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五集)  20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零三面倒数第七行,从「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从这看起。

这个玄义,也就是概要,「所被根机」这段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细心去对照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典上所说的当机,这个对于我们现前修学能不能成就关系很大。如果跟经上讲的相应,没有一个不成就,成就就在这一生,所以关系很重要。这段讲的主要是依善导大师,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的话就等于阿弥陀佛亲自为我们所说的。他说「如来说此十六观法」,这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无量寿经》是净土的概论,是第一经,等于说对于净土方方面面全都说到了。而《观无量寿佛经》它只讲两桩事情,一个是讲理论,一个是讲修行的方法。所以它的范围不大,但是讲得非常好。尤其是在方法上,它讲十六种念佛的方法。这十六种可以分为三类,观想念佛、观像念佛跟持名念佛。都是修净土的方法,但是它有难易不一样,这前面略略的提过。小本《弥陀经》也是综合性的,但是文字少,讲得简单,便于做早晚课诵,因为它东西短,可以说它是大经的精华,大经的节本,大本的节要。这是净土三经。

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他的注解叫《四帖疏》,他说「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因为前人有说上辈往生是菩萨、是圣人,中辈上品是阿罗汉往生的,阿罗汉是小乘,上辈完全是大乘,地上菩萨。善导大师说,与大圣小圣都没关系,不干就是没关系。那佛说这个法门是给谁说的?是给六道众生的。常没,「没」就是头出头没,就是在搞生死轮回。换句话说,这个法门是专度六道里面苦难众生,慈悲到了极处!方法非常巧妙、非常简单、非常容易。这样简单容易的方法,能破见思、能断无明,这不可思议。真有这个能力?真有,因为在理上讲得过去。理上,世尊在大乘教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这个心天天想佛,没有想其他东西,非常专注。就是今天科学家讲这个念头,《念力的祕密》里头也说到这个,跟佛说的不谋而合。念力能够改变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身上疾病不需要用医药,完全靠念力能够把身体恢复健康,所有病态的细胞都能恢复正常。用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就跟佛法讲修禅定一样,不能夹杂妄念,不能有妄想,万缘真的要放下,它才起作用。只要有万缘,我们的心力就不能集中,对我们是莫大的伤害,这个我们自己要有高度警觉。谚语常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自己都知道,无始劫来冤亲债主不晓得有多少,我们真用功他就来妨碍,但是功夫用得很纯熟了,他佩服你,他也沾光。就在想用功,功夫还没有上道,这个时候是他们扰乱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很重要,这个阶段也非常危险。如何保持不受他干扰?那就是我们真正对于境缘,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真能放得下,就不受干扰,我们的功夫才能上道。

经典里面开示太重要了,这个法门确实主要的就是度六道苦难众生,「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古人这个说法有问题,不是专门对他们的,对他们是附带的,所以它兼为圣人。往生极乐世界确实,有菩萨去往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只要信愿行具足都能往生。菩萨有智慧,众生没有智慧,众生太苦、太可怜了。但是前面我们曾经读到,这些苦难众生真能往生也不是简单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得诸佛威神的加持,所以他才能信、能愿、能行;如果没有过去深厚善根这个底子,今天接触还是不信,这个我们遇到太多了。我们天天在讲,天天在劝大家,几个人相信?这个我们就晓得,什么原因?善根不足。我们自己本身也是善根不足,李老师当年在世劝我修净土,劝多少次,真叫苦口婆心,我们都没有接受。这就说明什么?善根福德不够。怎么弥补起来?天天在学教补出来了。

我跟诸位报告,我相信净土从哪里?从《华严》、从《法华》、从《楞严》,从这些大经里头认识了净土。看到这些等觉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他们都念佛求生净土,才提醒我。没有那几年讲大经,我们对这个还是怀疑。这是给我们很好的一个经验,就是善根福德不足没有关系,可以补得出来。可是这个补,要有机会多听经。我讲经讲了五十三年,讲给谁听的?说老实话,讲给自己听的,别人是旁听,你得多少随你,我自己一堂课没缺。自己得受用,自己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现在这些科学家他们的报告我能看得懂。看清楚、看明白了,对于佛讲的东西也证明,科学证明了。但是佛讲得比他们清楚,比他们透彻,为什么?佛见性了,他们没见性,他们还是凡夫。为什么?他们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放下。没放下能够探讨到这样的深度,这也不稀奇。因为佛在经上讲过,凡夫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非常广大,在八识里头它的作用,起作用是最大的,对外能缘到宇宙,对内能缘到阿赖耶,就是缘不到自性,这佛在经上说得清楚。他们果然到这个境界,换句话说,佛讲第六意识所缘的极限,今天量子力学家达到了,非常接近。

怎样才能明心见性?佛说得很清楚,「唯证方知」,这个证是你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成佛了。我们到今天,教下的薰习搞清楚、搞明白,这是解悟,解悟帮助我们修行,帮助我们不再受外面环境干扰,这是什么?我们了解了。我们如何不受外面环境干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可不是容易事情。过去李老师提过,我讲经时候也常常讲,李老师劝我们「换心」。怎么换心?我们现在心是乱七八糟,严重的染污,杂念纷飞,把这个东西去掉,换什么?换成阿弥陀佛,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怎么样才换过来?我心目之中,心跟眼所看到的一切全是阿弥陀佛,真换过来了。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眼看众生;菩萨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你到什么时候真换过来,自己晓得,为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了,看一切众生,他是善、他是恶都没有关系。为什么?你一看,他是无始劫来的习气,一个一个你都清楚。我们真的回头了,回过头来之后,我们天天也是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回头不能着急,不能起心动念,不能分别执着,我们只是一味去做,做的方法就是守住这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什么?用蕅益大师的解释,我真相信,我真想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心要恳切,娑婆不值得留恋,要能放下,彻底放下!

极乐世界用外国宗教的话说,是我们唯一得救的一个缘分,我一定要把它抓住,我再不搞三途六道,不干这个事情了。我自己回头了,别人看到,他看懂的这就是善根成熟,他看懂了他就会效法,他看不懂不要紧,慢慢去看去。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一部经、一句佛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什么都好,个个都是阿弥陀佛,一切众生都是菩萨、都是善友,都是来度我的,都是来成就我的,我们感恩的心就生出来了。无量的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念老给我们说明这个意思,说得更清楚。《四帖疏》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观经》中之九品往生,祇为沉溺之众生」,就是六道众生,「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这跟古大德说法不一样,也就是说四土三辈我们统统有分,总在遇缘不同。

我们的缘太殊胜了,过去修净土的没有看到会集本,这会集本近代才出来的,会集本完备。从前五种原译本里面互相都有出入,而且翻译的文字有些地方很不好懂,读一本,有很多其他本子重要的经文你没读到,五种都读真的困难,到哪里去找五种本子!现代印刷术发达,也不过是最近三、四十年,之前很艰难。我们学佛的时候,印刷术是铅字排版,不容易,现在是电子照相、计算机排版,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所以现在科技进步,成本大幅度降低。以前一套《大藏经》还得了!我小时候在我们家乡,听老人讲的,我们安徽一个省有几部《大藏经》?两套半,两套完整的,一套是残缺的。一个省才两套半,哪有现在一个普通人家里都可以供得起一部《大藏经》!从前法宝稀有,但是人真学,得到一部经书就如获至宝,现在《大藏经》倒是没人学了。过去有善根有福德缘不足,现在缘具足,善根福德欠缺,这就遗憾。

这个本子太难得了,我们不要去找那五种原译本,这一本就够了,全都在里头。夏莲老用了十年工夫,五种原译本里头的精华一句不漏,全都在这个本子上。黄念老的注解,集注,这里面集经论八十三种,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种,总共一百九十三种,集注解的大成,这还得了!我们现在人有福,黄念老看那么多东西,看一百九十三种著作,精华都抄在这里头。这两个人了不起,这两个人对于释迦牟尼佛后面末法九千年,那是大功德!他们到这个世间来真没有白来,这是佛法的功臣,对众生的法布施不可思议。我们也真是学习这么多年才识货,我们认识它了,它是宝,宝中之宝!他老人家的注解,那时候刚刚搞出来是油印的,打字油印,四册,他到美国就带这么一套书,送给我了。我一看,太好了、太难得了。所以我就打电话,找人去问他有没有版权,有版权那就算了,没有版权我就翻印。老居士回了我的话,欢迎翻印,还要我给他写封面,要我给他写篇序文。我们在台湾就印了一万本,第一次印一万本,这些年来到处都有人印。现在我们把科、注跟经统统会合在一起,这个本子就变成非常完美的本子。有这一部够了,我就到极乐世界,反正法门无量誓愿学,到极乐世界再学,极乐世界有无量寿,有的是寿命,有的是时间,在这时间太短了,有的是精神体力;那边又有好老师,又有好同学,老师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同学都是大菩萨。我们要这个环境,决定不能放弃,一心一意到极乐世界。

「又看此」,这个此是《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义,总是佛去世后」,就是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五浊凡夫」,五浊恶世里头的凡夫,「但以遇缘有异」,遇缘不一样,「致令九品差别」。我们今天的缘特胜,问题在哪里?我们的善根福德,善根是真信、真愿,这是善根,福德是真念佛,一向专念,大福报!这个福报在现前能叫你身心安乐、身心健康,你只要真干,你决定得到。真干的人不在我身边,我不知道,她成功了我们才晓得,刘素云居士。像刘素云居士的人有没有?有,还有几个,我晓得,还没见面,都了不起!问题就是你是不是真信、真愿、真干,我们在不在一起不相干,没关系。所以在电视上学习,在网络上学习,有人,不是没有人,得真实利益。我们每天分享的时候,我每堂课都非常认真,为什么?真有人在学,我知道。没有真学的人就不必讲了,讲了有什么意思?有一个真学的就要讲,其他的那些人旁听。真学的就是这里讲当机的,不是真学的是旁听的。一个两个真学,不少!「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个真正学的,佛菩萨就住世;一个都没有,佛菩萨就走了,不住世了,叫机息,缘就尽了。

我们真学、我们真干,佛菩萨就真照顾。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全都是善知识,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学来的。这个人是善人,样样都叫你称心如意,你在这个境界当中有没有贪恋?如果起贪恋,毁掉了,他是魔,他让你生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是烦恼,喜欢也是烦恼。他在旁边示现的就像罗剎一样,看你怎么样?你起不起怨恨。所以,顺境善缘锻鍊我们什么?不生贪恋,不起心动念。逆境恶缘没有怨恨,总是心地清净平等。只要心清净平等,智慧就生了,觉是智慧,你就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会修的,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什么境界都是善友、都是老师,都是一个感恩戴德。「恋德礼辞」,恋德是感恩。礼辞是什么?礼辞,我还是念佛,我不受他干扰。五十三个法门代表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我都知道,我不学,我就学念佛这一门,一个目标向着西方极乐世界,善财给我们表演的,我们真成就了。这就是遇缘有异,所以有九品差别。

「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你看,妙法!上三品心量大,量大福大。量大是什么?是普度众生,希望众生个个都像我一样成就。小凡夫只顾自己,也顾别人,但是顾别人的心差一点,顾自己的念头重,这有轻重差别。下品三人就是同居土的,凡圣同居土的,遇恶凡夫就是六道里头造业的这些众生,特别是造恶业。换句话说,他要不往生极乐世界肯定堕三恶道,这是什么?贪瞋痴慢疑重的这些众生。这些话我们讲得很清楚。心,起心动念贪瞋痴慢疑;情绪,怨恨恼怒烦;造业,杀盗淫妄,干这些,这是什么?这三途恶众生。这些人遇到这个法门,他怕三恶道苦,决心回头求极乐世界,这是什么?这是他的善根福报现前了。他能不能去?能去,你看经上讲的,只要信愿行,行就是念佛、真干,这些恶的习气,造无量无边的恶业不要去理它,不必想着去断烦恼,也不要想着消业障,你就把这句阿弥陀佛念好,烦恼自然没有了,业障自然消掉了。不要让这些业障跟烦恼破坏你念佛功夫,那你就错了!

你脑子里头有一个念头,念佛人怎么会有业障?怎么会有烦恼?不会。阿弥陀佛没有业障、没有烦恼,我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所以心里头的烦恼业障全都没有了。你得要有这种想法,这个想法是健康的、是如法的。念佛人还想着我过去造多少罪业,过去生中,那你是愈想愈糟糕,佛都忘记了,全想的是业障,果报就现前。一定要想到,我们想到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在这个经上讲得清楚,弥陀在因地,没成佛之前是因地,发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本愿功德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化生的,自自然然的,功德的成就。这个世界成就到今天十劫,阿弥陀佛并没有中断,这十劫的时间接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是以六道苦难众生为第一优先,这是善导大师说的。让这些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平等的成就,这还得了!这是阿弥陀佛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法布施!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晓得我们今天要怎么做法。

现在是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人的根性钝,造业都造得很重。一切法门当中,只有这个法门可以得度,我们要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把这个法门修成功了让大家看看。专弘专修!在现前这个环境之下,印光大师说得好,我们要记取,老人告诉我们,道场不要大,二十个人就够了,主张是小道场,二十个人在一起共修,二十个人都能够往生成佛,这个道场功德无比殊胜。人多心杂,问题多,你就要多分心、多操心,这个对于修行没有功力的、没有定力、没有智慧的会造成障碍。人少好!所以一个清修道场,人愈少愈好。觉明妙行菩萨那个道场只有八个人,八个人都往生,这就是圆满的功德,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大家是谁?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我们要树立一个好样子,我们自己成就了,样子留给别人,照这个样子修,个个都能成就。

「复云」,下头又说,「今以一一出文显证」,明显的做证据。「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霑九品」,善恶凡夫是六道里头的,四圣法界有善就没有恶了。让六道众生同霑九品,这里头有上上品。「生信无疑」,这句话非常重要,现在修行、弘法最难的就是信心没有了,这佛法衰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讲信愿行,信讲了六条,第一个是信自己,现在人不相信自己。佛法里面讲信心,头一个是信自己,第二个是信佛菩萨。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佛菩萨加持不上。我们自己有一分信心,佛加持一分;有十分信心,佛就加持十分。这个意思我讲得很多了,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是正比例的,我们有多少他加持多少,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信什么?在一般讲,我们要相信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头一个要相信的,我才能成得了佛。你自己不相信你是佛,你怎么能作佛?这个信难生,真难!别说初学,老修都不相信。李老师告诉我,多少出家的老修行、老法师,临命终时还不相信。真有,不是假的。

心确实是佛,大经里面佛常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从哪来的?心现的、心生的。能生能现是真心、是自性、是本性,一切法是所生所现的。那我们要问,极乐世界是不是心现识变的?是的,是我们真心所现所生的,阿弥陀佛也是我心所生所现的,这一点不假。这些事情你真的要是想通了,体会得了,佛跟我是一体,佛建立极乐世界是为我建的,我今天念佛是回归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的是家园,阿弥陀佛的确是亲人,不是外人,真心才能生得出来。在外面流浪久了想回家,极乐世界是老家,真的一点都不假,哪有回不去的道理!凡夫真的难,对事实真相不了解,这个难。章嘉大师告诉我,大乘佛法知难行易。净宗的行太容易了,你对它透彻了解,那真难,真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们今天要紧的是生信无疑,真相信。「乘佛愿力,悉得生也」,这个要感恩,佛的弘愿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在哪里不必问,到时候用不着我们自己去找,佛来带我们去。所以我们的心是定的,没有疑惑,佛决定来接引。我真有功夫,也就是真放下了,我什么时候想去,佛什么时候就来了。

「又于《行卷偈》前,开示大无量寿经之机曰」,什么人是《无量寿经》的根机?「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这句话说得多清楚,一切善恶大小凡愚统统有分,我们对自己就不要怀疑了。这些话统统是善导大师讲的,「大师之说,上契圣心」,这个圣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两土导师的心愿。「下洽群机」,下面对一切众生,统统得度。「实大有功于净土」,让一切人对净土疑虑一扫而光,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善导大师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破疑生信。

「故中日诸师多宗此说」。在中国,依《无量寿经》修行的人不多,主要就是什么?真是古德所说的,没有一个好的本子,五种本子都看,找不到。印刷术宋朝才发明,宋朝以前都是手写的本子,所以流通量很少。宋朝发明的印刷术,是一块一块刻在木板上,一张一张的印,这种方法也用了几百年,这个方法很笨拙。我到金陵刻经处参观,这个木刻叫刷,一个人一天能做多少?顶多能做三册,毛边纸印的,装订成册,一天只能做三册。像我们这一部《无量寿经》,一天都做不出来,至少得两天才能做出来,不容易!现在的印刷术太快了。日本当年在中国留学的这些法师,他们是善导的学生,缘殊胜,亲近善导大师,回国之后建立各个宗派。对于《无量寿经》他们真下功夫,五种原译本他们只用一种,康僧铠的本子,注解有三、四十种,中国《无量寿经》注解只有两种。所以他们《无量寿经》注解确实是洋洋大观,这是真下了功夫,都是跟善导大师学的,都遵守善导大师的教诲。

「如日《合赞》云:第十八愿,十方众生,三辈众生,皆是具缚凡夫,是其机也」。第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哪些人?十方众生全是。三辈众生统统是凡夫,具缚就是带着烦恼、带着业障。不必断烦恼,不必消业障,一句佛号全自然消掉,把心换了,都是当机的。「后复云:如元晓云」,元晓是韩国人,也是善导的学生,这都是唐朝时候人,是韩国净土宗的祖师。「四十八大愿,初先为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主要是度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都能得度,何况三乘圣人!所以只要具足信愿行,没有一个不成就。「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此说之要妙,在于直显如来度生无尽之悲愿,扫尽凡夫退怯之心,普令正信此法,发心念佛。乘佛愿力,悉得往生也。」这个结论结得好!那我们是不是当机,就问我们自己信不信,真相信,从此以后不再想烦恼,不再想业障,这个念头断了。为什么?我这一句佛号统统断掉了。你对佛号要有信心,没有信心,还常常想着要用什么方法来消业障,用什么方法来断烦恼,这个事情始终困扰着行人,几个修行人能够突破?这问题不仅在现在,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统统有这个问题。实际上释迦、弥陀全都替我们安排好了,只是我们自己不清楚,误会是自己,不是佛菩萨。

古来大德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这就是过去经典流通量太少了。我学佛的时候,六十年前,在台湾找一本经书找不到,市面上买不到。全台湾只有三家印佛书,印的量很少,种类也少,像这样的经没有人印,印的多半什么?经忏佛事的。那得有人买,印这个没人买,没销路。印的量多半都是一千本、五百本,他就印那么多。在台北有一个印经处印佛书,朱镜宙老居士办的,这是免费赠送的。我初学佛认识这个老居士,所以印经处所印的东西他都会送一本给我。量不多,大概只有二、三十种。台中有个瑞成书局,台南有个庆芳书局,台湾就三家,太少了!那这样,经怎么办?你到寺庙去找《大藏经》去抄,只有这个办法。我初学佛的时候,在善导寺图书馆里面抄经,还抄了十几部。那自己要用,只有去抄,哪有现在这么方便!所以祖师说了,很少人知道,一般人都不晓得,讲经的人没有认真讲,没有详细讲,都是轻描淡写,点到为止,不是真修。所以这个结得好。

最近这三十年印刷术发达了,从照相影印发明之后进展就很快。现在技术高明,你说我就是想买一套《四库全书》,他就给你印一套,现在就有这个本事,你要一套,马上就给你印一套出来,方便。以前没有几百套他成本收不回来,他就不印,现在一套都可以,都可以替你印。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段,「专接上根,旁及中下」,这个说法又不一样了,很有意思。「此说从文字表面上,似同于甲而反于乙」,我们甲是第一段,乙是第二段,好像跟第一段讲的相同,上辈全是菩萨往生,中下根性没分。第二段讲的,佛是专门为六道罪业深重的凡夫全都能得度。末后讲的专接上根,好像是跟第一段讲的相同,而实际上它是与第二段相同。「主我辈凡夫均可直登九品,故与甲根本相违也」,第一段,跟第一段是相违背的。六道凡夫可以直捷往生九品,就在遇缘不同。「但此谓专接上根者,盖恐世间浅见之士」,这是世间,一般世间人真是浅见,「每谓净宗乃斋公斋婆之行,而鄙视之」。我们初学佛就犯了这个毛病,认为什么?净土宗是老太婆教。是哪些人学的?没有知识的人,大概是佛用这个方法来安慰他,不见得是真的,这个怀疑!所以李老师非常慈悲,劝导我,我都没有办法接受,这个错误的观念很深很深。学佛,大乘经教欢喜,这是受方东美先生的影响。当初他告诉我,佛门里头十分之二是最高的哲学,其余的是属于迷信。这是老人家早年教我的,我相信他的话。他只说性相两宗是高等哲学,法相唯识跟大乘的性宗,像《般若》《华严》《法华》《楞严》,这些东西是最高哲学,我们的目标都向着这个,净土宗总认为是老太婆教。

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他修净土,我跟他学《楞严》、学《华严》。我怎么样相信净土?是讲《华严经》讲了一半,有一天叫心血来潮,冷静的去观察,文殊、普贤修什么成功的?善财童子,因为讲到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是修什么法门的?你看「普贤行愿品」,五十三参大概讲了三分之一都没有看出来。照着清凉大师《疏钞》去讲,人家讲的没错,自己就没有体会到。这念头一生,仔细去观察发现了,讲过,也没有讲错,毛病发生在哪里?毛病是我们只讲文字,没有体会里头的真实义。回头这一观照可不一样,立刻就发现了,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关键人物,吉祥云比丘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中国人跟印度人一样先入为主,他把他排在第一,这代表什么?代表就是他专修这个法门。再看最后,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头一尾,我明白了,善财专修净土。那旁边接触的这五十一位善知识代表一切法门、无量法门,他参访是什么?他都知道,他统统晓得,但是他不修。所以科判里每参最后一科叫「恋德礼辞」,他去拜访,这个善友把他的法门讲给他听,他都懂。最后恋德是感谢,礼辞是什么?恭敬、礼拜,离开他,不学这个法门。门门都会,他并不修学,他没有杂修,他专修。所以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专修是根本智,参访是成就后得智,叫无所不知,他才能教化众生,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教化众生要有方便,方便就是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这才了解。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净土,这才恍然大悟!文殊、普贤是我们最羡慕的、最尊敬的菩萨,他们求生净土,才知道净土殊胜,才知道净土是个妙门,观念转过来了,才知道这些斋公斋婆了不起,斋公斋婆是什么?上上根人!就是这里讲的。

「如《弥陀疏钞》曰:又《起信因缘分疏》《大乘起信论》注解里面讲的,「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初发心,刚刚学佛,有四种不同的根机。你看,「以礼忏灭罪被初机」,这很多人,我们常看到的,你看都是去拜忏、去做法会,求什么?求消灾灭罪,这是佛门现在的情形。「以修习止观被中机」,止观是大乘的,修禅定,止观就是禅定。「以求生净土被上机」,真正能相信净土的人了不起。「初谓业障众生。中谓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不认识字的斋公斋婆他肯相信,那就是大乘菩萨,为什么?三年五载他往生就成佛了,这还得了!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相信。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他不认识字、没有文化就轻视了他,说不定人家根机在我们上面,他要接受净宗,三年五载他成功了,我们三十年、五十年赶不上人家,真是上根!

「又《弥陀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破尽一切戏论是放下,「斩尽一切意见」,这一切意见是讲的宗门,戏论是教下。这个不容易!教下千经万论,遇到念佛法门都甘拜下风。一切意见是禅宗,宗门遇到净土也特别礼敬。「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这真的叫上上根人,都是大菩萨。马鸣、龙树是印度的,智者、永明是中国的,都是第一等的高僧大德,他们「彻底担荷得去」,这四个人都是念佛往生的,这还得了!「盖因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无上法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故云深妙」。这个法门看起来好像浅显,实际上无上深妙。至圆,圆教圆到极处,圆中之圆,一丝毫欠缺找不到。至顿,顿是顿超、快速,所有一切顿教当中这是顿中之顿。哪有这么快的,一天就能成功。《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连一个宋朝莹珂法师三天都成功。禅宗三天不能大彻大悟,净土这三天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大彻大悟,为什么?「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他虽然带着烦恼,他没断烦恼、没有消业障,三天他就成功了。我们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只要真信真愿真念佛。这个真念佛,不许有杂念夹杂。印光大师一生用的这个方法,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就是一到十。为什么?不许杂念夹杂。这是属于技术上的问题,心里上的问题是真放下了,这个重要,技术其次,真放下!这个世界,我在住旅馆,再二、三天我走了,这旅馆里一切好坏与我都不相干,我管它这些事情干什么?都好,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你有分别执着,我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看不清楚,没有分别执着看得清清楚楚。没有分别执着用的是真心、智慧,有分别执着用的是妄心。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真的就落实了。

真正念佛人,我相信他有个愿望,这个愿望跟阿弥陀佛有个默契,那就是什么?我随时可以往生。我在这多住一天是为阿弥陀佛表法,多带几个人,多让几个人生起信心,多带几个人,自己随时可以走。所以他一点留恋都没有,他什么都可随缘,什么都好。这个观念要有。刘素云给我讲过,她就是这个念头,在这个世间住一天,阿弥陀佛要我表法,我做个好样子给大家看,随时可以走。真正有这个观念,对这个世间就没有牵挂,就得大自在。有牵挂不行,度众生都不能有牵挂,有牵挂度不了众生;不但度不了众生,自己也没度了。彻底放下,真的身心自在,法喜充满。展开经卷就是面对弥陀,听弥陀给我说法,我再复讲,跟大众分享,跟有缘的同学们分享。缘成熟的,他一听他觉悟了;缘没有成熟的薰习,一遍一遍慢慢薰习。因为我也是薰习成就的,我的根不是上上根,大概薰习了二十年,才真正认识净土。我们留下来的这些光盘,过去磁带,留下来不少,同学要有兴趣,你听听我从前讲的《无量寿经》,再听听我今天所讲的《无量寿经》,不一样!我不是说留一手,没有,和盘托出。遍遍不一样,你就晓得我遍遍在提升,说明年年境界不一样,月月境界不一样,怎么会不欢喜!老停在一个地方没有进步,人就很苦恼。一部经,还是这么多字,遍遍不相同,一遍一遍的看,不一样。我讲过的东西我要不要看?我根本不看,《大经解演义》讲完了,我就把它封存,不看了。讲这部经,我又从头来起,我字字句句还是非常细心。一遍一遍不一样,我看从前的会受它影响。不受影响,日新又新。

所以真的,这个法门,发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至圆至顿,无上法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这深妙。你不能够去想,你也无法去说。「但蓦直念去」,这个蓦是自然的意思,有豁然的意思;也就是说,自自然然你就一直念去。「不假方便」,不要再藉任何的方法、方式,加添一点附带物,不需要。要不要加一点禅观?要不要加一点密咒?都不需要。为什么?它就是禅,这一句佛号就是禅,它就是密。八万四千法门都在这个名号里头,你只一直念下去,一切法门统统具足,妙不可言。所以不藉任何方法,「不落思量」,没有任何意思,我就一直念下去,老老实实的,也不要修止,也不要修观。我在讲《妄尽还源观》的时候,后面两种是方法,后头两段,修五止、起六观。五止六观是《华严经》修行的方法,我们今天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代替了。五止六观不好修,这个发心专念多方便,比五止六观还圆满,五止六观统统在里头。「直起直用,自得心开」,心开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点都不假,只要你会用功,你真听话。「当下破尽戏论」,破尽戏论是什么?超越教下,华严、天台、法相、三论,这教下,全超越了。「荡除一切计度分别」,这是禅宗。宗门教下,就这一句完全超越了。「故云:如是深妙之法,唯有马鸣等肉身大士,始能直下承当,彻底担荷也」,这是什么?专接上根。我们能够学到也是上根,不是上根他怎么能这么专?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些老太婆,她接受这个法门,杂念没有了,一心念阿弥陀佛,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宗门教下的大德比不上!她预知时至,一点不假。

四十多年前我们亲眼看到,台南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太。那个时候我在佛光山教书,佛光山在将军乡隔壁,大树乡在将军乡隔壁。佛光山有一个长工,佛光山的工程几十年没有停过的,天天在做工,天天在建设,所以说长工他一生就在佛光山做工。这个老太太跟他是邻居,所以情形他非常清楚,他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太太人很慈悲,好人,待人真诚、慈悲,信神,什么神都拜,心地善良。三年前娶了个儿媳妇,儿媳妇是学佛的,劝她的婆婆不要到处乱拜,家里设个佛堂,供西方三圣,在家里头念佛、拜佛,劝她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她真听了。念了三年,也跟平常人一样,一丝毫差异都没有,临走的这一天,她也没有告诉家人。在我们想,告诉家人怕家人干扰她。她晚上往生的。晚上吃晚饭,跟她的儿子媳妇家人讲,今天晚上你们先吃,不要等我,她说我去洗个澡。她真的洗澡了,但是儿子媳妇很孝顺,还是等她。等了很久没出来,到下面去看看,看看她不在房间里,真的洗澡了,换了衣服。到最后找(叫她也没有声音),看家里小佛堂,她站在佛像前面,穿着海青,整整齐齐,手上拿着念珠,面对着佛像。叫她不答应,走到面前看,她往生了,站着走的。这一个地方就轰动了,真走了。三年,从一个拜神的,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三年。所以这个长工劝我们念佛,亲眼看到的,一点都不假,不骗人。这是四十年前的事情,我在高雄谈到这个事情还有人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们相信,她的媳妇懂得净宗教义不多,老太太善根深厚,一听就相信,就不怀疑,就接受了。如果对于教理真正通达,那念佛就不一样了!真正通达的人念一天,我相信一般人念十年的功夫赶不上他一年的功夫。为什么?他真晓得,明了,一点不迷惑。这些都是上上根人。

「马鸣大士,东天竺人」,天竺是印度,东印度人,「传佛心印,为禅宗十二祖」。从印度算起,达摩是第二十八代,到中国来了,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中兴大乘,造《大乘起信论》。论末劝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劝人念佛求生净土。「龙树大士」,这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南天竺人」,南印度,「为禅宗十四祖。开铁塔,亲觐金刚萨埵,复为密教之祖」。密宗是从他传的,他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菩萨,这是密宗的大师,密传给他,他传到世间。「入龙宫,取《华严经》,又为华严宗祖」,在他之前没有人知道有《华严经》。传记里面记载,龙树菩萨非常聪明,他是初地菩萨,应该是别教,不是圆教。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刚刚进入实报土,习气还很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他是三个月全学习完了,傲慢心生起来了,觉得什么?这个世间没有人能超过他了,他是世间第一人,有一点值得骄傲,有这么一个味道。大龙菩萨把他接到龙宫里面去,让他亲自看到释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定中所讲的这部《华严经》,他一看了之后,傲慢习气立刻就消掉了。为什么?太伟大了!这部经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就吓到了。再看中本《华严》《华严经》的节要,分量还是太大,这个世间的众生没有能力受持。看下本,下本是什么?目录提要,像《四库全书》一样,目录提要,《四库全书》一千五百册,那是大本,《荟要》五百册,好像是中本,目录提要五册。分量多少?十万偈四十品,这个行,这个阎浮提众生可以受持,就把这个带回来了,在印度就流通。所以小乘人不相信,不认为是佛说的,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大乘完全接受。

这个经传到中国来是个残缺的本子,差不多只有一半多一点,原本没有了,在这个世间已经找不到了。所以今天《华严》最完整的本子是中文翻译本。听说《四十华严》原本还有,就是末后这一品「普贤行愿品」,前面这三十八品没有了,找不到了。龙树菩萨,中国大乘八个宗,八个宗都认他为祖师,所以叫八宗共祖,就是说大乘法哪一个法门跟他都有关系。

「复以广造众论,力宏净土」,龙树菩萨也是往生净土的。《楞伽经》悬记云」,这是佛预言的,「登欢喜地」,就是初地,「往生净土」,所以他也是净土宗的祖师。「我国称大士为八宗之祖,因天台、南山(是律宗)、法相、三论诸宗,亦皆崇为其宗之祖也」,念佛往生净土的。「智者大师诵《法华》,身心豁然,得入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这是中国大师,相传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因为住在天台山,所以就称他为天台大师,称他所传的为天台宗。临终的时候,「右胁西向,称念弥陀观音而寂」,这是往生净土的。「永明大师于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这就是明心见性。他是先修禅,在禅宗里头大彻大悟,以后专弘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所以净土宗的六祖是永明延寿大师。「乃法眼宗嫡孙」,这是有师承的。「后专志净宗」,专修净土,念佛往生。这都是不得了的人物!「日诵洪名十万声」,你就晓得永明延寿大师,他的日课每一天十万声佛号。而且还「兼行日课一百零八事」,不简单!「蒙观音大士,甘露灌口」,智慧大开,「妙慧涌现,着《宗镜录》一百卷」《宗镜录》号称为「小藏经」,是什么?《大藏经》的节录。就像我们现在读书,把好的句子划起来、总集起来,全部《大藏经》的总节录,真不可思议!《大藏经》太大了,怎么看法?看《宗镜录》,就是看《大藏经》的精华,一百卷。这个人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及《心赋注》《万善同归集》等,蔚为法炬,光照万世。七十二岁焚香别众,坐脱西归。以上四德」。他们在《高僧传》都有传记,大家可以看看,这是中国佛教的圣人。马鸣跟龙树是印度的,智者、永明延寿大师、善导大师这是中国的,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永明延寿也是阿弥陀佛再来。「法门龙象。《要解》谓唯如是之人,始能彻底承当净土法门。近世学人焉得以世俗之见,而鄙视净土耶?」这是一些浅视之人把净土看轻了,包括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产生严重的误会。专接上上根人,这些是上上根人。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得,只要是真信切愿,老实念佛,都是上上根人。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跟马鸣、龙树、智者、永明是平等的,这还得了!而且这桩事情是一生成就,不要费多劫多生,不需要,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经上说得很清楚,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德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个时候才真正感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太慈悲了,对每个人平等照顾,没有彼此、没有厚薄。因为阿惟越致菩萨就不起心不动念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里会有分别执着!我们今天就用这个方法,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学这些人。因上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为模范,果地上决定跟他们平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