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0讲)  2001/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30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说偈赞佛,不思议菩萨赞颂第三首:

【树枝严饰备众宝,摩尼为干争耸擢,枝条密布如重云,佛於其下坐道场。】

颂文全是赞叹道场树,意思是在赞叹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种种的建树,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树枝严饰备众宝』,树枝、枝条都是说的分支机构。佛法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十个宗派就好比是树干;宗派里面又分小的宗派,那就好比是树枝。就说禅宗,禅宗在惠能以后变成五个宗,有临济宗、有曹洞宗,这就变成树枝;每一个宗里头还分派别,那就变成枝条,取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大的机构做许许多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势必要延伸许多分支机构。无论分支机构有多少,都不离开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宝,树枝严饰具备无量的众宝。

『摩尼为干争耸擢』,「耸擢」是直立,像这个大树的主干,非常高、非常直立,我们在原始丛林里面就会看到很多。『枝条密布如重云』,每一个树干都生许许多多枝条花果、树叶花果,「如重云」,就像云彩一样,一层一层的展布在上空。『佛於其下坐道场』,我们明白这个意思,它表法的义趣你就能想像得到,全部都是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善巧方便的设施。在现代的社会里面,教学事业就更多,佛教确确实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大学,它可以办大学、可以办中学、可以办学院,甚至於可以办小学。为了照顾社会广大群众,可以设立各种不同的学校,成年的学校、儿童的学校、寒暑假期间学生的补习学校,这是说佛法正规的活动。如果还有能力、还有人手,是可以办一些社会慈善福利的事业;诸位要晓得,那是附设,种种建树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弘法利生。一个目标,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佛法确实能办一般世俗营生的事业,用这种方式来教化众生、来影响众生。为什么?一般社会营利事业是以赚钱为目的、营利为目的,我们佛法可不可以做?可以做,我们以什么为目的?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让社会大众觉悟,这是佛陀教育的事业,不是普通的事业。像我们在台北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印送经书、善书,现在还包括录像带VCD,为全世界佛教团体或者是个人服务。他有需求,或者是传真给我们,或者是写信给我们,我们尽心尽力满足他的需求。而且我们所有一切出版物没有版权,为什么?好书欢迎翻印,功德无量!绝对不是版权所有、不准翻印,决定没有。常年这样做,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反思、反省,所以一切是为社会。

印光大师当年的「弘化社」,可以说是近代法布施的一个开端,以后圆瑛法师也有一个「圆明法施会」。印祖带头,提倡法布施,这是佛门的正业。八正道里面的正业,布施佛法。你要是真正明了,世间任何行业佛法都可以做,但是那个目标方向决非营利,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在社会上做个带头的作用,希望社会善心人士都能够放弃自私自利,我们把这一生时间、精神、体力,用在服务众生、服务社会,非常有意义,这一生真的叫没有空过。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积功累德、断恶行善,恶是什么?凡是为自私自利的是恶,凡是为利益众生的这是善。经上所说的这些义趣,实在讲在世尊那个时代做得并不多,但是世尊讲的是华藏世界,不是他当时那个时代。华藏世界是这么做的,毗卢遮那佛的这个世间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的二十一世纪与华严境界相彷佛,所以世尊在《法华经》里面曾经告诉我们,末法时期要弘扬大乘。为什么?契机。大乘是民主自由开放,跟小乘完全相反。小乘是保守的,小乘人墨守成规,在那个时代正确。那个时代资讯不发达、交通不发达,许许多多人生长在这个地区,真的与邻近地区老死不相往来,所以那是正确的,对他们是有利的。但是今天这个社会跟从前完全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懂得。世尊明了,所以他教导我们,我们要明了世尊的意思。总是利益众生,决定要舍弃门户之见,要拓开心量,起心动念我们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刹土众生,这就对了。第四首:

【道场广大不思议,其树周回尽弥覆,密叶繁华相庇映,华中悉结摩尼果。】

这一首赞颂文字上讲,枝叶繁茂,第五首也是的。枝叶繁茂讲的是什么意思?用我们现代话来讲:法缘殊胜!确实就是这个意思。法缘无比的殊胜,殊胜的法缘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懂得,从布施来的。法缘殊胜也会引起一般人羡慕,也会引起人嫉妒,这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培训班的同学,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有真实的智慧,有善巧方便懂得进退。什么时候可以进,什么时候应该退,我们的道业才能够保全;换句话说,我们的功德才不至於唐捐。功德是什么?我们的清净平等觉。

我在早年有一个想法,我在讲经里面说过多次,四十岁以前要培养自己戒定慧的基础。因为我们现在学佛,多半都是中年出家,年轻也是二十几岁,二十到四十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握住,认真努力修学。把自己的德行、学问基础奠立,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的学生时代。在一般社会大学里面,大概可以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也三十出头了。佛门里面这些课程科目,决不比大学少,也不比一个大学浅显,所以我们把时间定到四十岁要完成,四十到六十这二十年要发心做护法的工作。道场谁去管理?如果你在这个道场里面做住持、做方丈、做当家、做知客,担任一切执事,你对於佛法茫然无知,你会把正法引导向歧途,你方向搞错了!而且在这一段期间当中,自己没有真正的戒定慧,把持不住,面对五欲六尘的境界,要想一想会不会引起自己的贪瞋痴慢?会不会引起自己又去造一切恶业?这个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提防,而且要时时刻刻提防。

做护法工作,管理道场,担任道场执事,这是应该的,为道场服务,为年轻的同学们服务。初出家的、到道场进修的在家同修,我们全心全力照顾他们。六十之后要退居,要知道退下来,办自己的事情。自己什么事?现在我们修净宗,我们自己的事情是求生净土。求生净土,不能没有福报,不能没有智慧;二十到四十求慧、修慧,四十到六十修福,福慧双修;六十岁之后,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对於大众照顾,也就是道场实际责任不负,类似像我们现在一般可以充当顾问。他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我们要帮助他,我们是过来人,过去做过二十年,有这些经验,曾经遇到过这些障难,帮他解决。

还有一桩事情能做的,讲经教学,可以专心来做了。办佛学院、办培训班,在这里面做老师,每天来上课当教员,不担任职员。不再做职员,做教员,行!为什么?教员不碍自己修行。这个样子好,让佛教里头,寺院庵堂领导的这些执事年轻化、制度化。佛法跟世法不一样,四十到六十担任执事非常适合,太年轻不太适合,太老也不太适合。如果真的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办事,办事就是管理道场,如理如法,完全遵从佛陀教诲,法缘必定殊胜。为什么?诸佛护念,天龙善神保佑,你得社会大众的拥护,哪有不兴旺的道理?兴旺的根源,换句话说,法缘殊胜的基本因素,就是广修供养。普贤菩萨行愿那就非常好,「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你把这四条做到,依四依法接众,接待大众,法缘就会无比的殊胜,这不能不知道。

有一年我到新加坡来讲经,在头几年大概都是每一年来一次,住一个月。演培法师,就是我的老朋友,在素食餐厅请我吃饭。吃饭之间,他老人家谈起来了,他说:「净空法师,我今天请你吃饭,你知道是为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你请我,我就来了。」他说:「我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我说不敢当,他毕竟是前辈。早年我还没有出家的时候,他在台北「善导寺」做住持,常常在那边讲经,我是他的忠实听众。我们非常熟悉,因为我坐第一排,跟他面对面。他问我:「你的法缘很殊胜,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说:「你太客气了,这个事情很简单,布施!」布施供养,时时刻刻欢喜布施、欢喜供养。我在外面讲经、在家里讲经都不例外,自己家里的道场,结缘的经书、善书非常多,随大众拿,没有限制。外面请我去讲经,我们结缘的东西预先都运过去,从开讲那一天到经讲圆满,结缘东西每天都是琳琅满目,不给大众结缘怎么行?

结缘一定要布施、一定要供养,我们主要的是法供养,这里头也有财供养。一些居士们发心,做出许多这些小点心,供养听众,这个方式是从前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我们在道场做义工,招待听经的大众,李老师讲这样做还不够,还要怎么样?「你要买些东西供众」。哪有那么多钱?「简单!几块钱买一包花生米,一个人一粒。」这是他老人家教的,买一包糖果一个人一块,我们就明白了,给人结欢喜缘。那是特别对我们这些学讲经的学生,不是学讲经的学生,他不给他说这些。他说你这样做,你将来法缘就殊胜。这是在初学讲经的时候,初学初出家没有什么人供养,很微薄,尽心尽力去做,教我们这些方法。

这一首偈跟底下第五首,都是讲的法缘殊胜,道场的兴旺。『道场广大不思议,其树周回尽弥覆』,树就是种种事业的建树、建立。『密叶繁华相庇映』,这是讲的兴旺、繁荣。『华中悉结摩尼果』,这一句是讲成就,无论哪一种的建树,都有非常好的成绩。再看底下第五首,还是说同样的这桩事情:

【一切枝间发妙光,其光遍照道场中,清净炽然无有尽,以佛愿力如斯现。】

『一切枝间发妙光』,「妙光」就是智慧,以智慧光明。如果要广说,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十二光,《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十种光明。第一个「大圆满光明云」,显示出你的权智不可思议。权智是应用在生活当中、应用在接待大众当中的智慧,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做到恰到好处。总而言之,记住一个原则,这个原则不能违背,一切时一切处都不可以违背;佛说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要记住。假如我们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人嫌弃我们、讨厌我们,千万不能怪他,你要是把责任推给对方,你错了!要认真反省,「他为什么嫌弃我?我到底哪个地方做得不对?」从这个地方学改过自新,我们自己的境界、德行不断向上提升。

千万不能有傲慢的习气,凡是在菩提道上退堕下来,与傲慢有一定的关系。成见很深,自以为是,我常说的起心动念,有意无意都是要想控制外面的一切人事物,有意无意都想自己做一个特权阶级,与众不同。没错!你是与众不同,你自己不知道遭人嫉妒、遭人嫌弃。有某一种因缘在那里支持著你,这些人对你忍气吞声,不会得罪你;你所依靠的那个势力没有了,你的日子就很难过了,这种事古今中外历史上记得太多了。我们一般讲,你有靠山,你的靠山很硬,你作威作福,没人敢说;你靠山倒了,众人立刻就给你难看。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他会利用这个靠山,建立自己最殊胜的法缘,这个聪明!这个作法对!

譬如我们初出家、初学,我们的德行、智慧、道业都没有成就,但是我们常常亲近老和尚,老和尚有威望,我们常常跟随他,跟他我们见到许许多多的人。我们很守规矩,遵守佛陀的教诲,遵守老师的教诲,把这些道理、教训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上。别人看到了尊敬,自然会说「名师出高徒」,到老和尚哪一天走了,我的靠山没有了,自己就起来了,脚跟就站稳了。像走路一样,老和尚前辈人带我们走一程,把我们带上路了,我们自己要会学。如果不会学,养成贡高我慢,养成自以为是,那就错了!哪一天老和尚不在,没人理你了。古今中外的史书记载得很多,人不能不读历史,中国古时候的教学,重要的课程两门,一门是经,一门是史。经是道德学问,史是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重要参考。

我们佛门的修学,现在大家把这一门功课疏忽了。从前没有问题,出家学佛大概都有儒家的基础,这些经与史从小就念。《三字经》诸位知道,那是经史混合的一个纲领,做为启蒙的教科书,从小这个印象非常的深刻,一生都不会忘记。无论在什么时候,起心动念都会想到古圣先贤的教训,那个影响力很大很大。现在一般学校里面,对於这个课程疏忽了,现在学校多半著重科学技术,人文不重视,有才艺、有技术,没有道德、没有智慧。我们办佛教教育,不能不重视历史,中国固有文化里面的经、史要讲求。

经,我们已经很重视了;历史,过去我们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给我们选择的史学这一门教材,是《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这一门课老师没有跟我们讲,要我们自己去看。但是《古文观止》这一门课程,老师用十年的时间把它讲圆满。一个星期讲一次,文长的大概三个星期三次讲完,短的一次两次。我在台中十年,中国国学听了一部《古文观止》,偶尔选讲《大学》《中庸》里面的一段,弥补我们这些年轻人对於国学修养之不足。史实,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道场兴旺繁荣,显示出你的道行、你的学问、你的德行,确实令人仰慕,自自然然他到这个道场来集中。

『其光遍照道场中,清净炽然无有尽』,「炽然」,这个现相、兴旺的气象我们看到了。兴旺不要忘记清净,这与道相应。很兴旺不清净,又严重的污染,那就不是佛道场,是魔道场,魔的道场也兴旺。『以佛愿力如斯现』,这一句是讲得佛力的加持,道场领导的这些大德们、修学的同学们,乃至於充任义务工作的人员,都懂得佛法,都能够依教奉行。所以道场不能不讲经,现在道场不但要讲经,真的要像从前「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一样,要讲国学、要讲历史。现在我们修学,我们把它分作四分,佛法占两分,国学占一分,历史占一分,我们才会有成就,才能维持正法道场。

第六首:

【摩尼宝藏以为华,布影腾晖若绮云,匝树垂芳无不遍,於道场中普严饰。】

这一首是讲的华与果茂盛,华是表修因,果是表契入,我们讲的修行证果。『摩尼宝藏以为华』,这个世界是众宝成就的,佛经里面常常讲七宝,七是表圆满,不是数字,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华严经》里面常常用十代表圆满,从一到十。像我们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用七,七的意思是讲的四方、上下、中间,这就圆满,取这个意思,它不是数字。十虽然是个数字,从一到十是个圆满数,从十到百,从百到千,这是不断向外扩展,都是代表圆满。「摩尼宝藏以为华」,我们看到是众宝所成的,这个意思更深、更广、更为圆备,圆满具备。华多,宝多,华表八万四千法门,表无量法门,这真是大方广佛华严!无量无边的法门。

『布影腾晖若绮云』,「绮」在此地是形容词,像绸缎一样,美不胜收。「布影」是展布光影,「腾晖」是互相映照。我们想想这一个景观、这一个现相,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交相映晖。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法门虽然不一样,断烦恼是一样的,证菩提是一样的。所以《般若经》上佛常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上就说。念《金刚经》的人有多少,为什么还有门户之见?为什么还有自赞毁他?「我的法门殊胜,他不如我」,违背佛陀的教诲,不知道佛陀教学用意,这都是我们自己修学粗心大意之处。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佛法今天衰微到极处,衰在哪里?互相毁谤,彼此不能相容。不是外面力量毁灭了佛法,自己互相诋毁,佛法焉能不衰微?

这是一桩非常令人痛心的事,造这种恶业的人,果报我们不说,同学们自然就清楚。我们常常要自己反省,我自己有没有造这个过失?我是不是常常赞叹自己的法门?这是可以的,我学这个法门,我当然赞叹这个法门,我不赞叹,我学它干什么?我学这一部经典,我一定赞叹这一部经典,这是一定的道理。但是决不能毁谤别的法门、别的经典,那你就错了!即使是小乘经典、启蒙的经典都不可思议,又何况华严宗人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这个说法确实与《华严》教义相应。由此可知,法圆不圆融,不在法门,在人!不圆满的是众生,法确实是圆满的、确实是圆融的、确实是无障碍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法尽成无上道。

第三句讲的是『匝树』,匝是围绕,围绕在道场四周的这些宝树,『垂芳无不遍』,枝条华果,繁茂严丽,美不胜收。『於道场中普严饰』,普是普遍,庄严装饰。它表法的意思,这个道场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学系,我们用现在教育里头的名词,它有无量无边的学院、有无量无边的学系、有无量无边的课程,任何一个课程都能够圆满证得无上道;要用佛法的说,任何一个法门都能证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法门平等,因此我们对於所有法门要平等的礼赞,礼敬赞叹。第七首:

【汝观善逝道场中,莲华宝网俱清净,光焰成轮从此现,铃音铎响云间发。】

清凉大师注解说,这首偈是赞场地;前面六首是赞道场树,道场里面的设施建树,这是赞场地。『汝观善逝道场中』,善逝就是世尊、就是佛陀,或者我们今天说为佛教;如果怕一般人误会,再多加两个字,佛陀教学的场所。你仔细去观察佛陀教学的场所、佛教教育的场所,这样大家不至於误会了。『莲华宝网俱清净』,清凉大师注解讲「莲华布地」,莲华是代表这个道场的大地,「则下转光轮」,这地放光,「宝网罗空」,网是罗网,珍宝所造的罗网称为宝网,这是空中的庄严。「俱清净」,莲华宝网都表清净,这个道场无论你修学哪一个科目,确实能看出来「莲华宝网俱清净」。从哪里看?佛门的教学,不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不离戒定慧三学;「戒为无上菩提本」,戒是清净,定是平等,慧是大觉。所以清净平等觉,在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道场,普遍你能看到。

如果这是一个学院,这是个大学,这里面很多的院系,我在早年初出家的时候就想,想了五十年,现在还没有能实现。希望有一所佛教大学,这一所大学每一个宗派是一个学院,华严宗是一个学院,天台一个学院,戒律一个学院,禅宗一个学院,净土宗也是一个学院,密宗也是一个学院,十大宗派,十个学院。每一个学院里面,它又分很多学系。我们净土宗,大分我们有五经一论,就六个系;这六个系里头如果再分,每一部经论祖师注解不一样,我们依据哪一种注解,也能成立一个学系,为什么?这个教学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能契入境界,你才能明心见性,否则的话,不行!其他宗派分的科系比净土宗更多,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佛教大学。真正的佛教大学,培养各个宗派、各个法门的传人、师资,佛教就完全兴旺起来,众生有福!

现在由於科技交通便捷,世界缩小了,所以前几年我又在打妄想,希望这个世界上能出现一个宗教大学。每一个宗教是一个学院,佛教是佛教学院,基督教学院,天主教学院,伊斯兰教学院,犹太教学院,印度教学院,所有世界不同的这些传教师,我们同一个大学里头念书的,是同学,我们的院系不相同,这样成为一个世界宗教大学。学院里面,像佛学院,我们佛学院十个宗派就分十个学系,好!宗教大团结,宗教与宗教之间通了,误会没有了,消除了,障碍没有了,每一个宗教都尊重,平等!互相赞叹,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带动全世界的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实在讲就是道德教育、人文教育,虽然各个宗教所依据的经典不相同,可是仁慈博爱相同。哪个宗教都讲仁慈,都是讲要爱护一切众生,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平等的爱护,互相合作。我们在佛法里面确实看到这个依据,《华严经》就是多元文化,它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一个宗教超越了虚空法界,不在这个虚空法界里面?都在!那就都在这个范围里头,统统包含!从理上讲,全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当然是一家人。

『光焰成轮从此现』,「光焰」是在表智慧,「轮」是代表圆满,这四个字我就不依清凉的注解了,清凉的注解讲不圆满。我把这四个字解释为「圆满的智慧」,要知道任何一个学系、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任何一部经典,都是圆满的智慧,这才真正是「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不但佛经,任何一部典籍是圆满智慧。我看基督教的《新旧约》,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无一不是圆满智慧,看你怎么解读。佛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经典是法,是佛说的;所有一切注解,菩萨来注解的,都是人,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一定要依据经文,这个不可以有违背,善导大师说得非常详细。「光焰」表智慧,「轮」表圆满,「轮」表性相不二、理事不二、体用不二、动静不二、空有不二,很有趣味!

『铃音铎响』,铃是小的铃铛,大的铃就叫铎,音声的美妙。大大小小铃不一样,它发的音就不相同,合起来就像交响乐。『云间发』,为什云间发?因为这些大小铃铛都是系在罗网上的,罗网在空中,罗网上系的铃大大小小不相同,音色各个不一样,微风吹动的时候就像交响乐一样。如果大小一样,那是一个音声。诸位要是留意,你看看我们一般悬挂的风铃,风铃是用金属管子做的,一般少的有三个,多半是五个管子,那个管长短不一样;如果是大型的有七个管子,七种音,音色才美。这些都是比喻,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懂,这个教学场地殊胜,法音宣流。末后这一句法音宣流,智慧圆满。再看末后三首,是「叹树自在」。第八首:

【十方一切国土中,所有妙色庄严树,菩提树中无不现,佛於其下离众垢。】

这一首是叹这一棵树、一种建树,把所有一切建树统统都收到这里面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十方一切国土中』,这个「国土」是刹土,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所有妙色庄严树』,这个诸位要懂得,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种种设施、种种建立,『菩提树中无不现』,这菩提树在哪里?神秀大师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确实没有错,身是菩提树,就在我们这个色相里面显示出来。佛,佛指谁?佛是觉悟的人,在这些树下烦恼断尽,「垢」是烦恼的代名词。你进入这个道场,自自然然远离尘劳烦恼,你进入这个道场,自然感到清凉自在,现在人讲磁场非常好、气氛非常好,感到轻松自在。第九首:

【道场广大福所成,树枝雨宝恒无尽,宝中出现诸菩萨,悉往十方供事佛。】

后面这两首讲「出生」,前面这一首是讲「收入」,有入有出。入,是十方诸佛所证的、所说的、所弘扬的一切诸法,在这一个色身上显示无遗,显示出来。出,这是讲什么?末后两首,是讲他对一切众生的影响,我们一般讲对九法界众生的影响,有多么深、有多么广!道场是『广大福所成』,不是小福,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德。我们常常赞佛二足尊,智慧、福德都圆满。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世间还有什么样的场所能跟佛相比?世尊是福德圆备。

『树枝雨宝恒无尽』,这一句意思是说诸佛如来种种建树、种种设施,无一不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那个觉是宝,戒定慧称为三宝,戒定是手段,慧是目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佛为我们制定戒律,那是他的树立,这是宝。佛教导我们修定,帮助我们开智慧,智慧开了,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才恍然大悟,明心见性。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像树枝落下来的宝一样。『宝中出现诸菩萨』,依照这些法门修学的人,功夫得力,修学有了成绩,证得菩萨果位。『悉往十方供事佛』,供养、承事,这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怎样报恩?要拿出修学的成绩来,用这个成绩报恩,用成绩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消灾免难,感化他们断恶修善,回头是岸,这叫真正回向。

我们天天念回向偈,我过去也常常提醒同学们,回向偈是念了,到底拿什么来回向?「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你真正有修积功德,你才能拿来回向。由此可知,功德这桩事情要时时去修、处处去修,一定要抓住大好的光阴机会,不能错过。光阴一去不复返,尤其是一个人六十岁以后,晚年来日无多,更要抓紧时节因缘,赶快做,认真努力去做;否则的话,寿命一到,想做,机会没有了,那真的叫可惜,我们要懂得、要明了。第十首:

【诸佛境界不思议,普令其树出乐音,如昔所集菩提道,众会闻音咸得见。】

这一首跟前面的意思相同,都是说明佛陀教学的影响,也说出佛陀教学的成就。他的影响,在空间是十方无际,在时间上讲影响到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这个境界不思议。是以无尽的时空为教学的场所,是以无尽的众生为教学的对象,我们在这首偈颂要如是学习。『普令其树出乐音』,音声就像音乐一样,这是比喻诸佛菩萨演说妙法,辩才无碍。经上常常赞叹的四无碍辩才,就像乐音一样,你听了悦耳,听了生欢喜心。『如昔所集菩提道』,这一句是说他的乐音里面的内容,诸佛菩萨讲的是什么?是他往昔跟我们一样从凡夫地,无量劫修行证果,把他自己所修学的这些经验成果,奉献出来供养一切大众。

总的来说,《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我们用现代话来说,宇宙人生真相。他是怎样证得的?怎样契入诸佛如来的境界?原来是个凡夫,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是一无所知,迷惑颠倒,他怎么觉悟的?把他生生世世修学的经验,为一切众生做出诚恳的报告,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些什么我们要懂,我们为了方便初学起见,我是粗略归纳三桩事情,第一桩事情,教导我们真正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桩事情,让我们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居住的小环境是地球,大的环境是太阳系、银河系,再大的环境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环境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要清楚要明了。第三个,教我们明了我们自己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如果你要不相信有天地鬼神,那我们用科学家的话来说,你相信科学,科学家讲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你相不相信?佛法里面讲的天地鬼神,实在讲跟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是一桩事情,我们讲的名词不一样,一桩事情!我们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这三种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於是大白!你就清楚就明了了。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后,才晓得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众生,跟自己原来是一体,关系太密切了。什么是一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都是唯心所现。能现的这个心是共同的,一个心,所有一切万物不相同,能变的心是一个!你要是听了没有法子理解,你觉得很奇怪,我们举个比喻来说。你有没有做过梦?有,有作梦的经验。能作梦的心是不是一个?想想,不错!你每天晚上做的梦不一样,梦里头有人,有自己,有很多人物,也梦到山河大地;一个作梦的心,会变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梦境,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的心是一个,变现的境界是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众生。

这是一桩什么事情?我们的真如本性在作梦,全是真如本性里头的梦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现在在作梦,我知道这个梦境全体都是我自心变现的。我对梦中所有一切人,看作是我自己,我这个身是我自性变现的,你的身也是自性变现的,他的身还是自性变现的;畜生的身也不例外,饿鬼、地狱全是自心变现,平等!不再有分别,不再有执著,不但所有一切动物,人是动物,植物、矿物、虚空、法界,全是自性变现的,一个自己!所以佛法当中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本一体,禅家所谓「识得一,万事毕」,你就毕业,你就圆满了。你的心完全定下来了,绝对不会在外面境界起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你自性里面放光,这个光普照法界。什么光?真诚光、清净光、平等光、正觉光、慈悲光,你的光明自自然然照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就是菩萨、诸佛如来往昔所集的菩提大道。

『众会闻音咸得见』,这个众会也是虚空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聚会的处所,见到光、闻到音,都能见到。但不是所有一切众生都能见到,哪一类众生?觉悟的众生他见到了。如果我们把这个意思说得窄狭一点,学《华严》的众生见到了,与这个经教相应,学习《华严》的人会见到。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