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讲)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70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偈颂的第三首:

【如来往昔修诸行。清净大愿深如海。一切佛法皆令满。胜德能知此方便。】

这一首偈,前面两句我们讲了两次。第三句『一切佛法皆令满』,清凉大师注子里说,「杂染本空,故前令灭(这两句是说第一句);佛法本具,故今令满。妄尽真显,二言相成」,解释第三句。注解的文字虽然不多,意思相当具足。如来与大菩萨果地上的德行,德行就是起心动念、生活行为与道德相应,就叫做德行。道是什么?德又是什么?道是心性的本体,德是心性的起用;换句话说,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自性体用相合,这是德行。自性体用,里面确确实实没有杂染。杂是指妄想分别,染是讲分别执著,在佛经里面讲的三种烦恼:无明、尘沙、见思,尘沙是介於两者之中,尘沙就是分别。所以见思烦恼、执著,纯是染污;尘沙、分别,一半是染污,一半是夹杂。我用「杂染」两个字来讲,无明、妄想是杂不是染,执著是染不是杂,分别里面有杂有染,这是讲三大类的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障碍我们见性,佛跟我们说,心性的体用里头本来都没有。佛与法身大士证得,所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言行与性德相应,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佛教给我们要断烦恼,断烦恼从哪里断起?从自私心断起。自私自利的念头,我们要觉悟,把我们害惨了。我们在佛经上得到的讯息,今天我们有缘聚会在一堂,每一个人的善根福德都非常深厚,不是你这一生才闻到佛法。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佛说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不比他差,如果我们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福德,这一生当中决定听不到佛法。你要不相信,新加坡学佛的人有多少?几个人能够听到这部经?显而易知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很多,有福报的人很多,就是没有机会听到这部经典。所以我们肯定过去生中所种的善根福德,绝不比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他们低,很可能还超过他们,这都是说实话。为什么无量劫的修行,还落得今天这种地步?原因在哪里?私欲没有放下,我们要觉悟,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做百分之九十九的好事,还有一桩自私自利,所以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要知道警觉,要知道惭愧,要知道发愤,这一生当中把这个毛病赶快改过来,如果不能改过来,这一生又空过了。空过之后,千万不要以为我的善根福德很深厚,来生一定还会遇到缘,来生不见得。你自己得好好的想想,盘算盘算,你来生能不能得人身?来生要能够得人身,五戒十善至少要能够打上八十分、九十分,来生才能得人身。自己给自己打分数,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五戒里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是四重戒,每一条戒想一想,能不能达到八十分?十善里面,身三业完全相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有四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三业:不贪、不瞋、不痴,冷静去思惟我们做到几成?不符合那个标准,来生就不能得人身;换句话说,不能得人身,就三途去了。愚痴堕畜生,什么叫愚痴?简单的说,这个世间好事、坏事没有能力辨别,好人、坏人也没有能力辨别,把好人当作恶人,把恶人当作善人,愚痴!没有能力辨别佛跟魔,来生堕畜生道,没智慧;贪爱,饿鬼道;瞋恚、嫉妒,地狱道。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有没有这三种贪瞋痴的意念?如果天天还造这三业,而且贪瞋痴还相当严重的话,我们就晓得来生到哪里去?三途去了,很可怕!所以你把眼光稍微看远一点,你就知道很恐怖。眼前什么灾难不要紧,小事一桩,将来到三途去了,这个麻烦大。堕进去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出来之后,能不能再得人身?大问题。地狱道出来之后,多半是饿鬼、畜生,为什么?还债。《感应篇》里面,我们看注解引用的经论,引用一些公案,还债,我们知道有变马、变牛还债的,披毛戴角还,没有想到还有变成植物还债的。你想到愈想愈可怕,我们不断怎么行?

大家都以为这个断很难,不知道断掉之后清凉自在,那真舒服,解脱了。不肯断,心胸狭窄,你的精神生活很苦,重重绳索绑住,你不自由;物质生活再好,也是富而不乐。佛祖为我们示现、为我们做榜样,真正放下了,真正解脱了,他的物质生活很贫乏,精神生活丰富,贫而乐。那种贫苦的生活一般人都受不了,佛菩萨过那种生活得大自在、得大安乐,这是我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到的。佛是得到真乐,离苦得乐,得究竟乐。大慈大悲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们,告诉我们这种大自在、大喜乐是我们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只要你放下一切杂染,你的果德就现前,果德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头来的。佛也曾经为我们示现,在《华严》示现的华藏世界,在西方示现的极乐世界,实际上,极乐跟华藏就在眼前,经论里常常跟我们讲「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今天见不到华藏、见不到极乐世界,什么原因?我们的心杂染,所以把华藏、把净土变成我们现在的依报,「一切法从心想生」,唯识所变。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这个道理,真明白才真回头,没有回头你还是不明白,你那个明白是似是而非的明白,不是真明白;真明白,你决定真的做到。哪个人愿意吃苦,不愿意享乐?那才叫真的傻瓜、叫愚痴。佛菩萨不愚痴,个个聪明绝顶,个个都是高智慧,高智慧哪有不肯放下的道理?只有痴人才放不下。所以我们自以为高智慧,错了。你过得这么苦的日子,你哪来的智慧?真有智慧的人,过佛菩萨的日子,过神仙的日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三句说「一切佛法皆令满」。满,不容易,这首偈关键是「满」这个字。我们看了这首偈,看了这个字就晓得,胜德天王是什么人?如来化现的。不是如来化现,哪能够有这个境界?菩萨一切佛法不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还欠缺一分。「满」是如来果地,这是我常常给大家介绍,《华严经》上你看到所有这些人物,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是法身大士,不尽然,不是真正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当然有,很多,他们这些代表的人物不是法身大士。就好比我们在念书一样,我们同学学生是法身大士,学生当中选个班长、选个代表,那是佛陀化身,那不是真的法身大士。如果真的法身大士,这不是他的境界,他是真正做到究竟圆满了。

我们要问前面,什么叫做「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是一切法,哪里是一切法?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那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加了一个「佛」字进去,「佛」是什么意思?彻底明白,彻底搞清楚。明白了、清楚了,到底是一桩什么事?一切法是一法,「一」是自性,一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切法是一法,一法就是一切法。一法是什么?一法是自性,唯心所现。一法又是任一法,随便拈一法,任一法都是一切法。我跟你讲一切法是自性、自性是一切法,理事无碍;跟你讲任何一法就是一切法,事事无碍,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诸位要知道,无障碍,事事无碍,今天科学家所说的,无量不同维次的空间突破了;虚空法界是空间,过去、未来是时间,全部突破了。生活空间大了,你可以回到过去,你可以进入到未来,过去、现在、未来这个界限没有了,四方四维上下的界限也没有了,这才叫做「一切佛法皆令满」。这是真正的圆满、究竟的圆满,密教里面称为大圆满,这是我们本来面目,我们应该要过这个生活。

由此可知,我们迷得多深,我们活得多苦。这样深的迷惑、这么苦的日子哪来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你自己迷惑颠倒。迷惑的根源,执著这个身是自己,执著这个念头是自己。外国哲学家比一般人聪明,哪是我?知道这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那是什么?执著第六意识能够思惟,以为这是我,错了。佛说得高明,一切众生执著第七识是我,第七识「四大烦恼常相随」,我痴、我爱,你说这个东西糟糕不糟糕?「我的意思」,大毛病。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最初方便是破我执。学随顺别人的意思,不要坚持自己的意思,这是第一步的功夫,破我执从这里下手。但是随顺别人,这里头有个原则,别人都是恶的行为、恶的念头,我们怎么办?古大德有很好的教导教我们,他的行持与性德相应,我们完全随顺;不与性德相应,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善巧,那就是随顺当中我们有能力避免过失。

我过去曾经跟诸位说过舜王的例子,舜王孝顺父母,他的母亲是继母,继母常常要害他。他父亲也颠倒,完全顺从他后娶的太太,时时刻刻想把他害死。舜知道、很清楚,绝不以为那是父母的过失,他念念只想的是我自己没有尽到孝顺,常常叫父母生烦恼,这才叫真正孝心、尽孝。舜怎么样?一切顺从。他的父亲挖了个井,挖井干什么?不是取水的,想找一个机会把他推到井里面去,活埋在下面。他知道了、清楚了,预先到井里去挖个洞,挖一个斜坡,有一个出口出去。他的父亲把他推下去,他就下去了,石头压下去、砸下去,他从洞里小路跑掉,这叫顺,这是孝顺。如果他真的愚孝,父母要他死就死了,陷父母於不义,叫后人都骂他父母,那哪里叫孝顺?这是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这一类的事情,舜一生遇到的太多太多了,最后父母感化,回头了。所以中国人讲孝道,二十四孝他排名第一。这是教导我们如何尽孝,如何把「孝顺」两个字做到。孝顺,「顺」要有高度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没有智慧的人,不懂孝,也不知道怎么顺。真正在人事物上都能够尽孝,都能够做到恒顺,普贤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恒顺都是要像大舜那样的顺才对,才是正确的,不是感情的随顺,是高度智慧、善巧的随顺,这才是自他两利。这些大道理,现在没人跟我们讲了,只有靠我们自己读圣贤书,做到圆满的觉悟。

「一切佛法皆令满」,这个「佛」是觉悟的意思,对於一切法觉而不迷,都能够做到圆圆满满。清凉大师注解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妄尽真显」「真」是不能修的,古人常说「但除妄想,莫求真实」,你要有个心去求真,真就变成妄,还是个妄想;只要把妄想除掉,真性自然就现前。妄想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见思、尘沙、无明,我们现在换个名词来说,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是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我们要记住,要在生活当中真的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样样都好,不必要满我的意。一切满我的意是增长我的烦恼,增长我的执著,只要不违背法性,哪一样不好?样样都好。喜欢吃甜的人甜的好,喜欢吃辣的人辣的好,都好。不能说我喜欢吃甜的,你们统统跟我一样,这不是横行霸道吗?那怎么叫恒顺众生?对人、对事、对物,绝不坚持自己的成见,这是我们学佛第一步,必须要知道,诸佛菩萨没有成见,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为什么?他没有成见,众生干什么都好,你喜欢佛好,你毁谤佛也好,你总有一个喜欢的。你谤佛,要把佛灭掉,基督教好,佛就变基督来度你,不是一样的事情吗?这是佛的善巧方便。

你要懂得「一切佛法」,耶稣基督是佛法,我看耶稣基督就是诸佛如来,所以我能随顺。我见到耶稣的像,见到十字架,我也合掌、也行礼。为什么?就是诸佛如来。前天我听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有几位天主教的修女到居士林四楼,看到千手观音,她们也合掌、也拜,这些人也都开智慧了,也不固执了,不是看到佛像说魔鬼,这叫「一切佛法」。所以什么叫佛法?破除执著是初级的佛法,破除一切分别是中级的佛法,灭除一切妄想是高级的佛法。如果我们还有坚固执著,一定要随顺自己意思怎么做怎么做,我们没有入门,我们在佛法门外,没入门,这个要懂得。好像念书一样,这是幼稚园,一年级才算入门;我们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有入进去。换句话说,咱们无量劫来,虽然善根很深厚,供养几百亿诸佛如来,都是念幼稚园,从来都没有达到小学一年级入学的水平,没达到。在幼稚园里头老留级,留的时间太长,不是三年五载,留了无量劫,无量劫都念幼稚园,都出不了头,养得一身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还能不觉悟吗?应该觉悟了。

所以希望我们这部《华严经》能够在一块学习圆满,纵然不能够证果,也应该破迷开悟。如果说破迷开悟、彻悟我们做不到,积小悟成大悟总应该要有;大彻大悟,那是明心见性,我们办不到,至少要做到大悟。真正的大悟,天台大师讲的观行位、相似位,这都算是大悟。观行位是真干、真正学!真学就是不再随顺自己的成见,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些真的放下了。随顺佛陀的教诲,这个要读经,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念头才起,想一想佛有没有教我们这样做?佛没有教我们这样做,我们这个念头不能起,这事不能做;佛教我们这样做,那这个事情我们欢欢喜喜去做,这个人觉悟了。如果还做不到这一点,这个学佛的人在迷,没有悟。大悟的人那更不必说,大悟的人清净心现前,正觉心现前。彻悟是正等正觉,那是分证位。大悟是清净觉现前,那个地位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是相似位,这种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观行位,生凡圣同居土;分证位,生实报庄严土;这是四土九品的差别。

我们今天是一品烦恼都没断,这样的人有没有往生的?给诸位说,果真是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是决定不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但是我们也看到,确实有一品烦恼没有断,他往生了,这是什么原因?这一品烦恼平时没有断,往生那个时候断了。往生那个时候要不彻底放下,决定去不了,那是那些人在临命终时候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纯粹是一句佛号,行!决定能往生。那我们听了很高兴、很欢喜,现在不断没关系,临终再断。试问问,临终你有没有把握去断?你有没有那个福气?古大德跟我们讲,这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临命终时神智清楚,一点不迷惑;第二个条件,遇到善知识提醒你、劝导你;第三个条件,你一听就觉悟,马上就放下。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到临命终时,有把握这三个条件都具足吗?没有把握,现在就要准备资粮,靠自己。资粮如何准备?我现在就断,我临终才有把握,要断得干干净净,就没有病苦。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妄想分别执著而来。我现在就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现在就断恶修善,累积功德,做往生的资粮。

我们现在初具一点小小的能力,可以辨别是非善恶,我们知道依照佛陀教诲修行,是世间第一大善、第一功德。我们知道了,知道要不干,把这个机会放弃,太可惜了!许多人想干,不知道从哪里干起?我们今天明白了,全心全力在做这桩事情,为什么?为这一生想永脱轮回。所以起心动念只干一桩事情,「住持正法,弘法利生」,就做这桩事情。效法诸佛如来,我们用法布施,这是我们能力做得到的;财布施那一方面随缘,绝不有丝毫的勉强。我们今天出家身分,接受在家信众的供养,供养得多我们就多做财布施,供养得少就少做财布施,没有供养完全做法布施。何况佛在经上说真实话,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如四句偈为人演说。佛这个话是真话,但是一般人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佛这句话他没听懂,他听懂了他就相信。他以为跟人家讲一段经、讲四句偈,这个功德就超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他是这么想的。这么想,完全想错了,哪有那么大的功德?佛说的话,他真的是粗心大意,佛讲是「为人演说」,演是你自己真正做到,你表演给人看。你自己真正做到,那你不是作菩萨、作佛了吗?「演」是给众生做模范,给众生做表率;「说」是众生向你请教,你给他解释。

唐朝时候,庞居士他表演了一招,那是演。他相当富有,他把他家的财富统统装在一艘大船,大船划到江当中砸个洞,整个沉下去,不要了,舍得干干净净。人家看到了,就向他请教:居士您既然不爱财,您为什么不把这些财物拿去做好事、做慈善事业?他就跟他说,先演后再说,跟他说什么?「好事不如无事」。今天社会怎么这么乱?风气为什么这么不好?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说:好人太多了。什么样的好人?好人好(音「号」)事。每一个人自己以为是好人,每一个人都想做好事,这个事情就做得乱七八糟。极乐世界没有人好(音「号」)事,华藏世界也没有人好事,所以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人人守自己的本分,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好,就是大圆满、大功德;不是自己的事情,千万别插手,千万不要去管它。

我们今天这个行业,就是为一切众生介绍经典、讲解佛法,这是我们的正业;如果我们还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那不是我们的正业。诸位要懂得,佛法是教学、是社会教育,就像一个学校,校长、教员他们办的事业是教学生。如果这个学校校长、老师们发心,我们做社会慈善救济事业,我们也不要上课,统统到外面去募捐,这个学校校长马上撤职查办,恐怕教员都要判刑。这叫什么?不务正业。哪一行有哪一行的正业,我们要懂得;八正道里面讲的「正业」,意思要清楚。这个社会行业太多,现在不止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实在讲也不是数字,表法的,表圆满。我们在这么多行业当中选这一个行业,这一个行业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很清楚了解,释迦牟尼佛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我们今天参与这个行业,就要好好的学这个行业里的规矩,要学这个行业里面的智慧、方法,我们才能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

而佛又给我们订了非常鲜明的目标,我们帮助社会,帮助些什么?佛讲三桩事情:第一个帮助众生「断恶修善」,所以你一定要把善恶做出来,自己先断恶行善,要做样子,然后教导别人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有非常殊胜的果报,你要让大家看见,要让大家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欢喜羡慕,他才想学。所以佛法不招生,表演给别人看,让人家自己来。学,只有来求学,连《礼记》上,世间法都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才是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尊重你自己的好学,善友才肯帮助你;你自己对你自己所学、所做的不尊重,别人想帮帮不上忙;尊师重道是尊重自己的德学,意思在此地。更进一步,已经断恶修善了,更进一步帮助他「破迷开悟」,这是佛法的正教。说实在话,断恶修善是个手段、是个接引,是小利益,破迷开悟才是大利益;让他彻底悟入诸法实相,彻底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果报是「转凡成圣」。所以转凡成圣是果上的事情,前面两个是因上的事情;你能够修因,你一定证果。佛家的多元文化社会教学,教的是这个东西。

佛法教学,用现在的话,祈求的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佛法的教学,《华严经》的教义。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今天首先要做的是和合不同的宗教,融合不同的族群,你才能做得到。使各个不同的族类都能够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思想也能够共存共荣,消除其中的误会、矛盾,真正能做到圆融和合。你们诸位想想看,世尊讲这部《华严经》是不是这个目标?和睦族群,融合宗教,《华严经》就讲这个。方东美先生早年把这个经介绍给我,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对世人介绍大乘佛法,说到「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国孔孟的学说」,这个话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真正有学问,真正有远见。孔孟学说的纲领,宋朝朱夫子编了一部《四书》,孔孟的精华就在这部书之中。佛法的精华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古以来,佛门的大德赞叹这部经典是佛教的根本法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根本法轮。我读《四书》,我很疑惑朱熹灵感从哪里来的?他怎么编得这么好?朱熹一定读过《华严经》,我想他的灵感是从《华严经》上来的,只有《华严》才这么美满,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四书》编得很像《华严》《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论语》《孟子》不就是跟我们《华严经》五十三参一样吗?把《中庸》之理,《大学》的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上。孔子、孟子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表演给我们看,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孟子做得很圆满,孔子做的是大圆满。

佛在《华严》里面有最圆满的理论、最周密的方法,后面用善财、五十三位善知识,把前面讲的理论、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各种不同行业之中,举出实际的榜样来给我们看,你说世间还有什么样的教科书能跟它相比?过去方先生讲:古往今来,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没有能跟它相比。方先生晚年,在天主教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授课。他晚年在几个大学博士班授的课全部都是佛经,他讲过「隋唐佛学」「大乘佛学」「华严佛学」,全部讲佛经。真实智慧,真实的受用,他老人家常讲「人生最高的享受」。只有学习《华严》,才真正能够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为什么?「一切佛法皆令满」,最圆满最殊胜的享受。

所以天王的名字好,在长行里面诸位看到「最胜功德幢」,这个地方是略称「胜德」,最殊胜的功德幢。「幢」是比喻高显;高,非常明显。最殊胜的功德就是清净大愿、清净大行,是这么来的。清净的大愿大行,能令一切法都清净,正是所说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无一不清净。你说我没有见到清净,你当然不清净,为什么?你心不清净,你怎么会见到清净?菩萨跟我们坐在一起手拉手,他见的是清净,他心清净,我心不清净,我住秽土,他住净土,我所住的环境处处缺陷,他所生活的环境处处圆满,这不就是跟你说明,境随心转。随谁的心转?随自己的心转,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自己真的转过来,境界转过来了,那些众生虽然心不清净,还有灾难,灾难也减轻。为什么?沾光。祖师大德曾经很多次给我们透露这个消息,我们这个世间,如果没有佛菩萨应化在这个地方,这个世界早就毁灭掉了,哪里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早就提前千年万年了。幸亏有许许多多诸佛菩萨在此地,我们虽然造重业,沾他的光,世界虽有灾难,还不至於毁灭。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要学菩萨,要学大慈大悲,要救苦救难,不是做不到,真做得到,只要自己做一个大的转变,自己真正有大觉悟,首先自度了。自度是什么?自己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这是自度;一切还迷惑颠倒、苦难的众生沾光,那就是度他。他虽然能够免於大劫难,但是苦报还在后头,三途六道他不能够摆脱。

所以还要认真去教诲,菩萨还要认真去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要做断恶修善的样子,要做破迷开悟的样子,这是佛菩萨真正的慈悲,示现男女老少,示现各行各业。《普门品》诸位念过,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分,菩萨没有一定的相貌,佛没有一定的说法。如果有一定,他就有成见,他就有法可说。他没有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菩萨。如果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经上不是这么说法的吗?菩萨尚且没有四相,如来果地上哪里会著相?哪有这种道理。不但相没有,法也没有。佛菩萨相从哪里来?众生心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么一回事情;说法也是这个原则说出来的,也是随心应量。所以佛菩萨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现相,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你看他多自在!这才叫圆满,这是一切佛法真的圆满。我们要能懂得这个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要知道怎样去学习。

『胜德能知此方便』,最胜功德幢天王他知道,给诸位说,知道就做到了。我们说我们知道了,知道做不到,是没有知道;做到才是真正知道,做不到是没有知道。千万不要把做不到的,自己也认为知道,这是我们很大的障碍。为什么?你学就到此为止,不会再有进步。如果真的明了,我没有做到,我知得不够彻底,知得不够深度,你还会往前面精进。真的知道彻底透彻了,你一定做到,为什么?方先生讲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要?哪有这种道理?我学佛,就被他这句话引诱进来的,所以我对方老师非常感激;这句话很中听,很有诱惑力。那也是各人根性不一样,这句话我重复多少遍,对你们好像不起诱惑力,我听他说一遍我心就动了。这首偈就到此地讲圆满,我们讲了三次。好,现在下课。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