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二二讲)  2007/9/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九段,「主伴严丽三昧门」,从第二首偈看起,这下面有四首偈「明一方业用」

【有妙莲华光庄严。量等三千大千界。其身端坐悉充满。是此三昧神通力。】

「贤首品」,这品经是十信心满,就是十信位到顶、到圆满了,再升一级就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真佛,不是假佛,《华严经》上的地位。所谓破一品无明,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破了,无明破了之后才真平等。由此可知,所有一切不平等从分别出来,起心动念肯定连带就生分别心,分别心里面一定是连带生执著心。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连带起来,这个东西一起来就把自性转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四分,这是祖师讲的,用四分来解释阿赖耶的现相,有业相、转相、境界相,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宇宙的现象生起来,不像科学家所说,科学家认为宇宙是大爆炸,从一个原点爆炸出来慢慢扩充的。佛法不是这个说法,佛法说一时顿现,迷了以后它就现境界,一时顿现,念念顿现。所现的境界确实是相似相续相,相似就是前后的念头决定不是完全一样,相似,相似相续相,迷了自性的人以为它是真实的,错在这个地方。

第一首偈是「法说」,清凉大师有个注解,首先我们要明了前面第一首偈,「标门显意」,就是总标。「有胜三昧能出现」,这是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出现就是六祖大师在大彻大悟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出现就是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一念之间万法就出现、就顿现,没有先后次第,物质就现了。这个地方现什么?现佛刹,有佛刹出现,你看『有妙莲华光庄严』,多大?『量等三千大千界』,就是一尊佛的一个教区。像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在此地不必解释,前面讲得很多。佛讲世界的形成有小千、有中千、有大千,所以叫三千。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讲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它是由三千组成的。先是一个单位世界,这一个单位世界,从前我们都误会了,以为单位世界是太阳系,一个日月所照,日月是环绕须弥山,须弥山在哪里?从前以为须弥山在地球上。黄念祖老居士也是个学科学的人,我们见面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太阳绕须弥山,须弥山在哪里?我们现在知道,太阳绕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在中国人称为黄极,太阳绕银河系的轨迹很大,它中心点,现在科学家认为银河的中心是黑洞,是不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如果这样看法,那就是一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单位世界。黄老居士肯定的跟我说,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然后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实在讲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释迦牟尼佛教化地区这么大。所以佛有没有灭度?佛没有灭度,佛在这个地球上灭度,别的星球上他又出现,这是他的教区,哪个地方的缘成熟,他就到那里去。

这在前面我们都说过,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法身是一个身。唯识家所讲的自证分,自证分是一个,是法性、是理体,是一个,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在那里应。感有显感、有冥感。显感,感的人他能够觉知,我求佛菩萨,我希望佛菩萨能帮助我,佛菩萨果然现形,有求必应他来了,就是明显的显感。另外一种,我们求佛菩萨,佛菩萨并没有现身,有没有在?在。我们讲冥冥当中加持你,决定有应,哪有没有应的道理!感应道交。可是真的也有没感应,这个事情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为什么没有感应?不是佛没有应,佛有应,应的时候你感受不到,这个原因是你有业障,自己有业障,你得不到佛力的加持。那怎么办?就要忏除业障,你能把业障忏除,那个应就现前。现在我们对这个原理了解得又更清楚,更进了一步,所谓一切诸佛菩萨不离自性,我们念佛人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所以你总离不开心性。实际上所有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心现,心性现的,还是从心想生。这是个大道理,现在人说这是个硬道理,就是永恒不变的。

业障是什么?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能够轻一点,确实你就能得到一些感应;如果太严重,纵然有所求也是没有感应。这你要晓得不是没有感应,那说没有感应,我们的性德就欠了一分,性德是圆满,决定有感,你的障碍把它障住。如何忏悔?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忏悔真正有效果的,一定要懂得后不再造,这是真忏悔。他老人家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上的忏悔,忏完之后明天又造,那有什么用处?佛菩萨面前念忏悔文,念得痛哭流涕,好像真忏悔,明天还照干,这罪重!这是我们能体会得到,不难懂,为什么?欺骗佛菩萨。你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在打妄语,你骗他,欺骗佛菩萨,给你说就是欺骗你自己的自性。佛菩萨是你心性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你心性变现的。所以说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华藏也是自性毗卢遮那,唯心华藏,你都要懂。

业障统统忏除尽了,华藏、极乐就现前,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是一不是二?佛佛道同。因为佛没有妄想,没有起心动念,他当然是同。起心动念就不一样,所以等觉以下就不一样,同是等觉菩萨也不完全平等,为什么?他起的念头不相同。念头虽不同但是很接近,大同小异,总还有小异的地方;不像究竟果地,究竟果地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到什么时候出现?境界再提升一级就出现。这是十信菩萨,再提升一级就初住,初住真平等。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无明虽然没有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习气未断,这叫无始无明习气,习气厚薄不一样。《华严经》上把它分为四十一个等级,叫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无明没有了,有习气在。习气有障碍,障碍你性德的圆满,但是性德起作用,好像没什么障碍。起什么作用?就是与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佛就现身。现什么样的身不一定,因为现身不是自己有意的,自己有意那不是圣人。

说实在话,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应化在六道里面,他虽然还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诸位想想看,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境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在我们看起来,好像他心清净平等了,真的清净平等。《无量寿经》经题上说得好,因地修因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果报是什么?果报是经题前面讲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果报。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佛的果报,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怎样清净?放下执著就清净,只要你有执著你就不清净;再放下分别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然后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觉了。觉是佛,平等是菩萨,清净是阿罗汉。你要晓得,清净是戒圆满,清净心现前,戒圆满;平等心现前,三昧圆满,定圆满;觉是慧圆满,自性本具如来的智慧现前。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这三桩事情,清净平等觉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你不从戒律上下功夫,你怎么会成就?

现前佛教,我们不说别人,说我们自己,净宗的同学,在家十善业道没做到,出家沙弥律仪没做到,你怎么会有成就?如果这两桩没有做到,在六即佛里面,天台大师讲的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我们常常看到,古大德的这些注疏里面讲名字中人,那就是我们现前这一类的,有名无实。你学戒定慧,戒定慧功夫得力那就提升,你真的在干,真的在修,他不是名字位中,那叫什么?观行位中。你看看观行,观是什么?观是慧,要用章嘉大师的话来说,观是看破,行是放下,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你修菩萨六度,你修布施是放下悭贪,你持戒放下恶业,就是放下!我们从十善五戒上来讲,不杀生,不杀生是放下杀生,杀生是十恶,你放下杀生,不杀生了;放下偷盗,不偷盗了。杀生的范围很广大,有伤害他人的念头就是杀戒。菩萨戒跟小乘戒不一样,菩萨戒是论心不论事,事上你没有害人,你起个念头我要害他,你已经破戒,菩萨戒难持。小乘戒好持,小乘戒我想杀他,但是没有杀他,没有犯戒;菩萨戒是动念头就破戒,所以菩萨戒非常难持。偷盗,有一点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盗心,你就破戒。连占别人一点好处的念头都没有,就是放下这个念头,那你就是不偷盗。所以戒律要好好去研究,你才晓得怎么持法。

每条戒有制戒的因缘,戒律如何去持,持这当中佛给我们讲有开遮持犯。戒律是活泼的,在某种状况之下他必须要开戒,开戒不是犯戒,什么状况之下?绝对不是自利,利他,有利於别人的时候是可以开的,这是菩萨大慈大悲舍己为人。佛经里面,从前老师常常给我们举的例子,经典上说的,有个出家人有神通,有神通当然有他心通,别人起什么恶念他知道。我们晓得什么样的人有他心通?小乘二果。小乘初果有天眼通、天耳通,这两种能力有了,恢复一点点。要知道六通是本能,不是从外头来的,一点不希奇,你只要能把执著放下,这个能力就恢复,这是本能。二果就又增加两个,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宿命是知道自己过去世,他心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

这个出家人跟著一条船,这个船是个航海贸易的商主,出去做生意,而做生意这是回国,所以船上带了很多的财宝。就是五百个商主,这是海外做贸易的。其中有个人起恶念,想把这四百九十九个人害死,财物独吞。这出家人有他心通,知道这个事情,这怎么办?怎么样救这个灾难?救是两边都要救。你要是劝他不干,他这财迷心窍,他头一个把你杀掉,为什么?你泄密,你知道他的秘密,他头一个一定把你杀掉,所以不能说,只好开戒,把起恶念的这个人杀了,这就开了杀戒,这叫开戒不叫犯戒。为什么?把他杀了,救了他,他如果真的要造成这个恶业,把别的四百九十九个人杀了,独吞他们的财产,他将来要堕阿鼻地狱。他现在被人杀了,只有这个念头,他没有这个事实,所以他没有那么重的罪,他不会堕地狱,把他从地狱里面救出来,这对他是有好处。另外的这些商主,四百九十九位商主没有被害,两面都救了。

佛讲杀生的戒,这时候有个开缘,在这种情形之下这非开戒不可。你还守著我不能杀生,那你眼看著两边的灾难,造的业,这四百九十九个人财产被人独吞,被人吞的将来要讨债。你杀了这么多人,欠这个命,你要还命债;夺人家财产,你将来要还财物上的债。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他能够一下把这个问题摆平,解决了。这是佛法每条戒都有开遮持犯,没有开缘一定要坚持,持戒。持戒、犯戒,该遮的时候遮,该开的时候开,这叫持戒。犯戒是什么?该开的时候不开,该持的时候不持,这都叫犯戒。你要是不懂开遮持犯,这戒律你没有法子持。

持戒目的何在一定要晓得。我们看到有很多对戒律斤斤计较,持得很严的人,看到别人不持戒,恶意的批评,这不是持戒。真正持戒不会批评人,看到人不持戒也不会批评。就像《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怎么会去批评!喜欢批评的,都是见到别人过失。怎么会见到别人过失?见到外面境界引起自己的烦恼;换句话说,是自己的过失。外头哪有过失?引发自己的过失,这就真正有过失,佛跟祖师都是这样教导我们。要是真的不见过失,那你就白痴,你怎么会见到都不知道?见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没见到?他阿赖耶里头不落印象,这招高明。十二因缘里面爱取有,他没有「有」,他心地清净,决定不染,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他心里面不被外头境界所动摇,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扰,这是真修行人。怎么修法?就在这上练功夫,眼在色相上练功夫,耳在音尘上练功夫,鼻在香味上练功夫,舌在味道上练功夫。这真修行人!

前些年我住在新加坡,我就听说弘一法师访问新加坡的时候,他们大家见到,弘一法师吃饭没有挑剔,没有一样不好,给他什么吃什么,咸的也好、淡的也好、酸的也好、辣的也好,他没有挑剔。这是什么?这就是舌在味尘里面入定了。我们底下有一大段的经文会讲到,舌根得三昧,三昧是正受,正受里面。凡夫的受有苦乐忧喜舍,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正受是什么?没有苦乐忧喜舍,平等的。眼见色没有苦乐忧喜舍,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没有苦乐忧喜舍,这叫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三昧是正受,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知道没有分别就平等,没有执著就清净,他的享受是清净平等,觉在其中,这是佛菩萨的受,所以他不造业。造业是什么人造业?造业就是分别执著在造业。你要想你不造业,真的戒定得到,清净是戒,持戒的目的是得清净心,自己持戒不可以贡高我慢,瞧不起不持戒的人,那你心不清净,你把持戒的意思完全搞错了。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开智慧,智慧开了,才能解决问题。

真正修行人永远是慈悲,纵然见到人造严重罪业,他心地还是慈悲,对待造业的人,他知道他将来要受果报,因果报应他看得很清楚,他生怜悯心,没有责备心。怜悯他什么?他愚痴,没有遇到真善知识,不能怪他。无量劫来习气这么重,没有遇到善知识,他怎么能不造业?这个时候怎么帮助他?佛菩萨有善巧方便,业障非常重的人,完全不能接受的人,就给他种善根,这就是帮助他。什么样的善根?在家居士你看到这个情形,合掌阿弥陀佛,满面笑容阿弥陀佛,佛的种子种在他阿赖耶识里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将来业报、苦报报完之后,以后遇到缘他就学佛。不是责备,责备他生怨恨,有时候他不能接受他生怨恨,你反而还跟他结了怨。这善巧方便,这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能接受的跟他讲,不能接受的,念佛,让他生欢喜心。他将来或是堕地狱,或是变饿鬼,苦报受尽之后,再得人身遇到佛法,他就因为你是用欢喜笑面把佛法传给他,他将来用欢喜心来接受佛法。

佛菩萨度众生看得很远、很长,不在眼前。眼前不能著急,愈急错误愈多,总要看得很长远,如何能把佛法介绍给大家。现在这个时代,社会一般大众对佛法、对宗教误解愈来愈深,愈来愈普遍,这是迷惑颠倒的众生大不幸。我们要怎样做?要把三宝的形象处处展示让大家才能见到。所以出家人,不管他是持戒、是破戒,他是个好出家人,是个不好的出家人,无恶不作的出家人,真的他也做了好事,为什么?形象。这个形象他在街上走一走,你看到多少人阿赖耶识里看到这个佛,他的念头它就到阿赖耶去,别的不会,就是这个他帮助许多人种善根。在家居士常常手上拿一串念珠,这串念珠就度很多人,别人一看到这个,佛、佛教,「佛」这个字就落到阿赖耶识里。不信佛的人他做不到,你跟众生结了很多法缘,虽然这一生当中没有任何成果,将来你修行成功,你成佛了,他们有感,你就会有应。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你到外面走走,不管认识不认识,他看你一眼,跟你就有缘,就是广结法缘。

已经接受佛法的帮助他提升,已经成熟的人帮助他这一生成就,所谓成就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那是成就。我们讲的帮他往生净土,脱离轮回,那真成就,他成佛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成佛,一生成佛。送一个往生就是送一个人去成佛,这功德很大!我们自己明白这些道理,要真干。我们生在这个时代,你说很不幸可以这么说,你说很幸运也可以这么说,说不幸,这个时代不善的缘多,很不容易修,这是真的;你要说它好,好也很好,愈不容易修,成就愈可贵。所以经典里面真有这句话,世尊说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在娑婆世界不错。娑婆世界,今天我们遇到这样困难的环境,大概修行一天抵极乐世界一、二百年,难能可贵!

你如何能保持著你的正念,不受外面的干扰,我与许多同参道友我都提醒他,唯一的一个方法,现在这个世界一般人讲知识爆炸,实在知识是什么?不是正知正见。我们要远离所有一切不善的薰习,要天天亲近佛陀。佛陀在哪里?经典就是佛陀,经典所在之处即为佛在。每天要读经,也不必要读很多经,真正修行人是讲究戒定慧,东西读得太多太杂分心,反而不容易得定。最好怎么样?一部经。我们从前在台中李老师的会下,学经教,李老师教导我们就是一部经,你同时学两部不教你,他很肯定给你说,你没有能力。我们现在晓得了,你没有能力得三昧,学《华严》,你没有能力得华严三昧;你修净土,你不能得念佛三昧。一部经容易得到,心是定的,所以要一门深入。

我们也有一门深入,为什么不能成就?现在我们晓得,他没有基础,基础是根。现在世出世法的学习,都是忽略根本的教育,根本是什么?德行。我们通常讲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这是根,古时候这从小学的,父母大人教的。在社会上非常明显的,家家都有祠堂,春秋祭祖,教什么?教孝、教伦理。每个县市都有孔庙,孔庙做什么用的?孔庙教道德的。每个地方都有城隍庙,有的地方不止一个,城隍庙教什么?教因果的。所以你要晓得,硬体这个设施产生很大的作用,这三个设施,在中国是每个县市里头必定有。没有说哪个县市里头没有城隍庙,你找不到,说没有孔庙的你也找不到,祠堂那就更普遍,家家都有祠堂。这个东西是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从小都接受这个教育的薰陶他有根,以后无论学儒、学道、学佛,都有成就,学佛十善业道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我们今天缺少这个根,所以怎么样?要补习。世尊在《佛藏经》里面,《佛藏经》分量并不大,是一部经的名字,就叫《佛藏经》《大藏经》里面。佛在经上说「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可见得佛教导我们,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上中下根都要按照顺序来学习。那上上根是例外,像惠能六祖那是例外,那是人家一听就开悟,就能立刻把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这上上根。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示现上上根人,他还示现十二年的学习,最后彻底放下顿修,顿修就是一下放下,妄想分别一下放下,顿修顿悟明心见性。上中下的根都一样要按照顺序,上根进度快,中根次一点,下根进度比较慢,但是都有成就。而学习决定是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中国古人教学,佛法教学都是这个理念,一个方法,那就是根本东西修成之后,你学一门,一门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经论你选一种,你一生一直修下去,没有一个不成功。我们看到现代,现代学术说起来,表面上很发达,其实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学的东西太多、太杂。所以你要能舍,你要能放下,你只取一门,八万四千法门我只取一门,三藏经卷我只取一部,你在一部经上下十年工夫,哪有不成就的,没有一个不成就。今天你用十年、二十年工夫不能成就,是因为你没有基础,伦理、道德、因果你没做到。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实在讲是与参与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有关系。我要没有参加联合国和平会议,这是个缘分,我相信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为什么?没想到这个事情。虽然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对於伦理、道德、因果他是有提倡,他没有强调。这个伦理的教育他老人家叫我们学《五种遗规》,书发给我们,老师送给我们的书叫我们自己学,没有讲解过,没有认真督促我们这个要学,好好学,没有。发给我们这个应当要学,做为修身读本,所以我们也就疏忽了,书偶尔翻翻。因果教育他老人家教我们学《感应篇》,学《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我们都讲过,讲是讲了没做到,这是疏忽;《十善业道经》,他老人家跟我们讲过,做不到。我请他老人家讲《礼记》,我请他讲经大概他都会接受的,《华严经》都是我启请的。请他讲《礼记》他不答应,我记得先后大概是我求了五、六次,勉强才答应,答应时候告诉我,你要我讲这个干什么?做不到有什么用!最后还是给我们讲了一篇「曲礼」。李老师也是说这个东西做不到,所以他老人家不太讲什么戒律,著重在经教上。

我是参加许多次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把中国儒释道这种传统在大会里面介绍。因为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看得很仔细,西方那套方法行不通。他们用的方法,是用镇压、是用报复,这搞成现在的恐怖战争,愈搞愈麻烦。联合国搞会议从七O年代到现在应该有三十六年,开国际和平会议,世界一年比一年乱,看不到效果。我前后参加了十次,十次里头七次是联合国主办的,我看得很清楚,我就提出来,中国五千年的安定和平靠什么?靠教学。《礼记》里面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要把教育办好了,什么问题都化解。那我们这个理念在联合国做报告,介绍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很振奋,听了很欢喜。但是我们下台之后,他来跟我们聊天谈这个,他说法师,你说得很好,很有道理,这可能是理想,做不到。这句话提醒我,我们要真干才行。

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之下,我们做了个试验点学弟子规,让这个小镇的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效果收到了。这我才又告诉联合国,这不是理想,可以做得到的。他们兴趣很浓,许多国家从事於和平工作的人士,都很希望到汤池去看一看。许多的华校,这华侨在国外建立的小学、中学,这些老师、校长都希望到汤池去学习。现在好像有一批三十多位这些校长、老师们,是新加坡的,在汤池学习,现在这几天在。往后接著有马来西亚、有印尼,真能成就,这是提醒我,根太重要。就想到什么?想到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的根,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佛法的根《十善业道》。佛说要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中国人很聪明,唐朝中叶以后不学小乘,是不是违背佛的教诲?没有,中国人用儒道代替小乘。所以中国的出家人,学佛的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不学儒的,没有不学道的,而儒跟道的根从小就扎稳。我现在才想到,为什么在家学佛十善业做不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做不到?没根。所以这些年才大声疾呼,希望大家重视根,没有根,你是死的不是活的,有根才是活的。

我们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必须把弟子规落实,这是什么?根本的根本。你有弟子规,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十善业就一点都不难。为什么古时候人能做到,现在做不到?我们就明白了,古时候他有这个底子,所以他很容易做到,很欢喜做到。有十善业的底子这真做到,沙弥律仪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所以救自己要从这救,从根救起。如果说没有这个,你就是学教,教纵然你学得很好,你讲得很好,你不得受用。为什么不得受用?你的德行,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没有。你变成什么?就是李老师常讲的,你变成一个佛学家,佛学的学者,你是搞佛学不是学佛。学佛是要从根学起,也就是说你要做到才叫学佛,你不做到那不叫学佛,这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一生当中有这么好的机缘,得人身又闻佛法,居然把它空过了,那多可惜!那叫罪过,一定要把握住。

弟子规说实在话不是简单东西,不要看轻,以为自己多读,照那个样去做了,不行,真正要想学,一定要到汤池。为什么?这个小镇它做成了氛围,你进入这个地区,感受就不一样,外国人所谓磁场不相同。这个地方的磁场非常殊胜,你不但看到中心里面的老师、同学,你看到这个镇里面的居民,不一样。受过这个教化,他心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在这小镇上出现。所以这个镇就变成个试验点,这个点将来慢慢扩张,如果联合国看了之后能够推广,用这个方法冲突可以化解,社会可以安定,世界能做到和平。这是我们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做。

有这个基础,搞一部经,学中国从前念书人,十年寒窗,一举成名,一部经好好的学十年,这个十年信解行证都要做到。你不按照这四个标准去做,你学不到,虽然是讲,讲没有用处,有口无心不能成就。你要真正能把经典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行为,经典里面所说的境界变成现实的受用,你才真正学到。否则的话,经是释迦牟尼佛的经,你自己还是自己,你跟佛合不起来。如何把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变成自己,回归自性,世尊说经是从自性流露出来,我今天学经也从自性里面流露,自性流露出来跟世尊就一定是一样的,佛佛道同,你才真的理解,你才真有悟处。

这个地方这段讲的最重要的意思,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说的「言量等三千」,注解里头讲,这清凉大师的话,量等三千,「则不坏次第」,次第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上中下三根他要按次第修。这个地方十信菩萨,十信菩萨也能够示现八相成道,这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我们从前也都没有想到,哪里想到十信位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一般叫藏头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好像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地方也能示现,他是讲什么?「劣於十地及等觉也」,这就是不坏次第。怎么劣於十地及等觉?他底下还有《钞》《钞》里面讲「十信八相成道」,这就是此地所说的,十信菩萨可以示现八相成道。十地菩萨当然那更没有话说,他在示现应以佛身得度者,他也示现八相成道。但是十地菩萨八相成道,那个莲花有多大?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有那么大。这个地方讲量等三千,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次第就很明显,他这个莲花小,十地菩萨那莲花大。如果说等觉菩萨他的莲花是周遍法界,那就更大!所以从这边看,统统可以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以佛身来度众生。莲花大小不一样,这就是说的他有次第,他不是没有次第,他莲花不是平等的,大小不相同,说出这么桩事情。

『其身端坐悉充满』,是充满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莲花的大小。在这个地方,《华严经》清凉大师给我们讲,贤首在《六十华严》,清凉在《八十华严》,都给我们讲的「理事无碍十门」,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就在眼前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要能够看得出来,这是智慧。也就是说我们对人生、对宇宙,现在人常讲的价值观,佛的价值观跟世间人不一样,我们要学佛菩萨的价值观。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对我们自己灵性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对我们现前生活在这个世间,跟一切众生相处会圆融自在。你生活在佛法里,佛法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生活就是佛法,这才得受用。所谓是受用非常明显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不生烦恼,顺境善缘不生贪痴,逆境恶缘里面不生瞋恚,这才是真实受用。

所以理事无碍十门,是「於事与理」,事现在人讲现象,哲学里面讲现象,理是本体。现象跟本体是什么样关系?祖师给我们讲了十条,《华严》用十表法,十表圆满。第一个要晓得,「理遍於事」,理有些人讲真理也行,在佛法里讲什么?佛法讲就是自性。六祖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个理遍於事是在哪里?那就是末后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事,自性是理,理是能现能变,事是所现所变。下面解释说「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於理」,事跟理是一不是二,「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懂,你懂得的时候,自性在哪里?所有一切事就是自性的相分。阿赖耶在哪里?阿赖耶已经现成相,从见分到相分已经变成境界相。境界相里面哪桩事、哪桩现象不是阿赖耶!哪桩不是自证分!

自证分就是理,自证分就是自性,在佛法称本性、称法性、也称作佛性、也叫真心、也叫第一义谛,名称佛经里头至少有几十个,说的是一桩事情。我们要问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这里头就是教学的善巧,佛叫你不要执著名相,随便怎么说都可以,只要说是一桩事情。正是《老子》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不要执著名字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就这样教给我们,真正会学的人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你真的能学到东西。文字是言语的符号,不执著言说相,不能执著文字相,要知道它是工具。佛在四依法里面告诉我们讲得很清楚,「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说得多好。所以文字是传法的一个工具,你要得的是法,不是得文字。是要在文字相里头你去明理、去见性,见理就是见性,性在哪里?性在事当中,你才会真得受用。执著文字、执著名相这叫迷了,迷於事,理也就见不到。

六祖在《坛经》里面说得好,这个事情,见性、明理的事情无关文字,这句话讲得好。可是也不离文字,也没有离开文字,你才能圆融。那我们好,我们讲无关文字,我们经典都不要行不行?不行,经典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我们不离文字,不执著文字,这样学就对。知道它是工具,我要利用工具,好像过河要坐船,船是工具,我绝不留恋它,过河之后就不要,不能把船背在身上走。不即不离,不离是要用它,不即是不执著它,能不分别它就更好。我们还做不到不分别,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不执著,初步的利益得到了。所以解不是解得很深,但是真正理解、正确的理解少分,在我们人生一生当中,就能够解决所有一切疑难杂症,这是佛法的殊胜。要晓得事是有分限的,它有限制的,一桩事情它有范围、有局限,有时间的局限,有空间的局限,但是理没有、性没有。可是事跟理分不开的,法相跟法性是分不开,是一体的,於是也可以说,事也没有局限。

它在结论上说,「一一微尘具足真理」,真理就是真性,就是自性。宗门开悟的人懂得,教下开悟的人叫大开圆解,他也懂得。从性上看,宇宙是平等的,从相上看不平等,千差万别,性上看是平等的。凡夫只见相不见性,所以在森罗万象里面起分别、起执著,这就生烦恼,造业受报,冤枉!如果晓得法法平等,他心清净,他就能随缘,他不造业了,他就得大自在,就得解脱。这个理事无碍是属於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为什么现在放不下?没有看破,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不肯放下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我们暂且不谈,那个太深,太不容易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在这两方面,分别执著必须要降温,年年要减轻,月月要减轻。这个东西减轻之后,三昧定功上升,智慧上升,他怎么会不喜欢!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喜悦从哪里来的?从这里来。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从哪来的?也从这里来的,都是从看破、放下来的。看破放下是大乘教里面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非都是帮助你放下的。

第二讲「事遍於理。理既遍於事,事亦遍於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遍在一微尘法界」。理跟事是一不是二,而且它理事圆满的,所以事再小它也是圆满。一微尘,佛经上讲的微尘我们肉眼看不到。佛在经上用比喻跟我们说,微尘是很小的,它从牛毛尘说起,牛的毛很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它停在那里很稳当,它不会掉下去,这牛毛尘。把牛毛尘分作七分之一就羊毛尘,羊毛很细,那七分之一的牛毛尘就叫羊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就更细了,大概兔毛尘我们就没有法子看见,就看不到。兔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水尘,现在科学懂得,水它有空隙,这一粒微尘在水的空隙里面游来游去没障碍。水尘的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我们说金属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还是有空隙,你要把它放大几千倍,你还能看到空隙,这一粒微尘在金属空隙当中它能够穿过来,它没有障碍,它还是个物质。金尘的七分之一才叫微尘,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见,那你就知道天人的天眼看不见,色界天、无色界天都还看不到,阿罗汉天眼可以看见,这叫微尘。

可是微尘再分为七分之一,色聚极微,菩萨能看见。那个色聚极微再分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大概是要到七地菩萨、八地菩萨能看见。这个物质是最小的,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跟虚空隔壁,不能分,分就没有,这是佛在经上讲的微尘。物质从哪里起来的?物质从极微之微,极微之微存在的时间又非常短,这个道理我们懂得刹那生灭。所以它存在的时间确实是亿万分之一秒,不是十万分、百万分,亿万分之一秒那么短的时间。

我们看到今天,能看到微尘很大的,那就不知道多少个极微之微聚集在一起,这成为我们现在所讲的物质。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就是极微之微这么小的一微尘里,里面有圆满的法界,这一微尘会不会消失?是会消失,但是它前面消失,后面相续又接上去,所以我们称这种现象叫相似相续相。我是这么个想法,果然《宗镜录》上有,永明延寿大师也讲相似相续,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相似相续相。真的真相那就是佛讲的八地菩萨,等证到八地菩萨才能看到。相似相续相,像我们看电影,我们看银幕,银幕是相似相续相。看真相,真相看那个放映机里面的底片,放映机里面的底片一张一张的,那你就晓得它不是相续,它是各个不相同,没有一张是相同的,这让我们了解宇宙的真相。

这段经文里头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意思在,它这里讲什么?「具无分限之理,故遍在一微尘法界」,一微尘何能称法界?真的,整个宇宙的现象一微尘里面圆圆满满,它一样也不缺,这是不可思议。所以《华严经》末后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一微尘里面的法界多大?跟外面法界一样大,就是遍法界虚空界,好像那个影子浓缩在一微尘里。所以一微尘里面有法界,法界没有缩小,一微尘没有放大,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大小,性没有大小,法性,我们讲自性,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是不来不去,没有先后也可以说是时间没有,没有时间;自性没有距离,没有距离没有空间,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华藏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没有距离,这很难懂!没有时间,没有空间。

现在科学提供我们一个参考资料,像我们看电视,电视屏幕,现场在哪里?现场在美国,在那边播出来。我们这一按频道马上就现前,美国这个频道现场就在我面前,这是科学技术能做到。殊不知我们自性比它还要完备,不需要用任何技术,实在它就在现前,就在现前我们现在为什么看不见?这就是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如果我们把妄想执著去掉,我现在坐在此地听阿弥陀佛讲经,有没有可能?可能!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没有距离。不但听阿弥陀佛讲经,《弥陀经》上讲的我要听十方诸佛讲经,十方诸佛在面前,一点都不假。什么人能做到?这是经教里头告诉我们,阿罗汉就能做到。我们在前面讲的量等三千,阿罗汉至少能够看到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佛只有一个,菩萨很多,菩萨的净土不少,在哪里?都在面前。由此我们就知道、就明白了,科学家所讲的空间维次怎么形成的?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分别执著没有了,空间维次就没有。

所以,执著放下了,六道里面空间维次突破,他能看得到。分别要是没有了,十法界的空间维次没有,他能够看到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下面看到饿鬼、地狱。比古印度那些宗教范围大多了!他们定的时候只能看到六道,六道之外看不到。因为他只是把执著放下,他放下不是真的放下,真的放下他就成阿罗汉,他是暂时放下。所以佛法讲他是伏住,把见思烦恼伏住,没有断。阿罗汉不是伏,阿罗汉叫灭断,见思烦恼永远没有。所以,非想非非想天人寿命八万大劫,就是他的定力,他的定功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功失掉,失掉之后他就往下坠落,道理在此地。阿罗汉是再往上提升超越,不再堕落到六道,他到六道来是来应化的,是众生有感他来应,不是他堕落,他不会再堕落成六道凡夫,叫位不退。菩萨是行不退,破无明见了法身叫念不退,这是净宗所讲的三不退。

可是净宗非常殊胜,往生到净土,这是很不可思议的说法,因为经上讲圆证三不退,那个圆字不可思议。初住菩萨证三不退,没有圆,净宗讲圆,圆的定义至少是七地以上才可以说圆满,七地以上,七地以下不能说圆满。往生净土的人,既然讲圆证三不退,下下品往生凡圣同居土也是圆证三不退,这太希有,所以叫难信之法!你太便宜了,你能够超越六道十法界,已经不得了,怎么会一下地位就提升到七地菩萨?这是叫人不能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可是这话是佛说,佛决定没有妄语,所以佛告诉我们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你要想净土里面事真正了解透彻,只有成佛,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们知道,等觉菩萨还不能完全透彻。为什么一生净土就那么高地位?这一定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十八愿里头有。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生到西方极乐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三不退,就是圆证三不退,阿惟越致菩萨,在一般大乘教里头,七地菩萨才能证得。

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到那里,就有这样的殊胜成就,这怎能叫人相信!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这桩事情,他说到极乐世界,你说他是凡夫,他不是凡夫,为什么?他是阿惟越致菩萨。你要是说他是阿惟越致菩萨,他也不像阿惟越致菩萨,为什么?他带业往生,他业没消掉。蕅益大师说极乐世界没有法子说,不能拿一般经教去解释它。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能够理解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他,不是他自己有。他那种受用,好像这个人投胎到人间来,他投在帝王家,一生下来就做了太子,那个身分就不一样。他的一切享受就高人一等,大臣见他也要低头,他再小你都得尊重他,这个比喻很有味道。他说确实就像这样,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当然这是缘;因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从性上讲,众生跟佛没有两样,为什么?你本来是佛。因为你有业障,业障虽然没有消除,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你才会有这种事情出现。

我们搞清楚、搞明白,那你好好珍惜,你这一生当中有机会能提升到这个位次。你要把这机会错过,再遇到这个机会可不容易,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就是我们这一天,我们在这一生能遇到。遇到了要非常的珍惜,怎么能去?放下就能去。对於这个世间,我们常讲的自私自利要放下,最大的障碍,名闻利养要放下,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我常讲的十六个字,你能把这十六个字放下,你这一生决定得生。蕅益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的基本功具足了,放下这十六个字是基本功。这十六个字放下你们诸位想想,伦理、道德、因果有没有具足?具足!你要晓得《弟子规》里头字字句句是性德,《感应篇》亦复如是;换句话说,你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拿著《弟子规》,拿著《感应篇》对照一下,像一面镜子照一照,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完全相违背,本来干干净净,现在一身恶臭,把染污、恶臭洗干净就恢复了。

放下就是放下这些垃圾,放下这些染污,你本来是佛,没有人轻视你,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尊敬你。轻视你的是凡夫,都是染污人他才有分别,才有执著。放下分别执著的人,他心清净平等,他会对你非常尊重,知道你本来是佛。现前你还是佛,你还是本来是佛,不过就是带了一身肮脏,一身的污秽,如此而已。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懂得就是看破,你看清楚、看明白,你修行功夫才得力。没有看破,修行功夫不得力;换句话说,你很想放下,放不下!你麻烦在此地。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不要人劝,你自己自然自动放下,那是真的,自动放下。所以,你也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为什么?知道你所放下是应该放下,假的不是真的,你的成就也是应当成就。

世缘决定不可以贪恋,相信古大德所说的世味,世间的味道,这趣味哪有法味浓?法味超过世味太多了。现在最明显的,我想有些同学,我说出来你们能体会到。佛法修学,经典的研究讨论,我们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快乐,还是到歌舞场中会快乐?你去看电影、去看戏、去跳舞、去唱歌,能不能跟这个相比?就证实古人所讲的世味没有法味浓。一般人为什么不知道?法味没有尝到,还是留恋世味。学佛学了多年法味没尝到,为什么没有尝到?没有去做,你停留在知解。就是你知道佛法,你能懂佛法,你没有依教修行,就是说你没有尝到。

那不要说大经大论,我们就讲《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这是部小经,《十善业道》的法味你尝到没有?如果你要是尝到,你对世缘再不会有留恋,世间所有一切欢乐你再都不会动心。可惜什么?你没有尝到。我们再讲得低一点,弟子规的味道尝到没有?一个道理!弟子规真的能做到你尝到,你言行举止确实就不像一般凡人,就有圣贤人味道显示出来,这法味,那还是世间法味;感应篇是天人的法味,欲界天人。从这个地方慢慢往上提升,提升到真正把十善业道的法味尝到了,我说这句话你就会证实,人天福报这些事情你不会动心,你不会想这些事情。别人干这个事情,看到、听到一笑而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