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二讲)  2008/4/1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偈颂第五首看起,五、六这两首讲的是真止。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我们学佛多年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人事之间,总是离不开烦恼、染著。如何能化烦恼为菩提,转染著为自在?这四首偈教导我们是最好的方法,关键是学了要会用。我们在真止学习了杜顺和尚《还源观》「入五止」,后面是「起六观」,这个说法与我们中国传统祖宗的教诲完全相应。止是格物,观是致知,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诚意,诚意而后正心,这是中国老祖宗教导后人的。有先后次第,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就能成圣成贤,在佛法里面就能够修行证果。杜顺和尚是华严宗第一代的祖师,五止里面,就是格物,革除物欲,也就是放下。首先教我们放下缘,离缘也就是不攀缘。放下,诸位要知道不是在事上放下,事上放下佛菩萨就不能帮助众生了,帮助众生要办事。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教我们,所以放下要知道是心地上放下。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杜顺和尚第一句就教我们「自性清净圆明体」,跟六祖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第一句话完全相同。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跟杜顺和尚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桩事情,同样的境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知道能大师成佛了,杜顺和尚也成佛了,佛佛道同,没有两样。

我们中国老祖宗真的是佛化身再来的,怎么晓得?我们在《大学》头一句见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们想想看,明明德跟自性清净圆明体、跟本来清净是不是一个意思?如何能够回归到自性,老祖宗教我们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顺序来修,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放下、看破。杜顺和尚说得详细,先「显一体」,再给我们讲「起二用」,这两种作用都是自然的。第三个是三种周遍,三种周遍都是举一尘做例子,一尘周遍法界,一尘出生无尽,一尘包含空有,举这个为例子。再「行四德」,然后才讲止、才讲观。由此可知,如果真的说止,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放下,那前面的四德就没有了。特别是四德「普代众生受苦德」,代一切众生受苦。我们要想学佛,要想行菩萨道,代一切众生受苦,一切众生给我们的苦都要接受,没有反驳的余地,老老实实接受就是。能接受就能化解自己的业障,消自己的业障,增长自己的福慧。别人冤枉我们了,要不要受?要受,那个消业障、增福慧更快,业障消得快,福慧也增得快,冤枉。如果真的有过失,那就消业障,没有过失是增福慧。如果有反驳、要申冤,就抵消了,你的业障还在,没消掉。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我们业障老是消不掉?天天在消,天天在造,造的比消的多,怎么能消得掉?

离缘,我们是随缘,不是不随缘,随缘,没有随缘的分别执著,这就真的叫离缘。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说两句好懂的话,有心无心、有意无意,这个好懂。古德常讲「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话的人无所谓,不是有意说的、有心说的,随便说的,可是听的人有意。如果他把意思错会了,往恶处去想,愈想愈恶,无心当中结了怨,你说冤枉不冤枉?可是冤枉要报,它有报应的,冤冤相报,不是没有果报。如果是有心的,你听了也有意,这是两方面宿世的业因。甲这一方无心,乙这一方有意,这个怨是从乙那一面生起的,他有意他就生心,无意不生心。我们修行人,佛教我们放下,祖宗教我们格物,我们应当怎么做?一切事里面都要能够做到无心无意,那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怨结可以化解,不再造业。古德给我们讲,人生在世应当把过去的业障消除,不再造新殃。新殃就是有心有意他去造,造新的业,无心无意就不造,这个很重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无心无意?心里只想阿弥陀佛,只想极乐世界,意里面我只缘极乐世界,只缘佛菩萨的教诲。这样的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他过佛菩萨的生活,哪里会有烦恼?哪里会有染著?染著、烦恼不能断,没有别的,就是你有心、你有意。道家说,这个话不是佛说的,道教里说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没有赏赐你的,你有心的,「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他做的错事他是无意做的,有意作恶,惩罚他,无意的时候不罚他。这是道教讲的,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学习要想真正断烦恼、离染著,要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里面学无心无意。这讲得也比较玄,我们再说得白一点,就是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就是无心无意的意思,我们才真正能做到离缘止。

第二个绝欲,绝是断绝,欲是欲望,欲望真的害人!我们在六道里生生世世搞轮回,轮回里面总离不开三恶道,为什么?我们一想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不深。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就行了,这八个字就是三恶道。我们想想我们自己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跟这八个字相应?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如果相应,自己就要知道,念念都是在做三途业,果报,三途境界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我们今天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在佛门里面做好事,修善,修善一定要懂得,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是真善。如果有执著、有分别,就是你还是用攀缘心在做善事,这个善事不能了生死、不能得定、不能开慧,这一定要懂得。可是怎么样?有福报,福报到哪里享?那就看你在哪一道,你享那一道的福。你在人道,你享人间福报,你在天道享天福,你在畜生、饿鬼道也都享福,只有地狱道里没有福报,有福也没法子享,其他的四道都有,连阿修罗道也有。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要想远离欲望,根本的修学方法就是把自私自利要降低。如何能把自私自利降低?要把利益众生的念头提起来,念念想到众生的利益,就不想自己了,自私自利的心就淡了。怎么样能叫众生得真实利益,怎么样能叫更多的众生得利益,心量就拓开了,量大福大。这是真的,福报大小跟你的心量大小恰好成正比例,小心量的人纵然拥有亿万财富他也不快乐,为什么?他心量太小,福不大,拥有财富再多,不但不乐反而带来苦恼。为什么?天天患得患失,在这里斤斤计较,怎么样想多赚一点钱,赚的钱没地方用,到最后死了还给别人,自己带不去。这个人是很愚痴,但是这样的愚痴人世间很多,不在少数。我们在讲席里常讲,你能赚很多钱那是你命里有的,你有这个福报。钱怎么用法那是智慧,没有智慧不会用钱,用钱都造业。所以,智慧比福报更重要,福报有没有不在乎,智慧关系大了,有智慧没有福报他也能不被烦恼所障,他也不会染著世法。这个例子古往今来很多,看看佛门的祖师大德,在家修行的高士,出家是高僧,真有修行的人,生活清苦,他得大自在,他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迷惑,这是我们认真要学习的。所以欲要断,纵然是为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好事,不能叫他变成欲望,变成欲望就错了。譬如在佛门里面布施,施财,谚语有句话说佛是大福田,在这里面种福田施一得万报。一般人听到了,佛门里布施一块钱将来回报是一万块,一本万利,都来布施。他能不能得到?不见得,为什么?他是名利心来修福的。如果佛门里面没有这个果报他就不来了,听说有这么大的果报他才来修福,这个心就不善,他怎么能得大福报?福报有没有?福报有,肯定有,福报大小随著他的心量,量大得大福。真的,施一文钱,如果是量大,他得的福报大。如果他量小,完全是自私自利,是利益自己,不知道利益众生,他到佛门来布施他得的福小。这有个道理在里头,你总要懂得。佛门里面修福,纯正的目标是求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是为什么?是为度苦难众生,这个心好,这个心纯净纯善。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为了自己发大财升大官,不是为这个事情,完全是为利益众生。所以,总是看你起心动念,你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

后面三种止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得定,开慧了,自然契入。第一个是「性起繁兴法尔止」,这是对於大自然,大自然的现象你不会起心动念,你也不会分别执著。可是现在你看一般人,一般人好奇,总是想去研究。科学家在研究宇宙怎么起源的?生命怎么形成的?人到底从哪里来的?这是什么?不知道是性起繁兴,他不知道。所以他要去研究,他止不住,天天在这个地方去研究。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出来,为什么?佛法里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是不动的,我们今天用识,识心、妄心,妄心是生灭的,妄心是动的,用生灭心去探讨不生灭的真理是永远达不到的。这句话是老实话,真实话。佛在经上讲得好,我们用意识,就是经里讲的思惟想像,这个能力确实很大,思惟想像,对外能够缘虚空法界,像今天的科学家探讨太空物理、探讨量子力学,在外面能达到这么大境界,从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这是做内功。内功,科学家没有用,多半是什么?修行人。不仅是佛教,包括采取禅定方法都属於这一类,禅定是用内功,能缘到阿赖耶,缘不到自性。自性要怎样?自性要很深的禅定,入禅定也不能有禅定的念头,有禅定的念头还在意识里头。也就是说甚深禅定里面,妄想分别执著都无,你就见到了。为什么有人入很深的禅定见不到?就是禅定里面他还有意识,有心意识。再往上提升,心意识没有了,叫离心意识,这里头没有心意识,那完全是自性。所以,沾著心意识,你的性就变了,就叫阿赖耶,就不是叫清净心。这些事情总要搞清楚、搞明白。落在心意识里面,你的烦恼习气可以伏住,断不了,它没有转变;如果离心意识,烦恼习气马上就转变,变成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因定开悟。为什么有人定开不了悟,有人定开悟了?总在用心不同。用真心的人开悟了,用妄心的人不能开悟,他的定功可以到色界天、可以到无色界天、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没有办法突破六道轮回,这个界限他不能突破。这就是以甚深禅定,佛经上讲第八定,够深的,四禅八定,为什么不能见性?没有放下心意识。你懂得宇宙所有一切现象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起就是唯心所现,繁兴就是唯识所变,性起是一真法界,繁兴是十法界。你知道这个现象,你自然不再去研究,为什么不再去研究?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值得研究,假的有什么好研究的?譬如你昨天晚上睡觉做了一场梦,你今天醒过来之后你去研究那个梦,那个梦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梦里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你研究一辈子你也研究不出个道理来,为什么?假的。你在这上花这么多时间、花这么多精力去研究,叫白费了,你错了。但是世间干这种糊涂事情的人可多了,这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性起繁兴是事实真相。所以明白了,法尔就是自然的,自然你放下,不在这些事情上去操心。

第四、第五,这个境界就达到最高层,无念、非相,非相就是无相。不但无念,没有念头,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外面所有一切的现相也没有,《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我们六根面对六尘境界,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无心、用无意。别人对我们有心,我对他无意,别人对我有意,我对他无心,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你就得大自在,不再造业了。真的是古人的两句话,「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不造新业,旧业就消掉了。这是把修行的门路真的找到,循著这个门路做,这一生短短的数十寒暑你就决定能成正果。最怕的是有心有意,有心是分别,有意是执著,这个麻烦大了,那你肯定脱离不了烦恼,你没有办法摆脱染著。这是相当於《大学》上教我们的格物,《大学》前面的三句话是三个纲领,那就是人生的指标。所以圣贤之道真的是很了不起,你看第一个就教我们「明明德」,明明德用佛法来讲就是明心见性。第二个告诉我们「亲民」,也有古德说应该是「新民」,两个意思都可以讲,都能讲得通。你用佛法来讲,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们想想对不对?明心见性之后干什么?度众生。第三句讲「止於至善」,这句话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四弘誓愿的后面三句都是止於至善,「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们想想看是不是?断烦恼是自己的德行止於至善,学法门是自己的智慧止於至善,成佛道是自他两个终极的目标止於至善,我自己要证得圆满佛果,也要帮助一切众生证得圆满佛果。所以诸位想想,你看《大学》中这三句话跟佛法没两样。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做起,底下八目是方法,你怎样去落实。很有味道!

所以我常常说,朱夫子编「四书」那个灵感很可能就是《华严经》上来的,他读佛经。在唐宋时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般读书人都很欢喜的,没有不读的,《华严》《法华》《楞严》《金刚般若》都是一般念书人最爱读的。《华严》有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四书,《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论语》是孔子做到了,就是理论、方法能够灵活巧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处。孔子代表圣人,孟子代表贤人,孟子的境界比夫子还是有差距。明显差距,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符合中庸之道,而孟子则说性善,荀子说性恶,这都是儒家的。有没有说错?没有说错。孟子讲的性善、荀子讲的性恶都是讲的习性,不是本性。本性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之善它是相对的,是习性,因为本性没有相对的,有相对就不是本性,这点我们要能体会到,要真正去下功夫。所以我常常讲,要从内心深处把对一切人的对立、对一切事的对立、对天地万物的对立要化解,为什么?性德就现前。只要有对立,麻烦就来了,对立里面决定是明显的分别执著,只要有对立就很难超越六道轮回。要知道烦恼、习气、染著根本就没有,自性清净心里头哪里会有这些东西!这东西从哪来的?就是一念不觉,从分别执著里头生起的。一念不觉、分别执著,自性里头也没有,自性清净心一尘不染。我们的功夫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就是,你本来是佛,放下就是。「入五止」我们就讲到此地。

底下再看下一段,杜顺和尚的「起六观」,这是致知、这是看破,很重要。「六观者,即依前五止而修,即止之六观也」,这句话说的非常重要。即止之六观,就是说明看破从哪里来?看破从放下来的,你真放下就看破了,你不放下你就没有办法看破。第一个是「摄境归心真空观」,下面是简单的解释。详细的在这本书上,我们没有照这个书讲,照这个书讲时间太长,这个书里有详细的说明,我们这就很简单,就这书的摘要、提要。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什么是妄想要搞清楚,妄想是起心动念,放下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外面事情知道吗?知道得更清楚,你把事实真相全看到了,一切法的体、相、理、事、因、果,我们把一桩事情归纳这六大类。它的体性,它的现象,事是活动,它的一些动态,这些动态的原理原则、因因果果,没有一样你不清楚。如果你起心动念,就统统都障碍住了。这好比什么?所以佛常用水做比喻,水没有染污,水干净,没有波浪,水是平的,水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就是说一切万相它的性相、理事、因果都照得清清楚楚,这是佛境界。菩萨的境界,菩萨起心动念了,这诸位要晓得,但是他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那个水还是干净的,没有污染,有波浪,微波,很微弱的波,看外面照得还是很清楚,这是菩萨。声闻就差一点,声闻有分别,菩萨没有分别。声闻有分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他的水是干净的,波浪比较大一点,还是能看得清楚。你看我们在外面旅游,看到水中的倒影,你说那个水有没有波?有波,可是还能看得清楚。我们住在香港,这个状况就更明显,你看香港跟九龙当中是海,那个浪算很大,相当大的浪。我们在九龙看香港的倒影,在香港看九龙的倒影,看得很清楚。到六道凡夫就不行了,不清楚了,为什么?他有执著,执著是染污。现在人执著很严重,严重的染污,严重的分别是大浪,染污加上大浪就看不清楚了。佛经上常常用这个比喻。所以,我们对於一切诸法了解的程度不在外面,在自己的内心,心愈清净,清是没有染污,净是没有波浪,你看东西就愈看愈真确。

这里讲,到你真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观世间一切诸法性,唯一心造」。观,你明白了,豁然大悟,原来世间一切诸法的性,这个性是体性,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此地讲的世间一切诸法性,宇宙万有的本体,唯一心造,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这里加了个「一」字。唯心造不就行了?这个一字加得好,告诉你真心就是一个,没有两个。我的真心跟佛的真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我的真心跟阿鼻地狱众生的真心还是一个心,这很难懂。为什么一个心会造出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这怎么回事情?佛在经上有个比喻,把一心比喻做大海,大海是一个,我们众生的心是海里起的水泡,海里浪花打的水泡,你看水泡多少。那个水泡是不是一个大海?当你有妄想分别执著的时候你就变成水泡,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的时候你就变成大海。要晓得心性是一不是二,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性德就透露了。

性德里头,性德的核心就是爱。全世界的宗教,你看它的经典,你细细去观察,核心的思想就是爱。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古德答覆别人,什么是佛法?这八个字。佛法的根本就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就是爱。为什么不说爱说慈悲?这是佛法里面的智慧。因为一般讲爱,爱里面有感情,有掺杂著情的爱,这个爱不是真的,我喜欢就爱你,我讨厌就不爱你,这不是真爱。所以,佛法用慈悲,不用爱字。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真爱,是平等的爱,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它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智慧看到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没有分别,他没有对立,这叫真爱。世间人那个爱是假的,虚情假意,为什么?爱会变成恨,这就不是真爱,真的它怎么会变质?佛法里面的真妄定义在此地,永恒不变是真的,凡是会变化的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所以慈悲是永恒不变。这个世间,现在我们可以说非常明显能看出来这个爱是假的,你看男女结婚,那不是爱吗?可是没几天听说他离婚了,这不是假的吗?哪是真的?特别是现在社会,离婚率这么高,有些人结婚很多年,儿女都一大堆了,到最后还离婚。所以我们要晓得世间人、迷惑颠倒的人没有爱,那叫虚情假意,他变化太大。跟世间人往来,他说我爱你,你可不要当真,假的,不是真的;他说我恨你,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今天恨你,过几天他又爱你,今天爱你,过几天他又恨你,他变化无常,不是真的,儿戏。你认清楚你就不上当,你就不生烦恼,你要是认真的话你就免不了烦恼,那叫自己找的,自作自受,实际上外面并没有影响你。所以外面不管他是有意无意,我们只要用无心来对他就好,就正确;不要用分别执著对他,这就是真实智慧。所以唯一心造。

「心外更无一法可得,境本空寂,无有实体也」,这是你真止之后,真的放下之后,你才能看到真相。确实,为什么?一切法都是心现识变,大乘教里佛讲得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连夏威夷土著,我看他们报告里面都有这么一条,说这个世界是你心想变现出来的。他们没有学过佛,这句话跟佛经上讲的一样,可是没有人知道是自己心想生出来的,没人晓得。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你要是能回光返照,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我这个身体是不是我想出来的?一点没错。我们有个健康的想法,你身体就健康,如果你有不健康的想法,你身体肯定不健康,为什么?从心想生!诸佛菩萨为什么健康?我们在经上看到,他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他这个身体是受喜悦来滋养它,所以他健康。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这个身体什么东西滋养它?烦恼滋养它,它怎么会健康?於是我们就明白,所以我在讲席里常常给同学们报告,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实质上来讲没有两样,完全相同。为什么我们听了佛陀的报告,佛的经典就是他的报告,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样的美好,原因在哪里?我们现在也明白了,原因是那个地方的人思想好、心好、念头好,没有恶念、没有不善,所以身是金刚不坏身,居住的环境是无量珍宝显现的,这符合的原理,一切唯心造。

我们能不能把地球变成极乐世界?能不能把地球上众生一个个都变成金刚不坏身?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是。这三大类烦恼放下了,自性的性德现前,自性的智慧现前,般若智慧,对於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现象,所谓的是性相、理事、因果,你没有一样不通达。你的德行,佛经上所讲的戒律、古圣先贤的教诲,要不要学?不要学,因为你显露出来的就是的,你把它记下来是一样的,佛佛道同。它是性德,它不是佛菩萨订的章程、订的规矩给你,不是!是自性自然流露的,经上讲「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样。相好,就是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像华藏世界的依正庄严。人这个身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赞叹佛的报身,「微尘相海身」,微尘是比喻多,说不尽,没有一样不好,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什么?这每个人本来的,不要去羡慕,释迦牟尼佛有,毗卢遮那佛有,你也有,你跟他们丝毫不差。差在哪里?差在你自己不肯造,一切唯心造,你不肯用那个心去造。这是什么心?无心,无心就自然现前,就是本性。有心就不行,有心就错了,有心就是有分别心、有执著心、有妄想心,你就有这个。本来是没有,没有就是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是真心,有了就是妄心,妄心造的就是秽土。我说我心怎么好,说怎么好就不好了。什么时候「我一念都不生了」,好不好?好!还是不好,为什么还是不好?你还有个「一念不生」,你的念头没有断干净,你怎么还有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念头也没有,那就真的好了。所以,不起心不动念难,总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迷,幻相,梦幻泡影,念念相续,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千万不要把它当真,当真错了,当真你吃亏就大了。你的妄念不止,分别执著不止,你所造作的绝大多数是三途业。你能离贪瞋痴吗?贪,饿鬼业;瞋恚,发脾气、不高兴,地狱业;愚痴,是非、善恶、真妄、邪正不能辨别,都把它搞颠倒了,把善看成恶,把恶看成善,在这里面起心动念,有意无意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业障为什么消不掉?天天忏悔在消业障,消了一些,可是今天所造的比我今天所消的更多。我消过去的业障,现在不再造新业,那你是真消掉了。这个事难,我们如果不是这么多年天天在经教里面学习,哪有不迷的道理?半个多世纪,没有休息,天天干,迷不迷?有时候还是迷,但是醒悟得很快。我们被境界所迷,时间决定不会超过一天,就能醒悟过来,就能觉察过来。但迷於境界里面不能醒过来的人太多了,十年、二十年能醒悟过来算上根,三、四十年醒悟过来是中根,到七、八十岁才醒悟过来是下根。下根还是有救,真醒悟过来,彻底放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所以,下下根都是有缘人,都是这一生能成就,这一生不能成就那不叫下下根,没根!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慈悲、释迦牟尼佛的真爱,一生不厌其烦教导我们。不厌重复,重复一千遍,重复一万遍,重复十万遍,必须重复到我们哪一天真正明白了,豁然大悟了,否则的话,不停止的重复,这慈悲到极处。我们现在也真正懂得,一句话的教训不断的重复容易开悟,为什么?一门深入。可是我们自己学习的人要有耐心,不要说老生常谈,老就是这么一句话,听了没有意思,那就不行,这叫不老实。不老实,你就是一辈子跟他重复,也不起作用,但是不能说没有好处,他阿赖耶里种子薰习得非常坚固,叫金刚种子。他这一生不能成就,或许来生后世成就了,这缘殊胜。高明的老师,以善巧方便种种不同的方法天天来薰习你,骨子里面还是一桩事情,他方法改变,说来说去总是说这桩事情。所以我们一生的学习,真的,关键就在遇缘不同。

遇缘里面,头一个要认识,认知重要,认识之后你才坚定不移,不怀疑、不改变,这个法门学到底。看到其他的法门,赞叹,绝不毁谤,因为我们知道八万四千法门平等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真的,佛说的。我们选定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适合自己的根性,他选定那个法门,适合他的根性。好像吃东西一样,我喜欢吃淡的,他喜欢吃咸的,那个人喜欢吃甜的,还有人喜欢吃辣的,都好,都吃饱了。所以不必要强迫别人跟我一样,我们要能恒顺众生,喜欢吃甜的,给甜的给他吃,喜欢吃辣的,给辣的给他吃,喜欢吃淡的,给淡的给他吃。总而言之,叫你吃得欢喜,吃饱了,你获得营养,目的就达到了。所以,佛菩萨能够受十法界众生的尊敬、热爱、拥护就这么个道理,他能恒顺众生,他不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实在讲,诸佛菩萨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自己的想法、看法就是分别执著。阿罗汉就没有执著了,虽有分别,不像我们的分别心那么重,我们是百分之百的分别心,阿罗汉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很少,他没断。到菩萨,分别心没有了,真的断尽了。这些我们都要懂,我们要学习,然后功夫就会得力。

放下之后你才晓得,所有一切大自然的现象,在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现象是心现识变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境本空寂,无有实体」,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对於境界不执著,身体是境界,身外之物全是境界。不再有患得患失,有很好,随缘,没有也好,随缘,根本不在这个现象里面去操心,为什么?这个现象不可得。这个道理我们讲得很多,是真的,不是假的。本空寂,空寂在什么地方?空寂就在现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它是一不是二。相是幻相,是梦幻泡影,有没有相?有,但是有相没有体,空的,体不可得。能现的心不可得,所现的相哪里有?能现的心,《金刚经》上讲三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过去,已经过去了,没有了;说现在,现在不存在,说现在,现在就过去了;未来的,未来的还没来,不可得。这是讲什么?能现的心。能现的心不可得,一切境界相是心所现的,心所现的影像真正是梦幻泡影,这种影像哪里是真的?所以没有实体。这个道理《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这些可以说都是属於科学,科学研究这些东西,佛法里面有高深的科学,让你了解到物质跟精神的现象的真相是什么。了解真相,能现所现都不可得,你得失的念头就会放下,这是一切凡夫最不容易放下的,患得患失。得失念头放下了,你心得自在,你不会被烦恼所染著。真正修行,真正做功夫,就要在这里下手,天天要放,时时刻刻要放。钱财、名利,谚语所谓身外之物,修行人更进一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但身外之物放下,身体也放下了,不再执著这个身体,无我了。有没有人做到?有,做到的人在小乘里面称为须陀洹,他做到了。如果这个修行人他还执著有我,真的有这个执著,有我执,他是凡夫,他不是须陀洹。在《华严经》上,我们前面读过的,初信位的菩萨,刚刚入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刚刚入门。所以你到这个境界,你入佛门了;你还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没有入门,在门外。

我们认识一位同修,他真放下,他无我了,把我真的放下,可是他还在人世间。他告诉我,有人把他的生辰八字拿给那些看相算命的人去看,他说那些人看到他的八字就反问,这个人还在吗?他们问过很多人,大家都这么说,这个人已经不在了。可是他跟我说他无我了,起心动念都是为苦难众生想,每天为苦难众生工作,而自己是得严重的癌症,癌细胞遍满全身。可是他外面形像很好,看不出病样子,真的是一身严重癌病。他把生死忘掉了,没有时间想这个事情,也不会想这个事情,他所想的、念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个就是帮助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止於至善的是帮助众生求生净土,众生真正发心到极乐世界,那是止於至善,天天干这个事情。他告诉我,他常常到鬼道,有时候也到地狱道,去帮助那些地方众生,畜生道也去。这不是神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常常也有些六道里面一些资讯他传给我,给我做参考,与经典里面所说的相应。我们虽然六道其他道没有亲身去经历过,但是他传来的资讯我们在经典里面可以查证。与佛所说的相应,那就不是假的,帮助我们增长信心,帮助我们增长愿力,使我们知道这一生这个缘太殊胜,确实不容易得到。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闻佛法,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这是大事,其他的,李老师讲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操心。如果在鸡毛蒜皮小事上操心,把你这一生的大事障碍住了,可惜了。你走到出六道的边缘,你怎么又回来了?你说这多可惜!你走到极乐世界的门口为什么不进去?这种缘分,「开经偈」上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大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遇到了,我能舍弃吗?什么叫没进去?什么叫退回来?就是还搞分别执著,还搞自私自利,还搞名闻利养,还搞贪瞋痴慢,那就完了。遇不到这个缘分,你有这些烦恼习气情有可原,遇到之后你还搞这个,那真的可惜,你这一个跟头栽下去,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再遇到这种缘分。得人身已经是不容易,得人身遇佛法谈何容易?你看看我们现在世界上,将近七十亿的人口,几个人闻到佛法?万分之一都不到。闻佛法了,学佛了,是真的是假的?现在这个世间反常,冒牌的很多,假的多,真的少,你有没有遇到真的佛法?遇到真的了,真的里面还有难修的、易修的,有难行道、有易行道。无比殊胜的是易行道,遇到之后能不能掌握住?

三年前深圳有个黄忠昌居士,三十多岁,这个人可以说真的有善根,他听到了,他找向小莉,请向小莉帮他忙,他想闭关念三年佛求往生。他做实验,他说也是听我讲经,讲到《往生传》《净土圣贤录》念佛往生绝大多数都是三年。所以有很多人问我,不止一次,问过我很多次,问这是什么一回事情,是不是这些人刚刚好三年寿命就到了?我们想像这不合逻辑,这讲不通,哪有那么巧都是三年就到了,这讲不通。应该是怎么回事情?他三年功夫成片了。我们晓得功夫成片的人他能自在往生,他有寿命他可以不要,他想走就能走,这个解释才能解释得通。所以他就做实验,他寿命不要了,希望求生净土。念到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就告诉向小莉他缘成熟了,佛来接引他了。他没生病,念佛走的,瑞相稀有。火化有舍利,他的舍利塔就在深圳小山坡上建一个塔,舍利塔。这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这个人他有真智慧,真放得下。他走了,留了一句话给后人,他说真正念佛的人要想功夫得力,最好的方法是止语,他传这个方法。你只念佛,不说话。他三年闭关,没有人跟他说话,他也不愿意跟人说话,所以得到向小莉的护持,两年十个月的照顾,真往生了。

我们有人就说了,他为什么不留在这个世间弘法利生?他这种做法就是弘法利生。我们是把道理讲清楚,方法讲明白,他做给大家看,三转法轮里面叫作证转。我们是在劝,普遍来劝勉大家,这是做证明。这是很近的事情,三年前的事情,很近,他真做成功了,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我们就想到,我们如果不是在这里护持正法,不是在帮助苦难众生,你在这个世间多住一天多受一天罪,多吃一天苦,有什么意思?不值得。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多好,不仅仅是亲近阿弥陀佛一个人,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到极乐世界每天你都能够去十方法界供佛闻法,你说那个成就多快。怎么去的?分身去的,你到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你能够分无量无边身。在极乐世界,本师阿弥陀佛天天讲经说法,你没有离开,你还坐在那里听经,你的分身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那里去供佛闻法。这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之处,我们这里想听正法不容易听到。所以,你见阿弥陀佛就等於说见一切诸佛,十方一切诸佛一个没有漏,你全都见到了,为什么不去?不去,你是真的发大菩提心,你要在这个世间救苦救难,这是诸佛菩萨对你都尊重的。这是什么?这比求往生还要难,真正是代一切众生受苦。

我们在此地学习就是代众生受苦,发心真诚,三宝加持,龙天善神拥护,你把如来家业担负起来,真正是续佛慧命,普度众生,这样的人诸佛菩萨都给你顶礼。正法常住世间,一切众生有闻法修行的缘分,弘护的功德无量无边。如果我们不是真心,不是真正能做到,就应该效法黄忠昌,赶快到极乐世界去,然后乘愿再来。所以真正放下,《华严经》上这段经文讲得很好,你才真正看破。你放不下,你没有办法看破,讲得再清楚、再明白,还是一团迷惑,境界现前,烦恼马上现起。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利益著想,把众生、把正法早就忘得干干净净,那就是造罪业,这不值得。这个罪业造下去,来生的果报不是极乐世界,是地狱、饿鬼、畜生,这就大错特错,这真的错了。

「摄境归心真空观」,心是能现,境是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心境俱空,能现所现都不可得,这样子我们的心就定了,真的放下了,不要以为这个境界是真的。我常常劝同修们,你去想电影放映的底片,你看一格一格的,你从这样细心去观察,就晓得三心不可得,能所不可得,心境不可得。自然就止了,就不再攀缘,真正做到随缘,随缘什么都好,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没有一样不好。只要真能放下,这才能入门,入不了门没有别的,就是放不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