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七讲)  2009/1/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我们继续学习十种智明。

第九段「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悉皆空寂,本来无生,是名知众生缘起本无有生智明」。这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我们在大乘经教里面,常常读到「缘起性空」「生即无生」,正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佛跟我们讲真话,这一切现象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实相,诸法实相,也就是说一切法的真相。阿罗汉以上真的看破,所以见思烦恼断掉,在佛法里面讲他确实修行证果,我们俗话说得道,他真的得道,得的什么道?阿罗汉道。阿罗汉道在佛法里面虽然是小果,那个功德也是相当殊胜,为什么?六道轮回他超越了。看破重要!我们在六道生死轮回,生生世世没有办法离开,就是迷在这个事实真相里面,以为六道里面一切东西是真有,产生严重的执著,这个亏吃大了。诸佛菩萨在经教里面,常常劝导我们、提醒我们,我们每个同学至少应该也经过千万遍的提示,可是依然不觉,依然不能回头,所以造成苦受。三界里面所受的苦乐忧喜,心有忧喜,身有苦乐,我们要问,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不再有苦乐忧喜?在这个地方就是很清楚给我们一个答案,看破就没有了。从哪里看?从自己身心看、从外面境界看都可以,只要你看到真相,你自然就放下;一切放不下,都是对事实真相没能了解。

《金刚经》上讲得很好,《金刚经》与中国人有特别的缘分,过去禅宗五祖忍和尚,弘忍大师一生极力提倡,所以这部经是家喻户晓,尤其是惠能大师从《金刚经》开悟的。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观,应该从这里看破,这是事实真相。佛举的比喻好,六道像什么?六道像梦一样。我们在六道,就是在梦的里面,没醒过来,醒过来之后才知道这是假的。醒过来之后,是的,六道没有了,梦没有了,梦醒了。梦没有了,还能想得起梦里面的情节,那叫什么?那叫习气。梦确实没有了,会想到梦里面的境界,那是习气没断,所以他证得的境界是阿罗汉果。在这个果位上,必须再把习气淘汰掉,不再想,为什么?假的你想它干什么?何必想梦里面的事情?梦到一切喜乐的境界是假的,梦到一切苦难境界也是假的,再跟诸位说,梦到一切佛菩萨境界也是假的。记住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有为是什么意思?有生有灭就叫有为。可是生灭不住,这个住就是停住,它不停,迁流不息,前一个念头灭,后一个念头就生,速度之快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连想像都达不到,你怎么能够执著?

所以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是讲老实话,不可执著。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我们还是不觉悟,还是要执著,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我们现前的习气,在六道里面这个习气太深、太严重。大乘教里面薰习个十年,二十年,三、四十年,我在大乘里面薰习了五十多年,快到六十年,这么长期的薰习产生了效果。可是这个效果依然敌不过习气,习气常常现行,比一般人好一点的,就是习气一现行,立刻就能觉察,觉察是明了、明白,虽明白还是放不下。既然如此,它对我们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已经就非常难得!我们把所有一切现象,这个生灭现象就是有为法,看得愈来愈淡薄,这是我们现前的境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严重,他有苦,很苦!现在就是受苦乐忧喜淡薄了,苦淡薄,喜也淡薄,忧虑淡薄。於佛菩萨的经教,体会就愈来愈深刻、愈来愈欢喜,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法喜充满」。得不得受用?得受用,头脑愈来愈清楚、愈来愈冷静,身体愈来愈健康。为什么?身体与起心动念关系非常密切,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纵然有疾病,疾病也很容易恢复正常。疾病从哪里来的?这个我们要知道。佛告诉我们,为什么诸佛菩萨不生病?不但不生病,他们真有功夫的人,他能保持不变,这招很厉害,谚语所谓「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他不随著年龄老化,这什么原因?他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

佛告诉我们,所有这些现象是心现识变,心现不产生变化,变化是识变的,识是什么?分别执著。他有分别他就有变化,他有执著他就有严重的变化。今天第九、第十两种智明,不但是提升境界,契入实相,要用现在我们境界里面讲,它可以给我们治疗老化,它有这个功效。这是大家听到很开心的,因为你都想年轻,你都想不老。可是年轻、不老还是分别执著,不过老化得慢一点而已,不是不老。真不执著,老化就没有,这个倒不是假的,为什么?他六道轮回没有了,衰老就没有了。在六道轮回才有这个现象,四圣法界里没有这个现象,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关口。诸佛如来、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天天在劝我们。有善根的人,善根的来源是过去生中累积的因,这一生中遇到善友为缘,善根才能起作用。如果没有深厚的因缘,虽有善根,力量不强,力量薄弱,他有缘能够接触到佛法,能够听闻到大乘,但是他不得受用。诸位要知道,在佛法里面讲的,清凉跟我们讲学习四个阶段,信解行证。信与解都不能得实际的作用,真正得实际作用是要行,修行,学了之后,要把我们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错误的做法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对外面的境界,都认为是真的,这个错误,你什么时候能够把它修正过来?我过去讲《金刚经》的时候,我做了一张小张的贴纸,我记得是圆形的,上面印的就是《金刚经》上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印一张小张透明的,送给很多道友,叫他贴在哪里?贴在电视机上,透明的。电视机上贴上这几个字,每天看电视你就看到这几个字,知道电视里面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然后回光返照,我们现实的社会,就像电视里面色相完全相同,你可别当真,你要当真就错了。所以你要明了、你要通达,「一切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这是讲六道众生,轮回的众生,无论你在哪一道受生,受生当然就有死亡,有生就有灭,灭了之后,身体灭了,四大分散,灵性不灭。这灵性它不灵,迷了,如果灵就好了,灵至少它能证阿罗汉果,这个灵迷了。孔老夫子在《易经系辞》里面称它游魂,游魂是迷,迷而不觉。现在这个世间,东方、西方都把它称作灵魂,灵魂不灵,灵魂是在迷的状态,它要是真灵它就不去投胎,不再搞轮回这个事情。实在讲,搞轮回这桩事情它自己做不了主,有一股力量引诱它,这个力量叫业力,业力在引导它去投胎。投胎的时候,这个业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六道里头有六种不同,这个力量是你生前所造的。

如果是有强烈的善因,你生天道,你跟天人相应,起心动念无不是善,什么是善?真实利益一切众生,没有为自己想的。善心里面夹杂著自私自利,不能说他不善,他的善不圆满,这是我们佛门里面讲中品善,就不是上品善。上品善里面没有自私自利,全心全力舍己为人,这叫上品。全心全力去修善,里面有自己的目的,掺杂著名闻利养在里面,这变成中品;如果掺杂著傲慢、嫉妒、好胜,那叫下品善。其实在善的做法上说,没有两样,三个人都一样,都看到他们尽心尽力在做好事,但是三个人的心不一样。所以上中下三品是论心,上品十善是天道,中品善行是人道,下品善是阿修罗道、罗刹道。诸位要知道,尽心尽力行善,这三个人是一样的,谁都不输给谁,为什么会有上中下三品?发心不相同。如果是阿罗汉以,上那是圣人,圣人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行善也是尽心尽力,跟这个世间真正修善的人,看样子形相上没有差别,不同在哪里?不同在他们没有心。我们末后这一条会讲到,无著心,他没有执著心,这就高。

修上品十善修天道的他有心,他有心他不是为自己,全心全力都是为别人,为众生、为社会,他还是有心。到没有心的时候,那就是无我的境界,就超越了,他就不在六道。这个要懂,不懂的话你怎么学?你到哪里去学?上品善的人,不但是从早到晚念念想著众生苦,希望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希望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可能连他睡觉作梦都想这些。我们一般说,这是真心,这不是妄心。自己晓不晓得?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去问别人。所以六道,我们将来到哪一道去,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贪心重的人,贪名也好,贪利也好,甚至学佛贪著佛法还是贪,只是换个对象而已,依然是贪,这种人果报在饿鬼道。学佛,怎么会学到饿鬼道去?还有学到地狱道去。我记得早年我讲过几次「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我们采取的是慈云灌顶法师的《疏钞》,他注得好。「大势至圆通章」文字不长,只有二百四十多个字,比《心经》还短,注得非常好。末后它附带有一篇文章,就是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个果报就是堕阿鼻地狱,堕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我当时很疑惑,念佛是好事情,不能往生也不至於堕恶道,我把这桩事情请教李老师。李老师看了之后,这是大问题,这个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我不跟你讲,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讲。

念佛为什么会到地狱道?傲慢、嫉妒、瞋恚心重,烧香都要烧第一炷香,落在第二个人后面,他就不高兴,就要发脾气,强烈的瞋恨心。样样都要自己走在前面,决定没有让步的念头,他跟地狱道相应,那个瞋恚严重,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老师说了一条,其他就明白,念佛贪心不断,严重的贪心。今天在佛门里面,佛门里面行善的多,学佛的人善心善行的很多,尤其在道场,做许多功德的好事,大家都捐钱。如果管钱的这个人,数目小了他没看在眼里,如果一下子有几千万、有几亿万,他就动了念头,自己把它也占有一部分。一个亿去做好事,他拿个三千万、四千万,他自己可以在这当中独享个五、六千万。造这个业,来生到哪里去?重的阿鼻地狱去,轻的,轻的是什么?心地善良,行为都还不错,饿鬼道,他出不了三途。几个人能够在五欲现前,强烈的诱惑,能够不动心,那就是真正在修学功德。动心可不行,尤其是起心动念为了控制、为了占有,破坏佛教形象,障碍佛法的弘扬,这个罪过都是严重的三恶道。他做的时候晓不晓得?他不知道,迷惑了,所谓是财迷心窍。五欲都能迷人,财色名食睡。

所以世尊慈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做出很好的示范,他舍得是真干净,一生物质生活所拥有的三衣一钵,除此之外他什么都没有。这个示现目的何在、用意何在?告诉后学,五欲六尘沾染不得。你纵然有功夫可以不沾不染,可是你做出的样子好像还有这种染污的样子,后人会跟你学。当然古印度生活环境跟中国不相同,在中国,佛法是中国帝王派特使到外国去迎请回来,身分是国宾,进入到中国之后受到帝王的尊重,帝王要拜这些法师做老师,他的身分就变成国师。当然皇上的老师不能去乞食,也不能到树下一宿,所以早年寺院庵堂是皇家建筑的,是帝王来供养三宝。以后帝王带头,这些大臣、大富长者他们也起来效法,建立的寺院都是十方道场,不是送给哪个法师的。出家人在寺院里面修行,那个时候重点的工作,翻译经典、讲解经典、指导大众学习,所以它是学校。都知道,很清楚,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提供的道场是成就四众同学的道业,没有一个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所以世世代代高僧、高士,在家成就的称为高士,居士,成就的人太多!现在呢?现在流弊发生,寺庙愈建愈华丽,富丽堂皇,人都想控制它,都想占有它,这个念头诸位想想,果报在哪里?全在三途。不但天道没有分,人道都没有分,即使修罗、罗刹他都没有分。修罗、罗刹是什么?人家真修行,真的行善,只是贪瞋痴的习气重而已。所以他还能够在人间做修罗、做罗刹,在天上做修罗、做罗刹。现在我们细心去观想,大多数有控制、占有这些念头,心行不善。从什么地方看?最明显的,他不能真正护持成就四众的修行。下品善里面,这个下品善是真善,他真正成就别人修行,但是他自己的欲望很深,他要控制、他要占有,他不妨碍别人修行。我护持你,你在这里修行,对你的功课监督很严格,真能成就人。所以他自己造作的恶业,他的果报在人天,他不是在三途;如果障碍修行,他的果报在三途。众生受生的缘起得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六道轮回的状况,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报,丝毫不爽。

世出世间法功德第一殊胜的,就是护持正法久住,这是无比殊胜的功德,这叫真正护法。正法久住靠什么?靠真正修行人,而且真正发心续佛慧命。佛的慧命,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要向他学习。佛法是教学、是师道,它不是宗教,虽然佛门里面自己称宗教,但是跟现在一般宗教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它讲宗是禅宗,讲教,除禅宗之外所有宗派都叫做教下。宗门、教下怎么分的?教学的方法不一样。宗门可以说是上上根人,那是天才班,他们没有阶级的。修学的目标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在中国十个宗派,其他九个宗派,采取学习的方式是渐修,像我们读书一样,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按部就班上去的这叫教下。所以宗教是这个意思,宗门、教下。可是现在传统的办班教学,依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套教学的方法疏忽,而变成不是为活人服务,是为亡人服务的,就变成宗教,跟外国宗教、其他宗教就没有分别,不是为这一生服务,是为来生服务,是为亡人服务,错了。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替亡人服务,为活人服务的,我们不能不清楚。大乘经教里面说得好,佛菩萨哪一道都去,我们就知道,他在人道肯定是为人服务,在天道那是为天服务的。他在畜生道,受畜生身为畜生服务的;在饿鬼道,他变成饿鬼身是为鬼服务的;还有在地狱道,譬如地藏菩萨在地狱道,现地狱身为地狱众生服务。佛决定不会把三恶道服务的情形在人间来办,讲不通的。所以在大乘里面,细心去观察,就明白。

我们怎样学习?怎样把弘护的工作做好?我们在六道受生的因缘,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不再迷惑,对自己有大利益!我们自己这一生做弘护的工作,把所有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提高品位,这是我们修学真正的目的。佛不希望我们生天,为什么?生天不究竟,生天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生生世世还要受轮回之苦。我们这一生,过去生中忘掉了,这一生当中所受的还不够苦吗?还要再继续干吗?我们很清楚,在这个世间贫穷是苦,富贵人的苦绝不亚於贫穷人。我看得很仔细,我得到什么结论?富贵人的苦比贫穷人那个苦复杂,那个苦更严重,贫穷人苦的只是衣食缺乏而已,富贵人之苦太多了,说不尽!没有贫穷人的痛苦那么样单纯、那么简单,他能得到一点饮食,得到一点衣服能够保暖,他就知足。所以你细心观察,看清楚就不想到人间来。我们这一生总算是很幸运,得人身、闻佛法,又遇到大乘,又遇到净土,自自然然全心全力去修净土。这一生能不能往生?问题在你有没有信心?你愿不愿意?如果有信心、有愿意,你就决定得生。但是有信心、愿意去的人不少,为什么很多人没去得了?这个世间没放下,你就去不了,你还有一丝毫贪恋,舍不得离开,你这一生求生净土的机会当面错过,那叫真可惜。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

别以为我现在还很年轻,时间还很长,到我七老八十再放下还不迟,那你就错了。你跟阎王签了合同吗?你有那么长的寿命吗?如果你要是细心每天看看报纸上的讣闻,我很多年没看过报纸,以前报纸上天天都有讣闻,不知道现在报纸有没有?你看那个讣闻上多少年轻人,不到四十岁的,正是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我年轻的时候看报纸头一个就看这个东西。所以有很多人奇怪,你不看新闻怎么看这个?我看这个东西对自己是高度的警觉,天天看,你看这么多人走了,慢慢什么?慢慢就轮到我。有这个警觉心你才能把光阴掌握住,这个光阴不能让它空过,要用来念佛、要用来修行,希望我走得自在,希望我真正能达到我想像当中的目标,这一生就没有空过。一生圆满成就,无论在理上说、在事上说都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什么?人人都能做到。善导大师的话,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善导相传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跟我们说的,这个不是假的。只要你能够放下万缘,对这个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佛法,佛法里八万四千法门,不再贪恋,不再想学。一部《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死心塌地的念下去,没有一个不往生,你说这个法门多简单。想学东西,不必在这个世间,到极乐世界再学,极乐世界的环境好,极乐世界的人寿命长,极乐世界有好老师,除阿弥陀佛之外,十方诸佛加持你,就是教导你。无论是修福、修慧,在十方世界都没有办法能跟它相比,为什么不去?为什么在这个世间受苦?我们真的要发心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多少时间才够?我们从《净土圣贤录》、从《往生传》里面去看,你细心去看,大多数不出三年。所以不要很长的时间,三年一千天,这个时间足够。真正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你肯不肯放下?不肯放下那就是障碍。能不能决定往生,可以说决定在你肯不肯放下。肯放下,没有一个不往生;不肯放下,那你就没有把握。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看得破、放得下」,我们今天读这个经文,就是教我们看破,看破之后,自自然然不会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

这个两端,空有二边不住,这是大菩萨行,大智、大慈、大悲。知道缘生之法悉皆空寂,本来无生,现在有没有生?没有生,无生而生、生即无生,这是事实真相。我们现在看这个相,不好像都存在吗?假相。我们在讲席里面也是多次在说明,这个相是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真相你得不到。相是从哪里来?从念头生的。你说我有没有念头?如果说我没有念头,没有念头这个相都没有了。诸位要知道,没有念头的时候你所现的是常寂光,连实报庄严土都没有。所以诸佛如来现的实报庄严土,是真的还是假的?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除外,没有这个说法。只要有相,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悉皆空寂,不能著!说得粗一点,不能想控制,不能想占有,想控制、想占有就造业。这个境界相现前,告诉你,你可以受用,就是你可以享受,但是你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不能有控制的念头,那你走的是佛菩萨道,你会非常快乐,法喜充满。为什么会生烦恼?我控制,控制不了生烦恼,占有也占有不了,得到之后又怕失掉,患得患失,这就生烦恼。烦恼从哪里来的?从控制的妄念、从占有的妄念而来的。知道这个东西是梦中之事,你可以尽情享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菩萨生活,这里头得大自在!

怎么受用法?最后一条讲受用,第九看破,第十就讲受用。「以无著心济度众生智明」,济是救济,度是度化,慈悲普度众生。前面讲众生是空的,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统统是空寂的,空寂怎么样?它有这个相,有这个幻相。菩萨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幻相,全都是梦境,可是这些众生迷在梦境里面出不来,这也很可怜。所以佛菩萨常常感叹这些众生叫「可怜悯者」,他迷在这梦里头,他醒不过来。所以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应化在十法界里面,你看菩萨如何跟这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不即世间也不离世间,这个高明,高明到极处!我们看这段文,「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一切众生虽皆空寂,而恒起无著之心,说法教化,令其度生死苦海,成无上正觉,是名以无著心济度众生智明」。这个事,佛经里也有一句话赞叹他们,叫「游戏神通」,这句话意思很深。佛菩萨在十法界里头示现,像是舞台表演一样,他表演得很逼真,他自己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假的不是真的,人家高明在此地。六道众生在这里面演戏,假戏当真,那就苦了,就错了。菩萨在这里面,知道全是空寂,了不可得,所以他不但是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他连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全都没有,高明到极处。像谁呢?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是这样的。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们,应化在这个世间以种种不同的身分,也各个都是这个境界,他们没烦恼。

法身菩萨他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游戏人间,没有一桩事情当真,所以随缘不变。这句话大乘教里头佛常讲,我把这句话讲成四句,四个不同境界,诸位很容易理解。「不变随缘」,不起心、不动念,应化在这个世间,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到世间来的,不变随缘。四圣法界他也到这个世间来,来修行,历事炼心,像阿罗汉、辟支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没见性,他们有能力到六道里面来应化,他来应化是什么样状况?他是「随缘不变」。随众生的缘修不变,历事炼心,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什么样境界他都经历,他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他不经历就不知道,什么境界都经历,在经历里面修不动心,这叫真修行。第三种「不变不随缘」,这是什么?这小乘人,有一类的阿罗汉,他见思烦恼断了,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他到四圣法界,不再回到人间,不随缘。可是我们晓得,这个境界是有一段期限,因为他不随缘他就不能往上提升,他就停在这个境界里头。这个境界,佛经上有个术语叫偏真涅盘,不是真正的涅盘,大概要停多久?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两万大劫,这是很长的时间。两万大劫之后,他觉悟了,回过头来回小向大,去修随缘不变,他就修这个,去历事炼心。第四种是我们凡夫,叫「随缘随变」,那你就苦恼,六道凡夫是随缘随变。小乘阿罗汉不肯到六道来教化众生的,那是不变不随缘。回小向大,到这个世间里面来教化众生,这就是四圣法界的随缘不变,恒顺众生,修随喜功德。功德是不变的,变不是功德,那叫福德,所以功德就没有了。

《华严经》初住以上,这都是明心见性的,他们超越了十法界,应化在十法界里面都是不变随缘,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著。他到这个世间来,到这个世间来无著之心,恒起无著之心。恒起两个字好,我们现在看这个懂得它的意思,恒起就是弥勒菩萨讲的念念,念念都是无著之心,念念里面都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他怎么能到十法界来?照理说,没有理由到十法界来。诸佛报土,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我们现在知道那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念念现这个境界。如果没有念头就是常寂光净土,什么境界都没有,物质的现象、精神现象统统没有,怎么可能到十法界来?到十法界,他没有起心动念他就来了,甚至於还到地狱法界。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听到有这么一个说法,这是经论上有的,叫留惑润生。换句话说,法身菩萨修到一定的境界,就是修到等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他不破,有能力破他不破,那是什么东西?无始无明的习气,最后的那一念。现在我们懂得,最后那一念是什么?就是最微细的那个念头,粗念没有了,最微细的那个念头,那个念头叫生相无明,就是《还源观》里面所讲的「显一体、起二用」,就是起二用的那个念头,还不是真的念头,是这个念头的习气,只要它有,它就起作用,跟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作用。

我想这个说法是佛的方便说,不是这样说,众生不能够断疑生信;如果真实说呢?真实说还要留这一品惑不断,你想想看,他是不是又起了分别执著?真的他又起分别执著,起分别执著他又迷了,成佛又变成凡夫,没这个道理。这在大乘教里佛没这种说法的,成佛之后永远不会再堕落成凡夫,他真成就了。到底什么回事情?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里头领悟到,从这个实验证明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自性,自性像什么样子?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常寂光,常寂光里面具足一切法,只是不现就是,不能说它没有,所有一切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常寂光它具足,能生万法,具足它要缘才能生。我们在前面,就在长者《合论》里面,跟我们讲三种缘,没有缘不能生的。缘是什么?缘是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这个应是什么?应是本能,没有理由的,而且应得非常快。说老实话,我们如果没有通过江本博士的水实验,我们没有办法领悟到这个境界。所以对於这个事实你就不能再疑心,你再疑心、再要追问,那你错了,那是什么?你在这个问题上又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能见到事实真相?彻底放下,真相就在现前。所以凡夫有个很不好的习气,也不能说是坏习气,那就叫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问到最后不能再问,再问就又复杂了,周而复始,腊月三十再问,明天初一又回头。你不能再问,问题就没有了;不能再起心动念,那就证得究竟佛果。所以要晓得,究竟佛果是从圆教初住菩萨开始的,初住菩萨问不问?不问,这个疑惑断掉了,所以他的习气慢慢自然淘汰。多长时间不要紧,也不要去问它,一问它你就落在分别执著上去,马上就错。所以我们知道,十信心满这些疑虑全断了,再不会生起。它还会生起的话,那就是习气相当重,他出不了十法界;他能够出得了十法界,就是证明他的习气断了。还有无始无明微细的习气,但是那个不妨碍,不妨碍他跟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所以诸佛菩萨到世间来应化,你一定要晓得,他确实没有起心动念,但是他有能力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显示出惠能大师所讲的「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活活泼泼,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楞严会上佛所讲的,这些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是诸佛如来,《金刚经》上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有一切的示现都是随著众生的念头,自自然然的示现。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应以宰官身得度他就现宰官身,应以帝王身得度就现帝王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三十二应是把它归纳为三十二大类,其实不止!你看看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分为五十三类,五十三在密宗里面代表圆满,三十二也是代表圆满,它不是一个数字。也就是说他能够现无量无边的身相,甚至应以花草树木而得度,他就现花草树木,让他看到之后有所感触,豁然大悟,有,有这种情形;应以风吹雨打,听到雨的声音豁然开悟,不定!每个众生开悟的缘不一样,佛绝对不会失掉时机,恰到好处他就来给你做试验,来引导你,让你豁然大悟。对於机缘不成熟的人,没有达到开悟边缘的人,那怎么样?说法教化。到开悟边缘的人,那不一样,实在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他是听经而开悟的。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那不是听经开悟的,用我们现在话说,他是夜晚看天象开悟的,看星象开悟的。我们再看禅宗里面开悟的这些个案,《五灯会元》《传灯录》里面所记载的,许多开悟的这些例子,各人因缘不一样,千差万别。可是悟入的境界是相同的,没有两样,这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帮助众生,众生业障重的,沉沦在三恶道,佛为他们现身说法,教化他们断恶修善,先让他们脱离三恶道,到三善道来。这就跟大夫治病一样,他得这个病太苦,先减少他的痛苦,做为一个缓冲,然后再好好的治疗他。所以先把他带到人天,人天里面再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够不够,不足的帮他提升,用教化帮助他提升。经文里面不用教学,用教化,这个意思深,教化是什么?教是因,化是果,这个教学成绩卓著。成绩是什么?他变化气质,他真产生变化。教,他在学,学了他没化,还是枉然,他没有变化气质。所以这个教要重视教学的成果,教学收不到成果就白教了。

所以一定有善巧智明,他才能做到,帮助众生回头是岸,先教他断恶修善得人天身,从人天身再教导他破迷开悟,这就是大乘教。帮助他从恶道里面生到三善道,这是人天法,《十善业道》里面讲的,最底限的人天法,有这个基础。佛在世他四十九年教学的层次,我们能看出来,开头十二年讲阿含,阿含说的是什么?就是断恶修善,好像是佛门的小学。十二年小学这个阶段结束办中学,八年方等,方等前面通小乘,从小乘提升,后面接大乘。所以方等叫大乘始教,开始,大乘的初级班,大乘的预备班,八年。八年之后纯大乘,般若,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般若讲什么?般若确实是在诱导我们破迷开悟。我们都以为世间法是真的,佛才跟我们说破,这世间法是假的。不但六道是假的,四圣法界也是假的,甚至我们在《华严》上看到,连诸佛报土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让我们体会到真的只有一个常寂光净土。这是佛第三个层次。最后八年讲《法华》《法华》讲什么?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这都是说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想想我们自己不是上上根器,我们是经里面所说的大乘根器、中乘根器、下乘根器,我们是上中下三乘根器。这三种人都需要慢慢的学习、慢慢向上提升,就对了。所以学习不能够躐等,躐等是佛陀不愿意看到的,他才在经上说「佛子」,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他否定。学习必须是自始至终循序渐进。

我们再看看现代人学佛,一定要看化,看结果,跟古人一比,古时候学佛真的变化气质。而今人学佛,没看到他变化,学佛之前是那个样子,学佛之后还是那个样子,没有变化。换句话说,他没有进步,说得不客气,他没有进步,所学的是佛的表面。这让我们想到开经偈上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确实有人学了很多年,甚至学了一辈子不解如来真实义。什么是如来真实义?佛跟我们讲的,像此地说的「了达一切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悉皆空寂」,这是如来真实义。我们对於这一切事相上,对人对事对物还是要控制、还是要占有,这就不解如来真实义。那算了,我就一切事情都不做、都放下,还是不解如来真实义。怎么办?学菩萨,该占有的占有,该控制的控制,心里没有,事上有,心里没有,这才是如来真实义。你事上没有就不能办事,所以他恒顺众生,他是一样做,但是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以他是在演戏,他不是真的,他欢喜是在演戏。你看舞台上叫他笑,他非笑不可。为什么?剧本上写的这个时候笑,他就得要笑,叫他哭他就要哭,他不是自己意思我想哭、想笑,不是,剧本上写的,不能不笑、不能不哭。菩萨在这个世间是来演戏的,他不当真,所以他不造业,演得很逼真他不造业。我们凡夫什么都当真,引起自己贪瞋痴慢的烦恼那叫造业,造业你就有果报。佛菩萨在那里演戏不造业,所以他不受果报,这就是他的不变,他能够真正做到随缘不变。我们凡夫很可怜,随缘随著变,这不能跟人家相比。所以人家造的那个,我们也有个名词给它,叫净业,清净不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在这里看出他的门道,他造的是净业。参访完了之后,礼辞,礼拜善知识,感激善知识,辞是什么?辞是心里一点痕迹都没有,没有执著。你有分别、有执著那你就没有辞,你真的受它影响。他不受!善财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一生要成就无上菩提,就得学善财,跟一切大众和光同尘,那什么?那是真修行。在这里面学什么?就是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高明到极处!

说法,开口是说法,不开口还是说法,开口是显说,不开口我们叫暗示,暗示里头有密义,你看对方有没有这个智慧,他能够悟入。懂得这个意思,你才晓得诸佛菩萨的说法没有中断过,分分秒秒都没有中断过,这就密义在里头。教化众生,这才是经教里面所给我们提示的,无尽的慈悲,普度众生,要帮助众生帮助到什么时候为止?成无上正觉。你没有成无上正觉的时候,佛菩萨是念念都没有离开你,不管你现在学不学,你学佛,他是这样照顾你;你不学佛,你反对佛教,你说佛教是迷信,毁谤三宝,他也是在照顾你,从来没有离开你,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道理在此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说到这样子,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迷失了自性,所以你才有叛逆的行为。他是个好老师,示现是个好老师,他很有耐心等你回头。你在造业,造业一定吃苦头,有果报,苦头吃尽了,你就回头!所谓是苦尽甘来,你不受尽苦你不肯回头。苦头受尽,到哪里去受尽?到阿鼻地狱去受,你才能回得了头来。业障习气很重的人,阿鼻地狱受那个苦他还不知道回头,怎么办?再去受。可能在阿鼻地狱去个十次、八次,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都有,但是终有一天你会省悟过来。佛菩萨照不照顾?照顾,什么样苦难他都在暗中照顾,有应是冥应,你自己不能觉察。只要一念善心起来,得度的机缘就成熟,他就现身来帮助你、来教导你。

这说明什么?无尽的慈悲,佛家讲大慈大悲是这个意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也是这个意思,不管你信不信,他始终不舍弃你。到什么时候你才感恩?你觉悟就感恩念头起来;你感恩念头起不来,是你没觉悟,你还在迷。觉悟之后你就会真发心、真精进,你会依教奉行,这个时候他就帮助你提升成无上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佛的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修行的地方,这都是佛,所谓分证即佛。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在十法界里面叫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叫方便有余土,在这里面接受如来的善巧智明,帮助这些相似即佛这个地位里面的大众提升,提升到无上正觉。到无上正觉就跟诸佛如来合而为一,就像这一滴水已经滴到大海里去,在大海里头再找不到这滴水。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融入法身,佛教的术语是什么?证得法身,证得法身这才真正成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把十种智明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