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七集)  2011/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七十四面,倒数第四行:

「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实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晓喻众生曰: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定慧究畅,于法自在。世尊所说,真实不虚,万勿轻疑,但当仰信。是乃喻示我等,佛是果觉,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别心,妄测如来圣智,但当信受,必满所愿。」这是发起序中,深入证信,一共有五重,前面我们学到第四,是「佛告阿难,如来所以出兴于世,只为拯救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个最后一重,世尊深知,净宗持名念佛实实在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没有人相信凡夫成佛这么容易、这么简单,所以许多人不敢相信、不敢修学。因此之故,这才晓喻众生,说如来觉智难量,神通无碍。佛修行时间长,无量劫才修成功,大家相信。证得究竟圆满的理论、方法、境界全都说了,《华严经》讲得最完备、最详细,所以在大乘称之为根本法轮。

凡夫证果要经历五十一个阶级,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每一个位次都不容易。你说初信位,这是最低的,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能够证得。哪有烦恼不断、业障不消就能证得阿惟越致,谁肯相信!这里头的理太深了,经上常讲,这桩事情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才彻底明了。等觉菩萨对这桩事情犹如隔罗望月,隔一层罗纱看月亮,这些话都是古人说的。可是这个法门在汉朝时候就传到中国来了,汉明帝的时候,正式派上特使到西域去请法,请回两位法师,摩腾、竺法兰。这两个都是印度人,他们弘法到了中国西域,中国的使节在西域跟他们见面,请他们到中国来。这是国家正式迎请,永平十年,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快满两千年了,二0六七年就是两千年。到中国来之后,在中国就生根了,这是我们能意识到的,因为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世尊宣讲《观无量寿佛经》《观经》是讲净土法门的理论与修学方法,《无量寿经》是净土概论,方方面面全讲到了,《观经》是两个重点,就是理论跟方法。理论核心就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方法说了十六种,叫十六观,任何一观成就都能往生,持名念佛是最后的第十六观。不是没有根据,有理论、有方法,只是它太深、它太奥妙了,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前面说了,「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遇到这个法门就能相信,我们看到很多,多半是哪些人?老太婆,阿公阿婆。真有效,念了几年走的时候很多预知时至,走的时候瑞相稀有,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历代祖师当中,像昙鸾、善导、永明延寿,这些人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专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普通人!他们做这个示现,我们知道也是做样子给大家看。永明延寿大师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修净土,弘扬净土,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到明朝末年,莲池、蕅益也是大通家。莲池大师注《阿弥陀经》,就是《疏钞》,用《华严经》来注净土,告诉人《华严》跟净土是一部经,《华严》十门开启,《疏钞》也是十门开启,《弥陀经疏钞》《华严》讲十玄,他也用十玄来解释。把小本《阿弥陀经》提到《华严》的地位,让大家重视这个法门,是这么个道理。《疏钞演义》我记得我讲过一遍,那个时候是用录音机录的,我们还没有摄像。用卡式带子,一个带子九十分钟,好像我们讲了三百多集,也就是三百多个卡带。我到美国去弘法,把这套东西带到美国,摆在我讲台面前,三百多个卡带摆在这里,人家来看稀奇,什么东西?《阿弥陀经》。这个有起作用。大家都瞧不起净土宗,认为净土是老太婆教,《阿弥陀经》薄薄的那一点,不重视!看到这么多带子,一算的时候讲了一年,一天讲九十分钟,讲一年,三百多个。看到之后,不敢批评净宗。问我怎么讲的?我说照莲池大师注解讲的。所以我们到美国把净土宗弘扬起来了。黄念老跟我开玩笑,他说「净空法师,你将来是美国净宗初祖」

初祖有好多个!遍法界虚空界净宗初祖是谁,你们知不知道?给诸位说,大势至菩萨。法界虚空界第一个提倡专念阿弥陀佛的,《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娑婆世界的初祖是谁?普贤菩萨,你看世尊讲《华严经》的时候,《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极乐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净宗修什么?普贤法门,那不是跟《华严经》一样的吗?所以我说,普贤十愿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中国净宗初祖是慧远大师,那时候所根据的就是《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还没有翻译出来。

难信能信,在概要里面说到本经契机的,古大德有说,这个法门是契上上根机,不是普通根机。所以才说,遇到这个法门真信、真愿、真念佛,虽然不认识字、没有学过东西,古德都说,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他今天有这个缘分遇到了,无量诸佛如来加持他,他的善根福德现前。善根就是能信能解,他未必能解,他能信;福德是他真肯发愿、真肯念佛,他一生真成就了,讲得通!通宗通教成就往生的时候未必能跟他相比,这些都是事实。我们看《往生传》、看《净土圣贤录》,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念老在此地为我们引经据典,我们在此地看到他老人家苦口婆心劝导我们。

如来果地上的觉智真是不可思议!我们虽然都有,但是烦恼、习气、业障障碍住了,不能现前。「神通无碍,定慧究畅,于法自在」,这是释迦牟尼佛。从他在世教学四十九年,讲这么多的经论,这几句话我们相信,如果不是觉智、神通、定慧他说不出来。「世尊所说,真实不虚」,这我们要相信,决定不能够疑惑。我们今天修净土,成就这么艰难,问题在哪里?我们是半信半疑,不能不信,又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障碍。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了,契入境界不费功夫。佛说的是一点都不错,难信之法,所以我们「但当仰信」。后面这几句是念老劝我们,「佛是果觉」,证得究竟圆满,「我是凡夫」,这个自己要承认。什么叫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有,这就是凡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人就叫做阿罗汉,不叫凡夫;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个人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人就是佛陀。这是标准。我们拿这个标准回过头来看自己,我是凡夫,佛有智慧,我没有智慧。决定不能用凡夫心去批评如来、去测度如来,这都是错误的,我们只有信受,应当信受,依教修行,必满所愿。

「由上可见,经之序分,全为证信」。序分里头有通序、有别序,都是为了证信。「本经小本之宗」,小本就是《阿弥陀经》「蕅益大师指为信愿持名」《弥陀经要解》也是把经分成三分,序分、正宗、流通,蕅益大师在这三分里面,都用信愿行来解释,序分里面也讲信愿持名。「此三资粮,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信为道元功德母」《华严经》上说的,《大智度论》也是这么说的,佛对这个信看得重。佛教没传到中国来,先秦之前,我们老祖宗,我相信至少也在一万年以前,中国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相信久远之前老祖宗就在传了。孔子是集大成,他说的话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思考。夫子说他一生没有发明、没有创造,换句话说,他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他把这些传说用文字写下来,流传给后世。所以,《论语》里面「子曰」,那说的东西很多都是古圣先贤的。

老祖宗也把信放在道德的最底限,你看五常,仁义礼智信,最后是信。信如果没有了,前面四个全都没有,信是五层楼最底下的一层,称为信德。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的道德,这是做人的基础,叫常道,常就是不能失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能违背。《左传》上有句话说,这个五常如果要失掉了,文字是这么说的,「人弃常则妖兴」,意思就是说,人要把五常仁义礼智信丢掉,这个人就不是人了,是什么?妖怪出来了,这是妖魔鬼怪出来了。人来生还能得人身,这五常太重要了,我们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守住这五德,来生不失人身,这没错。它跟佛法上五戒相同,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你看跟佛家五戒完全相同,佛家称五戒,中国称五常。常比戒的意思更严,永恒的真理,决定不能够失掉。

「序分中先说此经之本」,这个经从哪里来的?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说这部经,他所根据的是什么?依据什么说的?这个原理原则没搞清楚我们就不能相信。在这个经里头说出来了,他所依的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前面解释得很清楚。真实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际是什么?际是到根源了;广,它到了边;深,它到了底。这就是真实达到它的边缘、达到它的底,真实之际是这么个意思。真实讲到彻底,透彻了。其他有些经讲到真实,但是没有讲到底、没有讲到边缘,有真实不能说个际,说个际就是讲到了边、讲到了底。真是什么?自性,《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这是这个经的本体。「故可信」,不是随便讲的,没有证得真实之际,这个经讲不出来。「本经之用,乃广惠众生以真实之利,故应信」。真实的利益,你学了真管用,利益没有边际,跟真实之体相应,利益没有底。

「何谓真实之际」,什么是真实之际?「正如莲池大师《疏钞》中所开口便道者: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个真实之际,「故知真实之际,即当人之自性也」。明心见性,达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叫成佛,《华严经》称之为妙觉如来。等觉菩萨虽然证得,没有妙觉位那么清楚,妙觉才是真正证得了。我们在学习这么多年,特别在《华严经》上,我们体会到,放下起心动念就证得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人离开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诸佛实报庄严土,住这个地方。《华严经》上说,住那个地方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初住就证得,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

这个人不起心不动念,还有什么阶级?有阶级不就是有分别吗?不就是有执着吗?那是凡夫,那哪里是佛菩萨?这就有问题了,这四十一个阶级怎么来的?不起心不动念,无明就断掉了,我在这个地方体会到的,习气。因为我看到下面,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还有见思习气在;见思习气断掉之后,他就不叫阿罗汉,叫辟支佛。辟支佛要把尘沙烦恼断了,他才能成菩萨;菩萨要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了,他才能成佛,这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把无始无明烦恼断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他升级了,脱离十法界,生到实报庄严土,习气还在。所以,我是从这个地方想到的,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个阶级,是习气厚薄不一样。刚刚去的,譬如十住菩萨习气很浓,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等觉只剩了一品,一点点,那一品断掉的时候他就不住实报土,住什么地方?住常寂光去了,那叫妙觉,不叫等觉。

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他们是真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四十一个阶级,确实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有吧,不起心不动念,哪有?起心动念才有,他不起心不动念。你说他没有吧,习气厚薄真的存在。习气没有法子断,你说我用个方法断的话,你已经起心动念了,所以他没有办法断。不像见思的习气、尘沙的习气有办法断,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这要时间,时间久了自然没有了,就这么个道理。需要多长时间?在经上给我们讲三大阿僧祇劫。这就说明,实报土里面这些菩萨们,他们的寿命是三大阿僧祇劫,叫无量寿。所以这个无量寿叫有量的无量,不是真的无量,有量的无量。但是你要晓得,他三大阿僧祇劫满了,他证到妙觉,那就是真的无量,习气断干净了,是真的无量。所以,刚刚往生的是有量的无量,到证得妙觉果位,就变成真的无量的无量。真的无量不住在实报土,住常寂光。住常寂光,实在讲就是回归自性,他的身体、他的智慧德能跟常寂光都融成一片。

我们用今天科学家的话来说,身体是物质现象,意念是精神现象,科学称为信息,波动是属于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统统归常寂光。归到常寂光这三种现象都不存在,全都没有了。但是常寂光遇到缘,随时可以现三种现象,这就叫神通。神通无碍,他能应十法界一切众生之感,他应的时候这三种现象都出现。以释迦牟尼佛为例子,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久远劫就证得妙觉,他住在常寂光,他不是住实报土。地球上这些众生有感他就来了,他就现身,示现八相成道,在这个世间住了八十年,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年,外国人说他是七十九岁圆寂的。你看有身体,物质现象;为我们讲经教学表演,精神现象。所以,这里头就讲的,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统统变现出来。这个地方缘尽了,三种现象都不可得,就没有了。他在不在?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身体,虚空法界就是身体。这些确实都是《般若经》上所说的实相,实相是一切法的本体。实相无相,从体上讲的;实相无不相,从相上说的,什么相他都现。就是起作用的时候无不相,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相。

本经的用,真实之利,这个应当相信。莲池大师《疏钞》里头形容本体「灵明洞彻」,灵是感应,明是智慧,洞彻是灵明到极处。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他都讲到了,还有没发现的他也讲到了,没有发现的是自性,发现的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法相。自性是体,从体现相、起作用,相与作用科学能发现,体没有办法发现。「湛寂常恒」,这四个字是形容像水一样,湛是清净,一丝毫染污没有,寂是不动。水清净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它能照见。照见比喻作智慧,自性本有的智慧,湛寂常恒,自性之体里面有智慧、有德相。「非浊非清,无背无向」,这两句话说明,性体里面找不到对立,我们今天讲相对的,这里头没有,找不到;换句话说,时间空间都没有。时间有先有后,这里头没有先后;空间里头有远有近,这都是相对的,远近没有,遍法界虚空界就在当下。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哪里?就在当下。这是真的!所以大哉,这是赞叹,没有办法形容,没有言语赞叹,只有用大哉真体,宇宙万有的本体。「不可得而思议」,没有办法想象,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唯自性欤」,这个自性就是自己的自性。

自性是一体,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没有两个自性。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的自性是一个,同体。我们看到世间许许多多的宗教,你看他们的经典,可以撷出一个字,核心,那就是爱,没有一个宗教经典里头不讲爱的。基督教、天主教,还有犹太教,这三个教都是用一部经典,《新旧约》。犹太教用《旧约》,如果是佛法讲当机,《旧约》是摩西当机,《新约》是耶稣当机,天主教是《新旧约》都学。里面中心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这是他们宗教的核心。佛家讲慈悲,慈悲就是爱。伊斯兰教讲仁慈,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仁慈是爱。所以,连江本胜博士水实验,他用这个爱字,各种不同的语言,各种不同的文字,都是这个爱,给水去看,得的结晶是最美的。所以他问我,爱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说可以这么说法。中国传统的文化也是从这一点发展的,这一点是五伦里头「父子有亲」,这亲爱,这是性德。真性里头第一德就是爱,一定要知道,同体,没办法分。所以佛法讲得清楚,「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慈,慈悲,同体的慈悲,佛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真实之际就是当人自性,就是自己的自性,这是把此经之本说出来了。

「何谓真实之利?」这个利就是本经的作用。《疏钞》里头说:「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同一部经,一个细说,一个略说,这妙用,妙到极处就这部经。你看,澄浊而清,浊是染污,如何将这些染污沉淀,恢复清净?像水一样,这一缸浑水,如何把它恢复清净,让这些染污沉下去,沉到底下去。这是比喻。第二句,「返背而向」,这是我们对于自性,我们今天是违背了性德,跟自性完全相反。想法违背了、言说违背了、行为违背了、造作违背了,统统违背了自性。怎么说违背?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我们不知道是一体,我们在搞分裂、在搞对立,这个苦了!性德第一德是爱,我们爱没有了,爱没有了到什么程度?连自己都不爱,自爱都没有,还能爱人吗?今天跟父母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是什么?全是个利,争名夺利,爱没有了。在过去还有人教,现在教的人都没有了。

所以,社会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地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没有自然灾害,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地球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是我们自己把地球给糟蹋掉了。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样的清净庄严?他有爱,他知道是一体。那个地方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中断,知道为什么没有中断?每天都有无量无边新生进来,从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那不是新生吗?天天有生面孔进来,都要教。在极乐世界,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这极乐世界做到了,教育做得好。今天这个世界没人教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两百年了,日本人告诉我,他们从前寺院庵堂都讲经教学,他丢掉四百年了。我们细心去观察世界上每个宗教的经典,当初这些创教的都在讲经教学,全都是教育家。顶多我们再把他分类,再加两个字,社会教育家,真的,不是假的。哪个创教的先知不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我们相信摩西也应该有二、三十年。耶稣教了三年,被人害死,他要不被人害死,我想他教的时间也很长。都是教学,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前些年,国内陈大惠居士找我,做了一次访问,以后出的光盘叫「和谐拯救危机」。这个名词是他提的,这些光盘流通到国外去了。有一天我在马来西亚,在前首相马哈迪家里作客,谈到这个问题。马哈迪把名字改了,「和谐拯救危机」,把和谐两个字改成教育,「教育拯救危机」,说得好。但是教育,现在每个国家都在办教育,办得很多,所以这个教育要圣贤教育就对了。今天很多宗教也警觉到了,灾难一来的时候宗教不能不开放了,不能再保守,我们要接纳其他的宗教,要包容不同的宗教。这是我前一个月在澳洲,图文巴一个基督教的牧师来看我,跟我提出的。他说从前我们好像这个包容的概念很少,现在我们知道需要包容。好事情!图文巴的宗教团结得很好,所以我就提出「宗教教育拯救危机」,针对现前。

二0一二就在眼前,现在每个人不再顾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如何来挽救二0一二的危机?我想宗教教育是最好的方法。佛法里头教材非常丰富,净宗是非常的精彩,而且分量不多,非常适合于现代人修学。有时间的可以研究《无量寿经》,工作繁忙,时间少的,可以在《阿弥陀经》上下手,确确实实能解决问题。像此地所说的《疏钞》,莲池大师讲的「澄浊而清,返背而向」,就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也就是大乘一般所说的,怎么样去断烦恼?怎么样消业障?这是佛门同修没有一个不着急的事情。如何找到一个非常有效果的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把我们的业障消除、把我们的烦恼放下?真的,信愿持名是最有效果的方法。

有人去实验,效果不明显,依旧是很困难,这个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在这个世间染污的时间太长,染污的程度太严重,习气太深了。我们这个佛号力量不够,念着念着又被外面境界转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立刻就现五欲七情,这烦恼起来了,阿弥陀佛不见了,问题出在这里。所以对理要清楚、要真信,不被外面环境所转,我们要转环境。《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学着转境界。就用一句佛号转境界,不要害怕,眼见色,起心动念了,马上回到阿弥陀佛,不管起的善念、恶念都不要理会,用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办法好!古人都说过,「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的念头起来,你觉悟太迟了,你第一念迷了,第二念也迷,第三念也迷,念念都迷,那就没法子了。第一念迷,我第二念就不迷,第二念就阿弥陀佛,这个办法真管用、真有效。

一九九八年,我在新加坡提出的「十念法」。一念十声阿弥陀佛,念六个字可以,念四个字也可以,十句叫十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十声,叫一念。一天念九次,可不要忘记。早晨起床,洗了脸、漱了口,有佛像在佛像面前,没有佛像面向西方,念十句;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句,这两次。三餐饭,人家念供养咒,我们念阿弥陀佛十句,就五次。你上下班工作,上班之前、工作之前念一次,工作完毕念一次,所以上午两次下午两次,总共九次。一点时间都不耽误,要养成这个习惯。我们提出来之后,学习的人很多,我收到很多信、很多电话,说非常有效果。这个好!时时刻刻提醒你,工作开始,念十声佛号才开始工作,工作完毕,念十声佛号再放下。一天九次,一次就是十声佛号,两分钟就念完了,符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它能产生效果。

「越三祇于一念」,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越是什么?超越,超过三大阿僧祇劫,就在一念。三大阿僧祇劫是什么?圆教初住菩萨到等觉圆满,三个阿僧祇劫。你看他要修这么长,你就这一念佛号就超越了,你就证妙觉位,超过他们了。「齐诸圣于片言」,诸圣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片言也是一声佛号,一句弥陀四个字,真的齐诸圣于片言。你跟他们平等,跟等觉菩萨平等,跟十地菩萨平等,就这一句名号,不需要麻烦了。谁相信?莲池大师相信,蕅益大师相信,永明、智者相信。「至哉妙用」,至哉是达到了极处,妙用达到极处。「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就是不可思议,「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净宗,它的核心、它的精华就是四十八愿,本经第六品。如果没有时间,很忙、很繁忙,没有办法受持这部大经,你就读第六品。你把那一品真的读明白、读懂了,你对于净土就全盘都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四十八愿功德之所成就。

下面说,《阿弥陀经》乃本经之小本,故知至哉妙用,其唯本经欤」《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一部,同部,一个细说、一个略说,内容完全相同,只有详略不一样。「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圆摄信愿」,圆满的包括信愿,「一向专念即是持名」。小本主张的是信愿持名,这个本子说得详细,信愿是发菩提心,持名是一向专念。「大小两本,同一纲宗」,纲是纲领,宗是宗旨,他们的总纲领、宗旨完全相同。宗是最重要的,主要的理论与方法。「如是妙法,三辈齐收」,如是妙法是讲净宗这两部经,三辈上中下根全收了。「遂令凡夫,顿同补处」,所以它确确实实有能力让博地凡夫顿同补处。这个顿是顿超,没有阶级,就跟补处菩萨同一个等级。补处是等觉菩萨,实报土四十一个阶级里头最高的。「大哉妙用,不可思议」,真的是难信,一个人修到等觉谈何容易!在实报土,是三个阿僧祇劫满了,等觉菩萨,等觉之前不止三大阿僧祇劫,你就想到修行多艰难。但是在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叫横超,它没有阶级,它能够跟一切阶级平等,所以不可思议!

「即是本经之发心念佛,此即真实之利也」,讲得这么多,都是属于真实利益。「如是真实妙用,于一念顷,顿越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我们为什么没有见到?我们这个念佛,于经上讲的理论、讲的方法,我们没有做到;如果做到了,如理如法,没有一个不成就。理论是什么?大势至菩萨讲得最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没做到。我们念佛,六根收摄不住,夹杂妄想,这个念佛不能有妄想的。我们念佛的时候要万缘放下,你看念佛堂的堂主,老僧常谈,常常拿这句话去劝勉别人,我们就是万缘没放下。我们没有发菩提心,专念,我们不是一向,我们没有方向。所以专念就变成杂念,许许多多妄想、杂念渗透进去,所以它不专。你要把这个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晓得经上讲的一点没错,错在我们自己。我们的心收不住,六根往外头境界跑,起的是烦恼不是智慧,向外跑统统起贪瞋痴慢,统统生的是七情五欲。尤其是现代人,我们自己当然受影响,心确确实实是贪瞋痴慢疑,情绪确确实实是怨恨恼怒烦,所以生在这个世间苦不堪言。遇到佛法有善根,没有善根遇不到。遇到能生欢喜心,功夫不得力,原因是理论、方法、境界还是没有搞清楚。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功夫才不得力,如理如法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一声称名,位齐诸圣。我等幸闻」,这个法门我们的确非常庆幸,能够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听到这部经。「此真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这句话是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说的,跟武则天的开经偈有异曲同工之妙,武则天开经偈里面说「百千万劫难遭遇」。稀有难逢,我们遇到了,不能不庆幸。所以,机会一定要抓住,不抓住这真可惜。序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我们继续看下面,念老的注解有四卷,第一卷就是到第三品,向下是他的第二卷。我们科判里面是正宗分,序分讲完了,现在学习正宗。我们用他的注解,他注解里有一些交代的话,我们也念念。「第二卷,从经中第四品至第十品」,这是第二卷。「本卷」,这是说这一卷的大意,也就是从第四到第十这个七品,七品经的大意。「详陈弥陀因地,见佛闻法,初发大心,五劫精勤,结得大愿」,这个我们都会看到的。首先说明阿弥陀佛的因地,这是历史。阿弥陀佛最初见佛,听佛讲经说法才发菩提心,这个大心就是本经里面所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大菩提心,这细说。发愿之后他认真修行,要把四十八愿兑现,不是发了就完了,那个没有用处,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这个愿是空愿,不是真的。他真的做到了,做到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成就。别人要问,极乐世界从哪来的?从四十八愿来的,所以四十八愿就太重要了!四十八愿,人家是五劫精勤,那个愿才圆满,愿愿都落实了,不是假的。

「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这是他的方法。一乘愿海是阿弥陀佛的用心,他的法是一乘法,一乘法是成佛。无论什么根性的人接触这个方法,一生决定成佛,不是像其他的法门一步一步往上提升。你看小乘,从声闻到缘觉,再到菩萨、再到佛,它是有阶层的,慢慢向上提升的,这个法门没有。《法华经》上佛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切诸佛的大愿,都希望众生赶快成佛,可是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要开方便法门。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教化众生,他有阶层的,佛开悟之后等于是先办小学,讲阿含,小乘经,讲了十二年,这是基础。有十二年基础,可以提升了,讲方等,方等讲了八年,这是大乘的初阶,预备班,合前面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础才讲大乘,大乘是般若,般若讲了二十二年。世尊讲学总共四十九年,二十二年加前面二十年,四十二年。后面的八年讲《法华》《法华》等于是研究所一样。《法华》是一乘法,一乘愿海,前头有四十二年的基础才能学一乘法。

净宗不是的,净宗前头不需要那些基础,直接就给你一乘。所以,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就是一乘愿海。什么方法?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你就念这六个字,你就能够契入一乘愿海。这个法门真难信,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简单?「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万类齐收」,你看上面从等觉菩萨,下面到阿鼻地狱,所有众生之类它统统都齐收,你修学这个法门都有成就。「积功累德,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都是经上的话。三根普被,万类齐收,积功累德,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是阿弥陀佛五劫精勤里头所做的。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所发誓愿圆满成就」。这个无量劫,实际上我们在经文上看到的五劫,五劫精勤,结得大愿,他成就了,成就之后那真的是无量劫。但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成就到现在才十劫,换句话说,无量劫要看十劫,极乐世界刚刚建立不久。我们现在能够往生,将来在极乐世界都是老前辈,这个很难得很难得,真的是老前辈,你第十劫就来了。「积植德行,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底下的经文要给我们说这些事情。「如是内容,净土三经,唯此独备」,这样详细的介绍,净土三经里头只有《无量寿经》《弥陀经》上没讲,它很简略,《观经》里面只讲理论与方法,也没有细说这些事情。所以,唯独这部经,这是净宗概论,这里头有详细说明。「故称本经为净土第一经也」

下面,「二、正宗分(四品至四十二品)」,从第四品到四十二品都是属于正宗分。我们看注解。「经之正宗分,如人之身躯,心肺各脏皆备于是。本经以第四品至四十二品为正宗分。」「弥陀因行」,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因地,我们现在都是在因地,成佛叫果地,因地的时间很长。「法藏大愿」,因为阿弥陀佛在修学的时候,有一段时期他的法名叫法藏,法藏比丘。因为他学的是大乘,大愿、大行,所以也尊称他为法藏菩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都是净宗非常重要的知识,我们应该要学习的。「三辈往生正因」,上中下三辈,什么原因他能得到三辈?得到上辈、得到中辈,怎么往生的?「极乐菩萨修持」,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那个地方学习的环境、生活的环境,我们也应该要知道,让我们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的心。

还有「边地疑城生因」,这是极乐世界附带的,也必须要知道,它有边地,也叫疑城。这些人对西方净土相信,但是有疑惑,他用功很勤,所以他真的要往生了,往生他没有入品。你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入品了,他有品位。他们这些人往生没有入品位,到极乐世界他见不到佛,他在莲花当中,花没有开,他在莲花里面。这就是什么?他有过失,他有疑,什么时候这个疑断掉了,他莲花就开了,就入品。但是有时间的,最长不超过五百年,五百年是人间的五百年;换句话说,在极乐世界他也很快就花开。有这一类的情形,也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再就是,「娑婆秽土恶苦」,对于我们现前这个世界,也提到这个世界有严重的染污,造恶的人很多,所以这个世界很苦。「极乐显现证信等」,两个一比较,就知道极乐世界好在哪里,我们这个世界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统统都在这一分里头,正宗分里头要介绍的。「故不但为全经之主体,实亦为一部净宗妙法之纲宗。」所以正宗分不但是全经的主体,也是这部净宗妙法的纲要、宗旨。

「本经于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之因地修行、殊胜誓愿」,就是四十八愿,「等等无边妙法行,陈述详尽,广于余经」。这部经对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介绍很详细,其他经里头都没有说过,这个经说得特别详细,让我们认识阿弥陀佛。「本卷内容」,念老将注解分为四卷,这是第二卷,第二卷的内容是从第四品到第十品,就是「弥陀因地发愿」,第六品,「与大愿圆满之经过」,都有详细的说明。「经中首云」,一开端就说,「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数之劫」,这句话是说明过去时间非常非常长,不止三大阿僧祇劫。「此时」,就是那个时候、那个当时,「弥陀为世饶王」,这是阿弥陀佛的前世,他做国王。这个国王这个名号应该是大家人民送给他的,这是个德号。世饶王是在这个世间非常丰饶,也就是说是个好国王,福报非常大,人民非常幸福,社会安定和谐,物产丰富,人民安乐。饶就是饶益,最丰饶的利益,在世间。这个国王有德行,把人民教得好。

我们中国古时候对于领导人,认为他们有天赋的职责,就是君亲师。君,他领导这个国家,他是领导人;亲,他是人民的父母,有养育人民的责任,要让人民过好日子,安定、繁荣、兴旺,人人都能过到幸福的生活;第三个是师,他要把人民教好。实在讲,德行、领导、丰饶如何能做好?全靠教育,所以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在中国,教育确实产生了无比的效果。中国的社会,每一个朝代建立,都有一百五十年到两百年的太平盛世,这在全世界历史里面找不到的,只有中国有。动乱只是改朝换代那个时期,时间不长,大概十几年到四、五十年社会就安定了。你说什么原因?完全靠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它的纲宗就是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看中国的古籍,无论是经典、无论是文学,你看《四库全书》,没有一本书是越轨的,就是说与伦理、道德不相应的,《四库》里头不收。包括诗词歌赋,里面都有伦常、四维八德,这样的篇章一定会收进《四库》《四库》是经过审察的,帝王颁布的。所以,中国过去长治久安,全靠教学。

而中国的家庭,中国注重家教,家庭对于社会安定和谐是做出了最大的贡献。非常可惜,中日八年战争,我们中国最大的损失就是把家丢掉了。抗战之前有,中国是大家庭制度,抗战之后,大家庭没有了。大家庭它有社会行为,因为它人口众多,普通家庭,人口有两百人以上,三百人左右的这是普通家庭,人丁兴旺的六七百人、八九百人,有!大家族。那么多人在一起生活,要没有制度、没有规矩那不就乱了。所以,中国人他有家道、有家规,像《弟子规》就是家规,有家学、有家业,它是个社会组织。祠堂就是他的家庙,纪念祖先的,起很大很大的作用。中国几千年长治久安靠什么?靠家,家太好了,把每个人都教好了,真的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古时候中国教育是家庭肩负起来,国家只举行考试。考取了,这个及格考取,国家办一个学校,国家的学校是培养各级干部的,像现在的党校一样,受专门的训练,将来担负起各级干部的责任。基本的教育全是家庭完成的,家学就是私塾。从前私塾规模都很大,老师真是有德行、有学问的学者,非常受人尊敬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