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七八讲)  2005/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78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长行第四段,我们把文念一遍:

【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

这十种力都是对於修行、开悟、证果所不能够缺少的。前面我们学习到方便,就是『方便力』,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方便者,谓造修力,依六方便,成悲智故」,造修,造是造作,修是修正。我们言语是口业的造作,动作是身体的造作,起心动念是意业的造作。你看对不修行的人常讲,「你造业」!这是真话,我们凡夫哪个不造业?业里面有恶业、有善业、有无记业,造善业,得三善道的福报;造恶业,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的苦,三恶道的苦;非善非恶叫无记业,无记业也有果报,愚痴。所以修就非常重要,怎样把这三类的造作修正过来。

六道里面的造作都不得其正,所以统称之为轮回心、轮回业,这是我们六道凡夫。什么叫正?什么叫不正?正跟不正的标准是什么?这里头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那就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与这个相应,这是正;与这个相违背,就邪了,就不正。我们是凡夫,我们现在造修依什么?一定要依圣人的教诲。圣人,他们的三业造作都能够随顺性德。我们虽然没有见性,不知道什么叫真如自性,但是我们能够随顺佛菩萨、随顺圣贤人的所作所为,跟著他走,就不至於有错误。

大圣是佛陀,佛的心是禅,禅是佛心;佛的言语是经教,经教是佛的言语;佛的行业是戒律。你看看这三样东西,经律论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就是修正我们三业行为的。戒律修正我们口业的行为、身业的行为;经论修正我们见解、思想错误的行为,我们有依据。经律论虽然多,我们这一生当中学不完,要怎样修?一部就可以了,经律论里头一部就行了。现在学术界一般有个观念,跟圣贤人不一样的。圣贤人自己修学、教人,他都遵循代代相传古圣先贤传下来的老规矩,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看看《三字经》《三字经》里面开头教导我们,「教之道,贵以专」。教要专,不能杂,不能多;学也要专,也不可以杂,也不可以乱。

我跟李老师学经教,那个时候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我们那个班像私塾一样,不是一部经教大家一起学,不是的,各人学各人的。你喜欢学什么经都可以,你自己选,《大藏经》里面选。你选,老师给你鉴定,老师要看看你选的这部经,你的程度够不够,你的根性够不够。如果你的根性、程度不够,「不行,再去重新选一部」。实在选得不妥当,老师替你选一部,而且所选的都是小部经,因为你开始初学!

我们那个班是讲经的班,学讲经。学讲经,这部经上台去讲,讲几次?老师规定,最少不能少过三次。像《八大人觉经》,讲三次圆满。实在讲,三次,一次是二个小时,二个小时里面有个翻译。一个人讲普通话,那时候在台湾,一个讲台语,所以两个人翻译。看起来好像是两个人翻译,实际上二个人共同学一部经。上台,普通话先讲一段,讲台语的也讲这一段,好像是翻译,其实他们两个人用的是同样的讲稿,所以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时。三次,三天,这部经就是三个小时。初学讲经这个方法很有效,让我们学习的人士气非常旺盛,学得很有兴趣。最长不能超过十次,就是十天,这老师规定的;最短的三天,最长的不可以超过十天,这是台中当年的经学班。

选择的经论要很浅,自己真正有程度接受,能够理解,你才会讲得让别人也能理解,也能生欢喜心。当年我们经学班就跟私塾一样,二个同学学同样的一部经,就是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台语。这个班开了两年,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轮流讲,但是上课的时候所有同学统统都要到。上课的时候大家都要用心听,用心学习,你看这也算是广学多闻,但是自己功力是用在自己所学习的这部经上。其他同学们所讲的、所学的,可以来帮助我对於自己所学的这部经理解更深入,这个方法确实非常好!决定不可以同时学二部、三部经典,老师是决定不答应的,他不会教你。你跟他学,只能学一样,一样学好,才可以学第二样。什么叫学好?你上台去讲,讲到他老先生满意,点头了,算是这部经你学好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所以我在台中十年,十年学五部经。这五部经要普通在佛学院里面,一年就毕业了;我们是十年,一门深入。

我学的经要跟诸位报告出来,你们看到之后,一点都不希奇。我跟李老师第一部学的经,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经我也有讲义;第二部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楞严经》。由浅而深,由小而大,有一定的程序,可不能乱了。你学得踏实,学得够深度,得受用!学习受用你能得多少,那要看你你理解的深度,契入的深度。契入是什么?你真的在生活上用到了。我们今天讲,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处事待人接物,我真用上了,你这是享受。方东美先生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一点都不假。

方先生说享受,也就是孔子在《论语》里头头一句话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就是享受,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不能够解,所以讲深解,经典佛也常讲深解义趣,你要解得深,你要行得力,认真努力依教奉行。所学的东西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我所学的,这个才有味道。今天我们学《华严》,一定要入华严境界,我们的生活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才真正得受用。

所以在造修,一定要有方便,才能成就你的大慈悲,成就你的大智慧。「成悲智故」,慈悲、智慧,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叫做方便。什么叫佛教?佛教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悲是慈悲为本,智就是方便为门。佛在此地给我们讲六种方便,「一慈悲顾恋,二了知诸行,三欣佛妙智,四不舍生死,五轮回不染,六炽然精进」。这个六句说起来很简单,每一句里头深广无际,义趣无穷。现在我们的国家讲和谐社会,现在世界上也在呼吁如何落实和平,这几句就行了,特别是第一句「慈悲顾恋」

慈悲是什么?是真诚的爱心。一切众生有没有?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怎么会没有?慈悲是德,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很可惜,众生久远劫前就迷失了,慈悲心没有了。偶尔之间,好像黑夜里面一道闪电,慈悲心发了一下,很短,马上就没有了。不能像诸佛菩萨,慈悲心永恒保持,一切时一切处一片慈悲。这是方便里头头一个,你没有慈悲心你还修什么?所以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是与众生乐,悲是救众生苦。众生有苦难的时候,你要帮助他化解,这是悲;众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你帮助他得乐,这是慈。苦乐的根源就是迷惑,迷了,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宇宙人生真相,你没有一样不苦。人在迷的时候,把一真法界、把华藏世界变现成十法界,这个苦。真正的乐是什么?是觉悟。悟了之后,转识成智,心开意解,转十法界为华藏,这就是「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是真乐。所以慈悲对一切众生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教化。教化里头最重要的是身教,以身作则,常讲的现身说法;你不懂,讲给你听你怀疑,做给你看。现在人,做给你看,你也看不懂,你也会怀疑。

早年,我们在新加坡办了个「弘法人才培训班」,短期的,三个月一期。第一期开办的时候,有九个学生,我来教。学生疑惑,不能接受,怀疑我们,「你们办这个班,找我们来学习,你的用意在哪里?目的在哪里」?这么一个疑问,搞了一个半月才算是搞清楚了。我们没有目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用意,我们只是看到佛教里面弘法人才太少了,希望真正有志发心弘法人才,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你。他是我们对他太好了,他怀疑:你是什么用心?是什么用意?到一个半月搞清楚了,一个个都是嚎啕大哭,跪在地下忏悔。我们三个月的时间去了一半,不容易!你今天好心、善心待人,人家一生当中不但没有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他怎么不怀疑你?

所以现在好事难做,不像从前。他把你打成许许多多的问号,这些问号能不能完全化解都很难讲。可是这个事情要不要做?要做,随缘,我们就很自在了。有缘,你怀疑也好,不怀疑也好,只要你肯来学,我们都热心教你,帮助你,成就你。你要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你可以走;多数人不能接受,我们就停办,那就不办了。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就是这个时节因缘还可以,还能办,虽有障碍不要紧,还能办,要办!严重的障碍,不能办,赶快就收摊子走路,而我们自己的功德是圆满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不是我不做,环境不许可。大家不知道这个东西好,不能接受,那我们就换另外的方法。

像现在我们用的这个方法,我们用网际网路、用卫星。喜欢听的人,你可以天天接收,可以天天听;不喜欢听的人,你就不要拨这个频道,你永远看不到。这个好,一丝毫没有勉强。我们每天在萤光幕上见面,你对我很熟悉,我不认识你。今年六月我到伦敦去访问,访问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里面有几位教授很亲切的接待我。他们是英国人,可是普通话讲得很好。到以后才晓得他们是专门研究汉学的,研究中国的东西。跟我很亲切,我也很感激。这教授告诉我,「法师,我认识你很久了」,我就很惊讶。他说「我们天天看你的卫星,看你的网路」,在网路上很熟了,见面就更亲切。欧洲人对汉学很重视,他们研究得很有成就,很难得,我们看到了非常欢喜。

所以慈悲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的教育失掉了,真正叫太可惜了!如果你要懂得中国传统教育,我们今天是一片真诚的爱心帮助别人,他就不会疑惑了。为什么?从小教出来的,很正常的!哪里还有什么企图,还有什么目的?没有,很正常的。中国五千年前重视教育,教什么东西?就是教这句话。这句话是佛门的,中国不是这样讲法,中国叫什么?父子有亲。你们想想,「父子有亲」跟这里「慈悲顾恋」是不是一样的事情?真的是一样。婴儿刚刚生下来,他父母对他照顾,一时一刻都不离开,那叫恋!母亲到哪里办个事情,心里想著小孩现在怎么样了,事情办完赶快回来,顾恋!真的就是慈悲顾恋,这父子有亲。这个时候小孩刚刚生下来,特别是在半年之内,一般还不会讲话、还不会走路。你看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顾恋,全部的付入,不附带任何条件。什么条件父母也忘掉了,心里头只有这个小孩。

中国的教育就是从这个字生出来的、兴起的,这是天性,父子、母子,天性!教育的目的,是如何把这个爱,就是父母对儿女这种亲爱,永远保持,保持你一生不会改变,这要靠教育。所以中国教育第一个目标,就是这桩事情。今天我们极力提倡的《弟子规》《弟子规》不是教科书,不是给小朋友读的,而是什么?而是给父母的。做父母的人,你统统做到,你做给你的儿女看,用身教。小孩出生二、三天,眼睛张开他会看了,耳朵会听了,他看到大人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佛法里面讲,统统落在阿赖耶识里头,就变成种子。所以父母在儿女之前(婴儿之前)言谈、举止都要规规矩矩,完全让他吸收正面的,负面的决定不能让他看到。你看他从出生二、三天就开始学了,学到三岁的时候,古人讲「三岁看八十」,不是没有道理!他这个三年的薰习,根深蒂固,八十年都不会改变,就这个意思。「三岁看八十」,八十岁都不会改变,他统统都学到了。

所以《弟子规》是家教,是父母用身体表现来给儿女看的。三、四岁的小孩就有能力辨别是非,看到人做事情,「他错了,他对了」,他就懂得对跟错,他就有标准。他这个标准就是《弟子规》的标准,他都学会了。到六、七岁的时候上学,老师教他,老师也是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老师教孝、教悌、教忠,父母对儿女教尊师重道。在学校里学什么?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尊师重道。侍奉老师如同侍奉父母,学生要做,不是光讲,要做。学著怎么样侍奉老师,因为回家就会侍奉父母;怎样侍奉学长,同学年岁比我大的,你回家就会侍奉你的哥哥姊姊。最重视的是身教,言教是辅助。小学教育都是属於德行,德行是第一,所以德行、言语老师要教,错误的要帮助他纠正。

这个年龄,在人的一生过程当中,记忆力最好。凡是古圣先贤的这些典籍,需要记忆的,统统叫他念熟,念得会背。能背了,而且背的时候,古时候念书测验学生,学生程度不一样,根性不相同。像我们现在这个课本,每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古时候的书籍排版大概都是这样的。不管哪一家刻的版,统统都是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这很科学。所以问你第几页、第几行,都一样的,不管哪一家印的书,统统都相同的,这是属於科学,统一的。

所以念的时候,天资好的大概就是一天可以念一页,一页就是二面,二面差不多四百个字。你看一行二十个字,十行二百,二面是二十行,四百字。这算什么?上根人,好的学生,上根的,一天可以背二十行。还有特别聪明的,一天可以背六百字的,那很少,那就不多。背四百字的还有,普通一个私塾,总会有二、三个人有这个能力。中等根性的人背十行,十行到十五行;下根的人背五行到十行,五行一百个字,一天念的书。

标准是十遍,你念十遍就能背,以这个为标准。譬如我们这个一面,一面十行二百个字,你十遍念了之后还背不出来,就减,减二行,八行;再背不出来,再减二行,六行。一定是十遍就可以背下来,以这个做标准,这一点都不勉强。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所以同学在一块儿念书,每个人进度不相同,有人进度快,有人进度慢,随著他学习的能力。十遍能背之后,老师督促他要背一百遍。为什么?他就不会忘记。明天再来上课的时候,先把昨天的课背一遍给老师听,就是复习,然后再教今天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书没有讲解的,只教你念,所以小学毕业之后,念的书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到你将来成年,在社会上做事,你这些所学的东西都管用,引经据典,不要查资料,全都在脑子里头。

我看过两个人,就是我们方东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他们从小受过这个训练。七、八十岁了,写文章引经据典,不需要查书。我们问老师:老师,你真了不起!「你懂吗?做学生跪砖头跪出来的!」他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时候老师是你背不出来的时候罚你罚跪,跪的时候不是跪什么,底下是跪在砖头上,让你难受。你不用功行吗?所以真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时候讲十载寒窗,再一举成名,你不用功夫怎么行?

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一个「爱」字,第一个目标是保持。你爱父母、爱兄弟、爱家族,永恒不变,你一生都不会改变,这教育成功了。教育第二个目标,是把这个爱心发扬光大,不只爱你的家族,你能够爱你的乡党;我们今天讲,你能够爱社会,你能够爱国家,能够爱人类。你看《弟子规》上,「凡是人,皆须爱」,那就是推广,推广到爱人类。在佛法里面说得更广,爱一切众生,连动物、植物统统都爱,还有包括矿物,就是爱大自然。所以,中国的教育的根就是「父子有亲」,跟此地讲的「慈悲顾恋」一个意思,你接受这种教育。

这种教育现在人没有受过,所以这种心展开来,别人怀疑你。他怀疑是应该的,我们不能说「他怀疑,算了,不要去管他了」,那就错误,那我们学这个东西学了有什么用处?学了就要爱众生,学了就要爱世界,这是儒、佛的教学,是中国传统教学的核心。真正能解决今天世界所有一切争执、冲突,确实能把它化解掉,能给世界带来安定和平,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我们对於儒、对於佛,你学了多少?到底有多少?看你慈悲心的落实,看你慈悲的深广度,就知道你的功夫有多少。这是第一个方便,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个方便,「了知诸行」。了是明了,知也是明了,这个「行」在此地念去声,当动词讲,就是一切众生之所作所行,你要了知;你不了知,你就不能帮助他,所以你要了知。特别是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现前社会各个行业都出了毛病,原因在哪里,要怎么样去帮助他,你才会知道。我们接触的面很广,你不接触你了知就不够广大,不够深刻。这个社会每个国家、每个族群、每个宗教、各种不同的文化,都要接触。你都接触、都了解,你才会发现冲突的根在哪里,你才懂得化解这个问题要从根救起。

我常常跟人讲,今天世界所有毛病的发生,有个共同的根源,就是人不知道自爱。不知道自爱,他就不知道爱人,所以「父子有亲」这条他不知道。这一条不知道,「君臣的义」他不知道,「夫妇之别」他不知道,「长幼秩序」他也不知道,「朋友有信」也不知道,社会怎么会不乱?人要真正懂得自爱,就决定不敢做亏心事,决定不敢造罪业。造罪业、做亏心事,怎么对得起自己?要自爱。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祖宗?怎么对得起老师?所以人要懂得自爱。

真正自爱的人一定就是好人,循规蹈矩;懂得自爱的人,决定跟圣贤人学习。为什么?圣贤人都懂得自爱,时时刻刻想到提升自己的境界,佛法里面讲的烦恼轻,智慧长。烦恼年年少,智慧年年增长,自私自利的念头年年减少,大慈大悲的念头年年增长,这个人知道自爱。知道人性本性本善,知道众生跟自己皆有佛性,这是自爱。唯有自爱,才懂得慈悲顾恋,才懂得父子有亲,伦理道德他才能了解。「了知诸行」,这才能够帮助大众。了知诸行是契机,下面一句是契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接著我们再看六方便里面,第三「欣佛妙智」,这个欣是喜欢,喜欢佛的智慧。实在说,佛的智慧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这是真实智慧。现在我们看到了佛有,你看佛在生活、工作(他的工作是教学)、待人接物,显示出无比圆满的智慧,确实令我们感到非常的欢喜。欢喜,我们就要获得,怎样能获得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佛说得很好,只要把我们自性智慧德能上面那一重障碍去掉,智慧就现前。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的烦恼、障碍,总不出这三大类。所以阿罗汉把执著放下,阿罗汉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我们肯不肯把执著放下?执著放下,就叫做正觉。你看佛门里头所求的是什么?我想同学们都知道,经上常常念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音,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是可以翻的,不是不能翻。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因为这是我们学佛的人终极希求的目标,就是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

三种障碍,执著放下,你得正觉;你看无上正等正觉,正觉你就得到了。前面跟诸位讲得很详细,正觉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正觉。正觉在哪里?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正觉。如果再能够把分别也放下,於世出世法不分别了,再破一品无明,无明就是妄想,妄想再破一分,那你就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有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里面,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叫正等正觉。到四十一品无明,那就是妄想断尽了,证到最后的果位,叫妙觉。等觉再上去叫妙觉,妙觉是果位,叫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我们欣佛妙智,要恢复自己自性的本具般若妙智,你就应该懂得断烦恼的重要。执著不能有!有执著,出不了六道,有分别,出不了十法界,这个要懂。执著是第七识末那,分别是第六识。法相宗讲的「转识成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所以我们放下执著,平等性智就现前。世界和平,我常说建立在平等对待的基础上;我们对一切人事物不平等,这个世界就没有和平。和是果,和睦相处,因就是平等对待。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僧团做不到六和敬?六和敬的僧团如果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有一个六和敬的僧团出现,全世界的人都得福,真的大难化成小难,小难化成无难。为什么做不到?我们看人不平等,我们看事、看物都不平等;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就是执著。从前世尊那个时候的僧团,为什么能够和睦相处?每天接受佛陀教诲,人人都依教奉行,都把执著放下,不再执著。不执著,平等性就现前,我们讲真诚清净平等,这非常重要。所以,一定从这个地方做起。

我们的执著,一下断断不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烦恼习气无量劫前就养成,哪有那么简单一下子断掉?所以佛门里头常讲,理可以顿悟,事须渐除。在事里头要慢慢的去磨炼,才能把它除掉。经不能一天不读,一天不读经,你的烦恼习气一定是增长,不会减少的。只有天天读经,天天反省,天天改过,天天自新,这样才能够做到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这就对了。经不但要听,经还要讲,愈讲愈明白。讲,没人听,没人听也讲。古时候生公说法,道生和尚说法,没人听。他聚一大堆石头放在那儿,对石头讲,所以顽石点头,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今天讲经没人听,我们九楼「万姓祖先纪念堂」,我们可以面对著这一万二千多祖宗的牌位,我们对它讲,听众很多。你明白这个道理,讲经就不会中断。

确实我在这些年当中,有很多特别的资讯来告诉我,九法界的众生都在听《华严经》。这个讯息传来,对我们是莫大的感动,莫大的欣慰。不是没有人听,听众太多了。这就是你天天读,天天讲。有树木花草的地方,好!就给树木花草讲,教学相长。你能够这样去做,你将来的法缘一定非常殊胜,这是肯定的。

方便第四条,「不舍生死」,在九法界里面舍身受身,不舍弃。这个话什么意思?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众生启请,我们就去讲,只要有人。现在世间灾难很多,凡是有正法道场都能够帮助化解灾难。灾难纵然不能完全化解,大灾难换成中灾难,中灾难化解成小灾难,小灾难就化成没有灾难,这是肯定的。灾难的时间长,可以把那个长时间缩短,这都是我们能够相信的,我们没有怀疑。所以具足慈悲顾恋的人,肯定是哪个地方有灾难,到那个地方去弘法,去讲经弘法,如教修行,自他两利;不但自他两利,冥阳两利,这是不舍生死。即使在某种状况之下牺牲身命也在所不惜,也没有丝毫留恋。为什么?因为自己接受佛陀教诲,清楚明白的了解,一切众生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只是转换一个境界而已。现在科学讲不同维次空间,我们电视换个频道而已,这个频道没有了,那个频道出现了,哪里有生死!

真正能够修行的人,前面所讲的了知诸行,我们自己很清楚,我们这个身舍掉之后,来生比这一生一定更殊胜。为什么?这一生当中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都是向上提升,没有向下堕落。死就是圆满的提升,决不是堕三恶道,你说这个多么殊胜,哪有什么恐惧害怕的?没这个道理,一切为众生,没有为自己。即使别人误会不了解,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甚至於把你杀了,我们一点怨恨心都没有,感激。为什么?感激他把我送到上面去,这个身被杀害了,上去了。他是送我上去,不是把我拉下去,送我上去,所以永远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个是不能契入境界的人他不懂,契入境界的人明白。

第五个方便,「轮回不染」。六道轮回虽然很苦,这里面的苦众生很多,正如地藏菩萨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入地狱是干什么?是救度地狱众生,是为这个而去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哪个地方众生有苦难,有慈悲心的人就应当要去,决定不能置之不问。还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愿意跟苦难众生一起受灾难,慈悲心没有了;没有慈悲心的人会往下堕落,这个要知道,有慈悲心的人会往上上升。

轮回怎么不染?轮回心没有了。菩萨用的是菩提心,不是轮回心。什么是轮回心?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是轮回心。轮回心所造的业都是轮回业,轮回心造的身业、语业、意业全是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菩提心不是轮回心,菩提心所造的业是净业,净业果报在六道轮回里头没有,这个要知道。浅显的净业是四圣法界,深广的净业是极乐世界,所以他不在十法界,不在六道。在六道里面度众生,只要你用菩提心,我们讲得很明白,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不是轮回心,在轮回决定不染轮回,这是用心。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肯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肯定的,念佛决定生净土。轮回不染!

六方便最后一条,「炽然精进」。炽然精进,炽然是比喻,像火焰烧得很猛烈那个样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勇猛精进,决定没有懈怠,道业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当然成就。这个六方便,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摄论广说」,我们要知道详细的,那都在《摄论》里头。这是方便力。

再看下面第四个,『缘力』,「谓善友劝发」。世出世间法,缘非常重要,所以佛讲诸法因缘生。此地这个缘是讲的善友,遇到善友劝导你,你发心了,你才发愿。这是真的。佛法确实像虚空一样存在世间,尤其是现在我们利用高科技的方式,网路跟卫星,覆盖全球。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在什么时间,都可以能够收看。可是有许许多多人不知道频道,不知道怎样接收,有个朋友介绍给你,你就看到了,缘就成熟了。如果没有这个缘,你要常常去走动走动,碰碰看。到哪里?到宗教团体。我们学佛,佛教的寺院、庵堂全世界都有,哪个地区都有佛教的寺院,可以去观光旅游。也许就碰到了善友,有缘人!介绍你经书,介绍你修学的方法,或者是介绍你亲近善知识。这个缘非常重要,善友为缘,我们对这个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我自己在二十六岁的时候认识方东美先生,如果不是他老人家的介绍,我们这一生当中与佛就没有缘了。年轻,学了些错误的知见,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佛教是低级的宗教。怎么说低级?泛神教,多神教,什么都拜,就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很深,很不容易拔除。一般人想把这个东西介绍给我,我不会理会,我还反过来讽刺他、讥笑他迷信。我年轻的时候,常识也很丰富,也还有点辩才,想把我辩倒那不是桩容易事情。方老师这是我们心目当中最尊敬的一位长者,他对我慈悲、爱护,是我父亲一辈的人。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经做为功课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我们这才知道佛学里头有大学问,从来没听说过的。以前以为佛教是宗教,哪里知道它是哲学?经过方老师的介绍,而且我还要向他老人家请教,「老师,你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要把原因原原本本讲给我听,我才相信。

跟佛接触,老师的指导,一定要从经典。经过这么个指示,这才利用假期到寺庙里面去找佛经。因为那个时候佛经流通量太少,市面上一般书店买不到。我学佛那个时候,当时在台湾只有三家印佛书,量都很少。第一个是台南的庆芳书局,它印佛书。第二个是台中瑞成书局,也印佛书,它印别的东西都很多,不是专印佛书的,所以量很少,不容易买到。第三个是台北朱镜宙老居士办一个印经处,是几个居士凑一点资金,印经跟大家结缘的。这是赠送,不是买卖,量也很少。所以不容易看到佛书,只有到寺庙里面去借经书来抄,我还抄过好几部佛经。

善友比什么都重要。方老师介绍之后,我就开始看经。看经当然有困难,但是方老师给我一个诱惑的力量,就是这个东西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就是我们今天此地讲的「欲力」,欲求,这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看不懂也要看。一遍看不懂,二遍;二遍看不懂,三遍,锲而不舍。缘真是很殊胜。这样一个多月以后,我们的邻居,原来不认识,他有个女儿八岁,常常到我们院子来玩。看到我在看佛经,回去告诉她爸爸,爸爸来访问我。他是个佛教徒,听说我在看佛经,他很欢喜,他说有没有困难?我说有。「需不需要有个人指导指导?」「那太难得了,什么人?」「就是章嘉大师。」到以后我们晓得,他是内蒙的一位亲王,蒙古人,满清时候是敏亲王,跟章嘉大师很熟悉。

这就跟章嘉大师结了缘,非常有缘,我接受他三年的指导,佛学的根基是从这个地方打的。以后十年,那是跟李老师学讲经。都是善友劝发!李老师那里,我们本来去是听经的,哪里敢发心讲经?讲经是李老师劝的,劝了好几次,都不敢。最后他有个讲经班,带我去看看,他们上课,带我去参观。我看了之后,下课我跟老师讲,「行,我觉得我可以参加」。这是缘里头很重要的一个缘。

底下一句,『所缘力』,「即所观察悲智之境」,这叫所缘。也就是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所遇到的境界,这个缘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与人接触。我们学佛了,当然有很多学佛的朋友常常在一起,研究经教,讨论、交换修行的心得。除这个之外,还有些没有学佛的朋友,也常常欢喜跟你聊天。聊天当中,你一定会谈到佛法,他有问,你有答。他所问的,你自己想想,你自己为他解答的,他满不满意?这些帮助我们进步非常之大!正所谓是教学相长。教学不一定是课堂,不一定是正式学生,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天天,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遇到人都在教学,都在说法,所以讲经说法一天都不会中断!说话就是讲经,解答就是教学。这就是你的智、你的悲。悲是什么?诚诚恳恳、老老实实的帮助别人认识佛教,佛教不是迷信。这是慈悲,这是智慧,佛门里面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苦难的根源前面讲得很多,总是迷失自性所造成的。自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我们今天讲才艺),无量的相好(现在人讲的福报),都是无量的。迷失自性之后,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见了。这桩事情佛教经论里面讲得太多了,我们要相信,我们要帮助自己,也要帮助所有一切众生,这叫佛度有缘人。什么人有缘?你讲,介绍给他,他能信,他能理解,他能照做,这就叫有缘人。我跟方老师学习,以后出了家,我去看他,他吓了一跳:怎么你真干了?我说「是!老师介绍这么好的东西,我当然要干」。他说对了,你这个路走对了。我出家,我的老师、同学、朋友、长官,没有一个赞成的,都说「你迷了!你学佛可以,学佛不能迷得这个样子」。只有方老师一个人赞叹,只有他说你对了,你这个路走正确了。所以还好,有这么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自己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他跟我们印证这个路走对了。

老师还很慎重的交代我一个任务,是什么?和谐社会。那时候我们年轻,我们的观察力没有他那样的敏锐。他告诉我,他说我们在台湾,本省人跟外省人在一起相处并不很和睦。所以他就告诉我,你这种身分,做调和、化解有很大的方便。这是那个时候老师交代我的,今天我们把老师的教诲扩大了。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冲突,一般学术界、社会里面用的词句是「消弭冲突,促进和平」。我参加大学,大学里头有和平学院,帮助学校,代表学校参与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我用的词是「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慈悲。

安定、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期望,哪个不希望安定?哪个不希望和平?从哪里做起?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首先化解自己内心对一切人的对立、对一切事物的对立,让我们首先自己做到心平气和,才能够和睦大众,谐和万邦,这是「观察悲智之境」。是不是圆满?不圆满,圆满要讲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娑婆世界有十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统统都有十法界。娑婆世界十法界众生不和睦,其他诸佛刹土法界也差不多,所以和睦的工作是要遍法界虚空界才是圆满。都从自己内心做起,离开自己内心,确实无有一法可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