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四集)  2011/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二十七面第五行,经文: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见《唐译》)。此二句重叹会中大士之实德。所觉殊胜,远超声闻」,是阿罗汉,「辟支佛」是缘觉。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我们接着看下面。「声闻者,佛小乘法中之弟子,闻佛之教,悟四谛法之理,断见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于涅槃者」,好像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里面讲到小乘人闻佛说法,听经闻法,悟佛所说四谛之道,所以他成了阿罗汉,断见思烦恼,出分段生死,这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了。入涅槃,这个涅槃是小乘涅槃,叫偏真涅槃,跟大乘不一样,这是了生死,了六道里头的生死,可是十法界里面的生死他还是没有了。

四谛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资料从《佛学大辞典》来的。「四谛,又云四圣谛,四真谛。圣者所见之真理也」。真理就是诸法实相,他看到局部的事实真相,并没有圆满,局部的事实真相。所以谛就是真实的意思,我们一般称作真理。圣者阿罗汉,圣的意思是明白,明白事实真相,这种人我们就称他为圣人。从小乘初果说起,小乘初果他跟我们确实不一样,小乘初果确实知道这个身不是我。我们凡夫,六道凡夫,包括天人,都把这个身当作我。须陀洹不是的,须陀洹知道身不是我,所以身见破了,我执没破。初果破身见,我执没破,他执着什么是我?执着阿赖耶是我。阿赖耶在佛教里头也叫神识,世间人叫它做灵魂,我们常常称它为灵性,这是我。但是灵魂虽然是我,它是迷惑颠倒的我,没觉悟,因此它出不了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了,我执就破了。那不是破身见,身见是须陀洹破,阿罗汉破我执。灵魂是不是我?不是我,是个迷惑颠倒的我。阿罗汉觉悟、明白了,还得继续再去修,我执没有了,他有法执,他认为我是假的,法是真的。法是什么?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真的。大乘菩萨明心见性,知道色受想行识不是我。《心经》上大家天天念的,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那什么是我?灵性是我,就是本性,就是自性。大乘经教讲的实相、真如,这都是涅槃,大乘涅槃,都是我的代名词,真相。

这个认知重要,认知是看破,没有看破,这个假的不会放下,执着假的不肯放下。真正把事实真相看破了,假的都能放下,放下就自在,就没有障碍了。佛家讲真正的功夫,功夫不是看破,功夫是放下,放下才是真功夫。你看佛教给我们,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执着),放下尘沙烦恼(那就是分别),放下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成佛了,不分别,成菩萨,不执着就成阿罗汉。我们六道凡夫这三个具足,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有,只是执着的轻重不同而已;执着轻的就天道,往上升,执着重的就往下堕落,执着最重的就是阿鼻地狱,三种执着,妄想分别执着都非常严重,这都堕地狱。四空天这最轻,但是没有断,没有断他就出不了四空天,换句话,他出不了六道轮回。四空天人会不会堕落?会,不但堕落,他一堕落就堕落到阿鼻地狱。所以爬得高,摔得重,他爬得最高,所以跌下来也最重。为什么他会堕地狱?因为他毁谤三宝,谤佛、谤法、谤僧。那个时候因为他不知道,他以为四空天就是佛讲的大般涅槃,到四空天就成佛了,他自己以为成佛了,以为证得究竟不生不灭。可是他有寿命,寿命八万大劫,那还是有数,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功失掉了,那个定只能支持这么久,八万大劫。到了之后他生烦恼,他要往下坠落,他自己知道寿命终了,于是乎就谤佛,佛讲的不生不灭,我怎么证得了现在又灭了?怀疑,失去了信心,再加上毁谤,这个罪就是阿鼻地狱罪,毁谤三宝。佛给你说的是真的,你自己误会了,把天道当作涅槃,这个错误。

所以阿罗汉是圣。你看小乘须陀洹就称为圣人,他身见破了,见惑断了,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个没有了,断掉了。虽然他没有出六道,他在六道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什么原因?他不会造贪瞋痴,他觉悟了,他只有往上提升,没有往下坠落的,这圣人,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决定证阿罗汉果。我们跟《华严经》合起来看就非常明显,小乘初果相当于《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小乘有八个阶段,初果,先是初果向,没证得,向着这个方向走了,证得叫初果,初果是第二阶级,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在《华严经》十信里面我们就看到,初果等于初信位的菩萨,二信就是二果向,三信就是二果,四信就是三果向,五信就是三果,六信是四果向,七信是四果阿罗汉。所以他天上人间七番生死他就证阿罗汉,他不会退,证阿罗汉就出了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就晓得,十信菩萨,六信没有离开六道,七信离开了。那八信,八信就是辟支佛,九信就是菩萨,十信就是佛。所以成佛,我们讲四种成佛,信满成佛就是十信,十信菩萨他达到顶点,十信最高的地位,他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十信心满,修圆满了,毕业了,实际上就是初住,圆教的初住,别教的初地。他有能力与众生感应道交,应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八相成道,他有能力示现。这是示现成佛位次最低的,十信心满,就是初住菩萨。第十住,十住菩萨是解满成佛,他示现那是解满成佛;往上十行、十回向是行满成佛;初地以上是证满成佛,这是大乘教里通常说的。如果严格的来说,证满成佛只有两个位次,等觉可以说证满成佛,妙觉那是真正的证满成佛。等觉是菩萨圆满了,再往上升一位就是妙觉如来。这些人统统有能力,因为只是法身大士,十信心满就是法身大士,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解满成佛,信、解、行、证四种成佛,这《占察经》上说的。所以圣者所见到的真理,须陀洹就见到了。

我们今天是什么地位?我们今天在小乘叫初果向,我们向着这个目标,没达到,达到就证初果,我们向着这个目标。但是达不到的时候会退转、会退堕,所以这个东西很麻烦。证到小乘初果就保险了,就证到位不退,他再不会退到凡夫。初果向不行,初果向会退,初果才不退。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视,不能不真修。因为真修,我们拿到这个位次等于《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须陀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肯定得生,没有问题,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真的全是凡夫,不是圣人,方便有余土是圣人,叫小圣,不是大圣,是菩萨,不是摩诃萨,摩诃萨生实报庄严土,菩萨生方便有余土。生方便有余土的菩萨,实际上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些人往生统统是方便有余土。

不过西方极乐世界特殊,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到极乐世界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都得到阿惟越致菩萨的受用,我们讲待遇,都受到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人?明心见性的菩萨,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生到极乐世界享受这样的待遇,不可思议!又何况这个法门不要消业障,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要消业障、要断烦恼,难!业障消不干净,无始劫来造多少恶业,你怎么消法?烦恼习气怎么断?所以只有这个不需要消业障、不需要断烦恼,这个法门对我们来讲管用,非常适合我们修行,而且成功高,一生到极乐世界,不管什么地位,全是阿惟越致的待遇。所以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也可以说极乐世界是真正共产世界,那个地方没有是非人我的分别,平等的待遇。这是阿弥陀佛在过去生中,他游历遍法界虚空界,参观一切诸佛剎土的实际状况,这样子发的大愿,诸佛剎土里面的优点统统采取,诸佛剎土里面的缺陷统统不要。他的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作梦想像得到的,不是一个理想,他是集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美好的大成,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菁华全在极乐世界,美不胜收,超胜诸佛剎土。怎么来的我们得要晓得,不是凭空想象的,没有一样不是真实的。

四谛我们要晓得,能修的要兼修。用什么方法修?我们就用念佛号修,修苦集灭道。第一个是「苦谛,三界六趣」,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趣是天道、修罗、人道、畜生、饿鬼、地狱,这叫六趣,就是六道,这是「苦报也」。你要认识这两个字,三界六道是苦报,「是为迷之果」。这个果从哪来的,果报从哪来的?是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这个世间东西都是真有,不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就叫有为法。那我们看这个世间,哪一法没有生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包括星球,有成住坏空,我们看不到一样东西是不生不灭的。也许有人说我看到一样,哪一样?虚空。其实虚空也是有生灭,不过你不容易看到。这些动物、植物、矿物、星球,这是你可以看到的,很明显的看到。你能看到、能听到、能接触到的,六根所接触到的,没有一样不是生灭法,包括我们自己的根、尘、识,也是生灭法。阿赖耶就是个生灭法,这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根源,它是生灭法。只有自性、真性,佛教里面讲真如、实相、涅槃,很多名词,这是个不生不灭的,我们一般称它作自性、本性、法性,这个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真的,生灭就是假的。生灭从哪里来的?从不生不灭来的。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回归不生不灭,这叫成佛。

小乘人证得的涅槃,不生不灭,我们可以说他觉悟了,灵魂不生不灭,认识灵魂不生不灭,他不迷了。凡夫迷,六道凡夫对这桩事情迷,迷而不觉。阿罗汉往上去,觉而不迷,他知道。所以这是小的涅槃,也称它作涅槃。大般涅槃,知道那个灵魂是假的,不是真的,灵魂是一念不觉产生的,一念觉了之后没有了。灵魂还有个体,甲的灵魂不是乙的灵魂,它有个体,人的灵魂跟畜生的灵魂不一样,各有各的个体。灵性没有个体,灵性没有现象,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没有个体。它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它没有形相,你找不到它,它真存在,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常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把它找来。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自己,我们叫自性。自性不是个体,自性跟一切众生自性融成一体,像光一样,光没有自体。我们这个房间十几盏灯,打开的时候,光跟光融合在一起,你分不出。它有没有个体?有,你看你熄一盏灯,这个光灭掉了,你就能发现,点着的时候你没办法发现,完全融成一体。

所以契入常寂光就融成一体。这一体虽然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就是惠能大师讲的那五句话,它就是形容法性的自体。第一个它没有染污,「本自清净」,决定没有染污。第二个它「不生不灭」,一切法都有生灭的现象,它没有,它真正不生不灭。第三句他说「本自具足」,它具足什么?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因为那一切法都是它生的、都是它现的,它能生能现。第四句话「本无动摇」,它是不动的,从来没有动过。众生有感他有应,感应在他那边说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末后一句说「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说它起作用,众生有感他就现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他自己没有起心动念,是应众生的心,众生心有感,起心动念,他有应。感的人有起心动念,应的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所以,惠能大师把他所证得的二十个字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说出见性的境界,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佛细说、详说,惠能大师是略说、精要的说,两个人讲的境界完全相同,能大师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浓缩就是二十个字。一部《大方广佛华严》,惠能大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们一般人听不懂;释迦牟尼佛虽然详细说,细说,我们还是听不懂。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常识,我们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从来没有看过这种事实,当然有怀疑。

佛为了要让所有的大众都能够明了他所觉悟的境界,那怎么样?开班教学。他见到的境界,就等于说博士、研究所的境界。开班教学,把这些人怎么办?慢慢带,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再办研究所,最后他悟入的境界你全明白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你看,阿含是小学,方等是中学,般若是大学,法华是研究所。用这个方法,一般中下根性的人才能慢慢理解,慢慢把你带。只有上上根人,像惠能这样的人,上上根人,这种人很厉害,他一听就懂。他不需要经过这么多的阶层,小学、中学、大学他都不需要,他直接就上研究所。这种人很少很少,千百年当中难得遇到一个,亿万人当中难得遇到一个,不是没有,太少了。

四谛法是佛对小乘说的,就是小学里头可以说是最高的境界。第一个就是你要认识苦,这里头有因果。苦从哪里来的?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觉悟来的。所以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从果上讲的。用什么方法帮助他?用教学。教什么?教学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迷破了,他的苦就离开了,觉悟了,他乐就得来了。用教学,不用教学就没法子,没第二个办法,这个你不能不知道。然后你才晓得宗教是教育,宗教不是迷信,但是宗教要把教育离开了,它就是迷信。换句话说,迷信帮助众生不是离苦得乐,是离乐得苦。你看现在的社会人过得多苦,比六十年前的人苦多了,六十年前的人比我们快乐。为什么?教育丢掉了,丢掉了就是帮助大家离乐吃苦,没法子,他颠倒了。我们还是想离苦得乐,那就得要把老祖宗、佛菩萨的教育找回来。不觉悟你苦就吃定了,觉悟才能离苦。所以你看看,小乘须陀洹他就离苦了,离什么苦?他永远离三恶道,这个厉害!我们天天在学习经典,这个不能不知道。他们修行的境界就是人间天上,他不会堕阿修罗,他不会去做罗剎,不是天就是人,在这两个地方修行,提升自己的觉悟,没有别的。

所以佛不能离开经教,离开经教,佛就没有了。这个话是在《仁王般若经疏》上讲的,给我们讲法运,正法、像法、末法,讲得清楚。什么是正法?我们只晓得要正法久住,什么是正法?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修的、有证果的,这叫正法,这个地方是正法道场,末法时期的正法。释迦牟尼佛在世,就以王舍城做比喻。世尊当年在王舍城讲了不少经,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干、真修的,有证果的,这是如来正法。有没有末法?有!王舍城三分之一的人见过释迦牟尼佛,见过;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闻名,知道有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连名没有听到,那就叫末法。见面的是正法,闻名的是像法,连名都不知道的,这不就是正法里头的末法吗?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明白之后,我们自己可以庆幸自己,我们是在释迦牟尼佛末法里头的正法。我们真正相信净土,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真正老实念佛,往生就是证果。你看信解行证统统有,这四个字一个都不能缺。念佛不要解也能往生、能证果。有没有?有,不但有,还很多。那是什么原因?那是人家过去生中经听得不少,听得多,这叫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过去生中没有善根福德,现在听经他不相信,他那个往生的愿发不起来,对西方极乐世界半信半疑。

我们最近一个往生的,我们自己道场,家里人,悟梵法师,这就是一个好例子。她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来,我讲经有很多参考资料我都叫她替我查,她已经养成习惯,她很熟悉。她信不信?半信半疑。她想不想往生?想往生,但对这个世界情执很重,非常留恋这个世间,换句话说,就是贪生怕死,她是这么一个人。所以照她那种心行她能往生吗?她堕地狱。这是她运气好,我们也说了,还是善根、福德,有善根、福德。她在三时系念当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她才真相信,不怀疑,信心从这开始的。所以她是中阴得度。她要遇不到,她地狱去了,很凄惨。这就是缘殊胜。这么多年在我身边,认识这么多人,知道找谁,谁真正能帮助她。主持法事的人没有别的,至诚心那就管用,不是至诚心(至诚心是真心,菩提心的根),不会起感应道交的。至诚心做法事的时候,真有佛菩萨降临,亡者的灵魂真能见到。这一见到,过去所学的经教管用,用上了,不再怀疑,真正求生净土,求佛带她到极乐世界去,她就成功了。所以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例子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信心,说明见佛闻法,业障不消自己消,烦恼不破自己没有了,这一句名号功德多大!几个人相信?真正相信心就定了,不再有妄念。还有妄念,还求这个、求那个,换句话说,你疑心很重。贪瞋痴慢疑,疑障道,不但障碍你解,障碍你行,你的信心都不踏实,当然你所接触的不能理解。

特别是在这个年代,这个年代都受了科学的影响,科学家教人第一个要怀疑,从怀疑才能发现真理,他们走的是这个路子。圣贤教育、心性之学是要从真诚信心你才能得到。印祖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今天最大的麻烦,诚敬心没有,全是怀疑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老祖宗怀疑,对于所读的经典怀疑,这个东西几千年前用的,这还管用吗?现在什么时代!这个麻烦。一展开佛经,释迦牟尼佛,就说一般说法,二千五百年前的人,而且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东西,拿到二千五百年之后中国这个地方,管用吗?我给诸位同学说,我最初接触的时候就有这个怀疑。为什么?它过了时代,时代不断在前进、在进步,这二千五百年前的东西,还要它吗?像我这种观念的人普遍,太多太多了,我自己清楚。我要不是遇到方东美先生,不是遇到章嘉大师,没人能替我讲清楚,讲不清楚我的疑问永远在,这个障碍太大!我要不遇到这两个老师,说老实话我不相信佛教,不相信宗教,遇到方老师才晓得佛教是教育。以后才真正发现佛教里头确实没有说神,没有说仙人,没有说神仙,佛教里头没有讲造物主。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它有一套理论,这个我们今天称之为哲学,称之为科学。所以方老师告诉我,佛经是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现在学了六十年,讲了五十三年,学了六十年,看到最近三十年尖端科学家的报告,我们看得懂,他们报告当中所得的结论,几乎全是大乘经里头的。而且跟大乘经还有一段距离,它没有佛经讲得清楚,没有佛经讲得那么肯定。这就是尖端科学。

所以我们就做了个总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些什么?普世的教育。这是什么?安定社会,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没有说出六道轮回,普世教育,教你现在在人间就得到幸福美满。这大众非常欢迎,迫切需要的,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如果你有志再向上一层深入的话,那佛有哲学的教育、有科学的教育。这五种教育都达到登峰造极、究竟圆满,非常可惜,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不愿意学习。那我们知道,不肯学习,甚至于排斥它,排斥学习,将来果报在哪里?在阿鼻地狱。他自己不学,还不希望别人学。佛经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好不容易,得人身闻佛法尤其不容易,今天有这个缘闻佛法,把这个缘把它打断了,这造的是什么业。我们不知道,那就没法子;我们学习,知道了,把以前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来忏悔。以前我做错了,以前我障碍了佛法,我无知,恶意批评佛法,这都是造的业障,现在必须把它忏除。像天亲菩萨,年轻的时候无知,他学小乘,毁谤大乘。这三兄弟都有成就,大哥是无着菩萨,那是大乘的善知识。无着菩萨详细把大乘法给他讲解,他觉悟了。觉悟之后后悔,造的罪业深重,拿刀想把舌头割掉,求忏悔。他大哥告诉他,你是用舌头毁谤大乘,你现在忏悔,再用你的舌头去赞叹大乘,那不就很好吗?你要把舌头割掉了,你也没办法赞叹,你的罪业永远在那里结着化不掉。他听懂了,从此以后赞叹大乘,造五百部论赞扬大乘。在早先他有五百部论赞叹小乘,所以后人称他为千部论师。没有一个不是真正在教学,不但教学,个个都有着作流传给后世。

所以今天佛教衰了,衰在哪里?衰在没有讲经的、没有写文章的。我们看中国历朝历代,佛法兴旺的时候,讲经的大德多少!隋唐时代在全国各地讲经说法的,我估计不止一千人。还有包括韩国、日本、越南到中国来留学的这些人,都是最优秀的人才,他们学成之后回去,都是那个国家地区的一代祖师,他们也还有很多著作流传到现在,《大藏经》里头都可以看到。《大藏经》的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论,很多是菩萨说的,佛的早期弟子,还有许许多多的注疏、论述,那都是历代祖师大德的著作。谁不讲经,谁不弘扬佛陀的教学,所以佛法兴旺。现在大家不讲了,为什么不讲?没人听。没人听是你讲得不好,你没有下功夫,你在佛法里头没有悟入,你真正有悟入你怎么会讲不好!尤其在这个时代,科学许许多多报告,把佛经里的奥祕都揭穿了。我们得到丰富的参考资料,证明二千五百年前,照中国历史记载是三千年前,中国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老一代的大德都用这个纪年,你看谛闲老法师的著作、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他们统统用这个纪年。用这个纪年,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明年是三千零三十九年。三千年前佛说的,最近三十年被尖端的科学家证明了,这是一桩大事,是一桩大好事,科学家肯定、认同,佛法能跟得上时代。换句话,佛法是真理,它永恒不变,无论在哪个时代,它都是准确的,无论在什么地区,也准确的。换句话说,它超越时空,超越空间维次,真正不可思议,不学就太可惜!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解决一个大问题,生死的问题,佛帮我们解决了。我们依照这个方法真正就找到,原来就是不生不死,没有生死,生死是一个重大的误会。这是个因果,因果也不是真的。因果从什么时候有?从一念不觉就开始有了,一念不觉是因,变现出阿赖耶就是果,你看因果多早!但是回归自性里头找不到因果,自性里头没有。所以三界六道,迷是因,苦报是果,迷因之果。

「止持会集音义」里面有个解释,「苦谛者,苦以痛恼为义」,以痛苦、烦恼。「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一切有为,有为就是有造作。什么叫造作?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着,这叫有为,你有这些东西。有为的心,心里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着;有为的行,行是行动,行动是什么?怨恨恼怒烦、杀盗淫妄,造作,所以常为无常患累。无常的是什么?因缘果报,你造作的因,因要遇到缘,果报就现前。你为着这个外境,为着内心,内心有七情五欲,外境有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这外境,这个一结合,苦报就现前,故名为苦。「大论云: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六道里头众生,三种身苦,老苦、病苦、死苦。我们学佛能不能把这三种苦断掉?能,这佛法对我真管用。还有「三种心苦:贪瞋痴」,还有「三种后世苦:地狱饿鬼畜生」,我们有没有想到?这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学佛真正契入境界,从哪里下手?从心下手,把贪瞋痴拔掉,还有两个,傲慢、怀疑,佛经上讲的五毒。这是自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里头就有这五毒。所以这个五毒叫根本烦恼,这个五毒导致你老、病、死,它是因。

五毒应对我们五脏六腑,过去中医有个表解,有应对五行、五脏,这个五毒能应对。譬如说最明显的,很多人都知道的,瞋恚,应对的是肝,怒火带给的是肝病;贪婪,贪是水,带给你是肾病。贪瞋痴慢疑,带给我们五脏的病源,如果贪瞋痴慢疑都断了,我们五脏六腑自然健康,不会衰竭,那人就不老,他里面脏腑功能正常。所以病从哪里来的?病从这来的。应对在外面,今天讲的自然灾害。实际上自然哪会有灾害?自然是最美好的。正是我们把自然破坏了,灾害才现前,不是自然灾害,是破坏自然带来的灾害,这要讲清楚。贪心重,贪婪,带给自然水灾,海水上升,巨大的海啸,都是贪心带来的;瞋恚带来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愚痴带来的是风灾;傲慢带来的是地震,傲慢是不平,就发生地震。怀疑就更糟糕,怀疑是什么?自己信心没有了,对自己都不相信,信心完全破坏了,于是山会崩下来,地会陷下去。所以怀疑带来的灾难是山崩地陷,地会沉到海底去。对自性的怀疑、对祖宗的怀疑、对圣贤的怀疑、对佛菩萨的怀疑,统统都不相信,自以为是。所以灾难从哪里来的,佛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这三种心苦多可怕!

所以学佛真的可以带给你长寿。你要不要长寿?契入境界之后你不想长寿。为什么?你不愿意住这个世界了,你喜欢极乐世界,喜欢早一天去。除非另外有一种人,慈悲心特重,自己虽入境界,还不想离开这个世间。为什么?这个世间苦难的人太多了,想发心去帮助他,不是为自己,也就是说明他生死自在,他想到哪里去就能到哪里去。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同情这个地方众生,他们太苦、太可怜了,我们多住几天帮助他。只要还有人能接受,我们就干。用什么方法帮助?用教学,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中断,大恩大德。不是他这样详细说明,我们怎么会知道!佛所说的全是真的,只要我们放下烦恼习气,你就证得了,所以这不是假的。佛不是教我们光听他的,不是的,是教你证得。他所讲的你把它证实,你就真信,就不怀疑了。光听他的,自己没有证得,总是半信半疑。所以一定要听话,千经万论、千言万语教我们放下,放下你就看破了,看破再放下。章嘉大师告诉我,诸佛菩萨度化众生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看破了放下,放下了再看破,看破了再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这个方法。看破一分放一分,放下一分你就又看破一分,你看破一分能再放下一分,这是佛陀的教学。佛陀帮助众生解决问题的一个祕诀你学到了,学到了做不到没用,那就变成佛学。你学到做到,真管用,学到做到真管用、真得受用。所以信、解、行、证,解是看破,行是放下,后头就证果。

信非常难,怎么样才能把信心生起来,这头一关难。所以不听、不学,你信心怎么能生起来?开头勉强的信心,生信心。这什么?我们对老师有信心,这是关键。这个老师你对他没有信心,你对他不恭敬,你跟他一辈子,什么都学不到。你跟他,你真正恭敬他、真正相信他,一点都不怀疑,你跟他不需要长时间,他的东西你全部得到,你都学去了,人家一生所修学的,你只花二、三年全得到,这叫善学。能信、能解、能行,最后能证;头一个信心有了问题,后头全没有了,这个你要知道。信心没有,你不能解,你所解的是自己的虚妄分别,不是如来真实义,不是自性里头的实相,往往你还解错了。为什么把它解错,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见,变成世俗的知见?都是信心有问题。所以学佛,到哪里去找一个真诚信心的人?这太难太难了!

这底下后头总言,「总而言之有三苦八苦等,皆三界生死之患。谛审生死实是苦者,故名苦谛」。你细心去观察,三界六道真苦,这里头哪有乐!苦暂停的时候你觉得有乐,这个事情就摆在面前,但是我们人没想到。譬如你每天吃三餐饭,干什么?救苦。救什么苦?饿的苦,你一餐不吃就饿了,饿了苦不苦?苦,两餐不吃更苦,一天没吃就苦不堪言。所以饮食是什么?饮食就是救苦的,等于吃药一样,这身不正常,到时候不吃药它就要发病。你有没有想到?你要想到之后,你说我多苦!到极乐世界就不苦了,为什么?他不需要吃饭,身体不靠这个营养,能量不是从饮食补充来的,是从自性里发出来的,这个乐,飢饿之苦就没有了。我们知道这个身体是因为劳累把能量消耗掉了,就要补充。劳累,哪一种劳累消耗能量最大,你知不知道?你有没有去找?胡思乱想消耗能量最大。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能量全消耗在胡思乱想。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三餐还不够,还要进补,还要吃点心,晚上还要吃消夜,你说你多苦!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我跟他十年,我亲眼看到的,他的工作量是普通五个人的工作量。跟他约的见面,一个星期之前,一个星期之内你想跟他见面见不到,他的时间全安排好了,从早到晚,没有时间,一个星期之前给你安排。一天吃一餐,精神那么好,体力那么好,什么原因?所以我们就在研究。研究的结论,能量消耗与劳心劳力关系不大,劳心劳力消耗的能量很少,所以老师能做到。他什么?他没有妄念,他没有胡思乱想,所以他消耗能量不多。我们一般人需要那么多能量去补充,就说明妄念太多,身体不好。真正念佛念了有功夫,得念佛三昧,法喜充满,一个星期不吃饭没问题,他念佛愈念愈欢喜,而且时间好像缩短了,念了一天好像念了几分钟,他有这种感觉,功夫得力。

所以说是三界统苦,一定要认识。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知道身苦。他说我最大的忧患是因为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那我们就想到,老子到哪里去了?肯定是无色界天,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身体。一切法从心想生,将来到哪里去都是自己想,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所以佛教导我们要想阿弥陀佛、要想极乐世界,念念不离开极乐世界,念念不离开阿弥陀佛,我们将来决定得生,稳稳当当,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我们什么时候走,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信息丝毫不差。

第二个「集谛」,集是烦恼,「贪瞋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为什么叫集谛?「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谛」。集是烦恼,贪瞋痴慢疑,从贪瞋痴慢疑里头生出七情五欲,每一个字里头都有七情五欲,贪里头有,瞋里头也有,痴里头也有,慢有,疑里头也有,里头有七情五欲。有这个东西,遇到缘他就造业,造善业、恶业。只要造业,决定就有果报。佛说得不错,我们想想,不想别人,想自己,我们心里头有没有这五种烦恼?有没有七情五欲?七情五欲里头有没有怨恨恼怒烦?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每一个字里面都有怨恨恼怒烦,你看多复杂!喜里头有,怒里头也有,悲哀的时候有,欢喜里头也有;你喜欢里头有,喜欢是爱,里头有,不喜欢里头也有,很复杂,交罗成一个业网。烦恼习气交成一个网一样,你逃不出去,你在这里头不自在,它的结果就是三界六道的苦报。苦是世间的果,集是世间的因。

「止持会集音义」里头解释,说「集谛者,集以招聚为义」,这集合,以招集、以聚会,这个意思。「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心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疑,这是你的心,与结业相应。结业是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正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事,你在做什么事,事做完了之后就叫业,叫结业。你看学生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叫作业,所有课程学完了叫毕业。业就是事的结果,造作的结果叫业。业有善业、有恶业,随顺性德是善业,违背性德都是恶业。性德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的,三皈、五戒、十善,这是性德的基础、性德的根本,违背这个那就是恶业的根本。三皈是指导的总原则、总方向,觉正净。我们每天在这方面有没有进步?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时时刻刻拿这个标准来反省,拿这面镜子来照自己,这是总纲领、总原则。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五戒十善。每一条自己回想对一下,今天该做的做了没有,不该做的有没有违犯,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忏悔;没有做这个功夫,这一天白过了。

读经最重要的,随文入观。我读到的经文,我理解它,我契入境界,这真有受用。所以法喜从哪来的?从这来的。不知道随文作观的话,法喜得不到。随文入观是契入境界。读经,晚上读经,读到天亮自己不知道,几个小时好像几分钟一样,为什么?入境界了,这个境界也属于禅定。法喜充满,愈读精神愈好,忘掉了,什么都忘掉了,入境界了,所以这个里头真有法喜。古人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七情五欲这种味道跟法味不能比,世味你有厌倦的时候,无常,法味真常,不疲不厌。老和尚,真修行人,你看他什么运动都没有,他身体为什么那么好,我们还要这个锻鍊、那个锻鍊,比不上人家。这什么原因?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哪有不健康的道理!没有杂念、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这多自在!

所以心(就是念头)跟自己所造的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这肯定的,这叫集。生死之苦绝对不只一个人,连科学家也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独立生存的,找不到。生存的现象是什么?佛家讲依众靠众。一定是一群,一个团体,大家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不可能独立生存。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是合作的,这个关系要懂。懂得这个关系,人与人之间一定和睦相处,一定把关系搞好。关系怎么搞好?父子要亲爱,君臣要有义,夫妇要有别,别是特别的任务。因为一个家庭两桩大事,第一个是物质生活,需要养家,第二个要传宗接代,希望家里后代有圣贤出现。古时候夫妇两个人就有差别,多半丈夫出去谋生,负责经济这方面,家庭经济,太太负责相夫教子,管理这个家庭,把小孩教好。

古时候的教育,小孩,从怀孕就开始,胎教。小孩一出生,你一定要知道,他会听、会看,虽然他不会说,他已经开始在学习、在模仿。所以在小孩的面前,所有一切负面的东西,不能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纯正纯善,那他从小这种清净心、善念他就养成了,三年就养成习惯。所以这个三年,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扎根教育。这个根扎好了,圣贤的根。古人所讲的,三岁看八十。三岁扎下的根,八十岁不会变,到老死都不会变,他就是圣贤。无论外面的境界、境缘,善缘恶缘、顺境逆境,与他都不相干,都不能够干扰他。这是母亲教的,不是别人教的。所以妇女在一个家庭负的是主要责任。现在人不读古书不知道,你读古书才知道圣贤对妇女是多么尊重。为什么?你家后代靠她,你家能不能出圣贤靠她,你能不尊重她吗?你能不敬她吗?中国古圣先贤真有智慧、有德行,看得远、看得清楚。教导我们的,现在人完全不能理解,他还要极力排斥,你就知道他造多重的罪业,他要受什么样的果报。

佛菩萨、圣贤,包括现代的科学家,都已经发现到一个真理,那就是帮助别人先帮助自己,自己成就了别人也就成就,这个很有道理。现代科学不断的在讨论这桩事情。我们要帮助这个社会,要帮助这个地球,从哪里做?从自己做,认真努力把自己修好,自己的毛病全都没有了,社会的毛病没有了,地球的毛病也没有了。我们相信,你一个人好了,你肯定一家好,首先你影响你一家,一家人向你学习,你不必教他,自自然然,他天天看到你,耳濡目染,自然成就。你这一家好了,你就会影响你邻居,影响跟你常常往来的亲戚朋友,都学好了,这社会上好人就愈来愈多,好人愈来愈多,灾难就愈来愈轻。灾难是不善业造成的,化解灾难是善心、善愿、善行。不求人,求自己,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来做。

我这么多年来就是希望能够长住在一个地方,做好,能有一点影响力,慢慢再扩大,缘不成熟,没有这个机缘。那就是认识传统文化的人太少,认识佛法的人更少,但是不能不做。现在眼前有一个缘,我在等着。这一次我回到澳洲,澳洲净宗学院成立十年,举行一个十周年纪念,邀请到当地,就是图文巴宗教界,在图文巴大概有十几个宗教,都邀请到了。我们特别办了两天论坛,宗教团结,目标在此地。大家聚会非常欢喜,放弃成见,过去总有界限,排斥,不愿意接触,现在把这个开放了。基督教也开放了,过去我们不能包容别人,现在我们开放,欢喜接纳别人,接纳不同的宗教。我提倡我们每个宗教要回到教育,教堂要讲经。不是每个礼拜讲一次,希望天天讲,不要中断。我们来拯救社会,来拯救地球。大家听到都欢喜,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契机。如果图文巴做成了,我说我们四个月举行一个活动,什么活动?交流分享活动。就是我们宗教在一起,我这四个月干了些什么事情,我学了些什么东西,心得报告,跟大家分享;我这四个月对信徒教了些什么东西,我们也把成绩拿来分享。一年三次,每四个月一次,我相信一、二年这个城市就会变成全世界宗教教学的示范城市。

这个成绩做出来之后,我就建议我们办一个卫星电视台,把我们的成果从卫星电视向全世界播放,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让全世界人都到图文巴来学习,到图文巴来参观,到图文巴来旅游,把这个小城建成一个全世界和谐示范城市。市长支持,真能做得到。我说你们真做,每一次活动订的是五天,这个分享活动五天,我说我一定来参加。你们不搞,澳洲我不去了,我去了没有意思,我不如在这边五天讲经,多好,一天四个小时,四五二十个小时。我到你那去一趟,我要耽误二十多个钟点讲经。你们干,我就干,值得;你们不干,不去。这对他们很大的鼓励。他们现在提出一个计划来,我昨天看到,他想真干。好,好事情。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