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二六讲)  2007/4/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2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现诸法门」偈颂第四首,后面两句:

【或以福智庄严门。或以因缘解脱门。】

这两门,经上排的顺序是第十一、十二,总的来说都是属於善巧方便,应机说法。『福』是福德,『智』是智慧,「福智庄严」。特别是在佛的末法时期,佛门里面常说,世尊的教化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五种坚固。世尊灭度第一个五百年,五百年是一个阶段,五五百年,五个五百年,二千五百年,佛讲得不错,讲得很准确。第一个五百年,「戒律成就」,持戒就能证果,成就是讲证果,开悟还不算,证果才算是成就。证什么样的果?阿罗汉果。第二个五百年,人的根性就差,持戒不能证果,修禅定,这个诸位要知道。第二个五百年「禅定成就」,修禅定能证果,证声闻果位、菩萨果位。第三个五百年,「多闻成就」。佛法传到中国,给诸位说,正好是第三个五百年,世尊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来。多闻成就,你看中国义学法师出了多少人,义学就是讲经说法的。十个宗派祖师大德都是讲经说法的,著作等身,多闻成就。第四个五百年,这愈来愈下坡,「塔寺成就」,建庙、建宝塔,就是福智庄严。第五个五百年,佛说「斗诤坚固」

现在道场无论在家、出家,大家彼此意见都不和,都在那里争名逐利。我们看了心里很难过,想想佛讲的话,我们就心平气和,为什么?佛早就说斗诤坚固。他要不斗诤坚固,佛的话说得就不灵,果然是斗诤坚固。这五个阶段,我们学哪个阶段?我们要学持戒,要学禅定,要学多闻,不要学盖庙,更不可以斗诤。那怎么样?我们是生在末法,我们行在正法,这就对了。法,哪有这么多阶级?哪有这么多分别?人不一样。愈是往早去的,早年头,人淳朴、人老实,所以持戒修定他就能证果。到求知欲望生起来,希望自己能够广学多闻,这第三个时期。第四个时期以后求福。第五个时期斗诤坚固是造业,那不是修福,那是修三途,不是佛道,是饿鬼道、地狱道,完全错了。佛这五种坚固也是在提醒我们,我们虽然生在末法,人生在末法,我们的心要住在正法,这就对了,就没错。

福智重不重要?也重要。为什么?接引现前广大的群众。所以在中国过去,太虚法师提倡人间佛法,这个很适合潮流。可是诸位要晓得,人间佛法是止於修人天福报,能不能出六道?不能。所以他提出来,社会不少是响应、赞同,但是也有人摇头,也有人批评。为什么?经上说得好,「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只是最低的成就;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是真实的果报。怎么可以只鼓励大家求人天福报?这是错误的。众生烦恼习气太重,即使佛菩萨住世来教化也度不了他,那么提倡福智庄严也未尝不好!为什么?叫他多修福,不堕三途。所以这就是讲的五乘佛法,佛只讲三乘,现在人讲五乘,五乘加什么?加天、加人。佛法里面讲小果,小果是阿罗汉,都出了六道,没有出十法界,小果;中果是辟支佛,你看都在四圣法界,不在六道;大果是菩萨,叫三乘。

「福智庄严门」,这是人天佛法,可是这里头我们也知道,人天乘是大乘的基础。你看现在在这个世间,无论在中国外国,我们看到很多,在家学佛,十善业做不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连福智都没有。福智这两个做到了,不能再向上提升,为什么不能提升?烦恼断不了。修福不能断烦恼,福报再大,你将来能够到大梵天去作天王,到摩醯首罗天作天王,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是摩醯首罗天,其次的大梵天王,这福报最大的,出不了六道轮回。福享尽就往下降,不是降得很快,福享尽他有余福,摩醯首罗天王可能降等,降到大梵天王;大梵天王再降,可能变成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佛经里面讲的忉利天主,他往下降;再降到人间,做人间的帝王。所以我们人间很多富贵人,大富大贵,不是简单的。他上面福报享尽,他不断往下坠落,坠落到人间来。人间如果再不知道修福智,享福再造业,来生就到三途去了。每况愈下,他降等,很不容易往上升。

大福报的人,纵然修福也很难把境界往上提升,为什么?福虽然修,他还不断在造业,那个业力把他的福报平衡了;如果业力要大过他的福报,他就往下堕落。这些道理并不难懂,可是一般众生对这桩事情忽略,没有高度的警觉心。所以我们讲席里头常说,你有钱、你有地位、你有权势,那是你的福报。可是你怎样用你的钱,怎样运作你的权势,那是智慧。有智慧怎么样?有智慧,藉著你自己的福报修更大的福报,这就对了。

有个很好的榜样,印光老法师一生在提倡,《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原本也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有点福报,不大,命里可以当个小县分的知县,时间也不长。这个人很难得,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算得很准,他相信了。遇到云谷禅师给他开导,教他改造命运,他接受了。依教奉行,断恶修善,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真的改掉,所以他命运就改掉了,命随心转!再往外面看,境随心转。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自己努力断恶修善,寿命延长,他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年。官也不是一个小县分的知县,是很大的县分,宝坻,直接归皇帝管的,是个大县。做这个知县他做了很多好事,真正为人民,积大功大德。这就是有智慧,他就晓得应该怎么做法。

你看他原本发愿想做三千桩好事,日行一善,做三千桩好事,改过自新,报祖宗之德,十年才完成。你就晓得一般人做点好事多难,十年才完成三千桩好事。然后又发愿再行三千桩好事,这个时候就快了,四年就做完。凡事起头难,起头十年,第二次发愿,四年圆满了。那时候做宝坻知县,发愿做一万桩好事,一天就完成了。他自己也怀疑,一万桩好事,他太太说这一万桩好事,要做到哪年才能做完,根据过去的经验,他也在发愁。夜晚做了个梦,有个神人告诉他,你一万桩好事已经圆满了。他说:什么事情?你减租!对农民减租,农民那个时候纳的税太高,他把它减轻,这一桩就抵得一万桩善事,不止一万家受惠。他有这个权力可以减租,这是好事。所以他没有这个权,他就没有机会做这个好事。这就是说他有权势、有地位的时候,公门好修行,有智慧这是好修行。

如果是贪污,那个罪可不得了,你很容易造罪业。公款你要是贪污,公款是人民的纳税,那你欠了多少人的债,很容易造罪业;普通人造罪业造不了,没有这个机会。你要是做县市长,有这个权势,贪污、舞弊,剥削人民,这个罪就太大,这一任县官做完之后,下面就阿鼻地狱去报到。所以福智庄严,我们就知道这里头智慧重要,有智慧才能真正帮助众生。首先保住人天,不堕三途,然后再慢慢帮助你提升。所以人天乘佛法也未尝不好,它是三乘佛法的基础,有好基础往上提升方便、容易。但是福报大了很容易迷惑,虽然做好事,做了很多的好事,如果心不善,他修的福还是有限的。

《了凡四训》里面有个例子,有个女孩子,年轻的时候家里面非常清苦,在寺庙里面供养两文钱。方丈和尚看她非常虔诚,真诚心供养,亲自给她祈福。以后她长大,进宫廷里面做王妃、贵妃,贵人了,有一天再到这个寺庙里来,带来是黄金千两,来报佛恩,供养道场。老和尚看了一看,叫徒弟给她祈福。她很惊讶,问老和尚,我年轻的时候到这里来,两文钱供养,你老人家给我主持法会,为我祈福;今天我供养这么多,你怎么只叫你的徒弟。老和尚说得很好,当年你很真诚,今天你是贵人,供养钱财是多,心不如当年,为什么?你有傲慢心了。这就是千金的修福还不如从前两文钱的福大,这个道理懂得的人就不多了。所以修福实在讲要智慧,没有智慧,你纵然是以亿万财富,你修不到真正的福报,真实的福报修不到。

这在佛法的理论上,你是疏忽了,你不是没听过,我相信听得很多,疏忽了。境随心转,你用的是什么心?全是利他的心,福报就大;全是利己的心,没福报。供养佛菩萨,这里头有条件的,佛菩萨要保佑我升官发财;换句话说,这个念头不但没有福,你有罪。什么罪?你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你去贿赂他,你说你有没有罪?佛菩萨保佑我,我发亿万财,我拿一千万来供养你,可不可以?这个念头堕地狱,你不是做真的好事。又何况你是大施主,身分地位不一样,进入寺庙没有一个人不对你恭敬,礼敬接待,你的福报用完了。这个小女孩年轻到寺庙,人家瞧不起她,没人理她,没有人对她尊敬,所以她那个真诚心福报是圆满的。这些道理要懂,事实要明了,你才真正能求到福报。

几个人得到的财富,自己晓得财富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财布施累积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财为五家共有」,你明白这个道理,钱财在我面前,我有权来支配,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做好事。知道财不是我的,我留不住,这是机会难得,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做好事?全心全力为苦难众生去著想。修福里面,我们读圣贤书这么多年,明白了,哪一行功德最大?办教育。尤其是圣贤教育,真实功德。你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搞圣贤教育五年,成为万世师表。释迦牟尼佛懂得,舍弃王位,一生从事於圣贤教育,天人师,在这个世间说福报,没有人能跟释迦牟尼佛相比。换句话说,你要细心观察他搞的是什么教育,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他就搞这一样。破迷开悟的果是什么?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有因有果,种善因得善果,一生乐此不疲。不但言教,身教,做出来给你看。他一生为我们示现的,那就是圆满觉悟的一个形象,什么形象?放得下!绝不受世间名利、五欲六尘的诱惑,确实安住在自性里面。

怎么安住法?你看看六祖惠能所说的就对了,你就明白了。能大师讲得简单,只讲了二十个字,他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安住在清净,决定不染。「本不生灭」,没有生死,生死是个对立,从这个意思你就晓得,他心里头没有对立。我们常讲,对人没有对立,对事没有对立,对一切万物也没有对立,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智慧、德相不缺,圆圆满满的。「本无动摇」,心是定的。「能生万法」,他那个生万法就是无量法门,能为众生示现八万四千法门,示现无量法门,他安住在这里。《金刚经》上讲的,不但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那个境界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末后一品所说的,这是真实智慧。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所证得的。能大师这个二十个字就讲清楚了,就讲圆满了。

世尊一生所行的,我们在这么多年来,把它总结成二十个字,你们想想这二十个字,能不能圆满的包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拿这二十个字细心观察世尊一生的示现,相不相应?能相应,这二十个字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相应。就这个心,他修一点点的小福,布施一块钱、布施一毛钱,福有多大?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他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境随心转,所以他的福就大了。那个人布施一百亿、一千亿,他心量很小,自私自利,那个千亿布施的福很有限,决定不能超越他的心量,他心量很小,道理就在此地。所以,福智庄严是接引人道的众生,这是人道。

下面一句,天道,『或以因缘解脱门』。天人比我们人聪明,福报也大,你讲福智庄严他已经都具足,他对这个不希罕。人间很希罕,为什么?人间没有福,听到福报没有一个不欢迎。天人都有福,天人求什么?天人求解脱。解脱,换句话说,自在!佛也开这一门来帮助你。这个地方讲「因缘」,因缘果报,佛家重视这个缘字,所以佛不说因生,讲缘生。果报一定有因、有缘,果报才能现前。如果讲因,佛说得好,一切众生统统具足十法界的因,所以佛说你本来是佛,你有佛的因。你现在要想成佛有没有方法?有,你学佛,学佛就是佛因之缘,你有了,果报就是佛。我们有菩萨的因、有声闻的因、有诸天的因、有人的因,人的因是五戒,天人的因是十善、四无量心。三恶道的因,鬼道的因是贪心,地狱道的因是瞋恚,畜生道的因是愚痴。贪瞋痴是三恶道的因,现在又干贪瞋痴,那就造缘,那是缘,有因、有缘,三恶道的果报就现前,这是事实真相。

天人要往上提升,要修上品十善,要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实在讲,这里最重要的还是舍,舍是放下。二十八层天,放下底下一层,你就会提升一层,再放下再提升,放不下就不能提升,舍就是放下。可是六道里面众生,他放下不是真放下,怎么?暂时放下。暂时放下也行,他真的上去,可是再不好好修,他又回来了,又下来了,没有真放下。如果真的放下,那真的得解脱。什么人真放下?学佛的人真放下。在人间,人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是不是真放下?如果是真放下,你现在学念佛法门,肯定你得念佛三昧。最浅的念佛三昧叫功夫成片,你要是得到的话,生极乐世界你有把握了。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现在还不想去,再住两年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因缘具足了。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要讲往生,摇头,没有把握,什么原因?没放下。

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勉励同学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要是做到,功夫成片就很容易,没有一个人得不到,万修万人去。这十六个字就是自私自利,你能不能放下?名闻利养能不能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能不能放下?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放下,念佛功夫成片很容易;业障重,再重,三年也能成功。你们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人家念佛三年到五年就成功,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什么道理?放下了。我们念佛念了几十年,往生还没有消息,什么原因?没放下,这个要知道。特别是年岁大的人,到了晚年的人,什么时候晚年?六十岁就是晚年了。一个人,人生在世,二十岁是春天,二十到四十是夏天,四十到六十是秋天,六十到八十是冬天。秋末冬初还不准备,还到什么时候;换句话说,六十岁该放下了,再不放下迟了。

聪明人,二、三十岁他就放下,觉悟了。你们都知道黄忠昌居士,黄忠昌三十几岁,他试试看,看三年能不能成功?果然成功。二年十个月就成功,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这就走了。绝对不是他寿命到了,他是发了个愿,示现给大家看看,说明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能成功的?我讲的这十六个字彻底放下,很好的示范。诸天亦复如此。你修禅定,你不能放下初禅,你就得不到二禅;不能放下二禅,你就不能够得三禅。二十八层天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放不下,决定到不了色界;色界放不下,决定到不了无色界。世出世间法都是一个道理,放下!放下就上升,放下不吃亏。

一般凡夫迷惑颠倒,不肯放下,怕放下我什么都没有了;他不知道放下才什么都有,放下是真的得到。为什么不肯放下?为什么要把世间法五欲六尘据为己有,要控制、要占有这就大错特错。你能不能控制?不能。能不能占有?不能。你的寿命有限,控制、占有不会延年益寿;放下的人真的会延年益寿,放下的人要发愿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纵然功夫成就,他还不愿意走,留在这里帮助别人,他的寿命自然延长。真正懂这个道理,有智慧,懂这个道理一定要去做,把它做到。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下面第五首偈:

【或以根力正道门。或以声闻解脱门。】

这两句是小乘,声闻乘。偈颂里面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二十门对象不一样。真的是什么样的根性,佛菩萨就用什么样的法门,所谓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都是成就一切众生的。可是这里面我们要知道,佛教化这些众生都是有阶段性的,不断的把他向上提升,毕竟上上根人太少,真的叫希有难逢。

我初学佛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里面看到一部《坛经》,丁福保的《笺注》,还是线装本。由此可知,这个本子很古老,不是现在人印的,现在没有线装本。我偶尔翻几页愈看愈有味道,居然好像是在三、四天把这部经看完,很喜欢。以后我认识方东美先生,他跟我介绍佛经哲学,问我有没有看过佛教的东西?我就告诉他这个因缘,偶尔翻一翻觉得不错,很有味道。方老师说「这个书你看不得,不能看,那是天才,一步登天,得有那个能力才行,没有那个能力,登不上去,掉下来就粉身碎骨」,用这个比喻跟我说。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亲近李老师,谈到这桩事情,跟方先生一样,都是警告我,决定不能够学这个法门。

李老师告诉我,惠能大师之前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惠能大师以后一直到今天,也没有见到有这样的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只有这么一个。方先生告诉我,他是个学哲学的,用哲学的观点他教我学相宗,法相唯识。他认为法性、法相都是高等哲学,学哲学的应该从这里下手。法性宗还是要上上乘人,上根性;中下根性的,从法相决定有好处,这是老师给我介绍的。以后跟著李老师,李老师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他对於法相有基础,他的法相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学的。所以他学过教,他也参过禅,他告诉我他参禅八年,没开悟;他学密也学了八年,没有得神通。最后跟印光法师念佛,觉得有点受用,所以他把过去所学的都放下,一心念佛。在台中讲经三十八年,一个星期讲一次,公开对大家讲,一个星期讲一次,三十八年没中断。

我跟他的时候,他给我们另外开了一个课程,开的国文,文学,跟我们讲《古文观止》,讲隋唐的文选,也是一个星期讲一次。我在台中十年,《古文观止》三百篇统统讲完,十年讲完。专修净土,为什么要学古文?便利你学经教。因为经典是文言文写的,文字不通你就有障碍,是这么个道理。接引大众还是应机施教,学经教的学生不多,二十多个人,每个人修学的方法不相同。所以他虽然开的这个班,这个班就是古时候的私塾,每个人学的功课不一样。他教的方法,一个一个教,按著跟老师先后的次序,那个时候我是刚刚进门,所以我排在最后一个。虽然排在最后,老师上课的时候教我们同学,我们全部都要旁听,一堂课都不可以缺的,全部都要旁听。我旁听,旁听都学会了,这是我的记忆力好,领悟力量强。

他教的方法很严格,就是要你一定要专心听讲。你要是忘记,他不会再教你,他会把你骂一顿,甚至於打你,还不给你讲。他说得很清楚,骂了你、打了你,我再给你说,你还会有侥幸的心理。心里打妄想,没注意到,没有关系,挨一顿骂,老师还是给我讲;挨一顿骂不给你讲,你的指望就没有了,所以不能不专心听。所以上课的时候聚精会神,真是全心全力在听课,不敢打妄想。但是凡夫,业障重,总免不了会打妄想,一打妄想真的就漏掉了。所以,我在那个班上对同学就帮了很大的忙,他们忘掉了会来找我,我给他补充。这是那个时候学习的情况。

教我们修净土,大乘经教也不能不讲,不讲我们的心不服,「老师都教我们小东西,大东西我们都没涉及」。那怎么样?会舍弃老师到别的地方学去。这个逼著他不能不讲,所以,他讲《金刚经》,讲《法华经》,讲《维摩经》,讲《般若》,讲《楞严》,讲《华严》,讲这些我们就不到外面去,专心跟他了。但是无论讲什么样经论,最后都是归结到净土,这使我们真正得受用,统统归结到净土。

经文上这两句,小乘人,『或以根』,根是五根,『力』是五力,『正道』就是八正道,你一看就晓得,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对小乘讲的,它是佛门里面的基本法,虽是小乘,通大乘。所以天台大师,就是智者大师,他把三十七道品用天台家的藏通别圆来讲演。藏教的讲法就是小乘,通别圆那全是大乘,尤其讲到圆教,跟《华严》《法华》没有两样。所以我们才晓得,法没有大小,大小在哪里分?大小在人的根性。小根性的人,大经也变成小乘;大根性的人,小乘经也变成大乘。所以,教下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是什么?圆顿根人。圆顿根就是上上根人,他来说法,没有一法不是圆顿法;大乘人说法,没有一法不是大乘法;小乘人说法,一切法都是小乘法;人天乘人说什么都是变成人间佛法,人天乘。

无论讲什么法门,还是众生根性不相同,自己的心量、愿力、修学境界不相同,你在一切经教里你接受的不一样。所以,佛以善巧方便开无量法门,这个我们不能不懂。对小根性的人给他讲这些,对大根性的人要用这个来做基础,五根是信、进、念、定、慧,大乘还是要从这里学起。我们要是冷静观察现前的佛法,说老实话,人天乘都没有,哪来的大乘!五戒十善是人天乘,五戒十善都做不到,只可以说在佛法里结个善缘。这一生当中,那就是像李老师常说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什么叫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就是随著业力转。讲到业力,说实在的话,决定是恶业大过善业。我们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起几个善念?起多少恶念?大乘教里面讲,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念,凡是为利益众生的是善念。你想想我们这一天当中,起几个念头是以真诚心利益众生,起多少个念头是为自己,如果冷静一想,就知道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造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道?修的是鬼道、地狱道、畜生道,修这个。人道都没有修好,你来生还能得人身吗?人道是什么?五戒十善。所以佛说了真话,这个世界上的人,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的人太少了。佛在地上抓一把泥土,洒到地下,手上还有一点,指甲上还有一点。佛用这个做比喻,告诉弟子们,我们这个世间人得人身的,死了以后不得人身,就像我手上这把土,洒在地上的,不得人身;得人身的,就像我这指甲上还剩的一点点,用这个做比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谈何容易!

狐仙,狐狸修成人身要五百年,所以狐仙看到人很尊敬、很羡慕。你们得人身这么容易,它得人身要花五百年的时间在修行才得人身。得人身的人多,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晓得将近七十亿,这都得人身的,得人身这些人,多少人能闻到佛法?佛法里头现在有正、有偏、有邪,纯正的佛法难闻。得人身再闻佛法,谈何容易!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才会珍惜,才知道不容易,你的信心才能生得起来,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今天是在学大乘,我们的学习时间也很长,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薰修对我们有好处,你才会有悟处!但是也有薰修一生,最后还是到三途,那是什么原因?我们现在晓得,他没放下,所以他不能成就。善业放不下,恶业放下了,来生得人天,这人天法。

你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恶业要放下,善业也要放下。放下不是不做,心里不执著,断恶修善都不执著,那怎么样?修清净心。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修净业。恶要断,善要修,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不放在心里,这叫念佛人。心里只有阿弥陀佛,这就对了。断恶修善,排除障碍,以此功德回向给众生,把心量拓开;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自己修行往生没有障碍,冤亲债主不来找麻烦,这个很重要。这一世没有冤亲债主,前世有,再前世有,所谓是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这种恩恩怨怨,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很麻烦。到你想走的时候他来扰乱,为什么?他要来报复。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将自己修学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一定发愿,我到极乐世界成佛之后,一定先来度你们。亲也好,怨也好,总是有缘人,佛不度无缘之人,有缘一定是先得度,要明白这个道理。

进是精进,信才会有精进;不能精进的,那你就晓得信心不足。我们今天学《华严》我们就晓得,头一个要信什么?头一个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相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很重要。然后再想想世尊在经教里常讲,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头,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种子统统都有。阿赖耶的种子是习性,不是本性,可是这些习性的种子遇到缘,它起现行。我们要让它不起现行,那你要知道要把缘断掉。譬如地狱、饿鬼、畜生,它的因是什么?贪瞋痴。我明白了,我把贪瞋痴的念头断掉,贪瞋痴的因虽然有,阿赖耶识的种子不会消失的,可是缘没有;缘没有,果报就不会现前,这个道理不难懂。

最重要的你要搞清楚,你要断贪瞋痴,不是把贪瞋痴换对象。譬如我世间法不贪了,我贪佛法;世法我不瞋恨了,我看到人家破斋犯戒,我瞋恨心生起来,你还是落在贪瞋痴里头。所以说不能换对象,要把贪瞋痴放下,世法不贪,佛法也不贪。世法里面没有瞋恚,佛法里头也没有瞋恚,这就对了,你的缘才真断了。世间的缘也要淡薄,也要放下,要不然人天两道离不开。所以世尊教我们,我们只盼一个缘,这个缘是什么?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别的缘都不盼,都放下,一心一意只缘阿弥陀佛,只想极乐世界。你这样修学,因为阿弥陀佛的因你有,每个人都有,你今天一心一意念佛求生,缘成熟了,果报必定现前。除阿弥陀之外,其他东西都不在意,有很好,没有也好。别人向我们要,我们有的,能舍,一点都不吝啬,这就对了。

学佛的人,道场能舍,你喜欢,我就给你,没有贪恋。为什么?你要贪恋,这个道场在人间,你就离不开人间,很麻烦。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不能舍,天上不贪恋,人家请你去作天王,摇摇头,我不希望做这个,你才能到极乐世界。所以,生极乐世界不仅仅是放下人间的富贵,五欲六尘的享受,还要放下天上,不能贪图。天福可大了,多少修行人,天上一逛马上就迷了。

过去在印度,无著、天亲、师子觉三兄弟,都是修法相唯识的,都有成就。三兄弟约好了,哪个要是先往生,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兜率净土,也叫弥勒净土。三兄弟约好了,哪个先去,去到之后要赶紧回来报个信。师子觉先往生,往生之后没消息了。以后无著往生了,三年之后回来,告诉天亲菩萨他到兜率内院了。天亲菩萨说,你往生,为什么?我们约好了马上就回来。他说是!我去了立刻就回来,我从兜率回来,这个世间三年了。现在我们懂得叫时差。真的,因为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所以他在那里打个转回来,人间三年,他那里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这才晓得,真的他是一见弥勒菩萨马上就回来报信,我们人间已经三年。他就问:师子觉呢?师子觉没有到内院,在外院里面碰到些天人,他就迷了。你看看修到那个程度,看到这些天人的时候就迷了,不容易。所以,弥勒净土没有西方净土那么容易。弥勒净土你到内院,你还得通过外院,外面那些很容易诱惑人的,连师子觉都被诱惑,何况一般人。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也增长高度的警觉心。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前面还有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合起来七科,七个科目总共三十七条,叫三十七道品。《弥陀经》里面也是从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讲起的,我们就知道它真的通大乘。如果不通大乘,《弥陀经》上怎么会有?净宗是大乘!从经文内容来看,也就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前面三科都成就了。我们要会看经文!到极乐世界去,前面那三科不提了,就是那三科毕业了,五根、五力还要从头学起,这个意思一定要懂。我们在现前,前面这三科就不能不重视。

四念处我讲过,讲得很详细。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首先要看破。四念处是讲四条,第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受是享受;「观心无常」,念头起伏不定;后面「观法无我」,我是主宰,没有主宰。这个四句是看破,很重要。为什么你放不下?你没看破,你执著这个身是我。佛首先告诉你,观身不净,你对这个身就不会再爱惜了。身确实不干净,你看看这里面东西是肮脏的,怎么知道?流出来的你就看到了。从眼流出来的是泪,耳流出来的耳屎,鼻流出来的鼻涕,口流出来的是痰,毛细孔流出来是汗,大小便流出来就更脏,里面东西往外流。所以晓得这不干净,你就不会爱惜它了。然后怎么样?借假修真。这是个假东西,认识它清楚之后,行,可以利用它,利用它修清净心;心清净了,身就清净。我们今天身不干净,主要是什么?心不干净。心要干净了,流出来的不一样。

我早年到香港讲经,是一九七七年,三十年前。香港同修告诉我,虚云老和尚抗战胜利之后到香港来过,住一个月。香港同修给他建个精舍,我去看过,老和尚住一个月就回去了。本来他们同修希望留他在香港,他告诉大家,这个地方不是修行地方,这是花花世界,不适合修行,所以还是回去。住一个月,大家知道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他不剃头的,他头发很长,你们看到的。他也不洗澡,他也不换衣服,所以生活真是方便,我们出门还带行李,他不需要。他有功夫,那一件衣服,春夏秋冬他都是这样,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从来也不洗。可是闻闻他衣服有香气,领子上都是油垢,都是黑黑的油垢,你闻闻看很香,不臭。这是什么?心清净,他流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济公,听说他身上的垢可以治病,他吐的痰也能治病,鼻涕也能治病,这是什么?这人心清净。这是宋朝时候的事,我们听说也没见过。可是民国年间出了个跟济公差不多一样的人,叫金山活佛。是江苏镇江金山寺里头一个出家人,他的法号叫妙善,抗战期间当中圆寂的,他圆寂在缅甸。这个人跟济公很像,也是疯疯癫癫的,一生不洗澡,但是他剃头,不洗澡。也是一生就穿一件长褂,衣服从来不洗的,春夏秋冬就这么一件衣服,人家看这个法师跟别人不一样。吃东西不但很随便,什么都吃,尤其奇怪的,他看到破铜烂铁,他一定都把它吃掉,很不可思议。人家供养他的钞票,他拿到手上就吃掉,这钞票多脏!多少人摸的,有细菌,他一点不在乎。有神通,真的有他心通,你起心动念他都知道。所以,常常给人治这些疑难杂症,医生治不好的,你碰到他,他就给你治好。真有其人,这不是一般的传说。

我在台湾认识的乐观法师,乐观法师曾经跟他在一起住过四个月,对他很了解。所以乐观写了一本书,《金山活佛神异录》,他告诉我确实是真的,一点不假。煮云法师也写了一本书,但是煮云法师跟他没有见过面,那完全是打听的。他到处打听金山活佛的故事,听人家讲故事,他就把它记录下来;乐观那本书是决定可靠的。这就证明心地清净,他身上流出来不是臭的,香的,莲花香味。这说明什么?大乘教里佛常讲的「境随心转」,意念!他心清净。同样是身体,不一样。金山活佛走的时候在缅甸,那位居士要求他洗澡,他是洗澡的时候站著走的。一生就那么一次,从来没洗过澡,人家要求他洗,好!他都答应,走了。我们从这些示现当中,就晓得真的境随心转。身体是我们跟心最接近的一个境界,所以心净没有一样不干净,心善没有一样不善,你整个细胞都善,分泌的东西都是清净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在这上下功夫。

观受是苦,受是什么?受是享受,佛给我们讲的,苦苦、坏苦、行苦通三界六道。欲界这三大类的苦全有,色界天没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因为他身体没有,我们讲他是灵界,他没有身体,没有身体就没有坏,但是他有行苦。行苦是什么?他虽然在那个境界里,他不能永恒保持。时间到了他的定功会失掉,失掉之后他又会往下堕落,所以叫行苦,保不住。三界之内统苦,一定要晓得。尤其是我们现在,现在的饮食起居真是《无量寿经》上说的「饮苦食毒」。科学家给我们提出警告,地球生病了,地球上的生态被破坏了。再下去不但我们吃的东西有毒,饮的水有毒,海水都有毒,到最后严重的时候空气有毒,人怎么能活?毒从哪里来的?毒的根源就是贪瞋痴,是所有一切毒害的根本。这不是宇宙上什么自然灾害,不是的,人心。

所以佛把贪瞋痴说之为三毒,根本,三毒的基因。修行人就懂得了,他把贪瞋痴转成戒定慧,戒定慧是好的,所以修成金刚不坏身,是戒定慧修成的。没有把三毒转变成戒定慧,纵然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只是定功控制住,它不起作用,并没有转变,所以这叫世间法。如果转烦恼成菩提,这叫出世间法;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这是小乘。所以佛为小乘根性的人跟他讲「根力正道」,讲藏教的三十七道品,帮助他证得四向四果,超越六道轮回。这小乘教,下面一句还是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