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四0讲)  2003/11/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40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六段,东南方,苦灭道圣谛最后的一句,第十句:

【或名不流转根。】

这一句乍看起来意思不难懂,实际上它很深。首先我们先说说「流转」,流转就是一般所讲的轮回。轮回的根是什么?我们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懂得『不流转』的意思,才知道「不流转」的殊胜。轮回是一桩非常辛苦的事情!世尊把六道比喻作苦海,真苦,迷惑、造业、感果,感果就是受报应。惑、业、苦,永远不间断,起惑造业,造业受报,受报又起惑,这就是流转的根,永远不间断。佛要帮助我们不要再干这个傻事,六道轮回是傻事,愚痴人干的。聪明有智慧的人,哪里会干这个事情!

佛怎样帮助我们?从根上讲,就是破迷开悟,断惑证真,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为这桩事情。这桩事情,《法华经》上称之为「大事因缘」,真的是大事,除这个之外,就是小事一桩,古人所谓鸡毛蒜皮,不值得一道的。破迷,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众生迷得太久了,尤其是最近这一个世纪,年轻人完全没有接受圣贤的教诲,自以为是,这怎么行?狂妄自大,不知道尊重别人。今天早晨,我还跟几个同学在谈,做人要谦虚、要诚敬。什么叫自尊?自尊不是狂妄、不是骄傲、不是自大。狂妄、自大、骄慢,那真正是自己自卑心里面反应出来的。他的结果,让社会一般人见到了更是轻视他,这哪里是自尊?什么是自尊?尊重别人就是自尊。我尊重别人,别人尊重我;我爱护别人,别人爱护我;我帮助别人,别人帮助我,这个人才叫做自尊、自爱、自助。走到哪个地方都有人欢迎你,都有人尊重你,都有人帮助你。

世出世间圣贤教人,这是头一门课程。你看看普贤菩萨十愿,第一愿「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我们如果以对父母的尊重,尊重一切众生;对佛菩萨的尊敬,尊敬一切众生,这叫学佛,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即使自己杀父之仇,仇敌,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个仇一定要报,那是世间法。可是圣人有教导你,如果这个人他现在是作官,你能不能报?不能。为什么?作官是为人民服务,你要报仇,把他杀了,他是个好官真能替人服务,你把为大众服务的这个人杀掉了,你的仇不是报了,你对不起人民,你对不起社会。这个事情哪个大?替社会服务这个事大。到什么时候报仇?他下台了、离职了,他的任期届满,离职了、退休了,这个时候可以报仇。

你看看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是我的敌人,不共戴天,但是他今天为人民服务,替社会、替国家做的是真的好事,许许多多人民得他利益,我私人的仇要放在一边,这叫道!道理,要明道,你做的事情才做得恰当。冤冤相报是你个人的事情,如果你损害大众的话,你的罪业重了。又何况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佛法不许报仇,为什么?佛法了知宇宙人生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法界虚空、刹土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你要报仇的话,你是自己对自己过不去。譬如说我们的指甲不小心把脸划伤了,流血了,这个地方是不是对指甲怀恨,要报仇?不共戴天,我要把这个指头给它砍掉,行不行?如果知道这是一身,这问题就解决了。我要把它杀掉,是杀自己的生命,不是伤害别人,佛法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宇宙是一体。

有意无意的伤害,不能报仇,没有仇、没有恨,只说是不小心犯的过失。所以诸位常常听到佛经里面所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们想想「同体」两个字怎么讲法?同一个生命共同体。大乘教里头佛讲的多,常常讲,常常提醒,唯恐我们忘掉。《华严》给我们讲「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楞严经》告诉我们「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都是给我们讲一个生命共同体。大乘教里又常说,中国人听的耳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两句话讲得好。心,心是体,「因心成体」,这是我们自己的本体,一切众生的本体跟我自己的本体是一个体,不是两个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大乘教里面称之为法性,称之为真性、真心、真如、第一义,名称很多很多。佛为什么对一桩事情说这么多名称?意思就是告诉你,言说不是真的,名相也不是真的。多几个名相,多一点言说,你要懂得说的是一桩事情就行了,不要执著言说相,也不要执著名字相,这是帮助我们开智慧,让我们在名相里头恍然大悟。佛说这么多名相,是在不同场合说的,对不同根性的人说的,实际上是一桩事。

我们要觉悟、要明了,要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自己得受用;明了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我的清净法身,是我永恒不灭的法身。法身不生不灭,那才是真正自己,我们现在这个身,这是报身。不是如来的报身,如来的报身是智慧的报身,就是对於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的真相彻底明白,知道是一个共同生命体,就是一法身,所以他是智慧的报身。我们这个也叫报身,叫业报身。过去生中造的善恶业,造了善业,这一生来享一点福报;造的恶业,这一生要来受罪,要来受苦受难,消你的业障。所以,迷惑颠倒的众生,生生世世都在学习。学习里面确实有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进退,有进步也有退步。大概在六道里面的众生,进的少,退的多,进步的机会不容易遇到,退步的机会太多太多,这苦了。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跟六道这个情形恰恰相反,四圣法界里退的机会少,进的机会多。佛法都称之为凡夫,有内外之分,六道叫内凡,四圣叫外凡。

为什么叫凡?他不知道用真心,那就是凡夫,凡圣差别就在此地。你会用真心,你就是圣人;你用妄心,你是凡夫。妄心是什么?八识五十一心所,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你用妄想分别执著,你是凡心,你是凡人。十法界众生都是用妄想分别执著,但是,四圣虽然是用妄想分别执著,轻。他们最殊胜的缘,就是能够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所以他进的机会多,退的机会少。六道凡夫用妄想分别执著,坚固的执著、坚固的妄想,他随顺自己的妄想,他不听佛菩萨的教诲,这一来,退的机会多,进的机会少了。所以,唯有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才会有进步,才能够提升自己的灵性。在十法界里头不断的往上升,自己修行功夫到家,缘成熟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圣人,不再是凡夫,超凡入圣,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其他的不是。其他的都是轮回业,不了解事实真相,轮回心,妄想分别执著是轮回心。轮回心焉能不造轮回业?轮回心、轮回业,就叫你永远流转相续,这个麻烦大了,生生世世不容易解脱。

世间人愚迷太严重了,遇到佛法不知道珍惜,不知道认真修学,虽学佛,实在说不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原因就是什么?读得太少了,听得太少了。我们这样的根性,没有接受过童蒙养正的教育,就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遇到佛法还是没有这个能力。你要问原因在哪里?原因在烦恼习气太重,贪瞋痴慢的习气太重。没有把佛菩萨放在眼里,没有把学佛当做人生第一桩大事,所以不解如来真实义。这不但是许多在家同修疏忽了,甚至於许许多多出家的大德们也疏忽了。

我们如果不是有幸遇到好老师,师生之道,缘分!方老师、章嘉大师、李老师,亲近他们的人很多很多,有在身边三、四十年的,但是所学到的东西不多,什么原因?中国古人所谓的良师难求,而在老师那一边,英才难遇。在历史上多少好老师,一生没有一个学生能传他的法,遇不到传法的人,法器遇不到。原因在哪里?亲近的人很多,烦恼习气很重。不但这个好老师没有办法感化他,佛菩萨再来也没有办法,正是经上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相等的。

心能现、能变,佛是觉悟的,凡夫是迷惑的,觉迷的力量是相等的。从迷转觉要靠缘分,缘分不是一生一世修的,多生多劫。佛度众生不是一生,一生哪能成就?生生世世无量劫来,这个道理要懂。众生迷惑颠倒,佛菩萨锲而不舍,正是所谓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为什么要对这些叛逆的众生还要那么照顾?佛知道那是自己的一体,同体悲心流露。好像我们手上长了个疮,全身每个器官、每个细胞都关心他,他长疮是业障,不能一下就得好,慢慢来,等他。为什么长疮?有业障,他造的不善业!一定是等他的业消了,慢慢复原、康复。真的全身每个细胞都关心他,他跟我是一体,同体。

佛菩萨知道同体,所以佛菩萨有没有跟一切众生对立?没有,同体,怎么能对立!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行为都没有,才真正做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真有,不是假的,本来是纯净纯善。所以纯净纯善是性德,法尔如是,对虚空法界一切刹土、一切众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遍法界,哪有一丝毫不善!什么人做到?觉悟的人做到。给诸位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的人他就做到了。这个人超越十法界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你能做到?你本来就是这样子,你本来就是纯净纯善,《华严》《圆觉》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看看这句话说的这么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本来成佛。

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子?一念不觉,起了无明。在无明里头你愈陷愈深,就是你相信自己,以为你自己想的是正确的,你自己看的是正确的,你自己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你错了!你细心展开经卷,跟经卷里面对一对,你就明白了。经论里面所说的是佛菩萨的知见,我们常讲「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是个标准。能够与经论思想、见解相应,这是「不流转根」;如果与经论所说的完全相违背,你自自然然就搞六道流转相续,没有办法超越,没有法子脱离,这桩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学佛的同学要觉悟,世尊入灭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怕我们,特别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没有能力辨别,你往往错解了经义。纵然遇到善知识,善知识给你讲解,有时候也会把他的意思错解了,这是常有的事情,自古至今!问题是我们会不会把意思错解了?难免。所以,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让自己回到戒、定,能够与戒定有几分相应就得利益了。

修学大乘的人,最重要的是认知,认知就是宇宙万有是一个共同生命体。你对於一切万事万物就会和睦相处,「和」,你就得到了,和是宝!世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宝是和,儒家讲「和为贵」;人与人之间要和,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要和,人与天地鬼神要和、与十法界要和、与无量无边世界要和。上要跟诸佛菩萨和,下要跟地狱、饿鬼、畜生和,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佛教导我们「六和敬」,佛弟子必须要遵守,佛弟子能遵守六和敬,道业没有不成就的。六和敬头一个「见和同解」,就是你的见解思想要纯要正,就和了。这是和的基础,也就是我们特别强调的,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的认知。能变宇宙众生的是一个法性,心能现,能变?能变是识,识能变。性识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现在讲是自己的灵性。所现所变万事万法,万事万法的体就是这个灵性,同一个灵性。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我们现在用最白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万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能在这上面建立共识,六和敬的基础就得到了。大家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真叫不费吹灰之力,为什么?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

我常比喻说,我们这个身体是许许多多的器官,无数的细胞组成的,这不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身体里头许许多多的器官,他和不和睦?他合不合作?各人守在各人的岗位上为整体服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整体服务,没有一点差错,这个人身体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如果这里面出了矛盾,彼此不合作了,这个人生病了,病重就要死亡,共同体!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和,和睦的基础。整个宇宙是个共同体,一切众生是共同体,所以,我们对於虚空法界万有众生,自自然然的尊重、礼敬、称赞,互助合作!站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工作,服务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戒同修,「戒和同修」,这从事上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统统要接受。遇到了,一定向他学习,遵守他的规矩,没有冲突,决不执著成见,随缘而不攀缘。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上善若水」,水流在这个杯子,这个杯子是圆的,流在这里面,水就变成圆的。放在个方的杯子里头,流到里面就变成个方的,这叫上善!上善是什么?随缘。绝对不是说,我能圆不能方,我能方不能圆,这就不善。怎样才能随缘?没有成见。也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能随一切众生的缘。要紧的是我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有没有关系,我随你的缘。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觉悟了,了解事实真相。你还执著,是你还没有觉悟,你没有觉悟,我一定要随顺你。

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乃至於声闻、缘觉,都学习佛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恒顺,於他有恩,他欢喜你,他能听你的,你就能教他。慢慢帮助他提升他的灵性,帮助他破迷开悟,也能够认知,原来这个大宇宙跟我的关系这么密切,是一体,他也证得了清净法身,就真的永远不流转了。所以,「身同住、口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自自然然就做到了。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万缘放下!这时候证大自在,这是大乘道!大乘道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违背,善缘他随顺,恶缘也随顺,一切境界都随顺。虽然随顺,不染,宗门里面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百花就比喻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形形色色,没有不接触,没有不和睦。和睦相处里面才真正体验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无障碍的法界。所以老子用水做比喻,上善若水,无论流在什么器皿,它一点障碍都没有。你是方的,流进去它是方的;你是圆的,流进去是圆的;你是多角形,流进去就变成多角的,一点分别执著都没有。

老子拿这个来比喻我们的真性,我们真性随十法界的缘。在天上,现天的境界;在饿鬼,现鬼道境界;在地狱,现地狱境界。他不是说「地狱、饿鬼不善,我不现他的境界」!现,照现,虽现怎么样?一点染污都没有。法性还是法性,法性决定不染著。随善缘,现天堂,现天人身,现声闻、缘觉身,现菩萨身,也不染著。所以那个境界里头,真的古德常讲的「无佛无众生」,你要晓得无佛无众生,是有佛有众生。为什么说无?不沾染。随顺佛菩萨,不著佛菩萨的相;随顺众生,不著众生相;随顺地狱,不著地狱相,得大自在!这就叫真的不流转。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后面最后总结:

【诸佛子。饶益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总结后面有两句话,就是最后这两句,『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这两句话是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总的纲领、原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如来教化众生没有定法可说。法从哪里来的?「随众生心」来的;众生要没有心,佛就没有法。众生心是病,那是妄心,不是真心。随众生心就是随众生心的念头、心的妄想,这不是真心,真心就没事了。众生心里头的妄想知见无量无边,所以佛对治的方法也就无量无边了。不但佛对治的方法无量无边,佛所示现的形相也是无量无边,示现形相还是为了调伏众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是总纲领、总原则。现在我们再看下面经文,第七段,西南方,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险乐欲。或名系缚处。或名邪行。或名随受。或名无惭耻。或名贪欲根。或名恒河流。或名常破坏。或名炬火性。或名多忧恼。】

到这里是一段,这段讲的是『鲜少世界』的『苦圣谛』,名号也是无量无边,略举十种。我们先看第一种,『险乐欲』,这个「乐」念去声,念ㄧㄠˋ,「乐」是爱好的意思,「欲」是指的五欲六尘。贪恋五欲六尘,比什么都危险。这个地方这个名号是在世间果报里面,世间果报就在我们眼前,说起来我们有亲切的感受。这是娑婆世界西南方的「鲜少世界」,这里面的众生大概跟我们娑婆世界都差不多,五趣杂居土,不是清净世界。清净世界,那就跟极乐世界相彷佛,这里头人没有作恶的,果报是美好的。此地这个世界跟我们现前世界差不多。

他这个名称要用在我们这个世间也很适用,名实相副。尤其是现代社会,诸位想想,哪个众生不是在那里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把这桩事情当做人生第一大事,好像除这桩事情之外,人生就没有别的事了,这很可怕,非常恐怖!虽然是很恐怖、很可怕,没有人知道,乐此不疲。偶尔出现灾难了,或是天灾、或是人祸,有那么一点警觉心,但是愚痴迷惑,不知道灾难根源是自己造的,不晓得是自作自受。这个现象普遍存在这个世间,真的,不分国家界线,没有种族界线,也没有宗教界线,普遍存在的现象。

宗教是神圣教学的场所,非常不幸,现在也被「险乐欲」所染污。这是什么原因?非常显然,我们无量劫来阿赖耶里面含藏著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这个力量太强大了,圣贤的教诲敌不过。这个话要重说一遍,圣贤教诲没有过失,肯定能够化解愚迷,我刚才说圣贤教诲敌不过,是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的人,我们还是一味随顺烦恼习气,不肯随顺圣贤教诲,问题出在这里。果然能够有毅力、有决心,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克制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这个人就成功了。但是在现前世界,这种人少,多数还是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禁不住五欲六尘的诱惑。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今天是勉强跟五欲六尘来抗衡,虽然不能说战胜,现在打了个平手,打平手不算嬴,稍微不小心,他就又过界来了。我们今天在菩提道上战战兢兢,一点都不敢松懈,知道怎么?一松懈立刻就堕落。所以我们今天的道场,希望,不敢讲要求,要求是什么?要求要勉强大家做到。我们要随顺时代,这个时代是民主自由开放,谁也不能够要求谁。我们只能希望,希望是自动,你乐意,我们志同道合,我们希望我们读诵、研经、念佛不间断。为什么?一间断,烦恼习气立刻就渗透进来,就把自己毁掉了,自己的道业毁掉了,你这一生就不能成就。这一生修行不能成就,依旧去搞轮回,搞轮回,你就要记住,这个名号前头第一个字,「险」!非常危险,极端的危险!「乐欲」在勾引你,这是险道,这不是一个平安的道路,必定叫你堕三途。

尤其出家,那就更不必说了,出家,你的一切受用是十方供养的。十方大德为什么供养你?凭什么供养你?就凭著你发愿修行,希望你这一生能修行证果,他为这个来供养你。你要证不了果,辜负了他的希望,也不要紧,将来还要还债。真的谚语里面所说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佛门不例外,没有白吃的午餐,古人所讲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要还债。你要想不还债,那你这一生一定要成就,你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五欲六尘的受用危险,有这样高的警觉,你才能回头,真干!

虽然大乘佛法不重形式重实质,这是大乘佛法,实质是在思想、见解、念头上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是在这上面下功夫,心地功夫。可是心地功夫一定影响外表,古人常讲的「诚於中,必然形於外」,表里一如。所以,看你的功夫从哪里看?从你外表上就看到,自自然然表现在外面。大乘比小乘真的殊胜,小乘是斤斤著重在外表的修饰,里面怎么样就难说了。但是小乘也不例外,他的修行功夫,从他的外表,你细心观察还是看得出来。换句话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要真干!不真干,你要晓得这个险道你很难度过,这个险道就是三恶道的果报。

人间,天台大师讲「百界千如」,百界千如里头就讲到这桩事情。人法界,人法界里面就具足十界,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萨,人中声闻、缘觉,这些人都是随顺佛菩萨教诲,这是正法;人中的天人,人中修罗,人中畜生,人中饿鬼,人中地狱。你仔细观察,这里头有果有因,有人在人中受十法界的果报,有的人在人中造十法界的业因,你只要细心观察你就见到了。自己见自己是非常非常困难,但是人看别人很容易。所以,古圣先贤教人,你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吗?看别人。看别人,不能批评别人,那你就不会看。会看的,像佛菩萨,看别人,看了之后回光返照。别人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到别人善,回来照照自己,我有没有这个善?善念、善解、善行,我有没有?看到别人的恶,照照自己,自己有没有?自己要有,赶快改,我得利益了。我要是没有,我要勉励自己决定不能犯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看到别人这个善我也有,我应当庆幸自己,要把我的这个善增长;看到别人有这个善,我没有,那我要发心,要效法,要向他学习,这就对了。这个人善学,这个人一定成就,这个人就是孔老夫子讲,「三人行,必有吾师」,他会学,好学又会学。善人是我的老师,我要跟他学善;恶人也是我的老师,我要藉他来改过,所以善人、恶人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我的老师。他有没有善恶?他没有。善恶在我自己念头里头生起来,我看到这外面形象,我用什么心来做反应?我的反应是纯善,恶人也是善人,恶人表演给我看,帮助我改过自新,那怎么不是善!

什么叫纯净纯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怎样能做到「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能够把不善转变成善。我举个例子,那个人毁谤我,那个人侮辱我、糟蹋我、陷害我,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用什么心态去回应?我要认真反省,他谤我的,我有没有这些事实?有这个事实,他说的没错,我要知道立刻改过自新,他是我的善知识,他提醒我。这就是什么?把那个恶转变成善。所以你要会转,《楞严经》上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们要会转。这个人陷害我,我没有过失,他无缘无故陷害我,他是善知识,我现在没有过失,我过去造许许多多的罪业,他这种行为对待我,我的罪业在这里就报掉了,我合掌念佛感激他。如果他要不用这种方法把我的业障报掉,我将来要堕三途受报的;我明了他是我的恩人,让我重罪轻报。

这就是会转,把恶境界转变成善境界,把一般人怨恨心、瞋恚心转变为感恩的心,这叫修行,这自己真得受用,受用很明显,你自己会觉察得到。觉察什么?烦恼轻,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善良;智慧增长,世出世间法,不知不觉他自然通了,这是智慧增长,这叫真功夫,这叫真正修行。所以真正修行,确实如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不见众生过。众生就是造再重恶业的,他是表演给我看的,提醒我,我有没有?有,赶快改;没有,决定不要去犯。我眼睛当中,他是佛、他是菩萨,他示现给我看,他来教我,我得利益,我接受。所以,真正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事实真相。你能认识事实真相,你才能脱离险道。

五欲六尘可不可以享受?适可而止。不但在家学佛,你不能离开;出家学佛,有些也不能离开,生活在这个社会。但是,顺境决定不能够有贪恋,你要生起贪恋,你就堕落,那是险道;逆境不可以有瞋恚。换句话说,顺逆境界里头,五欲六尘里面修清净心,清净不染。六根接触外境,不起贪瞋痴慢疑恶见,不生烦恼。给诸位说,不生烦恼,他就生智慧,他就真明了;生烦恼就不生智慧,我们要懂得。恶缘、逆境不生烦恼,顺境、善缘不生贪爱,在这里头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把自己所知、所学、所成就的,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在此地讲贡献,在佛经里面的术语就叫「回向」,我们的成果要贡献给一切众生,不为自己。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里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觉了「诸法实相」;这是佛学的名词,就是真正觉了大宇宙一切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是觉悟到这桩事情,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内心里面,无始劫来的跟一切人事物对立,这个对立的意念是非常坚固,现在完全化解了,像是几万年、亿万年的冰山融化了,不见了;与万事万物矛盾的这个现象也没有了,人得大自在!对立、矛盾是自己内心里面的两大病根,这个病根是三途地狱的根,是六道轮回的根,化解了,没有了。没有了,就是六道没有了,六道的业因没有了,六道的果报没有了,你就超越了。虽然现在这个身还在六道里头,即六道而超越六道;一般人看到你这个身是在六道里头,你自己没有感觉得你在六道,不可思议。

於是我们联想到,诸佛如来,那些菩萨、声闻应化在六道,那是什么样子?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感触到的,即六道而离六道,离即不二,离即同时,离即同处,这是《华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我们加一把力,在《华严经》里面学习,纵然不能真正契入这个境界,我敢说相似即的境界,我们真正发心学习的人能得到。但是,这里头有个关键,那是什么?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经论的教诲,你才能够契入。放不下,就没有法子了;放不下,你就看不破。你放下一分,你就看破一分;放下十分,你就看破十分。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提升了。

「看破、放下」是大乘菩萨修学秘诀,总纲领、总原则!我很幸运,第一次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就传授给我。我知道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五十一位菩萨,十信、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觉,都是用这个方法,妙不可言。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一个阶级一个阶级帮助你提升。你为什么提升不上去?那你就是执著自己的成见,你就没有办法提升。你要完全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陀的教诲,你就会跟善财童子一样,从信位提升到十住,从十住提升到十行,十行提升到十回向,十回向提升到十地,十地提升到等觉、妙觉,你就圆满了。

善财童子何以一生圆满菩提?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就这么成就的。我们今天连初信位的菩萨都没有证得,什么原因?不肯放下,这障碍了。放下什么?我跟大家讲得很多,常常劝大家,我讲得很明白。放下对世出世法一切人事物的控制,你要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无明,这个念头是迷惑,是属於痴。第二,放下一切对人事物的占有,占有是贪。你能把这两桩事情彻底放下,贪瞋痴断了。贪瞋痴一断,六道就没有了,就超越六道,你才能真正入十信位的菩萨,入门!入十信,在六道决定不落三恶道,人天两道修行,历事炼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诸位要晓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在断烦恼这个功夫上跟小乘须陀洹相等,但是智慧、德能超过小乘,小乘是比不上的,断烦恼跟小乘完全相同。你不肯放下就没有法子,这个东西不是别人障碍你,你自己障碍你。要想放下,我又常说,必须对於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要冷淡,不能乐欲!乐欲你就没有法子了。这十六个字是三途六道的根,你要不能把它淡化,你就没有办法把它放下,所以首先要把它淡化。净宗法门,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欣厌二门」,这方法好。对於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讨厌它,不喜欢它;对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非常欢喜,希望我们往生到那里,希望天天亲近阿弥陀佛,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跟他学习。厌离娑婆世界,欣求极乐世界,欣厌二门;你这一生,你决定能满愿,决定能往生。

厌离不是说我要逃避,那你就错了,你把佛说法的意思错解了。厌离,不再放在心上,事要不要做?事要做。为什么?事不障碍,事事无碍。释迦牟尼佛没有逃避事相,没有一个人躲到深山去修行,他每天讲经说法,接触大众,没有离开社会,没有离开大众。每天听讲经的人不晓得有多少?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是常随众,那是追随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佛到哪里去,他跟到哪里去,不离开的。除了追随的这些人之外,临时来听经的人数可多了。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我们常常跟老师的常随众,有三十个多人,老师到哪里讲经我们一定跟著去。但是他每次讲经,除了我们这些常随众,来听经的人比我们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至少十倍以上。世尊当年讲经说法,我相信亦复如是。

所以离欲,离世间,不是脱离这个事实上的世间,是心里头不染著,这叫离。就是我刚才讲的总原则,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就离了,就离世间,所以是即世间而离世间。事没有离,念头离了,事不碍,不碍事,碍事的是念头。你有这个心、有这个念头,造成了障碍;你没有这个心,没有这个念头,没有障碍。所以真正的功夫,历事炼心!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榜样,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离世间,即世间而离世间。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菩萨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都去参访,都去接近。参访,看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想什么?他们说什么?他们在干些什么?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智慧!通达明了,如如不动,一尘不染,这是禅定。所以,戒定慧三学在哪里修?在一切境缘当中历事炼心,在这里头成就真正的戒定慧,这个戒定慧不是假的,是真的。

离开这个社会,跑到深山寂静地方修,那是初步的锻炼,那是教室里面的作业。学了之后,你要踏进社会,不踏进社会,你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处?所学非所用,学了要有用。用在哪里?用在接触众生,接触不同族群的众生,像《华严经》上所讲的。你看那个范围多大?不但人类你要接触,畜生要接触,树木花草、自然环境要接触,天地鬼神要接触。树木花草在《华严经》上讲的都有神,树神、山神、水神、河神、海神、草木神。於是对大自然这些环境礼敬之心、称赞之心油然而生,那就是普贤行!你怎么能不接触?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一切神众,三恶道里头鬼神都包括在神众里头,你说你接触的面多大,哪有不接触的道理?接触里头修清净心,「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是在深山石洞里头修,不是在那里,不是在人迹不到的地方。

深山,人迹不到之处,是培养初学。初学的时候,你烦恼习气重,禁不起诱惑,所以要在这个地方培养。培养出来之后,你要去度众生。菩萨弘愿只有一愿,这是我讲过多次,这一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佛菩萨令人尊敬,道理在此地。真的是救苦救难,救度一切众生。后面断烦恼,断烦恼成就自己德行;学法门,成就自己学问;成佛道,成就自己的究竟圆满,然后你才能普度众生。换句话说,我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都是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不是为自己。这是大乘菩萨的弘愿,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只要离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离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乐欲就不是险道了。如果有这个念头,那是险道,那是三途六道的业因。如果说能离,离是心里头不沾染,那是菩萨道。凡圣一念之差,果报大不相同,这个果报就是苦乐大不相同。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