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一讲)  2002/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0561

诸位同学,昨天我们讲到「现相品」

【云何是诸佛无所畏。】

清凉大师引用「离世间品」说有十种无畏,我们介绍到第四种「威仪无缺无畏」。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佛弟子来说,意义特别的弘深。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法在今天,实在说已经衰微到极处,换句话说,今天是佛法断绝存亡的转捩点,问题就在我们这一代。我们是要把佛教在我们手上毁灭掉,还是要把佛教在我们这一代复兴起来?关键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关键在我们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果然不能克服,那我们就一手把佛法毁灭掉了;我们如果咬紧牙关把自己烦恼习气断掉,佛法在我们这一生就兴旺起来。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不是生天堂就是堕阿鼻地狱,绝对没有中间的路子好走。如果你害怕,那我们就可以还俗,把这个衣服脱掉,没有你的责任了。我跟诸位讲实话,为什么?将来你堕落在阿鼻地狱,你不会怪我,没有人给你说,我总算是给你说了。所以戒律威仪重要,万万不可以轻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绝没有求人恭敬的念头,如果还求人恭敬,那是凡夫心,他的心不清净。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佛教的形象,佛教能不能住世就看这个形象。这个世间的众生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世间人乐意接受,佛法就久住世间;这个世间人不乐意接受,说佛教是迷信,佛教是人民的鸦片,佛教必定要断灭。为什么社会大众对佛教有这么深的误会?我们作佛弟子,特别是出家弟子,做得太不像样子了。戒律威仪从哪里做起?什么叫戒律、什么叫威仪,根本就不懂,你怎么做法?你从哪里做起?我们在过去才讲过《十善业道经》,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人没有听到。什么是十善业道?这十条大家能说得出来,里面的含义就模糊了,怎么能落实?实在说不能不懂,不能不认真学习,兴废存亡就在我们这一代。所以你要是能够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你的功德无量无边,一切诸佛都赞叹,一切诸佛都加持。为什么不肯干?我们不能不认真的去反省。我今天早晨在书架上看到一本《沙弥学处》,是台湾世桦印的。这本书编得不错,用新式标点重新排版印出来,我略略的翻了一翻,那是出家人的根。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出家人根没有,你做得再好,花瓶里插的花没有几天枯死了,你不是活的。《沙弥律仪》是根,出家人的根,有这个根你有生命,你是活的你不是死的。我们一定要有这个认知,《大方广佛华严》是花果,《沙弥律仪》是根,你们听《大方广佛华严》听得欢喜,你能入这个境界吗?入不了,什么原因?没有根。「威仪无缺无畏」,这一句不能不重视。

第五句,「三业无过无畏」。三业是身语意,没有过失了。这是什么?持戒波罗蜜的圆满,十善业的圆满。身不杀、不盗、不淫,念头都没有了,不但没有杀盗淫的行为,念头都没有了;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这十条是总纲领,细说无量无边,每一条都是无量无边,决定没有过失了,持戒波罗蜜圆满。大师说得好,这两条:威仪无缺、三业无过,「不畏外讥」,外人对你的讥嫌误会完全没有了。第六句是讲「外护无畏」。这一句是讲不畏天魔外道,护是护持自己。什么叫外护?这两个字要懂,就是对外防护得很严密,决定不会受外面的影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起贪瞋痴慢,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於一切人事物当中,凡夫是不免对人对事对物有控制的意愿,有这个念头,有这种行为;有占有的念头,有这个行为,那是烦恼的根。这一句外护无畏就是讲对这些,你全放下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完全放下了,所以无畏,天魔外道什么样的手法来诱惑你,你都如如不动了。这个大经上常讲,你清楚明了是智慧,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无畏。这是禅定,定慧等学。

第七句「正念无畏,不畏遗忘」。这个话说得好。我们特别是学东西,我们烦恼习气很重,健忘,随学就忘记,记不住,一般人都有这个烦恼,都有这个恐惧。佛在此地教我们,正念你就无畏了。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所说的东西从哪里来的?正念里头流出来的,如果我们得正念,那就无畏。我们接受佛菩萨的教诲,需不需要刻意去记?不需要了。怕不怕忘记?也不怕了。我常常勉励同学,心跟佛同一个心,愿跟佛同一个愿,行与佛同一个行,言语当然同佛,自然而然。现在我们的难,难在哪里?我们的心跟佛心不一样,愿跟佛愿也不一样,我们心是妄心,我们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佛是什么心?佛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佛是什么愿?佛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的牺牲奉献,佛是这个愿。我们凡夫的愿,念念想占有,无论古今中外,念念都是想到「我享受特权,别人享受不到的,我能享受」,跟佛不一样。佛菩萨他能舍己为人,如果我们从这些地方学习,那就对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他所表现的,他所作所为,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圆满的落实,做出来给我们看。小小戒,微不足道的威仪他都不失,他为什么?他那完全是表演,用我们的话来说,完全是牺牲奉献。他可以享福,他可以不到这里来,在我们讲,表演也很辛苦。就像一个演艺人员一样,在舞台上表演,卯足全部的精神,累得满身大汗,他为什么?为了娱乐群众。他在舞台上表演,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布施供养?他是来供养观众的,表演得非常逼真。释迦牟尼佛跟诸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就像舞台演员表演一样。《梵网经》上世尊说,他这一次到世间来表演是第八千次,到我们这个世间他就来了八千次,他方世界那就不必说了。学会了这一套,真学成了,往后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在尽虚空遍法界每一个佛刹土里面,十法界里面当演员表演去的,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这个行业就是当演艺人员,要演得像、要演得逼真。像一个觉悟的人,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像一个修行人,才能帮助别人修行;像一个解脱的人,才能帮助别人解脱。

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万缘放下」,我们要真放下,才能劝导别人放下;我们放不下,如何能劝别人放下?一切都是要从本身做起。佛家的规矩,日常生活晚上睡眠四个小时,日中一食,释迦牟尼佛一生就是这样的表现。古印度把一昼夜分作六个时辰,昼三时夜三时,白天叫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晚上叫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你们在戒经里面读到,佛带领大众晚上休息是中夜分,中夜分是现在什么时候?现在我们把一昼夜分作二十四个时辰,所以叫小时。为什么称为小?古代中国把昼夜分作十二个时辰,我们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用这个来代表。中国古时候一个时辰是现在两个时辰,所以现在这个时辰跟中国比小,我们称它作小时。中国跟印度比,印度的时辰大,印度的时辰比我们大一倍,印度的一时是我们中国的二时,是现在的四小时。中夜分十点钟睡觉,两点钟就起床,他精神饱满,他没有妄念。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为什么比不上他?妄想杂念多,所以容易昏沉。妄想杂念消耗能量大,所以饮食要多餐,道理在此地。佛当年他们那个团体,每个人心都清净,妄想杂念少,所以他饮食少,他消耗的少;他不昏沉,所以他睡眠时间少。时间是人生第一宝贵,而且人人是平等的。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他时间掌握得好,没有空过,没有浪费。人生在世,浪费时间是第一可惜,为什么?其他一切,你浪费还可以能得到,时间没有办法,时间浪费了是决定不能够再得到。二00二年,再不可能有二00二年了,这一分这一秒过去了,就再不回头了。所以一切法失而复得,唯有时间失掉之后不可复得。聪明人、有智慧的人,爱惜光阴。古人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黄金一寸立方,一寸是一斤重,这是比喻,一斤重的黄金买不回来一寸的光阴。不要说是一斤的黄斤,亿万斤的黄金也没有办法把一寸的光阴买回来,不可能的事情!不知道爱惜光阴,把光阴这样子浪费掉,那比什么都可惜!过分的睡眠是浪费光阴,不知道用功是浪费光阴。我们讲到畏惧,这的确是值得畏惧的,比什么都可怕。希望我们读到这个经文,要用心体会,要认真学习。

大家同修在一起,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我们天天在讲堂讲经,天天在提醒大家,我们依众靠众,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警策。因为一个人实在说,不容易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对待自己总是宽大为怀,总是常常原谅自己,於是养成一个懈怠懒散的习气,这个习气就造成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出不了三界。大众在一起看到别人都精进,我不精进不好意思,道理在这里。这个办法,是马祖、百丈两位大师提倡的「依众靠众」。如果在这个环境之下还要享受特权,那他就完了,这是什么?自甘堕落。团体里面不允许这种人,为什么?他影响别人,他可以特权,我也可以特权。我们两点钟起床,他可以五点钟起床,我也可以五点钟起床。一个人享受特权就把整个团体破坏了,这是大众不容许的。所以我实实在在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我离开这个团体,这个团体每一个人对你都尊敬。为什么?你拥护这个团体,你不忍心破坏这个团体,这个功德就不得了,你不会堕落;但是你在这个团体,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无边。佛法真的通人情,实实在在讲真正合情、合理、合法。为别人想得很周到,为自己想得也周到,这是佛法令人敬佩的地方。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被九法界众生尊称为世尊?道理在此地。世尊,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为一切大众设想面面周到。

第八句,「方便无畏」。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特别给我们说明「不畏生死」。生死苦,生死疲劳。不畏生死是什么意思?众生有生死,菩萨要是畏生死之苦,他就不来度众生了。不畏生死正是大慈悲的落实,觉悟之后的人没有自己,一切为众生,为众生示现、为众生表演,他就这么一桩事情。他的心就是虚空法界,他的身就是国土众生,所以他为众生表演,永远没有疲厌。像《普贤行愿品》十愿每一句的结尾一样,「无有疲厌」。第九句,「一切智无畏」,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是「不畏二乘」。二乘是声闻、缘觉,他们已经证得正觉,这些人提出一些问题,说实在话我们凡夫没有法子解答,他比我们高得太多了,佛能解答,这是一切智无畏。最后一句,「具行无畏」。佛的行业是什么?行,我们讲的行为,或者是行业、事业,佛的行为、佛的事业没有别的,教化众生。世间众生特别是阎浮提我们这个世间,《地藏经》上讲得好,「刚强难化」,佛无畏,刚强难化他还是来度化。这一生你回不了头,来生再来,来生回不了头,后生再来。佛菩萨总是不厌其烦,生生世世来重复表演,一直到你回头。这一种要是用我们人间思惟来观察,这个精神、这个毅力还得了!所以,佛恩广大谁知道?生生世世追随不舍,「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道场是一个冶炉,就像一个炼钢的炉子一样,无论是什么样的金属,破铜烂铁,投到这个冶炉里也熔化了。所以这是陶炼心性,这是心性我们要懂得,心性上面所附带的这些烦恼习气,要把这些东西炼掉。

冶炼的手段是什么?就是一个是行门,一个是解门,冶炼的手段。解门天天讲经,让你了解、让你明白,帮助你开智慧;行门就是生活上的规矩,把你毛病习气统统改过来。解行相应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我们在这边住众,你们大众,你们多想想,大家在一块商量商量,把商量的结果告诉我,你们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我能帮助你,但是你要听;不想在这一生成就,我也不必来表演,那有什么意思!我会离开这个地方,这个道场一切所有,我欢欢喜喜供养大家,往后因果各人要负责任。这个事情,新加坡谈禅法师做到了。

早年我在旧金山,旧金山市区有个「大觉莲社」,在家居士们建的。买这个道场的时候,这早年,大概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买这个房子,当时是美金七十万,谈禅法师供养了四十万,大施主!他捐献出来之后对这个道场不闻不问,只交代一句话:「往后的因果,你们自己负责任。」福州有个西禅寺,很多人去过,我没有去过,听说建得非常庄严,那是谈禅法师拿钱出来建的,至少也是美金二、三百万。他老人家拿去之后,不闻不问,只说一句话,这是他的老话,「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他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在新加坡城隍庙摆一个小桌子,卖香烛、卖纸钱,他在那里摆个摊子做这个事情,点点滴滴都修积功德,自己没有浪费过一分钱。他喝水喝自来水,吃饭非常简单,一个菜。我们去看他,他待我是贵宾,拿什么待我?买一杯矿泉水,这是他招待贵宾。我们很感动,他自己喝自来水,买矿泉水招待我。我多次去看他,这在新加坡是传奇人物,稀有的大德。新加坡这个小地方有福报,真有修行人,谈禅、许哲是代表。有一个修行人这个地方就有福报,何况还有两个?这个地区,大家都赞叹,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所以这些年来我在那个地方讲经,跟大家说明,李木源居士能护持佛法,感应就不可思议。你护持的是正法,你是真心就有感应。这个护法的人,心里稍稍有一点偏邪,魔得其便,你跟魔就感应道交,带给你的就是灾难。心不能不真,不能不纯正。

我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别的事情,是跟大家解释经论的,我就干这么一桩事情。所以你们要想真干,一定要学佛,学释迦牟尼佛。我说得很明白、很清楚,必须遵守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你真想干的话,你得万缘放下,真的除了换洗衣服之外,一无所有。你现在需要用的这些东西全是常住的,不是自己的,你要有这个认知;你要说「这是我的」,你就错了,「是我的」你是三途六道的众生。这是常住的,常住是公家的,我暂时借用的,你是佛弟子,一切归常住。所以真干,我会到你们居住的寮房里面去看,你们寮房里除了铺盖,几件换洗衣服之外一无所有,你是真正修道人。从新加坡来的同修,有很多都去看过许哲居士,你看看许哲居住的环境,你看看她的房间,确实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很简单一个床铺,一张桌子,什么东西都没有,桌子上摆一张照片是她母亲的。今年一百零三岁,那是修行人的模范。具足菩萨行、佛行,无所畏惧。好,这一条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诸菩萨念请的第七句:

【云何是诸佛三昧。】

清凉大师给我们说,佛三昧就是「佛果等持,数过尘算,如师子频申等」。『三昧』,前面跟诸位解释过这个名词,它是梵语,翻成华文的意思是正受、正定、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也就是说永远把心保持在平等的境界,这就是禅定。平等,就没有分别,分别才起就不平等;没有执著,有丝毫执著就不平等;再深一层讲,没有妄念,起了妄念就不平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所以他所证得的三昧不是「诸佛三昧」,他是菩萨三昧。为什么?他还掺杂毫分不净在其中,要用《十善业道经》上的话,他还掺著毫分不善,所以不能跟佛平等。如来果地毫分不净都不间杂,毫分不善都不间杂,那个心像什么样子?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形容说「本来无一物」;大乘经上常常形容它「湛然寂灭」,寂是讲静、寂静,灭是讲灭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灭掉了,是在这样一个境界当中。「数过尘算」,怎么个说法?如果从数量上来讲,没有法子计算。大师举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是《华严经》上的,《华严经》如来所证得的三昧叫「师子频申三昧」,师子频申是比喻。你看狮子吃饱了,躺在那个地方,伸伸懒腰,你看那个样子多自在!那是它的享受。用这个来比喻如来的正受,正受拣别不同於凡夫,凡夫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如来与法身菩萨这五种受没有了,那才叫正受。有这五种受,你的享受不正常,你心里有忧喜,身有苦乐,你不正常。正常的享受,这些统统都没有,这叫正常的享受。

清凉大师很慈悲,把师子频申给我们略举了个名目,这是「不思议品」里面所说的,「佛有无量不思议三昧等」。也就是说,在究竟圆满的果地,用我们凡夫来讲,他物质生活的享受、精神生活的享受是没有边际的。经上讲,这是说师子频申三昧,总结起来说,「以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三昧」。三昧何以有那么多?我们得举例说明,大家有个清楚的概念。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正达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三昧;现前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智慧。佛教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定慧等持,我们的定跟慧要平等,慧就是清楚明了,定是不起心动念。眼见色,我们看到这个花、看到这个树,我们看得很清楚,这是慧。这个花很好看,你多看它一眼,你定没有了,为什么?起心动念了。这树长得不错,欣赏欣赏,这一欣赏就错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了,换句话说,不是自然的。我对这棵树上没有作意、没有起心动念,我的眼根在树上得三昧了;花,我很欢喜它,花上就没有三昧。你懂不懂?我们眼看的外面境界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境界当中都不起心、都不动念,那就叫做「无量无边三昧」。大家细心在这上体会,然后耳对音声也是如此,这个音声我很喜欢、我很爱听,你在这个声音上没有三昧。为什么?你在这个音声上,你的受落在苦乐忧喜舍里头,落在苦乐忧喜舍这五种里面,就没有三昧;离苦乐忧喜舍,三昧现前了,那才叫正受。我喜欢它、我讨厌它、我不喜欢它,这种受都不是正受,是六道凡夫的感受。诸佛菩萨一切受用当中决定没有苦乐忧喜舍,一味!一味是真的,二味是假的,谁懂得?

所以修行人在哪里修?老老实实给你讲,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修行。修行的总纲领就是定跟慧,戒定慧三学皆是方法。依照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我们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去修定慧等持,定慧双修,就是这么个道理,不能不懂得。这叫真修行,修「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人问你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本来无一物,般若无知,样样清楚、样样明白,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无知。有人向你请教的时候,你说得头头是道,无所不知;你就晓得,无所不知是他受用,是般若的他受用,教化众生。无知是般若的自受用,自受用是三昧,正受!凡夫之人颠倒,把自受用的忘掉了,把他受用的变成自受用,这麻烦了,著了相。因此修行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此地,你总要把原因找到,然后把原因消除,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总结:「以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三昧,入毗卢遮那如来念念充满一切法界三昧大神变海。」这是经文,这个数量是我们今天讲天文数字也没有法子形容。「略说十种」,把它归纳,归纳为十大类。都是佛教学为了方便起见,太多了不能讲,归纳,归纳十大类。第一个,「一切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遍一切处,普为众生广说妙法」。佛为众生表演。前面这一句我们要把它记住,「一切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遍一切处」,这一句一定要记住。下面是讲它的作用,第一种作用「普为众生广说妙法」,这是无所不知。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就这么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我本人究竟是什么?我的生活环境究竟是什么?你要是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在佛法里面就称你为佛陀。所以,佛陀是什么意思?明白人而已,对自己、对自己生活环境清楚明白。凡夫是什么?凡夫是糊涂人,对自己真的不明了,对自己生活环境更糟糕。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究竟是一回什么事?说老实话,有几个人曾经去想过?想都没有想过。无怪乎古德常讲「醉生梦死」,生到这个世间来像喝醉酒一样,颠颠倒倒;死的时候像一场梦一样,真的这一生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佛菩萨没有别的,明白人而已!诸佛菩萨不是富贵人,不是有权力、有地位的人,不是的!他是一个明白人。诸佛菩萨教我们,我们学佛学什么?学做一个明白人而已,不甘心、不情愿做个糊涂人,希望做个明白人,我们学佛目的在此地。总得要清楚、要明了,别人问你的时候,你能答得出来。人家问你:「你为什么学佛?你学佛的目的何在?」我们要正确的答覆别人。像这样的经文,就可以念给他听。「一切诸佛恒在正定」,正定就是三昧,「於一念中遍一切处」,一切处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缘,佛就到哪里教化;一念如是,念念如是。这是第一个,为一切众生广说妙法。

第二句,「普为众生说无我际」。前面的文是一样的,「一切诸佛恒在正定,於一念中遍一切处,普为众生说无我际」,前面句子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说无我法。一切众生不能觉悟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我执,起心动念执著身是我。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是身见,他不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这是所有一切错误的根源。修行人能把这一关克服,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这一关突不破,那太难了,我常常讲菩提道上寸步难行,你想进一寸都不可能。谁障碍你自己?自己障碍自己,别人不能障碍。你要知道,别人不能障碍,别人也不能帮助,诸佛菩萨都没有办法。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清楚明白,我们要懂得,令自己成就的人是自己,令自己失败的人还是自己,跟别人没有关系。也许有很多人,「怎么没有关系?明明这个人障碍我!」那是缘,缘只能说对於一个不善修行的人会产生障碍,他会误导你,他会引起你的烦恼,这变成障碍了。如果对一个善学的人,他会不会造成障碍?不会,他帮助你。逆境、恶人,佛经上常讲逆增上缘,他都帮你往上提升。为什么你向上提升?因为你有智慧,你有定力,你不受他响影。《楞严经》上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个如来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会修行,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全部把它转变,帮助自己境界向上提升,都在自己,不在别人。这叫学佛,这叫会修行。把自己错误的行为统统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个人善修、会修。不会修的没有法子,不会修的人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为什么?怨天尤人,自己的失败、自己不能成就,全部都归罪於别人,好像与自己不相干,自己没有过失,这是大过失!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第一关要认知这个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工具。这句话你懂不懂?你要真懂了,我的工具要听我的意思去做,我不能受它的约束。就好像我们穿的这件衣服,这件衣服是我所有的,我的衣服,我的衣服一定听我摆布,我不能听它的,我喜欢怎么用它,就怎么用它。所以世间人真有迷惑人,穿了一件新的衣服,料子非常好,坐下来的时候先要看看那个座位干净不干净,怕把衣服弄脏了。你们想想这到底是人穿衣服?还是衣服穿人?到底谁是主?谁是宾?所以佛门的制度,世尊当年在世穿的衣服叫粪扫衣,这个衣服一文不值。为什么?是捡别人破旧的衣服丢在垃圾堆不要了,把它捡起来,看它还有好的那个地方剪下来,实在不能用的丢掉。捡多了一块一块拼凑起来、缝起来做一件衣,叫百衲衣。这件衣每一块质料不相同,颜色不相同,穿起来当然很难看,佛教给我们染一染,染色,这就是叫袈裟。袈裟的意思就是染,是很多东西混合在一起叫做袈裟。用什么染料去染?红黄蓝白黑混合在一起,那个颜色就差不多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讲是咖啡色,不是正色。正色,五种正色:红黄蓝白黑五种正色。它是五种正色混合起来染成一色,这叫袈裟色。什么地方都可以坐下来,不要担心,不怕肮脏。佛法传到中国,中国出家人做一件新衣服,要找旧衣服剪一块布贴在身上,领子上面有这么一块,叫贴新。什么意思?就告诉自己这个新衣服要当作旧衣服穿,也就是说不要怕肮脏,哪个地方都可以坐,不要受衣服的限制。是我们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都是破我执。我们这个身体,身体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要知道「我」这个名词的定义,解释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解释就是主宰、自在。你想想看我们这个身能不能做主宰,能不能得自在?如果这个身我们自己能做得了主宰,我是主宰的意思,我这个身体要像金刚一样不坏,那我才能做主宰;我希望我这个身体年年十八,不要衰老。它不听话,它做不到,它有生住异灭、有生老病死,所以这里头找不到主宰,也找不到自在。

由此可知,这不是我,我们学佛首先要把这一关突破。我们生生世世被它害了。它懈怠懒惰,精神振作不起来,它不是我,它不听话。我们要有能力降伏它,要这个身听我自己的意思。自己是什么?自己是真心、是本性,那个才是我。宗门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我。在这个经上讲的法身,法身是我的真身。法身是什么?是我们真心本性的相分,是我的身。真心本性是我,真心本性所现的相分是我身,那叫法身。真心本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那是我的心,觉心,也叫觉性。觉性、觉心是一个意思,是本性。心、相,它的作用是自己的本能,这是自己。我们今天自己完全迷失掉了,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唤醒一切众生,你把你自己找回来,这个功德就圆满成就了。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把自己找回来,把自己的心找回来,把自己的身找回来,也就是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出现品》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出现在世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这个;众生很可怜,「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是你自己生的,是你自己迷失的,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只能把这桩事情说清楚、说明白,要自己回头,要自己觉悟。这个事情佛没有法子帮忙,佛的帮忙,「开示悟入」《法华经》讲的四个字,佛能帮得上忙的是开示,也就是说佛能示现这个样子,佛为你讲经说法,他做这个,给你做示范,给你做说明。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看到这个样子,听到佛的教诲,觉悟了,觉悟之后真干,那你就入了。你落实了,你做到了,你跟佛一样。如果我们听了佛的开示,自己不悟、不入,这在佛法讲你只能在阿赖耶识里种一个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这一生当中李炳老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不能解决问题。

但是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知道都没有定法,为什么?「唯识所变」,这法相宗说的。而佛在许多经论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就是「唯识所变」,但是这句话好懂,就看你怎么想。如果我真想在这一生作佛,那你就作佛了,从心想生;我不想作佛,一切诸佛来帮忙也帮不上忙,你也做不了佛,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反覆的多念。真正明白了,这句话就救了我们。我从今之后只想佛,我不想别的,那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是作佛,我这一生就成功,就圆满了。可是你要记住,不能夹杂妄想,夹杂就把你全部的功夫破坏掉了。所以你要放得下,放不下那是做不到的,关键就在放下。许多同修都知道,我为什么时时刻刻念念不忘老师?我是个很苦恼的凡夫,业障非常深重,我要是不得老师的教诲,我早已经到三途去了,这是事实。老师救了我,头一天见面就把这个方法教给我:看破放下。我依教奉行,我放下真的就像苦行僧一样。我在台中求学,只有两套换洗衣服。我出门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箱子,一个包袱皮,打一个包袱,一个衣服铺盖,在那个时候还有蚊帐,一个被单,一个三斤重的棉被,卷一个小行李背在身上就走了,全副家当就这么多,什么都没有。章嘉大师教导我的,真得大自在。以后跟李老师学讲经说法,讲经说法需要一些参考资料,这参考资料别人不肯借给我用,那自己一定要搜集。这就是放下之后再提起,提起之后跟从前自己拥有在概念上不相同了。为什么?知道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虽然提起来,是随时可以放下,随处可以放下。为什么?没有占有的念头。

我自己晓得修行受的一些苦难折磨,我是个过来人。所以我心里常常想,如果有一个寺院丛林,有完善的藏经楼,世出世间的典籍应有尽有,我随时可以参考,我自己什么都不要了,这多自在!自己顶多有个笔记本就行了,看到好的东西不要多,一部书写个几句,它的真正精华我得到了,受用无穷!哪里需要罗哩罗嗦这么多东西?所以我早年心目当中所希求的现在建立了,供养你们大众。你们大众如果要有我的思想,你们各个成就,你们的成就决定在我之上。我当时想要的东西想不到,现在你们不想要的东西都在面前,我都替你们想到了,都替你们搜集了,全部都供养你们了。说老实话,我在讲席当中也讲得很多次,多少年前就讲过,在美国达拉斯赢建伟居士就曾经问过我,他说:法师,如果依你自己的愿望,你在这一生当中,这么多经典,你选择哪一部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一点考虑都没有,我告诉他我选择《佛说阿弥陀经》,到现在还是如此。一切经教有人弘扬,我何必费这么多事情?我修我自己的法门。真正对我根机的是《佛说阿弥陀经》,我一生弘扬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我不会去看第二本经书。今天讲这些东西,别人启请的,大众要求的,没有人能讲,没有人愿意讲,我不能不出来讲。这个做法,用现在人的话来说,牺牲奉献。我要是为我自己,告诉诸位同学,我的房间会跟许哲居士一样,什么东西都没有;会跟印光大师关房一样,我这个小佛堂供一尊阿弥陀佛,一本《佛说阿弥陀经》,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我一生当中就一个愿望,往生净土,亲近弥陀。这是我们遇到佛法之后,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这桩事情不能够圆满成就,全部落空了,你在这个世间搞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说来说去都是讲到「无我」重要,众生不得成就,执著身是我,一切为我著想,错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