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五讲)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5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六面,倒数第三行:

【可爱乐光明摩睺罗伽王。】

这是摩睺罗伽王最后一尊。这一尊菩萨的德号『可爱乐光明』,爱乐是从事上说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他们能够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爱护一切众生,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在他们心目当中都觉得很可爱,这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凡夫为什么做不到?这个因素是执著自己的成见、执著自己的见解,与自己知见相接近的就可以容纳,如果与自己见解相违背的就不能够接受;这是凡夫,不是菩萨。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恒顺众生,这一点我们要学习;决定明了众生在迷,没有觉悟。迷的时候哪有不执著的道理?哪有不分别的道理?不但凡夫之人具足妄想分别执著,即使佛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妄想分别尚且没有能断尽。佛菩萨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绝不执著自己的见解,实在讲自己根本就没有见解。佛给我们说的这一切法,完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绝不是他的分别执著,这是性德的流露。佛知道性德是一切众生各个具足的;换句话说,从释迦牟尼佛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是一不是二。

现在问题就是佛与法身大士,他明了知道这是性德的流露,凡夫之人不知道,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以为是佛的意思。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的意思,这就是凡夫之人看佛菩萨也是凡夫。为什么?你的意思,你的说法,你的意思跟我的意思有什么差别?所以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不一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佛菩萨知道,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我们要问众生有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明明看到众生在分别、在执著,怎么说没有?相有体空、事有理无,这是诸佛菩萨所见。所以他们的心清净,他们的行自在,他才真正能做得到随顺,因为知道事相的体是空寂的,既然体是空寂的,事相哪里是真有?所以「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叫「妙有」,妙有是有而非有。所以菩萨就真的随顺,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为什么说功德?真的是功德,在随喜当中「定慧等学」,这是我们讲菩萨,菩萨果证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他还是等觉,平等的修学,「悲智双运」,对待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智慧,护念一切众生,慈悲加持一切众生,「可爱乐」

最近洛杉矶有一位同修,寄了一本书来给我看,这本书也是属於预言一类的。它跟一般预言书不一样,用小说的体裁写出来的,是个古老的传说,是南美洲秘鲁那个地方传出来的。里面讲到九个觉悟,其中在第四个觉悟里面讲「能」,他所说的「能」,实际上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光」,在中国气功里面讲的「气」。他说这个东西是一切众生维持他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量。有些人的能很丰富,这个人就非常健康,容光焕发,气功讲这个人气很足。如果能量消失掉、流失掉,没有能量再补充,他的精神就萎靡不振,身体就非常衰弱。能量的摄取,在一切众生的身上都可以能得到,最丰富的能量是树木花草,特别是原始的森林,自然的能量最丰富。他这个说法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人常讲地灵人杰,地为什么叫灵?这个地区能量非常丰富,人在这个地区长成,他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就特别丰富,显得健康强壮、聪明灵活,所以这话说得还满有道理。

能量是怎么样摄取的?他说的跟我们佛家讲的也很接近,就是爱心。如果你对於这些树木花草,你细心去观察,观察他的美,你就生欢喜心;你一生欢喜心,能量就交流了,而且这个花木显得格外的美,它也通灵,这个道理我们在常识里面体验到。爱花的人,花对它开得就特别美;不爱花的人,照他一样的方法去养那个花,养不活,花开出来就不美。你去仔细观察,他什么时候上肥料,什么时候浇水,你也按照时间、按照分量去做,你没有爱心,你培养那个花就不行、就不美,没有精神。所以这里面,人与人之间,人与花草树木,人与天地万物,最重要的是爱心,所以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没有爱心,你就没有能量。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观察宇宙万事万物「可爱乐」,它可爱,所以他就充满了光明,这光明像他那个书上讲的「能」,能是光明,这里面还有智慧,无量的智慧。

这书里面提到平常我们饮食,饮食是我们人摄取能量最重要的一个方式。能量也可以说是营养,你要怎样才能得到饮食里面完全的营养?你一定要喜欢这个食物,你在没有吃之前要欣赏这个食物,欣赏它的美,喜欢它,那个能量就全部吸收。如果吃这个东西讨厌,不喜欢吃,吃下去之后你也吸收不了能量,没有感应。所以主张在饮食里细嚼慢咽,不可以狼吞虎咽,那摄取不到能量,所以我读了这本书很有启示。当然这本书所说的大部分我们不能赞同,它到最后的结论,那个成就在我们佛法讲仙道,它不是佛道。为什么?没有离心意识,是一种养生之道,可以说是种高级养生之道,跟这一尊摩睺罗伽王德号里面的意思非常相应。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要想修得诸佛菩萨那样的成就,爱心不能少,要特别著重慈悲为本,学佛慈悲是根本;没有慈悲心,佛法里面就不得其门而入。

慈悲,决定不是爱缘慈悲,佛在经上讲慈悲讲四种;慈悲的意思就是爱护、关怀、照顾。父母对於儿女关怀,照顾得很周到,可以牺牲自己来照顾儿女,这算不算慈悲?在佛法里也说,这种慈悲叫爱缘慈悲。你爱他,对他才有慈悲;讨厌这个人、不爱这个人,对他就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了,这种叫「爱缘慈悲」,一切众生都有的。第二种叫「众生缘慈悲」,这是在凡夫里面智慧高的,心量大的,他不但能爱他自己家里人,他也能够爱他的亲戚朋友,也能够爱社会大众,今天我们讲爱国家、爱民族,再要扩大,爱全世界的人民,这个爱心就大了。佛将这种称之为众生缘慈悲,你能够爱护一切众生,大概凡夫最高的境界只能达到此地。第三种叫「法缘慈悲」,菩萨的慈悲心,菩萨明了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就像老子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我应当要爱护一切众生、一切万物,这是因为这个道理。这个爱心就大了,可以展开到九法界一切众生,所谓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这个爱心充满。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是因为一切众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所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这么个缘故,对天地万物、虚空法界,这个爱心充满。而如来果地上的慈悲叫「无缘慈悲」,没有条件的,连同根、一体、所现所变这个念头都没有,这才叫到究竟圆满。还有同根、还有一体,还有所现所变,里头还有条件在,那个慈悲叫法缘慈悲。无条件的慈悲才是究竟圆满。

诸佛菩萨那个爱心就像虚空一样,圆圆满满的充足了,诸位想想他那个能量多大,光明遍照,因此他才有能力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能随类现身;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学佛,你要问:从哪里学起?从爱心学起。你能不能够爱自己,你能不能够爱别人,如何把你这个爱心扩大,爱心扩大就是你的能量扩大,这也是我们修学里面的一个总持法门。从爱心里面就能够见到光明,这个光明是两重意思,一重是讲光彩、明亮,这是从事上说;另外一个是光明当中充满了智慧,不但在有情众生你看到他充满智慧,无情众生里面,植物、矿物、沙砾石头,你都能看到它的光明。这些都是属於境界上的事,我们自己功夫有没有达到?达到之后你对於万事万物的观察,你的感受完全不相同。所以名号里面含的意义确确实实是无尽的深广,我们也只能够略说,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要怎样去修,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底下一句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摩睺罗伽王这一类的众生、这一个团体,他的人数也是无量无边。

【皆勤修习广大方便。令诸众生永割痴网。】

此地是表第四回向,第四回向是「至一切处回向」,你的心、你的愿遍一切处,刚才说你的爱心遍一切处,你的大愿遍一切处,所以你能够加持一切众生。这些菩萨们『皆勤修习广大方便』,有慈悲心,如果没有方便法,你就没有办法帮助众生,你虽然很关怀他、护念他,你没有办法帮助他。帮助他一定要有方便,方是方法,你有方法;便是便宜,这种方法教给他,他很受用,很适合他,便宜就是非常适合,他修学不感觉得困难。修学的目的在哪里?『令诸众生永割痴网』。因为摩睺罗伽这一类的众生,经上常讲「聋呆」,聋就是他听不到声音,他也不是听不到,是不容易辨别,他很愚痴,「永割痴网」这个痴很有道理。这一类众生,摩睺罗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蛇、蟒蛇、大蛇,这是畜生道。三恶道的业因,佛给我们说得很多,这里头最重要的因素,畜生是愚痴,饿鬼是悭贪,地狱是瞋恚,所以此地讲「永割痴网」,他才能脱离畜生道。「网」是比喻、是形容,愚痴就像罗网一样,很不容易超越。菩萨有方便法,帮助我们断愚痴,这些方便无量无边。这十位上首的德号,就是提供十种方便之法,我们要细心思惟,细心去体会,如何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

在这一段,第一位菩萨「善慧」,第二位菩萨德号里有「清净」,末后这一位「可爱乐光明」,凡是一前一后都非常重要。可是诸位要记住,每一尊德号里头,圆圆满满的含摄其他九个德号在其中,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它是圆满的。古德告诉我们,「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都在这些地方看到了。这一段就讲到此地。再看下面第五段夜叉王:

【复有无量夜叉王。所谓毗沙门夜叉王。自在音夜叉王。严持器仗夜叉王。大智慧夜叉王。焰眼主夜叉王。金刚眼夜叉王。勇健臂夜叉王。勇敌大军夜叉王。富资财夜叉王。力坏高山夜叉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守护一切众生。】

夜叉是八部鬼神之一。佛经里面给我们解释,这一类的众生叫「疾捷鬼」,疾是快、快速,捷是敏捷,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讲「轻捷」,飞行夜叉,他在空中来去自如,速度非常之快。夜叉王是夜叉的首领。「毗沙门夜叉王」,毗沙门是四大天王之一,北方的天王叫毗沙门,多闻天王。这十尊上首只有这一尊是四天王之一,其余的这些夜叉王都是毗沙门夜叉王的部属,是他的部下,他们都是称王,就好像从前帝王时代,皇帝下面有很多王公大臣,他们也管一部分这些鬼神。毗沙门所管的有两类:一个是夜叉,一个是罗刹,罗刹是恶鬼,都是毗沙门统领的。在此地是代表第五回向,第五回向叫「无尽功德藏回向」。第一句说明他们的数量,他们属於哪一类的,数量无量,类别是属於夜叉这一类。

下面也举了十位上首。十位上首第一位,『所谓毗沙门夜叉王』,四天王里面也有上首,他的上首就是毗沙门,北方天王。我们知道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就是多闻,毗沙门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多闻。他的福德很大,福德名闻四方。在我们平常讲经的时候,常常讲到表法,我们也常以四天王表法给诸位介绍。因为他们知名度也很高,比阿罗汉、辟支佛知名度高多了,提到四大天王,中国人俗称四大金刚,大家都知道。所以一定要懂得他表法的意思,然后我们才能够学习得到。多闻,就是古人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亲近古人、接受古人他们所累积的经验与智慧,我们吸收古人的经验智慧,要靠书本;行万里路是吸收现代人的经验智慧。你看,岂不是都是充实自己的智慧德能吗?所以观光旅游都是在求学,都是在吸收吸取智慧德能,使自己的智慧德能不断的增长,古人以这种方法成就自己的学问。现在我们观光旅游是不是像古人一样,成就自己的德学?我看很少,现在真的一观就光了。不但你身上的钱财光了,你身上这个能也都流散,不但没有能够吸收,流散掉了,这是我们没有古人的智慧。古人行万里路跟我们确实不一样,他观察各个地区民情、风俗习惯,成就自己丰富的经验智慧;换句话说,他在旅游的时候,确实吸取大量的德能来充实自己。

毗沙门他手上拿的道具是伞,伞的意思是防止污染。虽然污染还不很严重,他防止污染的工具常常不离手,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在现前社会,实在讲是非常重要,可是最要紧的,如何防止我们心地的污染。换句话说,要怎样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成就自己无尽的功德,不能让自己的功德流失掉。如何能够摄取一切功德,这是毗沙门教给我们的。因为他统领夜叉跟罗刹这两类的鬼神,所以他是这两类鬼神的首领。四大天王,我们可以称他是天,也可以称他是大鬼王,他确实是介於天跟鬼王之中的一个团体。向下这九位都是毗沙门的部属,是毗沙门管辖之下九个首领,所以也称为夜叉王,但是这个夜叉王跟前面毗沙门夜叉王是不一样的。

『自在音夜叉王』,音是音声,从名号上我们来观察,这是教化众生。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世尊跟中国的孔老夫子当年在世,都是以音声为教体。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说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你跟他讲解他容易领悟,你写出来给他看,他不容易体会,就是听的悟性比看的悟性高。诸位要晓得这是指大多数,也有少数眼根比耳根利的,那是少数,不是多数。佛法里面是讲多数人,一定要以音声说法。音声达到自在就是无碍辩才,你才能自在。所以「自在音」实际上就是讲,好像如来果地上四无碍辩才。具足无碍的辩才,才能帮助一切众生,他最后德行里「守护一切众生」,没有无碍辩才做不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学无碍辩才,哪个人不想?无碍辩才到底要怎样才能够学成功?说实实在在的话,你要想真正真实得辩才,要有功夫才行,这个功夫是明心见性。你见性了,我们俗话讲开悟了,开悟之后当然你辩才就无碍。可是你没有开悟就难,没有开悟你要学习,学习的办法不外乎多读书、多旅游。刚才说,读书摄取古人的经验智慧,旅游多观摩现在人的德能技巧,在佛法里面叫做参学,参学就是现在讲的观光旅游的意思。

我们参学、观光旅游是有目的,吸取经验、吸取教训,所谓是「取人之长,舍人之短」。这桩事情,的的确确是成就自己智慧德能最好的方法。古人重视,现在人疏忽了,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增长,你的能力、你的才艺也不能够进展,这是我们修学困境的根本原因。会学的人,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真有心,看到别人的好处我要学习,生欢喜心、生尊敬心,记在心里,我要学,要学得跟他一样。见到人不好的地方能够反省,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好,我以后不要再犯他那样的过失。读书,尤其是读佛经,佛经是佛菩萨的代表,佛菩萨的生活标准。我们想学佛菩萨,学得跟他一样,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一定要记住,要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能做的,也要记住,一切境缘之中不要违犯,你就是真学了。所以这是凡夫没有开悟之前,成就自己智慧德能的不二法门。儒家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这个意思。三人这是比喻,三个人当中有自己一个,另外两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两个都是老师,我们对两个人都恭敬。为什么?善人教我们行善,向他学习;恶人示现恶的行为给我们看,警惕我们不要向他学习。两个都是老师,一个从正面教导我们,一个从反面教导我们。如果我们会学,正面的就是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做的,反面的就是佛教我们一定不可以去做的,都是佛的教诲,都是佛菩萨示现这个境界给我们自己看,让我们自己在这里面去修学成就,所以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一切境缘都是成就自己道业的。

再看第三尊,『严持器仗夜叉王』,器仗在此地多半是形容武器。这些夜叉王,我们塑造他的形像都是塑造将军的身分。四大天王、韦陀菩萨形像都是将军身,手上都是拿著武器。他拿的这些东西都是表法的,在四天王里面,我们只看到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是武器,其余三位手上并不是拿著武器。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西方天王手上拿的是龙或者是蛇,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伞盖,它都表一个用意,表一个意思。实在将军都是拿武器的多,严持器仗。手上拿武器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防止暴动,镇压邪恶,取这个意思。这些是作乱的人,对他必须用武力来降伏。这些人代表什么?代表我们心里面邪知邪见,表这些,这些是妖魔鬼怪。所以诸位要知道,妖魔鬼怪不在外面,在里面;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行为,佛家常说的十恶。佛在经上常讲,「十恶怨家,十善厚友」,最忠厚的老朋友是十善,反过来十恶是怨家。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现在把十恶怨家当作好朋友,天天不肯离开它,跟它混在一起;十善这个好朋友,远远的隔离它,理都不理它,我们现在是搞成这个样子。念念都搞杀盗淫,念念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充满贪瞋痴慢。你要问:妖魔鬼怪在哪里?夜叉王手上拿著武器在防范,教我们防范邪恶,表这个意思,不是叫我们防范外面境界。世尊在《八大人觉经》里面跟我们讲魔有四种,魔很多很多,分做四大类,这四大类里面有三类都是属於自己本身的。第一类是五阴魔,不在外头,我们自己的身体(身命)是色受想行识五阴和合而现的相,五阴是魔。《楞严经》里面讲得特别清楚,每一阴里面给我们讲十种,就讲成五十种阴魔。《楞严》上五十种阴魔,都是自己错误知见里面变现出来的境界。第二种是烦恼魔,烦恼折磨人,特别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第三种是死魔,死折磨我们,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圆满、不能做成就,寿命到了,修行功夫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这是折磨,让你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这三种都属於自身的,只有最后一种叫天魔,这是我们身外的。身外的天魔指什么?古时候祖师大德注解经文,都说是魔王波旬,指的是大自在天,或者指的是他化自在天,佛在经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实际上我们要体会佛的意思,凡是外面的诱惑都属於天魔。我们怎样防范,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这要定,定慧就是武器。严持器仗,在此地我们明白它的意思了,就是严持戒定慧,这是器仗。能够防止一切邪恶的侵犯,使我们在菩提道上能够一帆风顺,不受阻挠。这意思多好!佛在经上也有比喻,把持戒当作兵器,把忍辱当作铠甲,忍辱可以保护我们自己,戒律可以对付邪恶。这比喻意思都非常好,明了之后就知道自己要怎样做了。

第四尊,『大智慧夜叉王』,大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也是经上常讲的「一切种智」,这是大智慧,能够彻底究竟解决问题的,佛法的修学就是求大智慧。佛家讲智也说三类,第一类叫「一切智」,阿罗汉所证得的;你如果证得一切智,你就是证得阿罗汉果。一切智,知一切万法的理体,明了事之理、相之体,他明了了,所以说「万法皆空」,一切智是指万法皆空,也就是佛常常说的相有体无、事有理无。阿罗汉对这个道理,这个事情的真相,他了解、他明白,所以他对於一切法不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能放下,再也不执著,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一切智。第二种智慧叫「道种智」。道是理论、道理,种是讲一切现象,现象无量无边,这些种种现象什么道理出生的?什么道理形成的?什么道理演变的?这些事情阿罗汉就不知道了。阿罗汉只知道一切现象的本体是空的,你要问一切现象怎么发生的?他不知道,所以阿罗汉是知空不知有。菩萨的智慧比阿罗汉就高了,他知道种种万事万物怎么生起的。像现在科学家在探索,宇宙怎么形成的?生命怎么起源的?一切动物、植物是如何进化的?这一类的智慧都叫做道种智。世间人纵然有这些智慧,他不知道这些事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虽然知道一些,依旧不能解决问题,难处在此地。菩萨就聪明,菩萨知道得透彻、知道得圆满,所以菩萨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境界,也能够广度一切众生,他能帮助别人,他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这都不算是大智慧,大智慧是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证得的。「一切种智」,一切就是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知道它是一不是二。菩萨这两种智慧都知道,体也明了、相也明了,体相不能融合成一体,所以他的慈悲还落在法缘慈里头。如果他知道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他就入如来境界,那个慈悲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佛给我们说出来,其实他有没有这个意思?没有。他如果还有这个意思,「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依旧落在法缘慈里头,那不是无缘慈;无缘慈,念头都没有,别说是言词,念头都没有。爱护一切众生就跟爱护自己一样,没有差别。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不断向上提升的。一定要了解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来的,从定来的,所以戒定慧叫三无漏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慧就是真正的智慧。所以智慧绝不是从经典里面得来的,不是从记问里头得来的,那个得来的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一定是从定中得来的。

所以古时候大德们讲经说法,无论是出家的法师,在家的居士长者,说法的人一定修过禅定,一定有禅定的功夫,你登台人家才相信。如果你没有参过禅,没有修过定,你登台说法没有人听。为什么?人家说你没智慧,你讲什么经?讲得再好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古时候人重视修定、修慧。我们念佛也是修定、修清净心。因戒得定,戒是指什么?不是指律仪戒,律仪戒它的目的是防非止过;换句话说,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初级的佛法,要懂这个道理。能够保证我们不失人身,依照律仪戒来修学,你来生还会得人天福报。戒定慧这个戒字是广义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守法;遵守佛教给你的方法这叫持戒,这叫戒,所以戒是教诫。一定要依照规矩,依照方法去做,你才能得定;你不依照方法,不依照规矩,你就不能得定。有很多戒律很严的人,持戒很清净的人,他那是持戒清净,心不清净,那不能成就。他不知道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他搞错了,他持戒的目的修人天福报,这就搞得大错特错了。为什么会变成人天福报?自己戒律很严,修得很好,看到别人不持戒,别人破戒,他有分别、有执著,自己生起贡高傲慢的心,轻视别人,这样持戒就错了。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提出警策,他的话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我们依照这个原则来修行、来持戒就会得定,为什么?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的过失,不见别人的过失,我们才能得定。绝不是叫你持戒,拿著戒律这个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那你看到各个人都犯戒,各个人都破戒,你还会有什么成就?一天到晚就生烦恼,一天到晚瞧不起别人,这世间人都是恶人;哪里像菩萨,菩萨看世间人都很可爱,那不一样。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去反省,要好好的学习。

所以说恶人、坏事,我们要在里面看出他的好处,看出他也有可爱之处,我们才能得法喜充满,才能成就智慧功德。不能够跟一般人见识一样,那是凡夫心、凡夫行,我们要学佛菩萨。怎么会看到这些恶人也有好处?这很难。看到恶人作恶,仔细去观察他的好处在哪里?好处多了,对我好处太多了。警惕我,我有没有犯这个过失,这就对我有好处。他是不是真的作恶?不是真的。他是示现表演给我看的,是警告我的,是让我反省检点、改过自新的,他是我的大善知识,大好人一个。诸位要晓得,外面境界没有善恶、没有好丑,善恶好丑都在你自己接触起心动念。你用善心所看待,一切都是善的;用恶心所看待,一切都是恶的。正是蕅益大师所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诸佛菩萨他不起心、不动念,看一切境界、天堂、地狱都很可爱,因为他在境缘当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地狱里头怎么可爱?消众生的业障,那怎么不可爱!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到那里面去消业障。业障消除了,他就往上超生,地狱也很可爱。看事情,看一个人,看你怎么看法,感受自自然然就不相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果然能够学到了,你自己的心真正叫法喜充满,清凉自在,这样子才能入一真法界。所以说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照见一切诸法事实的真相,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就是一真法界。

第五尊,『焰眼主夜叉王』。焰也是表智慧,焰眼主,这个地方我们特别留意「主」,主是什么意思?主宰的意思、做主的意思。谁做主?慧眼作主。这个意思好,慧眼做主你对於万事万物,你就看得清楚、看得透彻,不会被欺瞒,没有人能够欺骗你,没有人能够蒙蔽你,你有慧眼。这个地方的「焰眼」,当然是指如来果地上五眼圆明,《金刚经》上讲如来有五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我们怎么晓得,此地焰眼主是表五眼圆明?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法身大士。华严会上这些大众,无论他现的是什么身分,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正是经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夜叉王身得度,他就现夜叉王身。《法华经》上讲「本迹因缘」,他们的迹象是夜叉王的身分,他们的根本是如来果地,都是佛化身。

我们要想真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快速成佛,只要你把念头转一转,你就成佛了。怎么转?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诸佛如来化现这么多身、化现这么多事,干什么?度我一个凡夫的。我一个人是凡夫,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这个念头一转就超凡入圣。是真的还是假的?跟诸位说,真的。真的难懂,真的你不懂,要用方便说,希望从方便里面你能够体会到真实。方便怎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情众生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的,他当然就是诸佛。一切诸法,植物、矿物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不是二,《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怎么不是佛?又何况佛在经上常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谁?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跟诸位说,这是方便说,方便说你才好懂,你才会点头,这说法有道理。如果给你说现在所有境界都是真佛,你想想,呆了,会有这回事情吗?说真的你不相信,说假的你相信。再给你说,真假不二,你慢慢去参!华严会上,这是一乘圆教大法,字字句句真实不虚,所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确确实实是真佛,是诸佛如来圆满的显现。然后我们的慧眼就开了,看到大地所有一切众生都成佛,都是佛;大地众生成佛,我们自己就成佛了。还看到大地众生,这是凡夫、那是恶道,那我们就是生死凡夫,六道里头轮回的众生。生佛就这一念之差,我们什么时候把念头能转得过来?

转不过来,到四楼去老实念佛,念佛就是转境界,念久了豁然大悟,他就转过来了,所以念佛堂无比的殊胜。现在你们念佛算是不错,功夫还不得力。怎么不得力?你们进念佛堂,有人告诉我,念佛堂的法师一天比一天瘦,这就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愈念愈胖,愈念精神愈好。你们精神不错,瘦一点是没问题,精神不错,体力强壮、容光焕发。要像《弥陀经》上,世尊念阿弥陀佛那样的光彩,念佛功夫得力了。我们现在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你们知道不知道?口里有佛,心不像佛,所以他不得力。口里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出来,心里也真的是阿弥陀佛,那就像了,那你的法相马上就变了。现在我们口里有佛,心里不是佛。心要怎么样才是佛?你的心,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思想见解,你的思想见解要跟《无量寿经》完全相应,你心里就有佛了,你的色相就变了。心要像佛,心是佛心,愿是佛愿,把《无量寿经》完全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愿就行了,这非常重要,这是你真正会学,你学得很像。希望诸位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然后也得如来五眼圆明,对於世出世间诸法实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大智慧现前了。虽然明了,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大禅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跟诸佛菩萨就差不多了。

所以念佛要以这个为我们修学的标准,我们自己要把自己提升到这个境界,那个时候往生自在了。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不是说寿命到那天,不是的;喜欢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喜欢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叫自在。喜欢什么方式走就什么方式走,有人喜欢坐著走,有人喜欢站著走,这叫自在。也有人喜欢没有病这样走,也有人喜欢生一点病给大家看看,你说多么自在!维摩居士就是示现生病来度众生,为什么?不生病没人来看他,生病大家都来看他。来看他向他问候,他就给他说法,机会教育;生病也是教化众生,也是度众生,他不是真生病。所以这叫得大自在,你自己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做得了主,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的见识能做主,真的是重要,所以用焰眼主来表法。见色闻声自己做得了主,确确实实入佛境界。

第六尊,『金刚眼夜叉王』。前面是焰眼主,这是金刚眼,这两个名号意思相同。但是在佛法里面相同决定不能说两个,如果两个不在一块的时候,两个意思可以说完全相同,如果两个在一起那一定有讲究。焰眼主是菩萨的五眼,金刚眼是如来果地上的五眼,这就有差别了。法身大士也有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但是不圆满,所以佛在经上说,法身大士也有五眼,也有十力,也有四无碍辩才、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法身大士都有。法身大士,在《华严》里面初住菩萨到等觉,都有如来果地上的德能,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特别是在《华严》《华严》是说「一位能含摄一切位」,这意思很深、很微妙,所以这个经称为大不思议经,这不可思议。为什么?初住菩萨这位子很低,好像我们念书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他怎么可以具足五十一年级学生的智慧能力?在我们讲不可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怎么可以具足大学生的智慧能力?不可能的事情。他居然可能!居然能,这就不可思议了。这什么道理?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有疑惑,明了道理才能够断疑生信。道理是什么?他见性了。见性虽然没有圆满,他见的是真性,所以他能够贯通,圆初住具足果地上的德能。因为他用的心跟佛的心是一个心,都是用的真心,道理在此地。不像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他依旧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在相宗里面讲异生性。法身大士叫同生性,同是跟如来果地相同。十法界里面佛、菩萨、声闻、缘觉用的心,跟诸佛如来不同,跟我们凡夫同,同生、异生是这样说法的。他是同生性,这里面就能够圆融,异生性里头决定圆不了。所以不能拿我们这个比喻来比,我们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哪里能够知道中学、大学生的智慧能力?不知道,因为他是异生性。法身大士他们是同生性,所以行。

《华严》是圆教,圆教前面十信位的菩萨不行,为什么?十信位的菩萨是异生性。一定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同了,那就是同生性,才可以。所以初住具足等觉菩萨的智慧德能,等觉菩萨也没有离开初住菩萨的善巧方便,也没有离开。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每一个位次都具足一切位,《华严》里头的形相叫「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有没有次第?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有次第,虽有次第它圆融,圆融跟次第是交融在一起,没有妨碍,它是交互的,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不但我们没法子想像,不可思、不可议;思是不能想,你想不到的;议是说,你说不出来,所以不可思议。十法界里面,说老实话,我们可以思、可以议,十法界外面的一真法界的确是不可思、不可议。像我刚才跟诸位说,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给我们看的,这是不思议境界。这个说法,华严会上这些法身大士要听到点头,他们没有问题,我们凡夫听了摇头。金刚眼夜叉王代表圆满的五眼,如来果地,我们这样分就容易,前面焰眼主是法身大士。

第七尊,『勇健臂夜叉王』,臂是手臂,勇健形容他有力。手臂做什么用的?帮助众生用的。观音菩萨两个手不够用,要现千手千眼。千手千眼是表法,诸位要懂得,不是真的长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真的要长一千只手,动都动不得,那麻烦大了!千手千眼代表什么?眼到手到。我见到了,我马上就帮你忙,表这个意思;表双手万能,表这个意思,不是真的有一千只手。我们造像或者画菩萨像,画这种形像都是表法的,让你看到这个像,你就要自己想到,我见到,我手也要到,真正要去帮人家忙。特别是见到一切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们要热心去帮助他,这就对了,这叫大慈大悲。所以我们学观音就学观音的慈悲,学观音眼到手到,勇健力就取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眼见了,我们不能帮助他,这是错误。可是也有时候确实不能帮助他,那是什么原因?缘不足,也就是说条件不具足。也正如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们,他们也看到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苦难,灾难频繁,他们看到了,观音菩萨也看到了。他为什么不来帮助我们?条件不足。什么条件不足?我们这些众生不相信,不肯接受。菩萨想帮助我们,也有能力帮助我们,我们不要他帮助,不喜欢他帮助,所以菩萨也就不来。来了怎么样?来了加重众生的罪业。众生不相信他,还要批评他,还要毁谤他,不就造更重的业吗?所以他不来。不来是慈悲,少造一点业;来了,你见到了谤佛、谤法、谤僧,你造的业更重。所以佛菩萨示现是慈悲,佛菩萨不示现也是慈悲。其实菩萨不示现,是不示现佛的那个样子、不示现菩萨那个样子,示现一切众生的样子,也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在处处都遇到,那叫真正慈悲。时时刻刻在帮助我们,时时刻刻给我们启示,是我们自己不认识,自己愚昧无知。明了之后才知道佛菩萨的心地慈悲到了极处。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