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五二讲)  2005/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52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二大段教化甚深,文殊菩萨问财首菩萨十随当中的第五句:

【随其解。】

在前面我们讲了很多,特别是就现前我们的学习状况,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不能说不认真努力学习,虽认真努力但是没有收到效果,这必定有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找出来之后我们才发现,不但中国儒释道的根没有了,放眼看世界上其他宗教,每个国家、族群古圣先贤的教诲跟中国一样,根烂掉了!没有这个根,这个东西是死的,像一棵植物一样,怎么样栽培都活不了。所以拯救根本那是我们当前的急务。

拯救的方法,夫子教学的四科,第一个是德行,就是要从德行上扎根;第二个要培养基本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你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我特别强调这两桩事情,希望大家用一年时间,一年的时间足够了,要把《弟子规》从头到尾学个几十遍,不断的重复。经文不长,把它编在早晚课诵里头,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那一年你念了七百二十遍,大概你可以念得很熟了;古文一个星期学一篇。一年你把这两样东西学好了,你不但是有了根,你的根活了。活了之后,纵然将来你有能力、有机缘广学多闻,可是我还是希望你专攻一经,长时薰修,一门深入。这个样子是什么?你做专家,你在培养后继的弟子。儒释道三教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可以复兴,这是大事业不是小事!从这里下手,这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看到『随其解』,这个解有二义,第一个是「随有深浅之解」。我讲到此地。第二那是究竟,「说诸佛菩萨之解化故」。这句我们要问,是我们现前同时进行,还是把它分做两个阶段?《华严经》上说得好,「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诸佛菩萨之解,在《华严经》里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到末后一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诸佛菩萨之解化,我们要知道。那我们同时再学《弟子规》,同时再学古文,佛菩萨给我们讲的最高原则,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不放弃也没有障碍。怎么个学法?一句佛号老实念,时时刻刻不忘念佛。

我们修净宗,净宗的五经一论我们选一部。《无量寿经》的分量最长,大概从头到尾诵一遍,经念得很熟的人五十分钟足够了。每天用五十分钟诵一部《无量寿经》,念一万声佛号,这是「诸佛菩萨之解化」,这是讲在现前这一年。一年当中我们的修学就抓到这个纲领,这个不杂。《弟子规》是行经,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不能违背,那就是属於戒律。持戒念佛!背五十篇文言文,昨天我跟诸位说了,我们可以把古文好好的念熟,念一遍录成录音带。你们现在都有耳机,随时随地也不妨碍工作,你用耳机跟著录音带去念。一天如果能念三、四个小时,一个星期我相信那一篇文章就能背下来,纵然不能背也必定朗朗上口,很熟,一年之后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将来你自己深入经藏,深入,我还是劝导选一部经,一部经、一部论,可以找经论的参考资料,一门深入。你用个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专家,将来在佛学院、佛教大学专教这一门课,在全世界弘扬,给后学做一个好榜样。绝不贪多,不做通家,我们做专家。再看下面第六句:

【随其言论。】

『言论』,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国俗教诲」,文字虽然不多,说得好!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资讯、交通发达,常常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去旅游、参学、弘法。这个地方就要注意到每个国家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个国家地区自古以来他们有他们的圣贤在那边教诲,我们要学习。为什么?这样才不至於发生冲突,才能够和睦相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不能叫别人学我的,要记住,我学他的,对立、误会、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我随他的,你才能够受到群众的欢迎,才真正能够做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所以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主动学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国家是小国,民族是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他们老祖宗传下来那跟我们不能相比。不能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错了!你在那里制造矛盾,制造对立,安定和平决定不能落实,所以要学大乘教,大乘教是平等的。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同国家的人有佛性!不但一切人有佛性,古德讲(这中国禅宗说的),狗子有没有佛性?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有情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有很明显的情执、感受,统统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那就肯定这个众生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他是未来佛。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本性本善,他为什么变成不善?不善是迷了自性,迷了本性。为什么会迷?没人教他,没有人提醒他,他被外面环境染污了。特别是我们现代的社会环境,那简直是个大染缸!你每天所接触到的,头一个电视、网路,这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从小天天就看,习惯成自然,这个不正常的你以为它是正常的,正常的不见了。

佛家讲的所有的善行,儒家讲的礼,全世界所有宗教、圣贤讲的善心、善念、善行,讲得太多了。那是你自性里的本善,本来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为什么统统丧失?没人教。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从全世界历史来看,我们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老祖宗。为什么佩服他们?他们懂得教育,他们重视教育。在全世界要讲教育,中国的历史是最长,理论、方法、效果都是非常非常的殊胜。在中国书籍里面记载,有明文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尧舜;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你就晓得这个历史是多么的悠久,非常重视教育。

教什么东西?最简单用两个字就全包括了,「道德」。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运行,这是道。人生活一定要随顺自然,譬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这是自然的运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种五谷杂粮,我们的种植一定要随顺节气,它东西才能长得好。我们的生活也要随顺节气。现在连中国人也不学了,他不懂。这是从前老师给我们说了一点。譬如外国人喜欢吃冷饮,老师给我们说冷饮在什么时候吃?冬天。冬天外面是冰冻,凉的,里头也要凉,内外一样,身体健康,夏天吃热的。你们仔细看看植物,我们吃的这些蔬菜水果,凡是夏天都是热性的,凡是冬天生长的,凉性。诸位晓得白菜、萝卜这是冬天的,凉性,你在这个季节里头吃这些东西,身体健康。饮食、起居都要随顺大自然,不能够违背自然的运作,健康长寿!

古人讲求的,你所吃的这些东西一定是当地生产的,为什么?当地生产的养当地人,不是外国生产的养你这个人,不是这样的。现在的人不懂,都要吃进口的,所以花的钱很多、很奢侈,并不健康。中国古籍里面所说的,你所吃的这些东西,五谷杂粮,你能够吸收它全分的营养。这个东西从哪里生产的?在你居住的地方三十里之内。中国里,不是公里。三十里,现在我们算的公里那就是十五公里。十五公里之内的范围所生产的五谷杂粮,你吃这些东西最健康的。现在哪有人懂?没人懂了。现在交通便捷,样样东西都进口,那个地方生产的东西是养那边人的,不是养你们这些人的。读中国古书很有趣味,它都能够说出一番大道理。五谷杂粮对自己的心肝脾胃肾,让你每个器官都能够吸收到它所需要的养分,成就你健康的身体。我们懂得这个意思,所以进入到其他的国家地区,首先要了解他的风俗人情,他的礼仪习惯。一切顺从,决定没有反对的,没有对立的,人家一定非常欢迎你,跟你和睦相处。

清凉大师说「此六多约未发心前」,就是这六句,从随其时到随其言论,没发菩提心之前。包括一般的世间社会教育,包括小乘佛法,小乘没发菩提心。我们再接著看后面。「后四多约发趣已去」,后面还有四句,那是已经发心;换句话说,那是大乘菩萨。这小注里面,「言论二者,一随何国俗言说,二宜用何等言辞化故」。你看活活泼泼,不是死的,特别是在佛法。这是佛法我们不能够不佩服的。佛常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众生喜欢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佛的善巧方便。

诸佛菩萨智慧德能都是圆满的,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了解这个意思,尽可能的(用现在的话说)适应环境。早年我住在台湾的时候,一些出家的朋友有缘分移民到外国,给我辞行的时候,我一定劝他,到外国弘法一定要随顺外国的人情世故,建道场不要建中国这种宫殿式的形式。为什么?人家一看,他心里会想著那是外国的文化,自自然然就生起隔阂。所以我就告诉他,佛教到中国,所有的寺院庵堂都用宫殿的形式,这你要知道,宫殿是中国本土化的,帝王、王子他们居住的地方是这种形式。这些帝王大臣对佛教也非常尊敬,所以容许佛教道场建立这种形式,这是尊敬,你一定要懂得。宫殿式的建筑不是印度佛教的,它到中国来在中国就本土化、现代化,讲求现代化跟本土化,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到国外,如果你要是著重宗教教育,应该怎样建筑?建学校,大型、小型都没有关系,教学,这是大家很容易能接受的。如果著重在宗教仪式,我们建教堂,跟外国宗教这种建筑相似,他会很容易接受,他也会很赞叹、会很服你。为什么?你尊重他们的文化。就像佛教当年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建道场建中国宫殿式的,穿的衣服,穿中国的海青,饮食起居跟中国人学习,我们现在讲同化了,不知不觉他就有一家人的观念,展开佛陀的教化方便太多!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教化,就用什么样的言辞。这里头的意思很深,一定要看众生的根性。这个根性里头有大乘根性,有小乘根性,要清楚;有显教的根性,有密教的根性,有宗门的根性,有教下的根性,所以教学可以开多门。如果我们一个道场,一个道场有几个班级、有几个讲堂,这个讲堂里面上《华严》,那个讲堂上《法华》,另外讲堂讲三论、讲唯识法相,兴趣在哪里,你就上哪一个讲堂。

佛教是教学,共同的科目三个。第一个是戒律,无论你是学哪一门,哪一个法门的,你不能不持戒,不能不守规矩。戒律,基本的戒律,《十善业道》,我们今天把它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是真正把《十善业道》落实了,所以戒律共同科目,德行。第二是法相唯识,理论的共同科。第三是净土,最后归宿的共同科。要有善巧方便,要知道怎样安排这些课程,选择什么样的课本、什么样的注解,用什么样方式来翻译,请老师来教学,能收到效果,帮助这个社会。特别是像现代,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能够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自身的幸福快乐。你的福慧年年增长,你的烦恼年年减轻,这要靠教学。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条,第七「心乐者,有所欣求」,这不能不知道。古时候中国的教育,经历代这些圣贤他们全心全力推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人们一生当中欣求的是道德不是功利。古人所谓是「读书志在圣贤」,接受教育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自己成为圣人、成为贤人。读书志在圣贤,不在名闻利养。今天这个时代,由於古圣先贤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至少已经有三代、两代疏忽了。我这样的年龄,从小还看见过,这非常幸运。我们家乡是中国学术桐城派的发源地,所以读书的风气很盛,穷乡僻壤都有秀才在那里办私塾,乡村里面这些小朋友都会到私塾里面去读书,所以读书的风气很盛。可是时间不长,我记得好像我八、九岁的时候就改成小学。乡下的私塾改成短期小学,古圣先贤的书不念了,非常可惜!小我五岁的他就没有这个机会,看都没看见过,所以我还有机会看到。时间很短,一、二年就没有了。这一转眼七十多年了,所以有二、三代我们疏忽了,迷失了方向,愈迷愈深。

现在人他心里面欣求的是什么?无论是中年人、年轻人,甚至於小朋友,你问他:你这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希求的是什么?他会毫不思索的答覆你:钱。好像生下来,为什么来的?为钱来的。钱怎样能到手?要竞争,这麻烦就大!钱财竞争能够得到吗?如果竞争要真的能得到,我也会参加竞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诸佛菩萨、圣贤人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你命里有的,你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不叫冤枉?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讲得明白,《了凡四训》。诸位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你就恍然大悟,我相信以后你活得不会那么辛苦,天天跟人家竞争,你就放下了。

该有的准丢不掉,如果你要懂得这里面的业因果报,那就是今天有人所说的创造财富、有能力。我懂得财富的道理。人家命里头为什么会有财?佛经上讲得清楚,财布施。过去生中你财布施布施得多,所以你命里头的财库非常充实。命里头有财库,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的财源滚滚而来,不用竞争,自然它就来了。来了的时候应该怎么样?除了自己生活上必须要的受用之外,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要懂得布施。你要是真的会布施,热心的布施,无条件的布施,那你的福报可不得了,你命里头的财富倍倍在增长,你的财就愈发愈多。这是真理,不是用任何手段可以得来的,不是。

佛说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是果报,你为什么不修这三种因?认真、努力、喜欢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看到人家需要,是很正当的,毫无吝啬立刻就施舍。法布施里面,我讲得很多。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有才华的作家,写得很好的文章印成书拿在外面卖,后面版权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那这个人聪明智慧会不会增长?跟诸位说,不会增长,因为他没有法布施的心,他的书籍一定是要卖钱,你决定不能够翻印他的。所以他的聪明智慧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他不修了!那我们再看看中国古人的古籍,儒释道里面的善书。从前线装本的我看了很多,后面那一页「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哪有什么版权?这种人是法布施,他的智慧生生世世在增长。

无畏布施是救苦救难,看到众生有苦难,我们有能力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果报健康长寿。救苦救难里面,诸位想想,第一个应该是不吃众生肉。你想到众生可怜被杀害,所以想到这种情形你就不忍心吃众生肉。不吃众生肉就不跟众生结冤仇,这好事情,健康长寿。尤其是近代,近代的肉食,我是素食五十四年,我冷眼旁观这肉食很可怕,肯定不健康,肯定带许许多多的病菌。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你的身上奇奇怪怪病从哪里来?饮食。现在不但是动物,因为它生长不正常,喂的饲料是喂化学饲料,让它发育得很快,很短期间它就长成了。那个肉里头有问题,不正常,这种肉吃的时候能好吃吗?对身体能有好处吗?一定要很冷静的去观察,不敢吃了!

现在不但是肉食,连蔬菜,你看农药、化肥,蔬菜的样子很好看,味道变了。所以我们很幸运能够住在澳洲,我们的院子都很大,我们自己种菜,我们所种的菜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真的是健康食品。所以所求不能求物质享受,要求道德的提升,灵性的提升,那就对了。佛希望我们在这一生提升到极乐世界,提升到华藏世界,我们果然做到了,那就不负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所以我们要懂得众生心之所好,要满足他,确实可以。你说你希望发财,希望聪明,希望健康长寿,佛法里头有道理,只要你依教奉行,这三种果报你一定可以得到,那何乐而不为之?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八句:

「方便者,随所进趣」,它有两个意思,方便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随何进趣时」,第二「随用何善巧等化故」,这里面范围就非常非常的广大。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这就叫方便。「随所进趣」,这个解释得很好,跟我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

佛法的教学我们要记住,佛陀在经论上给我们说了一个原则,「佛无有定法可说」,佛的说法是随缘随机,活活泼泼。佛教学的旨趣,无非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而已。迷就是执著,所以破执,众生执著有,佛就讲空,用空来破你有的执著;众生执著空,佛就讲有,佛哪有定法?佛的法破你的执著,无非是叫你一下省悟过来,放下就是,不能再执著了,不要再分别了,破妄想分别执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有种种不同,很复杂,所以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这个方法、这个法门没有别的,就是破妄想分别执著而已。破尽了,妄想执著没有了,告诉你佛法也没有,你要执著有佛法又错了。所以《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不是真的,所有一切法都叫方便法。

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佛法都是方便法。方便法怎么能够执著、怎么能分别?所以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对了,那就是诸佛如来的境界。要有丝毫执著你就迷了,起心动念这是迷得轻的,分别就严重一些,执著是最严重的,迷得最重的是执著,所以果报就有十法界。三种迷惑统统具足,妄想分别执著,六道,六道众生。三种里面断掉一种,不执著了,还有妄想分别,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如果是分别也没有了,还有微细的起心动念,那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他生到华藏世界去。《华严经》末后,文殊、普贤又给我们介绍一个极乐世界,也有不少人到极乐世界去了。凡是生华藏、生极乐,分别执著都断了,这个道理你要懂。

帮助众生不能不知道方便,不知道方便你就没有法子帮助众生。所以慈悲怎么落实?慈悲就是落实在方便。我们看看现代这个世间人心浮气躁,定不下来。大学里面请我去讲演,给我的时间二十分钟,我就问为什么时间这么少?以后才晓得学生没有耐性。学生能够坐在那里不动听你二十分钟就了不起,超过二十分钟他心动了。这也算是方便法,他只有这么大的定功,所以时间缩得这么短。像我们在此地讲《华严经》,我们一集两个小时,当中休息几分钟是便利於卫星电视换片子方便。平常我一天讲四个小时,我们这个地方有不少同学一天坐在这个地方听四个小时,这种功夫超越现在大学生就太多!不说别的,你能坐四个小时,这也是定功。所以就愈来愈没有耐性。

可是有一种情形发现他有耐心,看连续剧、看网际网路,看二、三个钟点他睡觉都忘掉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把经典里面的教诲内容编成连续剧的剧本,拍摄连续剧。用连续剧的方法来弘扬《华严经》,我相信那个效果一定比我在此地讲经的效果要大,我想了很久。《华严经》里面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可以拍摄五十三集,一集两个小时,长的三个小时,短的一个小时。这都是方便,「随所进趣」,进是精进,趣是趣向,众生喜欢这些。现在还有一种也是大家很喜欢的,卡通、漫画,把它制成卡通片,都是好办法。

所以我在早年的时候都想到,几十年前我讲过,现代弘法的道场不是寺院庵堂,是卫星电视台。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在中国还没有网路,所以我只讲到电视,无线电广播。现在网际网路很发达,看样子再过几年可能它把电视也取而代之了,我们不能不留意。这些科学技术我们要会用,用在弘法利生,用在传播伦理道德,这对全世界人产生正面的影响。

现在有几位年轻人真正发心,我很佩服,非常赞叹,把自己的工作辞掉,发心来讲中国传统文化,讲老祖宗怎样教化后代的子孙,讲《弟子规》,如何落实道德的根本。这我事先没想到的。缘成熟了,中国的国运好转了。中国的国运转了,会给全世界带来幸福,带来安定和平,我看到非常欢喜!这些年轻人,我跟他们说:我年岁大了,现在要退到第二线,第一线弘法利生要让给你们,我们退到第二线当护法来护持年轻人,来帮助他们扩大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想应该是在最近的未来,两个月顶多三个月,年轻同学们所讲的课程就会在我们华藏卫视播出,在我们的网际网路播出。不必说这个网际网路跟卫星都是我一个人的节目,我们人就多了,我希望是愈多愈好,将来顶多每天二十四小时我占一个小时就足够了,其余的时间都要让给你们。现在看看这个愿望愈来愈接近,应该可以落实,没有问题。这讲方便。大量流通,还要搞光碟,CD、VCD、DVD这些技术。这里面当然很重要的要翻成外国的语文,我们要找人做这个工作,可以向全世界流通,把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学展示给全世界的人有缘能看到,我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这几年当中,我们的讲座是从来没有停断过的,有少数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讲座,听了之后,他们有很深的感慨,认为做人应该要这样。这就是听了《十善业道经》、听了《弟子规》,欢喜!做人应该要这样。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经过这些接触,我们有信心,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诲一定能够得到全世界大众的肯定、欢迎、接受。那就真的应了汤恩比博士的话,二十一世纪解决社会问题,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孔孟的教诲,大乘经教的教诲。真的被他说中了。再看第九句:

【随其思惟。】

「思惟者,依法求义」。法是方法,思惟有方法。我们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依这个方法你才能明白义理。它也有二义,「一者随思求何义,二者说云何思化故」。这里头意思有浅深不同。在初学学教义,这是早年我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告诉我,上等根性的人学教理,什么是教理?能贯通一切法,一通一切通,这是教理,上根利智。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那怎么办?老师说不得已而求其次学教义,义理。义理能通一宗,也可能旁通二、三个宗,义理。李老师这样子勉励我。决定不能够执著经句,执著经文的文句,错了。他老人家所讲的跟以后我们看到《大乘起信论》所讲的相同。《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教我们学习的态度,「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求什么?求教理,这是上上根人。我们虽然读了,意思也懂得一点,不是我们境界,做不到,做不到是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

尽可能在经教里面悟它的义理。你能够把言说、名相、起心动念把它控制住,一心一意去学习。学习的方法古人讲得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是清净心,你的心是真诚心。对照经本去读,读的时候不要想里头的意思,字字句句念得清清楚楚。这是什么?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恭恭敬敬的读经是戒学,规规矩矩、恭恭敬敬;读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修定;定久了,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开悟了,不定是哪一句,在里面一下开悟了。每个人的悟处都不一样,而且这个悟处常常有,所谓是积小悟就变成大悟,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你要懂得方法。

第二个说「云何思化故」,这也是在思惟里面。你知道观机,像菩萨所讲的「十随」,十随是诸佛如来观机。这十条是从纲领上说的,细说,每一条里头都有十条,就有一百条;一百条里头,每一条里头又有十条,就一千条。你这样才知道诸佛如来观察的微密,经上常常赞叹「微密观照」,我们对这一句话很不好懂,很难体会什么叫微密观照。我们是看十面都不容易,粗心大意,十随都照顾不过来。十十成百,我们哪有这个能力?这就常常想著佛怎样帮助众生觉悟?菩萨怎样帮助众生觉悟?乃至於这些古圣先贤,其他宗教里面的创始人,我们读他的经典,他怎样帮助人觉悟?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有体会,知道在当前这个环境我们应该要用什么方法。譬如现在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的国家都在提倡多元文化,重视宗教族群的团结,好事情。因为资讯发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点点滴滴的小消息,全世界立刻知道;交通方便,飞机还在不断的改进,科学家的预测,将来飞机环绕地球一周不用一天就能办到。说美国到中国,横渡大西洋四个小时,地球变成一家!这个关系多么密切。

所以族群、文化、宗教,这里头决定不能有隔阂,不能有误会。要怎样把对立、误会、隔阂消除?最重要的方法是互相学习,这根本方法。彼此互相往来,这是表面,这是外表。要真正讲到实质,一定要互相学习,那就是譬如我们佛门弟子,我们一定要很认真的学习其他宗教经典,才真正能跟他相处。我们在他经典里面发现很多宝贵的东西,自然对它就尊重,不敢轻视。一看到不亚於佛经!那种恭敬心从内心里面生出来,不是表面的。所以说彼此互相认识得愈深,你那个诚恳的心自然就流露出来。

我们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的菩提心,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二无别。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皆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众生的真心,那现在为什么你不真诚、你不清净、你不平等?统统是受外面环境的染污。所以儒家讲那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大家都一样,跟诸佛如来一样,跟诸大菩萨一样,跟神一样,跟上帝一样,没有两样,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今天求学,求学所为的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我曾经问过郑石岩教授,这是早年他刚刚在辅仁大学教书的时候,一句话「诸法实相」《般若经》上讲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用六个字来说,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全都包括了,真正是大学问!

我们跟佛学习,这是绝对正确的。跟佛学习,你对佛不能不认识,你怎么认识佛?你要读佛的传记,传记在《大藏经》里面。我初入佛门的时候,章嘉大师就介绍我读佛的传记。两种,一个是《释迦方志》,一个是《释迦谱》,都是古人写的。这是老师把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我要了解他,我要认识他,这发心跟他学习,佛存的是什么心?佛说的是什么话?佛一生干的是什么事?舍己为人,教化众生。所以我们读了之后,我们感动、佩服。释迦牟尼佛这个人,要用今天我们社会一般的看法,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现在人用这个名词。他本身这一生的行谊,那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要报酬,没有收人家学费。孔子还收一个束修,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牟尼佛每天去托钵,学生们跟著一起出去托钵。所以他的身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太伟大!

帮助一切众生最究竟的、最圆满的、最有效果的,是帮助他觉悟,是帮助他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才叫彻底解决问题,这叫慈悲救济。不是说你没饭吃,我送一点东西给你吃;你没衣服穿,我送几件衣服给你穿,这是救急,只能救一时,不能永久。佛的方法是救你的永久,你只要觉悟了,你智慧开了,你的能力现前了,你就可以过很好的生活。知道一切法,你看性相理事因果,中下根性的人,性相很难,理事也不容易,因果容易。我种善因,我会得善果,真干,真干他就真的得到了。袁了凡先生听云谷禅师的开示,依教奉行,他的命运就改了,每年的收入增加了,财布施的果报;每年参加考试名次提前,法布施的果报;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健康长寿他得到了。你要问他怎么来的?三种布施,他懂得修因!没有别的,这个东西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算是很有幸,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也就是二十六岁这一年,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读了非常受感动。在年轻的时候,了凡先生所有的毛病我全具足,他老人家的智慧、福报我不如,我的前途比不上他,於是我也努力学习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我确实没有求富贵,没有求功名。我这个行业,章嘉大师替我决定的,他说:你还是走这个路子好。大师问我:你在这一生当中想干些什么?我说:我从小就是这一个念头舍己为人。他老人家听了之后,那你出家走弘法利生比社会哪一个行业都好。我想想有道理,所以我出家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学经、讲经、弘教,一生我的方向目标没有改变。没有求财,财富不缺乏;没有求长寿,真的寿命延长了。年轻的时候很多人跟我算命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明年八十岁了,我的功夫超过了凡先生。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点都不假!你要真正有所求,你不到佛门,你到哪里去?可是佛门里面的求,这是老师告诉我的,「如理如法」,你要懂得理论,要懂得方法,不如理、不如法你求不到。如理如法求,有的时候也求不到,这什么原因?老师很慈悲,怕什么?怕我求的时候没有感应,我就退心了、就不相信了,所以预先就跟我说:当你有求,求不到是你有业障,不是求不到,你的业障把你的希求障碍住了。那这事怎么办?消除业障,忏悔。业障消除之后,你所希求的自然就有感应,它就现前了。我这五十多年来屡试不爽,我有信心,不是偶然的,这是真理,现在知道完全是感应。特别是日本江本胜博士那个实验,我非常欣赏,跟佛法讲的相应。

我们今天如果真正希求世间灾难化解,和平能够实现,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只要全世界的善心人,我们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时间就是同步),从自己内心、真心里面来祈求,祈求这个世间灾难化解,和平落实。如果统有这个信念,人要多会产生很大的力量。江博士不过是五、六十个人,在日本琵琶湖那里做一个实验,求湖面上的水干净。水是染污、肮脏的,那个地方风浪很大,祈求风平浪静,水干净没有染污。五十几个人,他找了一位法师,大家在那里做祈祷,祈祷一个多小时,三天之后,湖水果然干净了。他照的有照片,祈祷之前跟祈祷之后。祈祷之后就是三天之后风平浪静,湖面从上面能看到底,干干净净。

由这一桩小事带给我们的信心,只要我们真诚的祈祷。现在我们华藏卫星提示每天我们做两次祈祷,时间一次是半个小时,好像是一个星期一次,我都搞不清楚。呼吁全世界同步,同步的力量很大,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我们这个心念超空间。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在同时,同时里头有时差,我们要把它注意到,同时来祈祷效果很大。祈求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这思惟求义。末后一条:

【随其观察。】

「观察者,如说修学」。这个好,所以『观察』是如说修学。因为你在《十善业道经》上看到的,佛教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法就是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观察是什么?观察是如说修学。常念是心善,思惟是思想善,观察是行为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佛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障难你全部都化解了。我们要相信「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世间灾难再多,我们能够存善心、念善念,如说修行,我们在灾难里面可以不受灾难,这我们自己有信心。再大的灾难,死伤严重还有少数生还的。那些少数生还的必定有善因,善因善果!

「观察二者」,第一个「如修学时」,第二个「称宜为说观察相故」,后面这意思深了。财首菩萨下面的答覆,这十种甚深都著重在后面的意思,后面才是甚深。前面我们中下根性都可以学,所以如说修行就非常重要。如说修行何以说观察?这个意思要懂,佛法的修行常常说修观,什么叫修观?不用心意识,观照,照住,照见,如说修行,这个意思很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把这个意思再补出来。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