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  2012/3/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八十九页,我们从倒数第五行看起。

「上显法身理体,真实之际」,这是指前面一科。「下明方便普度,真实之利」,这是指我们现在读的这个经文。「理不碍事,寂而常照,悲心无尽,垂迹度生。故下云: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等等」。前面我们学过法身理体,真实之际,经文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净宗依据的理体,实实在在也是诸佛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度化一切众生所根据的理体,就是真实之际。有理必定有事,理体里面虽然一切现象都没有,这里头没有时空的现象,时间跟空间都不可得,在净宗就是讲的常寂光净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寂光我们没见到,实在是我们因为迷失了自性,对于自己的性德产生了障碍,佛跟我们说的三种障碍,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三重烦恼,所以对我们的自性完全不知道了。

在中国,很幸运的,一千四百年前出现一个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他证得了真实之际,也就是证得了法身理体。像什么样子?他对五祖的报告,五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污染。那今天污染的是什么?污染的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假相。我们起心动念是精神现象,不是真的,假的,这个东西被污染了,物质现象被污染了。今天这两种污染都非常严重,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连小孩都晓得,染污到极处了。这两种染污,换句话说,让自然现象也被染污了。这些现象皆是唯识所变,识是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能大师告诉我们,真心清净,没污染。虽然我们迷失了,见不到它,但是它存在。第二句说,「本不生灭」。我们这个身有生有灭,我们的灵魂也有生灭。灵魂就是第七识,中国古人讲三魂七魄,佛经上说的阿赖耶、末那跟意识。它不生不灭,但这个识是有生灭的,它不跟我们的身生灭。我们的身体生灭很频繁,它没有那么频繁,迷的时候,它出现了;觉悟的时候,它没有了。什么时候大彻大悟,灵魂就没有了,灵魂转变了,它会蜕变。蜕变成什么?蜕变成灵性。灵性是觉悟的,觉而不迷;灵魂是迷而不觉,所以它离不开六道,离不开十法界,觉性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了,那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理就是真性,真实之际就是实相,就是真性,就是法性,它不碍事,寂而常照。这里头悲心无尽,垂迹度生,佛法讲慈悲,一般宗教里面讲爱,为什么示现在六道、示现在十法界?道理就这一句话,悲心无尽。悲心就是爱心,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这两个字是以悲为主,悲心就是孟夫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性德,性德里面的第一德。从悲里头流出的慈,这是真的爱,这个爱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广大而没有边际的,中国古人所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个话说得非常的深。这是自己的真心,这是真正的自己。自己跟别人是融成一体。像我们这一个房间有很多的灯,每一个灯都放光,光光融在一起,这个光就是本体、就是自性、就是慈悲、就是爱。你说光照在这个地方,这是哪一盏灯照的?所有的灯光都在这里。虽然都在这个地方,融成一片,但它还是有个体,为什么?一盏灯熄了,这一盏灯的光就没有了。这是比喻,比喻只能比喻个彷彿,没有办法比得那么真实,那做不到,我们要很细心去观察、去体会。这个光在净宗叫常寂光。

我们修行,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先把执着放下,清净心现前;再把分别放下,平等心现前。真清净、真平等,这是真功夫,有这个功夫念佛往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决定得生,而且不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平等心去往生,方便土上辈往生;清净心往生,中下辈往生。这是什么?这决定有把握。凡圣同居土没把握,为什么?心还有烦恼、还有习气、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有我喜欢的、我讨厌的,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有这些念头在,往生没把握,全看临命终时的缘分,所谓的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不执着就有把握了,所以得放下。我们今天不求别的,只求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所以不能再执着,最好是连分别都放下,都不要了。

念佛功夫好的,听经听得多,理明白,起心动念没放下,但是理明白,也许临命终时,你凭自己修行功夫,你是方便有余土上辈往生。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佛光照你,把你功夫提升,就提升一倍,你就到实报土去了,这就是缘分。如果对经论里的道理不熟,气分不够浓厚,还是烦恼习气很重,往生就变成没把握。真正修行的人,不难!净宗实在不难!我们看到谛闲老法师讲的锅漏匠,《影尘回忆录》里头所记载的晒蜡烛的法师,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四十年前台南将军乡这老婆婆往生,站着往生,都是念佛三年,时间不长。

我住在旧金山的时候,甘太太告诉我,她的一个朋友,老朋友,也是一位老太太,儿子媳妇都在美国,把她接去了。接去什么?看小孩,每天烧三餐饭。实际上就是烧两餐,中午大家都上班、上学去了,一个人随便吃一点。我们知道,在美国晚餐最重要。就是帮他带小孩。住了几年,她是个佛教徒,念佛,大概是默念,家里人都不知道。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这是第二天早晨,她没有起来烧饭,烧早饭,儿子媳妇觉得很奇怪,老太太怎么回事情?身体不舒服吗?门一打开,她盘腿坐在床上,叫她不答应,仔细一看,走了!留的有遗嘱摆在床上,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孝服统统做好了,都摆在床上,她料理得干干净净,她走了。真功夫!不要人助念,走得这么干净利落。这种示现,不但给她家人看,给许许多多念佛的佛友们看了,对老太太特别尊敬。

我们的烦恼习气重,有一个办法,拜佛、念佛、听经,万缘放下,这是大福报。为什么要听经?要明理,理要不清楚,品位不能提升。过去、今生造种种不善业,不怕,前面四十八愿我们学过,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你临终能够承认错了,真能忏悔,后不再造,阿弥陀佛一样接引你,慈悲到极处。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你这一生就成功、就成就了,见到什么人都好,看到什么人都阿弥陀佛,不再计较、不再分别了,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一分别、一计较,对我往生是一个严重障碍,这个业不能造。古大德教我们,「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念佛就是消业。我虽然念佛,我还计较,那你又造业了;不计较就是不造业,样样都好,好也好,不好也好。

现在我们不能不克期取证,念佛往生是我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他的都可以不闻不问。利益众生的事情,有心去做是福报,世间的福报;无心去做是功德,可以的。试问问我们能无心吗?无心就是大乘教里讲的三轮体空,是功德;三轮不空,是福德。多少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三轮不空,美其名所谓兼修善业,善业修多了,极乐世界去不了,来生人天福报,搞这个去了。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要有真实智慧,要体悟到真实之际,我们自己修行,于自于他就是真实之利,做给别人看,大家看到这个样子相信了。尽量扩充我们的慈悲心,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懂得、都明了,我们的老祖宗教给我们父子有亲,那个亲爱就是此地讲的悲心无尽。

诸佛跟法身菩萨,他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示现,垂迹就是示现,示现里面有应身、有化身。接着底下一句说,『但以酬愿度生』,这在这段经文上头一句,『现在西方』,现是示现,阿弥陀佛是示现在西方;换句话说,成佛,他早就成佛了,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不是三千年前才成佛的,《梵网经》上佛自己说,他成佛以来无量劫了,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教化众生,这一次是第八千次。阿弥陀佛亦如是,绝不是成佛才十劫,十劫是这一次他所示现的。这个道理跟事实都得搞清楚、搞明白。现在西方。

「酬」是酬报,也是报答的意思。报答谁?酬自己的愿,曾经发过这个愿,发了这个愿不能说空话,不可以妄语,一定要兑现,这个兑现就是此地讲的酬愿。注解里面说,「即俗语之还愿,谓实践其本愿」。后面这一句说得好,实现他的本愿,过去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今天收到众生求度的信息,他当然示现来了。众生求度,是不是真的要跪下来磕头求他?不是。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念头他知道,我们身体状况他知道。为什么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也不怀疑了,身体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的生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波动现象,波动的频率。每一次的波动都周遍法界,所以你的物质现象,这清楚,很清楚,周遍法界,他知道,到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立刻就来了。他来,那就真的是酬愿度生,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发过这个愿。那我们跟他又有缘分,什么缘分?常常念着他就是缘分,念一声,一生当中念一声阿弥陀佛,跟他都有缘分。看到佛像有缘分,看到阿弥陀佛的名字有缘分。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他不接受;有缘,他能接受。接受,一丝毫都不怀疑,这叫缘成熟了,缘成熟一定先度;缘不成熟,帮助他、提升他;没有缘的,帮助他,跟他结缘。这酬愿度生。

下面给我们解释「愿」「愿即指因地中之四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愿大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跟阿弥陀佛有缘的人就太多太多,不计其数。佛的法缘好,所以成佛之后广度众生,度众生的缘超过一切诸佛如来。「今既成佛,则本愿中无量光寿等等三种庄严,无一不实现也」。这三种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包括尽了,统统实现。四十八愿里头也讲这三种,教主是能度之佛,菩萨是所度的众生,国土依报庄严,统实现了。「四十八愿一一之愿,皆为法身」,法身是理体,法身是常寂光,法身是此地所说的真实之际。「今则法报化三身成就」,法身是体,报化是作用。报化,报身是度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度实报庄严土,报身;度同居土、方便土,应身。这个地方讲化,化里头有应,应身,应化身,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根熟的众生多,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度,这就用应身;如果只有一个、二个,化身。「又一一之愿,皆为众生」,四十八愿愿愿不是为自己,都是为成就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目标是一切皆成佛。

今天上午美国夏威夷修蓝博士来访问,这是一个用夏威夷土著古老的医疗的方法,治好很多很多人。这个道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他能够用它来治病。我们跟他用的这个道理,我们不是治病,也可以说也是治病,我们治比他那个病更严重的病,我们要断烦恼、要消业障、要成佛道,比它大得多,是一个道理。他来,也算跟佛结了缘,跟净宗结了缘。这个法门,他那个是意念集中、专注,把病人跟自己用观想的方法合成一体。我跟病人是一体,那病人现在是哪些地方有病,那就是我自己有病,我用心理、用观想把这个带着病毒的细胞恢复了正常。我恢复正常了,得病的人他也恢复正常了,为什么?一体。他说这是他们治病最重要的一个祕诀,如果不能真正合成一体,你就办不到。真合成一体,这是什么?这是爱!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叫母子连心。母亲心里头有儿子,儿子心里头有母亲,两个人的互动,有心灵的感应。这中国古书上都有记载,不是神话,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跟夏威夷这个方法完全相同,同一个道理。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跟诸佛如来是一体,诸佛如来有没有这个本事治我们的病?当然有。那为什么不照顾,我们现在病很苦,为什么不来照顾我们?我们造的业太重了。受一些苦难是什么?是消业障,这不能不知道。佛菩萨还是慈悲,在旁边看到,真到危急,他确实就来帮你一把。你还能承受就让你受,为什么?对你自己有好处,你的业障消除一分,你的境界就提升一分,道理在此地。总得要觉悟,总得要明白。中国古人常说「吃亏是福」,今天我们可以说,受一点苦难是福,好事,不是坏事。

灾难,有人跟我说,我听了觉得有道理,说这个灾难是一九九九年要爆发的、二000年要爆发的,一直推迟,推到现在。这是什么?这是诸佛菩萨的慈悲,是一切神明的慈悲,推迟,希望你要觉悟、你要回头、你要改过、你要忏悔。现在麻烦了,推迟怎么?推迟,你什么都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佛菩萨、神明都不相信,变本加厉,恶业愈造愈严重,那没办法,那佛菩萨不管了,不管报应就现前。这也挺有道理。人不可以不回头,不回头走的是地狱道,太苦了。所以四十八愿我们读过,确实愿愿皆为众生,「是故必然酬愿度生」

再看下面一节,「现在西方」「现」,就是现前,「今也」,今天。又做示现讲,今天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说示现?「佛身遍一切处,身土不二,故佛土亦遍一切处」。经教里常说,「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一如」,也遍一切处。只是我们自己迷而不觉,佛菩萨是觉而不迷,体是一个,相不一样,受用不一样。「云西方者」,这说个方便话,「方便示现也」。这是净宗指方立相,因为众生执着,你要不指个方向,要不树立一个形相,他不相信,他没有依靠。那就告诉他西方,你把心就想着西方,这是一种善巧方便的方法,教你去观想极乐世界、去观想阿弥陀佛。那是不是有这个事情?只要你一观想就有,心想事成。西方从哪里来的?佛在经上说得很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它就有这回事情;你不想,不想就没这回事情。为什么?你心是散乱的,心要一专注,事实就现前了。所以我们可以告诉人,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理,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心太大了,心周遍法界。

「如《法华经寿量品》云: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这个等,信后头有愿,愿后头有行,观其信愿行。「诸根利钝」,信根、愿根、行根,是利还是钝,人精进就利,人马虎那就钝。我们今天要把这桩事情认真,要当真、要专注,我们从钝根就变成利根。学佛多少年,没有认过真,没真干过,所以根不利,不利,跟佛没有感应。不是没有感应,感应你没有办法发觉。我们真的勇猛精进,这感应就很明显,你就发现了。「随所应度」,所不是佛,是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话《楞严经》上说的,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因为佛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着,佛现相是我们的心所感的,佛说法也是我们的心行所感。「处处自说」,处处自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这几句话里头,包括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就是大经里头平常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想佛给你说什么法,他就给你说什么法。佛没有一定的身相,佛没有相,佛也没有定法可说。从这个地方我们自然就能体会到,像中村康隆所说的,每一个宗教里头的圣神都是真实之际里头所现的现相。如果我们说佛,全是佛示现的,示现在各种不同宗教里头;如果你说观音菩萨,行,那就是观音菩萨示现。原本是一体,说一家已经是远了,一体,世界上宗教是一体。一体,别人听不懂,说一家,这比喻,他觉得好懂,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往上提升就是一体,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示现的名字不同,形相也不同,年纪大小也不同,说法也不同。最后还是当入涅槃,这句话重要。重要在哪里?每个人最后证得都是究竟圆满,涅槃是清净寂灭。当入涅槃,怎么入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后都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证得大般涅槃。不麻烦!修别的法门不容易,修这个法门太简单了,这个法门是自性第一德。

「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从哪来的?种种方便说微妙法。不说是阿弥陀佛无量智慧之所成就、无量神通之所成就,不说这个。说什么?阿弥陀佛去参学、去访问、去考察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取长舍短,这个大家觉得有道理。所以极乐世界变成超胜,比一切诸佛剎土都殊胜。为什么?你这个剎土里头长处,你看它都有,你这个剎土里的缺点那里没有。这是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我看到方东美先生,他对佛教这么信,他告诉我,他说的是真话,合乎逻辑,他不是凭空想象,他是真智慧。读《华严经》告诉我,五十三参,成就后得智。怎么成就的?你得要通过考察、观摩、学习,佛家叫参学,这是真智慧。不是你凭空坐在家里慢慢去想,不是,那个靠不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参学,这个智慧是真的。所以佛家教人的方法,真实不虚。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读这个本子,夏莲居老居士觉得过去这些大德会集这些本子没有尽善尽美,有缺陷、有问题,重新来会集,避免过去这几种会集本里面的问题,成为一个圆满而没有缺陷的本子。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集注,这个名相,这一句里头的义理,找出经典里面类似的来解释,找出祖师大德注疏里面的解释,没有自己的意思,集大成。谁带头?阿弥陀佛带头,阿弥陀佛集诸佛剎土之大成,建立极乐世界。你看他底下的人全学会了,集大成,好!让人家什么?心服口服,没话说。我们懂这个意思,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学了很多东西。

「今云现在西方」,这个现是示现,在就是现在,就是今天、现在,这个在是现今的意思,那个现是示现的意思。「即随所应度…方便说微妙法也。因此正是指方立相,即事而真」。这是净宗无比殊胜方便处,它确确实实指一个方向给你,西方。形相是什么?极乐世界是有相的,阿弥陀佛也是有相的,十方去往生也是有相的,所以国土有相,佛有相,菩萨有相,立相。即事而真,为什么?它的事相依法性,不依一合相。《金刚经》上讲,十方诸佛剎土里面的十法界都是一合相,一是什么?一就是微尘,微尘聚集起来变成的现象。这是属于阿赖耶里头的,总离不开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现在科学称为能量;转相,现在科学家叫它做信息;境界相,科学家叫它做物质。宇宙再大,不外乎这三种现象,业相是自然现象,信息是心理现象,意,念头,再物质现象,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

在法界里面,法界就是自性,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没有远近就没有空间,小里头容大,大里头容小,统统混合成一体,这就是含容无尽。大乘教上有两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要去体会。体会到怎么?要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到,我们的心量拓开了,对一切众生没有怨恨,怨恨恼怒烦一扫而尽,没有怨,没有恨,没有烦恼,也不会发脾气。这是讲什么?情绪,情绪恢复了正常,端正心念,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怨恨恼怒烦,没有杀盗淫妄。这是业报身里面清净身。实报土里面清净身是法性身、法性土,自性清净。我们这个不是自性,我们这是修得清净。但是这个清净跟法性的清净会相应,它有感应。感应的浅深那是我们的功夫,我们放下得愈多,要真放下,假的不行,要真放下,你放下愈多,你契入就更深。

「善导大师剖示其义,谓娑婆众生,妄心瀑动。指方立相,尚未能专注,况无方无相耶?」善导大师说得好,把指方立相、即事而真给我们更进一步的解释。说娑婆众生,妄心不是浮动,是瀑动,像海啸一样,大风大浪。这个字用在现在,那真妙极了!善导是唐朝时候人,在那个时候用这个字,恐怕很多人觉得大师用这个字用得太过分了一点,妄心是动,不能说瀑动吧!这一千四百年之后,我们看到这句,跟现前环境完全相同,也许大师看到了。所以指方立相都不能专注。想专注,专注不起来,妄念太多了。念佛,一串念珠,算念一句拨个珠,才一百零八,这一百零八都不能专注;能专注十念就很不错了,十句佛号里头没有妄念,不错了,你说多难!如果说是无方无相,这是大乘里面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哪能成就?说理是没错,正确的,可是我们做不到。

「又《上都仪》云:归命三宝」,归命也就是皈依,「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这才能见到效果,对娑婆世界六道凡夫管用,一定要指方立相。我们把心住在西方,住在极乐世界,住在阿弥陀佛名号当中,西方是境界,极乐世界是境界,阿弥陀佛是境界,我们取这个境界,心里头只有这个,除这个之外统统放下,这叫住心取境,我们才能够得到清净心,才能够得到平等心。心地清净平等,智慧自然现前,爱心一定能够浮出来。这个爱心里面没有占有,对一切人事物的爱,爱而不占有。不但不占有,不控制,没有控制的念头,也没有分别的念头,真爱心,你才能做到三轮体空。

爱的表现是尊重,自卑而尊人,这是爱,自己谦卑,尊重别人,对于别人能发生敬爱。表现在关怀,我们讲照顾,尽心尽力协助,所谓互助合作。互助里头还有别的人要帮助我,没有这种希求想,没有这个念头,我帮助他,决定没有让他回报的这个念头,这才纯净。夹杂着好有好报,那是什么?那对世俗人说的,世俗人要求报,没有报他不干。佛菩萨不要,为什么不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边都不着,这个理要懂。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是一体。连这个一体的念头都没有,你才真的回归到一体了;还有一体的念头,你没有回归,你的距离还很遥远,清净心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干干净净。今天科学讲回到零点能量场,零点能量场就是自性。自性,零点能量场,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慈悲、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都从那一点出来。

所以皈依三宝,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系心,尚不可得」。这个系心,就心里头专念一样东西,心只系念一桩事情。净宗教给我们系念阿弥陀佛,我们能不能相信?敢不敢相信?我很想相信,我很愿意这么做,做不到。杂念太多,妄想太多,把你完全破坏掉了,这就是凡夫系心,尚不可得。「况离相」,离相是般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他离不了,所以现在找那种根性的人找不到了。佛在世,学大乘就不多,何况佛灭度之后,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佛法的承传亦复如是。读这些经文,让我们对佛菩萨的慈悲、佛菩萨的智慧、佛菩萨的善巧方便,佛菩萨对我们末法众生的照顾,恩德无量,我们感恩的心才能生起来。如何报恩?依教奉行就是真报恩者,这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报恩成就者。

底下这句经文,『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极乐』,这就是指方立相。上一句是《宋译》的经文。《魏译》本里面是十万亿剎,《唐译》本子里面的文叫十万亿佛剎。《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就是玄奘大师翻的《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跟玄奘是同一个译本,罗什大师是意译,玄奘法师是直译,完全照着梵文经文来翻译,直译。这个本子翻的是同《宋译》《阿弥陀经》同魏唐两译。诸译不同,其故有二」。同一个经本,翻的人不一样,翻的句子也小有差别。这个缘故,这说出两种。「一者,如《法华》所说,随众生根器,所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是故两土距离亦可不同」。这是方便说,对初学这样说容易懂,接引他入门。说真话,底下讲,「实者」,给你讲真话,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皆遍一切处,互融互摄,本无距离之可言」,这是讲真话。更进一步给你讲真话,我们自己现前这个身形,跟诸佛如来一样,遍一切处,一切时空都了不可得。佛身遍尘剎,众生哪个身不遍尘剎?不遍尘剎怎么能成为一体?成为一体才遍尘剎。我们为什么见不到?为什么体会不到?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住你。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到,你就体会到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二者」,第二种说法,「亿、俱胝、那由他」,这印度这一些数目字,「所表大小不一」。譬如讲亿,就有四种说法,第一个十万叫亿,百万也叫亿,千万也叫亿,万万也叫亿,四种,到底是哪一种?俱胝,这个意思翻成中国就是亿,所以也可以有这四种说法,从十万、百万、千万到万万。「但前三者,则为常用者」。古时候万万叫亿不常用。现代已经在大家日常生活当中,都称万万为亿,而不是称百万、十万叫亿,都称万万叫亿,所以时代不一样,每个时代人观念不相同。「那由他,可为十万」,也可说千万,也有解释为万万。「其义不一,是故难校」。印度那个时候跟中国周朝时候相同,都是些小国、部落,没有统一,所以每个地方用的这些名称不一样,大小不相同,所以翻译就有一定的难度。那由他也可以称十万,或者千万,也有解释为万万,所以其义不一,其义不一样。

「今于十万亿取亿数之最大者,则为十万万万」,这最大的数字。「百千俱胝那由他,取俱胝与那由他之最小者,则为千万万万。较十万亿大一百倍,故不必局限于数量。诸经互参,则可知所示现之极乐世界,距此土至少在十万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国土)」。十万万亿个大千世界之外,这就从这些数字上来讲。「凡夫闻之,常感极乐甚远,惧不能去,此实由于迷自心量故」。这样大的数字,大乘经教里头佛说过,我们的印象很深,叫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我们的心多大?十万亿佛国土在我们心量里头很小,不大,方寸之间耳。实在是凡夫心量太小了,看到这数字这么大、这么远。如果我们真正把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念懂了,你的问题全解决了。《还源观》告诉我们,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所以十万万亿个佛国土,念头才动就到了。极乐世界不遥远,总在一体之内,没有超越这一体。

「据《楞严》,则十方虚空生我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何远之有」。这一句话《楞严经》上的,佛说十方虚空无量无边,无尽的广大,要跟我的心一比,十方虚空太小了,就像一片云彩一样在太空里,把我们的心比作太空,把这一片云彩比作十方虚空。说得更实在一点,底下这一行有,「故《观经》曰:阿弥陀佛,去此不远。实因本在众生各各自心之内也」,这大家应该熟悉。经论,祖师大德都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哪有远近!我心里头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此地;我心里面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当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是心现识变的。「又《弥陀疏钞》曰:分明在目前,亦何尝远。莲池大师之说,透彻心源」。这九个字说得好,分明在目前,念头一转就是。转不过来,迷了,愈迷愈远,觉悟了就在眼前。

『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立相,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指时间,过去、现在与未来,所谓三世也。界者疆界,指空间,即四维上下,所谓十方」,四方,四维上下,这十方。「合时与空,故称世界」,所以世界就是今天所讲时空。「极乐梵语须摩提,译有多名」,翻译的时候,因为它意思多,你看翻极乐,有翻安乐的,有翻安养的,有翻清泰的。《弥陀要解》谓极乐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往生到极乐世界,一切众苦永远离开了,所以称它作极乐,称它作安稳,平安、稳定,说明那个地方没有动乱。《弥陀疏钞》曰:显至极之乐,非人天一切诸乐之比。故名极乐」《疏钞》是莲池大师的,显示极乐世界的环境乐到极处,人间天上之乐不能跟它相比,所以故名极乐。

「诸佛国土,随机所感」,还是离不开众生心,「有四种土」「一曰常寂光土。经云:毘卢遮那遍一切处」,毘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是极果人所居」,极果,果报到极处,就是妙觉如来,比等觉还高。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你说身也行,说土也行,身跟土是一不是二。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今天科学所说的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常寂光全没有,所以有一点像现代科学家(量子力学家)所说的零点能量场。这个零点,数学里头零是什么都没有,零点能量场,有一点这个味道。但是它跟数学的那个零不一样,它这个零点能量场里头什么都有,但是没有现象,不是现象,所以你没有办法探测它,也就是科学跟哲学都达不到。

佛对这桩事情告诉我们,唯证方知,只有你证得,你就知道了。用什么方法证?用禅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证得了。禅定里面所证得的是现量境界,真实不虚,比科学家用仪器、用数学去探索出来的还要真实。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要修禅定。念佛法门也是修禅定,佛在《大集经》上讲得很好,讲持名念佛即是甚深深妙禅。禅是什么?制心一处就是禅。我们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一处,这就是禅修,行住坐卧全在定中。如果有个杂念跑进去了,就把你的禅定功夫破坏了。念佛人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是禅定,甚深禅定,不但有定、有慧,而且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完全相应。

「二曰,实报庄严土。行真实法,感殊胜报」,这叫实报。「七宝庄严,具净妙五尘故。亦云无障碍土」。净妙五尘,五尘是色、声、香、味、触,不算法,这叫五尘。尘是什么?尘是染污。它不染污,净妙。实际上它不是阿赖耶的境界相,它是法性土里面所示现的,有这种作用,没有染污,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亦云无障碍土。以色心不二,毛剎兼容故。是法身大士所居」。法身大士,明心见性的人,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证得法身。这些人他们所住的地方叫实报庄严土。他们证得法身,转八识成四智,所以八识里面的业相、转相、境界相他们统统都没有。他没有形相,经里面常说法性身、法性土,说这个意思。这个净妙就是法性身跟法性土。

亦云无障碍土。《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境界在实报土里头。我们今天有障碍,你看隔一道墙,你就走不过去,你就有障碍;隔一张纸,你就看不到对面,你有障碍。无碍是没有障碍,墙在此地,你走进来走出去一点障碍没有,你看外面透明的,他真的是无障碍。障碍从哪里生的?障碍从妄想生,有妄就有障碍;妄想放下了,障碍就没有了。所以障碍是假的,不是真的。

以色心不二。色是物质,心就是念头。现在我们懂了,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的波动现象。所以物质跟念头是一不是二,念头是心,物质是色,它是一不是二。毛剎兼容,这事事无碍。毛是汗毛尖端,正报里头最小的,汗毛的尖端,剎是佛剎,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在我这汗毛端上。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国土,佛剎没有缩小,我这个毛孔汗毛没有放大,没有大小,毛剎兼容。真有这个事情,《华严经》上说过,普贤菩萨有这种能力,去云游毛剎里面的诸佛如来剎土,他能够入那个毛端里面的佛剎,到那里面去供养、闻法,佛在那里讲经说法。那让我们想到,毛剎里面那个剎土里头众生也有汗毛,他那个汗毛里头还有佛剎,重重无尽。这个话就是中国老祖宗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就是无内。剎里头还有众生,众生还有毛孔,毛孔里头又有佛剎,你就想,想不尽。这是什么?这是性德。性德不可思议,你无法想象,你没有办法把它说清楚,所以一定要唯证方知。

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桩事情你就亲自证得了,你不必要去想,你亲证了,你跟普贤菩萨一样,可以入微尘剎土。微尘剎土里面跟外面剎土无二无别。那我们就晓得,不要多,我们这一个手指里头多少汗毛!每一个毛端都有佛三千大千世界,这里头有多少大千世界?华藏在哪里?在一个手指里头,不思议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你要想完全通达明了,佛告诉你,成佛去就明了了。等觉菩萨对这个事情还像隔一层薄雾,看到了,不很清楚。佛在经上跟我们所说的全是真实,佛法是科学。为什么?他叫你亲证,不是说了就完了,你要证得,才是你自己的;你没有证得,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你自己的。能不能证得?释迦佛说,非常肯定的说,你决定能够证得。你不能证得是你烦恼不肯放下,放下就证得了,这才是真正的自己。回归自性,这真正可贵,不再搞虚妄的了,三种真实成就,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