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0讲)  2002/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20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偈颂最后一段,第七首看起:

【不可思议国,普转法轮声,愿海所出声,修行妙音声。】

这一首偈的意思很长,第一句是讲刹土,无量无边的刹土。不论是菩萨的净刹,六道凡夫的杂染刹土,后面这三句统统都存在、都具足。问题就在学习的人,佛家常讲学人,真正发心学习的人会不会?会不会看?会不会听?果然会,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皆得蒙益,都得利益,实实在在的话。所以这个地方的刹,开头讲『不可思议国』,这一句话意思很深,说之不尽。刹无分染净,人无分善恶,众生不分善恶,真正不可思议。

诸佛菩萨在其中,『普转法轮声』,「普转法轮」这一句是教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通常讲的「佛度有缘人」,无缘的人,佛就不能度。什么叫无缘?他不肯学,他不肯接受。这佛常说的,也是警策我们,实际上呢?实际上是他不肯学,不愿意学,不愿意接触,佛度不度他?也度。这就是佛门当中,另外有一句话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们想想这个话的味道。他缘没有成熟,没有成熟不能舍弃他,没有成熟也要照顾他,也要常常启发他。他业障深重,一切善巧方便都不能启发。是不是真的不能启发?不是的,业障重没有错,一次、两次茫然不觉;千次、万次,有那么一点印象;百万次、千万次、万万次,回头了。从这些地方,才真正能体会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不可思议!

「普转法轮身」,这里头是三业转轮。在那里身示相,总是示现一个好的形象,让他天天看,长时间的看。我在前面跟诸位提过,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都是示这个相。般若会上,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的,须菩提尊者就那么样看释迦牟尼佛,看了二、三十年。二、三十年之后,这一天豁然觉悟,看出名堂出来了。你看天天守在释迦牟尼佛的身边,天天看,看到二、三十年,看出来了,这才赞叹希有世尊。「希有」这一句里头,含的意思也是深广无尽。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德行智慧,永恒不绝的在那里示现;也赞叹自己,太不容易!你看看几十年天天释迦牟尼佛这样示现,我都没有发现,今天豁然一下发现,所以那个「希有」里头的意思好多好多。

不能说他们这是愚痴,茫然无觉,我做也没有用处,何必一定要自己做这个样子?有用处,一次一次加深,时节因缘成熟,像须菩提这样的人还得要三十多年。这个时间是怎么算的?世尊从鹿野苑开始讲经,这没有多久,三迦叶带他们的学生一千人皈依世尊,目犍连、须菩提带了两百人,僧团是这样形成的。他们经历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般若二十二年;《金刚般若》是中期讲的,般若二十二年是后十年讲的,在后十年,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才看出来,原来无上的妙法,就在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佛所说的,佛所教的,全部落实在生活里头,我们现在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今天细心观察,我们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这是古老的《藏经》里面的释迦牟尼佛的传记。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观察,你看看释迦牟尼佛,跟《华严经》一对照,像不像?不但像,完全一样。《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圆圆满满的都落实了。「普转」,示现给别人看,不可思议的示现,这是真实的大愿。

『愿海所出声』。「愿海」,是佛从因地,因地也跟我们凡夫一样初发心,无量劫中时时刻刻发度众生的大愿。世尊在教导我们,把诸佛菩萨无量的弘愿,总结为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如来、菩萨,无量无边大愿的总结,总纲领,总的愿。这是劝导我们要发愿,愿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方向目标。我们世间人讲立志,人要不立志,没有志,他的一生是盲目的,即使他勇猛精进很用功,最后都落空;他没有方向,他没有目标,所以到最后一无所成。人,少小立愿,坚定不移,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有不思议的成就。你看看这个世间,出世间也一样,我们现在一般讲出人头地,大成就的人,他怎么成就的?愿力,肯定是一门深入,长时期的奋斗努力成就的!这个常识一般人都能够理解。

往年茗山法师,这我们都很熟悉,老和尚在大陆上对我赞叹。我听他的学生告诉我的,他那些信徒告诉我的。净空法师这一生讲经讲得好,他说:人家他什么都不管,他又不做住持,又不做当家,专门天天讲经,哪有讲不好的道理?对,一点都没错。我这一点成就是什么?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生就专门干这一桩事情。我是把我自己的经验,贡献给我们这些年轻同学。现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的人少了,佛法没有办法兴旺起来。世出世间任何行业兴旺,靠人才,佛法一定要靠弘法利生的人才。你要走弘法利生的道路,你要坚定志向,你要放下万缘,不能管事。我常讲管事、管人、管钱,你要是一涉及到这些,你想想看,你的心就不清净,你就不能专一在经教上,你怎么会成就?纵有成就,有限。所以那些事务,让别人去做。做的人,我对他恭敬礼拜赞叹,为什么?他成就我,他代我做,这就是护法,他护持我。我是把自己这一生怎么样成就的,这个经验奉献给大家。心务必要清净,务必要真诚,务必要平等、要慈悲,与佛菩萨的行愿相应,这一条路才能走得通。

诸位知道,我这一生学佛有三个老师。第一位方东美教授,台湾大学哲学教授。我在他那个地方认识佛法,佛法是他介绍给我的。原本我以为它是迷信,所以从来没有念头涉及,到寺庙不过观光旅游而已。不知道有经典,不知道经典内容是这样的丰富,这是从方老师那里知道的。第二位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在这个地方得益多了,如果不知道看破放下,这个教入不进去。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这是第一步。再进一步,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为什么?《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不要放下?放得干干净净,一丝毫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叫佛陀,你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放下,所以他没有证得究竟佛果。我这才明膫,菩萨成佛修的什么方法?无非是看破放下而已。放下,再放下,再放下,到等觉菩萨还要放下,这成佛了。所以看破放下相辅相成,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帮助你再放下。这就真的像上楼梯一样,有一丝毫牵挂放不下,你就没有办法进步。如果你想你的境界再提升一层,肯定要放下。这是我在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学到的。

因为早期对佛法的理论、方法、境界非常羡慕,兴趣非常浓。章嘉大师看出来了,对戒律这一条非常疏忽。因为有一个错误观念,我那个时候想我是知识分子,我学佛要学佛经这些道理,做人处事待人的这些方法,提高精神上的享受。戒律,总以为这是普通的生活规范。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这个不必要学它,所以对於戒律是非常非常的疏忽,没有意思去学它。大师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又是个相当固执的人,要劝我学戒律,难!他用个很巧妙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我每次去看他,绝大多数,我离开的时候,他都会送我到门口,我很感动。因为大师的精舍,说实实在在的,很少闲人会去。基本上,他居住这个精舍非常安静,没有人去打搅。我是一个星期去一次,大概是两个多小时,离开的时候,他都送我到门口,会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所以这一句话,至少我听了几十遍,但是没有放在心上。听了几十遍。

三年之后,章嘉大师圆寂,我失掉这么好的老师,这个老师真正爱护我、关怀我。所以他火化,单独建立一个火化的小塔,我请了三天假,在这个小塔旁边搭了个帐篷;帐篷不是我搭的,甘珠活佛搭的。甘珠是他的学生,好像搭了两、三个帐篷,守塔的人有十几、二十个,我也参加了。我就住在这个帐篷里,住了三天。三天,我非常认真的反省,我跟大师三年,他老人家教了我些什么东西?这一反省,「戒律很重要」这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常常在我面前提醒这一句话。我这一次明白了,你看这一句话几十遍,真的他要不往生的话,我还是忽略掉,不会认真。这一走,认真一反省,这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三天过了之后,我还要去上班工作,甘珠活佛他们守了七天。这样什么?找戒律的书来看。

这一桩事情,大师过去曾经给我说过,学戒,戒怎么学?你学一条,这一条你就得,你要真正做到,不在形式。这我想想有道理,形式上受的那个戒,你受了之后做不到,那不算数的。发给你这个戒牒,并不是你就得了戒,你要做到。戒是行经,这个经典分四种,教理行果(教经、理经、行经、果经,果是讲境界),那是行的;你做不到,那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做到,那种形式有没有,没有关系。所以大师给我讲的,我听了他老人家的话,合情合理。他不讲很高深的,不讲很玄妙的,叫你听了之后,你自自然然感动,应该是这个样子。所以这回来看戒经,来学戒,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到的,慢慢再来。总而言之,要真干,如果不干,对不起老师。老师这一句话说了几十遍,我怎么能对不起他?所以以后隔了一年,我把工作辞掉,一心一意走这条路。这个路子,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我向他请教,我这一生从事哪一个行业,对自己、对佛法、对众生最有利?他给我选择出家弘法利生,我这个路是他替我选择的。

所以人不能没有志,没有志,一事无成。你这一生想学一样什么东西,锲而不舍,一直下去,哪有不成就的!就怕三心二意,就怕贪多。这个法门不错,那个也好,贪多嚼不烂,样样懂一点皮毛,没有一样能出人头地。所以连《三字经》上都讲「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教学的大道理就是专,专精,你就通了。一样通了,样样都通。世出世间法都这个道理。宋朝程子讲得好,那是讲儒家,他怎么教人?他说儒家,你能够把《论语》《孟子》,这两部书通了,儒家所有的典籍你全通。你看看,这不是跟佛法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道理?这个意思是,你会么?你真的会么?至诚感通,这是李老师教导我们的。「愿海所出声」

后面一句,『修行妙音声』,这个「修行」再加个「妙」字;修行,示范。日常生活,这个生活给世间人做示范;工作,为一切所有工作人在那里做示范,特别是同行。同行是有缘人,你要做好样子,要做好典型、好模范,这是「修行妙音声」。这个「音声」,往往是无声之声,妙不可言。我们要不是这样学习,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学的,他是这样表演的,做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也是这样做给我们看;历代祖师大德,只要依照佛菩萨方法真正去修学的,就成为祖师大德,没有例外的。佛法重在行门。底下一首偈,第八首:

【三世一切佛,出生诸世界,名号皆具足,音声无有尽。】

这一首偈,特别著重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祖师大德说得很多,老佛教徒听得都耳熟。虽然耳熟,真正的义趣懂得的人就不多。这一首偈是特别提出来,境界深广无际。『三世一切佛』,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例外的。『出生诸世界』,这个「出生」,应化;应化在九法界,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加一个佛法界。这个佛法界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我们要搞清楚,不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什么样的佛?天台宗所讲的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在六即里面,他是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常常示现在这里面,去度化通教佛,度化藏教佛。贤首,就是华严教里面,所讲的小教的佛,华严讲的是始教,小始终顿圆。小教跟始教,跟天台里面所讲的藏教、通教是同样境界。这跟你讲十法界。在这里面现身、示现,帮助这些修行人提升境界。我们今天讲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所以这个十法界,六道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叫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在大乘法里面叫外凡。这凡夫分两类,有内凡,有外凡。内外从哪里分?从六道分,六道之内的,称为内凡;六道之外的,称为外凡。由此可知,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跟这个藏教、通教的佛,都还是外凡;转凡成圣,帮助他们。那个圣就是大圣,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这就是圣人,真正的圣人;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虽然不圆满,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这就是「出生诸世界」,这个「诸世界」就是十法界。

『名号皆具足』,这个「名号」就是讲的如来果地上的十号,这不是讲的别的名号,十号。十号是通号,什么人有?圆教初住菩萨就有,别教初地菩萨就有,就具足了。显示这一尊佛,智慧德能相好具足,十号里头所说的。将来我们会讲到「名号品」。『音声无有尽』,十号之外,这十号是通号,还有别号,别号也不可思议。别号,譬如释迦牟尼佛,这是他专有的,别的佛不称释迦牟尼佛。但是称佛、称如来、称正遍知、称明行足,所有诸佛都称,通号。别号从哪里来的?别号是因众生而建立的。诸佛菩萨都有名号,诸位要知道,他的名号就是此地讲的「皆具足」,皆具足就是十号。别号之来,实实在在讲,是此时此地这一切众生所需要的教学纲领,这个纲领就是佛的别号。

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现在的众生,从释迦牟尼佛出世,到他的法运终止,这个一万二千年。这里面的众生有什么毛病?这毛病太多了。众多毛病当中,哪一种毛病最重要、最深,对症下药。佛看得很清楚,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没有慈悲心,慈悲心很弱,所以名号里头用释迦。释迦是梵语,什么意思?古大德翻成能仁,能仁慈。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界众生对别人没有仁慈心,自私自利。你看佛用这个。所以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方便就是释迦落实,释迦这个名号落实在教学里面,就是慈悲方便;慈悲方便就是真正能仁,是世尊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这是说教众生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至於众生本身?本身是非常不清净,烦恼习气太重,显出来就是浮躁。真的,妄念纷飞,轻浮烦躁,所以用个牟尼。牟尼是什么意思?寂静。寂是寂灭,把烦恼习气灭掉,恢复到清净心,所以翻作寂静。你看看,牟尼对自己,释迦教我们对别人,你看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常常念这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你懂不懂这个意思?你念这一句名号,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形像,天天看他。我们对人没有慈悲心、没有方便法,释迦这两个字,你没有看在眼里;口里念,心里头没有,没有放在心上。果然放在心上,你对人一定是慈悲,一定有善巧方便。对自己一定是清净,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清净平等,这对自己,牟尼是这个意思。佛这个意思是觉,你想想看这个味道,名号的味道。

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号,全是教化众生的。地藏菩萨,这个名号提醒我们,地是什么?心地,自己的心地,藏是宝藏,我们自性真心里面,有圆满的般若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万德万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宝藏。地藏菩萨这个名号提醒我们。提醒就是要懂得开发,用什么方法开发?《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孝经,用什么方法开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就是孝敬。你想想看,诸佛菩萨的名号,全是表法,全是教学的纲领。现在学佛的人有几个人懂得?每天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求佛菩萨保佑,错了。佛菩萨保佑你就在名号,让你顾名思义,你就得佛菩萨保佑。你听到地藏菩萨名号,看到地藏菩萨形像,立刻就知道要孝亲、要尊师重道。这样子开发自性的宝藏。智慧;德能,德能是能力,我们今天讲多才多艺,能力;相好,那是福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依正庄严,福报,统统是自性本来具足。这是讲佛菩萨的别号。

别号也好,通号也好,「音声无有尽」,真的是周遍虚空法界。特别是这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要知道在这个世间示现,完全是为度这个地区,这个时段,这些众生;应机说法,应机示现,示现的身不同。诸位同修在平常你们最容易觉察到的。中国人最崇敬的四大菩萨,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只有地藏菩萨现出家相,其他的观音菩萨在家相,文殊、普贤菩萨都是在家相。在家的菩萨很多,这个道理要懂。地藏菩萨教孝亲尊师,观音菩萨教大慈大悲。文殊菩萨教你理智,不要用感情,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智;感情会出乱子,理智不会。普贤菩萨教我们实践,真干,就是把孝敬慈悲理智,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普贤菩萨。这是中国佛教!你要不懂,你到哪里去学?你学什么?所以如果你懂得,佛教这些造像,现在讲艺术,佛教艺术全是教学的工具。名号是教人的,塑的这些形像也是教人的,没有一样不是在教人,启发人。希望人闻到这个名号,见到这个形像,就知道修行;修正自己的毛病,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见色闻声就懂得修行,就觉悟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九首偈:

【或有刹中闻,一切佛力音,地度及无量,如是法皆演。】

这一首偈里面讲的内容非常丰富。「或有刹中」,这就说明不是一切刹都有的,「或有」。哪些刹有?根熟的众生,这个刹土里头就有。为什么?佛来示现教化众生,这是属於高级的佛法,这个不是普通的。像前面所讲的「不思议国」「三世一切佛」,那普遍的,一切刹土统统都有,有显有冥。显是非常明显,你能够觉察得到;冥是什么?不明显,暗中在启示你,你不太容易觉察得到,但是时间久了,缘成熟了,豁然开悟,这个事也很多。那么高级佛法,那一定要根成熟,这不是初学。所以『或有刹中闻,一切佛力音』。如来果地上,有十种殊胜的德能,等觉菩萨都不能比的,何况凡夫。菩萨也有十力,但这个十力不能跟佛相比,这些都是对法身菩萨说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尺度放宽一点,不是法身菩萨有没有分?像《华严经》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十种偈,里头有一种叫大心凡夫,也可能大心凡夫有分,他有能力接受,他能信能解,也能够奉行。那为什么是凡夫?见思烦恼没有断尽,带著业修菩萨行,有这一类的。他心量是真大,虽有烦恼习气,烦恼习气一般讲,不碍事,但是烦恼习气真的没断。处事待人接物,他烦恼不起现行,那就是说他定慧力够。戒定慧三学他有力了,这就是我们一般讲,他能够伏住烦恼,烦恼没有断,确实能伏住,这个叫大心凡夫,《华严》有分。

一切佛的十力音,底下讲,『地度及无量,如是法皆演』,他当然也有分。「地」是什么?十地,十地菩萨修行的理论方法境界。「度」就是十波罗蜜,通常我们也讲六度,都可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是《华严经》上讲的,后面还有方便、愿、力、智,再加上这四种,那就是十波罗蜜。大心凡夫他也能做到。而布施持戒是菩萨修学入手之处,那个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这个话我们常常听讲,实际上这个话的意思很深,我们初学的人听了,还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所以我讲得很简单,讲得很明白,我讲什么?从哪里下手?从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从这个地方入门。这十六个字,你要是放不下,佛门广大,你不晓得在哪里?你摸不到。

果然把这十六个字放下,你一定把佛门找到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大道。所以《金刚经》上佛讲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哪个法门,这个通大道就是通明心见性,通见性成佛。但是这十六个字是个障碍,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你修行不能成就,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障碍在这里,你有没有发现这是障碍?你要不能发现,不知道这是障碍,你怎么能够突破它?首先要发现、要明了、要清楚这个东西是障碍,这个东西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这个东西不放下,换句话说,你就不肯放下三途六道。那你来生还得要干,还得在三途六道打滚,生生世世出不了头。这是你不觉悟,你迷惑颠倒。

现在学佛的人,不觉悟的人太多太多了,什么原因?不读经,不研究教理,他怎么会觉悟?说个老实话,纵然他读经研教,觉悟也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大经大论上佛菩萨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华严经》《大智度论》上说的。世间聪明智慧,体会不到佛经的义趣,需要人讲,哪些人讲?真正修行人讲。为什么?他契入境界。换句话说,要能做到的人去讲,讲的才有味道。他能读,他能看注解,他自己没有做到。没有做到怎么?不是自己的,讲的是别人的,道听涂说,与事实真相总是隔一层。譬如你没有到过美国,现在请你介绍美国,你找许许多多参考资料来看,你写成报告,你说得头头是道,你没有去过,这就是虽智莫能解。要找什么人讲?到美国去过的人,对美国社会环境了解得很透彻,他来讲,不一样。从这些道理,我们就能体会到。所以过去就是中国人有福,李老师跟我讲的,中国历代翻经注经的这些祖师大德,都是修行证果之人,不是普通人。没有修证,没有契入境界,拿著别人的东西,道听涂说,不是那么回事。你仔细去听讲,他都把意思错解、讲错了,很多很多。会听的人,一听就听出来;不会听的人,懵懵懂懂。这就是他欺骗不了内行,学了一点皮毛,可以骗外行,不能骗内行。布施、持戒、忍辱,这三个是根,基础的基础。

「及无量」,无量就是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如是法皆演」,我们今天讲的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是把佛法统统都包括了。他这里不讲「说」,如是法皆说,他不讲说,他讲「演」,你看看这个意思,演是什么?统统做到,表演给你看,不是说给你听,真做到了,这个叫真的在学佛。唯有学佛才能教人学佛,我自己做出一个学佛的样子给你看,学佛是这个学法。你自己不学佛,教别人学佛,没有这个道理,你怎么教?我们今天经营这个道场,管理这个道场,为什么管不好?原因在哪里?很简单,我们自己没有做到。为什么古来那些祖师大德管那么大的道场丛林,一个丛林几千人在一块共修,井井有条,一点都不乱,为什么他能管好?自己真修。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德能,大众没话说。方丈住持,纲领执事,这个纲领执事就是首座、监院、维那,哪一个不是以身作则?不能以身作则,不能够担任执事,所以执事是菩萨,不是凡人。执事是护法,清众是修行人。就好像办个学校一样,教职员是护法,谁是在学习?学生。

所以护法的功德,在弘法之上。弘法要真正能产生效果,一定要靠护法。护法不护持、不帮助你,弘法的人再能干,再有学问、有德行、有善巧方便,没有办法发挥。就好像一个好的教员,没有学校去请,他没有机会教学,这个道理是相同的。我们看看中国历代丛林里面的住持、纲领执事,证明李老师说得不错,都是修行证果的人,他们来护持正法,来成就学人。所以这个道场代代都有高人出来,教得好,这后继有人。再看下面一首,第十首:

【普贤誓愿力,亿刹演妙音,其音若雷震,住劫亦无尽。】

大乘圆教决定不能少了普贤,《华严》,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普贤菩萨代表行,普贤行愿,代表行、代表愿;文殊代表智,在《华严经》上他代表十波罗蜜。十波罗蜜要文殊菩萨来落实,所以这两大菩萨,《华严》大教的纲领。『普贤誓愿力』,前面跟诸位说过,普贤十愿,这是最简单的从纲领上来介绍,愿愿都具足十波罗蜜,礼敬诸佛里面,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称赞如来这个愿里头,也具足这十波罗蜜。愿愿具足,交互起来,不但愿愿具足十波罗蜜,愿愿具足其他的九愿。礼敬,礼敬里面具足有赞叹、有供养、有忏悔业障、有请转法轮、请佛住世、乃至普皆回向。哪一愿里头,都统统圆满具足,这是不可思议。『亿刹演妙音』,这个「亿」不是数字,这个亿是代表大圆满。《华严经》表法用十,表圆满,十个十是百,百千万亿都是代表圆满。愿是代表大圆满,究竟圆满,取这个意思。亿即亿刹,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佛刹一个都不漏,在那里表演《大方广佛华严经》,表演文殊的十波罗蜜,表演普贤的十大愿王,一点都不错。

『其音若雷震』,这一句话不好懂。这音像雷震一样,我们没有听到。这是实在的,我们为什么没有听到?这个收音机出了毛病,收不到。我没有看到,眼睛出了毛病,六根暗钝不灵了。诸佛菩萨为我们表演,我们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你这才会体会到一点业障深重,自己的业障多么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毗卢遮那如来,法身佛,遍法界虚空界,在那里演说,从来没有间断过;依正都说法,六尘都说法。我们今天是在《华严经》里面得到这个资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有那么一点意思了。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能够赞同,能够体会,确确实实情与无情统统在说法,统统在表演,演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你要不能契入这个境界,这个经文的意思你就说不出来,你体会不到。

诸位同学,你一定要记住,你为什么不能契入?你为什么不能体会?刚才说了,你有自私自利,你没有放下名闻利养,你还贪图五欲六尘享受,心里头还有贪瞋痴慢,所以你不会!你有眼不见,有耳不闻,有鼻你也闻不到香气。如果诸位真正把我这几句话听清楚、听明白,你应该怎么做?立刻放下这十六个字,你把这个障碍立刻放下,你就能契入。你需不需听我讲解?不需要,你也入这个境界。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一切人事物,你自然会看出一点门道出来,这一点门道肯定与佛华严相应,然后你才晓得这个大教不可思议,这个大教有无穷的受用,你真正能够体会到。

『住劫亦无尽』,这一句讲时间,前面讲空间,遍法界虚空界,遍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超越空间,超越时间,这是华严境界,这是事实真相。

唐朝时候,注解《华严》的,除了清凉大师之外,还有一位李通玄长者,他为《华严经》造一部论叫《华严合论》。长者在论里头有几句话,这一品经「华藏世界品」,讲的是毗卢遮那佛果地上的依正庄严,目的是教我们「见果知因」。我们看到果报如是的殊胜,从果上你就晓得因。就像我平常讲这最浅显的因果。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富贵人家,这个人发大财,亿万财富,我们看到这个果报就晓得过去生中,绝对不是一生,多生多劫修财布施的果报,他得这么大的财富。看到这个人聪明智慧超过常人,我们就晓得这个人是累劫修法布施的果报。这个人健康长寿,我们晓得他过去生中修的无畏布施的果报,见到果就知道因。同样一个道理,看到现在人他的造作,他的思想,他的造作,我们也会知道他将来的果报。他现在欢喜财布施,他将来必定得财富;欢喜法布施,他必定得智慧;欢喜无畏布施,他必定得健康长寿。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佛为我们说这两品经「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他真正的目的是教我们见果知因。我们学习了,应当要仿效、要效法,果报太殊胜,因殊胜。实在讲,这个因我们很不容易看出来,这样殊胜的果报,不要紧,佛很慈悲,底下一品就把这个因说出来。我们想得这样的依正庄严,「毗卢遮那品」里面讲修因,好好的来学习,知道怎么个修学法,我们才能得这样殊胜的果报。

佛表演,决定不会落空;佛教学说法也不落空。根熟的众生、大心凡夫现前得利益,所谓是这一生得度。善根福德少的,不成熟的,给他种善根。换句话说,帮他提升善根福德,让他下一次来生后世,有缘遇到这个法门继续再修。我们在这一生,善根福德,或者是能发大心,欢喜赞叹,依教奉行。你要晓得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积的善根福德,哪有一生成熟的道理!所以我们对於没有成熟的那些人,可不要著急,一定要帮助他快快成佛。说老实话,佛菩萨都做不到,我们哪有这个能力?白著急。你的善心可嘉,但是怎么样?无补於事,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怎么做才如法?自己积极去修行,我自身一定要做到,一定要证得,这就对了,我成就了。我成就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很好的样子,帮助众生起信,帮助众生理解、契入。我怎么成就的,现前这个样子摆在此地,这是证据,这不是说空话。现身说法,这哪里是假的?能帮助人起信,能帮助人理解,激发他依教奉行。所谓自度而后才能度他,你自己没有能得度,也就是你自己做不到,你想度别人,佛常讲「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先成就自己。

换句话说,世出世间的事情,你要想成就都要从自己本身下手。这是自度度他不二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这样成就的。我们如果不依照成规,另外想一个方法,难,那个不容易。又何况诸佛如来太多太多,法身菩萨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还有别的路可以走,他为什么不传给我?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走到正道,一个法门。这也有个比喻,譬如我们今天上高速公路,无论你从哪个地方上高速公路的小路很多很多,那就是无量无边法门。上了高速公路之后,就是一条路,到达你的目的地。我这个比喻简单,你很容易懂得。你想从哪一个匝口入这个高速公路,那由你自己选择,上路之后就一条。佛法如是,不例外,真正契入之后,就是觉正净。觉正净虽然给你讲三个,实际上是一桩事情。就好像高速公路里头有三条线,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三个车道,觉正净三个车道。这三个车道,无论你走哪个车道都没有问题,一直达到你的目的地。离开这三个车道,那你就离开了这个高速公路,你就到不了你的目的地。佛法修行证果,亦复如是。这个比喻很浅,寓意很深,你要细心去体会。大乘佛法超越时空。我们看最后一首:

【佛於清净国,示现自在音,十方法界中,一切无不闻。】

哪里是『清净国』?在佛的境界当中,没有一处不是「清净国」。为什么?经论上常讲「境随心转」,佛心清净,哪里不清净?佛在我们这个地方居住,我们这个世界在佛的境界里面是清净国;我们的境界里头,五浊恶世。你要问为什么?佛的心清净,把这个世界自然转成清净国。我们的心浊恶,所以现的这个依报就是五浊恶世,就这么个道理。真正通达明了这个道理,你们想想看,要不要看风水?不需要。改变风水,改变命运,在哪里?在自己的心地。心要转了的时候,什么都转过来了。我们前面所讲的福报,没有福报,心一转过来,福报现前,聪明智慧现前,健康长寿现前,没有一样不现前。从心地上转,不是从境界上转。从境界上转,累死,累死得到得不到?如果得到,那个累还有价值,毕竟我得到。累死了也得不到,那不叫冤枉吗?没错,真的是冤枉。这个事实,这个道理,我常常劝人读《了凡四训》,你能把《了凡四训》念上三百遍,念上三千遍,这个事实真相跟道理,你就豁然大悟,你真的觉悟,真正明白。

这些书你念上几遍,没有用处。告诉你念个三十遍、五十遍,不起作用。什么原因?我们自己的障碍太深太深,突不破。为什么说念三百遍,念三千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古人要千遍,我们现在的烦恼习气比古人重得太多太多,他念千遍,我们要念三千遍,不能少的。说这么多遍,怕你听到,这个太繁琐,算了,不念了,所以我再打个折扣,三百遍,这方便说。三百遍念过之后,我再劝你念一千遍,你有信心,你会念。一千遍念完之后,我再叫你念三千遍,行,慢慢的循序渐进来引导你。终极的目标,希望你觉悟,觉悟之后,你的命运就改了,一觉悟命运就改了,然后看你自己努力的方向,你的果报就不相同。所以境随心转,佛永远是「於清净国」,这个「於」就是当「在」讲,永远在清净国,心清净。

『示现自在音』,佛得大自在,什么障碍都没有。我这五十年学佛,整整五十年,二十六岁开始学的。我学佛半年就吃长素,所以我吃素也五十年。你们如果说吃素不健康,你看看我这个样子,健康不健康?你们吃肉吃了五十年,你跟我比比看,看谁健康?五十年的心得,我讲经讲了四十四年,这马上过年到明年就四十五年了。我的心得就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长存这个心。对一切人事物都用这个心,决定不违背。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这一生学佛,二十个字。自在随缘,你的示现,身自在,行自在,特别是音,说法自在;这个自在音,说法自在。说法自在就是佛经上讲的四无碍辩才,你得到。得到,证得之后,你的慈悲心要发出来,帮助法界虚空界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我有义务,我有使命要帮助他。

『十方法界中,一切无不闻』。为人演说是我们唯一的使命。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是为人演说的,为一切众生演说的。这一切众生比人的范围就多了,一切众生就包括九法界、十法界,是来干这个的。这个心一发,给诸位同学说,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我们佛门常讲乘愿再来。愿力超过业力,现前就乘愿再来,不是业报身。换句话说,不受命运支配。命运是业力变现出来的,愿力超过业力的时候,得大自在。在这个世间住世,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生死自在,一切自在。这是佛法修学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今天晚上把这一品经讲圆满。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