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五讲)  2002/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65

诸位同学,请看「现相品」菩萨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前面我们介绍清凉大师说的「不思议品」诸佛十种最胜法,我们介绍了两句。现在我们从第三句看起,「为欲调伏一切众生故,往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如是而为一切众生而无断绝。」这一条说出佛示现在九法界的目的,是为了调伏一切众生。我们在此地,要注意「一切」两个字。调是调顺,伏是降伏。调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对破迷开悟说的;伏,是降伏烦恼而说的。众生,特别是阎浮提众生,我们这个世间的,经论上常常讲「阎浮提众生难调难伏」《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所以教化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最为困难。但是佛菩萨依旧是不舍弃,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难得,显示出佛菩萨恩德之大。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这是伏,破迷开悟这是调。「往不可说不可说世界」,这一句就是讲的尽法界虚空界一切微尘数诸佛刹土,一一佛刹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每一个刹土都有九法界众生,佛哪里都去,不是住一个地方。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诸位一定要多想想这个境界,你仔细去观察、你去想想,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佛是不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思想、多元文化的概念在《华严经》,多元文化的落实、多元文化的圆满也在这部经。这部经对於现前的社会有大利益,不可思议的利益!非常可惜没有人懂,没有人发心流通。

现在的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起心动念都要讲到钱。众生可怜,拿著佛法去卖钱,你能得几文钱?如果你不要钱,你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不能比!你要钱,把你的功德全卖掉了。你不要钱,你想想看,尽虚空遍法界诸佛赞叹你,一切众生感谢你,感恩!但是要钱就没有了,诸佛也不会护念你了,众生也不会感恩你了。为什么?你已经得到你的报酬,那个报酬非常有限。果报在哪里?我跟大家说真话,果报在地狱。为什么?因为你障碍佛法的流通,你的罪名就是这个。佛法是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如果你布施,你的功德第一大。一切大乘经,佛常讲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法布施。我们今天有缘分遇到佛法,全心全力来做法布施,你得大自在。你怎么这么糊涂,你怎么贪图这一点小利?在这么多年当中,也有不少同修拿一些佛书送给我看,我看这个佛书是古人的,没有问题,我会看它。如果是今人的,我一定首先看后头的版权页,这是我的习惯,我要是看它后头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书我不看了。为什么?他心量太小,自私自利,裨贩如来,我想他也没有什么高见,我何必浪费时间?光碟、录音带我也是看有没有这几个字,要有这几个字,我不看我也不听,我不浪费时间。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佛法,懂得一点道理,了解一些事实真相,随顺佛陀教诲去做,利益无量无边。

一般学佛的人依旧迷於五欲六尘,还是烦恼习气当家用事。他很可怜,自己以为在佛法里做了不少好事,其实他错了,他为了贪图一点小小的利益,障碍佛法流通。流通佛法至少要学印光法师的弘化社,实在讲印光老法师是为流通佛法做了一个好榜样。如果这些法物,经书也好,现在录相带、光碟都好,如果是有施主他发心做的,他做两千套、三千套结缘的,这个决定不能卖。你要是去卖,折你的福报。也就是像《了凡四训》里讲的,你命里本来是亿万富翁,你命里有,但是你在三宝当中裨贩如来,可能你一百万,百万富翁只变成五十万,变成二十万、三十万。你命里那个福报大幅度折损,你自己不晓得,赚二、三十万还以为自己很有本事,「我赚这么多钱」,哪里晓得你的福报是大大的打折扣。如果你发心帮助流通,看到这是人家结缘的,我到处帮你送、帮你介绍,你增福。你命里的福报增长,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你都会做得非常顺利,都做得很成功,财源滚滚而来。为什么?命里有的。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

世间人求财、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佛在经上讲得多清楚多明白,讲了多少次,一直不断的在提醒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希望我们这个小道场每一个同修要记住,希望你命里的福报不要折损,要天天增长。怎么增长法?欢欢喜喜、诚诚恳恳修这三种布施。三种布施,一桩事情就完成。我们昨天做敦亲睦邻的聚会,这一桩事情三种布施都圆满。我们接待街坊邻居,供养他午餐,这是财布施;这个饮食做得非常合口味,大家吃了很欢喜,这里头有法。我听说不少人吃了之后还在打听,他们能不能来学?这个事情太好了。所以我们想著要来开个班,开班不必天天教,一个星期一次,或者是选星期六,或者是选星期天。你们可以贴个小广告,每个星期天到这个地方来学习,报名参加。或者我们一次教十个人,大家轮流来,报名报到十个,第十一个就告诉他下个星期,安排到下个星期。广告贴在哪里?贴在菜市场,MALL里面卖菜的地方。这些做家务事情的,她每天上街买菜,她都会看看、浏览那里面贴的东西。我们可以贴一张,用颜色笔写出来醒目一点,一看这个地方每个星期天或者是星期六,一个星期有一天教中国的素食,她打电话来报名。我们一次十个人,就是每一个星期我们吃饭的时候教他们做素菜,他也在这边吃饭,我们多准备十份。这个不难,这里头有法布施;而且提倡素食,健康长寿又是无畏布施,一桩事情三种布施都圆满了。你这里得的果报是财富、是聪明智慧、是健康长寿,一举而三得,没有智慧的人他想不到,他不会做。我们贴告示也不会很多人一起来,报名的人多我们通知他,报名的单子上都写好,报名的时候我们通知你,你哪一天来。所以你要关心这个社会,你要关心这个地方他们的生活。他们尝到了,中国素食觉得很好吃,素食对他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这个事情轻而易举。擅长做中国素食的或者做日本素食的都可以,居士当中有不少人,我们可以特约,哪一天请哪一个人到这边来主厨,来教大家一起学习,一个星期一次。这些东西要在我讲经的时候教你们,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你们连这些事情都想不到吗?可见得常常口里说的发菩提心,实际上并没有顾及到眼前的社会大众。

我昨天看到来参加我们敦亲睦邻会,大多数都是老人。我就明白了,我们这个区、居住的这个区,大概都是退休老人,他们最需要温馨的服务。所以我总想搞一个餐厅,我们这个地方如果真的能够政府同意,我们在这里建设一个免费的素食餐厅,我相信附近的这些老人,他们都会来吃饭。我看他们的收入不高,都退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些众生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跟他们头一次接触,非常欢喜、非常融洽。听他们的谈话,他们非常欢迎我们在这个地方久住。我们有没有想到?有没有注意到?他对我们表示欢迎,我们如何对他们报答?报答这个地方的居民,报答这个地方的土地。这个地方的土地神、山神、树神,我们在佛前已经给他们供牌位了。居民也要照顾,居民不是供个牌位就行了,要在生活上照顾他,让他生欢喜心,让他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上都能得到安慰。外国的老人晚年相当寂寞,儿女长大都离开了。尤其图文巴是个小城,年轻人发展事业都到大都会去了,很少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应该怎么做法。儒家说得很好,看到老人年龄大过我二十岁以上的,「以父礼事之」,要把他看作是自己的父亲;大我十岁以上的,以长兄事之,这是儒家。我们对人要有礼,对人要有诚意、要亲切。照顾一切大众,尤其是苦难众生,是佛菩萨分内的事情,我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怎么可以不关心?希望真正的佛法从我们这个地方做起,从我自己本身做起。佛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而无断绝」,我们这个工作、这个事业是永恒的,生生世世尽未来际劫我要做。别人做不做那是他的事情,我要做。

第四句,「於信於毁二种众生,大悲普观,平等无异」。这一条尤其是要学习。「於信」是什么?对於相信我的人,当然相信我的人他会帮助我、他会赞叹我;「於毁」,不相信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这两种众生菩萨是什么心态去看?平等对待,大慈大悲,平等对待。我们做一点好事情,社会大众赞叹,我们晓得这个事情做得大家心里欢喜,要做得更好,要常常去做,不间断的去做。如果有人毁谤我们,我们要认真的反省检点,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改过自新。我们对於毁谤的人、侮辱的人、陷害的人,我们感激。为什么?有时候自己的过失自己完全不知道,通过他的毁谤,我反省把自己过失找出来,我能改过自新是他提醒我。所以会修行的人,不但佛家讲修行,儒家讲修养也是如是,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就这一句话,三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就是「於信」,信的就是善人,「毁」就是恶人;善人正面教导我们,恶人反面教导我们。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我曾经跟同学们说我喜欢读历史。有那么一天,有几个朋友在聊天,谈到岳飞。他们在高谈阔论,我从外面经过听他们在评论,我就跑进去了。他们评论之后,我就提出我的看法,我说岳飞、秦桧都是民族英雄,我这个话一说他们都非常惊讶,「岳飞尽忠报国,秦桧陷害忠良,你怎么能平等看?怎么能把他们都看成是民族英雄?」我们那个机关团体里面信基督教的人很多,我就随顺他们说,他们两个都生天堂。大家不服,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要晓得岳飞教导我们尽忠报国,我们景仰他、效法他;秦桧在西湖岳坟面前,秦桧夫妇那个铜像塑在那里,每一个去参拜岳坟的人,都会唾他一口,骂他几句。这是教育,他在那里现身说法:世间所有的人不要学我,学我就是这样的下场。他是从反面教育,你说他有没有功德?我的看法大家听了想想,也觉得有点道理。岳飞教我们尽忠,秦桧教我们不可以作汉奸、不可以陷害忠良,两个人都教我,都是我的好老师。

我从很年轻看问题、看事情,有许多地方跟一般人不一样。以后学佛了,看到佛经,果然是这样的,我没看错、没想错。这样的心对於一切人事物自然就平等了,平等心里头开智慧,平等心里头不起波澜,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人与人之间,甚至於人与天地鬼神之间,为什么会冲突?不了解事实真相。凭著自己粗心大意片面的见解,没有把事情看远,造成误会,这种情形很多。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事物的观察不能不谨慎,决定不能够轻下断语,因为我们没有面面看到,只看到一面,不行!佛在此地是举出两面,一正一负它是平等的。所以会学的人他开智慧,会学的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天下太平他感恩,天下大乱他还是感恩。为什么?他在这个世间成就圆满智慧,会学!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要记住,这我也常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里头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要平等对待,统统帮助我们长进,帮助我开智慧,帮助我断烦恼。顺境善缘要记住不生贪恋,一有贪恋的心,错了,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你的平等从哪里修的?就从这里修的。平等性比什么都重要,转识成智,头一个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怎么转法?前面所说的就是方法。由此可知,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天天遇到的,这个人跟你谈的很投缘,那个人看了就不舒服,就在这里转,就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很投缘的、很好的,要不起贪恋;看不顺眼的、不喜欢的,要不生瞋恚,这叫真修、真干。佛法不是说著好听的,说得再好听你不能落实,你就得不到受用。所以你要能落实,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受用。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句,第五句,「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终不退失菩提之心。」这一句难,实实在在难,不但讲不退失,我们的菩提心发不起来。天天口里说发菩提心,菩提心真的没有发出来。菩提心是什么心?我学佛五十一年了,在讲台上讲经四十四年,我把经论里面所说的菩提心,我用了十个字,换一个说法大家好懂。好像是好懂,其实还是不懂。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五个就是菩提心。诸位要晓得,这五个是一心,从五个方面来讲或者说从五个作用上来讲,它是一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心,我们没有,发不出来,这就是凡圣之别,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诸佛菩萨用真诚心,九法界众生都是用虚伪心。尤其是六道凡夫,不是用的真诚心,甚至於什么叫真诚我们都不知道。真心起作用,作用有两种,一个自受用,就是一个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起什么作用;对别人、对一切众生,起什么作用?对自己,经论都讲深心,深心不好懂,古人注解注的是「好善好德」,这个好善好德说得也比较笼统,现在人不容易理解。我把它说成六个字,好善好德是什么?清净、平等、正觉。清净平等是善,正觉是德;对待一切众生,是慈悲。所以这十个字五句,每一句里头必定圆满包括其余四句。真诚,真诚里头决定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缺一个,真诚就没有了。慈悲,慈悲里头决定包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少一个,慈悲也没有了。这个话我在讲席里讲了太多遍,还要讲,尽形寿要讲。为什么?没做到。所以这个经上讲的,「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终不退失菩提之心」,我们要发这个心,对待一切人要用真诚,不用虚伪,利益无量无边。如果我们用虚伪的心,果报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用虚伪的心,念佛不能往生净土。为什么?你们看《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往生净土的条件,三辈往生这一品,往生正因这一品,这两品经是讲往生的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你只知道后头这一句一向专念,你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它的基本条件是两句。古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句?有道理,真的有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念十句佛号往生,他那十句名号句句都发了菩提心。如果只有称念佛号,没有发菩提心,他不能往生,许许多多人助念,他也不能往生。但是许多人临终帮他助念,他可以不堕恶道,这是真的,临命终时有这个善缘。真正往生自己一定要发心,不发心不能往生,我们要记住。

佛在经典上还有一个很具体的发菩提心,那是什么?四弘誓愿。诸位要晓得,四弘誓愿是菩提心具体落实。所以真正发四弘誓愿、落实四弘誓愿,这个人是真发菩提心。念念常有照顾众生的心,这是大慈大悲,大悲心;断烦恼学法门,是深心;成佛道,那是至诚心,就是真诚心。所以四弘誓愿是发心的落实,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能做到,你起心动念没有想到众生的疾苦,没有想到去照顾众生、去帮助众生,你大悲心没有了。你没有大悲心,你对人不慈悲。所以两个人相处还吵架,慈悲心在哪里?你念佛怎么能往生?必须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为他服务尽心尽力,你菩提心落实了。这样的心态对人,就是再恶的人,也不会跟你吵架。为什么?你对他太好了,你伺候他、服侍他,服服贴贴,这是菩提心。你自己能够断烦恼,能够降伏自己的习气,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学法门你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菩提心落实了。我们天天念四弘誓愿,这首偈你没有落实,所以你没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真的发了,那恭喜你,你是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这个住是什么?永远不会退转。我们有时候也发了,几秒钟真的是发了,但是几秒钟之后就没有了,这个不能算。所以在我们学佛同学当中,偶尔发个几秒钟,有,很多!甚至我们自己在一生当中、一年当中会发好几次,时间都不长。确确实实几秒钟,几分钟都保不住。那个几秒钟,那是古大德形容的叫石火电光,像闪电一样。黑夜忽然打雷闪电,一道光就像菩提心发出来了,很快就没有了,它不能保持;要能保持不失掉,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偶尔闪一次光都很难得、很不容易,希望能够多闪几次,多闪几次希望能保持。能保持几个小时,能保持几天,慢慢再加以延长,这样好!所以讲到发菩提心,你一定想四弘誓愿,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就好。我写的这一副对联二十个字,前面一半是菩提心,后面一半是落实,「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跟四弘誓愿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

请掀开「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前面跟诸位说到「不思议品」里面的十种最胜法,介绍到第五种。现在我们看第六,「积集无量诸善功德,皆以回向一切智性,於诸世间终无染著」。这是讲回向,回向一切智性就是回向菩提。用什么回向?前面是能回向,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我们要修。这一句,实在讲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样才能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所以学佛的同修自己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明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实在是太幸运了,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一点都不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话都是真的。得人身,闻佛法,能闻净土法,又能闻华严佛法,这个机缘到哪里去找?无量劫你难得遇到一次。遇不到,你那一生空过;遇到了,要不能把它紧紧的抓住,等於没有遇到。怎么抓住?求解,笃行。我一定要想办法能够理解,佛在《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我要把它做到。能解之后一定能行,我一定把它做到,什么样困难我都必须要克服。为什么?稀有因缘怎么能错过?决定不能空过。积集一切善法,积集善法的要领就是决定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随顺如来教诲。就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的,特别在上品上生那一章里头讲得多。《观经》我们讲过,「上品上生章」还单独讲过,大师告诉我们,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决定照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绝不违犯。佛教我们修十善,我们一定要做,佛教给我们不能造十恶,我们决定不违犯。佛帮助我们得无量无边最殊胜的利益,你要肯听、要能接受教导,无比殊胜的利益你就真得到了。

我学佛五十年,可以跟大家做证明。我前生没有修福,大概业障造得很重,寿命很短,许多同修都知道。你们看看我初出家那个时候的照片,你就晓得了。我这一生,是随顺佛陀教诲修得来的。就像甘珠活佛给我说的,他是很郑重的告诉我;在仁王法会当中我们碰到了,他特别把我叫到他身边跟我讲,他说:过去我们在背后都说你。说我什么?「说你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个事情不必背后,当面可以告诉我。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很清楚,我也不忌讳。因为什么?事实!他说:「你这么多年来讲经弘法,你的命运转了,不但你有大福报,你的寿命很长。」说老实话,我没有求福也没有求慧,我只知道弘扬佛法是我学佛本分的事情。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出家?学佛,在家可以学佛,为什么要出家?李老师曾经问过我,我告诉他:我出家就是为了弘扬佛法。在家弘扬佛法不能全心全力,你要谋生,你要工作,不能把全部精神、全部时间投入。李老师这才点头,同意让我出家。我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我做到了,我说的话兑现了。今天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行政工作让你们同学们自己去做。你们客气一定要我挂个名,我也答应你们。实际的工作你们推选了两个副院长,我现在请悟行师也担任副院长,负责实际的学院行政业务。行师是华语的副院长,通师是越南语的副院长,琳师是英语的副院长,这很公平,你们通哪一种语言的就找哪一个人。我住在这个地方,每天还是四个小时讲经,这是我的工作。其他的不是我的工作,是你们的工作。我在这里等,等待你们都拿到身分了,我们这个政府登记的名字马上就改过来。你们现在还没有拿到身分,等你们拿到永久居留、拿到公民,立刻就转让给你。所以大家在此地好好修学,三、四年不离开这个道场,公民就拿到了。

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晓得积集善根、断恶修善。断恶,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修善,一切顺从佛陀教诲。我们修学的科目非常简单,总的科目五个: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纲目。我们涉猎的经典也不多,太多了消化不了,愈精简愈好,最重要的是落实,真正做到那就是「诸善功德」。我们把自己所修积的功德,自己不享受,把这分功德、这分福报送给别人享受,佛是这样教导我,祖师是这样教我的,我的老师也这样教我的,多次嘱咐。将来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帮助社会苦难众生,我记在心里没有忘记,我有能力的时候我真做。把自己所修学的善福功德回向,回向就是自己不享受,回转头来向哪里?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向三处。第一个是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真如本性。第二个回向菩提,这个地方讲的「回向一切智性」,智是菩提,性是实际。我不求别的,回向实际就是我只求明心见性,这是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就是求智慧,「愿得智慧真明了」,我不求一切享受。回向众生,我有福德愿意给一切众生去享受,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做了榜样。世尊一生,从他十九岁起心动念,舍弃荣华富贵去修道,一直到他证果教化众生四十九年,给我们做的榜样。他确确实实把他的善福功德回向给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明心见性。

「於诸世间,终无染著」,这两句话是他回向的样子,求菩提、求明心见性是什么样子?就这两句。在一切世间都没有染著,不但在人世间,在天上亦复如是,在四圣法界、在一真法界都没有染著,永远保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那就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实际。我们今天下手之处,就在染著两个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常要提醒自己警觉「有没有染著?」一染著就堕落了,换句话说,就不在佛道。在十法界里头,十法界咱们不谈,就说六道染著程度的轻重,你在六道里头哪一道?极重的染著是阿鼻地狱,其次是饿鬼,再其次是畜生,再其次是人道。人道的染著古人讲一半一半,换句话说,我们的染著是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的染著,畜生道去了;百分之七十,你就到饿鬼道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染著,地狱道去了,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一百是阿鼻地狱。染著愈轻往上升,染著愈重往下坠落。

这个事情不能没有警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晓得世间无常。我们住在这个世间,能活多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到就要死了,死在眼前,你的警觉性就提高,放不下也放下了。人迷惑颠倒,以为自己寿命很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这个世间突然意外、灾害死难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在这世间随时会丧生,随处会丧生,这都是事实。你要是真了解事实真相,你自然一切都放下了,毫无留恋。二六时中心里只有一句佛号,还有一口气,决定依教奉行。广修供养,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如教修行供养」,这个供养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上对诸佛如来,下对一切众生,我活在这个地方是供养大众的,这就是回向众生。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是回向菩提,智慧!迷惑的人他没有这个想法,觉悟的人他有这个想法,决定不为世缘所染著。

我们看第七句,「於诸佛所修学三业,唯行佛行,非二乘行,皆为回向一切智性,成於无上正等菩提」。这一句也是回向,第六句回向菩提,第七句回向佛道。用什么回向?前面这两句,「於诸佛所修学三业,唯行佛行,非二乘行」,这能回向。诸佛所在哪里?有佛法的处所就是诸佛所。我们今天建立这个道场,在此地这是诸佛所。你是佛弟子在家的信徒,你家里面供养著有佛像,家里面供养的有经书,你的家就是诸佛所。我们出外旅行,我们的背包行李里面一定带著有经书、有佛像,住在旅馆里面我们在那里读经,把佛像供在面前,那个场所就是诸佛所。现在我们携带佛像都带小型的卡片,我们印得很精美,非常方便。由此可知,我们身上带的佛像经书,一切时一切处无非诸佛所在。「佛所」有了,我们应该怎么学习?修学三业。修是修正,把我们三业造作错误的修正过来;学是学习,向谁学习?底下一句明白的说出来了。「唯行佛行」,唯是唯独,这个人真有福报,真有智慧,真的在学佛。佛的三业是什么?我们跟著他学,佛的心是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我们现在把它说为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的心。我们要学佛,首先要发这个心。这个心里头最重要的,那个心的根是真诚的。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伪的。也许有人说:「我的心很真很诚,我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不是真诚,你是错解了意思。九法界众生用的是什么心?意识心。相宗所讲的,你用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不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四智菩提是真心,这就难了!我们凡夫说「我的心很真很诚」,有没有分别?有,有没有执著?有,那就不是真心。真心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是真心。没有妄想,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没有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没有执著,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叫菩提心,叫真心。

所以真诚是有标准的,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不能不学。虽然做不到,总得贴近、靠近,那就是我们要以诚心诚意对人对事对物,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一切人事物里面修学。首先修学,看佛是存什么心,我要学他。学得不像没有关系,慢慢来,只要肯学,总有一天学像了。一天一天靠近,不能远离,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如果对於佛的心很模糊,还是搞不清楚,你就从四弘誓愿下手。这个讲得很具体,第一个舍己为人,那是佛的心。佛从来不为自己,一切都为别人著想,希望别人能够离苦得乐,希望别人灾消福来,自己愿意代一切众生受苦。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他没有过好日子。他可以过好日子,他过好日子,众生日子就不好过了;他过苦日子,众生就有福了,我们现在都受他的福报。受什么福报?他给我们做了榜样,给我们做了模范,我们觉悟了,我们明白了。

中国古德教导我们「吃亏是福」,我们从佛那个地方观察到「吃苦是福」。持戒是慧,吃苦是福,福慧双修。不肯守戒,就决定没有智慧,为什么?戒能生定,定能开慧,你不能持戒,哪来的定慧?你不肯吃苦,你哪里来的福报?贪图享受,你过去生中修的有几多福报,你能享受几天?这几天福报享完,果报在三途,那个苦够你受的。所以了解事实真相,我现在吃一点苦算什么?我的身体能承受得了。能承受得了,虽然苦,心里自在,心里快乐。由此可知,苦即是乐,苦乐不二。真正修行人他懂,一般世俗人不懂这个话。一般世俗人看到我们的生活过得很苦,好像许许多多人生的享受我们都放弃了;饮食,人之大欲,我们放弃了,我们吃素菜。一天三餐还不够,还要吃点心,还要吃消夜,一天总得有个七、八餐,乐!释迦牟尼佛放弃了,一天吃一餐。世间人你有你的乐,佛有佛的乐,各有各的乐趣,他不是不乐。佛的乐是真乐,为什么?它不会变质。世间人的乐不是真乐,乐会变成苦。佛的乐永远不会变成苦,永恒不变,是真的。会变质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几个人觉悟到?真正觉悟的人他愿意吃苦,他愿意别人快乐。看到别人快乐自己很快乐,看到别人受苦自己很难过,自己做得不够。怎么说自己做得不够?没有能感化别人,没有能够令他觉悟,我自己做得不够。看到别人还在造业,将来要受大苦报,慈悲心从这个地方生起。

佛的行: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度众生,四弘誓愿这四句就是佛的行,我们要学佛行。佛门另外一首偈比较简单一点,没有这四句圆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是一切诸佛,不是一尊佛。一切诸佛教化众生这三句话,诸恶莫作,断恶;众善奉行,修善;自净其意,修定修慧。所以这三句是戒定慧三学,前面两句是戒,自净其意是定慧。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决定不会违背这个纲领原则:戒定慧三学,这是诸佛所行。下面还特别加一句「非二乘行」,二乘是声闻、缘觉,我们讲小乘。小乘不圆满,小乘人没有发菩提心。怎么没有发菩提心?四弘誓愿没有,「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度与他有缘的,没有缘的他不度。而且众生去找他、向他请教,他教,他不主动去教化众生;不像佛,佛是主动的,你不来找他,他来找你。小乘断烦恼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小乘学法门,现在《大藏经》里面他只学《四阿含》,大乘经论他不学。小乘只证到四果阿罗汉,不能成佛道。《华严经》上教我们「非二乘行」,我们要向佛学习。所以我劝勉同学们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学《无量寿经》就是学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行,全在那部经上。那部经的分量不长,非常适合现代人修学。所以有心人应当把全心全力放在《无量寿经》上,向全世界普遍的弘扬,自己一定要做到。《无量寿经》教我们做的,我们统统做到;《无量寿经》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你是弥陀弟子,你将来往生的品位一定超过别人。这些大经大论提供你做参考,帮助你深解《无量寿经》的义趣。

这样的修行,「皆为回向一切智性」,这一句跟前面相同;「成於无上正等菩提」,这一句不一样,我在讲解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一句。我说上面这一句回向智性,智是菩提,性是实际;如果有这一句,上面的智性就是实际、就是真如本性,而这一句是回向菩提。前面一句「於诸世间终无染著」,於诸世间也可以说是回向众生。六七这两句,三种回向都圆满了;两句里面说三种回向,意思圆满具足。所以我们学佛,目的一定要定在「成於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人很少。我初学佛的时候读《坛经》,看到六祖见忍和尚这些一问一答,我深受感动。五祖问惠能,「你来干什么?」他的答覆直接了当:「我来想作佛!」你们想想看一般人到寺庙见老和尚,老和尚问:你来干什么?「求老和尚加持,保佑我升官发财」,为这个,「我来求家里平安」。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一个人说「我来作佛的」,没有听说过。由此可知,佛常常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看看你的心想,就知道你能成就个什么;都没有离开六道轮回,所以生生世世难怪都在六道里头打转,没有出离心,念头都没有。佛很慈悲,也不责怪你,你喜欢轮回,佛就让你轮回,佛一切随缘,从来不勉强一个人。这一点我们要记住,佛都不勉强人,我们要勉强一个人,那多事!我们没有佛的智慧,这个人没成熟,时节因缘没到,你勉强他也是枉然!我今天看到一个同修采了很多玉米送到这边来,可以拿这个做例子。玉米长熟了你去采它,为什么一个星期前不采它?它没有熟。佛度众生,就像这个样子,成熟了才帮助他;没有成熟,随缘!所以佛不勉强任何一个人,一切随缘,随缘心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清净的;攀缘就不自在,就被染污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