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六讲)  20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96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身众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净喜境界身众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身众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经文是说偈的仪式,具足了谦虚恭敬,这是我们一定要常常记住,认真的学习。

【我忆须弥尘劫前,有佛妙光出兴世,世尊於彼如来所,发心供养一切佛。】

这位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忆佛往昔誓愿海」,从这个法门证得无上菩提。在偈颂里面我们看到他学习的报告,就更清楚、更显明了。第一句是讲时间之长,『须弥尘劫前』,须弥山化作微尘,一尘一劫,这是没有法子计算的,我们今天讲天文数字,天文数字也不足以形容。在那个时候『有佛妙光出兴世』,有一尊德号叫妙光,妙光佛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世间。佛出现在世间,当然是来示现教化众生的。『世尊於彼如来所』,世尊是我们现在的导师,华严会上称毗卢遮那如来,我们这个世间称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释迦如来是应化身佛,我们都得要搞清楚。而在《华严经》里面,佛跟我们说三身是一体,是不二的,是圆融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何况佛在《华严经》里面跟我们讲十身。这些义趣,佛教学的用意、教学的善巧,我们要在这里面去体会、去学习。

「世尊於彼如来所」「彼如来」就是妙光佛,『发心供养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此可知,身众神效法世尊,以种种变幻护持供养而作佛事,这是我们在前面长行里面,十尊上首他们修学的法门,表法的意义上我们明白了。这一首偈,它真正的义趣是劝勉我们、鼓励我们要效法世尊,发心供养一切诸佛如来。现在我们要问,怎样供养诸佛如来?是不是每天供一些香花水果?不是的,看看菩萨修学的法门「忆佛往昔誓愿海」,由此可知,发大誓愿就是「供养一切佛」。什么样的誓愿?普通讲是四弘誓愿,特别的说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现在净宗同学,我们将这一段经文《无量寿经》第六品选出来,做为我们早课读诵的经文,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劝导大家效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我们也跟阿弥陀佛一样发四十八愿,这就是真正发心供养一切佛。如果不发心,发心而不能落实,都不是真供养,真供养一定要让四十八愿愿愿落实,也就是愿愿我们都真正做到。有一愿做不到,我们的供养就不圆满,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明白的。

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圆满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这跟《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愿就具足整个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都含摄在任一愿里面。有愿,落实就是行,以行践愿,这愿是真实的,愿不是虚假的,这叫真正学佛;真正学佛就是真诚的供养,而且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尊佛都不漏掉,我们要这样学习。第二首:

【如来身放大光明,其光法界靡不充,众生遇者心调伏,此照方神之所见。】

第二尊光照十方身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光明普照无边世界」,他的赞颂跟他的法门完全相应。前面在长行跟诸位报告过,我们要学,要认真的学习。我们的心光,心地清净平等就是光明,心地放光。真诚心放光,清净心放光,平等心放光,正觉心放光,慈悲心放光,光照虚空法界。佛光如是,我们也要放光,让我们自己心地光明跟佛的放光结合成一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在第三句:『众生遇者心调伏』,不为自己,我们能够这样做,这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一定是助佛弘化、助佛弘护。没有大誓愿心,没有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菩提心;真诚是《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的至诚心,清净平等正觉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慈悲就是利他的大悲心。我把经本上讲的三心,用这五句来说明,大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懂,方便学习。大誓愿、大慈悲,它怎么不放光!一切众生遇到了,当然调伏。我们现在人叫磁场,这个磁场殊胜,第一殊胜,无比的殊胜!众生接受了,他身心安稳。这些事情我们自己亲身体验过,我相信有一些同学们也跟我一样体验过。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我欢喜亲近善知识,什么原因?感受他的气氛。跟他坐在一起,坐在一个房间,纵然我没有疑问,跟他在一起坐著,他的房间气氛好,让人舍不得离开,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善知识摄受的力量。我们坐在那边,很近的距离,感受到他思想的波,那个波就是光,就在放光,我们在接受。确确实实令心地安静下来,心神定下来,生欢喜心,一心一意聆听教诲。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说,你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在是否好学。真正好学、欢喜学,你会把你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这个方向,你不会去这些娱乐的场所。为什么?那里学不到东西,你一定会去亲近善知识。亲近有道德的人,亲近有学问的人,常常跟他们在一起,受他们的薰陶,这就是修学扎根。特别是在我们自己没有机会受完学校教育,如果我们不好学,这一生就会一事无成;没有机缘受到圆满的教育,只要自己好学,也一样有成就。每天不离善知识,每天不离书本,读圣贤书,圣贤留下来的典籍太丰富了,我们这一生都学不完,哪有时间学这些世间东西?

所以我们的修学,初学一定要知道专精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对於我们中下根性的人,决定有大利益,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还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涉猎其他法门,那并不为过,为什么?增长智慧。假如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跟精力,好好的把自己本门学好,从本门这一门里面成就戒定慧三学,获得根本智,这是你真正善学,你会学习。根本智开了之后,广学多闻,成就自己无量无边的后得智,无所不知。修学次第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些年轻人没有耐心、没有定力,一开端就想广学多闻。过去梁启超居士讲过,唐大圆居士也讲过,这种修学法破坏根本智,也破坏了后得智;换句话说,把你的智慧完全破坏了。你所得的是什么?是世间的一些常识,邪知邪见,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观察判断,更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这都是由於不善学,不懂得修学的方法,所以我们身心得不到调伏,烦恼习气伏不住,心七上八下,没有办法调顺。不是佛菩萨他的智慧、威神、光明不加持,是我们自己业习烦恼太重,抗拒了。『此照方神之所见』,光照十方身众神他见到了,见到就是契入这个境界,如来境界。他契入,当然他证了佛果。第三首:

【如来声震十方国,一切言音悉圆满,普觉群生无有余,调伏闻此心欢庆。】

这是第三尊,海音调伏身众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主修的课程是「大音普觉一切众生令欢喜调伏」,从这个法门入佛境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大音普觉一切众生」,这是诸佛如来,偈颂上讲得清楚,『如来声震十方国』。我们的音声,如何向佛学习?不是没有方法,方法是有的。前面跟诸位提示过,我们的声波如果能够随顺心波,就周遍法界。这就是世法里头常讲的「表里一如」,言音是表,我们存心是里。如果我们的音声能够随大誓愿、大菩提,音声跟佛一样周遍十方国土,这个国土是佛刹,周遍虚空法界。

『一切言音悉圆满』,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话是真的。为什么?道理在哪里?道理是心性是一,体是一,根是一。众生形色不相同,业力变现的,唯识所变;一切众生的言语不相同,也是业力变现的。如果我们把业力放下,回归到自性,自性是一不是二,这就通了。什么时候你通呢?见性就通了。由此可知,没有见性的时候有障碍、业障,见性之后业障就没有了。由此可知,我们能够体会到「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了,我们就想到圆教菩萨一音说法,众生随类也各得解,这个事情不奇怪。

现代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同步翻译,用机器,不是用人工,大型国际会议已经采用这种科学技术。由此可知,这个事情是可能的,不是不能。诸佛菩萨的高明处,不需要借用这些机器,完全用精神、用心性,自自然然能通。言语这边有障碍,心灵是通的。心通之后,这事上障碍也通了,理无碍、理事无碍,然后才能达到事事无碍。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一切言音悉圆满」。这一句里头含多义,不但语言的障碍没有了,语义也圆满,怎样才算圆满?与法性相应是圆满,与法性相违背的那是不圆满,这个道理深。

「四种无碍」,这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事事无碍」摆在最后,最重要的是心要圆满。心怎么圆满?清净就圆满,平等就圆满,纯净纯善就圆满;稍稍夹杂丝毫不净不善就不圆满。这个理与事我们不能不知道,只有圆满的纯净纯善,自自然然就跟诸佛菩萨相应,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个感应道交就是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智慧光明威神的加持,你能够得到。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是圆满的,他们的心是普利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我们今天要修、想学,从这个地方入手,高明极了!不但成就快速,成功高胜,无比的殊胜。所以我常劝同学们,决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第一道的难关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为自己,殊胜大法摆在我们面前,真的是不解,当然不能行,无法契入,真正可惜!许多众生一生遇不到,这个没有法子,这是他的缘不足,业障深重;遇到了不能够深解义趣,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说这多可惜,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第三句是讲它的效果,『普觉群生无有余』,「群生」是九法界的众生;「普觉」是普遍平等的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真实的功德,这是究竟圆满的布施供养;「无有余」这三个字好,说明自己尽心尽力,我们一般人讲和盘托出,这才是圆满,才叫究竟;还要留一手,这个不圆满、不究竟。完全贡献出来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做出示范,我们学佛向谁学?当然向释迦牟尼佛学,他是我们第一个榜样,最殊胜的榜样。而释迦牟尼佛又劝导我们皈依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这个用意太深了,说明释迦牟尼佛没有私心,这个意义很深很深!

我们世间一般人,古今中外都有,善知识是不错,把信徒控制得很紧,除了他之外,不准跟别人学习,心量很小,所以他也不会有大成就。这里面我们必须要知道,真正善知识教导初学,确实是控制得很紧,为什么?初学像婴儿一样,你看母亲对婴儿的控制很严、很紧,一时一刻都不敢放松,为什么?怕出危险,他不懂事,他无知,小孩的活动决定不能离开眼前。什么时候才能够放手让他自己去活动?满三岁;三年严密的管教,满三岁之后稍稍能懂事了,可以给他一些有限度的自由,到他成年他才真正有自由。在中国古时候男子成年是二十岁,女子是十六岁成年,这是正确的。

所以真正好老师对於学生,那个学生是真正好学的学生,看到这个学生可能有成就,才会严加约束。如果看看这个学生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那么他就不会用这个方法。他帮助你种善根,帮助你善根增长,为什么?知道你在这一生当中你的善根不可能成熟,对你就大幅度的放宽。如果看到你的根性好,善根深厚,你这一生可能有成就,那就管得很严。凡是一切不善的人事物,都不许你接近,这是真正的爱心。但是都是有限度的,母亲照顾婴儿三年,在佛门里面老师照顾学生一般是五年,五年把你带上路,跟诸位说这是古时候;古时候说老实话,人们心地厚道善良,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的诱惑力量比较少,力量也比较薄弱。现代社会诱惑的人事物无量无边,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五年保不住,五年说老实话还是相当脆弱。

我在当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对我的约束非常严。期限是五年,可是我到第五年,我向他老人家报告,我依旧遵守他的约束再加五年,前后十年,脚跟才站得牢。换句话说,不会再被外面境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这样才能有一点成就;否则的话,顺境起贪爱,逆境起瞋恚,立刻就堕落。贪爱是饿鬼道,瞋恨是地狱道,总得要想一想,「我这一天当中烦恼习气有没有膨胀?有没有起来?」这一天当中还有贪爱,造饿鬼道的业因;还有瞋恚,造地狱道的业因,怎么能脱离三恶道?愚痴的业,有意无意造作得更多更重。由此可知,我们从早到晚,为什么古大德用功过格,真有道理!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善恶功过,善则记功,恶就记过,然后功跟过两个对比,到底哪个多?用这种方法。这个方法是很笨拙,但是最有效。如果我们不肯用这个方法,说老实话,想赶上古人太难太难!莲池大师都用功过格。我往年在台北「华藏图书馆」,勉励我们图书馆里面出家在家的四众同学,用《感应篇》检点我们自己的功过;我们在晚课之后念《感应篇》,采取这个办法。果然能够照做的,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谈到觉悟众生,自己是众生,怎么样帮助自己破迷开悟,关系太大了。

『调伏闻此心欢庆』,海音调伏身众神,他看到佛这个法门生欢喜心,依教奉行,他成就了。他的报告提醒了我们的警觉,我们念念帮助别人觉悟,一心一意去做,自己不知不觉也就觉悟了,也就回头了,这是个好事情。第四首:

【佛身清净恒寂灭,普现众色无诸相,如是遍住於世间,此净华神之所入。】

净华严髻身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身如虚空周遍住」,偈颂是他修学的报告,偈颂跟他得法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明显。『佛身清净恒寂灭』,寂灭才是真正的常住、遍住。为什么?它是真心本性的理体,体周法界。『普现众色无诸相』,「普现众色」是从体起用,虽然起用,用还是体。体是什么?清净寂灭。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法身菩萨眼目当中是清净寂灭,这样才能够『遍住於世间』。实在讲,世间跟出世间是一不是二,体、相、用一而三、三而一,没有分离。『此净华神之所入』,净华严髻神从这个法门契入如来境界。

身众神偈颂第四首:

【佛身清净恒寂灭,普现众色无诸相,如是遍住於世间,此净华神之所入。】

这首偈颂我们补充一点意思。遍住世间的道理就在离相,离相是不著相,心里头如果一切不执著、不分别,就遍了。无论是世法还是出世间法,稍稍有一点分别执著就局限、就小了。要是完全不著相,如诸佛菩萨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不做?真做,非常认真努力在做;作而无作,无作是不著相,他这个「作」就遍虚空法界。丝毫染著就产生隔碍。我们在这里要学这个道理,永远保持身心的清净寂灭,自自然然、点点滴滴都周遍法界,遍住於世间。第五首:

【导师如是不思议,随众生心悉令见,或坐或行或时住,无量威仪所悟门。】

无量威仪身众神,这是他的赞颂,赞颂里面举的例子好!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但是这首偈关键的字眼是在第二句『随众生心』,这句重要。你怎么样示现威仪?一定要随众生心,要懂得观机。现在这个世间,大家不讲求威仪了,我们在马路上走一走,你就看到一些人的打扮,真的是人不人、鬼不鬼,穿的服装真正是所谓奇装异服。衣服上印的那些图案,到处看到的那些广告,都是些妖魔鬼怪,叫你看到听到,增长贪瞋痴慢。诸佛菩萨、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在这个环境里头要做什么样的示现?要帮助他、纠正他,帮他回头、帮他向善,帮他远离贪瞋痴、远离三恶道,这个示现就不思议了,所以一定要『随众生心悉令见』。

现在的人不知道孝顺父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要给社会大众做出榜样,做出孝顺父母的榜样给他看。现在的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我们要做出一个尊师重道的样子给他看。现在众生都迷在钱眼里头,不择手段贪图财物,尽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其实错了,损人决定害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我们要做出舍财、散财、布施、供养给他看,启发他,这都是「随众生心悉令见」。现在的人对国家没有忠心,我们做出效忠国家。人在这个社会上没有道义、没有信用,我们要示现大义大信,从我们的身体做出来给他看。你仔细观察,现在这个世间人、这个社会缺少什么东西,你就做出什么样子出来,无量威仪要是这样建立就对了,这就是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

佛的行没有一定,非常活泼。这个人太拘谨,我就现活泼的相,让他放松;这个人太放荡,我在他面前就示现很守规矩的相,教他约束。由此可知,威仪要看什么样的对象,用什么样的方式。总而言之,一个大原则: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断恶向善,帮助他转迷为悟,帮助他转凡为圣,这是不变的原理,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第六首:

【佛百千劫难逢遇,出兴利益能自在,令世悉离贫穷苦,最胜光严入斯处。】

这是最胜光严身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帮助「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偈颂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个事情要谁做?要大智慧、大福德,才能救世间一切苦难。佛出现在世间不容易,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第一句是说这个缘不容易遇到,佛出兴在世间,利益太大太大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功德显示在哪里?能够令世间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离苦得乐,离贫穷之苦。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我们现前这个地球上,将近七十亿的人住在这个地方。其他的有情众生我们不提,单单提人道,将近七十亿人。这七十亿人里头有多少还生活在贫苦之中,得不到衣食。世间确实有慈善家、有宗教家不断的在劝募救济,这是一桩好事情,值得人赞叹的事情。但是比缺乏物资苦难更严重的,是缺乏精神的食粮,有几个人能知道?现在在这个世间,提供给社会大众精神食粮的是谁?有几家慈善机构在做?缺乏物质生活固然是苦,缺乏精神的资粮更苦。缺乏物质资粮最苦的是饿死、身死,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缺乏圣贤精神食粮还是饿死,法身慧命饿死了,几个人懂得?

佛在经教里头常常跟我们讲,慧命重於身命,身命得到不难,慧命难!身命,人死了之后,照经典上一般讲法,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了,他又得身体了。但是慧命,你不遇到佛法你得不到,可是『佛百千劫难逢遇』,所以法身慧命更值得一切诸佛菩萨的重视。不容易遇到,这个遇到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遇到之后真正能够抓住,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这一生就永脱轮回。诸位想想看,这种布施供养、这种慈善救济,是世间无与伦比,没有法子能比,这个事情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事。你发真诚心做一天,功德就不可思议,天天继续做那还得了!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所以我们要晓得,世出世间哪是第一等的大事业,哪是第一等的功德事业,哪些是第一等福德事业?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这一生没有白来。第七首:

【如来一一齿相间,普放香灯光焰云,灭除一切众生惑,离垢云神如是见。】

这是长行里面说的净光香云身众神,他修学的法门是「除一切众生烦恼垢」,清净说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完全是用偈颂里面的大意,我们在这边看到了。『如来一一齿相间』,这是讲说法;『普放香灯光焰云』,这个说法就是放香放光,香光庄严!为众生说真实法,真实法不是别的,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众生迷惑颠倒,迷在哪里?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起惑、造业、受报,惑业苦是六道轮回的真因。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佛一句话说破,起惑、造业、受报;受报的时候又起惑、又造业,於是惑业苦的轮转永远不息、不休息,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如果我们把惑业苦断掉,或者是断惑,或者是不造业,苦是六道轮回的果报,苦就没有了。迷惑是因,造业是缘,苦是果报。

诸佛如来、菩萨善友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就是讲这个道理,就是讲这个事实真相,希望大家彻底明了,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是从造业上讲的,破迷开悟是断惑,转凡成圣是证圣果,恢复自性。净光菩萨他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把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重要的参考资料。第八首:

【众生染惑为重障,随逐魔径常流转,如来开示解脱道,守护执持能悟入。】

这是第八尊,守护摄持身众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跟他的德号完全相应,他能够守护、能够摄持,所以才有能力转众生的魔业。偈颂一开端就把众生的业障说出来,六道轮回这里面所有一切有情众生,确确实实『染惑为重障』。染是污染,惑是迷惑。染是什么?「染」是贪、瞋、憍慢,「惑」是愚痴、迷惑,所以这两个字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有六个:贪、瞋、痴、慢、疑、恶见。诸位要晓得,疑、恶见都是痴烦恼里头的一分,他要不痴他就不会怀疑了。这个怀疑是对於圣贤教诲的怀疑、对於善法的怀疑;恶见是错误的知见,都是属於愚痴,这是六道众生的重障,非常严重的障碍。因为有这个重障,所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随逐魔径常流转』,这个「径」是道路。魔道是什么?六道,你住在六道里头流转,六道里头特别是三恶道。

前面在长行跟诸位做过报告,几个人能离贪瞋痴慢?根本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你学到的,是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的习气,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不断就出不了轮回。儒家教学是人天道,没有出轮回,所以对於傲慢,他只是压抑,「傲不可长」,不要再增长了,没有教人断。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超越六道轮回,你有傲慢的习气,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不但出不了六道,三界里头的欲界都出不了,色界、无色界里头没有瞋、没有慢。你有瞋恚、你有傲慢,你只能在欲界,色界初禅都没有分。这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你修行,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学密也好,你只要有贪瞋痴慢,你走的不是佛道,你走的是「魔径」。佛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不能不断贪瞋痴慢。功夫得力,什么叫得力?贪瞋痴慢伏住了,这叫功夫得力,根并没有断,但是它不起作用了,有能力把它伏住。虽有贪瞋痴慢,它不起现行,这功夫不错了。但是这样的功夫出不了三界,可是修念佛法门,这样的功夫就行了,就能带业往生。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讲,带业是带旧业不带现行,你过去造作的业可以带,现行的业不能带。因此你能够控制住烦恼,能够伏住你的习气,求生净土不难。这个时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有把握成就,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贪瞋痴慢,你就记住,你「随逐魔径常流转」,这个事情非常可怕。

『如来开示解脱道』,诸佛如来、菩萨善友应化在我们世间,帮助我们,为我们详细说明,为我们做种种示现。『守护执持能悟入』,守护摄持身众神,他非常慈悲,他来帮助我们,教我们如何守住根门,六根不被六境影响,能护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我们听到他的教诲要觉悟。第九首:

【我观如来自在力,光布法界悉充满,处王宫殿化众生,此普现神之境界。】

这是普现摄化身众神的赞颂,他主修的法门是「普於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相」,就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王宫里面示现八相成道。偈颂我们读了要会学习。第一句,『我观如来自在力』,普现神看见了,佛得大自在。为什么得自在?圆满与自性相应就自在。自性是什么?前面我们读过,清净寂灭就相应,清净寂灭就没有障碍;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这个不同维次全部突破了。所以佛法当中、宗教里面,是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他用什么方法?用禅定。印度教比佛教要早几千年,现在世界上一般承认印度教大约有八千五百年的历史,我们佛教外国人只承认二千五百年,印度教有八千五百年;而印度教本身自己说他们有一万多年,有可能!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换句话说,他们对这一方面分别执著比我们少,我们重视,他不重视。六道轮回是印度教讲出来的,这个事实真相他们怎么发现的?他们在禅定当中发现的。

印度教的禅定功夫实在也令人佩服,佛法里面讲的世间禅定,四禅八定他们都修成功,所以他对於天界里面种种状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禅定当中也突破了畜生、饿鬼、地狱的界限,所以对鬼道、地狱道也讲得很透彻。遗憾的是他看得那么清楚,了解得那么清楚,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晓得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当然也就没有办法解决六道问题,佛於是才应化在印度。你们已经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有这个定功,佛降生在那个地方,帮助他们了解宇宙之间所以然的大道理。所以佛出现在印度而不出现在中国,中国人这个本事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佛选择在王宫,他有自在力,『光布法界悉充满』,前面说过他的身光、他的心光,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周遍虚空法界的,所以哪里有缘,哪个地方就现相。

『处王宫殿化众生』,降生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宫殿,示现为王太子,已经得到世间的荣华富贵,那是世间人所求都求不得的,他都已经得到,得到之后全部放下。用这个来教化众生,现身说法,告诉大家世间功名富贵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佛一定摄取,他怎么会放下?他放下、舍弃,这是假的,这个东西有害没有利。佛所示现的是真实的,有百利而无一害。世间法如果用佛法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这跟你讲真话。世间的功名富贵、五欲六尘种种享受,试问你能享几年?你就是作皇帝,你能作几年?

在中国历代帝王,在位最久的,我们近代历史上来看,康熙、干隆,康熙作六十一年皇帝,干隆作六十年皇帝,做四年太上皇就走了;其他的命都没有那么长,做个十几二十年太多太多了,就走了,你想想有什么意思?他做得舒服不舒服?不见得舒服!没有福报不舒服,贵而不乐,富而不乐;不是说富贵人家都享福,不见得!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看清楚、看明白,不要被世缘魔障,不要被它欺骗了。佛聪明,佛有智慧,这些东西边都不沾。他教导我们的是真正的好事,真实功德,我们要觉悟,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从哪里学?从经典,常常读诵大乘。《华严》是诸佛菩萨圆满的教学,是佛门第一教科书,我们从这里头去学习。请看最后一首:

【众生迷妄具众苦,佛在其中常救护,皆令灭惑生喜心,不动光神所观见。】

不动光明身众神,这是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摄一切众生皆令生清净善根」,长行里特别向诸位报告,以他来做这一个单元的总结,意味深长。他的赞颂第一句,把六道轮回的病根给我们说出来了。『众生迷妄』,这是真因,『具众苦』,六道轮回受报。六道众生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把这些虚妄相当作真实,在这个妄相里面起贪瞋痴慢、起自私自利,起这个念头。对於虚而不实的假相,《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这些虚妄相里面生起占有的念头,生起控制的念头,大错特错!告诉大家,不但十法界里面依正庄严是虚幻不实,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绝对不是说某一部分虚妄,某一部分是真实,那就错了。佛法是一不是二,二就对立,就有真假了,佛法没有,入不二法门。你怎么能起这个恶念?怎么可以起占有的念头?怎么可以起控制的念头?佛教给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可以受用,不可以占有;可以受用,不可以控制,你的心就解脱了。贪瞋痴慢断掉了,自私自利没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你的身,你所有一切的造作,周遍虚空法界。

『佛在其中常救护』,众生生死疲劳,佛是大慈大悲,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诸佛如来、菩萨善友应化在这个世间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这桩事情。不是为自己,自己因为迷早就断了,苦早就离了,自己已经办到了,再来干什么?再来帮助九法界苦难众生,这个苦难众生就是你的惑没有断,或者你的惑没有断干净。我们知道,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权教菩萨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烦恼没断。就是到一真法界它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么还有阶级?四十一品无明没断尽,诸佛如来还要在其中「常救护」;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尽,还要诸佛如来来救护他。所以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是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的。

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众生就是为自己。这句话诸位一定要记住,为自己决定害自己,为什么?增长贪瞋痴慢,增长我见。为众生不为自己,逐渐把我见、我慢断掉了。起心动念决定要为一切众生,千万不要为自己去著想,为自己著想,亏就吃大了。『不动光神所观见』,他从这个法门证无上道。今天我们这单元讲到这个地方圆满。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