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六讲)  2002/1/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96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莲华光菩萨赞颂第一首:

【如来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随三世转,与世为明导。】

菩萨的赞颂一共有十首,前面三首是赞真身,后面七首是赞应身、应化身,这是暗中答「佛地」问。世尊现相,菩萨来为我们暗示,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得,十海意思就很明显了。『如来甚深智』,这是赞叹大圆镜智,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这个形象非常的微细、非常的幽深,是甚深智。到什么时候才转?八地菩萨才转,八地叫不动地。由此可知,七地以前的菩萨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为平等性智,这两种是因地转,到果上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相宗教我们修行要做一个转变,「转烦恼为菩提」,这一句是总说。怎么转法?就是这一首偈里面所说的,『普入於法界』,这一句是说平等性智;『能随三世转』,这是妙观察智;『与世为明导』,这是成所作智。这首偈四句赞叹这四种智慧,这是佛的智身,我们也常讲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的,那就是相宗常说的,因地修行重要,因地是当中两句。如果没有平等性智,你就不能够证入法界,「普入於法界」这是证入法界。

四智菩提从哪里修起?从哪里入门?我们要晓得,从平等性入门。平等性是末那识转变过来的,末那是最坚固的执著,我执、法执都是末那。无量劫来他已经养成习性,要转变当然不容易,可是不能不转,於是转变的道理、转变的方法,我们要知道。佛在此地教导我们,首先把心量拓开,这是修平等性智的入门。心量小,哪来的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和睦,所以我们天天讲的和平,和平不容易,虽然是一切人心里面的祈求,和平真的会到来吗?佛菩萨能赐给我们和平吗?上帝能给我们和平吗?不能。和平的条件是要我们自己从心理上做一个转变,首先要晓得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一切万法本来是平等的,为什么会不平等?因为众生对於事实真相迷惑了,迷了之后就把自己的身当作我、我的身,身外之物是我所有,总想据为己有,从这里面产生两个基本的错误观念:一个是产生控制一切人事物这么一个念头,一个是产生占有一切人事物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坚固,牢不可破。

我们自己认真反省,自己是不是这个样子?我所有的,别人不可以侵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变出六道轮回。三途六道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变现出来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把这个念头改过来,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末那很容易转变成平等性智,转过来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这叫转凡成圣。你要知道怎么转法。要记住,「一切是我所有的」转不过来,谁肯放下?学佛的人多,真的叫你放下,不干,所以修行证果需要三大阿僧只劫、需要无量劫,原因就在此地。你什么时候成佛?换句话说,你什么时候放下,放下就成佛了。一定要放下,不放下就坏了。

三途六道,大概在五十岁以上就能体会到六道苦。五十岁之前所谓懵懵懂懂,他迷而不觉;五十岁以后年岁愈大,体验愈深,知道世间苦。所以佛法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连鬼神都说六十岁以上的人好度,十岁以下的人好度。真的,十岁以下,大人教他念《弟子规》,他真念,肯学而且肯做,他都能落实。为什么?污染还不严重,圣贤的教诲他能接受。就是说他还有良知良能,他的良知虽然已经受污染了还不严重,换句话说,他还有良心。中年人受的污染就非常严重,良知良能完全被掩盖,透不出来,不起作用。圣贤的教诲他排斥、他拒绝,这就是《地藏经》上所讲的「刚强难化」。我们学佛的同修算是非常幸运,你想想看今天这个世界有将近七十亿的人口,七十亿人当中,有多少人听闻到佛法?听闻到佛法的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对佛法生起信心?生起信心的这些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理解的这些大众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放下?一层一层的淘汰,到最后剩不了几个人,然后才知道我们是被淘汰到第几个层次。

我们今天算是有正信,有理解的能力,解得还不够深、还不够透彻,我们在这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行,怎样落实?怎样真正放下?我们要是放不下,我们在这一个阶段被淘汰掉了。果然肯发心认真努力去做,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完全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叫真正走上菩提道。我们今天所做的都是预备功夫,没有上路;上路,天台大师六即里面「观行即」。上路真干,预备的功夫做得愈好、做得愈深,你在菩提道中就不会遇到障难。如果预备的功夫我们常讲底子不够深厚,菩提道上禁不起考验,很容易退转。预备功夫要怎么作法?我们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那是为什么?帮助我们做深厚的预备功夫,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真正讲到修行,佛菩萨帮不上忙,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个道理总得要懂。所以在学校求学,都是在做准备功夫,准备将来踏进社会,为社会大众服务,你们想想对不对?

世间人念书,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念到硕士、念到博士,念出来干什么?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佛法的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住进一个道场就是进学校,在这里面听经闻法,充实自己,跟社会求学也相似,做好准备功夫,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他服务的面大,服务的项目多。但是这里头有个总的原则,世出世间都是共同的,我们不能不知道,通人情达事理。人要不通人情、不达事理,他就没有能力为大众服务,在佛法里面讲他就没有能力度众生。不但没有能力度众生,他没有能力度自己,自己也是众生。书特别是经书,不能不读。像《华严》《法华》这些一乘大经要不要学?本著通情达理这个教诲,这些大经大论人生必读。初学的人为什么不让你读?你的基础没有打好。求学是有阶段的,这个不能不懂,一乘大法是大学里面的课程,你现在的程度是小学程度,大学课程暂时放在那里,你先把你现前课程做好,慢慢提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你就开始修学这些一乘经论,是这么个意思,这里头不能误会。

通情达理是有层次的,通人情达事理从哪里教?从儿童教起。你们看,只要仔细观察,不要说。看,你会开智慧;不说,积德行。从小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纵然学这些大经大论,纵然念到大学、念到博士,你看他为人处事不能得到大众的欢喜。行动粗鲁、态度骄慢,他自己不知道,心里稍稍有一点不如意,跟大众相处面孔就很不好看,小时候没有教,养成这种习性。「苟不教,性乃迁」,养成这种习性。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做事,障碍就很多,为什么?人家不愿意跟他合作,不愿意帮助他,虽然是好心,态度不好。基本做人的态度,《弟子规》里头说得相当详细,要做到,不是说会念、会讲,那有什么用处?要把它变成日常生活行为,这都是属於行经,要养成习惯。

诸位同学,你们现在多半是出家了,出家要学「沙弥律仪」,诸位要知道「沙弥律仪」还是建立在《弟子规》的基础上,出世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你们看看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头一条是世间法,第二条是出世间法,第三条世出世间法圆融,菩萨法。佛陀的教诲言语不多,条目很简单,里面的含义无有穷尽。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学习以善心善行处事待人接物,以真诚清净心对自己。对自己清净平等,对人真诚慈悲,处处要为别人著想,要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样的心行就是大乘菩萨。所以自己要广学多闻,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广学多闻学什么东西?要学为一切众生服务的项目。现在还服务不到的,我们暂时不学。我们现在服务的对象是人,人事我们要学;如果我们到天上,服务的对象是诸天,天上的事我们就要学了。所以一定要知道面对著当机者是什么境界,这一桩事情我说得很多、说得很清楚。

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一次在旧金山讲经,讲经的场所是老人公寓里面的活动中心。这个老人公寓是犹太人办的,因为是在市区,所以它的建筑是楼房、高楼,上下用电梯。这一栋老人公寓里面总共住了四百多个老人,四百多个单位,里面附设一个幼稚园,犹太人办的。我看了非常欢喜,我说将来以后道场应当是这种形式。所以我在那里就动了个念头,弥陀村的念头是从那个地方生起的。看到这个老人公寓,退休的老人没有事情,每天讲经他们是听众,基本的听众四、五百人,老人有夫妻两个一起住的,有单身一个人住的。这个老人院附设一个幼稚园,一个老的、一个小的很好教,他真听,真喜欢。我看了这个,将来以后道场不要搞寺院、庵堂,应当作老人公寓,澳洲叫退休村,我们要做这个,全心全力来帮助他。老人的生活非常寂寞,尤其是一个人,夫妻两个有一个走了很孤单,没有人跟他讲话。物质生活在美国国家有照顾,老人福利事业做得不错,但是精神生活很痛苦。我们到那个地方偶尔讲几卷经,每一个老人都欢喜,这是往后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理想场所,我们从这个方向去走。我没有想到鬼神也说「六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好度」,真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的观察不谋而合。这个事情要做得好、做得成功,心量一定要平等,要以平等心去做,才真正能做到和睦相处。

所以,从这个地方开始,从这儿转起。然后,「能随三世转」,这是妙观察智,三世十方。清凉大师说,「於自共相,无碍转故」,这里解释只有六个字,意思是於自於他没有障碍。为什么?心平等了。不平等就有障碍,有障碍办事情就很艰难、很苦,无障碍那是一帆风顺,所以平等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和平,我们特别要著重在平等;平等,和睦就有了。和平是和睦平等,和睦是果,平等是因。没有因,哪里来的果?古往今来,哪一个众生不希望大家都能和睦相处?所以和平是全世界一切众生共同的希求。求了千万年,和平没有到来。什么原因?大家疏忽了,平等疏忽了,一切时一切处总觉得我比别人高一点,这就是傲慢。傲慢从哪里生的?「我」生的,只要执著一个我,我总比别人强一点,彼此都有这个错误观念,互不相让,於是就产生竞争、斗争、战争,哪来的和平?佛法里面的典籍实在讲就是和平这一门功课的教科书,最好的教科书。怎么说?佛法根本的原理原则:性相一如,一如就平等了;理事不二,不二就平等了。对於自分修行来讲,一心,一心就平等了,二心就不平等。对於境界来说,一真,一真就平等;十法界不平等,它有高下。佛与法身菩萨住一真法界,什么叫一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离妄想分别执著,平等就现前。这是平等课程基本的原理原则。

昆士兰大学来找我,给他们谈谈和平、怎样能够落实和平。佛法里头尤其是《华严》,展开来真的是每一篇每一章都是讲到怎样把和平落实。所以要落实和平,课天天要上。为什么?凡夫烦恼习气太重,就是不平的习气太重。为什么人跟人见面没有笑面孔,板著面孔,态度都不好看,他不平。为什么不平?他有我慢。末那识我见,我见就是执著我,就是我执,我爱、我痴、我慢,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不是学的,与生俱来的,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带来的习气。所以后天要不教,他怎么会觉悟?他怎么会知道他这是错误?后天的教学不能间断、要密集,天天要讲、天天要学,哪能中断?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弟子当中那么多人修行证果的,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四十九年天天教、天天学。说个实在的话,我们今天的人不比释迦牟尼佛当年弟子愚钝,如果我们有这个机会,四十九年不间断,每天八个钟点上课,我们也证果、我们也开悟,确实是这样的。

往年李老师教我,在一个地方常年讲经,因为我过去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弘扬佛法,几乎是哪里有请我都会去,我一个人带一个小行李,李老师给我说这个话,然后给我说出一个原因,他说:「你想想,什么人能够听一部经就开悟、就证果?」他这个话是对我说的,我很清楚、我很明了,为什么不能住一个地方?我没有地方住,缘不成熟。所以在那个阶段当中我到处走,我有我的一个想法:自己现在没有固定的地方,广结法缘,我做的没有错。今天我有这么一个地方,我可以不要动了,我可以像远公大师不下山。过去跟许许多多地区大众结的缘起了作用,他们来支持我,常常寄一点钱给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维持就容易了。我们绝不拉信徒,绝不问信徒要一分钱。钱从哪里来?从全世界各个地方寄来的。为什么会寄?过去结的法缘。要没有这几十年这样深广的基础,我们哪里会有福报?所以这个福报是往昔弘法四十多年的累积,不是偶然的。这个根深,所以自他当中的障碍少了,我们不能说没有,佛菩萨他是真的没有了,我们减少了,我们知道怎样处理人事上的纠纷,我们学会要忍让。我们相信命里头有的肯定是有,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怎样争也争不到,所以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成见,随顺佛陀的教诲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没有错了。

佛能「与世为明导」,是一切世间的导师,我们随顺佛陀的教诲,做出佛弟子真正学佛的一个好的形象,做出来给人看,「佛陀教诲是这个样子!」现在看这个机缘好像逐渐成熟了,成熟之后我们应当做的是住在这个地方不能动。到处走,李老师讲的,对自己没有妨害,对成熟众生有妨害。好,今天时间到了。

第一首偈:

【如来甚深智,普入於法界,能随三世转,与世为明导。】

这首偈颂含义深广无尽,我们要怎样去学习,而不是念了就算了。前一堂课特别强调「平等」,那是一切众生和睦相处真正的因素。『能随三世转』,这是妙观察智,必有平等性,我们与一切众生相处才没有障碍。《华严》是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真正得到平等了。只要稍稍有不平,那就稍稍有障碍;显著的不平就有显著的障碍,极端的不平就有极端的障碍,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何把这些障碍平息,这个难,为什么?你在果上搞很难,要在因上下手。怎样平息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不平的心、不平的念头?要从这里下手。这个诸位想想,除了教育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做到?

中国古圣先贤他们有智慧、有经验,所以才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建立一个国家,统治人民、领导人民,什么最重要?教学。这是从大的说,小的是家庭,今天谁知道?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社会上有几个是幸福家庭?至少一半以上,甚至百分之八十、九十,家庭都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出问题是肯定的,它没有教学。《学记》里头这两句话我们要是把它换一下,换一个说法大家就明白,「成家立业,教学为先」。如果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从这上下手,什么问题都解决,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灾难?今天年轻男女成家立业,不懂教学,所以才造成现在这个社会现象,天下大乱。在过去成家立业教学为先,虽然没有说这句话,全做到了,你看看年轻的夫妇生了小孩,他就教了,他教小孩也教自己,教学相长。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从胎教,知道怀孕那天他就开始教小孩,起心动念要善良、要端正。为什么?念头影响胎儿。你不要认为他无知,会影响他,所以一举一动端正祥和。小孩出生之后,眼睛一睁开他就看大人,大人言谈举止在小孩面前都要谨慎。为什么?那是他的榜样,他就从这个地方奠定他一生的模型。古人懂,现在人不懂了,我才这么说法,古人都做到了。我现在提醒大家、劝导大家,世出世间一切法「教学为先」

开一个店你当老板,你雇些员工,什么最重要?教学为先。不管是干哪一个行业,要记住,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佛法里面更是教导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天天在学,没有一天把「学」这个字放下。成了佛,你的修学圆满,毕业了,还要不要学?要教学。可见得那个「学」是永远没有中断,成了佛之后就是教别人学,自己要做出学的样子给别人看。我们真正能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依教奉行,家庭和睦,你的事业兴旺,社会祥和,世界和平。中国人讲天下太平,哪有做不到的?你不晓得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做不到,你晓得这个道理的时候,知道是可以做得到的。从哪里做起?从我自己本人做起,本人不做要求别人做,那是永远做不到的;一定要本人做,感化别人。还不能感化别人,我做得还不够,我做得达到一定的水平,自然能感动人,自自然然有向往和平的人,希求和平的人就来了。《论语》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个朋是什么?我们想法、看法相接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志同道合自自然然他就来了。这就是『与世为明导』,在佛法里面讲善导,是以智慧光明来教导世间的众生,开发一切众生的真实智慧,那就是帮助众生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你自己要先转过来,人家才相信,人家才肯跟著你学;你自己转不过来,你怎么能帮助别人?第二首:

【诸佛同法身,无依无差别,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

这首偈是赞法身,我们要明了,这三首偈我们要把它背诵得很熟,可以修正我们基本上的错误观念。『诸佛同法身』,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这里头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本性法身体同」,这是没有话说的。诸佛、三世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未来诸佛包括你我在内一切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都有佛性,将来都会成佛。你不要看轻蚊虫、蚂蚁,说不定它将来成佛在我之前,怎么可以轻视它?它什么时候一念觉悟,它就成佛了。它现在迷得比我们深,说不定将来觉悟得比我们快,很难讲,怎么可以小看它?怎么可以虐待它?在理上讲、在体上讲,「共同一法身」,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微尘数刹土众生是一体。这一体叫做「我」,这是真我,这不是假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是我身,这个身就是法身。我在讲席说过很多次,虚空法界是我心、是我心性,刹土众生是我身。我为什么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还会有疑问吗?自自然然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全心全力照顾一切苦难众生。照顾里头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现在人讲高度艺术,佛法里面讲「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前面讲的「与世为明导」,是成所作智。高度的智慧就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高度的艺术就是成所作智,你所作所为圆满成就。这个事情不上课怎么行?你缺课你怎么能学得出来?如何能够契入?实在讲就在这一首偈,而这一首偈是关键:「普入於法界」「普」就是平等;不平等,就不普了。

第二首头一句把这个理说出来,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同一个法身。法身到底是什么?真如本性的相分叫法身,真如本性没有相,但它能现相,它所现的相就叫法身。如果这个话诸位一下还会不过来,我们还用作梦来做比喻,梦是意识所变现的,现在一般学科学的都这么说,我们也就这么说吧!管他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只要大家好懂。梦是意识变现的,意识在哪里?没有形相,找不到。意识变成梦境,那就有形相。我们作梦醒过来,梦中那个境界还很清楚,记得很清楚,都能说得出来。你要问,你的意识在哪里?意识什么样子?整个梦中境界不就是意识吗?意识现的相分。你要问,我们的真心在哪里?我们的本性在哪里?真心本性就像意识,它没有形相,但是它会现相。现相在哪里?我们今天看的山河大地、虚空、一切万事万物,是我们心性现的相分。那要问,哪一样不是自性?全是!自性才是真我,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宗门不许说出,要你自己去悟,悟到之后老师给你做证明。教下是给你说出,给你说出,说实在的话不太容易契入境界。为什么?你听了以为明白,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明白。所以宗门不走这个路子,不给你说破,让你自己去悟。那个老师也有很高明的手段,把你那个悟性逼出来。禅宗公案,比比皆是,每一个人用的手段、悟入的手段都不相同,所以它那是活的,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呆板的。那个人用这个方法去悟,你用这个方法绝对不会开悟,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悟出的方法也不一样。教下给你说出来,说出来之后你要去证。教下难在哪里?听了自以为懂得,你就走上歧途,你就错了。应该怎样?应该要落实,所以教下最重视基础教育,没有基础教育,你学教不会开悟、大开圆解,你怎么能开得了悟?基础教育是什么?持戒。为什么佛在经上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为什么这么说?这个话对教下讲的。你没有良好的德行基础,你研教不会开悟。你学教,清凉大师说得很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为什么?你会说,你听得多、记得多,你会说,你所说的全不是你自己境界,都是别人的,与你自己不相干,这种学习圣人不取。

我们要晓得,为什么我常常在这里叮咛、嘱咐大家,《弟子规》重要,《十善业道经》重要,《了凡四训》重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重要,《沙弥律仪》重要,为什么这么强调?德行的基础。你具足这样基础,你来学教你会开悟,教下讲大开圆解,为什么?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善良的,你跟佛心总有几分相应,你能听得懂佛的话;如果你没有这个根基,你跟佛的心愿不相应,你听佛的话,听得再多不懂,错会意思,原因在此地,道理在此地。今天我在这里讲《华严》,为什么费这么多时间、费这么多力气?为什么古人讲得那么简单、那么容易?你晓得什么原因?古人都有德行的基础。经展开一点,像清凉大师注解上一两句话,他就通了,他就明白了。现在人要是像清凉大师这个蜻蜓点水,不通,白讲了!逼著是不能不细讲。讲得这么详细,还是听不懂,那有什么法子?

我的年岁老了,不是四、五十岁;四、五十岁那个时候如果有这样的缘分,我会好好办个学校来教学。现在我的精神、体力不够,我警觉到自度重要,用多余的精神、时间帮助大家。大家要真正能体会到这个意思,真干!你真干我也欢喜,说老实话增长我的力量。怎么增长?人逢喜事精神爽,你们大家真干,我看了欢喜,这个欢喜是生命最丰富的营养。色界天以上的人不要饮食,水都不要喝,他怎样维持那么长的生命?「禅悦为食」。禅是禅定,得禅定欢喜心,那个欢喜是从内心里头流出来的,自性里面的欢喜心,不需要饮食,五欲都离开了,财色名食睡都不要了,入这个境界。我看到你们认真修行我欢喜,人会长寿,会不老;如果看到大家阳奉阴违,所说所行两回事,人看了就忧虑,忧能使人老。但是我看到你们我不会忧虑,我不会上当,我会走,到别的地方去,我不再看你们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放得下,我不会执著「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这个我喜欢、那个我不喜欢」,没有!我一身离开,所有一切供养大众,我修一点福报。我到别的地方修行去了,实在看不到有真正真干的人,自了重要,自己求往生西方世界,求品位的提升,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一句要紧,要记住,「诸佛同法身」,要知道本性法身完全相同,就是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第二个说法,就是我们修行证得的法身,「已证法身相同」。相同跟性同不一样,性同是完全相同,「共同一法身」;相同不一样,释迦牟尼佛证得法身,阿弥陀佛证得法身,我们要问他们两个证得法身一样不一样?一样,也不一样。相上那个相同是相似、接近,不是完全相同,体是完全相同;性体是完全相同,确实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所证得的,为什么不完全相同?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的愿力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的事业跟阿弥陀佛的事业也不一样,近似。阿弥陀佛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释迦牟尼佛也是,也不例外。前面我们看到过,法身菩萨就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我们一般人讲分身,佛家讲化身,化无量无边身同时参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同时!法身菩萨尚且能,释迦牟尼佛怎么会不能?这个同是等同,我们从这里细心去体会,是等同。不能像这个性,性是一同,是一个性。这个确确实实是多身、多相,各是各的形相,各是各的身,等同。诸位要晓得,「共同一法身」里头有这两个意思。

我们现在跟一切诸佛如来,从本性法身来讲我们是一同,是一不是二;从形相上来说,那就完全不同,我们在凡他在圣,我们现在迷法身,他已经觉法身了。到我们修行证果也觉法身,从事上讲、从相上讲「等同」。事理要通达,通人情达事理。事理明达,人情就通了,你跟九法界众生相处,你一定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你那个平等心从哪里生的?因为你知道「本性法身体同」,心平等了。智慧、自在、解脱,诸佛如来是相同,「相同」。相同里面有小异,体同里面一点差异都没有。这个意思如果是讲到四教佛或者是五教佛,那就很明显。四教天台家讲「藏通别圆」,五教华严家讲「小始终顿圆」,佛有五种佛,天台家讲有四种佛,佛的「相同」,这是属於等同。讲性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本性、一个法身。

『无依无差别』,体同,体无异,无有差别。清凉大师说:「无依者,无住本故。无差别者,体无二故。」这里面的境界幽深微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告诉我们:本经问明品经文,「文殊法常尔」,佛对文殊菩萨讲的,法就是这个样子,「尔」就是这个样子。「法王唯一法」,这个话是真的,诸佛如来只有一法,哪有那么多?「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这里头关键是「一切无碍人」,无障碍,有障碍就不行。无障碍,「一道出生死」,脱离生死轮回,只有一条路。接著又说,「一切诸佛身,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华严经》上讲的。平常我们看到祖师大德们在许多注疏里头也是引用这一段话,但是他把头一句改了。经文里面头一句是「一切诸佛身,同共一法身」,我们看到一些祖师的著作,他把头一句改了,「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这四句里面,前面两句是讲本性法身,体同;后面两句是讲依正法身,相同。我们从这个地方认知平等性,上面这个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有这样一个认知,这个认知是智慧,末那识的四大烦恼自然就淡化,这是真正修行、真正用功非常好的一个助缘。因为这四种烦恼确确实实是不容易断掉,世间人说得很好:「爱人如己,爱国如家」,几个人做到?为什么做不到?不了解事实真相。佛在这个经上把真相给我们说明白了,而且是很多次的说,不断重复,为什么?要把我们唤醒,一次、两次我们醒不过来,无数次的呼唤,我们这才醒悟过来。这就是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薰修,无数次的呼唤,无数次的提醒。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真的是一不是二,确确实实是自己性识里头变现出来的,就像作梦的梦境一样。整个梦境是自己,不是「梦境里头我一个人,有我这个人那是我自己,我自己之外不是我自己」,那你是全迷了。梦境当中自己身是心性变的,梦境当中许许多多的人物也是我自己心性变的,梦中的山河大地、梦中的虚空,没有一样不是自性变的。离开能变的自心,哪有梦境存在?

悟的人才讲「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不二,这样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明白之后,再看看还有很多没有清楚、没有明白的,帮助他,没有条件,而且全心全力,自自然然做到「等念怨亲」。冤家对头、亲人,你心里的看待平等了,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个人过去不管做什么坏事,你都不会计较了,不会放在心上了,对於一切众生真正做到平等对待。这个样子渐渐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是契入法身。这个话你还听不懂,现在世间还有一句话:「天人合一」,跟这个接近,实际就是讲的与虚空法界大自然合而为一了。果然合而为一,心合一了,身也合一了,哪来的生死?自己了了!这是人,这是真人,这才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不一样!

「无依」,清凉大师说:无依是无住之本。佛在《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依就回归到法界,无住就回归到法性。凡夫心有住,这个「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大家好懂,就是你有牵挂,你心有住,你心有念。无住,心里没有念头了,妄念没有了,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决定没有「我」「我所有」的念头。到这个境界好!到这个境界,跟诸位说,离苦得乐,这个世间所有一切苦,你就离开了。苦从哪里来?有我、有我所有,就有苦。无我、无我所有,哪里来的苦?这个要观慧。然后还要依建立,无住了,无住后头要生心,要不生心那也错了,不生心就堕到无明里头去了,所以要生心。无住是体、是本,生心是起用。生什么心?清凉说,「佛法依慈悲」,所以佛法是因缘生,「慈悲复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无碍慧身无所依」。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所以要生心,要从你真实智慧里面生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后得智。从方便生慈悲,慈悲这个力量推动著你舍己为人,帮助众生。实在讲这里头说舍己,这是我们世间人的口语,「我」都没有了,还舍什么?所以一片慈悲,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