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六集)  2012/4/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6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十乘理观」。我们前面学到第二「发真正菩提心」,现在从第三看起:

「三、善巧安心,善巧安心者,善以法性自安其心也。以法性为所安,以寂照为能安。寂即是止,照即是观」,换句话说,止观是能安,法性是所安。这个意思是说,「若信此心但是法性,则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了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如是体达功成,法界俱寂,是名为止」,我们先看这一段。这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说,若信此心但是法性,这句话很重要,这是六道众生所迷之处。他迷在哪里?不知道这个心是法性。心性是一不是二,觉悟的时候我们就叫它性,见性;迷了的时候,就叫它做妄心。什么是妄心?第一个,它是生灭的现象,它不是常住的。我们的念头,细心一观照就很清楚,世间人常讲回光返照,也就是仔细去想想自己这个念头,前面念头灭了,后面念头就生起来了,一个接一个,从来没有中断。而且这个念头变幻无常,不是专门想一个念头;如果专门想一个念头,住心一处,那就是定,它不定,它无常,它不定,这叫妄心。我们常说胡思乱想,自己没有法子控制,连睡觉的时候它都不停止。作梦就是这个现象,如果念头没有了,不会作梦。

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念头生灭,日夜都不停。经历的时间很长,所以养成一个习惯。我们不知不觉,从来没有留意念头这桩事情。好像我们人的呼吸,呼吸重要,一口气不来,人就不在了,但是从来没有留意过,呼吸我要注意一下,没有,这就习惯。我们对我起心动念也成了这个习惯,不知不觉。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他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清清楚楚,一丝毫都不迷,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他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知道这是假的,这是个妄念,虚幻的现象。

但是虚幻现象之体,就是它依什么起来的,它依法性,它的体就是法性。法性也就是自心,自心讲得比较贴切,就是自己的心。讲法性,那就是说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是这个心,心现识变。前面所说的色从心造就是法性,法性变成现在的起心动念,所以起心动念就是法性,起心动念变造万法。《华严经》上说得很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无量无边,它说的法界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法界就是万法,万法就是法界。法界的性?法界的性是真心,真心能现,真心能生。真心虽然什么都没有,它能生、它能现,它一丝毫缺减都没有,像智者大师所说的,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自性智慧在八识五十一心所里面称它是证自证分。心心所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你怎么知道它有自证分。所以证自证分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不是外头来的。

这是大乘教常说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全是心现,全是识变。识就是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它不会变,它现的相不会变,因为这里头有分别执着,五蕴里头就有。这个要记住,五蕴是现象里头的基本现象,所有现象都是从它生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理现象,全在自性里头。自性因为它没有这三种现象,所以说它作空。这个空不是无,不能当无说。为什么?它能现现象,三种现象它都能现,能现万法。意念在哪里?我们找不到,因为它不是物质现象,我们看不到,它也不是音声,我们听不到。它在不在?在。怎么知道它在?我们有思想,思想就是念头。思想究竟在哪里?确实找不到。物质的现象有形有色,换句话,它有范围,第六意识没有范围,广大无边际,它能想过去、能想未来、能想此界、能想他方,它这个范围太大太大。大乘教里佛说它所缘的境界,向外缘,它能缘到宇宙、虚空法界,它能缘到;向内缘,它能缘到阿赖耶,这么大的能量。

《楞严经》上一开端,释迦牟尼佛问阿难尊者心在哪里?阿难说了七处,佛都否定,阿难都说错了。为什么?心无时无处而不在,不能说在哪一个地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际上就是五蕴,是一体五种不同的作用。色是个物体,这个物体它有感受,像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做实验,水是一个物体,实验证明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会看、会听就是受;懂得人的意思,它会想;它的能量相续不间断,这是行;它能随着众生的念头产生变化,那是识。所以实验出来,我们知道,水有受想行识。换句话说,不能把它看作纯物质,它有心,受想行识是心法,心跟物结合成一体。我们一般把它看作矿物。

于是从水实验我们就明白,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没有一样没有受想行识的,你决定找不到。小到微中子,这佛经里面说极微之微,不能再小了,这就是物质基本的单位,所有物质现象都是这一个基本东西组成的。《金刚经》上讲「一合相」,那个一就是现在科学家发现的微中子。许许多多聚集在一块,它排列的方法不一样,这就构成夸克,构成粒子,构成原子,再构成分子、构成细胞,到这里我们才能看得到。一个细胞里头有多少微中子,一个细胞里头有多少个原子?原子里头一个电子是一百亿个微中子,你就想到一个细胞要用微中子计算,真叫不可思议。

这一般讲宇宙的奥祕,三千年前佛菩萨把它揭穿,到今天,三千年之后,最近的三十年,科学家把它证明了,证明佛经上所讲的完全正确,我们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佛告诉我们,这种智慧不是他专利的,就是不是他专有的。哪些人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佛说的不是妄语,《华严经》上讲的,这世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观无量寿佛经》里头佛讲到净宗的原理,净土宗的理论依据,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净土修学就建立在这一个理论基础上。为什么念佛能成佛?因为你本来是佛。一切法唯心造,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现在天天想佛,天天念着佛,那不就成佛了!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不是佛,你怎么念你也成不了佛。你本来是佛,你真的是佛,只是你一时糊涂而已,把本来是佛忘掉了,承认我是众生、我是凡夫,承认这个,你不承认你自己是佛,不承认自己是菩萨,那就没法子。道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真正搞透彻、搞明白,遍法界虚空界全体是心,全体是法性,都是这个心性变现出来的。

心性是不生不灭,心性是从来没有动摇过,自性本定。但是它有感应,众生有感,它就有应。没有感的时候它不现相,你找不到它,它在你面前你也找不到;可是众生有感它就现相,自然现相,没有任何理由。迷没有理由,觉也没有理由。本来是觉,这一念不觉,迷了;迷了之后,看什么时候遇到缘,缘帮助你了解真相,真相了解之后,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悟也没有原因,这是事实真相。迷悟之体是一个,心性、法性是一个,迷悟的相不一样,迷悟的起用不一样。觉的用,自在,迷的用,苦恼;六道轮回、三恶道是迷起的作用,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一真法界是悟起的作用。迷悟作用不同,迷悟作用平等,说穿了,是一不是二,迷悟不二,凡圣不二,天堂地狱不二,你就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你就觉悟了。

佛法修行的方法很多,无量无边。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门就是一门,一门就是无量门。哪一门?门门是一门,门门是无量门。佛法里头没有独一,它是任一,任何一法都能成无上道,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凡夫看不平等,有高下,这个高下是从我们妄念里面生的,从我们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生出来的,这些高下。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看不到高下,那你的看法一定跟《金刚经》上讲的一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就会看到这个样子。怎么平等?全是法性。

古人有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器上看不一样。我早年在美国,有一个同修也是华人,他做假首饰,镀金做的。他的展览室,玻璃柜里面展览出来,差不多将近两万种,花样不一样,你进去看,真叫美不胜收,琳琅满目。首饰,它是镀金的,不是纯金,镀金的。镀金放在那里,你看不出来是假的,很便宜,每一件几块钱、十几块钱,丢掉不心痛,戴起来真漂亮,比真的还漂亮,所以销路好,销全世界。我去参观,还有一些人陪同我一起去,我就告诉大家,你们今天看到了,古大德举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在这里看到了。不明了真相的人,看到什么?看到这是成千上万的这些工艺品;内行的人一看,你看到什么?我只看到一样东西,金,它全是金的。再多的样子全是金的,全体就是一个金子。

这个跟觉悟的人看我们这个花花世界,他看到是什么东西?就看到一个心。这花花世界林林总总这些现象全是一心变现的,全体是心。就好像参观这个黄金、金器的展览,全体就是个黄金,就是金,他看到真的东西了。看到相?那是假的,假相。所以佛叫我们看东西,至少要看三面,体、相、作用,这才把真相明白了,看一个不行,要看三面,体、相、用。要微细观察,至少看八面,这里头有因缘果。体里头有体相用,有体之体、体之相、体之用;相里面也有体相用,有相之体、相之相、相之用;作用里头也有体相用,用之体、用之相、用之用。看东西怎么个看法!八面还有两面,事跟理,体之体里面有理有事,体之相里头也有理也有事,体之用里头还是有理有事。面面看到,那叫深入,你看得细。我们普通人没有这个能力,只看到表面,哪有这么微细!从这个地方我们才能稍稍体会一点,佛菩萨看东西跟我们不一样,他看透了。看透了之后,得了一个总结是什么?总结是空,万法皆空,了不可得。我们连自己的身都不可得,我们自己的念头也不可得,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控制,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执着,全是假的。

既然知道全是假的,全是空的,空不是无,假不是没有。佛教导我们终极的目标,没有别的,把妄想放下,妄想是假的,对你有害,没有利,分别放下、执着放下。这三样东西都放下,恭喜你,你成佛了。凡夫跟佛差别就在此地,三样都放下了是佛,三样都放不下是凡夫。菩萨比佛差一点,三样放下两样,还有一样没放下,菩萨,妄想没放下,分别执着放下了,这人是菩萨。阿罗汉又差一等,阿罗汉三样只放下一样,不执着,他有分别、他有妄想。于是我们就明了,佛法的修行自始至终放下而已,千经万论都是教我们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你对真相不了解,所以你没放下。千经万论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完全通达明了,你自然放下了。这个自然放下在此地就是善巧安心,你把你的心安住在一个地方,不至于心浮气躁,不至于妄念纷飞。妄念纷飞、心浮气躁是心没地方安住。心要住在一处,好了,住在一处心就安了,住在一处那叫禅定,定在一个地方。住在一处,纵然没有开悟,你还是凡夫,你的能量就比别人高,你的智慧比别人大,你的福报就比别人强,只要把心安在一个地方。这也是宇宙的奥祕,心性不可思议。

菩萨六波罗蜜里头有忍辱、禅定,办大事有大耐心,办小事有小的耐心,人要没有耐心什么事都办不成。一天叫你拜三百拜佛,你没有耐心,拜了三十拜你就累了,就不想再拜了,真有这个事情,没有耐心。中国古人讲没有恒心,佛法讲没有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什么事都做不成,愈是大的事业,愈有大的忍耐。耐心再升级就是定,心定在一处。佛在大小乘经论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遗教经》上有,大乘经论上佛也常说。或者说「止心一处」,止观的止,跟制心一处是一个意思,你把心止在这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的心散乱的,胡思乱想,想现在、想过去、想未来、想自己、想别人,乱想,想佛菩萨,也想妖魔鬼怪,什么都想,统统散掉了。像一盏灯一样,它的光是四面八方照。我们把这个光比作心,那这个光要是把它收集起来,像一条线一样,这光厉害。现在这个光,我们隔一张纸,它都照不过去。如果把它集中在一处,这就叫激光,激光我们晓得,钢板都能穿过。从这个比喻上你去体会,我们把心、念头集中一处,那还得了!

念头集中一处,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它产生的是能量出现了,智慧出现了,还有福德出现了,都在光明之中。这心里头本有的,《华严经》上佛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为什么不能证得?但以烦恼而不能证得。我们能把心集中一处就证得了。讲得很有道理。佛为什么能讲得出来?因为他自己把心集中在一处了,所以他什么都能办,神通广大,智慧无量。我们今天缺的就是这一点,他的心跟我们的心没有两样,他能够集中,我们没法子集中,都是散乱的。所以有同学,很少,有这么一个、二个,他能够把妄念杂念放下,把心收在一处,收在《无量寿经》上,天天读诵《无量寿经》,把心收在这一句佛号上,每天念阿弥陀佛,他办了大事。为什么?他见到阿弥陀佛了。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菩萨透这个信息给我们。我们真想见佛,你就记住,忆佛、念佛。忆是心里想佛,心里头有阿弥陀佛,这叫忆佛;口里头念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心想口念,时间久了,佛就现身。佛为什么现身?我们的忆、念把佛的形相变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这个忆、念是感,佛就有应,这是感应,现的佛不是假佛,是真佛。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看到宋朝的莹珂法师,这个人虽然出家,不守清规,破戒的比丘,做了很多恶事。但是他有一个长处,他怕死。为什么?他知道他死了以后一定堕地狱,想到地狱恐怖、害怕,这怎么得了,造的地狱业!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不堕地狱?就有一个同学给他一本《往生传》,念佛往生的《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痛哭流涕,很受感动,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寮房里头,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三天三夜,不吃饭、不喝水,一口气念三天三夜,怕堕地狱!这三天三夜,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你看制心一处可以把阿弥陀佛念来,真厉害。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好好修行,忏悔,改过自新,你的寿命还有十年,到你临命终的时候我来接你,这等于授记了。他很聪明,他说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诱惑,人家一诱惑,我又会干坏事,那这十年不知道干多少坏事,我还能往生吗?求阿弥陀佛,你现在就带我去好了,十年寿命我不要了,恳求。阿弥陀佛很慈悲,答应了,好吧,三天之后我来接你。这个很欢喜,三天之后。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当时带他走?当时带他走不产生影响,三天之后,产生很大影响。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他三天之后往生,看他三天往不往生。三天真往生,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这什么?度了好多好多人,从宋朝到我们这个时候,差不多是一千年的样子,我们都受影响,看到这个记载都深受感动。如果当时阿弥陀佛把他带走了,没人知道,房门一打开,你看莹珂死在那里了,哪里知道他见佛往生,没人知道。所以佛在这个时候,他用这个机会去表表法,自利利他,他这个功德就大了。说明什么?破戒、造作恶业的人,真正下决心,承认错误,痛改前非,一心念佛,佛还是接引他、还是摄受他。莹珂法师往生的品位,我们相信不是低,很高的品位。为什么?他度了多少人,让多少人看到的时候增长信心、增长愿心,改过自新,这个功德还得了!因为看到他的样子、听到他这个信息而改过发心往生的,都受他影响,都是他的功德。所以我们看问题从多方面看,每个角度上你都看清楚,你才知道这不可思议。

所以修行先要修止,就是要把心定下来,心不能浮动、不能浮躁。心动,心浮躁,我们所学的是佛学常识,是佛教的知识,不是智慧。一定要记住,智慧、德能、相好都是从定中生的。在净宗叫一心不乱,一心能生智慧、生功德、生福报,那是自性里头统统具足的,不向外求。记住佛说的这个最重要的话,「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就是法,法就是心,是一不是二,掌握到一,就全部都掌握到了。所以寂,寂是清净寂灭。灭什么?灭念头,把妄想分别执着灭掉,寂就现前了。寂就是止,你真的止住了。止住在哪里?止住在法性,只要止住,法性就现前。法性什么?真心。妄心止住了,真心就现前,你这个心是安住在真心上,不是妄心。照是观,照是起作用,心止在一处就起观照的作用,它就照见。照见什么?一切法的真相你全都明白了。

这个一切法的真相,我们讲前面举八个例子,体相用、因缘果、事理。每一个字里头都包含其他的七个,这就八八六十四,六十四面。六十四面,每一面里面又含着六十四。我们看问题能够看到第几层?看到八面才是看到一层,这一层看到了;六十四面是看到第二层,深入,看第二层;六十四再乘六十四,是你看到第三层,无有底限的。你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我们比不上阿罗汉、比不上菩萨,我们看东西看得太肤浅,人家那真叫是看得深,有深度,显示不思议的智慧德相。我们对于佛菩萨、圣贤那种恭敬心就生起来了,仰慕、佩服,真正自叹不如,没有法子跟他比。他们用的是止观,止才有观,没有止哪来的观?观是止起的作用,止也是观起的作用,它两个可以相辅相成。就是定慧,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观是慧,止是定,所以止观就是禅定。

若信此心但是法性,这个信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今天妄想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心,这个心原来就是法性,这法性迷了,法性没定在一处,我们的心散乱。起的作用,把一切法看错了,假的看成真的,真的看成假的,搞颠倒了;于是造业,业有善、有恶;业就感果报,业感果。全是假的,造业也是假的,感果报也是假的,但是假的我们全把它当作真的。就像作梦一样,不知道自己作梦是假的,醒了才知道全是假的。六道轮回一场梦,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在梦中境界,没有一样是真的,统统是这个心变现的,这个心就是法性,法性现在在迷,所以就变成梦境。

不但六道是个梦境,十法界还是个梦境,六道是梦中之梦。我们哪一天醒过来了,这梦没有了,不见了,你找六道找不到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醒过来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到这里头去了;换句话说,你至少也成了阿罗汉,你不是阿罗汉,你怎么能住他的境界?那也是一场梦,还不是真的。但是他们那个境界里头没有人造恶业,都是善人,都是好人,都是圣贤弟子,诸佛菩萨的学生,他们都能依教奉行。在那个地方把分别、把妄想放下,他就醒过来了,这醒过来之后,那个境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假的,真的了。你是什么身分?法身菩萨,妄想分别执着全断掉了,法身菩萨。

一真法界里头有相,但是这个现象不是生灭相,生灭相是无常的,没有生灭,那你是真常的。你生到那个地方是化生,没有胎生,胎卵湿都没有,化生。生到那个地方的身相,寿命无量,永远年轻,他没有变化,他没有从小长大,从小长大有变化,他没有变化。而且相貌都非常圆满,好到我们没有办法,说不出来。我们这个世间讲人的相好,贵相,富贵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富贵相。一真法界的人,身,佛在《观经》上讲的,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我们没法子想象,说不出来,等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见到了。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你的身体是法性身,不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今天是阿赖耶的相分,有生有灭,法性身不生不灭,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相信,心是法性,则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我们今天现象有生有灭,生是法性,灭也是法性。法性有没有起灭?法性没有起灭。这个很不好懂,我还得举个例子,譬如,我们还是用古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今天有一斤黄金,从前一斤是十六两,一斤重。一斤重的黄金多大?一寸,寸金,一寸见方是一斤重,大概差不多像这样子,一斤。这一斤黄金我把它造成一个佛像,你看,见到它都要去礼拜,造一个佛像,你看佛像生了,佛像生。哪一天我不想这个佛像,我想观音菩萨,把它镕化掉,造一尊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像生了,佛像灭了。问一问,金有没有生灭?金是法性,法性没有生灭,生灭是相灭了。我想个什么东西,我就把它制造什么东西,体是一个,法性是体,生灭是相。那你再细细想,性不生灭,相也没有生灭。我把它塑个佛像,它就是佛;我给它造个菩萨像,它就是菩萨;我给它造个天人像,它就是天人,相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相是妄相,妄相也没有生灭,性没有生灭,相也没有生灭。你细心去观察,宇宙的奥祕慢慢都被你发现了。所以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是我们肉眼凡夫看到的现象,好像有生有灭。

了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这就是深入一层的观察,你真的明了了。明了怎么样?没有生灭。体上没有相,我们今天看到这黄金,体上没有相,这圆的是个圆相,方的是个方相,一个方东西。法性不是物质,不是念头,所以它没有。它不像这个黄金,我们用黄金来做比喻,它不是像黄金,黄金真有相,它没有。这就更深一层意思。从这个比喻,你更深一层的去思惟观察就明白了,所以起灭是假的。再一个,佛经上比喻比得好,《金刚经》上比喻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讲四个比喻,梦幻泡影,实际上是一个,就是梦,那三个是陪衬的,都不是真的。梦,我们都有经验,晚上睡觉作梦,起来了、醒过来梦没有了,灭了。梦中所有的境界那是相分,好像是真的,梦中有很多人,有山河大地,好像是真的,醒过来之后没有了,这有生有灭。醒过来之后才明白,根本就没有生灭,为什么?假的,它不是真的。如果有生有灭,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是假的,没有生灭,找生灭找不到。所以说妄谓起灭,我们说它是,那都是说假话。

如是体达功成。体是体会,达是通达,你真正体会到这个境界,了解事实真相,这个功夫成就了。法界俱寂,遍法界虚空界全是清净寂灭,这叫止。要用这个标准,这个止的意思深。止,什么境界的人?法身菩萨。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代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听五祖讲《金刚经》,大概只听到四分之一,他就入这个境界,就是此地讲的,他体会到,他通达了,他的功夫成就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把他体达的境界说出来,五祖给他印证,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本自清净就是这里讲的法界俱寂,这句话跟本自清净是一个意思。何期是没想到,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没有生灭,没有生灭就是此地讲的实不起灭,这真正明了,实不起灭。

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这前面讲的没有欠缺,它是圆满的,一样都不缺,大圆满。这句话世尊在《华严经》上给我们透个信息,世尊讲三样,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讲三个事情。惠能大师的本自具足就是具足智慧、具足德、具足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这三样东西把整个法界全部都包含到了,没有欠缺,样样具足。它能现,它要是缺了,它就不能现,它样样都能现,可见得它没有欠缺。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在十法界里头万法唯识;在一真法界里头,就是诸佛实报土,万法唯心,没有识。在十法界里面万法唯心,心里头包含识,真妄心和合在一起,这是十法界里面的状况。所以这个境界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

「若观察此心体是无明,无明痴惑,即是法性」,我们今天观察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是无明。无明是什么?什么都不知道,迷惑颠倒。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它什么都知道,样样都知道。现在统统不知道了,这叫无明。心本来是明的,本觉!《起信论》上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性本觉,让我们了解到真心本觉,妄心不觉,「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是本觉迷了变成不觉,不是真有个不觉。不觉,怎么迷了?起了个妄念,迷了。这个妄念是什么?我,一有我就迷了。为什么?我贪、我痴、我瞋、我慢,全来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法里头头一个关口就把我破掉。这个东西很难,佛有方便,先教你破身见,身不是我,从这开始比较容易一点。到最后告诉你,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就是法性是我,我们讲这是大我。身是小我,小我迷,大我觉。把小我放下,大我就现前了,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为什么?全是心变的。什么心?我的心变的,我的法性变的,我的自性变的。惠能大师末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就是大我。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自性,自性跟万法是一不是二,这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观察这个心体是无明,无明痴惑就是法性。

底下讲,「无明、法性,本来皆空,空亦不可得」。所以有一个空还是无明。法性里头什么都没有,你怎么搞一个空进去?这空的念头一生,迷了,没有。这个东西是难,真难,真不容易。净宗,阿弥陀佛有特别的善巧,空不行,用一个阿弥陀佛行,空会迷、会有障碍,阿弥陀佛没有障碍,阿弥陀佛就是法性,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高!阿弥陀佛的意思,要用中国文字翻出来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此地讲的观照,照见一切法的真相,佛经上的术语叫诸法实相,你全都见到了,全都清楚明白了。相有性空,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你就能看到了。再深入看,深入看性相是一不是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所以不能说空,也不能说有,不能说性,也不能说相。那什么?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丝毫的造作都没有,自然的。法尔就是自然的意思,比自然还要自然,一切法它就是这样的,这才叫真的把真相看出来了。这个时候怎么?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禅宗的名词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叫做大开圆解。

这个时候「法界洞朗」,朗是明朗,洞是彻底。「名之为观」,你看清楚了。你看看,观之体是止,止就是禅,禅就是制心一处、止心一处,把心止在法性上。法性就是心,心就是法性,无论是妄心、真心统统归了法性。法性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若离法性无安心处」,这个重要,心到这里来定了,到这个地方来不动了。除法性之外,心是浮动的,那就是杂念、就是妄想,心生这个东西。生这个东西不好,为什么?身心不安。身心不安就是苦、就是难,你在受苦,你在受难。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六道是受苦受难,二十八层天人也不行。四空天、无想天,他们把心安在哪里?安在无想,也是属于禅定。无想里头有定没有慧,不是佛门讲的禅定,佛门讲的禅定有定有慧,他有定没有慧。没有慧就叫无明,换句话说,他是把心安住在无明里头,所以他有定,什么都不知道。佛不是的,佛把心安在法性上,法性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德能、有无量相好,所以他能够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他立刻就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他起作用。四空天跟无想天,他不起作用。宇宙之间有这些事,我们不能不知道,也许我们会碰上。碰上你认识它、了解它,没有关系,它不障碍你;不了解的话,你入它的境界就错了。

所以这一句话是真的,法性才是真正安心处。法性在哪里?法性就在事相上,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法性安住在现象上。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理是安住在法性,法性所现的这些现象没有妨碍。为什么?现象性空,法性也空,它不会发生障碍。再进一步,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事事无碍。这个时候你过的是什么生活?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法身大士的生活,跟住在菩萨的实报庄严土没有两样,实报、同居不二,实报、方便不二。二就是边见,二是二边。边见破了是一体,真妄是一,邪正是一,天堂地狱是一,真的一点都不假。

底下一句,「若离止观无安心法」,唯有止观是安心法。达摩祖师初到中国,跟梁武帝没缘分,到少林寺去闭关,九年遇到一个慧可。慧可法师向他请教,这都是禅宗,参禅的人,心不安,无有安心处,向他老人家请教,我心不安,请大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你看很多达摩祖师的像,都是手伸出来这个像,这伸出来是,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造达摩祖师像,这手伸出来,就是表这个法,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回光返照,说心不安,心在哪里?去找,找不到。找了半天,告诉大师,「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当中觉悟了,开悟了。所以观是看破,止是放下。

我初学佛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这一生当中第一次见出家人,跟出家人谈话,章嘉大师。我也是很懵懂,向他请教一个问题。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最后一个单元讲的是佛经哲学,我知道佛法里面有高深的学问、有高深的哲学。我请教大师,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够契入进去?我提出这个问题。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看多久?看了半个多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我等待他开示。他看我什么?大概是看我心浮气躁,年轻人。这个事情我十几年之后才发现,当时不知道,我只是等着他的回话。看那么久,说了一个字,有。我等了半个钟点才有,精神就提起来了,耳朵竖起来要听了,他又不说话了,就是我们沉不住气。这一次停了六、七分钟,跟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放得下是止,看得破是观,他没有用止观,用止观我不懂,他要给我解释半天,我未必搞清楚。这两句话我听了好像懂,其实不懂。这两句话通俗,实际上祕诀全说出来了,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就是止观。这他观机说法,我们对佛教一窍不通,所以不说佛教的名相,说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沉不住气,好像是懂得这个意思,看破、放下。

从哪里下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布施,布施就是舍,布施就是放下,这告诉我一个具体的方法,一定要舍。第二个星期我再去看他,他就跟我讲布施,这就很浅显了,跟我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人在世间,心想追求的是物质生活不缺乏、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没有一个人不需要。这三样东西从哪来的?这三样是果报,富贵是果报,聪明智慧是果报,健康长寿也是果报,从哪里来的?从这三种布施来的。所以他教我,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他把这个传授给我,教我要认真学习。无论在家、出家学佛,这三样东西要以正法得到,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用不正当的手段是造业,怎么样?得不到。

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财富,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决定得不到。命里没有这么多的财富,你得到了,不是害病,医药费花掉了,就是有灾难,有灾祸。总而言之,这个钱你得不到,会花光,可能还要倒贴。为什么?不正当的手段。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还是命里有的,你说你冤不冤枉。命里有的打折扣了,折扣多少不一定,一般讲至少是一半以上。你命里头有一千万财富,不正当手段得来只有五百万,觉得我很了不起,我发大财了,其实命里头有一千万,打对折了,错了。如果这个手段很恶劣,很不善的手段得来的,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二;换句话说,命里一千万的,你所得到只一、二百万。你真冤枉!命里头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你用贿赂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还是命里有的;如果命里没有的,那个位子你坐不住,灾祸就来了。这真的,一点不假。

人,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读《了凡四训》就全都明白了。所以,我们要想超过我的命运,我的财富从命运里头天天上升,能不能做到?能,断恶修善就行了。你广行财布施,你的财天天加分,大的施舍就乘,倍倍相乘;造恶就减分,大恶就除。所以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加减乘除,这一般人不知道。我承蒙章嘉大师的教诲,初学佛的时候就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教我不要吝啬,不要吝财、不要吝法。吝财、吝法的人,他的前途有限;广行布施,不吝财、不吝法,前途无量,这一点都不错。

无畏布施,利益太大了。无畏布施是什么?健康长寿,愈是到年岁大,那就愈需要。我们常常走到马路上,看到外面的广告,人寿保险。那是什么?你去买保险,生病的时候有医药费,那是骗人的,不是真的。真正保险是什么?我缴了保险费,不生病才叫保险。是不是真的?佛法里就是这样的,你布施医药,别人有病痛的时候你去帮助他,你去救济他,你就不生病。我明白这个道理,我感恩老师,一生感恩。这一生当中,物质生活过得去,行了,常行布施,有多少布施多少,布施完了之后,再来的比去的更多,好像长利息一样,愈施愈多。多了就要施,不要存在那里,存在那里是罪业,不可以的,一定要施。法布施,聪明智慧,长智慧。你们听我讲经,遍遍不一样。这个注解,这是第二次讲,跟第一次不一样。第一次留了有光碟,你们去看,完全不相同。

无畏布施,我做了两个固定的。过去在澳洲住的时间久,我们那个小城有一个医院,公立的医院,我在这个医院布施医药费,一个月一万澳币,一年十二万,每年我都送给它。不生病,为什么?我的医药费布施掉了,我没有医药费,这叫真正人寿保险。你买人寿保险,准备生病,肯定生病。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存那个钱干什么?准备生病的,你肯定生病,那个钱花得多难过。佛菩萨高明,佛菩萨聪明,有智慧,教给我们这个。另外一个是基督教办的临终关怀,这个很难得,这个基督教的心量很大,人在临终的时候,他完全照顾。病重的时候,他就开始照顾,有的时候二、三个月他才走;短的,大概,我问过他,在这住的时间短的两个星期,最多的时候三个多月。专门照顾重病患,临终,他照顾很周到。而且你临终用什么样的仪式来处理他都接受。我们佛教的,我临终的时候,我要在这助念,行,他全照顾,一点障碍都没有,这个难得!所以他们缺乏经费,这是私人办的,基督教办的,我每个月送给它一万块钱,也是一年十二万。这是无畏布施,每年二十四万。不生病,健康,还有体力跟大家在此地分享。这些都是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相信,我就接受了,依教奉行。所以我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只做三桩事情,第一个是法布施,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印送经典、光盘,做这些事情,第二个放生,第三个照顾病人,我就做三桩事情。这是跟印光大师学的,印光大师一生十方供养就做这三样事。我说好,真太好了,祖师留下的榜样,我们依教奉行。

所以「由上发心不悟」,这就第一个,观不思议境界,不能开悟,我们才用第二、第三。第二发菩提心,第三个善巧安心,用这个方法把心能够安住。那安不住?再用下面第四个方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