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五集)  2012/4/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6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一十三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

「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为境故」。这是为什么会有魔境。隋唐时候智者大师告诉我们的,在传说当中,智者法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他在世的时候是法华宗一代祖师。当时日本、韩国跟越南许多出家人在中国留学,他们亲近的一般都是智者跟善导大师。所以现在这些国家,天台很兴盛,净土很兴盛,这都是这两宗的祖师。前面这句话我们必须要记住,也是天台大师说的,是在《止观》里面讲的,「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则以念佛治之」。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现在修行人遇到魔障太多,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念佛。那念佛还治不了?不是念佛治不了,是我们念佛不如法,心不清净,半信半疑,再有夹杂、有妄想,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断疑生信,用清净心一心专念,一定有效。所以这个我们要记住。

修行功夫得力,魔障会现前,功夫不得力,他不管你,为什么?你出不了三界,等待机会来报复。功夫得力,他会出轮回,超越三界,那他以后报复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在这个时候魔障会出现。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天天要跟这些冤亲债主回向,把功德回向给他们,希望他们不要来扰乱、不要来障碍,我们成就一定会度他。他来障碍我们,彼此双方都痛苦,都不能成就。这个给他讲清楚、讲明白,大多数都能够接受,将这些冤亲债主变成护法神,都在我们自己一念真诚,境界是可以转的。

「十乘理观」我们第一还没讲完,现在我们从第一念起,从头念起。因为这一段是非常重要,十乘观法的基础,后面的九种都是从这一种延伸出来的,前面这种如果观成了,后面都不需要,所以这是上上根人。下下根人也要依赖上上根这个理念,没有这个理念就容易有魔事出现,有这个理念就不会。「一、观不思议境,观即能观」,能观是智慧,「境即所观」,所观是境界。所观的是什么?「不出色、心」,色是物质现象,心是意念的现象,你的意思、你的念头,就是这个东西。换句话,心最重要就是指第七识跟第六识,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凡夫的障碍就从这产生的。色是由心变的,它受念头的控制;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这个心。古德有句话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个话现在我们懂了。为什么大地无寸土?大地是色法,是心变现的。心是能现能生,境界是所现所生,所现所生全是心变现的,所以「全体是心」。你看「色从心造」,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自己的心。我们看现在外面境界是什么样子,你就晓得现在我们心是什么样子,心的反映。极乐世界的环境非常好,就晓得那心好;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很乱,灾难很多,就说明我们这个心不善。道理就在此地,不在外头,于外面不相干。谁的心造?是自己的心,这个要承认,就是我自己心造的。

修.蓝博士来访问的时候我们也谈到这个共识,他完全承认。无论是善的境界、不善的境界,于别人不相干,于外在不相干,全是自心变现。如果是不善的境界,只要把自己回过头来,自己的意念调整了,外面境界自然就会转变。我们的善心现前,我们自己境界转了,但是实际外面境界没办法转,那是什么?共业所感。虽是共业,我这个共业转过来了,我的共业转过来,就是我就不受这共业之报,这叫自度。帮助别人转,还是别人自己转,他自己不转,我们帮助他是有限的,帮助他个人是有限的。你看修.蓝他这个做法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他帮助一个人从病态的身体转过来,要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帮助他,清理自己,我看他的报告,半小时,这个半小时的时间当中一定要一念专注,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换句话说,完全在禅定境界里头。自他是一,观想这个病患跟自己是一体,他这些病况就是我的病。我用这半个小时把这个状况清理,就是这些不善的念头统统清理出去,要连续三十天。我这里病好了、没有了,他的也好了。

我们就晓得,世界上这么多人,他一辈子也没办法帮助别人统统转过来。所以他帮助夏威夷的一个医院,精神病院,三十多个病患,他用了三年时间,统统有效,病患都恢复健康。原来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这些病患防不胜防,没有一个不害怕,他随时会攻击人、会打人,所以医生护士都害怕。他三年全部治好了,这病院里头没有病人了。这就说明,对自己是最有效,帮助别人也有效,有这种定功,确确实实能帮助自己就可以帮助别人,这是我们应该要学的。他这个理论跟佛法所讲的是同一个道理,佛法说「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讲这个道理。天台修行也是以这个为基础,这个理念是第一个理念。一定要肯定,色从心造,物质是意念变现出来的,今天科学家发现了。全体是心,真心、妄心是一个心。真心是什么?觉,妄心是迷,是一个心,只是迷悟不同。觉了称它真心,迷了称它妄心,其实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所以真妄全都是真心。

经上说「三界无别法」,三界是六道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唯是一心作」,这句话重要!三界是一心。这个心在哪里?「即众生日用现前」,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着的起心动念。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这一触境界产生了苦乐忧喜舍,产生了七情五欲。顺自己意思的起贪心、贪恋,不顺自己意思的起瞋恚,总是起这个心,这全是妄心。真心?真心没有念头,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那真心。真跟妄合在一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要鍊,在哪里鍊?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去鍊功夫。鍊什么?鍊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多自在,没烦恼,不造业。用妄心?起心动念有贪瞋痴慢疑、有怨恨恼怒烦,这个东西麻烦透了,搞得我们身心不自在。所以,修行没有别的,就是叫我们练习用真心,修行总的原则、总的基础。会用了,这一观就成就,不必后头九观。这一观观不成功,用后面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是这个意思。实在十种观都帮不了,那就老实念佛,其实念佛也是这个理念做基础。

你看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这是修行的,修净土的总纲领、总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八个字。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就是真正了解,「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真正了解。我们修的什么?就是这个心,怎样把妄心,像修.蓝讲的,妄心清除掉。我们叫放下,他叫清除、清理,把它除掉、丢掉,不许心里头有妄心。妄心清除掉,真心就现前,他讲的清净心,清净就现前。佛讲的比他这个深,清净才是第一个,提升是平等心,再提升是正觉;他没有讲到平等、觉,他只讲到清净。清净是阿罗汉的境界,真清净就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离开一切染污。六道是秽土,清净心生净土,净土是四圣法界;换句话说他不能超越十法界。用这个心,在遇缘不一样,如果遇到大乘,他就能超越十法界。所以我们接触他、了解他,理论、方法、他所达到的境界,我们很清楚。他这种方法有效,我们就肯定我们念佛有效。念佛也是清除,把怀疑清除掉,把杂念清除掉,把妄想清除掉,这叫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那个效果不可思议!烦恼自然没有了,业障自然消除,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它跟自性相应,跟真心相应。

所以这一段我们多学几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加深我们的印象,八万四千法门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众生根性千差万别,但是修行断烦恼、消业障、出三界、证菩提,理是一个。这是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这是训练理,行门的理是什么要知道。知道这个理,一点都不怀疑,唯是一心造,就是我们现前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下面讲得清楚了,「以根对尘,所起一念之妄心」。以根对尘,它这里有注解,括号里头是注解,注解第一个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第二个讲,「以根对尘者,谓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六根对六尘他会起念头,你看起一念之妄心,我们要注意这个一念,这一念现在我们知道,不是我们普通讲的这一念。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念,就是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个里头的一念,非常之短。这一念迷了,为什么会迷?我们不往深处讲,往浅处讲,习惯养成了。

根尘一对马上就起心动念、就分别、就执着,称心如意的就想占有、就想控制,据为己有,这妄念,就起这个。为什么?不知道能念、所念都是空的,都不是真的,这就叫妄。我们不知道是空的,我这占有的念头、我控制的念头以为是真的。殊不知你怎么占有得到?外面境界是剎那,它是无常的,我们这个念头也是无常的,就是说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我们自己感觉得可以控制、可以占有,外面这物质东西可以据为己有,其实全部都是剎那生灭的现象,没有一桩东西你能占有,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控制。念头不能控制,念头产生的幻相也不能控制。

所以弥勒菩萨后头一句话说得非常重要,他说念,念就是念头,识,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果延伸,就包括八识五十一心所。它存在的时间那么样短暂,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么短暂,所以他说「念识极微细,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控制它,你没有办法,持是保有它、拥有它,你不可能。但是众生迷了,都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可以保持,不知道它是剎那剎那生灭,它根本就不存在。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里头那些画面你能控制它吗?你能够占有它吗?你能控制?不能。为什么?那个它存在的时间才只二十四分之一秒。念念不可得,二十四分之一秒,不可得。现在我们六根所接触六尘境界,是什么个境界?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占有?你怎么能控制?我们如何把这搞清楚、搞明白,对于一切境界是自自然然的,决定没有控制、没有分配、没有占有的念头,我们就成佛了!佛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这一点,这一点什么?用粗俗的话来讲,用心不一样。

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用真心,真心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完全是真的。所以那个心量就拓开了,小心量、自私自利没有了,拓开之后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我们的本性,我本来的心量是那么大,不是这个小圈圈。用真心看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用妄心看世界,全是自私自利,你怎么能看得清楚?统统迷在里头。这是佛经常讲的可怜悯者,众生可怜在哪里?就可怜在这里,没人知道。佛讲也体会不到,不讲透我们根本就不能够体会到。知道佛讲这句话的意思,也好像听懂了,其实完全不懂。这就是《华严》《大智度论》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人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他原理不知道。

这里讲三界无别法,我们把三界两个字换一换,宇宙无别法;用佛学的名词,法界无别法,遍法界虚空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这个意思就更清楚了。因为三界只讲六道轮回,法界包括极乐世界、包括华藏世界,唯是一心作,离开一心之外什么都没有。一心,一心本来也没有,真的是没有,一心现的这个法哪里是有!今天一心是什么?一心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心。就好比我们作梦,梦是心现的,心在哪里?整个梦境就是心,心变成境界,全梦即心,全心即梦。佛常常用「梦幻泡影」做比喻,遍法界虚空界是梦境,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极乐世界亦如是。你对极乐世界不可以起贪心,不可以起个妄念:我拥有它、我控制它,这全错了。有这个念头,所以你才放不下,这是什么?这是妄念的根,这妄念的根根深蒂固。所以接触大乘,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依然还是要有控制、依然还是有占有,还不能把占有、控制放下,道理在此地,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其实深浅不是真的,久暂也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释迦能放下、六祖惠能能放下,就那一念。六祖惠能一下放下,马上就走了,没有说我回去还收拾行李。没有看到他要回去收拾行李,收拾行李时间来不及,一开悟马上就送他走。这个里头我们要去想,就很有味道在里头。他这一离开,顶多我们能想到,五祖会给他一点零用钱带在身上,赶快走,不允许你再去收拾。你没有可以占有的东西,你到哪里都自在,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人不一样。

「此心既全真成妄」,一迷,真就是妄,迷了叫妄。「今达妄即真」,你现在知道是妄,知道妄就是真。没有真妄,只有迷悟,所以达妄即真。原来妄是真,迷时真是妄,觉了妄是真,觉了之后,觅真妄了不可得。为什么?你还有个真妄,你还在妄里头没出来,你还迷在里头;真妄了不可得,没有了。「即此妄心,具足诸法,无有缺减」,这个诸法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妄境,妄心变现的,大乘里面讲阿赖耶变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的相分,十法界里面,妄想分别执着是阿赖耶的见分,相分就是境界相,见分就是转相,为什么?转变。这个转变,不就是现在科学家提出来的「以心控物」!遍法界的物质现象都是自己念头在那里变,不是别人的念头,是自己的念头,这个时候关键不能不知道。

我看修.蓝博士的资料,他们现在用的方法是古老方法里头改进的,改得好。古老的方法还是心外求法,他治疗一定要靠外面合作,等于说病人跟医生合作,病才能治得好,这都是我们一般的观念。现在他变了,于外面不相干,完全用自己的力量,自己对自己把别人治好。这个高明极了,只有佛法里头有这个道理,一般没听说。对外面境界,方法就是四句话,这四句话是真心里头流露出来的,「我爱你,请你原谅我,谢谢你,对不起」。你看就这么简单,就这个概念,对所有一切众生。这个念头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爱,那个爱是什么?佛经上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爱心确确实实,爱心是真心表现在外头,爱整个宇宙、爱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不爱,你看他讲桌子、地板没有一样不爱。为什么?是你真心变现出来的。承认自己的过错,过去我迷,不知道,所以请你原谅,现在明白了。这桩事情只有佛经上讲得最透彻、讲得最圆满。

即此妄心,这一迷就是阿赖耶,妄心就是阿赖耶。具足诸法,阿赖耶能变,真心能现,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真心所生所现的是实报土,诸佛如来他们所住的实报庄严土,那是法性身、法性土,是心现的,心生心现的。十法界,十法界是阿赖耶所变的,就是把实报庄严土变质了,迷了的时候把实报庄严土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有染净,六道是染,四圣法界是清净。清净,我们叫它做方便有余土,染污的叫它做凡圣同居土。这世界怎么来的,搞清楚了。所以具足诸法,没有缺减,缺是缺陷、缺少,减是减低。跟真心比减少了,没有,没有缺减。

「即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这个得要常常念。「非一非异」,不能说一,不能说异。「不前不后,玄妙寂绝」。这段也有注解,「不前不后,一心不在前,诸法不在后」。在我们观念里头,能生能现的一定在前,所生所变的一定在后。它没有前后,为什么没有前后?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从这里来体会就容易明白。黄金是能生能现,器皿是所生所现,我用黄金做个手镯、我用黄金做个戒指,有没有先后?能所没先后。为什么?金就是戒指,戒指就是金;金就镯,镯子就是金。一切万物,物就是心,心就是物,所以物跟心没有先后,它就是!禅宗开悟了,老和尚问,性在哪里?摘一片树叶比一比,是!没错,就是;拈一个小石头比一比,就是,没有一法不是,真开悟了。这是什么?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跟众生不能讲,众生要是这样讲法,你这个人疯了,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所以这些话,你看看释迦牟尼佛讲这些话的时候,学生前面受了二十年的训练。十二年的阿含,八年的方等,佛才给你讲真话,你才能听得懂,听得真有味道了。法就是心,心就是法,法没有相,但是现在现出相出来,那相就是心。但是那个相一定要知道幻相,相不是真的。

佛家的真跟妄它的定义,永恒不变就是真的,凡是会变的就是假的。特别是阿赖耶,阿赖耶的变,变得太厉害了,一秒钟里头居然有一千六百兆的变化。我们不知道,我们要说这个,没人相信。我们用摄影机,拍电影的摄影机,我在年轻的时候玩过,我有两台摄影机,我自己拍摄,自己剪接,我搞这些玩意。这个东西对我以后学佛,这个境界我一想就完全明白了。你说这个东西是真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在摄影机里头去拍摄,你看这个人从这边走到那边,里头多少张片子?每一张拍下来没动。可是这个片子放在放映机里头一放,真的他从这里走到那里,我全拍下来了,其实一张一张一张的。最高级的摄影机,弥勒菩萨所讲的,它一秒钟拍多少张?一千六百兆,张张不一样,张张都在移动,每张都不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相是假的,相全是这种波动产生的,这个波动是意念,物质现象的基础是意念。所以非一非异,不前不后,没有先后,没有一异,它就是的。你说它真,它就是真心,确实真心;你就说它是幻相,真的是幻相。从相上讲是幻相,从性上讲它真心,你完全了解,念头灭了。

念头是什么?念头是妄念。妄念灭了,真相才真正现前,眼前六根接触的境界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你见到了,见到这个就是明心见性,那就叫佛境界。见到佛境界的人,这个人成佛了。成佛不难,就叫放下,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就这个,没有别的。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原来它就是这样的,法尔如是,真相看出来了。起心动念是妄相,就迷,起心动念是迷,分别、执着迷上再加迷,严重的迷惑。这修行的原理明白了,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一个理,全是教你放下妄想。妄想包括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是妄想。妄想全放下来,真相大白,都在眼前,没有先后、没有一异,什么念头都没有,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人要问你,你讲得清清楚楚;没有人问你,干干净净,一个念头都不起。有人问你这是缘,遇到上根人,你现身跟他说上等法,遇到中等人说中等法,遇到下等人说下等法,自己没起心动念。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身说法是随众生心,不是随自己。随自己,自己不就迷了吗?自己就堕落了。所以说随众生心,随心应量,这个心是众生,不是自己。自己确实一念不生,回归实际。所以这里说,玄妙寂绝,寂是寂静,绝是绝念头,念头没有了。

「非识所识,非言所言」。识,我们今天讲思想,你想不到,愈想愈错。非言所言,言语只能够跟谁说?境界达到,他一听就明白了。境界没有达到,你跟他说没有用处,他迷惑、他不能理解,不是他的境界。所以上中下三根,佛说的法也有上中下三等,不是完全相同的。「故指此心为不思议境」,心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于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三观观之」。这是天台所讲的三种观法,这是基础,这是根本。三观就是空假中,于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三观观之。小注里头也有,「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就是性相二边都不着,知道性是空的。性里头没有现象、没有物质、没有念头,也没有所谓自然现象,它都没有,这是自性空。要离相,离性、离相你才能证得。

「无法不备谓之假」,这是讲它现相,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此地讲无法不备。贤首国师《还源观》里头所说的「出生无尽」,就是能生万法,但是这个万法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为什么?就是波动产生的现象,不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它有生有灭,而生灭是什么?生灭是念念生灭,不是人从生到死这是一个生灭,不是的,它念念不住。在摄影机里面看到的是念念不住,你能够连续把这个镜头整个录下来,录下来的是什么?依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照片。一秒钟,从一秒开始到一秒结束,一千六百兆张,你看看张张不一样,念念不住。它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那个念头存在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就没有了。现在科学家见到了,告诉我们这个念头的现象,他说念头生起没有理由,好像突然现前,但是立刻就消失,这是念头的现象。所以念头存不存在?不存在,叫妄念。真的念头那就永远存在,不会变那就是真的,真的是性。就不叫念、不叫妄心,妄心是念头,没有念头的时候真心。可是念头?念头是从真性起的,是真性生起的,真性能生能起。所以真性虽然空,不能说它无,不能说它什么都没有,它样样具足,这就是假观。

「若观一法即一切法,假观也」,这个一法是什么?《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讲的微中子。微中子是阿赖耶的境界相,就是阿赖耶的相分,这是一法。所有一切法都是它组成的,它是物质里头最小的,基本的物质,聚集在一起,产生我们肉眼能看得见、能摸得着的物质。微中子,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是一个电子。电子我们看不到的,是原子里头的,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一个电子把它分开,是一百亿个微中子。那么小的一个微中子它具足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它具足。观世音菩萨用慧眼看到了,「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从这个地方说的,这讲得究竟、讲得圆满。基本粒子五蕴皆空,它组成东西当然还是五蕴皆空,全是假的,一样都得不到的,这假观。

「观一切法即一法」。整个宇宙里头这些色、心,五蕴里面的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是念头。一切法都是这一法组成的,基础就这一法,这一法五蕴皆空,这空观。这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属于空观。「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中观」。这个非是不能讲,不能说一,不能说一切;它是一,它也是一切。你对于一切法,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着,这叫中观。「空观破见思惑,证般若德」。知道一切法空,你的见惑破了,你的思惑也破了,就是说你错误的看法放下了,错误的想法也放下。错误的看法,佛教初学把它分成五大类,身,第一个是身。第二个是对立,边见,二边对立。没有对立,一切法是一体,哪来的对立!成见没有了,成见,一般人讲主观观念,就是我以为怎样怎样,我想怎样怎样,这主观观念,这全是错误的。这些东西,空观都能帮助你,这些东西放下,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叫般若德。「假观破尘沙惑,证解脱德」。知道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解脱了。为什么?你不再执着,不再想占有,不再想控制,你得大自在。「中观破无明惑,证法身德」。能所二边都放下,法身就现前。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圆满的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证得法身。

「三观既即一而三」,一而三,三而一,但是三种迷惑「岂前后而破」。这三种迷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上上根人一破一切都破。惠能大师这个例子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他同时破的,没有次第。所以「三德」,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非次第而证」「说之」,说有次第、有先后,「理非次第」,在理上讲没有先后,我们说有次第,理非次第。「由证三德,即入初住」,他在菩萨位子上什么地位?初住位,这是圆教,圆教初住他就超越十法界,他不住在十法界。他住哪里去?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称为法身菩萨。天台大师称他为「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他是真佛,不过没有到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现在我们很清楚知道,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断了,他还有习气,习气要断尽,实报土不见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别去留恋,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例外,所以实报土也是虚妄的,在实报土里面断无明习气。无明的习气实在讲它不障碍一切法,它就障碍自性,你回不了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土,它就障碍你,你回不了常寂光;必须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自然回常寂光,回常寂光是《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

法身菩萨四十一个等级,等觉最高,等觉再提升,那就是习气断尽了,就证妙觉,妙觉就回常寂光,实报土不见了。但是,他虽然回常寂光,依然在实报土现身,实报土现的报身如来。为什么会现身?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他有感应,法身菩萨有感,如来有应。方便土、同居土里面众生与他也有感,他在同居土、在方便土现应身。还有十方念佛的人,天天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的法身就起感应道交,我们这里念他、想他,他就有应,这个应是化身。化身无量无边,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有应,化身。我们往生的时候,化身来接引,化什么样的身?你喜欢什么样的身他就现什么身。于是,我们要懂得一门深入,我们平常供阿弥陀佛供一尊,这一生当中就供这一尊,我们这个像就很熟悉。往生的时候我们见到阿弥陀佛就是这尊像,你看我天天想你,真的把你想来了,你一点不怀疑,就跟他去了。如果你供的像很多,都爱好,到时候阿弥陀佛现哪个像?这一下错了,错了机会就失掉了!这个很重要。所以一尊像好,心里头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会感得阿弥陀佛接引现这个化身来。

我们早年,三十多年前,有那么一个道场,景美佛教视听图书馆。有一个赵默林老居士,他收藏有一尊佛像,放在家里,是个古董,告诉我有三百多年历史,白瓷的。我们那个时候图书馆没有佛像,他就把这尊佛像送给我,我们就供这个像。瓷的,怕打破,台湾地震很多。好在它里面是空的,所以我们这个佛像座子是个很重的木头做的,很重,是个好的木材。当中做一根棍子,佛像坐在那里,怎么样都不会倒下来。那我们常常旅行,怎么办?所以我就佛像照照片,照片携带方便,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带。永远就是供这一尊像,看这一尊像,这个像就深刻了。阿弥陀佛要给我现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身,化身一定是这个像。报身的像那就像《观经》上所说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身高大,跟半边天一样,那现的是报身,无比的庄严。我们心里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的报身。后面说,「上根之人,唯用一法」,这一法就是这初观。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发真正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初起大志,造趣所期,名之为发。不依偏权之教,而依圆实中道妙境,名曰真正」。这个注解里头有,「偏权圆实,谓藏通别三教为偏」。天台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通教、别教这都叫偏、都叫权,权是方便法;圆教这是圆,圆满,这是真实。我们依什么?要依圆教。藏是小乘,通是大乘开头,藏是在阿含,通、别是方等,圆教这是大乘,《般若》《华严》《法华》。一定要依圆教,天台是依《法华经》,这叫真正。「菩提即所期之果」,我们希望得的果报,「妙境即所行之路,心即能行能趣之心」,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心、一个境,境是修行的心,心所现的。菩提是正觉,我们希望到达的果,妙境是所行的路,这个境界有声闻的境界、有缘觉的境界、有菩萨的境界、有如来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如来境界,就是同居土、方便土都是如来境界。所以弥陀发的四十八愿,第二十愿里面讲,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皆就全部都是的,同居土里头下下品往生到实报土等觉菩萨,都是阿惟越致。这就说明它真的是圆教,真实境界。

阿惟越致翻作不退转,里面包含三种,第一种位不退,第二种行不退,第三种念不退。这三种不退,阿罗汉证得位不退,菩萨证得行不退,法身大士证得念不退,念念趣向佛果。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三种不退转你同时得到,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十方诸佛剎土没有这个说法的,只有极乐世界有,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力加持的。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就有能力、有智慧、有神通、有道力,跟十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跟你有缘的众生,无论是善缘、是恶缘,善恶不要去理会,就是有缘。他有需求、他有愿望你全知道,你就能用你自己神通、道力跟他起感应,他有感,你就有应,帮助他!我们跟诸佛菩萨有缘,诸佛菩萨对我们有没有应?有。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感应有四种,有显感显应,这是我们知道的,所谓有求必应,很明显的,我们知道。第二种,我们是显感,求佛菩萨加持,佛菩萨冥应,冥冥当中来应、来帮助,我们自己不知道。

第三种是冥感,我们自己并没有发心求佛菩萨,但是我们的困难、我们的希求佛菩萨知道,他自动就来了。他这个冥感,也有显应、也有冥应,显应的时候我们遇到,没有求佛菩萨,佛菩萨来了,见到了,他显应。我们在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现身。像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感应的生病,他可能没有求,但是文殊菩萨知道了,化身,化一个乞丐来照顾他、帮助他。十几天把他的病养好,体力恢复了他再去拜,这乞丐不见了。第二次生病又遇到这个乞丐,碰得这么巧,又遇到他。请教他尊姓大名,他告诉老和尚,他叫文吉。问他家乡在哪里,他说家就在五台山,就是你要去的地方。还告诉他,你到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老和尚拜到五台山,就打听这个恩人,两次生病两次照顾,没人知道。到寺庙里面一问,庙里人告诉他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你看一路都是菩萨在照顾他,你没有需求,他暗中保护,真正遇到困难,他现身来帮助,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我还遇到一个感应,是抗战期间,我在贵州铜仁读书,我们校长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抗战胜利之后,学校解散了,交给当地继续去办学,就是现在的铜仁第一中学。我们周师母住在南京的时候,她说有一天有个出家人到她家里来化缘。她南京住的那个地方我去过一次,是很深的庭院。大门进去很多树木,再有第二道门,二门进去的时候也是个庭院,庭院后面是她住家的地方,客房。所以院子很大。这个和尚出现在她家里,问他从哪里来的?九华山来的。有什么事情?化五斤香油。那时候周师母没学佛,没有供养他,这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突然想起来,我家这个庭院大门、二门没开,他怎么进来的?走了之后也没人送他,他到哪里去了?怎么会遇到这个事情?说话清清楚楚,不是作梦,大白天的事情。一直不能解决。以后到台湾住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老师说,那是地藏王菩萨。她后悔莫及!妳跟菩萨有缘,菩萨现身让妳看见。所以以后一生每天读《地藏经》、念大悲咒,她的大悲水非常灵验,什么病都能治,这诚信!真诚心的感应。周师母非常好的人,决定没有妄语,这是感应道交。所以,我们真心修行,真心求生净土,诸佛菩萨、护法善神真的保佑你,真在你身边,一点都不假。

妙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境界,这个境界你要不着相就妙,着相就不妙了。着相怎么?着相你生烦恼,不着相你生智慧,它怎么不是妙境!正是境随心转,好境界到哪里去求?求不到,念头一转,一切境界都是妙境。就是真正了解,外面境界非空非假,非有非无。境就是心,心就是境,真心显真境给你,妄心显妄境给你,境没有真妄,心也没有真假。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境界所现的就是诸法实相,我们所住的就是实报庄严土。起心动念,实报土就不见了,就是十法界,唯识所变,就变成十法界。如果有分别执着,这迷得就深了,愈迷愈深,你出不了轮回。轮回本来没有,是自己妄心变现出来的,无不是自作自受,念头转过来就没有。

所以,心就是能行能趣之心,我们行的是菩提道,我们所行的是佛道,与菩提、与极乐世界一天一天的接近,趣就是趣向。我们的心跟它接近,境界真的就接近了;我们的心如果还是留恋这个世间,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就愈来愈远。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我们想到极乐世界不是为别的,是为了亲近阿弥陀佛、是为了成无上道,这都是真实法,一定要用真心。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心就是真心,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它叫妄心,真妄是一不是二。真心见诸法实相,妄心见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说一切唯心造,就是自己现前一念的念头,发现现前的境界。

「中根之人,观上妙境不悟」,第一段讲的妙境你不能觉悟,「须再加发心」,这是讲你发真正菩提心。「于静心中思惟彼我」,这是清净心,你常常去想,想就是观,看自己、看别人。「痛悯自他无量劫来沉沦生死」,我跟这些六道众生,生生世世都沉沦在六道,搞生死轮回。「纵发小志」,小志是善心,发了善心,依旧「迷菩提心」「我今虽知,行犹未备」,我们修行,未备是还有缺陷,信愿行都不足,都达不到标准。「故依前妙境」,前面不思议的境界,「发四弘誓」,要真发。四弘誓愿早晚课课诵本上都有,每天念,念没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两种誓愿是度众生的,度众生一定要先度自己,自己没度怎么能度众生?度众生从哪里做起?要从「烦恼无尽誓愿断」,从这做起。烦恼断了我才有能力度众生,烦恼断了智慧开了。下面还有两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两句圆满成就自己,然后第一个愿才能够实现。断烦恼成就德行,今天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没有,全部落空了。

断烦恼从哪里做起?持戒。今天我们把戒疏忽了,光是在学经教,学经教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没有前面的基础,所学的经教都变成知识,它不是智慧。经教是智慧,把智慧变成知识,不起作用,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没分,这个怎么办?念佛都不能往生。念佛往生的,要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他有定共戒,为什么?他心是定的,定不会犯戒。譬如说他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念兹在兹,一天二十四小时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别的杂念,他什么戒都具足了,这叫定共戒。他开悟之后,一切明白了,叫道共戒,道里面一切戒具足,不犯,定中也是如此。如果说他没有得定,又没有开悟,光学这些经教,学得不错,讲得头头是道,全是佛教知识,这个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也不能往生。实在说不如一个老太婆,什么都不懂,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中断,那个能往生。她没受过戒,她有定共戒,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纵发小志的人很多,迷菩提心的人很多,菩提是觉悟,觉悟才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什么?众生跟我一体,积极要求帮助众生,先积极成就自己。后面三愿是成就自己的,先要断烦恼。断烦恼,这个十乘观就是教给我们断烦恼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真相大白,你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不再起心动念,烦恼就断了,真断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有分别、还有执着,人家赞叹我,欢喜,一毁谤我,生气,这不行,这禁不起考验。境界一现前,烦恼现前,不生智慧。真有智慧的人,境界现前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清楚的是什么?一心造,是我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是心现的,没有识变,现前的环境是心现加上识变。我不用识,我在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现前的境界就是心现没有识变。那是什么境界?实报庄严土的境界,就在当前,没有先后、没有远近。

所以境由心生,境随心变,完全看我们用什么心,一定要晓得,境是随心转的。物质环境如是,人事环境亦如是,就看我们用什么心待人。用菩萨界的心待人,人都是菩萨;用佛心待人,人全是佛,只是这个佛里头,他有迷惑。你见到真佛,为什么?你见到他的佛性,但是他现在在迷惑,你很清楚。无论他做什么坏事你也不会放在心上,他做什么好事也不放在心上,你不受外面境界干扰,这个境叫妙境。

「法门无尽誓愿知,佛道无上誓愿成」,这都是上求佛道,上求佛道才能下化众生,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下化众生。「发此誓愿,如理思惟,豁然悟理,入凡、圣位」。这个凡圣位后头有注解,「凡即五品位」,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这是五品位,五品位是凡夫,不是圣人。「为圆教观行即之位,十信之位」,十信菩萨,没有出离十法界。智者大师他老人家所示现的,他在往生的时候,这是念佛往生的。弟子们问他,您老人家往生是什么位次?他告诉大家,我往生是五品位。五品位里头,最高的是方便有余土上辈往生,最下的是方便有余土下辈往生;如果是在凡圣同居土,是凡圣同居土的上辈往生。五品位,这是凡!

圣,圣就是十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生实报庄严土,叫做圣,生方便有余土,这叫贤,叫圣贤。换句话说,这五品我们可以修,五品里头当然也有高低。随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需要什么样的心态?要无我、要无边见、要无成见,你就能随喜,欢欢喜喜的跟一切大众相处。无我,《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能随喜。也就是说跟一切人相处、一切境界相处不再计较了,心平等、心清净,没有计较、没有好恶,没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没有了,这个念头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这真功夫,而且是初级的功夫、基础的功夫,这种功夫没有,会产生障碍。这是什么?真发菩提心。五品,菩提心还没有到真正的位子,发菩提心,菩提心不圆满。菩提心圆满了证圣位。所以初住,初住叫发心住,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人就住在那个地方,实报庄严土。

真心,一定现真的境界,不会现妄的,所以这十种理观对我们真有帮助。什么叫功夫?这叫真功夫,处事待人接物没有自己;没有对立,边见就是对立;没有成见。跟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圆圆满满,他的造作,造善、造恶于我不相干。我很清楚,造善三善道,造恶三恶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求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之道,这叫发真正菩提心。我们这十种观法,我们学过这一遍,我们自己的修行方法,信、愿、持名,它这十种观法全在其中,一法不漏。就是净宗高、妙,一法具足一切法,一门具足一切门,真正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