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九六讲)  2006/7/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9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开章」的三首偈,清凉大师的注解,昨天我们讲到问答,今天我们从问这个地方开始念。「问,此既是初,何得乃具后诸行位,及普贤德耶」,我们从这句看起。问的大意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我们现在再看清凉大师的开示。其实问答都是清凉大师自己假设的。下面解答,「古德释此,略有二门,一行布次第门,谓从微至著,从浅至深,次第相乘,以阶彼岸,如璎珞、仁王、起信、瑜伽等说」,这是一段。大师也很谦虚,不说是他自己的意思,古大德解答这个问题,略有二门。第一是行布次第,行布是佛门里面的术语,次第是我们现在一般中国人所讲的,实际上行布就是次第,次第就是行布。解答第一条就是讲次第,世出世法修学都要有次第。

「从微至著」,微是一般人没有注意到的,也就是讲小事,著是非常的显著、非常的明显。成语里头有句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大家都熟悉、都知道的。星星之火,譬如现在讲到森林防火,现在大家都很重视,绝对禁止任意丢香烟头。我们在野外,特别是干燥的时候,在森林地区,抽香烟丢个香烟头,认为这是很小的事情,微不足道,何必大惊小怪?可是这个香烟头很可能就引发森林大火,森林大火一烧起来不可收拾。这都是从微至著,在森林地区特别要小心火烛。抽烟,抽完烟之后一定要把烟蒂熄灭,细心观察确实熄灭,你才能放心离开。如果在野外野餐,那更要注意,离开的时候千万不能留一点点的火种,这是从微至著。

在中国教学,很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中国教学要讲求胎教?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老祖宗早就知道,胎儿还没出生,在胎胞里面,他确实受母亲思想、言行、举止、情绪种种的影响,包括饮食。他知不知道?知道!清清楚楚。外国人在这半个世纪,有很多人相信轮回,这是有调查报告的。差不多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相信轮回,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相信有天堂。最近很多心理医生,这半个世纪很流行的催眠术,让人回到过去世,甚至到过去很多世,十几世、二十几世,把病根,现在的病根、病源找出来,一找出来,治疗就非常容易,许多症候都化解掉了。证明人有前世,而且现在这些心理医生肯定人没有死亡,人是不会死的。死亡是什么?肉身。

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住在这个肉身里头,不晓得住过多少个身。这个身住了,到老的时候,身体不好用,不好使唤了,他就换一个。正如同我们穿衣服,衣服穿脏、穿破了,不适合了,脱掉换一件。所以,身体有生灭,我们讲有生死,灵性没有生灭,灵性是自己。而且这个灵性,外国人说得很有趣味,他说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他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有目的而来的,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这些说法愈说愈接近佛法。佛跟我们讲,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佛说得简单,一句话,「人生酬业」,来酬偿你过去所造的业。你做的善业,你在这个地方这一生来享福;你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那你这一生当中要受些苦报。这就是讲什么?因果报应。这是从受这方面来说的。

外国人除了受之外,他还讲学,人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佛经里头有没有这个意思?有。佛经不讲学习,讲修行,修行生生世世,不是一生。每个人都带著过去生中的习气,这一生当中接著再学。人都有佛性,佛在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他们讲的学习,在佛法里得到印证。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换句话说,两桩事情,一个是来受果报的,第二个是来进修、来学习,学习提升自己的灵性。

佛给我们讲的十法界,十法界有高下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进入上面一个层次?上面一个层次的水平比我们高,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所以凡夫成佛不是短时间,无量劫!学什么?学断恶修善。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恶习气是你迷了自性,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没有遇到善缘,所遇的都是不善的,你被他们染污了,这也是学习。染污的学习非常痛苦!为什么?来生还要受果报,受果报也是学习。受果报,我们佛法讲消业障!你说消业障是不是学习?是。人堕在饿鬼道,为什么会堕饿鬼道?贪婪的心太重,嫉妒的心太重,所以造作种种不善业,堕恶道。堕恶道你要受这个果报,受果报的时候要学习,学习什么?怎么样学习我不贪,因为是贪婪的因堕落的,现在我们要学习不贪,学习不愚痴,学习不瞋恚。如果能把这个学习得稍微有点功夫,他就离开恶道,离开恶道他又回到人间来。堕到恶道就好比我们念书一样,降级,成绩太差了,降级;再回来之后叫留级,没有升,你回到人间来是留级;到天道才算是升,升级了。

我们在人间,不管现在你是享福也好,是受罪也好,这是属於果报。没有关系,逆来顺受,最重要的还是修,还是要断恶修善。人道的标准是五戒十善,那我们就知道,我们学什么?我们要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里面,不妄语开出来,还有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学这个。这个要学得好,我们能够修到上品十善,那就升级了,来生就生天。天有二十八层,一层比一层殊胜。

你如果要真懂得,我受果报没有关系,无所谓,为什么?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好好学习。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了,那是果报!承受了。俞净意先生遇到灶神,灶神把他一生那些过失,他自己不以为是过失,经过灶神一点醒,他恍然觉悟,真的是过失,改过自新。改过自新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才能提升,他学得不错,所以下半辈子命运就转过来了。这是两个很明显的人,了凡先生跟俞净意,你看到他们怎样改造命运。就是我们这一生的命运是前世的果报,来生的命运是我们这一生的造作,我们这一生造作的因,来生就是果报。如果我们想来生的果报殊胜,不要在人间,到天上去,愈上层就愈好、愈幸福、愈快乐。得认真干!

我们今天看到圣人的教学,儒、释、道三家的教学,你们看《弟子规》,微不足道!但是,《弟子规》你如果真正依教奉行,每天读诵,你会觉察到一年比一年殊胜,也就是它里面有无量义。你从儿童开始学,学到八、九十岁的老翁,你还会兴趣十足。那是什么原因?这个里面法味无穷,字字句句无量义,跟大乘经教没有什么差别。要求小朋友要百分之百的落实,诸佛菩萨也是百分之百的落实。小朋友理解很浅,佛菩萨理解就深极了,这部《弟子规》展开决不亚於《大方广佛华严经》。尤其《华严经》上给我们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华严》是多,《弟子规》是一,真的是一多不二。所以到《华严》境界,这就是显著,从微至著。修学要从这些微细地方开始,才会有不可思议的成就。

第二句,「从浅至深,次第相乘」,学东西一定是由浅而深。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对大众一生的教诲是依这个次第。你看《华严》,一般说《华严》不算,为什么不算?因为《华严》是给法身菩萨说的,不是给我们一般人讲的。尤其《华严》是在定中讲的,你要没有这个定功,你就没有办法参加如来的法会。《华严》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说出来了。所以出了定之后,就从浅至深,讲「阿含」「阿含」好比小学,小乘;再讲「方等」,方等是大乘,初级的大乘;再讲「般若」,般若是大乘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你看他讲阿含十二年,小学,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这么长的时间,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二十二年差不多是一半。由此可知,这个部分是世尊教学的中心,时间用得最长,办的班级也最多,二十二年般若。最后的八年《法华》《法华经》的内容跟《华严》就没有两样,这是次第。

佛也是从小学办起,再办中学,「方等」像是中学,「般若」是大学,《法华》是研究所,《法华》就又归到《华严》。在中国,古来这些高僧大德跟我们讲,大乘经上面还有最高的,叫一乘经。一乘是《法华》里面讲的,佛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由此可知,次第相乘是佛的方便说。佛教化众生的目标就是一个,希望你成佛,不是叫你作菩萨、作罗汉,不是的,那是方便说。也就是好像现在父母期望儿女,你们念书都能够拿到博士学位,你拿到硕士、拿到学士是过程,不是终极的目标;终极目标一定是帮助众生成佛!慈悲到极处,我们不能不知道。但是你要拿到最高的学位,一定是从小学、中学、大学次第念上去,这就正确。所以,佛在《佛藏经》里面讲,「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要不依照佛的教学顺序来修学,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好的学生一定听老师的话,依教奉行,循序渐进,次第相乘就是循序渐进,这就对了。「以阶彼岸」,阶是阶梯,你通过这样的阶梯,你就能够证得,彼岸就是佛果,就是佛法里头最高的学位,佛陀。你要不是这样子修学法,不行!

下面举出几个例子,譬如《璎珞经》《仁王经》《起信论》《瑜伽师地论》,统统都是跟你讲次第的,都是跟你讲循序渐进。一乘,圆教一乘大法,古大德一般只肯定讲三部经,可真的不多。这三部经,第一部就是《华严经》,第二部就是《法华经》,第三部是《梵网经》《梵网经》非常可惜没传到中国来。我们现在藏经里面有一部《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是《梵网经》里面的一品,就是菩萨戒。这一品传到中国来,翻译出来了,其他的没有。《梵网经》是一部很大的经,只有这一品,所以这个一乘教没传来。但是三部我们中国就有两部,修行上障碍也就没有了,这是《华严》《法华》。第一种说法,就是有次第的,一般的修行法。

第二个说法,是「圆融通摄门,谓一位即具一切位等,如此经所说,亦如大品等中,一行具一切行」,我们就说到此地。因为提出问题来,是在《华严》上发问的,因为《华严》好像不是按次第,它通於前后,通於前后就好像不是次第,才提出这个疑问。这是真的,《华严》里面讲的是圆融,是通摄,摄就是包括,通前通后。「谓一位即具一切位等,如此经所说」《华严》里面讲的,《华严》任何一位前后全贯通。我们这个地方讲的五十一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五十五通常加四加行,我们这里不讲四加行,五十一个位次,每个位次都通一切位。

我们今天学的是最初、最基本的,好像盖大楼一样,我们还不是第一层,是地基。你说地基通不通最高的?好比说五十一层楼,我们今天连第一层都没到,第一层是初信位,我们今天是在基础上。基础也很深!有浅深差别不一样。我通常跟大家介绍基础,基础最深的、最底下的是《弟子规》。我们用净业三福来做基础就明了了。地下有三层,这个五十一层大楼下面有三层,下面三层是地基。第三层,就是最深的那一层,是《弟子规》。是什么?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下面第三层,这是地基里头最重要的基础。

我常常讲三教的基础教育,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这个话我讲了很多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把它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我把它落实在《感应篇》,道教的《感应篇》「修十善业」,这个太明显了,就是佛法里面的《十善业道经》。你说这三样东西通不通究竟佛果?究竟佛果是第五十二层,顶尖。你说它通不通?十信菩萨以这个为基础,十住还是这个基础,十行、十回向还是这个基础,十地、等觉、妙觉还离不开它。你就晓得弟子规、十善业通十地菩萨、通等觉菩萨、通妙觉佛果,一位即具一切位。那我们想,等觉菩萨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造的,你拿弟子规去跟他对照,这一百一十三条条条都是打一百分,满分!等觉菩萨如是,确实是满分,妙觉的佛果也是满分。再往下看,看到十信菩萨,还是满分,初信位菩萨也是满分,你就知道任何一位都具一切位。因为一切位这些修行人、这些佛菩萨们,十善业、弟子规、感应篇统统是满分。

我们今天在学,学了怎么样?我们没有学到满分。如果哪一天学到满分,那恭喜你,你就从地下层到地上一层,这一层就是初信位菩萨,我们这里讲的初发心的菩萨。初发心的菩萨这差不多是一百分,但是这个一百分跟上面比,比不上。在形式上是差不多,很像,实际上由境界上讲,差别太大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跟等觉、妙觉完全一样?要到发心住,不但在形式上完全一样,在境界上也一样。如果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这三样东西你就会非常宝贵珍惜,拼命用功,你就学习了。你今天对这个好像提不起兴趣,勉强在那里学习,学得不够彻底,你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这三样东西你抓住了,如获至宝,这个东西可以保证你成佛作祖,保证你证无上菩提。你要是这三样东西有欠缺,你怎么修,生生世世无量劫中你都不能成就。你说这个多么重要,这《华严经》上讲的。

「亦如大品等中」,大品是《般若经》《般若经》是大乘的精华,世尊二十二年所说。《般若经》在我们藏经里面分量也最大,六百卷。我们的《华严经》八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加上「普贤菩萨行愿品」四十卷,去掉当中重复的,《华严经》实际上九十九卷,差一卷一百卷;换句话说,是《大般若经》的六分之一。六百卷《大般若》讲些什么?我也给诸位做过报告,古大德都肯定《金刚经》这一卷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纲要,不错,说得很好。而《般若心经》,玄奘大师翻译的,二百六十个字,可以说是《金刚般若》的纲要,《大般若经》纲要的纲要,确实是《般若经》的核心,说得好。

如果我们再把它归纳,我把它归纳成十二个字,世尊二十二年所说的,说的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大般若经》很多人没读过,《心经》念过,《般若心经》是不是这个意思?《金刚经》诸位读过,《金刚经》是不是这样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讲的是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万法的真相。世尊用二十二年的时间不厌其烦的详细给我们说,《般若经》里头就有这个意思,就有圆融含摄的意思,它讲一行具一切行,这意思很深。一位具足一切位,一行具足一切行!

我们起心动念,一个善念,念才起,遍法界虚空界;一个恶念,念才起,也遍法界虚空界。遍法界虚空界里面佛菩萨多、修行人多,但是凡夫也多,造业也多。不会引发重大的灾难,原因是什么?净业的力量跟染业平衡了。在染业里面,善业的力量跟恶业的力量几乎也平衡了,不平衡只是出现一些特殊的状况,一般讲大致上是平衡的,所以法界能建立;要不然这个法界就不能建立、不能成立了,这个讲的话是真的。

为什么一行具足一切行,一位具足一切位?统统是法性变的。这就是大经上说了,宇宙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森罗万象从哪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在《华严》里面就是法性,所变的是法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法性里面没有对立。如果一行不具足另外一行,它就对立;如果一位不具足一切位,那位位也就独立,也就真有了。没有对立。对立从哪里来的?对立是迷了心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起了无明,无明里面出现对立,这是错误的根源。因为事实里头没有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才是事实真相。

这里面又有二门,「此中有二门,一缘起相由门,二法界融摄门」。下面大师从这两门给我们解释,先说缘起。「前中普揽一切始终诸位」,无边,底下还有两个字行海,「一切始终诸位,无边行海同一缘起,为普贤行德」,底下还有一句我们把它念下去,「良以诸缘相望,略有二义」。这个里头我们要简单说明一下。「前中」,前是指我们这部经前面,你看看我们读过「华藏世界品」,读过「世界成就品」,这普揽一切。「始终诸位」,就菩萨地位上来说,从初信位到等觉,这是菩萨位次,五十一个位次。再往上去叫妙觉,妙觉不是菩萨,妙觉是佛。菩萨是因位,在修因,在学习,没毕业;妙觉是果位,毕业了,等於说最高的学位拿到了。没有拿到之前是因位,拿到之后这属於果位。所以「诸位」是指菩萨的位次,五十一个位次。

「无边行海」,无边是说法门多、时间长,没有边际,行就是现在外国人讲的学习。为什么?断烦恼、证菩提是要从行海里面去锻炼的。本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清凉大师讲得非常好,五十三参说什么?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事有善、有恶、有无记,统统都要经历,你才明了;你要不经历,你就不明了。人家问地狱什么?地狱去过,地狱什么状况,真正在地狱里受过那些罪,了解!人家问天堂,天堂也住过,也做过天人,你样样都知道。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桩事情你没有经历过,你要亲身去经历。外国人讲学习,他们现在也发现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生生世世无止境的在学习。但是讲无止境的学习还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学习是有止境的,不过时间太长了。

我们今天在六道里面的学习,真的是很麻烦,为什么?他有退转。前面李长者在《合论》里面告诉我们,为什么会退转,为什么不退转,讲得很清楚。我们在六道这个阶段里面学习,六道刚才给诸位说过,就是在这一栋大楼的地下室,地基里面。地基里头是地下室,在这里学习,从来没有走到第一层,就是没有走上来过,都是在地下室。地下室也有很多层,上上下下,走上去又下去,堕下去,他都没有办法升到第一层。升到第一层之后就好办了,为什么?退下来的机会少了,只有向上,没有往下退。但是在下面的时候似乎已经忘掉,不知道上面还有,就在六道。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以为是到顶了,其实不是,超过非非想处天才是第一层。无量劫来没有离开过地下室,苦就苦在这个地方。但是不管是地下室也好,五十二层高楼也好,「同一缘起」,这个没错的。同是一栋大楼,没离开这个大楼,地下室也是大楼,地上还是大楼。「为普贤行德」。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在此地休息一下。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的《疏》文。我们还是从「前中普揽一切始终」从这一句开始。「前中普揽一切始终诸位,无边行海同一缘起,为普贤行德,良以诸缘相望,略有二义」,我们接著这句来学习。这都是讲的事实真相,虽然是事实真相,我们凡夫迷失得太久了。迷得太久,时间太长,所以现在从习惯上来讲,看这桩事情好像特别生疏,不知道这些事情就在眼前。《华严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都在当下,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明白了。

「为普贤行德」,普贤的行德无量无边。《华严》是用菩萨来表法,普贤跟文殊,普贤代表行德,文殊代表智德,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行门,就是一行具足一切行,任何一行都跟法性相应,这叫行德。总的来说就是十大愿王,这是总的纲领,细说就是前面「净行品」里面一百四十一桩事情。所以十愿是纲,一百四十一愿是目,普摄无量无边的行门。

我们先从缘起上来看,「良以诸缘相望,略有二义」。缘,我们现在讲条件,任何一法不是单独而生起的,在佛法里面讲无量因缘,任何一法都有无量因缘,就是无量的条件。所以绝对不是没有原因,有的。世尊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这个四大类是大乘教里头常讲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无量因缘也不出这个四大类。诸缘,诸缘相望就是诸缘的关系,再给我们略说二义。第一个是「约用」,用是作用。「由相待故」,相待就是对立、就是相对。由相对故,它就有有力、有无力的意思,有有力、有无力。「是故得相收及相入也」,一定是相对的它才起作用,起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作用。西方的科学家发现了相对论,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法都超不出相对的定律,认为这是真理。而实际上,在佛法讲,这是个现象,十法界里面的现象,从缘起当中产生的现象。相对就有有力、无力,於是在现象里面就产有相收及相入,有这两个意思,这是从作用上讲的。

用不离体,体不离用,从体上说,「由相作故,有有体无体义,是故得相即及相入是也」,这是从体。这个体不是说性体,但是它离不开性体。我们今天讲万物,万物之体有质体,我们讲性质。体是什么?体是性质。性质在佛法里面讲,这体是有两个,一个是性体,一个是质体。性体是法性,唯心所现,这是真的。性体虽有,一般人见不到,如果见到了,问题解决了。见到是什么?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一切就圆融了,就互摄了。我们一般人讲体,执著在质体。

这个地方讲有体跟无体,有体是有形相的,你能够接触得到的,我们叫它做质体。无体是性体,是真如本性,因为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精神还是属於有体,法相唯识里面讲得清楚。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从哪来的?八识里面就讲得清楚,精神是阿赖耶的见分,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见分跟相分从哪里来的?是从自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谁知道有自证分?它另外还有个证自证分。从这些讲法里头,我们就明白了,《华严经》里面讲的法性就是自证分,讲的佛性就是证自证分。佛性是什么?觉性,也就是说法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这是觉性,就是法性里面本觉的这部分,通常我们也称它为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意思是说一切众生皆有法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法性是自己,不是别人,能现能变,能现森罗万象,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法性才是真正的体。

这个有体、无体的意思是互通的,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你要是从法性上去看,法性是有体,法相没有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都没有体,这是从法性上看。如果从现相上看,精神世界有体,物质世界也有体,体是什么?体就是见、相两分。而法性无体,为什么说法性无体?法性是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不但你看不见,因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也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时间、空间都从它变现出来的。古人用一句话来形容它,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是一句搪塞的话,是事实真相。就是法性你不能够去思惟,你一思惟,错了,你思惟不到。你也没有办法去讨论,你说不出来,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可以能够体会得到,什么时候体会?心清净到极处,没有言语,没有念头,它就在前面。

所以大乘教里面讲,这桩事情「唯证乃知」,你要不能够亲证,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你不知道。我们今天晓得这桩事情,是佛说的,不是我们亲证的。什么人亲证?《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圆教初住菩萨。所以亲证之后就不退,没有亲证有退转,六道里面是决定退转。而且退的时间多,进的时间少,真的叫进一步退十步,所以学习、修行的时间太长!到四圣法界的时候,虽有退,但是人家进的时间多,退的时间少,比起六道凡夫他们真是我们看是勇猛精进。因为四圣阿罗汉决定不会退到六道,四圣法界他退的底限是阿罗汉;菩萨会退到阿罗汉,阿罗汉再修行又变成菩萨,决定不会退到六道。所以我们知道他进的时间多,退的时间少。到什么时候才不退?圆教初住,那就是脱离十法界,永远不退了。所以大经上佛告诉我们,证到初住菩萨就得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禅宗里面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什么地位?就是圆教初住。到这个时候只有往前进,没有往后退,永远不退。这些性相、理事、因果,《华严》讲得透彻,统统都讲到。

所以一切诸法相即、相入,「是故得相即及相入是也」。相即、相入是不二义,一法里头具足一切法,一位里面具足一切位。讲到究竟,我们在前面读过,一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里面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个境界一般人很难体会。过去,贤首国师在皇宫里面讲到这桩事情,皇帝听不懂,什么叫相即、相入?他请皇帝做个八角亭,做个亭子,这八角亭里面就是八面,每一面都放一个大镜子。诸位要知道唐朝那个时候,我们现在这种玻璃镜子没有发明,那时候什么镜子?铜片,铜片磨得很干净,能照,放八个大镜子。贤首国师请皇帝到亭子当中站著,看看八面镜子,马上就明白什么叫相即相入。这个镜子里面一照这个人,互相一照,重重无尽。实际上不必要八面,两面镜子你就看到了,两个镜子对照,你站在镜子当中,你看看镜子里面的现相。镜子里面还有镜子,就像什么?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微尘,重重无尽。什么人能入这个境界?这就是不可思议了。我们只站在这里是感觉一下,入不进去。普贤菩萨能入,能入这个境界,不可思议。

我们再看下文,「此经之中,依斯义故,行位相收,总有四说」,这就给我们讲得详细一点。此经是《华严经》,尤其是《华严经》这一品「贤首品」,依这个意思讲行位相收,就是一位具足一切位,一行具足一切行,这给我们讲事实真相。你要真的知道事实真相,你就晓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是没人知道,遍法界虚空界,入这个境界都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时间没有了,没有先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是没有远近。就像两面镜子互相照一样,时空突破了。起个念头遍法界虚空界,一个动作也是遍法界虚空界,这很不容易体会,唯有在两面镜子对照的时候,能够有这点感受。两面镜子对照,我们一个动作,你看多少,全部都有了。能够体会到一点行位相收,相收、相入的意思能够体会到一些。

总有四说,第一,「或始具终」,始是开始,开始里面具足圆满,终就是圆满,「如此门中,具一切行位,普贤德海者是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初发心,具不具足?具足。我们今天是凡夫,六道凡夫,我们发心想修行成佛,就跟五十一位菩萨、跟妙觉佛就通了。为什么不能成就?因为你会退,你遇到缘,把这个愿忘掉了,你又退转,这就是六道里头退得多、进得少。你不是念念都是佛法,如果念念都是佛法,这一生可能都成就了,尤其修净土法门。所以往生没有别的技巧,起心动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你要问多久才能成佛?《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若一日」,一天就能成佛;「若二日到若七日」,不难!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这一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纯是阿弥陀佛,没有一个杂念,他就有感应。

在历史上有这个例子,《往生传》里面很多人都知道宋朝的莹珂法师,他念三天成就了。给我们证明《弥陀经》上说,「若一日到若七日」不假,他真办到了。他也不知道他三天能成就,他只知道关起门来一心念佛,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他真是拼命,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就这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要把阿弥陀佛念来。念了三天三夜,人大概也差不多了,可是他意志力太强,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毅力?他是个出家人,不守清规,也就是说业障习气太重,禁不起诱惑,所以常常破戒犯规。好处是他相信因果,自己想想自己的行为将来必定堕阿鼻地狱,一想到地狱就害怕,地狱堕进去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常常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

遇到同参道友们,他是很难得,他说直话,没有隐瞒自己的过失,绝不隐瞒自己的缺点,这所谓发露忏悔。向同参道友们请教,有没有什么法子能救我,救我将来不堕地狱?这些道友们找了一本《往生传》送给他看,他是看了那些念佛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才发心,这个办法行。万缘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归命净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畏惧地狱果报的意念非常恳切!真怕堕地狱,求阿弥陀佛来救他。没想到三天,阿弥陀佛就真的来现前,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从这里得到了证明。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你现在寿命没到,还有十年阳寿,你好好的修,到你阳寿终的时候我再来接引你。

莹珂这是见到阿弥陀佛了,他很聪明,他把这个机会抓住,向阿弥陀佛恳求,「我十年阳寿不要了,可不可以?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听了之后笑笑点头,「行,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为什么当时不带走他,要三天?这就是为一切众生做示现,让大家看看净宗法门真实的效果。所以佛就跟他讲三天。佛这么一答应,他是太高兴了,他把他的房门打开,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了,三天之后要接我往生。寺庙里头没有一个人相信,破戒犯斋,关著房门念三天佛,三天就能往生,哪有这种事?做示现的。但是看他说话的语气态度又不像骗人,好像真有这么回事情,好在三天时间短,不长,所以大家说,好!那等著看,看你三天之后佛来不来接你?你是不是真的往生?

到第三天,莹珂恳求寺院的大众帮他助念,送他往生。当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真的能往生,哪个人不欢喜来助念、来送你?到第三天的时候,真的大家帮他助念,助念不到一刻钟,他就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我看到了,现在就跟他走」,没有生病,这就往生了。诸位想想,莹珂法师发心关起门来求念阿弥陀佛,发这个心,他的心真,他的愿切,他的行确实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做到了。

为什么后头还有十年寿命他不要了?他跟佛说,「我的习气太重,禁不起诱惑,如果再有十年,不知道要犯多少过失,不知道要作多少孽,可能最后就不能往生」。现在这三天三夜,真的把他的业障忏掉,才感应佛现前。他很聪明,他有智慧,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佛三天之后接引,这就是告诉大众,做个示现,做个念佛往生的表演,让大众都来看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都有记载。所以这是讲时间短的,《弥陀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

再讲一般的时间,长的,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所看到的,大概是三年到五年。十之七、八是三年成就,再少数一点,五年肯定成就。这初发心就相即相入,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为什么不能像莹珂法师那么快的感应?你的业障烦恼习气太重,你发心的勇猛不够,所以必须要长一点的时间,二年、三年感应现前。总而言之一句话,要真干,要对於这个世界,身心世界没有一丝毫留恋,才行;有一丝毫留恋、有一丝毫牵挂,就不行了。

通常一般人的习气,这个事情我看得惯,我看了喜欢,那个事情我看不惯,你不能往生。为什么?障碍了。你对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还那么关心,这是什么?没放下!一般人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就是要二、三年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前些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的林长陈光别,那是个银行家。晚年生病,当然就不能够上班,躺在病床上,头脑很清楚。我在新加坡讲经,这时候他才真正想到要听经,躺在床上没有事情,希望来听经。那个时候正好讲《无量寿经》,李木源就把我讲经的录相带送给他。听说他每天听八个小时,一遍听完之后从头再听,听了五、六遍,他明白了,一心念佛。

反正电视机就放在他的旁边,他躺在床上,睁开眼睛就看到电视机;念佛机帮助他念佛,佛号不中断。两年,心里没有妄念,不是听经,就是念佛,其他统统放下了,两年。他就跟李木源说,「我想往生,想走了」,说这个话,我们相信他的功夫成熟,他真可以往生。李木源居士劝他,你现在还不能走,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希望他再多住几年,只要他在,他的声望能够安定人心。於是他就点点头,好!又两年。他还到居士林开了一次董事会,人事都安排好了。我听他家里人说,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日期,可是也没有人敢问他,不知道什么意思。八月初七、八月初七写了几十个,这三个月之前。三个月之后,就在他写的日期那一天往生的。前后听经、念佛四年。我们知道他两年就成熟了,后面两年是李居士要求他多住两年,让居士林的人事安定下来。

他虽然是个学佛的佛教徒,可是银行家,搞企业的。一生盖庙,护持道场,出钱出力,没有听过经,没有念过佛。到生病的时候才真干!先听经,明白净土的理论、方法、境界,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放下万缘,一心正念。他在往生的前两天,请我去给他做三皈五戒,第三天他就走了。走了之后还有瑞相,我跟诸位讲过,他的冤亲债主很多!在居士林附身在一个居士身上,来传递这些讯息,证明老林长真的往生。这些冤亲债主看到也非常欢喜,不找麻烦,他真的往生。这些冤亲债主到居士林求授皈依,要求听经,指定听《地藏菩萨本愿经》

很多的冤亲债主,附在一个女居士的身上,年轻人。附身的时候说出这些话,说完之后她就昏倒,再清醒过来问她,她什么都不知道。这桩事情,被附身的人来见过我,把前前后后的事情,后面还有感应都告诉我。陈光别居士临终的示现,一点都不假!所以从这些你就晓得,我们虽然是凡夫,凡夫发一念真诚心,也具足一切行位,也跟普贤德海相应。这是讲始具终,这开始就一直通达到妙觉位,到等觉、到妙觉。

第二,「或终具始,并在十地位后,如下文十定、十通等说」《华严经》后面有「十定品」、有「十通品」,这是说什么?说等觉、妙觉,这是从终,终通始。这就像我前面跟诸位报告的,我们现在学习是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始,这是净业三福里头的第一条。第一条里面,这里讲了儒、释、道的三个基本教学,「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三样东西是根本的根本、是最初。我们看等觉、看妙觉、看十地菩萨,他们应化在十法界,不论用什么身分,有没有具足弟子规、十善业、感应篇?统统具足。所以我说统统打一百分,始通终,终通始。

第三,「或诸位齐收,并在十住等,一一位中,各收一切,悉至究竟,如下文十住十行等说」。不但是初发心通到佛果,而且前面也跟诸位做报告,初信、二信、三信、四信到十信统通。再告诉诸位,讲得清楚明白一点,初信位的菩萨,这三门基本课程都拿到满分,他才能够证得初信位。我们现在这三样东西的修学,分数都不够满分,所以还在地下,这个地下就是十法界的六道。十法界四圣在地上,初信位菩萨第一层,二信位菩萨是第二层,一直到六信位还是属於六道的范围,六道的诸天;到七信位,出了六道,七信位是阿罗汉,出六道,在四圣法界;到十信位,出十法界,到出十法界那就真正不退转了。

可是六道里面,证得初信的时候,他绝对不堕三途。从初信到六信,他们修行的地方是天上、人间,往来就是天上人间,都在那里修、都在那里学习。把烦恼习气统统断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在四圣法界断,见思烦恼决定在六道里头断,这都圆满成就。所以我们这个基础的修学,就是讲这三个根,我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儒、释、道这三个根通每个地位,诸位齐收,位位都有。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接著这个地方再来学习。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