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五六讲)  2002/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56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八段劫住不同,偈颂第七首:

【有清净劫一佛兴。或一劫中无量现。无尽方便大愿力。入於一切种种劫。】

这一首是说明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各人的愿跟缘分都不相同,所以他在什么时候出现也就不一样。经上讲的「劫」就是讲时间,这一段是从时间上说的,就是佛什么时候应化在世间。应化住世时间的长短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在这一段普贤菩萨都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

这一首经的意思是『有清净劫一佛兴』,一尊佛出兴於世。我们在经文上看,最重要的是「清净」。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佛在经上常说「五浊恶世」,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浊就是不清净,恶就是众生造作恶业,造作恶业的人多,这个时代当然就不清净。我们看经文上讲的,它是「有清净劫」,由此可知,那个时代的人心地清净,很少造恶业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感得佛菩萨示现。所以有一尊佛出兴於世间,或者一劫当中有无量佛菩萨出现,这个缘就特别殊胜。

我们今天这个世间,到底是个清净的大劫,还是染污的大劫?从释迦牟尼佛住世这个劫的名称来看,是好的,不是坏的。我们现在这个劫、娑婆世界这一个劫叫贤劫,圣贤的贤,这个字好。为什么称为贤劫?佛告诉我们,在这一个大劫当中,会有一千尊佛出现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坏。释迦牟尼佛是这一个大劫当中的第四尊佛,弥勒菩萨将来成佛是第五尊佛,最后一尊佛就是我们现在供奉的韦陀尊天菩萨,这是贤劫里面的总护法,他最后成佛。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我们这个时代不坏,是很好的一个时代。很好的时代里面也有很短暂的严重污染,这是难免的,也是人之常情。譬如一个人寿命很长,活到八、九十岁,甚至於活到一百多岁,健康长寿,偶尔在某一个时期他生病了,可能病上几天、病上几个月。贤劫这么长的时间,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遭这个难,那正是它生病,生病的时间当然不会太长。

就整个时节因缘来说,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一万年。从末法开始,浊恶逐渐严重,到今天可以说严重到极处,中国古人所谓「否极泰来」,应当开始转运了,慢慢的会转好。但是这个契机,一般人确确实实看不出来,一般人对这个世间的观察相当的悲观。这个世界伦理道德可以说全面的在社会上消失了,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严重的三毒烦恼,这个世界还有救吗?这些造作恶业的众生还能回头吗?观察世间的危机,抱著悲观的态度大有人在!

尤其是许许多多宗教典籍里面,都很明白、很清楚的讲到世界末日,中国、外国许许多多古老的预言也都讲到两千年,两千年以后不讲了,确实给人们带来许多的疑惑。疑惑产生了错觉,这个错觉当然就产生了悲观,这个於自己有不利的影响,於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些年来我遇到很多同学,他们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有世界末日?我告诉他,许多宗教经典确确实实有这个说法,我也读过,但是我们相信佛陀的圣言量。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他的法运,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就算是依照中国古人的计算方法,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几年,末法一万年才过一千年,这是第二个一千年开端,换句话说,往后还有九千年,那肯定世界不会有末日。但是灾难肯定是有的,不会是世界末日,可能是非常严重的大灾难,这个我们能够相信。

我们看现在人造的是什么业,佛法里头佛给我们讲得很好,教我们观察因果,尤其是《华严经》。佛常讲「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要知道自己过去世造的是什么因,或者我们要想知道现在整个社会,整个社会混乱,众生很苦,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你要知道过去的因,佛讲「今生受者是」。我们自己这一生所遭遇的,社会大众所遭遇的,大众遭遇的是共业,各人遭遇的是别业。由此可知,我们现在果不好,我们过去生中共业、别业都不善,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欲知来世果」,我们想到来生来世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果报?佛讲「今生作者是」,我们这一生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就是来生的果报。因果通三世,这是真理,永恒不变的。

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一生还是非常幸运。为什么?遇到佛法。你的一生过去修得不错,这一生得荣华富贵,要是没有遇到佛法,你这一生也就空过了。为什么?荣华富贵享尽了,怎么办?这都在我们眼底,我们都亲眼看见过。这个世间做大官的大贵人,发大财的是大富长者,你仔细去观察他们的晚年、他们的结果,你就知道过去生中可能生生世世修的福报,这一生果报现前,短短的十几年、几十年享尽了。享尽之后,他这一生没有真正修到福报,享福不知道修福,来生就苦了。很少来生还能够得到人天果报的,多半失掉人身之后,就不能再得人身,我们看得清楚、看得很明白。

只有学佛的人,对於佛法真正能够契入几分的人,他明了、他清楚。我们自己前途的道路要认识清楚,知道怎么走法。所以在整个贤劫当中,我们现在这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是个多病的时期,末法九千年佛的法运有起有衰。

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我向老师请教过。章嘉大师他告诉我:这个九千年当中,有衰有兴。告诉我不要灰心,你现在看到佛教是衰,将来会不会复兴?会复兴。衰到谷底的时候,它慢慢又起来,特别是这些年几乎跌到谷底。

往年我听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谈起,谈到佛的法运,到什么时候才有起色?老居士讲要到下一个猴年。下一个猴年快到了,二千零四年。这就是说明佛法的衰,衰到二千零四年,衰到底。二千零四年之后,佛法慢慢的会兴起来。今年二千零二年,零三、零四,三年!我们晓得,这三年是很难过的,这三年佛法要跌到谷底。

法运,大运里头有小运。好像我们一个人,一个人的一生,算命的人常讲「五年一转运」。你在你一生当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有最差的五年。最好跟最差的在前在后,那是各个人不相同。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亦复如是,这半个世纪是释迦牟尼佛法运最衰的时候、最弱的时候,要到二千零四年之后才转运,这是我们看大的一个方向。弥勒佛出世之后,弥勒佛是第五尊佛,贤劫第五尊佛。往后诸佛出现,时间要比现代这几尊佛出现的时间要短很多,也就是愈来愈密集,好现象!

从什么地方知道好现象?佛经里面常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度哪一类众生?度根熟的众生。由此可知,贤劫前面这几尊佛所种的善根,到后面佛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善根都成熟了。所以佛这个说法,我们想想能想得通、能理解,不是不能理解的。愈往后,早年种善根的人差不多都熟了,所以感得千佛出世。

『一劫中无量现』,我们这个贤劫,这一劫中,千佛现。后面这两句就说明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无尽方便大愿力,入於一切种种劫』,真正的因素是佛在因地没有成佛之前,他所发的愿不相同。虽然总的愿方向、目标是差不多的,四弘誓愿,可是以度众生的愿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有的人发愿是要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了不起,高!有人发愿我要度诸佛刹土里面一切众生,那个范围就小,它不是遍法界虚空界。还有人发愿发得更小,我只度娑婆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不就更小了吗?还有更小的,我只度这个地球上的众生,甚至於度我们这一个国家众生、我这一个地区众生,他这个心量愈来愈小。同样都是发度众生的愿,心量大小不一样,心地诚敬的等次也不一样,所以成了佛之后,佛跟众生的缘分自然就不相同,跟众生感得的出现次数多少不一样,住劫长短也不一样,道理在此地。

这些总的来说,还是善导大师讲的透彻,总在遇缘不同。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如果没有遇到《大方广佛华严》,我们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的概念最大的是到虚空法界,只能到这么大,再没有了。读了《华严》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不大,还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真的不晓得毛端、毛孔、微尘里面,还有重重无尽的虚空法界,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能够想到的是个平面的,不知道这个世间是立体的,是重重无尽的,不晓得这个道理。

读了《华严》,这才搞清楚、搞明白,一切大乘经教跟《华严》确确实实不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乘经上常讲。什么是太虚?什么是沙界?要是不读《华严》,虚空法界还是有限量的。《华严经》上我们才看到真的大,大而无外,才看到诸佛如来的本来面目,这是多么希有难逢的一桩事,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幸遇到。所以这一部经你愈读愈欢喜,你愈听愈感觉到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读经、听经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乐在其中。再看底下一首:

【或无量劫入一劫。或复一劫入多劫。一切劫海种种门。十方国土皆明现。】

这一首讲的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劫」是时间,时间能入时间,这个很奇妙,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能不能体会?能!从哪里体会?从梦中境界能体会到一点点,彷佛看到这么一点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做梦里面在做梦?有这个经验的人不多,但是有。自己在做梦,做梦自己睡觉的时候又做了一个梦,梦里头还有梦,就跟这一句经文讲的意思相同。中国古时候传奇小说写的《黄粱梦》,从前这篇文章收在中学国文课本里。这是唐朝的传奇小说,说一个穷秀才走到一个小庙,庙里有个修行人在那里煮小米;黄粱大概是高粱米,煮小米。火升了在煮,他在旁边打坐,这个穷秀才到这个地方也困了,就在旁边睡了一觉,就做了个梦。梦到他去考举人,中了,高中;又过了几年考进士,然后做官飞黄腾达,一直做到宰相。过去对他有恩惠的人,他不错,他能够报恩提拔;得罪他的人,他一个都不饶,他都报复。一直到宰相年岁大了,退休了,告老还乡了。一觉醒来之后,黄粱还没煮好,他在那里发愣。这个修行人在旁边笑笑。他很奇怪:你笑什么?他说:你这几十年的愿望、你的心愿都满足了。这个穷秀才一听就晓得这个道人不是普通人,他梦中所有的境界,这个道人在定中统统看到。

以我们现在来讲,几分钟的时间,他在梦中过了六、七十年。六、七十年长的时间能够在几十分钟,融入几十分钟,这就是『或无量劫入一劫』。我们从这个经验当中,这个境界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念劫圆融。不要说是一劫,无量劫可以融入一刹那。实际上,做梦的时间是很短的,你睡熟做一场梦,梦里头几十年,实际上大概只有几分钟。几分钟跟几十年当中是划等号的,无量劫跟一刹那也是可以划等号的。

反过来,『或复一劫入多劫』,一刹那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浓缩为一刹那。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在大乘经里面给我们讲,如果从自性这一边来看,自性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时间,没有时间的长短,也没有空间的往返,称性!到自性里面就融了,融成一体,这是原理。变化呢?变化完全在妄想分别执著,把性德的妙用转变成千变万化。能转变的是情识,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从心想生」。如果没有心想,万法皆空,一无所有。

虽然起心想,千变万化,你一定要晓得,变出来这些现象,佛法里称之为「妙有」。能变的是空无所有,所变的怎么会变成事实?不可能!所变的是什么?《般若经》上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变的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比喻里面,主要的比喻是梦,幻、泡、影是陪衬的,梦是主要的比喻。梦,你能不能说它有?不能说有。梦醒的时候,你知道是空的,没有!正在做梦的时候,又何尝有?我们想想能懂吗?梦确实是空寂的。但是梦这一桩事有没有?有!真的做了梦,梦醒来之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做了一个梦。

所以事实真相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佛讲「非有非无」,有是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觉悟的人跟我们一般凡夫不一样,觉悟的人处理这个事情是一切不分别、不执著,他很自在。一般经典里面常常讲,觉悟的人应化在这个世间是游戏神通,那就像幻像影。幻是变魔术,舞台表演是人生如戏,他来演戏的,演得很逼真,心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不落印象。没有印象,他怎么落法?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我们称他作佛菩萨。凡夫不知道在做梦,把这个梦幻当作真实,亏吃大了!这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不知道是一场梦,不知道事实真相。

这是《般若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在中国,中文经典翻译的《大般若经》六百卷,佛的一切经这一部经分量最多,六百卷!《华严经》才八十卷,就算是加上贞元译本四十卷,《四十华严》,去掉重复的,实际上只有九十九卷,只有《大般若经》的六分之一。这一部《大般若经》,佛说些什么?实在讲,真正学大乘的不能不懂,最后总结九个字: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所有」,梦幻泡影无所有;「毕竟空」,当体即空;最后告诉你,「不可得」

所以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界里面他随缘,他可以受用,他绝对没有占有的念头,也绝对没有支配的念头。我们凡夫的亏就吃在这里,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我可以支配,我可以占有。如果你常常想到梦幻泡影,常常想到佛这个比喻,真相既然是梦幻泡影,你怎么可能占有?你怎么可能支配?真正修道人是在这个虚幻的境界里头,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人成就了。

这些梦幻泡影的境界,我们今天读《华严》,这才真正明了;纵然不能彻底明了,有几分的了解。我们肯定这一切梦幻泡影是干什么的?帮助我提升境界,帮助我在这个虚幻境界里面彻底觉悟。觉悟就是佛菩萨。换句话说,是帮助我们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所以这一次轮回到世间,值得!非常有意义,没有空过。过去无量劫中在六道轮回打滚,没有悟到这桩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真实。真正的真实是觉悟,不是别的,别的全是假的。要是能悟入华严境界,那就恭喜你,这是真实里面的真实。

《华严》要细说,再跟诸位说明白,《无量寿经》是略说。说有广略,意义、境界没有两样。但是我们毕竟是业障深重的凡夫,太简略我们不懂,没有法子理解。简略在修行上便於受持,这是真的。修行要抓住纲领,这个方便,但是理解是愈详细愈好。我们今天走的这个道路,行门我们依《无量寿经》,解门我们依《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有没有冲突?给诸位说,没有冲突。彭际清居士说得好,《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就有大、中、小三本,大本的是《华严经》,中本的是《无量寿经》,小本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的。这三部经是一部经,一部经里头有简单的说、详细的说,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三句,『一切劫海种种门,十方国土皆明现』。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得很好,「一多互融,齐摄双现」。双现就是一能现多,多能现一。华藏是这个境界,极乐也是这个境界。我们说实在的话,入不了华藏,华藏我们可以听、我们可以读,一定要明了,我们的心量才真的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两句话真正的义趣,我们才能理解。否则的话,这两句从文字上决定没有办法,解不透,不了解事实真相。什么叫太虚?什么叫沙界?不知道太虚之外还有太虚,沙界里头还有沙界,不知道这个,这个境界不知道。

十方国土能现一切劫海,这个话这样讲法,大家还很难体会、很难懂。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刹那之间,我们可以知道过去、未来,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融在一刹那之间。这个比较会有一个概念。这种能力是本能,每个人都有。本能为什么失掉?因为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诸佛菩萨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他这个能力恢复,知道过去、未来,我们今天称这种人神通广大。没有别的,妄想分别执著去一分,你这个能力恢复一分;去两分,恢复两分;去十分,你恢复十分。所以,神通能力大小是你断妄想分别执著多少,决定成正比例。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偈颂第九首:

【或一切劫庄严事。或一劫中皆现睹。或一劫内所庄严。普入一切无边劫。】

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一首讲「时法相摄,普入无边」。时法就是讲时间,时间也不是定法,可以互相摄入的。跟前面不一样的,前面是一多互融,这个地方是讲时法。

『或一切劫庄严事』,这就太多了,说之不尽。「一切劫」,我们平常讲无量劫,无量劫中所有这些事相。我们今天不要讲这么长,这么长我们没有法子,没有这个概念,我们讲历史。中国的历史,上古时代尧舜禹汤,尧舜之前文字上记载得很少,中国最早的史书,记载历史的是五经里面的《书经》,那是一部通史。一直到汉朝司马迁注疏《史记》《史记》还是属於通史。可以说是最早的历史书,《书经》。孔子作《春秋》《春秋》有注解,有左丘明的注解,这是大家最常见的;还有谷梁的注解,公羊的注解,所谓是「春秋三传」,这属於史书、历史。《史记》之后有《汉书》,这以下都是断代史,这个历史是记载一个时代一个时代。我们现在中国的史书有二十五史,二十五史第一部就是《史记》。一直到现在,现在虽然《清史》没有定稿,要是加上《清史》,叫二十六史。

中国就从这二十几个朝代,这二十几个朝代有二千五百年,好像也是讲「一切劫」。这二千五百多年,二十五几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那些事迹都用「庄严」两个字来代表,治、乱、兴、衰。『於一劫中皆现睹』,「一劫」是很短的时间。像我们观看「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国大陆拍摄的,这几个小时,几个小时我们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坐在这个地方喝一杯茶,统统都看到了!我们从这些事情里面来体会这个经的真实义。

佛在这里讲的庄严事,它就不是我们中国历史上这么短的时代,太短了!二千五百多年太短了。他讲一切劫,无量劫。无量劫里面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些众生无量无边,十法界具足。无量劫里面有佛、有菩萨、有声闻、缘觉、有诸天,色界天、欲界天,有修罗、有人间、饿鬼、地狱、畜生,这些庄严事。「於一劫中」,这个一劫是讲短,一劫跟无量劫比,一劫很短。在这一劫里面你统统都能看到,这个我们能相信。

像我们现在看历史故事的影片一样,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浓缩两个小时,我们就统统看完了。这是长时间入短时间。长时入短时,这里面是讲许许多多的故事,全是梦幻泡影。如果你真正看清楚,觉悟了,我相信你的心会定下来,决定不去惹这些无谓的纷争,你肯定会向往清净的佛菩萨国土。这个国土里面没有竞争,当然更没有斗争,决定没有争权夺利,所有刹土里面的众生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菩萨的清净刹土,我们一定会选择在这个刹土里面去生活、去修行,决定不愿意跟这些六道凡夫迷惑颠倒,天天在那里搞竞争、斗争,毫无意义,搞来搞去到最后一场空。真的经上所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招来的是什么?招来生生世世不如意的果报,三途恶道,搞这个!迷惑颠倒。

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觉悟到觉悟之可贵。人生在这个世间,我们常常有人讲: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实在说,人生的意义在觉悟,不是别的,人生的价值在转凡成圣。否则的话,不觉悟、不能提升自己境界,这个人生真的空过了。末后这一首: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一切刹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清净。】

这一首是总结。实际上我们从这个经上看到的,重颂前面长行只有最初三首偈,后面七首都是总结。每一首偈一个意思,最后一首这是总结里面的总结,结出什么?结出都是由心想生。『始从一念终成劫』,「一念」是心想,「劫」还是从心想生。我们从文字上来看,也可以这样说法,时间是由一念累积成为长劫。好像我们现在看的时钟,现在时钟计时的单位是「秒」,积六十秒这叫一分,积六十分叫一个小时,积二十四个小时叫一日。由此可知,劫就是一念累积而成的,积三十日是一个月,积十二个月是一年,长劫还不是一分一秒累积的吗?这个事实的真相,还是『依众生心想生』,这一句非常重要!说明《百法明门论》里面,二十四个不相应还是从心想生。

《百法》是一切法的归纳,心法八个,心所法五十一个,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时间跟空间都是属於不相应行法,色法十一个。合起来九十四法都叫做有为法,后面还有六法叫无为法。有为,有生有灭,有为是生灭法;无为,没有生灭的现象,像虚空,虚空就列在无为,看不到它的生灭现象。这些有为法都是从心想生,《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你要是用《百法》来看,对於有为法概念就非常清楚,「如梦幻泡影」,都是从心想生。

『一切刹海劫无边』,「一切刹海」是讲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些刹土存在时间长短数不尽,称之为无边。有的诸佛刹土存在的时间很长,像极乐世界都讲无量劫。有些刹土是一个劫,这一个劫就是讲「成住坏空」,很复杂。什么原因?都是依众生心想,众生心想不同。

众生心想怎样才能得清净?要教化。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慈大悲,他们跟一般的三乘不一样。为什么?三乘菩萨没有离开想。像我们修净土的人,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乘,不是一乘。一乘菩萨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确确实实他过的生活,无论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真的是极乐世界生活。这个我们就不懂,太深了!我们没有入他的境界,对他是一无所知。

印光大师,很多人都说他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那我们要问,他到底是住娑婆,还是住极乐?你要是来问我,我可以告诉你,他住娑婆也住极乐。这个话怎么说?在外表形相上,他跟我们一样住娑婆,实际上他心里头享受的,他是极乐,他不是娑婆;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我这样说,正不正确?跟诸位讲,并不完全正确,但是这个说法你能理解,你好懂。要是跟你说真话,真的话你不懂,那是什么?物质生活也是极乐世界,这个不可思议!

我们去看他老人家的关房,很普通、很简陋,听说极乐世界菩萨住的都是七宝宫殿,我们在灵岩山寺看那个关房不是七宝宫殿,他的境界我们怎么会知道?你要是真正懂得大乘经佛给你讲的原理原则,那你就又不一样。原理原则是什么?这个地方讲的「悉依众生心想生」。我们凡夫这个心是染污的、不清净的、不平等的,我们看大师关房是非常简陋;如果你要是清净心、你要是佛心,可能你到那里去看,大师的关房是七宝宫殿。为什么?境随心转。西方极乐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也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所以境界不是真的,梦幻泡影,你要以为是真的,错了!所以你是什么样的心,你见什么样的境界。

《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见到弥勒菩萨的宫殿、楼阁,无量珍宝庄严。善财出定之后,这个境界一无所有,就不见了。他向弥勒菩萨请教,这到底怎么回事情?弥勒菩萨详细给他开导,他觉悟了。所有一切境界从心想生,这个境界你一定要知道「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没有。觉悟的人在这个境界里面决定不染著,在境界里头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我们常常讲,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占有,你一生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立刻就堕落凡夫。一切境界里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佛菩萨的境界!所以你的享受、受用跟凡夫不一样。这就是觉悟的人跟不觉的人完全不相同,不觉悟的人不了解事实真相,觉悟的人明白。

最后一句,『以一方便皆清净』。什么是「一方便」?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一方便者,即了唯心」,这个话讲得好。你真正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真正明了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叫一方便,一方便是能现能变。你要是知道能现能变的是自性,法尔如是,问题就解决。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所变现一切境界当然也是清净,契入这个境界,转秽为净,这是讲依报。我们再说得白一点,转五浊恶世为清净刹土,从哪里转?从心里头转。怎么转法?你确确实实证得万法唯心,确确实实证得唯心所现,这就是一方便,这才是真正明了事实真相。

诸佛如来游化在十法界、在六道,我们晓得他住净土,他能把五浊恶世完全转变成净土。不要用什么力气来转,也不要用什么方法,自自然然的,法尔如是。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完全平等,决定没有高下。怎么会变成有高下?因为你有高下心,你心不平等,这个境界才有高下。如果你心地清净,你心地平等,这个世界没有高下,世界是平等的。

我们凡夫没有觉悟,跟一个觉悟得道的人,两个一起去爬山。我们凡夫爬山很累,爬了上气不接下气,气喘;这个得道的人,他走那个山路像平路一样,为什么?他的境界地是平的,我们凡夫境界地不平,走得很辛苦,真是这样子。所以一般人不知道,「这个修行人不错,你看看他走这个山路的时候飘飘若仙」,我们只能看到这个,不知道实际他没有走山路,他走平路。我们是走山路,他走平路,两个人一起手拉著手走路,那个地不一样。这个道理什么人懂?这不是凡夫境界。

所以我们要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在生活上、在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这里头修清净、平等。清净决定不染著,平等决定没有高下,我们的境界就提升了。

你发菩提心,你是菩萨了,你菩萨的地位不高,你还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是哪些菩萨?初信位菩萨,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华严》里面讲,到哪一个等级的菩萨超越六道轮回?七信位。由此可知,从初信到六信,这六个阶位都在六道里头,没有离开六道。七信位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七信、八信、九信这三个位次是在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头最高的,这四个法界。到第十信,十信心满,修得圆满,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华严经》上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这个时候到一真法界,你就是初住菩萨。虽然发菩提心,我们的烦恼习气还没有断,境界还没有提升。要知道,这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第一桩大事:提升自己的境界。

《华严经》上讲得好,初信菩萨就有净土。这个话怎么说?这是初发心,他的心比起一般凡夫可以说真诚,他有真诚心,他有清净心,他有平等心,他有正觉心,他有慈悲心,这五个就是菩提心。虽然在五浊恶世,他没有浊恶的那种感受,他所感受到的,我们一般人讲享受到的是清凉自在,清凉自在的生活就是净土。所以我们可以说不是纯净土,是少分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就这个道理。

他这个净土要再往上提升,怎么提升法?提升他清净的纯度。所以我们修行人,我们的总目标、总方向是纯净纯善,纯净纯善直接取诸佛净土。诸佛净土也是我们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经上讲得够清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两句话怎么讲法?我们心里没有弥陀,你到极乐世界见不到阿弥陀佛;心里真有弥陀,到极乐世界才见到弥陀。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讲「弥陀见弥陀,弥陀念弥陀」,念佛的人确确实实已经把自己修成像阿弥陀佛一样了,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不是阿弥陀佛,谁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天天在念阿弥陀佛,将来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

夏老居士这几句话说得很有味道。说实在话,这个话是不容易说出来的,要不入这个境界,这个话他怎么能说得出来?他能说得出来,我疑惑!我常常想,夏莲居老居士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但是我没有证据,我总是这样猜想。从这些迹象,他的文字、他的言论这些迹象里面,他不是凡人,阿弥陀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

他用什么帮助?《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末法时期这往后九千年众生,唯有依靠这个本子得度,我相信。我的老师把这个本子传给我,我有责任、有使命把这个本子向全世界传播。有少数人他不相信,那是别有用意。我说这个话,很多人听了都有默契,不是反对会集本。如果反对会集本,王龙舒的会集本为什么不反对?魏默深的会集本为什么不反对?单单反对这个本子?诸位一定要有智慧,要能够辨别。你要是明了他反对的原因,你就会一笑了之,我们还是死心塌地依据这个本子来修行,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在这个本子里面学习,我这个本子讲过十一遍,最后这一遍讲得很详细,没有讲完。我是想等《华严经》讲完之后,我会重讲一遍。依照这个本子修学,决定得度。反对的人自作障碍,我们希望他能觉悟,他能够回头,佛家常说回头是岸。

清凉在这后面有一段注解,这个注解我念一念,「一念与劫,并由想心。心想不生,长短安在。非长非短,是谓清净」,这几句话说得很好,说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这样的境界。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试问还会有长短吗?还会有多少吗?分别执著放下了,跟诸位说,相对的世界就没有了。我们六道凡夫生活在相对的世界,「我」「人」,我的对面是人,「大」的对面是「小」「长」的对面是「短」「有」的对面是「无」,统统是相对的,这一切相对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世界是平等的,这个法界是一法界,一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在哪里?在我们面前,自己不认识。妄想分别执著把一真搞乱了,搞成无量无边的法界。佛讲十法界是说法教导我们方便,把这个归纳成为十法界,实际上无量无边。为什么会一法界变成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心想。不要说很多人的想法看法,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我们自己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的想法看法常常在变化。为什么会变?因为你的那个想,它变了,所以外面境界随著你的心想在变。你要是把心想统统放下,跟诸位说,外面境界没有变。

别人的心想?别人心想与我不相干。如果别人心想与我有干涉,那就很可怜。为什么?我们永远不能成佛,我们还有什么法子修行?就是因为所有一切众生想法都与我不相干,我能成佛,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有的人做事情会干涉到我们?他本来没有干涉,是你想「他干涉我们」,就变成干涉。还是妄想,还是分别执著。

非常明显的例子,我这一生,有一些同学跟我时间久的,你应该晓得,应该很清楚、很明白,我学佛、弘法的道路并不是很平坦,看起来挫折很多很多,障难很多很多。但是我天天还在讲台,快快乐乐、欢欢喜喜,为什么?他没有干扰我。此地干扰,那边没有干扰,我就到那边去了;那边有干扰,另外一边没有干扰,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韩馆长往生,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台湾的法缘产生了变化,没有办法再在台湾住,新加坡的缘成熟。我们在新加坡这四年当中,确确实实把自己境界向上大幅度的提升。台湾对我有没有干扰?没有!如果没有台湾的好像大家看起来的干扰,我们怎么会到新加坡?怎么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他对我有好处,没有坏处,我感恩!现在我们从新加坡又移民到澳洲,这是受了国内外一些反对会集本对我的打击。所以你们反对、打击我,我不需要你们打,我跑得远远的,我跑到澳洲去了。没有想到到澳洲,澳洲的缘成熟。我在这一生当中,自己修学、教学、弘法缘的殊胜,今天在澳洲是我一生当中最殊胜的,不是我想像得到的,不是我预想到、预期到的,不是!真的是佛菩萨保佑,佛菩萨加持,佛菩萨在安排。在澳洲得到澳洲政府、澳洲的宗教团体、澳洲的学术团体、澳洲的居民都欢喜,都帮助我,比在新加坡殊胜多了。

所以我非常感激那些反对会集本的人,因为没有这个风波,我不会到澳洲,我也不会离开新加坡。在佛法里面讲这是逆增上缘,无论他们怎么想法、怎样说法、怎样做法,对我都是帮助,都是在帮助我提升,帮助我加速度的提升境界,我怎么不感激?所以我写了六条,「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欢喜照顾我的人,跟我在一起同学的人,我感激他们;那些毁谤的人、误会的人、侮辱的人,甚至於陷害的人,统统都是帮助我,没有一个不是帮助我的。我能转境界,转恶为善,转怨为亲。所以你会不会受外面影响?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受影响;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受恩惠。

你们诸位看我学佛这五十年,讲经四十四年,你们不欢迎我讲经,我就不对大众讲经,我退到摄影棚,我对著摄影机,我把我这一生所学的做成录相,提供有缘的同学去做参考。你不喜欢我接触大众,我不接触大众;不喜欢我参加宗教活动,我不参加宗教活动。我很听话,很老实!不让我跟大众讲经,我就不给大众讲经,总是满你的心愿。我生活得很快乐、很自在,永远感你的恩,心里头绝对不会有丝毫怨恨,「以一方便皆清净」。第八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