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一集)  2012/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7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八十八页第一行:

我们前面学习到「莲花化生」。念老引用莲池大师《弥陀疏钞》里面的一段话,说明这个世间六道众生,舍报之后去投胎,都是污秽不净。哪有念佛人往生到净土,一弹指之间莲花化生,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个莲花,第一行从当中看起,「此莲花者,实为行人」,行人是修行人,就是念佛人,「脱卸」,我们现在讲放下,「凡夫罪身」,叫罪恶之身,「之玄幽宫殿」,这是比喻。六道众生托生的时候,投胎在母亲子宫,玄幽宫殿就是说的子宫,住在这个地方,慢慢在这个地方长大成人。怎么能比得上,底下一句说,「安养当人慧命之神妙舍宅」。安养是极乐世界,当人是念佛的人,慧命往生到极乐世界,神妙舍宅是指的莲花。这两个对比,非常清楚。

下面是念老的话,「上数语深表弥陀大愿,悲心至极,妙德难思」。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是弥陀大愿的成就,那个地方没有胎生、没有卵生、没有湿生,只有化生,而且是莲花化生。莲花代表洁净。我们这个世间莲花,根生在莲池泥土里头,泥土代表秽土;它的茎是在水当中,水是清净的,表净土;花开在水上面,表示染净二边都放下,取这个意思。莲花化生代表中道第一义谛,所以妙德难思。又《大日经疏》十五卷说:「如世人以莲华为吉祥清净」,世间人心目当中看到莲花认为这是吉祥,它清净,它染净二边都不染,「能悦可众心」,我们看到莲花都会生欢喜心。「今祕藏中」,这是密宗里头,「亦以大悲胎藏妙法莲华为最秘密吉祥」。它也以大悲胎藏,胎藏是佛教的术语,《佛学大辞典》有简单的资料,我们节录在此地。

「胎藏又曰华藏,为众生本具之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一切众生个个不无,人人皆有。这是说「肉团心所具菩提之理性」。一般人都把这个心以为是心脏,其实说心脏也没有说错;现在科学认为能够思考的是脑,不是心脏,说脑也没有说错。为什么?整个身体构造它是相通的。所以,真正理解它的意义这个重要。实在讲就是藏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在哪里?是在脑还是在心脏?哪个地方也找不到。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释迦牟尼佛让阿难去找心在哪里。你说用心,阿难也讲用心,佛也没有说它是真心是妄心,佛只说心在哪里?阿难找了七处,都被佛否定了。阿难惊慌了,这回过头来向世尊请教。其实心在哪里?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离不开心,心是一切法的本体,离开体哪有现象?所以,一切现象就是真心。禅宗大彻大悟的人知道,老和尚问他,开悟了,在哪里?悟是什么样子?真正通达的人,随拈一法。老和尚点头,这个考试就通过了,真正彼此有默契。所以心是万法的本体,心在一切法里头,阿难答的七处都是,不能指在哪一处,处处皆是,无有一处不是。

现在我们明白了,科学家给我们证实,就是意念跟物质不能分开。我们看到科学报告,马上就想起到《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任何一个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统统离不开五蕴。我们从前以为五蕴是讲色身,五蕴的色法是我们的肉身,五蕴的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心,这妄心,并没有讲错,但也没有讲对。科学的报告,跟法相宗讲阿赖耶三细相完全相应。三细相第一个业相,科学家说的能量就是业相,它是个波动的现象。阿赖耶的转相,科学家所说的信息,就是受想行识。它有感受,它会想,它的感受、会想不间断,一个接着一个。我们读了弥勒菩萨的报告,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一弹指的时间,它这个相续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相续,这叫行。行是行动不间断,是这个意思。识就是藏识,像数据库一样,所有的信息全在其中。哪些信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信息都在里头。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很有限的一部分知道,大部分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有障碍,有烦恼、有业障。烦恼是贪瞋痴慢疑,这一类的,造成障碍,业障是我们造的业,造的善业、不善业,有这两种东西把它障碍住了。所以信息虽然一条也没漏,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知道?只要我们把这两种障碍化解了,等于说把这个机器修复了,它就非常灵敏,就起作用。这个修复就是把烦恼放下,业障化解掉,消业障、断烦恼,我们自性里面的作用就完全恢复了,真心就现前。真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他受用是大慈大悲,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所以这个胎藏是众生本具的慈悲心。

「言肉团心所具菩提之理性,依大悲之万行,而生长发育,犹如母胎内之子,故曰大悲胎藏」,大悲胎藏四个字的意思说出来了。胎藏是比喻,不是真的,因为母胎胎藏能孕育婴儿,这个地方讲大悲能孕育菩萨,把它比喻作胎藏。「又胎藏谓肉团心开敷之八叶中台之大日,此中台之大日,以大悲出生无尽之诸尊垂普门之化用,故曰大悲之胎藏」,这又一个说法。大悲胎藏说肉团心,肉团心这是讲心脏。心脏八叶中台,把心脏比喻一个莲花,莲花有八个叶子,当中是莲台,莲台当中是大日。大日也是比喻,日是光明遍照,比喻是智慧。从大悲心出生无尽诸尊垂普门的化用,这个无尽是指佛与法身大士。诸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加上妙觉,四十二个位次。他们,垂是上对下,救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平等的慈悲、无缘的慈悲,叫普门化用,教化众生。这是自性的智慧与慈悲,则称之为大日、大慈、大悲。所以称它为大悲的胎藏。这个意思也很圆满。

所以祕藏里头说,亦以大悲胎藏的妙法莲华为最祕密吉祥。这个祕密是深密的意思,佛法里头没有祕密,祕密是不可告人的事情,佛法里头没有,佛法大公无私。为什么说它祕密?它太深了,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像阿赖耶就是祕密,佛说得那么清楚,真正能懂的人有几个?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对这桩事情也是模模糊糊的,没搞清楚,半信半疑。确实,近代这些量子物理学家,他们这些研究报告帮助我们明白了。没有看这些报告,讲不圆,讲不透彻。我们做学生学习的时候,老一代就是没法子讲清楚,辩论个多少次也是枉然,得不到一个具体的结论。科学的报告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就想到法相讲的阿赖耶,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一连起来,所发现的原来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再看佛经,看的时候看清楚了。他们的报告后面还有尾巴,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全明白了。

物质现象,物质没有,假的,是意念纠缠产生的幻相。这个我们马上把阿赖耶的境界相搞清楚了,它是从转相变现出来的,这个清楚了。转相,见分从哪里来的?这个科学家没搞清楚。现象看到了,这个意念是突然有的,但是立刻就不见了、消失了,速度非常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个数字,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诸位想想,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控制它?你没办法掌握它,它存在的时间就那么长。所以它突然蹦出来,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蹦出来马上就消失,就没有了。科学家说得很好,如果是一个物质现象,或者一个精神现象,单独的,毫无意义。为什么?它生灭速度太快了。就好比我们电影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放映,如果是一张,单独一张,毫无意义。单独一张在放映机里面,我们以前这个老的机器,一秒钟二十四张,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闪就过去了。你睁着眼睛看这个东西晃一下,里头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晓得有个东西闪了一下,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如果二十四张连在一起一秒钟,看出来了,也很快,一秒钟就完了,能够有个概念。所以单独一张毫无意义。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可能连个样子,闪的样子我们都还没有觉察到,也就是我们根本就不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单独一个现象。必须众多现象纠缠在一起,科学家就说这个才有意思,才能发觉它的存在,单独一个是不可能的。

这种现象从哪里来的?没有原因,找不到原因。佛法知道,它从业相里头来的。业相从哪里来的?业相是一念不觉。自性里面,那真的叫蹦出一个无明、妄心,那就是阿赖耶。一念不觉,出现一个阿赖耶,阿赖耶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叫它做无始无明,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必须无数的不觉纠缠在一起,它起作用了,在这个里头,由业相变成转相,转相变成境界相。无论怎么变,一切相是一体。科学发现了,所有现象好像有个肉眼看不到、我们无法接触的一个网,无形的网,这个网联系着整个宇宙。科学家说我们的身体是这个网里头的一分子,有能力接收这个宇宙网里头所有信息。而且自己这个网站也能够发出信息,我们起心动念发出去了,我们这个肉身每个细胞都是在那里发,速度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都在发。如果它不发的话,现象就没有了。所以它不是真的,是假的,这是佛在大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自性是真的,但是自性没有任何现象,能生一切现象。

惠能大师的报告虽然简单,说得很清楚,前面的四句是把自性描绘出来,自性的样子。第一个,「本自清净」;第二个,它不生不灭,「本不生灭」;第三个,它「本自具足」,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第四个,「本无动摇」,这句话很重要,说明什么?说明自性本定,也就是自性不会妄动。自性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自性本定。末后说「能生万法」。这个能生万法我们理解,它怎么会生万法?是众生有感,它自然有应。这是个信息网,整个宇宙是一个信息网,是一体,哪个地方网里动了,信息它都知道。只要是有缘立刻就应,众生有感它就有应,没有感的时候它不现形,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它没有现象,所以你看不到它、你听不到它、你摸不到它、你也想不到它。我们这八个识统统缘不到,它就在面前,它根本没有离开。

这是我们参考最近的科学报告,跟大乘经里头所说的一对比,搞清楚了,对诸佛菩萨不能不佩服。诸佛菩萨怎么知道那么清楚,比科学家还厉害?那就像经中所说的,这桩事情,就是明心见性,唯证方知。什么人能证得?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证得了,这《华严经》上说;大乘经里面佛说,破无明烦恼、破尘沙烦恼、破见思烦恼你就见到了。名称不一样,事实跟《华严》完全相同。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见到了,你要不放下永远见不到。所以,起心动念是障碍,分别执着是障碍,障碍去掉了,真相大白。

再接着看,「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莲台也」,这是胎藏,妙法莲华。这里有个名相,「加持」,我们常常看到的。《佛学大辞典》也有一点资料,《演密钞》第二卷,「言加持者,加谓加被」,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跟我们衣服披在身上那个披,音相同,意思也相同。在这里不能念「加被」,要用挑手边,古时候它是通用的。「持谓任持」,任是自然的,自然而然保持它。「佛以上神力,加被任持现前大众」,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都能见到的。佛所加持的人,这个人要有修行的功夫,也就是说这个人真正放下。放下为什么还要加持?放下肯定得到加持。这就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实际它是一个网络,是个大网,这个网里头任何一个点、一个网孔,这个信息整个网都知道。他需要加持,这就是感;诸佛如来加持,这就是应。

最高是对法身菩萨的,就是净宗里面所说的,寂光土加持实报庄严土。寂光土里面是妙觉如来,就是毘卢遮那。毘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也翻作光明遍照。他自然,绝不是起心动念,自然就有这种反应,就加持他,让他见到不思议的境界。被加持的人有相当的功夫他才能感,以他修持的功德来感,佛才有应。「得见如是不思议庄严境界」,这个境界是见到佛身、见到佛土。真见到,信心成就了,真相信了。为什么?见到了,不是听人讲的,亲自见到的,愿心就格外恳切。佛的这个加持岂不就是接引吗?这不是临终的接引,这对于一个修行人,对他的信心、愿心加强了,他对于见佛往生决定不怀疑。

「即身成佛义曰」,这又有一个加持的意思,「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曰持」。这个比喻很好,容易懂。众生的心水,佛好比是太阳,这个影子现在池塘里的水里面。众生的心水就像池塘,把佛比作太阳,这个影子现在众生心水当中,这个叫加。行者心水,这个心要干净、要不动,日月的影它才能在里头现出来。所以行者心水能感佛日。如果它的水很脏,水还有波浪,那就现不出太阳的影子,就现不出来,这就不能加了。可见得加持是双方都有条件的,这就讲缘,双方有缘。佛没有办法加无缘的众生,无缘就是他心不清净,他的心有染污,他的心在浮动,这就不能够感佛,就不能感,佛就没有办法应。佛现在众生心,这叫加,众生的心要清净、要不动,这叫持。

《八十华严经》第六卷说,「佛所加持无有边」。佛的加持没有起心动念,由此可知,众生之感也没有起心动念,那个感就特别殊胜。起心动念,心浮躁了。所以现在人麻烦在哪里?心浮气躁,不能感,就是没有持,没有奉持,佛日不能现。有没有加?有加,佛日是从来没有中断的,怪我们自己心水染污,心水起波浪,心浮气躁。如果我们的心是平静的,心是清净的,你跟诸佛如来那个感应不会中断,常常有。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在这个世间通灵的人很多,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要细心去观察,他的心清净,他的妄念很少,我们就知道他有感的能力,他能见到一般人见不到的一些事情。如果他心浮气躁,他妄想很多,那他不可能有感应。他所知道的,现在有一些灵媒附体,不是他自己的能力,这未必可靠。这就是过去李老师告诉我们,真正预知的能力是要禅定。佛可以把过去未来的现象,用他的神力突破时空界限,就在当下你就看到了。这是要定功,得到加持。这种信息那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为什么?现量境界。比量境界,有时候很准确,有时候不准确,那就所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莲台也,念佛往生的人真的是无量功德成就。我们看到好像他没修什么功德,他就能往生,往往因此感到怀疑。其实我们所知道的太有限了,我们只看到眼前,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而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只要是念佛往生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今天往生,得无量诸佛如来的加持,此地讲一切加持法门之身。这不是偶然的,世间确实没有偶然的事情。过去生中修的,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分,不知道接着修,而造了许许多多的恶业。恶业做得再多,可能他过去善根福德很厚,这一点恶业在他障碍不大。一遇到缘分他立刻就回头,他能信、他能愿、他肯念,念佛,句句佛号都是净念相继,这还得了!我们不如他,我们天天在念,一天念一万声抵不得他一声,他一声是净念,我们一万声是杂念;他一闻,他不怀疑了,我们听了多年还半信半疑,这就是说我们的善根福德不如他。所以,他虽然错了一生,最后这个缘成熟的时候他还是决定成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疑惑就化解了,经典里面这种说法,有理论依据,不是随便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是一念迷,这一念错了,才做许多恶事,但是一念觉,他立刻就回头。我们没做恶事,但是还回不了头来,他一下就回头了,他这一回头我们就赶不上他。我们细细想,这里头这个道理并不很难懂。这一切加持,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他坐莲花了。

「可见极乐九品之莲,正显大日如来密意,举体皆是最胜秘密吉祥」。大日如来,这是密宗本尊。他是谁?显密不是两样东西,是一样东西。我们要有个认知,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元的,不是多元的,是一体的,没有分割的。任何宗教,他们所信仰的、奉持的神明也好、上帝也好、真主也好,无论称什么名相,都是一体的化身。就像日本过去中村康隆老和尚,我第一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一百岁,一百零三岁的时候过世,我跟他见过好像是三次面。那几年在日本开两次会议,到日本我一定去看他老人家,很慈悲。第一次见面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讲得好!我们听了欢喜。我离开的时候,那天离开,他的大徒弟桥本送我出门,告诉我,他说老和尚今天跟你说的话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也是说法应机,老和尚知道我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地联络宗教,倡导世界宗教是一家,老和尚跟我说这个话。这是对的,没错,确实是一家。

我们看底下这个资料,从《佛学大辞典》里头节录出来的。「梵名」,古印度梵文,梵名称为「摩诃毘卢遮那」。摩诃翻成中国意思是大的意思,毘卢遮那就是日,显教里面称毘卢遮那佛,《华严经》的教主。我们现在背后这尊佛像就是毘卢遮那佛,华严三圣,当中是毘卢遮那,旁边是文殊、普贤,华严三圣。也翻为日,就是太阳,摩诃是大,所以翻成中国意思是大日。《大日经疏》第一卷,这是密宗最主要的一部经典,说「即除暗遍明之义」,这解释大日的意思,是除暗、遍明,普遍的光明。所以,毘卢遮那也翻成遍一切处。「然世间日则别方分」,方分是指空间,「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一边不至另外一边。太阳照我们地球照一半,那一半是夜晚,这一半是白天,它不能遍照。大日不一样,大日是遍照。「又唯在昼,光不烛夜」,白天太阳照到了,夜晚日光照不到。「如来智慧日光则不如是,遍一切处,作大照明矣,无有内外、方所、昼夜之别」,这些都没有。

「又,毘卢遮那者,光明遍照之义,谓之遍照如来」。所以,大日就是毘卢遮那,毘卢遮那就是大日,显密是一不是二。密是显之密说,显是密之显说,显密是一不是二。所以华藏就是密严,密严就是华藏;毘卢遮那就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就是毘卢遮那。如果学佛的人不懂,执着一边,起门户之见,就完全错了。特别是学大乘,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认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这是大乘的根本。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跟自己什么关系?一体。经上常说「生佛不二」,生是众生,把众生说在前面,佛在后头,生佛,没有说佛生。佛尊重一切众生,平等当中尊重一切众生,自己谦卑。尊重别人,把别人摆在前面,自己摆在后面。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永远学习谦卑,不敢在别人前面,我们走在别人后头。这都是教化众生。每个人都能退一步,天下就太平了,所有一切争执就化解了,让别人就是让自己。所以念老在此地做的总结,可见极乐九品之莲,正显大日如来的密意,举体皆是最胜祕密吉祥,祕密吉祥就是极乐世界。

下面是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上章三愿」,本章三愿,「从闻我名字至莫不致敬,是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从若闻我名下至诸根无缺,是第二十六」,底下这一段,一共有四句经文,「闻名得福愿」。再下这是「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这一章有三愿,都是表闻名的功德。这是先说这一章经文的大意。

上面「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乃往生之正因,四十八愿之核心」。这个地方特别提醒我们,往生的正因就是执持名号。为什么要执持名号?因为持名念佛能断烦恼、能消业障、能生净土、能见弥陀,道理在此地。你肯念佛,你肯定有信心、有愿心,因为什么?你行动出现了。真信、发愿,不肯念,你有信、有愿没有行动,有行动决定有信、有愿。可见得持名重要。古德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很有道理!说话造六道轮回的业,无论你是善还是恶,离不开六道轮回。念阿弥陀佛,这也是一句话,能帮助你了生死、脱轮回、生净土,它不一样。为什么不念佛?记住,念佛是往生的正因,是四十八愿的核心。

第十九愿与二十这两愿,乃第十八愿之开广,就把它拓广了。「第二十一愿,专指具有宿恶之众生,若能悔过,发菩提心,一心专念,亦皆得往生,不更恶道」。这是总结前面几愿,特别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后面两句经文,善导大师的解释讲得太好了!后面两句讲往生,十念必生,后头说唯除五逆十恶,毁谤正法。很多人听了这两句,自己造业太重,好了,我往生没指望了。善导大师给我们解释,因为五逆十恶、毁谤正法是一切恶业里头最严重的,没有比这个再重的了。阿弥陀佛在此地劝导我们别造这个业,并不是一定说造了这个业不能摄受,你不能往生,不是这个意思。善导大师为我们解释,真正肯认错、肯忏悔,回头是岸,阿弥陀佛还是会摄受你、还是会接引你往生。这个开示不得了,让一切造作罪业的人都有了希望,劝导大家改过自新。如果你不改过自新,那你肯定堕恶道,你造的是地狱业。纵然修了一点人天福报,你来生到人天享人天福报,福报享完了,罪报浮上来的时候还是要受。唐太宗在世的时候修了不少福报,死了时候迷惑颠倒,到畜生道去了。畜生死了以后,回到人道,人道那一点余福享尽了,地狱业现前,堕地狱。在地狱里头几百年的时间,一直都在地狱,这一次才出来。这都是给我们示现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果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逃过因果报应的。

只有这一条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为什么你一定要懂得,你才有信心,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可思议?这句名号能帮你断烦恼、消业障。在所有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消业障、断烦恼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过于念阿弥陀佛。你不认识、你不知道,你要真正知道了,你就抓住这句佛号。而且时间不会很长,念个一年、二年,业障真消掉了,你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还剩下一点没关系,带业往生,真去了!这是无与伦比、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一桩事情,我们遇到了,无量劫来稀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了,你说这多幸运。问题,问题怕我们遇到了不认识、不识货,当面错过,那就叫真错了!希望我们这一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要抓好、要真干。经还是要听、还是要学,为什么?坚定我们的信心、愿心。没有经教,怕我们不善的习气太严重了,今天信了,明天又怀疑。只有在经教天天不间断薰习之下,把我们这个根薰习成坚定不拔,不再动摇,我们就决定得生,信心十足。

所以二十一愿好,专指具有宿恶的众生,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包括现前所造的恶业。我常说,只要你一口气没断,你都有机会往生,这一口气断了,来不及了。在这一口气没断之前真正悔过,承认自己的过错,真正悔改,求愿往生。弥陀慈悲,没有分别心,不会嫌弃你,你还是蒙弥陀本愿摄受,接引你往生。所以这里头几句经文要记住,若能悔过,发菩提心,就是真信、真愿意到极乐世界,去跟随阿弥陀佛,要一心专念,亦皆得生,不更恶道。不更恶道是什么?你那个恶业消掉了,完全从念佛功德里头消掉的。「第二十三愿,则专指妇女,闻名净信,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则命终转男,往生极乐」

上面这几愿,统统是「闻名发心,得生净土,是为得益中之上者」,这个闻名得的利益,是上等的利益。这一章这是显闻名得的是少许的利益,「下者」,这下者怎么?他往生不了,我们看这一愿里头没有说往生。得到什么好处?『诸天世人,莫不致敬』,大家对你恭敬,得这个利益,这不是得往生。我们接着看下面文,「今章」,这一章,「则显其下者。盖众生根器不一,故闻名之信乐发心亦不一,或因大心未坚,或因信愿不深,或以持念不专,是以未能全契弥陀十念必生等大愿」。跟阿弥陀佛十念必生的大愿不相应,这是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往生。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老师常说,他不说别人,说我们自己莲社,都是念佛人,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老人常说,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十万人,那就有三、五十个。我离开台中,台中莲友五十万人,那往生的也有二、三百人,台中莲社功德不可思议,这是老师教化的成就。为什么不能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漏?理上决定讲得通,事上,这原因此地说出来了。闻阿弥陀佛名,听《无量寿经》《弥陀经》,大家的信、乐、发心不一样,真发心的成就了,没发心的不成就。为什么没有发心?亲情放不下,世间的缘放不下,他不能往生。经教没有真正听懂,所谓一知半解,不能产生坚固的信心。或因大心未坚,是发了心,不坚固,常常退转,遇到世缘,大心就不坚了,往生的念头就没有了。或因信愿不深。都很容易被境界所转,看到喜欢的手舞足蹈,看到不高兴的,就要批评、就要教训,这都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李老师对于这些莲友们知道得很清楚,说不说?不说。为什么不说?说了没用,他不听、他做不到,这就是烦恼习气太重,大心、信愿不坚固,就这么个问题。

我在台中,我感觉得很遗憾,什么原因?老师讲经太少,一个星期讲一次。如果老师天天讲,我想台中往生的不止三、五百人,三、五千人都可能,甚至于上万人。大慈菩萨讲过,如果度一万人到极乐世界,那他就是阿弥陀,那功德太大了。能不能?真能!老师如果只搞一个莲社,不再搞其他的,专心搞一个单位,他心是定的,他不乱。每天讲经,天天劝导大家,密切薰修,人心就定了,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讲堂里面,不要多,每天两个小时讲经,十个小时念佛,办得到,不是办不到。老师往生,我这件衣就是他老人家往生那天定做的,不用红色,用这个颜色,现在用这个颜色很普遍。我在李老师之前,搭的衣也是红色的,穿黄色的海青,老师过世之后我改了,我用灰色的海青,用这件衣。老师往生,在莲社莲友六百人,大殿里头铺的蒲团六百个,四十九天日夜不断,六百人念佛给他回向。人怎么念四十九天?外面的人很多,看到哪一个蒲团,人离开了,这个人就到那里去,坐到那里去念去了。四十九天蒲团里头没有空的,只要有人离开了就马上候补进来。在台湾是盛况空前,没有一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全是自动的,晚上不睡觉在那等着,看哪个地方有空位子赶快去补。我看了很感动,这些人对老师做到了知恩报恩。老师走了之后,想到老师的教训,我们要真干,不真干对不起他老人家。

所以这几句我们读了,深深感到警惕。或以持念不专,这句话就是学习不能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得太多、学得太杂,不专,这都是往生的障碍,跟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不相应。「故当世未能了脱生死」,这样学佛,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一定是继续去搞六道轮回。这一生虽然不能往生,确实是断恶修善,来生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享福就怕迷惑,要遇不到殊胜的缘分就迷了,愈迷愈深,麻烦就大了。「仅能获福于现在及来生」,现在是这一生,未来是来世,来世肯定得人天福报。「故获利未能如前之数愿」,前面从十八到第二十四,这几愿殊胜的利益你没有得到。念老这一段文,这个注解,放到此地好,特别提醒我们。

后面再告诉我们二十五愿,「第二十五愿,修菩萨行谓六度万行,是乃广修众善者。本经三辈往生,皆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盖发心乃诸善中王,持名是万行之首,缺此往生正因,虽行众善,则广而不专,博而未精,未契弥陀本愿,难于今生现证,故唯受人天礼敬而已」。我们想想,这错了!想想这些是不是我们现在的毛病?如果我们现在有这些毛病,要赶紧改过。如果不改,那就是修人天福报去了。人天福报,如果我们说一句不好听的话,那叫什么?叫恶作剧,你们想想对不对?在六道里头恶作剧。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干这个傻事,赶快回头。让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天天讲经。李老师我深深感到遗憾,他没有天天讲经。他的精神、体力非常好,这是修得的,修行有功夫。日中一食,生活非常简单,那么大的工作量,其实他那个工作量是可以把它减轻的,搞的事业太多,什么事情都要过问,所以用心不专。如果专心教学,培养底下一代,不但佛门,连传统文化的人才济济。

所以做事,我看了明白了,事情不要在一个人手上做,交给下一代去,让他们去做。好好的着重于培养人才,这个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在这个世界,甚至于许多宗教,我认识的,几乎都把培养人才这桩事情疏忽了。不是不知道重要,就是没有真肯干。我们老一代的法师,也是常常口里说到培养人才重要,但是没有一个干这个事情。有这个认知,但认识不深、用心不坚决。现在愈来愈困难。如果没有后继的人才,佛法就会断灭,肯定会断灭。佛法如是,这世界上其他宗教也面临同样的危机,甚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这才是今天头等大事,我们要全心全力。

特别是年轻同修,一定要有使命感,古人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这是大圣大贤的事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落实?用教学,做一个好教员,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他不出家继承王位,他把王位舍弃掉,去当一名职业老师。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它是师道,它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一生现身说法,做一个非常负责的教师,而且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对于学生一律平等,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过同样的生活方式,沿门托钵。释迦三十岁开悟,七十九岁圆寂,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一直到圆寂,四十九年没有间断,模范老师。圣贤事业要用这个方式,才能够永远承传下去。

孔夫子当年在世,教学只有五年。夫子学成大概跟释迦差不多,我们在《论语》里头读到,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十九岁放弃王位的继承,他离开家庭去求学,求学十二年,到三十岁,印度所有的宗教、学派他都曾经去学过、去涉猎过。三十岁这一年,他放弃广学多闻,放弃这个念头,采取一门深入,修更深层的禅定,大彻大悟。过去学习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彻悟之后全部解决了。自性般若智慧现前再开始教学,一直教到往生,给后世弟子做了真实的榜样。师道,师道哪有不教学的道理!李老师是在家居士,他有职业、他有工作,用他公余的时间来推动佛陀教育,他的一生做得很好、很如法,在家佛弟子。如果是出家的,寺院就是学校,寺院讲经教学不可以中断,哪个学校可以不上课的?没这个道理。所以寺院庵堂应该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每天教学不能中断。

释迦牟尼佛没有星期天,没有放假的。每年只有一个夏安居,夏安居是教育,夏安居把他已经有成就的学生,平常四面八方教学,夏安居统统叫回来、招回来,就是再教育。我们现在讲进修教育,提升这些老师自己的德行、学问、智慧,提升自己,安居结束之后再出去教。年年有三个月亲近释迦牟尼佛,提升。这个制度好,教学相长,永远不中断。所以夏安居是这个意思。夏安居是雨季,出去托钵都不方便,就不出去,安居在一处,接受信徒的供养,从早到晚都上课。早晚课不是像现在上殿,早晚是修定,修禅定,除了听讲经、研究、讨论就是入定。这是世尊当年在世的状况,我们应当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