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五五讲)  2008/4/27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5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段偈赞分,第三小段西方胜慧菩萨。偈颂第四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於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

经文,这几首偈义理都很深,境界不可思议,句句都是讲的诸法实相,也就是说明人生宇宙的真相,人生是自己,宇宙是自己的生活环境。我们了解这桩事,才知道佛法始终所说都没有离开自己,从这个地方自然就能体会到,世出世间的学术再找不到一门像佛法与自己这样亲切的关系,找不到了。这么重要的一门功课,许多人把它疏忽了,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佛常讲的迷失了自性。《楞严经》里面比喻,比喻得好,佛说的「认贼为子」,产生绝大的误会,这个误会造成十法界、造成六道轮回,造成三途的苦报,误会愈深,给我们带来的苦难也愈多。所谓的苦难绝对不是真实,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有真的!真相虽然如是,可是迷了的人就像作梦,梦是虚妄的,绝对不是事实,可是正在作梦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梦中的苦与乐他真受。在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好梦,六道里面是恶梦;在六道里面,三善道是好梦,三恶道是恶梦,他醒不过来,他真在那里受了。所以佛常常感叹这些迷惑的众生,迷失了自性,说他们做「可怜悯者」,真的。我们看清楚了,深深体会确实是所谓自作自受,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觉悟?佛在大乘教里面处处在点醒我们,我们每天在学习,好像是有一点觉悟了,实际上依然迷惑,真不容易!地藏菩萨在经典里面感慨的说,「阎浮提众生」,阎浮提是我们这个地球,「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地藏菩萨从哪里来的?自性地藏,唯心净土,你相信吗?这两句话最常见到的是净土的经论,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所以你只记住四个字,自性、唯心,就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尽了,一法都不漏。佛陀教导我们终极的目标,就是教我们见性,明心见性,然后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就全都明白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能回归自性,这就不是究竟一乘法。

佛法也分很多等级,为什么分这么多等级?就是教学的方便,众生迷失自性有浅深不同,所以佛帮助大家回归自性,方法不一样,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就是说无量无边的方法。觉悟的人他有圆满的智慧,他有很恰当的善巧方便,帮助我们回头。像我们这类根性的人,什么方法最好?上课教学,这个方法对我们来讲最有效。所以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讲经三百余会,这句话就是我们现在所谓说办班,办个讲座,办个培训班。世尊当年在世大大小小的班办了三百多次,说法四十九年,说法是教学,教学四十九年,慈悲至极。留下来这些典范,实在就是告诉我们,现阶段地球上居住的众生这个方法最有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所有学派的创始人,是不是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也都是用办班教学?我们这一观察,一点都不错,这正是中国古人所讲,「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没错!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确实是非常的幸运,稀有的幸运,遇到善友、善知识,我们一般人讲好老师,遇到大乘,遇到净土,不容易!还能够维持世尊的遗规,他老人家遗留下来教学的规矩,我们能够努力锲而不舍,天天在学习。《论语》第一句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个朋是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来学,这多快乐,没有朋友的时候要独善其身,学习不间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佛法里面,君子就是菩萨、圣贤,永远不会退转,永远不会丧失信心,念念与诸佛如来大愿相同。诸佛如来只有一个大愿,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里头包含著尊重一切众生、敬爱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意愿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四弘誓愿第一愿。没有机缘,帮不上忙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应该提升自己,将来有机会可以帮大忙!后面的三愿都是提升自己,断烦恼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学法门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智慧、有能力,服务周到!最后是提升自己成究竟圆满的佛果,为什么?帮助众生就不会有丝毫的欠缺,这圆满的。

四弘誓愿后面的三愿是完成第一愿,这是我们应该学的。你说为什么?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德相。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或是在三途,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起心动念都没有,种种应化示现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所以四弘誓愿是自己的性德,迷了你不知道,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四弘誓愿相违背,没有帮助众生的念头,这第一愿你没有,这迷失自性。自性有,圆满具足。也没有学戒律断烦恼的念头,也没有勇猛精进去学法门的念头,更没有成佛的念头,这要知道。这是我们对於自性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长,回不了头来。经论上所说的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迷了叫凡夫,觉悟了叫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迷悟用两个名称来称呼他。这些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自己肯定不怀疑了,你才能发真心,你才会真干,不要人勉励,你自己就干了。你还做不到,做不到你还是迷而不觉。

诸位要晓得,三皈依是入佛门第一课,三皈依的功德是什么?好处是什么?是它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可是现在受三皈依的人很多,无法提醒自己也很多。法,表法都在你面前,我想许多同修你一天都没离开,但是怎么样?你迷了,在你面前它不起作用。你每天有没有看到佛像?有没有听到佛的名号?我想一般同学,都会肯定答应我,我天天见佛像,我家里供的佛,我每天早晚都拜佛,见到佛像,听到念佛的声音,见到菩萨身像。三皈是白受了,没起作用。有几个人见到佛像,供佛这佛像是有什么用处?让佛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觉而不迷。皈依佛,佛是觉,觉的意思,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不要迷惑,佛法里用这种方法提醒你。见到经典,经典是法,看到书本,书本是世间法,不管它是世间、是佛的典籍,只要你看到书,看到书的样子,三宝第二个就提醒你,只要看到书本我们就想到,佛在书本里教导我们正而不邪,这是法宝。见到出家人,不要去想出家人是不是持戒?是不是念佛?是不是有修行?与你不相干。他修行证果你也得不到好处,他造作恶业也不会牵连你,与你不相干。你看到这个形相,他在提醒你,僧宝是代表什么?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你看这个意思多好。如果你每天时时刻刻都能提醒自己,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你是真的皈依三宝。否则天天早晚,早课末后有三皈依,晚课末后也有三皈依,可是这一天到晚始终觉正净提不起来,依旧生活在迷邪染之中,这是凡夫,你没有皈依。皈是回头,从迷邪染回头依觉正净,这叫皈依。

佛陀教给我们的法子是真好,我们不会用就没有法子。如果真的会用,这个三皈依是凡夫学佛、凡夫回头成佛的一条光明大道。你在落实之前,是先有正知正见,三皈依是正知正见,然后你才晓得怎么落实。佛决定是自性觉,自性觉要依什么?要依经典、要依戒律。法就是经典,僧就代表戒律,戒定慧三学,希望每天三学增上。增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升,我戒定慧三学天天有进步,天天在提升。三学的反面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天天减轻,这是什么?这叫功夫得力,真有功夫。你能够这样用功,有这种真实的功夫,跟诸位说,诸佛护念。因为你跟佛相应,念念相应,行行相应,你得佛力加持,佛不是有意加持,自然加持。也就是说,你的磁场跟佛的磁场接通了,所以加持得上。龙天善神欢喜赞叹拥护你,连你的冤亲债主看到了也欢喜,为什么?你有真的成就,他沾光,他不会障碍你。因为他障碍你,就是障碍他自己,他欢喜协助你,自动做你的护法这是太平常了,他得受用。

我们今天看四、五两首,这是讲觉悟,前面是讲迷惑。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怎么迷的?迷惑是迷惑自性,取相是迷惑外面的境界,对外面境界不知道,以为这个境界是真有,在境界里面起得失,起这个妄念,这是增长贪心。佛经跟许多宗教典籍里面都告诉我们,真的有六道轮回,既然有六道轮回,为什么世俗人常讲,人死了就做鬼?鬼是六道之一,为什么说人死了都做鬼?为什么不说人死了他生天,人死了他又到人间来,为什么不这么说法,都说人死做鬼?既有这种说法,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们想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法界的业因,业因复杂,无量因缘,不是单纯的。但是无量因缘里,总有一个最主要的因,这个佛说出来,饿鬼的因是贪,你想想哪个人不贪?贪心重就到鬼道去了;瞋恚心重到地狱;愚痴心重是糊涂,是非善恶搞不清楚,畜生;人,十善五戒。在古代的中国,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人讲的伦常八德,伦常相当於五戒,八德相当於十善,上品的伦常八德生天,中品的来生还是到人间来。那我们想想看,一个人起心动念五戒十善多,还是贪瞋痴慢多?这么一想,一般人说人死了做鬼,还挺有道理的!起心动念都落在贪瞋痴慢这边,他往三恶道这个成分就多了、大了。如果起心动念都是伦常道德,都是五戒十善,这个人来生肯定是人天福报。稍稍有一点佛法基础的人,就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最重要的不是看别人,是看自己,这叫真正有智慧。为什么不看别人?看别人,自己得不到利益,而且什么?容易被外面境界染污。

我们讲席给诸位报告多少次,人有良心,我们有良心。如果我们看到众生种种不善,造作恶业,你把他这些不善恶业统统收集起来放在你的良心里,你的良心变成造作恶业那些人的垃圾桶。你说你聪明吗?你愿不愿意?我不愿意把我的良心当作一切众生恶业的垃圾桶,嘴里说的是不愿意,可是偏偏天天在收集,诸位想想是不是这样?只看到别人的错,没有看到别人的好处。看到别人的错,就把人家错装在自己良心里,良心变成垃圾桶,这种人叫真可怜!所以佛、祖师教我们一句金玉良言,不要再干这种傻事,《六祖坛经》能大师教给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说得简单,说得多么明白,你是个真正修道的人,你有道德,你有修养,从哪里看?你的良心里没有一点垃圾。别人的过失没有,自己的过失也没有,收集别人的过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我们常讲我没有过失,你看那个人有过失、那个人有过失、那个人有过失,那么多过失,你所说出来的全是你垃圾桶里面东西。你能说你没有过失吗?真正到没有过失,你看到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菩萨,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成菩萨了。这是教导我们心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

为什么别人没有过失?跟你讲你不相信,对真正修行人来讲他相信,他知道外面境界里确实没有过失。为什么?佛在经论上常讲,说出来你也耳熟,你也能说出来,《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心,识就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离开心识没有一法可得,这跟你讲真话。又说,这都常常听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上面包括诸佛如来一真法界的报土,下面到十法界六道三途,是你的心现识变。离开自己心现识变,无有一法!这不全是自己变现的吗?自己变现的,变善变恶都在提升自己。顺境善人帮助自己提升,往上面提升;现的逆境、现的恶缘帮助自己警觉。看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与自性相违背的,不但不能造,念头上都没有,这是帮助自己不往下堕落。这就是古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是自己一个,另外两个一个善、一个恶,两个都是老师。这就代表顺境、逆境是好境界,善人、恶人是好老师。你看你的良心里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你真正可以修成纯净纯善!何必天天把别人过失放在自己心上、放在自己口上?放在自己心上是收集恶业,你在收集,放在口上你是造作恶业。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为什么你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回,原因就在这里。这个习惯非常不好,要痛改前非!要遵守普贤菩萨的教诲,普贤菩萨的十愿,针对我们这个毛病。立教,教我们礼敬,一切恭敬,善人恭敬,恶人也恭敬,为什么?本来是佛。顺境恭敬,逆境也恭敬,顺境譬如三善道,逆境譬如三恶道,为什么?它都是法性,法性所变的,从性上看没有差别。性上看没差别,相上哪有差别!我们为什么看到相上有差别?差别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差别。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性,你就见法身了,你才晓得那里一丝毫差别都没有。

学佛在哪里学?你应该知道,知道了要真干!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内心做起,觉悟!从自己行为做起,戒定。与外头境界不相干,外面境界永远不会干扰你,只会成就你、帮助你,时时刻刻提醒你,不会障碍你。觉悟之后,魔也是佛,佛示现的正面教导我们是老师,魔示现负面教导我们也是老师,反面教材。舞台上表演,演尽忠报国,这个故事诸位都晓得,岳飞代表正面的尽忠报国,秦桧代表负面的劝人不要做汉奸,做汉奸不是好下场,你看两面教材。我们到西湖岳王庙去看的时候,跟我的人很多一起去看,岳飞、秦桧他们对於民族的贡献一样大。我说你不可以小看了秦桧,他夫妻两个跪在岳飞坟墓前面,叫人不敢做汉奸,叫人不要害好人,你说他的功德多大,这个含义多深!有人问我秦桧现在在哪里?我说肯定在天上,这是真的,他不会在地狱,他在天上。我们学佛,念念与自性相应,不可以跟烦恼相应,自性里没有烦恼,也就是自性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我们看后面清凉大师的注解,他老人家给我们提示的,「后二悟中」,后就是后面这两首偈子,就是第四、第五这两首偈子是讲悟,前面的两首第二、第三是讲迷,「前明倒想」,前是前面两首,就是第二、第三两首是颠倒,迷是迷惑,「内外俱妄」,错了。这前面八个字是总结第二、第三两首,没有见到事实真相,统统看错、想错了。「今有了因」,这个今就是现在我们所读的第四、第五两首,你有了因,「内外皆悟」,了是明了,真的明了,内外统统都悟了。第四首是对外面境界觉悟了,第五首是对内,对内色心觉悟了,不迷了。「初偈」,这就是第四首偈,「翻前外取」,前面一首偈是第二偈,「凡夫妄观察,取相不如理」,现在翻过来,翻过来『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这就翻过来了。「了一切法,即心自性,性亦非性,情破理现,则见舍那,称於法性,无内外也」。这里头前面这两句话八个字很重要,了一切法,你真的明了,一切法是什么?一切法就是自己的自性。我们今天眼见的一切法,耳闻的一切法,佛把它归纳起来,用六个字代表,色声香味触法,六个字。眼所见的叫色,用这一个做代表,就是一切色法;耳所闻的一切声法,音声;鼻所嗅的,一切香法;舌所尝的,一切味法;身体接触的,是一切触法;心里起心动念,你的见解思想那叫法。色声香味触法,法叫法尘,六根对待六尘,为什么叫尘?它染污,为什么染污?因为你有分别执著。如果没有分别执著就不叫六尘,那叫什么?六性。因为那个境界相是性变现的,还是自性,自性见自性,自性无所有。

他讲「性亦非性」,性是个假名,有没有?有。为什么说非性?你不能执著它,你对它分别执著错了,为什么?它没有名相。这是《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能现精神、能现物质。弥勒菩萨的教诲,希望大家好好的记住,常常放在心上多想想,有很大的好处。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每一念就有一个物质现象生起,「形皆有识」,识就是精神现象,见闻觉知,这一个形、这一个色相,或者说这一个物质现象,它里面有见闻觉知。所以物质跟精神是同时生起的,而且是融合在一起,有物质一定有精神,有精神一定有物质。那我们想到,无色界天不是没有物质吗?佛说得很好,无色界天还有物质现象,但是它那个物质现象我们凡夫见不到。在色法里面,大乘教把它叫做无表色,它有色,凡夫看不到,佛看得到,像什么东西?我们一般人讲灵魂。你问问,灵魂有没有物质?没有物质。偶尔它现形也被人看见,灵魂在灵魂的世界里面有现相,但是它的相不是物质现象,它的现相会消失,现相也会凝聚。消失了没有了,它聚起来的时候它就现形,比我们这个肉身自在多了,所以它还是有色。

佛以神通力,让无色界天的天人显示给在会大众看一看,大家才看到事实真相。为什么它有形?它那个物质现象跟我们不一样,它那个现象我们现在明白了,通过这个经典这么长期学习明白了,弥勒菩萨也是这样讲,它有念,它就有形。我们今天在这个念、在这个形里面加上什么?加上分别执著,使它这个色相,就是说物质跟精神变得更粗、更明显,我们能看见。如果不加给它分别执著,它那个形非常弱、非常淡,我们肉眼看不见,物质现象我们见不到,精神现象更见不到。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物质跟精神分不开,同时发生。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有念就有,有念就有形、就有物质,有物质就有精神。有人问我,因果不空,我也从这里面体会到的,因果从什么时候发生?就从这个时候发生的。念是因,形是果;形是因,精神是果。虽然是有因有果,可以说因果同时,我们没有办法辨别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佛经里面也有这种暗示,你看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先有形,「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在后面,物质在前面,精神在后面;但是在许多经论里面跟我们讲,八识五十一心所的四分,精神在前面,物质在后面。四分里面,自证分是法性,法性一念不觉就出现见分,见分是见闻觉知,见分起来之后立刻就有相分,相分是物质。见闻觉知有对象,没有对象它不能成立,所以有了这边,那边马上就起来。从四分里面讲,见分在前,相分在后;弥勒菩萨跟我们这样讲,形在前,识在后。这两种说法都有经典做依据,使我们从这个当中体会,物质跟精神现象应该是同时生起,没有办法看到它先后。你所看到的几乎是同时的,这是真的,它的速度太快,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说它有先后?弥勒菩萨是菩萨里面的唯识专家,他的说法值得我们相信。

这个地方重要的是教我们,「了一切法,即心自性」,这八个字非常重要。如果真的我们明了,一切法是我们的心,心现的,一切法的自性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你还会在这里面起分别执著吗?你还会在这里面生七情五欲吗?不了的人会生,迷!真正了悟的人,不生了。所以此地这个了知是大彻大悟!我们在此地读了这个经文,这是法身菩萨第三住的菩萨,初住菩萨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见性成佛了,这又提升了两个阶级。他的心目当中是什么?整个宇宙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这个关系要知道。知道不是分别,对一切众生无尽的慈悲,不是执著,这个妙!凡夫总是落在分别执著里。觉悟的人,你看他在事上的应用跟凡夫没有两样,但是他不是执著,他不是分别。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如是如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譬如这是佛教导我们自性流露,我们对一切法谦卑,谦卑不是分别、不是执著;对一切众生尊重,也不是分别、也不是执著。对一切众生的关爱,关怀、照顾、互助合作,这里头都没有分别执著,那是什么?那是自性性德的流露。佛经上讲「法尔如是」,佛菩萨他自然,他就是这个样子的,是性德圆满的流露。好比我们一身,身体每个器官、每个细胞是一体的,左手这里有一点痛痒,右手自然就给它摸摸,它还有分别吗?它还有执著吗?自然就过来了。众生跟佛的感应道交就这么个道理,众生遇到苦难,佛菩萨是自然的就应。

佛菩萨有应,我们众生跟他不合作,那就没法子,那就是什么?帮不上忙。如果跟他合作,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决定有应。因为他的应并没有通过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这个,所以他是很快的,有感决定有应。感应的事情,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从来没有间断过。心地清净,感触比一般人灵敏,他能够接收一部分,我们一般人没有法子接收到的,他能接收到。这些人现代社会称为特异功能,佛法里面讲的神通,他能看到一般常人看不到的空间维次,他能听到一般人听不到的声音,他能闻到一般人闻不到的香气,这个真有,不是没有。这些人你细心观察,他的心一定比一般人清净,这是一切唯心造。我们心里面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恢复到清净心,这些能力就恢复。所以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这是本能,每个人都有的,而且这个能力多大?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你的眼睛原本能够见到法界虚空界,各种不同维次空间你全部都能看到,这是大的,我们讲宏观世界;小的,你能看到微尘里面的世界。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大小是空间没有了,没有先后是时间没有了,是真的。这个境界《华严经》称为「不思议境界」,这名词好,只要你不思,不思就是不用妄想分别;不议,议是议论,没办法议论的,无法解释的。你能够把思惟,思惟里面包括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议论是讲我们现前的造作,现前造作也放下,一切自然通达了。你真正见到了,真正明白到了,一切法「即心自性」,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自性、真心这是名词,《起信论》上教给我们「离名字相」,你不能执著这个名词,你不可以分别这个名词,所以说「性亦非性」,这句话是什么?这句话是破情执,「情破理现」

现在我们读这个经文,讲得很详细,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性?我们有情执在里头。讲「了知一切法」,我们就会分别了知,就会分别一切法;讲「自性无所有」,我们会执著自性,会执著无所有。换句话说,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著,这是什么?这叫情执。真的没有了,清净心才现前,理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在大乘教里佛教导我们,分别是第六意识,不分别了,不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自然就转变成妙观察智,那就是於一切法真的了知。第七末那识的执著,我不执著了,不再用执著,末那识自然转变成平等性智,《无量寿经》经题里面的「清净平等」现前了。清净平等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染污,真心里头没有高下,是平等的,就见性,理现就是见性。情最严重的就是分别执著,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果上转,那你就不必去理会它,你理会它没有用,你用什么方法去转,没有法子,转不过来,必须是六、七转了,它自动跟著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成所作就是成就一切所作所为。这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讲的,你跟遍法界虚空界众生起感应道交,现身说法帮助众生,那是成所作。虽然现身,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现身。虽然说法,也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起心动念,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那个现身也是的,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这个境界,我们凡夫永远没有办法理解,跟你讲也讲不通,什么时候你悟入你就明白;你不到那个境界,你永远没有法子明了。你只记住一句「是自性所现」《楞严经》上讲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现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佛所讲的跟弥勒菩萨所说的完全相同,「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我们所感觉当中,这个现象是相续相,不是真的,『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是相续相,真实相没见到。真实相是阿赖耶的相分,这个法相唯识里面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有趣味。我们都自以为我们看到外面境界,实际上不是的;自以为听到外面声音,其实不是的,根本就没听到。我们的第六识、我们的第七识只能在内缘,不能缘到外面。缘外面的是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像照相机一样,我们这个摄影机它把它照下来,萤光幕上现出的是它的相,摄影机现的相。第六意识的分别,分别哪个相?必须眼识的相分传递给第六识,第六识变成了相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六识的相分。好像现在讲转播,眼根接触外面境界这个投影是第一个现场,像我们现在看的第一个现场,在国外、在其他那是第二个现场、第三个现场,这个网路不断向外面传播,他们所看到的不是第一个现场,看第二个现场。第七识的执著就跟第六识的分别情况一样,第七识也是缘眼识,也是从眼识的投影变成第七识末那识的相分,末那识的见分那就是执著,执著末那的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是分别,分别第六识的相分,而这个相分统统是从眼识相分转播过去的,它不是直接的。佛法的唯识是心理学,佛法的心理学比现在学校的高明太多了。

所以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根本就没有在外头对象,以为都是外面的,其实产生极大的误会。这里面产生连锁的作用,所以里面因为分别执著产生错误的见解。像前面讲「妄观察,取相不如理」,取相是没有问题,造成不如理就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就造成极大的误会。这个误会再反应出去,前五识就造业。实际上前五识它的造作不是它自己的意思,意思是谁?指挥它的,指挥它的是第六识、第七识指挥,这才是一个事实真相。所以前五识叫了别,明了,它不是分别,第六才是分别。广义的讲,八识五十一个心所都有四分,见分就是分别,相分这是现象。由於这里面产生误会,误会引起烦恼,烦恼是什么?顺自己意思的生贪爱,违背自己意思的生瞋恚,就是贪瞋痴慢疑生起来了,生七情五欲。七情五欲自性里头没有,阿赖耶识里头有,阿赖耶识确实是个仓库,无始劫以来善恶种子统统收藏,大仓库一样,十法界的业因、种子、习气没有一样不具足。

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个阿赖耶,所以一切有情众生都有成佛的种子,都有做菩萨的种子。於是一切众生真正觉悟了,遇到佛缘真正觉悟了,确实他一生当中能作佛、能作菩萨,看他哪个种子起现行。这个种子起现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要具备四个缘,四缘生法。佛的种子有,亲因缘有,这是每个人都相同的。现在需要什么?需要所缘缘,我们现在是不是缘作佛?如果我发愿,我念念都想作佛,我天天都想作佛,那你这一生决定作佛,为什么?从心想生,你天天想它。这个想念不间断,不间断叫无间缘,我想作佛这个念头不断,天天想、念念想、时时想、处处想。我们要问,你想多久才能成佛?依照《弥陀经》里面讲法,或一日、或二日、或三日,顶多七日你就成佛,真快!就怕你不想。有人也想,想了多少年也成不了佛,什么原因?你的想不专,你的想里头夹杂,你的想常间断,肯定出了这些毛病。你的心不诚,你有很多妄念夹杂在里头,把你的功夫破坏了。所以人为什么死了容易到鬼道去?因为他的贪心不断,我没想,念头真有,佛没有,贪真有,所以随时随处贪会起现行,佛不起现行,就这么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作佛原来不是别人,是自己!别人帮个忙那叫什么?增上缘,你像现在我们有这个修学的环境,这是增上缘。我们有这么多同参道友,大家志同道合,这是增上缘。虽有增上缘,能不能成就还在自己的所缘缘跟无间缘,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给我们做个增上缘,是我们自己业障习气太重,在这个世间决定不能成就,只好换个环境。换个环境,那我们就要把所缘缘跟无间缘锁定在西方极乐世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是极乐世界。那就跟《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真的成功,这不是假的。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大彻大悟,经上所说的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在中国为我们示现,给我们做证明,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一念当中彻底放下,一放下就成佛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没学过。释迦牟尼佛示现学了十二年,学了要放下,不放下全变成所知障;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没学,一天也没学。所以这个事情与学不学没关系,我们今天天天在这里学,学了不开悟是什么?你学的时候没放下,如果真的像《起信论》教给我们方法,我们会用,你就开悟了。《起信论》教我们看经听教,这是我们讲的学习,「离言说相」,听教离言说相,看经离文字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言说相不可以执著,文字相也不能执著,「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他怎么会不开悟!所以你有分别、有执著那就障碍,你天天学、天天看都不能开悟。这桩事情,真的是难得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给我们做出榜样,释迦牟尼佛从十九岁学到三十岁不开悟,学了十二年。为什么不开悟?没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放下,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他十二年放下了马上就开悟,就这么回事情。三年五载放下的,三年五年开悟了;十年八年放下的,你十年八年开悟了;二十年三十年放下的,那就二十年三十年看破了。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开悟。

情执要破,那个理就是自性,自性就现前了,我们现在关键在这个地方。一见性就『见卢舍那』,卢舍那是报身佛,毗卢遮那是法身佛,「见卢舍那」,跟诸位说,同时就见到毗卢遮那。报身佛所代表的是法性里面的一分,般若智慧,报身是智慧身。毗卢遮那是遍一切处;换句话说,你就见到古人文字描绘的,「山河及大地,全现法王身」。法身在哪里?毗卢遮那佛的法身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情与无情没有一样不是的。末后这两句总结,「称於法性,无内外也」,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你见到法性了,内外是一不是二,内里面烦恼变成菩提,外面六尘变成法性,到那个时候内里面是性,外也是性。我们现在凡夫眼识见色尘,耳识闻声尘,这一下了知之后,我们就不叫做眼识,叫什么?叫见性。见性见外面的色性,耳是闻性闻外面的声性,内外不是同了吗?没有内外了。内是自性,外面还是自性,内外是一不是二!这你真的见卢舍那,真的见到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跟卢舍那是一不是二。再回过头来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与法身菩萨,那是什么?从体起用,现的是无量无边的应化身。这是应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种情形你全部看清楚了,全部看明白了,那你自自然然也参与了,你回归到自性了!见性就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才叫一了一切了,这个时候叫得大自在。

清凉大师对《疏》里面的这些开示,他还有解释叫《钞》,这个本子记录得不多,我这里都说出来了,诸位一看就明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常常要觉悟,可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无明烦恼习气太重,是真的转不过来,回不了头。回不了头,有时候就明知故犯,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要想到什么?要常常想到地狱苦,我们才能奋发。像莹珂法师一样,莹珂法师能够在三天把阿弥陀佛念来,自己寿命不要,跟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那一个力量就是畏地狱苦。他自己知道自己做了许多的罪孽,必定堕地狱,除了求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之外,没有一个方法能救他。不敢再住这个世间,为什么?住这个世间会增加造罪业,住一天就多造一天罪业,这个事情太可怕了,所以他是这么个动力让他真精进。给我们做了榜样,给我们做了模范,就是过去现前造作极重的罪业不怕,还是有救,只要真回头,没有不能救的。如果你回不了头来,那就没有法子,那个麻烦真大了。

那我们要救自己,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从哪里做起?我也常常勉励同学,从谦卑做起,从尊重别人做起。先不要搞别的,就学这两样,学谦卑、学尊重别人。记住六祖的两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不再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罪恶的垃圾桶,你只把这个话记在心上。学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是真的,告诉你真的是什么?世间人没有过。他在做种种示现的时候,你看不出来,你误会他做错了,他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是做给我看的。我如果聪明,无论他是正面、反面,我得益、我受益,我感恩。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我们看到岳飞效法他尽忠报国,见到秦桧决定不能做汉奸,决定不能害好人,决定不能障碍好事,我统统得利益。他们两个都是我的恩师,我对他们两个人都懂得知恩报恩,这就对了,哪里有错!所以世间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什么对错,这是很高的境界。讲到这个经才跟你这个说法,我们真能得受用。如果不是在这个经上,一般人听到不行,他听到这个话会误解,那会误导众生。《华严经》,通常也是对象,你看十种对象里最后的一种「大心凡夫」,不是大心凡夫就不容易学这个东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