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五讲)  2003/12/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05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文殊菩萨说颂第五首看起:

【若见佛及身。平等而安住。无住无所入。当成难遇者。】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一首讲的是「生佛等观」。我们把大师的《疏》文念一遍,「次偈生佛等观,言身,即众生,以梵本中云,佛及我故,我即行人之身」,行人就是修行人自己身,「称理普周,云平等住,平等,则无能所,故曰无住,我即法性,更不证入,法性无性,复何所入,如是知者,旷世难逢」。这些话确实都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不但不是六道众生的境界,连九法界也不行,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读了这个经应当知道,知道事实真相。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知道修行证果,前途确实是无止境的,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那就错了。

我们看这段文,『若见佛及身』。佛是诸佛如来,身是自己的身,自身。生佛平等,我现在是众生,毗卢遮那是佛,释迦牟尼是佛,阿弥陀佛也是佛,佛跟我这个众生平等。佛跟我平等,佛就跟一切众生平等,你把这个意思引申出去,佛跟十法界,乃至阿鼻地狱众生都平等。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讲得好,他引用梵本,梵文梵本里面说佛即我故,「身」在梵文原本里面是指的我身,我即行人之身。我们现在发心修行了,那就是讲的我身,诸佛如来跟我平等。

从什么地方看平等?称理普周,这就是『平等而安住』。理是什么?理是自心,理是真性,理是法性。《华严》所说「唯心所现」,我这个身是唯心所现,毗卢遮那的身也是唯心所现,阿弥陀佛的身也是唯心所现,乃至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佛,六道众生,十法界众生,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所有一切众生,哪个不是唯心所现?所以,从心性上来看,体完全相同,无二无别,理体普周法界。普就是平等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周是周遍,所以这叫「平等住」「平等而安住」

第三句再深一层来观察,是不是真的安住?确实真的安住,怕的是我们众生又有个能住、所住,你就错了,没有能所。所以这里给你解释,平等则无能所,故曰无住,平等而安住,『无住无所入』。你说法性住在哪里?法性,确确实实给你说个真话,那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真话。真话你不懂,佛以善巧方便引导你悟入,悟入就是引导你觉悟,引导你对於这个事实真的明白了、通达了。告诉你无住,这桩事情我们从个比喻来说,他的比喻里也有,虚空(我也想到虚空),法性就像虚空,试问虚空住在哪里?不能说虚空住虚空,虚空无所不在,住在哪里?住在「无住」里头。《金刚般若》说得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不要有个住的念,这个念是错误的念头,这个念头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无住,不但无住,还无所入,我们常常在讲席里讲「契入」

九法界里头有能、有所,确实有安住,九法界,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离开。能住、所住,能入、所入,都是妄想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确实你有能住、有所住,有能入、有所入;在一真法界里,不但这些现象没有,念头都不生。我们讲某人证得法性,某人是能证,法性是所证,你们细细想想看,法性是什么?法性是一切万法的理体。法性是什么样子?法性无性,无性之性就是法性。它什么都不是,它能现一切相,虽现一切相,相是幻相,相决定是无所有,决定是毕竟空、是不可得,我们讲刹那生灭,不如说生灭同时。

古人用「石火电光」来做比喻。石火,古时候取火没有现在这么自在,这么容易,多半用火石。捡一块石头,用个铁片击这块石头,就有火星冒出来,那叫石火,火星一冒出来立刻就灭了。这个方法取火,我在小时候,我们家乡农村里面依旧在用。我在七、八岁的时候还用,农村里用这方法取火。火柴那时候有了,那是奢侈品,乡下人很少用这个,城市里头人用火柴,进步了。钻木取火在我们家乡比较少用,但是我们到澳洲来,你看澳洲的土著,每次表演的时候都有钻木取火。火石,打火刀,用石头打火,这是最简单,最容易。所以,在从前农村乡下里面非常普遍,石火。电光,电是闪电,都是取速度太快,你看到了,已经就消灭了。所以说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没有生灭。

法性无性,由此可知,能入、所入,能所也不存在。这桩事情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不能研究,研究怎么样?落在意识里头,事实真相你见不到,你体会不到。所以,离心意识,用的是真心观察,不是用妄心。因缘成熟了,什么叫因缘成熟?妄想杂念真的不起作用了,也就是古德常讲的不夹杂了,不夹杂丝毫妄想杂念在其中,就豁然开悟,明白了。由此可知,凡是不能开悟,不能够明了事实真相,夹杂妄想、分别、执著,你夹杂的很多,你当然没有法子,一丝毫都不能夹杂。

『当成难遇者』,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这八个字用得妙,说「如是知者,旷世难逢」,清凉大师这八个字讲得好。这是什么人?明心见性。确实不多,在净宗里面理一心不乱,你要真的念到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大自在!愿意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一点障碍都没有。愿意在这里多住几年也不碍事,得大自在!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唯独这个是真的。

清凉大师《钞》里面,引用世尊跟文殊菩萨一段问答,意思非常精妙,精彩妙绝!经里头这么说,「佛告文殊,汝於佛法,岂不趣求」。佛问得很好!文殊代表我们,问文殊菩萨就是问我们,我们当然求佛法。今天我们在这里建学院,你看多少同修从世界各个地区,真正是不远万里而来,从美国来的,从加拿大来的,从台湾来的,从日本来的,从欧洲来的,不远万里而来,来干什么?求佛法。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听说佛法殊胜,我们也到处求,参访善知识。

我们在此地看看文殊菩萨,「文殊言,世尊,我今不见有法非佛法者,何以趣求」,这句答得非常高明。他答的,「我现在不见有法非佛法」,这个意思是哪一法不是佛法!既然一切法都是佛法,还求什么?我们因为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到处求,古人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怎么求都求不到,这一下悟了,「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就是!在哪里?身是,念头是,眼见的全是,耳听的全是,鼻嗅的、舌尝的,六根所接触的,哪一法不是佛法!统统都是。清凉大师还有个简单的解释,「释曰,此即一性意也」,性是自性,就是自心,唯心所现,体性是一,你还到哪里求?你求就错了。

再看下面佛又问,「次佛问云,汝於佛法,已成就耶」。这样说起来,在我们一般讲,你证果了,你不成就了!我们一般人一定点点头:我是证得了。你是证得的时候,你没有证得,你看文殊菩萨是真证得了。「文殊答言,我都不见法可名佛法,何所成就」「都」字好,我都不见法!清凉大师也有注解,一看就明白了,「释曰,即性空意也」。法性无性,什么叫佛法?哪一样叫做佛法?所以,真的明白了,你叫一切法都是佛法,你叫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佛法,统统都对;你要没有明了,你说是佛法,说非佛法,统统都错。明白了什么都是,没有明白什么都非,什么都不是。

再看下面还有一个问题,「次佛又言,汝岂不得无著性耶」。佛问得好:这样说起来,你不是不得无著性了吗?「文殊答云,我即无著,岂无著性,复得无著」。文殊说,我就是无著,我就是无性,我就是当体即空,哪里还能得无著?「释曰,即今疏云,我即法性,更不证入故」。就这个意思,你说你能证吗?自身就是法性,法性还能证入法性吗?他是一,二才有能证、才有所证,一就没有能所。这个理很微细、很深,要很细心的去思惟观察,文殊这个地方十首偈都很深。

这首偈的意思,说出来不是我们的境界,希望我们能够证得这个境界。这里头最重要的,生佛是一不是二,同一个法性,法性无性,所以能证所证俱不可得,这才能真正的入境界,说入境界亦无所入。《楞严经》上佛说得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圆满」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证得了,得什么?实在讲无证亦无得。给你讲证得无上菩提佛果,是对凡夫说的,不是对法身菩萨说的。凡夫著相,以为有能证,以为有所证。大乘经上常讲,能证是智,所证是理,这都是佛说的,佛是在某个阶段这么说,佛没有定法可说。但是肯定他的方法很巧妙,让你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逐渐逐渐提升,逐渐逐渐淡化,到最后你明白了,这个教学法高明极了!

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大家都是罪业深重的凡夫,这是自己要承认。起心动念,《地藏经》上讲得一点都不错,无不是罪业。所以我们自己每天要常常反省,反省就是觉悟,你就开始觉了。我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跟昨天比,跟上个星期比,有没有减轻一点?我对名闻利养有没有看淡一点,肯定是断不掉的,是不是看淡一点了?我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比一个星期之前有没有能够放下个一分?我的贪瞋痴慢,比上周有没有少一点?再想想自己的智慧、德行,比上周有没有增加一点?你能常常从这个地方反省,你会有进步。这是初学,初学怎样断烦恼,这是好办法。这个办法在明朝末年的时代,几乎在家、出家都喜欢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古时候叫「功过格」,列出若干项目,天天依照这个项目来反省,我做到多少?

袁了凡先生用「功过格」,莲池大师这出家人也用「功过格」,莲池大师的功过格叫做《自知录》《莲池大师全集》里头有。早年我们在台湾,把这一分抽出来印单行本,分量不多,每天一条一条的反省,做这个功夫。这的确从分别、执著里头做,要做到无分别、无执著,这是真正的德行。在那个时代,功过格很多种,哪一种适合自己,功过格就好像药方一样,自己看看自己哪一种习气毛病重,你选一种专门对治自己习气的,认真去做,天天去做,每天用这个反省,断恶修善。

世间法里头,标准多半都是用《感应篇》,用《文昌帝君阴骘文》,做为善恶的标准!是那一个时代一般读书人用这个来检点自己的过失,积累自己的德行。做的人多,有没有感应?有感应。你看看清朝初年,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靠什么?康熙、雍正、干隆,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干隆六十年,后面还加四年太上皇,差不多将近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不容易得来,靠多少人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形成社会风气。皇上有福,福从哪里来的?福从因果教育落实了。功过格里面你们细细去看,无论看哪一家的,里面都是伦理道德,善恶果报。你要说,那是封建,巩固朝廷的政权。不管你怎么说,老百姓得利益,社会安定,国家太平。这两个是基础,安定和平必然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在人讲安和乐利,他真落实了,真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从教学上得来的效果。

现在虽然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道德没有了。人充满了自私自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有因果报应。不善的念头,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不善的行为,我们想都想不到!没有亲情,没有爱心,没有怜悯心,所有一切善德都不见了,这个社会怎么能不乱!这是什么原因?这两个世纪以来疏忽了教育,导致现在的社会大乱,天灾人祸。刚才有个同学从网路上节录一个讯息给我,伊朗大地震,死伤七、八万人,非常严重。我们学佛的人看到这个情形,我们会想到那个业因,因缘,这是果。

清朝初年一百五十年的盛世,那是明朝中叶以后到清初,社会上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个风气是因,才有后来这一百多年的果报,太平盛世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特别是最近这一个世纪,这个世纪前三、四十年还不错,还可以过得去,世纪中以后到世纪末就不得了,真正是加速度的崩溃,什么崩溃?人的心防崩溃了。古人的教育真正的用意在防微杜渐,知道不善丝毫都不能够开放,所以抓得非常紧,管教非常严格。现在人讲的是侵犯人权,人要自由,好!各个自由,各个做主,各个自私自利,自由自在的侵犯别人;侵犯,是我的自由,真正是所谓无法无天!

《华严》这一段讲完,这是讲到最高级、最深的层次,从内心里面把根本的对立拔除,这就是偈子说根本拔除。拔除之后宇宙和谐,生佛平等,圆圆满满、究竟彻底回归到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是法性,自然是我心,自然是不动,自然是妙慧。佛法讲的四智,四智就是自然。「大圆镜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比喻叫大圆镜,这个大圆镜不动,动就不能照了。大圆镜是什么?我们现在明白了,自性不动智佛是大圆镜。它起的作用,转末那为「平等性」,末那是执著,执著没有了,平等现前了。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第六意识分别,分别没有了,就是文殊菩萨的妙慧;平等性是普贤菩萨。你们想想对不对?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成就自己,成就一切众生。成就自己是大圆满、大自在,成就众生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

所以四智是自然的,八识是错误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错误的。这错误的因,变现出错误的果报,果报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四圣法界错误的还浅,六道错误就深了,三途是严重错误。什么叫错误?违反了自然就是错误,一百八十度的违反就是阿鼻地狱。诸位细心从这个地方去思惟、观察,现前你就晓得应该怎样修,虽然是起步,与《华严经》上所说的方向相同、目标相同,虽然有千里,我现在的方向、目标正确,我有开步走了,文殊、普贤都赞叹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六首偈颂:

【色受无有数。想行识亦然。若能如是知。当作大牟尼。】

这首偈前面两句,『色、受、想、行、识』,这是五蕴,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心经》念得很多。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次偈会通平等」,什么叫会通?大师下面有解释,「谓上来主伴依正」,这是前面所说的,「不离五蕴,五蕴性空,即是平等」,我们先看这几句。《般若心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明了,「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不是浅,深!也就是用甚深的智慧来观照。跟我们凡夫恰恰相反,我们凡夫是用甚深的妄想、分别、执著来分别、执著;人家用甚深般若智慧来观照。照的结果是什么?「五蕴皆空」,好,这个因好,后面果,果就殊胜了,正是我们现在所希求的。现在世间灾难多,苦太多了,「度一切苦厄」,这一观照一切苦没有了;厄是灾难,一切苦难统统没有了。这句话里头究竟含了什么意思?消灾免难、离苦得乐要依什么?不就很明显的告诉你吗?要依甚深般若。

玄奘大师当年到印度去求法(现在言词里面所说的,到印度去留学),交通工具是步行、是马匹。一个人一匹马,要通过八百里的大戈壁沙漠,一片黄沙,没有路,只依靠辨别方向;依靠路上有人死了,有畜生死了,骡马死了,那些骨头。那是冒著生命的危险!他通过这么艰难的一条路,有个人传授他《般若心经》《般若心经》度一切苦厄。他遇到灾难的时候就拚命念,真的有感应!念的时候,连现在灵媒都告诉我们,叫我转告悟道法师,转告你们,你们做「三时系念」要随文入观,鬼神才能得利益,你要光是口念,随口滑过,心口不相应,他们得不到利益。我们就知道玄奘大师度过这样的难关,就靠这部《心经》。以后他把它翻成中文,两百六十个字。随文入观,那个境界不就是华严境界吗?你看看,我们上来讲的这几首偈子,文殊菩萨在此地给我们做个总结,结到五蕴皆空,你想想看这个味道。

今天我们遇到这么大的灾难,我们是由念佛法门,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与心性相应!中峰禅师《三时系念》里面讲得太好了,「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你们想想他这个境界是不是般若的境界?是不是华严的境界?《华严经》我们在前面念到,佛法不二,生佛不二,依正不二,主伴不二,这是甚深般若。甚深般若显示出不二法门,显示出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的心就安了,离一切苦厄。谚语里面常说心安理得,道理真的明白了,心就安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你不会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时候你不被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不可思议!佛法当中常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能转境界,你跟佛菩萨没有两样;佛菩萨的本事就是能转境界,你也能转境界。

为什么能转境界?真心就转境,所有一切境界都回归自然,都正常了,正常里头哪有灾难?正常里面哪有苦乐?由此可知,《般若心经》能够化解一切灾难,没有别的,还是佛经典里面讲的那个总的原理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般若心经》完全是正知正见,你看看经文那么少,两百六十个字,正知正见,佛知佛见,这种知见能把所有一切的邪知见导归於正。我们现在讲磁场,一切众生心思是非常非常紊乱,造成恶劣的磁场,《般若心经》是佛知佛见,纯真无妄,与大自然的法则圆满相应。你能把自己的念头回归到《般若心经》,与《般若心经》相应,你当然能够转境界,当然能够转变一切恶劣的磁场,这里头有道理在!绝对没有迷信。

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知道《心经》的殊胜,你不知道这个道理,天天念,《心经》列在朝暮课诵里头,你每天念念得很熟,各个人都会背,可是境界现前依然如故,你不会用,你不会观照!如果真的会用了,你每天心地安然,无论什么灾难发生,你在大定当中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能化解灾难,不是别的东西化解,是定慧!这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能灭一切世间苦,能消一切世间灾难。我们念这几首偈子,就是《般若心经》的注解,《般若心经》里头的义趣,不能不懂,不能不学。

新加坡蔡居士(我没有在此地,是你们告诉我的)从新加坡辛辛苦苦到这边来,第二天就回去了,只传一句话,「真诚心能救灾难」。我们这么多年来,提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心里头一定有清净,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是正觉的,一定是慈悲的;少一个,你的心不真诚,这一点你要知道。我心很真诚,没有慈悲心,你心不真诚;果然真诚,大慈大悲,一条具足条条都具足。表现在事相上,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如果这几样也有不足,有欠缺,你的真诚心没有,你的慈悲心也没有,你什么都没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华严经》把这个道理讲透彻了、讲清楚了,这就是自性,这就是真心。我们常常讲到心性,讲到性能,讲到性德。性的能是什么?是见闻觉知。性的德是什么?性的德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性的德。真诚是心之体,决定没有虚妄,我们是虚妄,决定没有真诚。为什么?观念错误了,哪有不妄?从根就是妄,一妄到底,哪来的真?我们是读大乘经,才懂得什么叫真,什么叫诚。

真是心、是性,它是真,它能现诸法;它要是迷了,能变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真的!什么是诚?诚是自心第一德,根本的大德,这个你要知道。根本大德是什么?不动智佛,诚是不动。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给「诚」下了个定义,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句话讲得好,跟佛法讲的是完全相同。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大乘经里面读到的,他引用了这句话。一念不生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还没有起心、还没有动念,那叫诚,诚意正心!所以,诚是菩提心是之体,是自性第一德。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你知不知道,你懂不懂?你有没有真的用这个来修行?它的作用,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我们在菩提心里面讲深心,深心就是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这是真诚对自己,自己得真诚的受用。对他,是大慈大悲,慈悲是对一切众生,就是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对一切众生,那叫大慈大悲。完全明白了,完全落实了,这个人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就是法身菩萨,我们一般讲入住佛位了,他入佛境界。给你说真话,能入、所入了不可得,他真的是入这个境界了,他真的是证得了五蕴皆空。

法身菩萨他应化在这个世间,他的生活,他处事待人接物,肯定示现的样子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肯定是这样子。这个念佛是广义的,所有一切大乘法都叫念佛。我们要看《华严经》吉祥云比丘所说的,给善财童子开示的二十一种念佛,展开来就是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门。为什么?佛是觉,哪个法门不是觉悟的法门,门门都是觉,就门门都是念佛。你要说禅,门门都是禅,禅是什么意思?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哪一门不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统统都是,没有一法不是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所以,不能把它从狭义上看,狭义上看,你对净土宗的人讲可以,对别的讲人家就反对,对别人讲你要讲广义的。一即一切,用一个法做代表,你不愿意用念佛,你用禅,行!你用教也行,你用咒也行,用什么都行。为什么?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所以通了,这个地方讲会通平等。不但佛法里面所有宗派、法门是通的,统统是平等法;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也是通的,所有一切学术也是通的,没有一法不通。为什么?任何一法它的体,理体都是法性。

这首偈子说的真是妙极了,世出世间哪一法能离开五蕴?「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在佛法讲色法、心法,你们想想看,哪一法能够脱离色法跟心法!世间所有的宗教有没有离开物质?没有离开。有没有离开精神?没有离开,心法就是精神,全都包括了。现在科学的名词是物理、心理,色法是物理,受想行识是心理,心跟物统统包括。佛给我们讲,色心不二,色心是一,色心不可得,五蕴性空,受想行识也不可得。受想行识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它的体性就是法性。前面我们读过,法性无性,法性性空。前面四首偈讲主伴,讲依正,讲佛法,讲佛与众生,统统不离五蕴,五蕴性空,它怎么不平等?

所以平等是自然的,平等是本来的。那我们要问,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不和?这个话我讲得很多。特别是参与「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参与这个工作。我跟与会的同仁们,这里面有专家学者,有宗教领袖,有政治领袖,有工商界的领袖。各个真是志士仁人,看到世界动乱,发大慈悲心,我们团结起来,希望来化解冲突,来促进和平。我跟大家提出来,和平不能够现前,冲突不能够化解,真正的因在哪里?我说真因是我们自心里面的矛盾,自心里面的对立;换句话说,我们自性里五蕴不空,这才是真正冲突的原因。你要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所有一切对立都化解了,平等了,平等的果就是和睦相处。所以,不能和睦相处的业因是什么?没有平等对待。

中国人讲和平,和是果,平是因。中国跟印度古人都是喜欢把果报放在前面,为什么?你好懂,和睦相处,大家都懂、都喜欢,怎样做到和睦相处?要平等对待;你不是用平等对待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和平。所以,大国对小国要平等,富国对穷国要平等;没有平等就不会有和平,就没有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一定建立在平等对待的基础上。知道一视同仁,知道没有大小,没有贵贱,这样你才能真正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

在这个世间,古今中外所有圣哲都是这样说法,所有宗教里面的创始人、神圣也是这个说法,我们还能怀疑吗?我们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来吗?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就援用神圣的这些老方法,你试著看看,我们自己果然觉悟,能把内心的矛盾、不平化解掉,现前自心就和平了。真正和平的那个境界,你自己才真正体现到什么叫和平;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要是不断掉,有和平之名,无和平之实。和平是什么样子你不知道,和平是什么味道你不晓得,你要能够离心意识,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和平的味道你尝到了,和平的样子你知道了。

和平这两个字就像世间人所讲的真善美慧,真善美慧在世间是有名无实。什么人有真善美慧?法身菩萨有。什么人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法身菩萨,一真法界。十法界里头有相似,不错了!就是有相似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他不是真实的。为什么不是真实?他起心动念没有断,虽然分别、执著没有了,妄想没断。没有分别、执著,确实那个样子是和睦相处,是平等对待,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妄想没有断。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凡夫看四圣法界,那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不知道极乐、华藏比那个还要殊胜。

我们看大师下面的解释,「有相差别,总名为数,即同无为,故非数法,离数超世,成寂静果」。『大牟尼』是寂静果,「牟尼」的意思是清净寂灭。这几句话说得好,「有相差别,总名为数」,这是说什么?说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著相,执著现相,分别现相。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总名叫数,你落在数里头。落在数里面,所以人家看相算命会看得很准,为什么?你有数,数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命运,你有命运。每个人,看相算命的都说,你在一生当中,你有五年好运,你也有五年最坏的运。好,好到什么程度,每个人不一样,福报不相同;坏,坏到哪里,也不相同,各人福报不一样。但是在你一生当中,你一定有最好的五年,有最差的五年。

希望什么?最好的五年在晚年,晚年体力衰了,有福好!不受罪。最坏的运在年轻,年轻有体力不在乎,能熬得过。最怕的是年轻的时候享福,年老的时候受罪,那就可怜了。你懂得这个道理,自己能不能控制?能!如果年轻的时候福报现前,不享,把福报给别人享。不享这个福,你最好的五年会延到后面去,这是学问,这是智慧,你懂得调整。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少年得志,我们就看得很多,荣华富贵,到晚年的时候衰了。名闻利养统统失掉了,贫穷潦倒,如果身体好,那算是有福的,身体不好的时候没人照顾!

这些事情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就警觉到了;不学佛不知道,没有这个概念。学佛之后,尤其是我一学佛第一部念的《了凡四训》,我就看出来了。当时,我们年轻所接触的很多富贵人,在得志的时候真叫不可一世,八面威风。家里面佣人至少也有七、八个人,替他办事。到年岁大了,退休了,做了大官退休,退下来了。你在得志的时候,巴结你的人很多,你地位失掉的时候,没有人理你,门可罗雀。亲戚朋友都不来了,佣人也没有了,自己提个篮子上街去买菜,生病的时候很可怜,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富贵人家,发大财的,不知道修德,不知道帮助人,到年岁大的时候破产了,生意经营失败了宣布破产。债主很多,你倒闭不少别人的钱财,你宣布破产,人家虽然是没有办法叫你还钱,恨之入骨。你这一生没有办法还人家,来生还要还债,跑不了的!所谓是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你能懂吗?你能逃得掉吗?这一生逃过,来生逃不过。这都是什么?年轻得志,不知道修福,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现代人,富,古人讲富不过三代,能维持三代的就算不错了。现在是富不到头,自身保不住,这在今天社会上太普遍了,诸位仔细观察就了解了。能够保住一生,到第二代就败了,那就不晓得有多少,自己本身晚年保不住的人很多很多,好运走完了。

所以,佛法殊胜不可思议!真正通达世出世间的因果,真正通达诸法实相。你学会了之后,落实在自己生活上,你一生过的是幸福美满。幸福美满不一定是大富大贵,衣食不缺,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修道、行道,弘道、传道,乐在其中,这里头有大乐!圣人说君子有三乐,这是三乐之一,「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乐乎」。修道、学道、行道之乐,那是夫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真正究竟幸福、美满、快乐的人生,在这个世间,哪个行业都不能相比。

我是二十几岁的时候,章嘉大师替我选这个行业、这条路,我永远感激他老人家,这条路走对了,走正确了。我当时没想到,他老人家替我决定的。我当时向他老人家请教,他替我决定的,我遵守,我不怀疑。老师爱护学生,师徒如父子。现在这个世界,父子的关系没有了,年轻人不懂得孝顺父母,没有亲情,师生就更谈不上了。我这个年代,做学生跟老师有很深的一份感情,我对老师念念不忘!老师的指导常记在心,依教奉行。佛门里面讲的师资道合,人生一大快事。

所以,这是讲到什么?世间人有数,就是说你有命运,你有数。虽然有数,这个数可以变更的,你看看《了凡四训》里头,孔先生跟了凡先生算的,就是他有数,算得非常准确。云谷禅师教导了凡先生断恶修善,改造命运,果然有效。数是从哪里来的?是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习,你自己造的!自己造的,自己当然可以改。所以诸位要晓得,命运,看相算命提供你参考,你要找他来帮你改命运,你就错了。他没有办法替你改,你自己能改,自己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东西是因果!恶的因,从此以后再不造了,不好的果报就没有了;善的因,我全心全力去做,那你的果报就愈来愈殊胜,愈来愈好,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人,读书、做学问、修道,第一个好处,最小的好处,命运改过来了,业障轻了,灾难少了。到这个效果现前的时候,真的事事如意。同学们要我给他写个贺年卡,过年快到了,他们要印贺年卡,我还是两句老话,「诸恶莫作,岁岁平安」,诸恶莫作就平安了;「众善奉行,年年如意」,我们要把自己的数改过来。佛法会通平等,即同无为,无为就不是数,超越了数。所以,离数超世这个人就成佛了。他得的是什么果?清净寂灭。这里头的道理,理明了,方法懂得了,你看看这个改改得厉害,这是超凡入圣。不是小的消灾免难,不是小的事事如意,这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那是无比的富贵。他所得的是大圆满,我们应当明了,应当学习。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