕的是引发太阳风暴。对齐的时候这个引力太大了,如果把太阳风暴引发起来,太阳风暴可以达到地球,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两种引力,银河中心黑洞的引力跟太阳的引力,会把地球上的火山引发、爆发,这就会造成灾难了。地球上有超级火山,十几个。这十几个多半在海洋里面,只有一个在地面上,美国的黄石公园是个活火山,超级火山。这样的火山在海洋里面爆发,就引发海啸。科学家估计,海啸多高?一千米,这个麻烦就大了。一千米的海啸,如果说在太平洋当中,这个大浪往四面扩张,到达大陆的海岸,就算它减少一半,也有五百,五百再减一半,有二百五十米,不得了!日本上一次的大海啸,十米。两百米还得了吗?沿海的城市全部都没有了,这是大灾难,非常有可能。

另外一个严重的,怕影响磁极,影响地球磁极变更,就是南北极换位置了,那对于地球影响很大,气候变化了。南北极变成赤道,变成夏天,现在的赤道变成南北极,所有动物植物都不能生存。南北极的动植物,它适合那种气候,一下把它移到热带,它不能生存;热带的这些动植物,移到寒带,也不能生存,这个麻烦就大了,科学家就怕这种灾难。到底是真是假?很快了,还不到三百天,我们就看到了。

可是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这是物质现象,量子力学家今天发现,意念可以控制物质。所以他们提出,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就能把这个物质现象控制住,纵然有灾难,小灾难,不至于很大的影响。讲得通。佛法里头说得很多,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心是主宰。天台家所说的十乘理观,第一观观不思议境。不思议的境界,总而言之不外乎两样事,一个是色、一个是心,这是科学讲的物质与意念,不外乎这两种,佛家讲的色心二法。但是色由心生,这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心变现出来的,心可以控制物质。总而言之,全体是心,心好没有一样不好,心不好,问题全出来了。现在人是什么心?现在人什么心?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这个心,这个心就出乱子了。如果我们的心是仁义道德礼,那就好,是十善心,是中国人讲的道德的心,八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灾难就没有了,这一些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下面括号里面,这是黄念老说的,前面是佛在经上讲的。佛说法他有原则,依二谛而说法,二谛,一个是真谛,一个俗谛。真谛是如来亲证的境界,有很多都不说,说了没人懂;俗谛就是我们一般人间的常识,说起来大家都懂。所以佛讲这个小世界,乃至于给我们讲小千世界,都是依俗谛,我们听了也就信了,不再去追问了。念老在此地说,「按太阳绕须弥。过去有人认为须弥山在地球上,显系误会,须弥乃较太阳更大之天体。南瞻部洲即地球。至于所谓水者」,指的是气流。经上讲的海,是指流体会积之处,不是世间的海。他讲的水不是世间的水,讲的海也不是世间的海,不是地球上的东西,这给我们解释得好。太空当中有气流,这个气流就像水一样。讲到须弥山那是讲星系,我们看到银河系的图,真的,好像有界限一样,四周围有界限。银河系是四条很长的,像手臂一样,围绕着旋转,是形容这些东西,不是在地球上。

极乐世界的美好,佛给我们透了一点信息,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不一样。地球是地球上居民心行非常复杂,有善、有恶。我们今天知道,物质现象完全受心理现象的影响。我这个话的意思里面有很深长的意味。现在灾难多,有很多人问我,哪个地方没有灾难?学佛学这么多年白学了。为什么?你问我这个话就是白学了。你真正把佛法学好了,你自己知道,人心善的地方就没有灾难,境随心转。我们这个地区人心善,这个地区不遭灾难。海啸,再大的海啸,这个地方人心善,海啸走到半路上它就减速,到这个边上来就没事了。很奇怪,别的地方浪好高、好大,这个地方浪慢慢慢减低,减到这个地方浪没有了。人心要善。

所以我学佛,你看看,这么多年来,常常在国外,我选择居住的地方,我只看两桩事情,这人心。第一桩看这个地方离婚率比较低,是说没有离婚的不可能,一个地方找不到,只能讲高低。这个地方离婚率比较少一点,青少年犯罪率少,我就选择这个地方住。离婚率很高,青少年犯罪率很多,我不住这个地方。同样个道理,这个地方会不会遭难,人心,你看这个地方居民老实、忠厚、善良,它不会遭难。这个很有道理,这说真话,不说假话,你自己要细心去观察。国外民主,投票选举,就有很多人问我,选哪个人?我说你去仔细观察这个人的相貌、举止,有福报的选他,没福报的不选他。选到有福报的,我们不是沾光吗?选到没有福报,我们就吃亏了。你自己去观察,你自己去抉择,我不给你出主意。

下面这一段,「正说(宽正自然)」,极乐世界。

【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

极乐世界的大地。『自然七宝』,《会疏》曰:娑婆秽国,杂业所感,故以泥土瓦砾为地体」,我们这个大地之体是泥土、石头这些东西。「彼土专以无漏净心所现,故以七宝为其体」。这就说明色由心生,这个色是物质,物质是心变现出来的。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心杂、心乱,所感的就是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也有太平盛世,太平盛世的人心地都善良;有乱世,乱世的人心很复杂、不善,是自己心现识变的。离开心念,无有一法可得,这大乘教上佛常说的。所以极乐世界,清净心移民到那里去的都是好人,心地都清净,都是念佛。念佛的人福慧双修,有智慧、有福报,都生到那里,所以感得那个地方的土地是七宝为体。

「是布施持戒所摄取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自性没有造作的相,所以感应是自然的。是什么?是弥陀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也是十方世界念佛人,念佛的人功德之所成就,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印,这世界是这么成就的。「与《论注》解性功德成就曰,性是必然义」,宗旨完全相同。「盖性德自然,非可造作,是自然义。修德有功,性德自显,必然如是」,这自然的意思,性德是缘,因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都是自然的。所以修德有功,自性里这三样东西自然流出来。所以极乐世界是自然流露的,自性自然流露现出来的,不是人造的,是弥陀功德,是菩萨功德,是所有一切往生人念力成就的。这个现在量子力学家承认,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是念力能量的成就。

「七宝者,诸译及余诸经论稍有差异」,诸译,翻译,五种原译本,诸译;诸经论,这是论,是经的解释,经是佛说的,讲法不完全一样。本经说七宝,是「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用这个做七宝。「美玉见《唐译》,水晶见汉吴两译」《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玻璃是近代才有的,化学的产品,古时候没有玻璃。玻璃是什么?水晶,此地讲的玻璃就是水晶。玻璃是人工造的,水晶是自然成就的。《智度论》曰:金、银、毘琉璃、颇黎」,这里是用音翻的,「车磲、玛瑙、赤真珠(此珠极贵,非珊瑚也)」,这叫赤珠。《般若经》七宝中包括琥珀。《魏译》亦有琥珀。总之极乐众宝,微妙奇丽,远超世间。聊借世宝之名,以作比况耳」。这给我们说明,极乐世界这些众宝我们这个世间没有,讲到七宝,只用我们这个世间的七宝的名称做一个比喻,实际上极乐世界的这些众宝我们无法想象,美好、珍贵皆不可思议。

『黄金为地』,「乃表性德自然之黄金等七宝,合成为地」。这经上给我们说的,《观无量寿佛经》「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在《观经》里面说的,极乐世界的地的体是琉璃,琉璃我们今天讲的翡翠,绿色的玉,地还是绿色的。我们这边世间人有习惯,喜欢绿色,到极乐世界这个习惯还没改,还是喜欢绿色的,所以大地是绿色,但它不是草,它是玉。而且极乐世界的这些宝,不是像我们这边宝很坚硬,它不是,它柔软的,非常柔软,黄金可以做布料,裁衣服。各种宝物都是这样的,都是非常细,非常柔软,非常美丽,放光。这是不可思议境界。

这边用这么多的字来解释各种经、各种论里面对于七宝的说法。其实七是表法的不是数字,《弥陀经》用七表法,七意思是什么?四方,东南西北,上下,这就六方了,中间,就全了,完全了。四方、上下、中间,取这个意思,那七是无量的意思。《华严经》用十表法,从一到十,是个圆满数字,都表无量。《无量寿经》前面用十六正士表法,十六是密宗表大圆满,都不能做数字来看。极乐世界无量无边无尽的宝藏,那是性德自然流露,哪只有七种?不止。这个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