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九一讲)  2006/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今天我们接著看李长者《合论》末后这段,从「如此品颂云」,从这一句开始。「如此品颂云,一切世界诸群生,少有欲求声闻乘,求独觉者转复少,趣大乘者甚难遇,趣大乘者犹为易,能信此法倍更难」。这是长者引用这品经里面的偈颂,说明能信此法,确实是希有。

首先说一切世界的众生,这些众生主要都是说六道里面的。我们在「华藏世界品」读过,「世界成就品」也读过。诸佛刹土像我们娑婆世界这种状况确实很多,经上讲的无量无边,没有法子计算。可是诸佛如来的清净国土,一真法界,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不在少数。从经文我们能体会到,众生确实是难度。为什么难度?习性改不过来,道理就在此地。现在连西方人逐渐也明白了,人到这个世界来干什么的?这是我们看这一段。如果把我们的眼光放开,让我们看到整个十法界,整个六道,这一切众生在六道、在十法界,为的是什么?真正的目的几个人明了?

外国的科学家,这些年来对於灵学有很大的兴趣。确实有不少通灵的人,跟不同维次空间高等的灵媒(也有地方称神灵)接触,从那边得来的讯息。众生在六道、在十法界,真正的目的就是学习。他们说学习,我们一听就明白,学习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修行。学习什么?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去掉。神灵透给我们的消息,要我们学习耐心,要学习自爱,要学习爱别人,要学习包容,要学习宽恕。诸位想想看,这跟佛经上讲的是不是一桩事情?佛教给我们,学著断十恶,修十善,教菩萨要断六大类的烦恼。第一个是悭贪,要舍弃、要放下,要学布施,施舍;要断恶业,要学习守法、持戒;处事待人接物要学习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凡夫成佛要无量劫,生生世世无论在哪一道,无论在哪个法界,没有别的,都在那里学习。

有人学习的进度快,有人进度很慢;有人顺著法性不断向上提升;有人违背法性,不但不能提升,还要往下堕落。提升是学习,堕落也是学习,有升有堕,所以时劫就长。堕落就是此地讲的退转。退转怎么样?重来,过去学的不算,要重新来,所以时间就长。如果只有进没有退,凡夫作佛哪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问题就是,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时间太长,染上严重的恶习。纵然学得不错,佛法里面讲,修得不错,修得很好,不定一个烦恼起现行,就让你堕落,这个例子太多。

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他两个同参道友的故事,我们听了之后就明白了。这两位法师都是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倓虚法师也是谛老的学生,他们是师兄弟,同学。他常说,一个参禅的,不错了。在禅堂里面从一个清众,十几年,参的功夫不错,渐渐提升到首座和尚。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只要你功夫得力,有护法神守护,冤亲债主对你无可奈何。如果你一退心,怎么退心?傲慢,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我现在做了首座和尚,在一个道场里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上面还有个住持方丈,方丈下面就是首座,总觉得不错了。生活起居有侍者照顾,也收不少皈依徒弟,供养也多了,傲慢心生起来。这个念头才生,护法神就走了,冤亲债主找来了。

这个冤亲债主不是别人,是他的太太,他是结了婚,也生了一个女儿,以后他学了佛,发心出家。太太不同意,太太投河自杀,女儿送给别人去养。他太太的冤鬼,这十几二十年来就是围绕著他。因为他修得不错,有护法神,这个灵鬼沾不上边。一念傲慢心生起来,护法神走了,这个太太贴到他的身,於是首座和尚就不正常了,常常想跳河自杀。有那么一、二次被人救起来,一般人讲,首座和尚有什么看不开的,怎么要去跳河?他自己并不知道。最后一次,因为大家知道他精神不正常,就看得很严,他住的寮房外面都有人看守。有一天,发现房间里面没有人,把门打开,他窗户开的。谛闲老和尚一看这个情形,不好!你们赶快去找,他从窗户上走的。结果真的他跳河淹死了,找了一天,尸首找到了。

首座和尚出了事,老和尚说同参道友同学一番,给他做个超度佛事,超度超度他。正好在这个时候他女儿来了,哭哭啼啼来见老和尚。老和尚说,怎么回事?她说昨天晚上,她梦到她的父亲跟母亲来告诉她,今天他们要去上任。谛老和尚听了,上什么任?她说,他们两个做土地公去了,她的爸爸(就是首座和尚)做土地公,她母亲就是土地奶奶。谛闲法师这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这个跳河不是他,是他以前没有出家时那个太太,跳水死的,围绕著他。正好庙门口建了个土地庙,老和尚就想,准是这个土地庙的土地奶奶、土地公。好!就在土地庙里面诵经超度。

谛老和尚也很有趣,他说,今天土地公、土地奶奶上任,如果真的是你,首座和尚真的是你,你也显点灵给我们看看。说完这个话没有多久,就看到土地庙前面有一个小旋风,就像龙卷风一样,很小,大众在诵经,就在诵经前面绕。老和尚笑笑,这真的,一点不假。谛闲法师提出这个公案提醒我们。凡夫修行很难成就,没有别的,就是退转。稍稍到一个地步,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不知道谦虚,不知道恭敬,自以为是,这就堕落了。

另外一个念佛的,真往生了,锅漏匠大家都知道。这是谛老徒弟最特殊的两个人。锅漏匠很了不起,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跟谛闲法师从小是邻居,小时候的玩伴。一生贫苦潦倒,以后找到这个老朋友,老朋友出家了。还不错,做了观宗寺的知客,找到这个,一定要跟他出家,太苦,生活太苦了。你看谛老教他,他说:你已经四十多岁,学教,你没有念过书,来不及,就是出家,出家五堂功课,看这个样子你也学不会;五堂功课学不会,寺庙不能住。

最后老和尚真的是没有法子,在乡下找个小庙,没人住的,就把他安置在那里。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好好的念,念累了你就歇一会儿,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将来准有好处。他也不知道什么好处,反正这个人老实,老实人容易度。就这一句佛号,就听老和尚的教诲,念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没有病。谛老和尚给他办后事,对他非常赞叹,赞叹说他的成就,「许多名山宝刹方丈、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句佛号,什么都不懂。他真的没有妄念,真的是放下万缘,一天到晚就是抓住这句佛号,三年成功。倓老法师常常讲这个故事,勉励大众,说明修行不容易。

这个世界里面六道众生,「少有欲求声闻乘」。小乘,有几个人想修小乘?太少了,说老实话,这个世间人,求的是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一般人讲升官发财;求儿孙满堂,求健康长寿,全都是求的世间福报。我们今天学佛的,不学佛的不提,单单讲学佛的,求世间福报的人总要占著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占这么多。真正求道的太少!求小乘的就不多,「求独觉者转复少」,独觉是辟支佛,想证辟支佛果的人比求声闻的更少。再看「趣大乘者甚难遇」,就更少了。

学大乘的,学大乘是学菩萨。我们现在在形式上看,中国出家人全是大乘,细心去观察,不看别人,看自己,像大乘吗?连声闻都不如。虽然出了家,出家之后还是求世间名利,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放下,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有放下。所以说连小乘都不如,自己总要知道。别人的事情,不要去管他,认真反省自己,我每天干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我来生到哪里去?自己不能不知道。

再说「趣大乘者犹为易」,比较起来,修大乘很容易。「能信此法倍更难」,此法是《华严》,对《华严》能生信心,比一般修大乘还要难。为什么?《华严》所说的是不思议解脱境界,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讲究科学,科学头一个是要拿证据来。《华严》里面所说的,你能拿得出证据?拿不出证据,没人相信。你居然还能信,还可以学,真不容易。

我们再看下面这首偈。「又如下颂云,有以手擎十佛刹,尽於一劫空中住,彼之所作未为难,能信此法倍更难」。这个比喻,它的难度,我们能够想像得到。以手,擎是托在手上,托的什么东西?十个佛刹。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个佛刹,就是通常大乘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现在我们讲的银河系,这是大星系,银河系在佛法里是一个单位世界。我们初学佛的时候没想到,我初学佛的时候,小时候有点天文常识,我是把太阳系看作是单位世界,把银河系看作是大千世界。

黄老讲我的看法错了,银河系才是单位世界。我想那个太大了,一个佛刹有多少个银河系?你看一千个单位世界,叫一个小千;再以小千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再以中千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这样倍倍相乘,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十亿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个佛刹。我们手上要能够擎十个佛刹,一个佛刹是十亿个银河系,十乘十是一百,百亿的银河系在手中捧著。捧多久?捧一劫,这个难,这谁能做得到,没有人可以做得到。举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难度,这个难度要比起能够真正信《华严经》的,它很容易。信《华严经》比这个还要难,你能相信吗?你以为我现在信《华严》,我觉得不难。

其实我们现在是在听讲《华严》,有没有信?没有。为什么?我在前面跟诸位多次报告过,如果要真的信,讲到初信这段经文,你就是初信位菩萨,讲到二信,你就是二信菩萨。现在我们讲到十信,你是不是十信菩萨?你如果真的是十信菩萨,那就是这个偈子上所讲的。我们把这些话暂时停一停,我们回过头来讲最初方便。出家学佛要落实沙弥律仪,我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连沙弥的资格都没有,你就晓得难。在家学佛,三皈五戒做到没有?三皈五戒受了,受了怎么样?没做到,受跟没受没有两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反省、去检点。为什么沙弥律仪做不到?十善业没做到。为什么十善业做不到?弟子规没做到。像一棵树一样,这树为什么会枯死?仔细检查,它没有根。没有根,插在地上是死的,不是活的。学了一点仪规,三皈五戒,甚至於沙弥律仪、比丘戒、菩萨戒都受了,好像看到有一点根,在哪里?在地面上,往下去一看,地底下没有根,还是死的。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不能不向同学们呼吁,要认真反省检点,我们是不是真的想学佛?真想学佛,从哪里学起?扎根学起。中国几千年来,佛教传到中国有两千年了,这两千年来中国人有三个根,真的是根深蒂固。这三个根,头一个是儒家的《弟子规》,第二个是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第三个是佛家的十善业道,这三个根。如果没有这三个根,那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学都不能成就。参禅不能开悟,不但不能开悟,连禅定都得不到。为什么?爱欲没有断!怎么个修法都出不了欲界;六道里头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不了欲界,你说多可怜!你还有欲望。

诸佛菩萨、世出世间圣人慈悲到极处,教导我们出离的方法,就是现在外国人从神灵那边得来的讯息。教我们怎么学习,学习断恶,学习修善。先学著不堕三恶道,再学著从人道提升到欲界天,从欲界天再学习,提升到色界天。从色界天再学习,提升到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再学习,提升到声闻。步步向上提升!这个话说来容易,实际上在修的时候,内有烦恼,习气不断,外有恶缘。像谛闲法师参禅的这个徒弟,到一定的高的地位,傲慢生起来,这是里面的烦恼习气。外面有冤亲债主,不肯放过他,拉他去当土地公,她还是不离开他,她去做土地奶奶了。这些公案香港同修很熟悉,因为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住的时间长,老法师慈悲,常常讲给大家听,提醒大家。有几个人真听进去?有几个人天天认真反省,认真改过?诸位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你才知道学佛难,学大乘尤其是难。净土虽然是易行道,难信之法!没有人肯相信。

我们学净土,信了没有?说老实话,半信半疑。为什么?你没放下。真信的人,像锅漏匠真信,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最近的,黄忠昌居士真信,两年十个月极乐世界作佛去。他们在世间的时候,默默无闻,没有人尊敬他。他为什么会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没有别的,真信切愿,放下万缘,一心正念,什么都放下。黄忠昌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声六字洪名。锅漏匠不认识字,不但《无量寿经》他没有,《弥陀经》也没有,就是一句六字洪名。这是什么?这是真信,真信难得;念佛的人多,真信的人不多。

早年我在台中追随李老师,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不说别人,说台中莲社的莲友。那个时候的莲友们差不多人数到三十万。老师常说,莲友虽然是多,真正能往生的,一万人当中只有二、三人而已。实在说,就不错了,一万人当中有二、三个,十万人就有二、三十个。三十万人就相当可观了,差不多将近一百人,很可观。老师常常勉励我们,我们的问题自己要清楚,就是放不下障碍,什么时候放下你什么时候成就。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劝勉我们,修行人在这个世间一切要随缘,不可以攀缘。随缘没有障碍,攀缘就是障碍。什么叫攀缘?有求,有得有失,这就错了。什么时候能够学会没有得失,什么都好。我要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最好做榜样给他们看,现身说法。锅漏匠现身说法,感动多少人,黄忠昌现身说法,我听说感动不少人。现在很多人学他,三年止语,他留下一篇文章,说明止语的好处。这叫真信!

末后两句说,「遇此难信而能信,真信决定不退故」。这个人,我们就知道是大乘教上常讲的根熟众生,这个人根熟了。记得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见出家人章嘉大师,头一天给我开示,「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你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你的菩提道上障碍就没有了。特别是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绝对要舍得干干净净,像锅漏匠,像黄忠昌。舍干净了,就没有牵挂,没有忧虑。只要你有东西没有舍,你会常常牵挂它,那就是你的魔障,那就是你的冤亲债主,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的论文,「又如此经普贤菩萨云,但闻如来名号,及所说法门,闻而不信,亦能成金刚智种,如人食少金刚喻」,到这儿是一段。这就是说明,佛法在这个世间殊胜无比的利益。举普贤菩萨的话说,「但闻如来名号」,如来名号很多。或者是闻菩萨的名号,乃至於所说的法门,听多少?听一句。闻一尊佛菩萨名号,听一句经,听了怎么样?不相信,甚至於排斥,都不要紧,毁谤也不要紧。阿赖耶识里面佛的种子种下了,金刚智种,这个种子永远不坏,佛经里有个比喻叫「食少金刚喻」,你虽然吃很少的金刚,永远不坏;就是佛法的种子种在你阿赖耶识里面,你的业障消完了,这个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换句话说,就怕你没有机会接触到。

在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佛法衰微到极处,几个人真正能相信?为什么他不相信?过去生中没有种种子,没有佛的种子,或者是曾经接触过佛法,前生闻佛菩萨名号,听大乘经,不相信。这一生当中,又遇到不善的缘,所以信心生不起来,这么个原因。由此可知,能生一点信心,不是一生、二生、三四五生而种善根。那个善根很浅,不成熟。真正能对佛法生起信心,佛经上常讲,无量劫来所种善根,你听了才生欢喜心,你才能接受,才能依教奉行。

由此可知,我们在座的诸位同学,就像《般若经》上所说的,绝对不是一生、二生、三四五生所种善根。为什么?善根浅薄的人,在这个讲堂里面坐不住,他听不进去,听个一、二句他就要走,再就不来了。这个道理很正常,我们都能够理解。凡是能够生欢喜心,锲而不舍,都是无量劫所种善根。如果能够听了能解,解了能行,这个人的善根几乎接近成熟。他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提升自己的境界,他能够断恶修善,能够积累功德。

我们听了这些话,就要知道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众生种善根。你看种善根怎么种法?只要他听到一个「佛」字,听到一个菩萨名字,听到一部经名,《阿弥陀经》《普门品》《金刚经》《大藏经》,阿赖耶识里面就成就金刚之种,我们要有心去做。他听了之后拒绝、排斥、反对,骂我们是迷信,都不要紧,我们都要很欢喜,很开心。为什么?阿赖耶里面种子种上了。

至於他的排斥,他的毁谤,他的不善意,还是有果报,不能说没有果报。这些果报,他到来生后世他要受的。在受果报当中,已经跟佛菩萨有缘,佛菩萨决定不舍弃,总是加持他,帮助他。或者是显加,或者是冥加;显加,根利的,冥加,根钝的。就是你加持,他还是反对,还是坚持他自己的想法看法,坚持自己的错误知见。佛菩萨对他冥冥当中加持,加持他,他自己并不觉得,逐渐都在改善。有时候,真的我们会遇到这些人。口里面很硬,决定不承认,没有人的时候,他也去拜拜佛。不能跪下来磕头,他也行三鞠躬礼。这什么原因?诸佛菩萨冥冥当中的加持。所以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是真的,不是假的。

底下说,「若以远因,总不退」,这是总结一句。真的,一点不假,将来必定成佛,将来必定成就。这就是听佛菩萨名号,听经题,听一句、二句经文,总不退。以这桩事情帮助别人,介绍给别人,功德无比的殊胜。为什么?这是种下成佛的种子,种下成菩萨的种子,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若以现成佛因,即是未信之人」。就是这一类的,听佛菩萨名号,听一、二句经文,如果说这一生当中成佛,那没有,他不可能,就这一生来讲,他还是不信。要久远劫以后,他阿赖耶识里这个种子遇缘起现行,他就信了。

所以从长远讲,没有一个不信。我们从现前讲,有信有不信。信的人决定成就,善导大师讲得好,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为什么李老师又说,一万个人能去的只有二、三个,他说万修万人去?你要著重在「修」字。他不是说遇到了就能成就,没有这个说法,要修,闻思修!今天是一万个人闻到净土法门,接触到净土法门,真正修的没几个人。所以李老师的话,跟善导大师的话,没有冲突。要真修,修是什么?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自己的过失,这就万修万人去。

你看念佛堂堂主,我们常听到一句口头禅,这句口头禅是什么?他常常在念佛堂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提起正念」,天天讲这句话。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提起正念,就是修,真修。身心世界放不下,你正念提不起来。为什么?那个东西有障碍,就是说你有牵挂,你有忧虑,你还是有贪心。自己拥有的,不肯布施;没有的,想方法得到,都错了!孰不闻《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叫我们要舍得干净。在道场里面,你住在道场里,道场里面四事供养具足,藏经楼里面收藏著经论善书也具足。这些东西摆在面前,真正修行的人,心地没有染著,所以他没有障碍。只要有丝毫的染著,障碍就现前。这个障碍有连锁反应,一个障碍起现前,就一大堆的障碍。佛门有一句话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连锁反应。

一迷一切迷,不能不知道。不肯放下是迷,放下是觉,觉了没有不放下的。如果觉了,他还没放下,他没觉,不是真的觉悟;真觉悟,决定放下,决定没有丝毫留恋,那是真正觉悟。唯有真正觉悟的人,展开经卷他能看得懂。为什么?他没有障碍,经卷里头字字句句无量义。佛法里面讲的「无师智」,智慧不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自然智」,实在讲就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你统统放下,没有障碍了,这个智慧就现前。这个智慧能通一切法,能解一切疑难,秘诀就在放下,不能不知道。李长者的开示,我们就报告到此地。后面是「随文解义」,这我们就把它省略掉。下面则入经文,我们将经文这段念一念: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已。欲显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问贤首菩萨曰。】。

这段「结前已说」,前面是「净行品」「净行品」是文殊菩萨说的。说完「净行品」之后,『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已』,这句我们要记住,是华严会上法身菩萨所修的。一百四十一首偈,就是一百四十一个条目,我们如果都能够做到,法身菩萨。我们读过了,讲过了,能不能记得住?古时候有人用这品「净行品」做为自己的早晚课,认真的学习。现在愈来愈少,几乎没有了。什么原因?净行是高等的修行,我们现在连初入门的行持都没有做得好,怎么能够高攀菩萨的行持、菩萨的规范?所以读到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懂,认真努力从《弟子规》做起。我劝同学,不厌其烦的劝导,为什么?没有做到。人生苦短,光阴有限,所以要努力、要珍惜,用多少时间来扎根?一年,十二个月,做扎根的学习。

第一个三个月,落实《弟子规》,三个月可以。我们在汤池办了一个文化中心,要求中心里面的老师两个月落实,他们做到了。我们现在把时间再放宽一点,三个月落实,务必要把这个三百六十句都能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真干。然后再用三个月,落实《太上感应篇》,有弟子规的基础,落实感应篇不难。第三个三个月,认真学习《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这两样东西,三个月。现在我们把它做成电视的连续剧,适合於全家人一起学习,适合於全道场的同修一起学习,把它当作功课来学习。《了凡四训》两片两个小时,《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七个小时,现在也浓缩成一片,DVD一片,必须当功课来学。第四个三个月,落实《十善业道经》。这样子一年,根扎下去了,根深蒂固,无论学儒、学佛或者学道,都会有成就。如果是出家同学,还得用三、四个月的时间,落实沙弥律仪,你是个真正的出家人。然后再向上提升,前途无量。这个次第一定要知道,一定要遵守。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不是没有原因。

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的注解,讲得非常之好。这段文分为两段,前面这一句就是一段,「说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已」,这就是一段,第一段,「结前已说」。下面这两句是一副对联,对我们初学人来讲有很大的启示。「顺违皆顺,客尘不能浊其心」「顺」是什么?顺境,我常讲的顺境善缘,这都是一个顺字包括了。「违」是逆境恶缘。我们人这一生,无论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你每天都接触到的,不是顺就是违。一般凡人,顺生欢喜心,违则生瞋恚心,生烦恼。菩萨教给我们顺违「皆顺」,这两个字重要,这两个字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可是皆顺是高度智慧,那些大菩萨没有问题,确实染净二边都离了。

「客尘」是烦恼的代名词,客是不住的意思,客人,旅行的,他不是主人,他在那里作客,住不了几天。尘是染污的意思,客也就是无常。无常、染污,他不受影响;顺违皆顺,他不受影响。这是什么境界?我们凡夫做不到。虽做不到,常常念有好处,这个方向、目标是正确的,是诸佛菩萨所修所行的,这是境界里头不染污。我们读了之后,要在这个境界里头修行,学习。顺境善缘学什么?学不贪不痴。因为这个境界现前,最容易把我们贪痴的烦恼引起来。我们真正的功夫在此地要做的、要学习的,不贪不痴;逆境恶缘,要学习不瞋不痴。所以顺违境界里头,学什么?学断贪瞋痴,那你是真修行,你懂得真用功,这样就正确。这都属於自利,下一句是利他。

「悲智双游,万境不能乱其虑」。悲是慈悲,智在此地讲善巧方便。你有大悲心,你有爱心,你又有善巧方便,你才能帮助一切众生。就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你能够观机,你了解众生生生世世,你去教他就非常契机,能帮助他解决问题,他也会尊敬你,也会听你的教诲。教化众生,你接触的面就大了。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叫万境。这境界对你怎么样?对你没有丝毫影响。「虑」就是心,万境不能乱其虑,绝对不会动你的心,决定不会干扰你。你看这两句多好!这是一副对联。

底下总结,「是曰清净行矣」。诸位要知道,这个所说的就是总结前面「净行品」「净行品」这一品经文,里面说些什么?这两句就是它全部的内容。我们在一百四十一首偈里头看到,确实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可是菩萨怎么样?皆顺,这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后面还有一句解释大功德,「大功德者,即前所成之果」。这就是说依照「净行品」修行的果报,得大功德。

后面三行是解释后面这一句的,『欲显示菩提心功德故』。「生后」,后是什么?就是这品经,「贤首品」,就这品经。这品经里面,它的内容就是讲修「净行品」所得的功德。「文含始终,约终,则显示信满菩提心殊胜功德,广具五位因行尽故」。这一句我们要记住,决定不能够疏忽。为什么?华严菩萨所修的。这个地方「约终」,终是终极,是圆满。显示什么?信满,十信的圆满。十信圆满是什么意思?从初信到十信,有始有终。是不是就是只限於十信位?不是的。下面讲得很好,「广具五位因行尽故」。广是展开,五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所有法身菩萨,诸佛如来,他们修的就是「净行品」所说的。

我们细心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目犍连、舍利弗是大阿罗汉,阿难尊者代表信位菩萨。这些人当年在世,跟随著佛陀,是世尊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你仔细观察,这里面是不是具足五位因行?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里面,有十信位的,有十住位的,有十行位,有十回向位,有十地位,有等觉位。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一百四十一愿,是不是贯穿世尊当年这个大僧团的大圆满?人人皆修,自然如是,没有丝毫勉强在里头。这就是菩提心殊胜功德,菩提是觉悟,真的觉悟。

初信位的菩萨就觉悟了,在断证,断烦恼跟须陀洹相等,但是智慧,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不能跟他相比。这是什么原因?世尊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小乘人烦恼障轻,所知障重。所以纵然断见思烦恼了,他的智慧比不上阿难,阿难是初果。大乘,尤其是一乘圆顿根性,纵然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闻一知十,一闻千悟,所以他的智慧开了,烦恼慢慢断,当然比小乘人进度还是要快。

由此可知,基础的戒律,用意在哪里?帮助我们破烦恼障。烦恼障里面,有无明,有尘沙,有见思,《华严经》上给我们说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烦恼。基础戒律里面,就是我们讲的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帮助我们断烦恼?烦恼轻,智慧才长。我们想求智慧,不想断烦恼,哪有这种便宜事情?不可能。你要想长智慧,你不能不断烦恼,这是我们同学必须要记住的。所以,扎根的教育重要,扎根的教育用意,就是帮助我们断烦恼,断习气。

《华严》给我们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这里可以看见。初信位菩萨所修行的,初信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初信位所修的。到如来果地依然遵守,一条都没有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初发心跟如来果地上是一不是二,信解行证同是一道,这不可思议。

下面这句,「约始,但於生死,誓证菩提,万德攸依,故今显示」「约始」是我们今天,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我们很想开始学习。现在我们没离生死,没有离六道,就在六道。「誓证菩提」,我们立下大志,希望跟佛一样,在这一生当中能证究竟圆满的大菩提。「万德攸依」,就是前面讲的净行的大功德。这是讲什么?学「净行品」,无量无边的大功德,没有离开「净行品」。可是你要记住,「净行品」的根在哪里?「净行品」的基础在哪里?我们要盖大楼,先打地基。所以出家的同修要记住,沙弥律仪、比丘戒、菩萨戒要认真学习。三聚净戒有了,学「净行品」就不难。三聚净戒是「净行品」的基础,而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又是基础的基础,根本大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