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三讲)  2003/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3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最后一段,上方振音世界苦灭圣谛,第五句:

【或名小。】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灭名『小』,「小之则无内,不容一物也」。这是讲到自性,性没有大小。我们要用大小来看它,它没有内,没有外,小到无内,那就没有办法再小,清凉说不容一物。可是性德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前面看到,这小里头有大。大中有小我们没有疑问,它小中有大,大是不是一物?不是一物,本来无一物。大里头有没有一物?大里头也没有一物。这些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什么?是不是一物?从自性上来看,本来无一物,这个话愈说愈不懂。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过,「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性上来说就是觉,梦里明明有,觉了之后没有,觉了之后知道你正在作梦的时候也没有。这个梦境到底是怎么回事?佛说得好,梦境是妄想。那个想上加个妄,就不是真的,绝对不是真有,确确实实事实真相是本来无一物,清凉这里说得没错,不容一物。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这是自性的真相。

这一桩事情确实很难懂,此地讲小、讲大,都是灭谛的名字,名称,如来究竟果位所证的性体。性体不可得,不可思议,从体现相,叫唯心所现,那个相也不可得。体不可得,相哪里会真有?所以这个相称为幻相。《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凡所有,不但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也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相,华藏世界有相,极乐世界有相,我们娑婆世界摆在面前有相。什么人能看出来?「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相是真如所起的作用,非相是真如的本体,性相是一不是二。相没有大小,就是说明相是清净寂灭。如果有大小,它就不是清净寂灭。这个境界很难讲,讲都很难,体会就更难了。为什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前面我们读过,微尘里面现世界,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经上又说,普贤菩萨能入,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你就晓得,世界无量无边,有多少微尘?又何况这个东西重重无尽,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这个道理不好懂。古时候贤首国师在宫廷里面说到这个境界,大家听得很茫然。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造一个八角亭,这很简单,皇宫里头建个八角亭。亭子造好了,请皇上安八面大镜子,每一方放一张大镜子,八个镜子,八个镜子互相对照。请皇上站在亭子当中,皇上亭子当中一站,看到他的身形无量无边,皇帝明白了。

无量无边有没有?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非有非无。你要是觉,这是自性起用,不可思议,你才能了解事实真相,显示出自性的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智慧,无一不无量,无一不圆满具足。学佛没有别的,终极的目标无非是叫我们见性而已,见性就是此地修道证灭,佛用「灭」这个字来形容诸佛如来所证的究竟极果。再看下面这个名词:

【或名大。】

清凉也有注解,「大之则无外,法界性也」。在这个地方最重要,那就是说大说小,我们千万不要执著,千万不能分别。你要是分别,这个大小是对立。执著有大有小,大可以容小,小不能容大,你麻烦就来了,你不能了解真实义。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读经、听教的态度,是「离言说相」,不执著,不分别,对於佛的言说没有分别执著;「离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大小,这都是名词术语,也不分别这些名词术语,不执著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是不要去想它。为什么?它是虚妄的,名字性空,它在此地是表法的,你要从这里头体会它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要紧。

真实义是什么?是自性全体大用。佛说法真正的目的在此地。决不是叫你分别名相,执著名相,那你就错了。只要你能够不执著言说,看经不执著文字,不分别文字,不执著名词术语,也不用心意识,离心缘相就是离心意识。心,我们讲落印象,不落印象,意是执著,识是分别;换句话说,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样子听经,这个心态听经,你就会开悟,你能悟入。我们看《华严》,悟入华严境界,悟入诸佛境界,悟入法身菩萨境界。你这一入,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就是诸佛如来,转凡成圣。

这个地方讲大讲小,都是自性的代名词。大不是大小的大,小不是大小的小,这个妙!所以你不能执著它,它不是相对的,它是独立的,它是绝对的,说明自性没有大小。从不容一物这上面,你可以说它小;从无外找不到边际,没有外,你可以说它是大,都是形容词。大的意思,没有边际;小的意思,小而无内。现在科学家用加速度的方法来分析物质,把物质分割到最小的分子;分子还有内,再把它分析,分析成原子;原子还有内,它有原子核,有围绕著它的电子;再给它分析,分析成粒子;粒子还有内,分到无内,无内就没有了。只要有,就有内,你们诸位想想对不对?分到最后是自性,没有内。有内是什么?有内是法相,无内是自性,是法性;有外是法相,无外是法性。这个说法诸位也比较容易体会一些。

我们凡夫之所以不能见性,都在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的亏,吃亏就在这些地方。这是一个概念上的问题,这些概念有时候它有作用,能够帮助对话、帮助教学,它是工具、它是手段,它不是目的,这个要懂得,所以佛法里头常用。只要你不执著、不分别,意思你就明白了。这个意思说不出来,要是能说得出来,就不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不出来,也不能用思惟想像,它确实存在,它永恒不变;它不会随一切有为法,因为有为法有生有灭,它不生不灭,它跟有为法融合在一体。虽然是一体,一个有生灭,一个不生灭,不可思议。

我们在凡夫地,一般人称为灵性,这个名词实在讲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解读。浅而言之,是我们凡夫一般俗人的见解,这个灵性是什么?灵魂,把它解释这个。人有生死,灵魂还不生死,灵魂又投胎去了,这是最浅的解说。最极深处的解说,这是《华严经》上的,这是不思议,性体、性相、性用,自性的体相用,经题上讲的大方广!我们说有体、有相、有用,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是一而三,三而一,没有先后,没有起灭,这是真的。我们看到所有现象的变化是不是起灭?不是,性体、性相、性德确实没有起灭,所有一切万象起生灭的现象,那是由众生心起来的,所以说一切法因想而生,这就是唯识所变。

识是妄心,是错觉,不是真实。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是识、妄心,那么想的这个幻相,千变万化的幻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幻相,梦幻泡影,哪里是真的!这个事实法身菩萨见到,法身菩萨明白了,法身菩萨的心清净,你说他为什么清净?他在一切万象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没有无明。诸位要知道,无明它的相是动的,妄是动的,真不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的心跟宇宙、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那是什么?就是法性。

心就是法性,遍法界,遍虚空界,遍一切万物,融成一体。几时融的?跟诸位说,本来就融的。人觉悟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情,豁然开悟。不是说悟的时候才融、不悟的时候没有融,不是,没有先后。佛不得已跟你讲,无始劫以来「法尔如是」,这是佛不得已说的这么一句话。你要真正悟入,这一句话是多的,废话。凡夫的废话很多,全是废话。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要契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什么事都没有了,这叫一真。「识得一,万事毕」。这两个字的意思,小而无内,大而无外,你要细细的去参究也能悟入,这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再看第七句:

【或名善净。】

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纯善纯净,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纯善纯净,也是不得已而说的一个名相,为什么?你要有个纯善,你就不善;你要有个纯净,你已经不净了。前面不是讲了吗?小而无内不容一物,怎么还有个纯善纯净?怎么还有这个东西?《坛经》里面所讲的「本来无一物」,哪来的净善!那才叫真正的纯净纯善。有纯净纯善,已经不善,我们要了解这个意思。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念不生,纯净纯善。凡夫成佛,还有凡夫可转,还有佛可成,这个人依然是凡夫,不是佛。真正成佛是什么样子?无佛,无众生,心纯净纯善,没有佛也没有众生。所有一切对立全没有,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来去,没有染净,没有净秽,什么都没有,这是自性全体现前。你再看自性所现的相,这个相是唯心所现,心就是性,所现的相,相里面绝对没有对立,绝对没有分别,绝对没有执著,纯净纯善。纯净遍法界虚空界,纯善遍法界虚空界,清净平等,没有一法是对立的,法界法尔如是。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九法界,觉悟一切众生,他自己住的境界就是一真,就是净善,永恒不变。这个我们不好懂,我们换句话说,他应化在九法界,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释迦牟尼佛如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要问:他有没有起心动念过?他没有,如果起心动念过,他是凡夫,他没有能力说出这么多经典。你看看全世界,世界上有历史以来,哪一个人一生当中说这么多的东西留下来,谁有?为什么?心意识里面东西是有限的,自性里面是无限的,它没有大小!诸佛菩萨应化是从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的,没有止境,其深无底,其广无边。这些经文变成文字,文字也是从自性流露出来,字字句句无量义,字字句句其深无底,其广无边。经文里头一个字我们讲一辈子,算你会讲一天讲八个钟点,你讲一百年讲不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些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

现在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我们要怎样学?这两个字可以学,要学『善』,要学『净』。善的标准是什么?是性德,般若,解脱,性的本体是清净的。学佛贵在随顺自性,大乘经上也常常讲法性,要懂得随顺法性,法性纯净纯善,这是自性本净,自性本善。这个净不是染净的净,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两边都离了,染净两边也离了,这是自性本净本善,唯证乃知。你要没有证得,你不知道,你证得的时候你才知道,唯证方知。我们今天距离那个证,实在讲太远太远了,这是事实。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我们现在连第一步都不能契入,第一步是初信位的菩萨,好比小学一年级,我们都没有分。这个地方讲的净善是如来果地,阶级来讲这是第五十二个阶级,妙觉位,太高太高了。我们怎么学法?虽然没有证得,你看过佛经,佛经就是在最高地位,第五十二个位次妙觉位里面流出来的,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自己的自性。

所以随顺经论的教诲,就是随顺自性本净本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不是迷信,不是哪个人的学说。释迦牟尼佛应化在这个世间,他的名号、他的色身都不可思议,你要问为什么?它是性德全体的显现。如果你修行证得心性,像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只要你真正证得明心见性,你的名字、你的色身也像诸佛如来一样不可思议,你能懂吗?现在怎么样?现在老实说,跟诸佛菩萨示现并没有两样,差别在哪里?差别是迷而不觉,这一迷可麻烦了,连带著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把自性所现的一真法界,我常讲扭曲了,它变形了,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妄想变的。

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是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现在落在这个地方。但这种扭曲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只要你一觉悟,立刻恢复正常。不觉悟的时候你迷惑,觉悟的时候马上就恢复正常。章嘉大师从前用个比喻给我说,因为这个事情很难懂。他用什么比喻?在那个时代,电子的东西还没有,台湾还没有,五十二年前没有电子这个东西。客厅里面挂的钟还是用钟摆,这一秒一秒滴答滴答在那里摆,用发条。两根发条,一根发条是管指针的,一根发条是管音响的,几点钟它会敲几下。他就用这发条来做比喻。他说你看到发条吗?我说我知道,发条我知道。发条本来是平的,把它卷起来的时候,它扭曲了,原来是平的。平比喻佛菩萨、比喻佛,凡夫,卷起来了;卷得愈紧,这十法界位次就愈低。卷的最紧的,地狱道;其次的,饿鬼道;再其次的,畜生道;再其次的,人道、天道、声闻、缘觉、菩萨。菩萨差不多快要平了,可是你放手的时候,它两面还翘起来。放平之后,完全不会翘起来这就像是佛。他用这个方法来比喻给我讲解,我能体会。

法性是平等的,是平的。加一点点思想,一切法从心想生,加一点心想,它就变形,它就卷起来。你的妄想愈多,卷得愈厉害,就这么回事情。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它马上就恢复平静。那个平是它的真相,卷起来是它扭曲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扭曲了。什么力量把它搞扭曲?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把心想止住、断掉,法性就现前,真性就现前,善净就现前。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晓得善跟净是性德。

现在佛在经教里教给我们什么是善?佛讲了十条,这个十条是基础,这个十条是大纲。「不杀生」,不杀生这个意思非常之广,它引申的意思,这一句里头的意思无量无边,深广无尽。你有一念,你有一言、一句话,你有一个动作妨害别人,都结归在这个罪里头,这个罪是轻的,这个罪不重,都在杀生这里面结罪。所以大乘经教里面佛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绝对不会说令一切众生生烦恼,没这个道理。菩萨所在之处决定令一切众生得真实利益,所以佛菩萨值得人尊敬,值得人称赞、奉事、供养,道理在此地。那是个善人,那是个清净的人。

不受染污就是净,远离十恶就是善,这两句话我们总是要牢牢记住。什么叫不受染污?什么东西染污?烦恼习气染污。我们六根接触六尘不生烦恼,烦恼是贪瞋痴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是见烦恼;思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这是把烦恼归纳为十大类,好说话。无量无边烦恼不出这十大类,无量无边的恶法不出十恶,无量无边的善法不出十善,总纲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善相应,与十恶决定不相应,这是你开始学佛了。

学佛是学觉悟,学做一个明白人。我们用这个言语对初学的人介绍佛法,人家容易接受。因为你学佛,这是宗教,我不相信宗教。我把学佛这两个字用现代的话解释出来,学觉悟、学做明白人,这个好懂,他听了这个,这个不错,这个我应当来听听,来学学,那个言语稍微变一变,他就来了。还是佛法,一点也没改变,只是把佛法用现代话说出来就是,现在人就接受了;你用从前人那种说法,现在人不接受。

佛法不能够推广,佛法不能够普及,很多众生不愿意接受,谁的过失?众生没有善根。错了,他真有善根,是我们自己弘法的人把方法搞错了,把言说、说法搞错了。什么是菩萨?觉有情叫菩萨,我们都是有情众生,觉悟了,不迷了,这个人就叫菩萨。大觉了,彻底觉悟了,这个人就叫他做佛。我们不说佛,我们不讲菩萨,我们单单讲觉悟,单单讲明了,对於宇宙万有的真相彻底明了。我们要不要学?我们明了不够彻底,要向彻底的路上走,这是纯净纯善。我们一生以这个为目标,以这个为方向,学做明白人,学做觉悟的人,先觉觉后觉,先知觉后知。这个大家都会举双手赞成,不会反对。言词上稍微变通变通,就跟如来住世普度众生没有两样。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圣谛第八句:

【或名无尽。】

这两个字不难懂,但是它的含义太深太广,确确实实不是凡夫能够体会的。为什么?灭谛的名称、名字,诸佛如来之所证。我们只懂得『无尽』的粗意,精微的意思我们就不能够知道,但是它给我们初学有很大的启示。我们真正懂得灭谛名称叫「无尽」,我们就应当发长远心。祖师大德常常教人要发大心,要发长远心,修行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这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好处,要有恒心,要有耐心,知道这一桩事情生生世世永恒不断。对我们这个境界来说,那是学习,永无间断的在学习。

如来果地上这个德号是无尽的无尽,通常我们说智慧无量无边,德能、相好,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跟前面所说的意思一样,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刹土、一切众生,这是「无尽」的意思。还更有精微的意思,我们不必说了,我们就说到此地。因此,我们的修学、学习永无止境。这在前面跟诸位说过多少次,成佛了,圆成佛道,那是不是有尽?还是无尽。成佛道之后,倒驾慈航广度众生,这个经上常说,地藏菩萨说的,那是代表,众生还没度尽,菩萨就不愿意成佛,这就显示无尽的意思。

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看到的,他所教出来的学生已经证到如来究竟果位,人数无量无边,地藏菩萨累劫的教化,那我们要问地藏菩萨是什么人?学生久远劫已经成佛,他自己呢?当然成佛了。示现菩萨的形相,那就是三十二应里面,「应以菩萨身而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懂,要学,要效法。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要以无尽的真诚,无尽的慈悲,再说得粗一点,无尽的包容,无尽的宽恕,无尽的信心、耐心、谦虚、忍让,一切时一切处为社会、为一切众生做个好样子,不能做坏样子。做好样子,你是不断向上提升,你走的是佛道。你做坏样子,你是不断的下坠,你是走地狱道。

世间所有一切宗教圣贤教化众生,教什么?给诸位说,只有一个字,「爱」字!人可怜,不知道自爱,你看看佛家讲的,佛教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爱,佛法里头不叫爱,叫慈悲。这个意思一定要懂,慈悲是理智的,一般人讲爱是感情的,所以慈悲就是爱,理智的爱,不是感情的爱。感情的爱会变化,爱会变成恨,那是感情。理智的爱,就是从真性里面流出的爱心,永恒不变。对於冤家,对於仇敌,对於杀害自己的人,自己这个爱心永恒不变,绝对不会有一丝毫怨恨心,这了不起,这是什么原因?自性,性德。性德怎么会变化!不变是真的,会变是假的,所以佛法里面称慈悲,不称爱,那个爱变化太大,靠不住。男女结婚的时候相爱,过个几年之后要闹离婚,假的,所以他是感情的,他不是称性,称性永恒不变。他自己什么时候产生变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见性,见性就永恒不变。这是佛法讲的,大慈大悲。

儒家讲仁爱,仁是推己及人,我希望别人怎么样待我,我应当要怎样待人。所以仁是二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想到别人就要想到自己,这种爱叫仁爱。我希望别人怎么对我,我应该怎么对人;我希望别人不用恶的态度对我,我就不能用不善、恶的行为对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爱。基督教,天主教,《圣经》里面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古兰经》里面,真主爱世人,真主确实是仁慈的,这个句子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从许多宗教,世间圣贤教诲里面归纳这个字,没有一个人不说仁慈博爱。

所以圣贤的教育、宗教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仁慈博爱的教育,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每个宗教都讲伦理、都讲道德。我们学习圣贤教育,学习宗教教育,头一个就学什么?学爱。尤其是佛法,佛法第一个你要爱自己,自爱,然后你才能爱人,不爱自己而能爱别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性也是如此,你看蕅益大师讲信愿行,第一个是信自己,不信自己信别人,这个不是真的,不是真信。一切从自己开始,从自己内心里面做功夫,把你自性里面第一德,就是爱心,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是从外头学来的。佛菩萨讲经说法教导你,给你做增上缘,目的是把你性德里面那个真爱引发出来,这个东西不是向人学的。自性里头这个爱心是无尽的。慈悲遍法界,爱敬满娑婆,这是性德,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这个人就是诸佛如来。

诸位想想,爱人怎么会害人?爱物怎么会伤害物?爱事你怎么会破坏事?所以凡是伤害破坏这种种不善的行为,不爱,那个爱变成恨,变成瞋恚,愚痴。只有愚痴、瞋恚、贪而无厌三毒烦恼,才会变现出种种不善。从这个地方,我们也有能力辨别什么叫真假?什么叫善恶?什么叫是非。与贪瞋痴、与不善相应的,这是假的,这是邪,这是非。与性德相应的、与慈悲相应的、与爱敬相应的,这是真,这是实,这是真理。这真的走佛道,虚伪的走地狱道,这两个阶段你往哪里走,你自己要清楚,自己要明了,真正自爱的人走佛道,走菩萨道。

一爱一切爱,走圣贤之道。你爱自己,你爱父母,你爱家庭,为什么?你走圣贤之路,学圣人,学贤人,成圣人,成贤人,你的家里头光荣、荣耀,你父母欢喜。如果你走的是邪道,你行的是不善,你造作的是恶业,别人看到你父母,背后都指责,他怎么会养出那么个儿子?你父母心里多难过,你怎么能对得起父母?你在学校念书,人家说这个当老师的怎么会教出这种学生?老师因你而受批评,而受侮辱,你对不起老师,你对不起你学校。所以孝敬是德行的根本,孝亲尊师,一个人能够成人,能够顶天立地,是父母跟老师教出来的。你的成就,父母老师有光彩。你要是走邪道,你的父母老师因你而受耻辱。所以说你将来堕地狱,为什么堕的?判罪就从这里判的。你个人的事情不大,你的影响太大了。《了凡四训》里头就讲这个道理。

功过的大小完全在影响。善的影响,影响的面大,影响的时间长,功德大;你这个不善邪恶影响的范围大,影响的时间长,你堕地狱,你很难出头!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时时刻刻劝人念《了凡四训》,目的在哪里?叫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没有别的。道理真的明白,事实真相清楚了,你还敢走邪道吗?你还敢亲近恶人吗?学了佛,你所做的不善,佛法是师道,你们看看欧阳竟无大师的《内学院训》,我们这个图书馆有,他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佛法是师道。师道,老师第一大。所以密宗里面有四皈依,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后面还有皈依上师,不是没有道理,老师第一大,背师叛道那个罪不得了。

你学佛,不守清规,不守戒律,别人批评、骂你,他不是骂你一个人,他把整个佛教都骂,「佛教徒是这个样子的」,这一句话所有佛教都骂,所有佛教受这个侮辱是因你而起,你要承担这个罪过,你说这个罪多重?你背师叛道,你的罪过不论,别人看到你,你看他这个人,他不是骂他老师?他不是批评他老师?这个风气一开,每一个做弟子都会批评老师,都会批评师父,跟你学的,他们那些罪业的帐都要算你身上,你是带头的人,你的罪业洗不清。所以北师大门口牌子上写了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多么庄严,多么伟大!

我所学习是做人师表,师是表率,我所行的是世间人的榜样模范。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能给世间人做榜样吗?这个话我不晓得讲了多少遍,要常常记在心上,不能给世间人做好样子,这个念头不能生,话不能说,这事不可以做,你要知道你影响有多大。从这些地方,你要是细心去思惟观察,你才会真正理解《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背叛道德,违背自性,给社会、给众生都是不善的影响。这个影响范围大,影响时间长,造成不善的共业,你是不善共业的祸根,你知道你罪业造得多重吗?地狱变相图仔细看看,那里头所有的罪苦你统统要受。何必造这种罪?何必去受这些苦刑?

所以要知道起心动念,那个影响无尽,这我常常讲思想波,思想波比电磁波、比光波快得太多太多。思想是心法,电跟太阳那是物质,那是色法,色法的能,这个能量振动的速度有限,现在科学家探测到,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物质的能量的波动真的是有限。思想波动不得了,无限的,无尽的,念头才一动就遍法界虚空界。一个不善的念头与法界虚空界所有不善都连结在一起,一个善念也是立刻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善法合而为一,这叫什么?感应,你感的力量强大,回应也强大;感的力量薄弱,回应也薄弱。

一个不善的念头,跟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六道的恶道相应。诸位如果从头到现在一直听《华严》,我讲的这个话你会相信。一个善念起,跟九法界无量刹土里面的善法相应,不可思议,这是跟你讲称性。诸佛如来称性,哪一个众生不称性?只是这个里头迷悟不同而已,诸佛菩萨觉悟,六道众生迷惑,只有迷悟之差别。讲其性德、性能、性相,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你一迷,那个迷跟遍法界的迷合而为一,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所以你起一个善念,一切都善,没有一法不善;你起一个恶念,没有一法不恶。

为什么要起不善的念头?为什么要起恶念?为什么要起邪念?你也许会说,我不想起它偏偏起来,造反,这是烦恼习气,你做不了主。你得找人帮助你,要求救於人,求谁?求佛菩萨,佛菩萨在哪里?经论就是佛菩萨。古大德常常讲,读经、听教要无数次的重复,你才能得利益,遍数少了不得利益。有一些人学佛,听经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有法师讲这个经,不听,「这个我早就听过了」,这种人没有成就,为什么?他真的听懂,真的听开悟,他听不听?他还听。他为什么要听?要给初学的人做个好样子,所谓是做影响众。让那个初学的人到那里一看,看到这个讲堂,某某人坐在那里,这个人有学问、有道德、有修持的,他都在听,大概这个法师讲得不错,值得听,影响众。他来是帮助听众建立信心,帮助听众引起对於求法,对於老师(这个法师)生起尊敬之心。「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他坐在那里干这个,你说他要不要听?一定要听。那个不愿意去听,决定不会有成就,他自己不能成就,他也不会帮助别人成就。

凡是自己成就的人,一定是非常热心帮助别人成就;如果没有那番热情帮助别人成就,他自己肯定没有成就。这些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统统能看得出来。可以欺瞒世间无知之人,不能够欺瞒有道德的人。我们世间人常讲,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你骗不了他。你有时候欺骗他,他装糊涂,不跟你计较,不是真的糊涂。那样的人太多,这样的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太多。这些人懂得难得糊涂,这些人懂得吃亏是福。他所表现的,对一切人,对不如他的人谦虚恭敬,他的谦虚恭敬不是虚伪的,真实的。这种人一生行道履德,他的脚步步踏实,踏在道德上。我们从大乘佛法来讲,道就是法性,随顺法性就是德。法性是纯净纯善,法性是无尽的净善。再看下面第九句:

【或名广博。】

「无尽」是从深处讲,我们一般讲从纵的方面讲;『广博』是从横的一面讲。自性广博,自性本具无量德能,广博没有边际。我们的学习不可以有限量。学院制定的学程九年,九年是个限量,是学习的限量,这是个基础,好像你到学校念书一样,你念个小学,小学六年,这是个限量。小学毕业,你去念初中,去念高中,去念大学,去念研究所,踏入社会,活到老学到老,没有限量。在佛法里面讲「生生世世都在学习」,生生世世无量劫,天天在学习,这个人是菩萨,永远没有止境,为什么?这跟性德相应。如果有止境、有边际,跟性德就不相应。

学习,这里头有乐趣,绝对没有痛苦。如果你学东西,学得很苦,那你是学的不如法。无论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只要如法,里面一定有乐趣,除非它是邪法,邪法里面有苦,正法里面一定有乐。你看儒家,儒家这是讲的世间法,没有讲出世间法。夫子《论语》上头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乐在其中。你看他老人家所说的,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他一生学习的心得。这世间所有一切法,不如学。每天学习,那是真实,自己得真实受用,没有空过。在哪里学?书本是学习的地方,生活是学习的地方,工作是学习的地方,待人接物也是学习的地方,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没有一处不是你学习的地方,所以成就他的广博,成就他的精深,他一分一秒都没有空过。这是圣贤,这是佛菩萨,这是真善知识,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没有一个不如是。生生世世,无量劫又无量劫,永恒不断,为什么?乐,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朋是志同道合,实际上这儒家古人注解讲,这个朋是学生,这个老师有德行、有学问,四面八方的人对他仰慕,都希望亲近他,来跟他学,所以这个朋就是同学。老师很谦虚,你来,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学生把他当老师,他自己绝对不以为自己是老师,自己跟大家一起学,同学,你看看学生敬老师,老师敬学生,互相尊敬。老师绝对不是摆成老师的架子,你是我的学生,你要听我的教诲,没有,老师很谦虚,很客气,但是时时刻刻照顾你,时时刻刻帮助你,提携你,无尽的慈悲。师徒如父子,学生得老师的爱护,绝不亚於父母,所以学生对老师终身仰慕。师恩跟父母恩没有两样,一生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是报恩,报恩的具体行为是依教奉行。老师所教导的常常记在心上,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老师的教诲?违背老师教诲,对不起老师。依教奉行叫报佛恩,现在做学生的,有几个人懂得?没有人教,实在讲,在现前的社会师道没有了,师道何以没有?孝道没有了。我们知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崩了,师道没有了,整个社会崩掉,天下怎么能不乱!人民苦,求安定,求和平,能不能得到?不能得到。为什么?师道孝道没有了。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恢复孝道师道,为什么?那是根,根没有了,哪来的枝叶花果。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根没有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做根,你就是自度度他,你就是佛菩萨再来。我们行孝道,我们尊师重道,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下面还有一句:

【或名无等价。】

『无等价』,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无价,等是等於,平等的,没有跟它平等的,无价。无价是性德,这不是从性体上讲的,是从性德上讲的,自性的德用。讲得粗一点,讲得浅一点,伦理道德就是自性的德用,无价之宝,能帮助一个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平天下就是天下太平,天下平等,无价宝。读中国儒书的人,真正修学佛道之人,儒释道三家都肯定性德是无价宝。在佛法里面称为三宝,三宝是性德,觉正净!这个宝是无价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自性三宝。学佛一开端就把这个传授给你,你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皈依什么?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不是皈依毗卢遮那,不是皈依阿弥陀佛,是皈依你自性三宝,你真的皈依了。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的,自性觉变的。西方世界从哪里来的?自性净变的。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从哪里来的?自性正变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无等价!不在外,外头没有,找不到,在自性,自性本来具足。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