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0集)  2011/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0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二十二面第七行,从当中下半看起,从净定:

「净定者,其心清净,寂然不动也。安乐者,安然自在,任运常乐也」。接着前面,我们学到的是「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现在我们看「净定安乐」,经文上这个四句非常重要。我们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特别是「自然保守」,保守什么?「真真洁白」。这真心怎么样能保持?「志愿无上」,这是自己觉悟了,念念想帮助别人觉悟。「净定安乐」,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自己希望得到,也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得到。『净定』,意思是「其心清净,寂然不动」,这是真心。我们要知道,会动的是妄心,不动的是真心。什么叫不动?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叫不动。这个不动分三个层次,不执着,这是小小的不动;不分别,不动的等级提升了;到不起心、不动念,才叫真不动。由此可知,阿罗汉跟菩萨,比凡夫、比天人来说,他们心不动了,我们这个心乱糟糟的。如果要比起佛,他们的心还在动,只是很微细的动,像水一样,它有很小的波浪,还是有;凡夫,大风大浪,叫波涛、海啸,现在变成这种可怕的程度。真心永远不动,惠能大师说得很好,「本无动摇」,这在佛法里面称它作「自性本定」,这个定不是修来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它是自然的,它不是修得的,只要你把那些动放下,它就不动,不动就现前。动是假的,它是生灭法,所以可以把它灭掉;真心不是生灭法,所以它不动的那个清净相会现前。这是功夫,真正修行人就想修这个东西。

净定的作用就是『安乐』,「安然自在,任运常乐」,这个安的意思很深,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没有烦恼,没有习气,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为什么什么都不缺?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样样都具足,具足万事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它一样不缺,就在我们眼前。你看我们眼前什么地方缺了一块?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大地无缘无故的就沉下去,叫天坑,这是不是缺了一块?没有,你看看天坑那个底还在,没缺。无论是极乐世界,无论是阿鼻地狱,全都是自性本自具足,样样不缺。这些境界不同,为什么不同?念头不同。你记住一句话,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是大乘经教的核心,那就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就现什么。你想安乐,安乐就在现前;你想悲伤,悲伤就在现前;你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现前;你想山崩地裂,山崩地裂就在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是什么念头?仁义礼智信是极乐世界,自然的;反过来,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什么世界?是我们现前的世界。

这个景观真存在吗?佛告诉我们不存在,假的,幻相。就像我们看电影,就像我们看电视,没有两样。你要是明了事实真相,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了。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做不到,为什么?习气太重,不知不觉那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不知不觉,念头就生起来了。所生的念头你细心去观察,凡夫的念头自私自利,圣贤的念头全部是利他。利他是善,自利是恶、不善,利他是假的,自利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但是外面境界变化,确实跟着你的念头转,病苦现前,灾难现前,不善的念头所变的。天堂现前,极乐世界现前,是你的善念、净念所变现的,一点都不稀奇,无有一法不是自然中自然相,全是的。只是我们迷失自性,叫粗心大意,都在眼前没离开我们,可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没有觉察到,没有体会到,问题在这里,这桩事情不能不知道。净定,安乐就现前,换句话说,我们的心净不下来、定不下来,就是烦恼现前,安乐就没有了。安乐是从净定来,与环境不相干,但是初学的人环境会干扰你。你习气重,在环境里面你做不了主,你心随境转,你得要炼。真正会炼的人,他不离开环境,为什么?他要在环境里头锻炼,那叫真功夫。环境再好,不起贪恋,环境再坏,不生烦恼,在环境里面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是恶缘,他在里面干什么?他炼净定,在这个里头炼这个功夫,这叫真修行,这种人叫上上根人。

净土跟密宗,说实在的话,它们是同一条道路,同一个目标,手段不一样。无量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三门,总的来说就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禅宗走觉门,性宗走觉门;教下从解门,觉正净,解门就是正知正见,天台、华严、法相,这些统统是走解门。第三个就修净门,净门是两个,一个是密宗,一个是净土,密比净土更清净,因为净土回避,染污的我回避,密不回避,它是净中之净,那个难。所以学密,早年老师告诉我,学密成就就成佛,不成就就地狱去了,没有当中的。不像显宗,显宗不成就不至于堕地狱,成就也不至于成佛。你看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普遍的、人数最多的凡圣同居土。不像密,密的成就肯定在实报土,他不可能在同居土、在方便土,不可能。所以密难,太难了!他财色名食睡统统在面前,他一点不拒绝,境界现前真正不染,不起心、不动念,密成就了,他的净定成就了,真净定。净土宗的净定那是比较,比较一般凡夫是净定,比上差远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学这个密是多么困难,为什么他学不成功会堕落?财色名食睡里头,他有没有贪心?他生不生瞋恚心?他有贪心是饿鬼道,他有瞋恚心是地狱道。境界在面前,不容易!那叫真功夫,那个不是假的,所以学密成就的人少。

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到临终的时候他念佛,他不用密,他都念阿弥陀佛。告诉我一天十四万声佛号,一句一句追顶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间断,一天十四万声。这都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他学过禅、学过密、学过教,最后归净土。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也是的,学过密、学过禅、学过教,最后跟印光大师学净土。统统都学过之后,对净土死心塌地,其它的全都放下,他的心净定,安乐就现前!安乐不在外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自己烦恼习气重,实在没有办法把心定下来,环境可以帮助,找个安静的环境,不算闭关,就算是住山,在从前在山上建个小茅蓬住山,不是闭关。初学的人适不适合?不行。我初出家的时候,已经学佛七年了,可以讲十三部小经,讲得听众还都能欢喜,法缘还挺盛的。有这么个缘分,台北有个居士名字我都忘掉了,五十三年前。他有个别墅在山上,日本式的建筑,后面有个很大的防空洞,是在二战时候建的,美国人轰炸台湾,他们在那个地方建防空洞,防空洞外面建个小房子在山上,环境很幽静。胜利之后,战争结束他们不住了,他做生意。来跟我说,那个地方想供养我,让我在那里进修。

我把这个事情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笑笑说:古人闭关、住山是有条件的。我向老师讲:什么条件?「自己已经得定、已经开悟了,得定还不行,一定要开悟,什么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一下就把我给呆住了,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为什么还要去闭关、去住山?佛法是师道,总不好意思说:我已经明心见性了,我可以做你们老师,你们来跟我学。这话说不出口,这太傲慢。那怎么办?我宣布闭关,我宣布住山,住茅蓬,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人,我学习已经毕业,我在关房里,我在山上等,等什么?等你们来请我下山,弘法利生教学,请你出山,这么个条件。老师又说,你有没有听说佛门「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和尚八十岁,还在外面参学,他为什么不去闭关?他为什么不去住山?没开悟,没有大彻大悟,就是学生的身分,你要到处去参学。我这才明了。可是我们同届的,刚刚受戒完之后,有这个机会,就跟我的缘分一样,他们都去闭关,都去住山去了。老师不答应,还要继续学习。

所以我出家受戒之后,我出家两年才受戒,受戒之后又到台中跟老师,满足十年才离开。没开悟要跟老师,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我们会走错路。在现前这个环境,你很不容易把持,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莫及。李老师要求我的是跟他五年,我跟他一年三个月就出家了,没有满五年,所以回到台中之后把这个时间补出来。五年我觉得很有受用,跟他在一起,那就是机会教育,有很多东西是没法子说的,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自己要会看,你要会体会,你才能得受用。五年满了,我自己感觉得不够,跟老师报告我再住五年,就我跟老师十年离开他。老师点点头笑笑,为什么?不是他要求的,我自动提出来,根要厚,根要扎实,你才能成就。所以我到八十五岁,我还没有住过山,还没有闭过关,我明白我没有条件,没有这个资格。到处讲经教学也是属于参学,为什么?教学相长,讲给别人听,自己也有进步。这是每个人教学都有这个经验,我们从教学当中去求学。什么时候能够真正专修净定安乐?那这是缘分,这个缘分我相信佛菩萨会给我们安排。我们自己要这么做不太妥当,一定要佛菩萨来安排。

我们看底下经文,『一旦』,「指某一剎那际」「因此无上是行不到处」,无上表这个意思,「故无行程可计」,你没有办法计划,无上是行不到的地方,那是明心见性,「即无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这个很有味道了,那个无上有没有办法达到?有,要在无心三昧中。这什么意思?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叫无心三昧,起心动念就不行。不起心、不动念,我们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宇宙法界不见了。什么时候这个境界现前,整个宇宙没有了,自己身体也没有了,可是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一切现象都没有了。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能想象得到,为什么?那常寂光的境界。自性有没有?有,自性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寂的。我们只要看到有现象存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没有断。前面我们所说的,相似相续相,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就好像看电影,你只要看银幕上画面都在,它在动,它没有定下来。如果一定下来,画面没有了,画面没有了就是银幕上一片空白,那就是自性现前,那就叫见性。见性之后,不动是见性,动还是见性,为什么?你透彻了解了!动与不动都不放在心上,二边不住,中道不存,那个作用叫妙用,妙用是清净安乐。清净安乐四个字你没得到,妙用就没有,你的用会生烦恼,凡夫的作用生七情五欲。菩萨起的作用生智慧,决定没有七情五欲,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见性没有行程可计,也没有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高峰禅师的话,「突然触着碰着,摸着向上关捩子」,这个东西比喻,就好像保险柜上那个号码一下调对了,这一对了马上一拉就开,很轻易,一点障碍都没有,「剎那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你不要有希望,有希望就是障碍,那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随它去,自然就碰上,那就非常有可能。我们自己要具备什么条件?具备一心。我们常常讲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叫一心,就有这个机会。那我们在应酬怎么样?有一个好方法、妙方法,也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你看见什么人都是阿弥陀佛,你看到什么事都是阿弥陀佛,这就不妨碍了。看见我喜欢的人阿弥陀佛,看到冤家对头阿弥陀佛,把一切分别执着全打掉,我六根所接触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样念佛,纵然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大彻大悟,给诸位说,二、三年功夫成片是决定成就,有功夫成片往生就自在,什么时候想去就去得了。修行功夫不得力的,什么原因?没有放下,没有放下里头最重要是情执,这是最严重的。名闻利养还比较容易放下,情执太难了,破除这个障碍的方法,确实观念改变过来。

这一切人是不是真的阿弥陀佛?你说是真的,他就是真的,你说是假的,他就是假的,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自己做主宰。不是别人做主宰,别人做主宰就困难了,要自己去做主宰,所以这个事情不用问人,你问佛菩萨也没用处。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没有叫你去找别人,反求诸己就对了。「剎那相应」,这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道在哪个剎那你一下碰上。每个人的机缘都不一样,我们从《五灯会元》里面去看,一千七百则开悟的例子,没有两个人是相同,这说明什么?说明念念都不相同,没有相同的念头。哪一个念头的缘跟你相应,一下就通开,迷关就打破了。所以平时心愈清净,这种机会就愈多;心不清净,妄念很多,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开悟,心一定要清净,念佛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心地接近清净,这个方法非常之妙。

「故云:一旦开达明彻。开者,心开」,真心出现了,心开了。我们现在的心是闭塞的,被什么东西闭塞住?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要有这些东西,心就开不了。心一开,就像惠能大师一样,你看到清净,真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过去所谓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染污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生不灭,妄心生灭。阿赖耶有染污、有生灭,本性是本自具足,阿赖耶里头没有具足功德,具足烦恼习气,具足一切落谢种子,它具足这些东西。自性本无动摇,它确实是净定的,所以净定是真心;阿赖耶是动的,念念生灭。真心能生万法、能现万法,阿赖耶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阿赖耶能够变万法,让这些法产生变化,它不能生,它也不能灭,但它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它有这个本事。所以,六道轮回从体上讲跟一真法界无二无别。我们真正做功夫,功夫的核心,我们讲修行,修行功夫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这两个字「净定」

八万四千法门,这佛说的,每一个法门都是修禅定,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全都是修禅定。禅定是什么?就是净定,净是真心,就是本自清净;定就是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我们修这个东西,就是找真心,把真心找出来。妄心暂时放下,真心就暂时现前,你放下一分钟,它就现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净定安乐;你放下十分钟,你就得十分钟的净定安乐,那对于身体健康有大帮助。一个人二十四小时忙碌,能够有十分钟的净定安乐,他这个疲劳就可以恢复。然后你就晓得,释迦牟尼佛跟这些菩萨、罗汉、祖师大德,他们为什么能够不疲不倦?没有别的,他心净定,他享受的就是安乐。我们今天心不安,心不安身就不安,心不安是妄念多,身不安是病痛多。道理我们真搞清楚,我们真正相信,不怀疑,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那对我们有大利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个地方讲,讲得真好,剎那相应之后,「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全是在此地。心开了,『达』是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

下面,『明』是明白,「如《信心铭》曰:洞然明白」。『彻』是透彻,亦指彻悟。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意思深,自然中自然相在哪里?就在面前,阿罗汉见到,菩萨见到,佛见到。我们凡夫没见到,为什么凡夫见不到?凡夫能够把起心动念、妄想执着放下就见到了。见到是什么?见到还是这样的。你所见到的,六根接触到的六尘境界全是自然中自然相,为什么?没有丝毫做作。我们观察一个鸡蛋,这个大家很清楚,它为什么能孵出小鸡?打开鸡蛋,里头是蛋白跟蛋黄,找不到任何东西,为什么孵出来的小鸡有眼耳鼻舌身,里面有五脏六腑?怎么变现出来的?科学家也做不到,自然中自然相。你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个里面的现象,体、相、作用你完全通达明了。还有更微细不可思议的,一粒尘沙,前面在经上我们读过,尘毛,尘是物质现象,最小的物质是微尘;毛是什么?我们汗毛的毛端。毛的尖端,这是讲正报最小的,用毛端做比喻,依报里头微尘做比喻。前面我们读过,古大德说毛尘之微点,毛很小,尘也很小,它是很多很多微点聚集成的,微点当然比毛尘更小。黄念老在批注里面讲,近代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发现的中微子,大概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极微之微,没有办法找到更小的,发现中微子。多大呢?他用一个电子做比喻,电子就很小,肉眼看不见,电子是绕着原子核转的电子。中微子的体积只有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那么小,这么小的一个东西,它里面具足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听了这个话才想起来,《心经》上常常念的「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应该是指这个,我们都没想到。「度一切苦厄」,你要是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所有一切妄念全放下,苦厄不就没有了吗?苦厄从哪来的?不善妄念生的。不是别人给你的,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给你,都是你自己生的。这个道理要懂,我们不会怨天尤人,就不造这个罪业,不去责怪别人。只要自己在境界里学不起心、不动念,真修行,真功夫!

自然中自然相,念老在此地,还举《楞严经》一个公案,「如《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这就自然中自然相,这个比喻得好,《楞严经》上这段的故事,释迦牟尼佛说的,这是给富楼那尊者,答复富楼那尊者的问题、提问,解答里引用这个例子。富楼那问得好,无始无明是什么时候起来?为什么我们还有无始无明?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会起无始无明?所以佛经上这个无明上加个无始,无始是什么东西?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是什么意思?假的,不是真的。真有开始、有终结就变成真的,有始有终。没有开始,所以举「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公案来证明,演若达多他迷了,头不见了,到处问别人,我的头在哪里?这个比喻我们换个例子,诸位就更好懂。我们小时候,正是跟日本人打仗抗战期间,那个时候我们念小学。抗战期间,小学五、六年级,高年级就有军训课程,这在平常时候决定没有的,五、六年级接受军训课程,学校里穿制服要戴帽子。上学的时候先上操场,有教官,教官那个时候都是低阶军官来担任,多半是排长来做我们的教官。叫我们紧急集合时间三分钟,哨子一吹三分钟,服装整齐,大操场集合,队伍排起来。就发生迷头认影的现象出来,有同学身上穿得很整齐,帽子也戴在头上,到处问别的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帽子?慌慌张张在找帽子,别人指着你头上: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如此。这叫自然中自然相,你说这个迷有开始吗?是有原因吗?没有,如果我们讲,可能他太紧张出现这个现象。在紧急集合这种事情常有,常见的。

佛就举这个例子,迷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戴着帽子找帽子,到处问别人有没有看见?人家指着你头上,那戴在头上。所以「一旦狂歇」,一下明白帽子就在头上。「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歇即菩提,就像《法华经》上世尊所说的「止止不须说」,放下便是,不用说,你把你想说的、要说的放下就是,你说什么!禅宗里头有两句话,「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就这个意思。你开口动念就是狂走寻觅,就不自然,为什么?你念念所求的,它就在当下,就在面前,只要你把起心动念放下,它就是的,何等的自然。我们今天的毛病出在哪里?就出在起心动念想去找,想去得到。帽子戴在头上不知道,想去找,想赶快戴上,没有晓得本来就在头上。你想求智慧,你放下,智慧就现前;你想求福报,你放下,福报就现前;你想修德能,放下,德能本来就是,不用求。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精彩的表演,人人都求,求不到,他什么都不求,一切现成的,五祖就选上他,为什么?他狂歇了。别人,别人狂没有歇,还到处在乱找,在乱钻,而不知道本来就是,这个真妙!所以说是「何等自然」,这句话讲得太好,能所不二,什么都是现成的。

「又如古德悟时曰」,开悟的时候,开悟他说什么?「原来师姑是女人做的」,师姑是比丘尼,你何等自然。「又如: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这都是禅宗开悟的时候说的话,灯跟火是一不是二,饭熟是什么?就是觉悟。你本来觉悟,不是现在觉悟,为什么?根本就没有迷悟。迷就是迷头认影,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所以真的本来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比丘尼是女人,灯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自然是性,第一个自然(自然中)是性,第二个自然是相,性相是一不是二。真如自性在哪里?就在事相上。在哪个事相上?一切事相上统统都是,没有一个事相不是。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每一法里头都是,你还找个什么!自性在哪里?自性在我身上,自性就在桌子上,自性就在这个房间里,没有一法不是。把这个人切成肉丁,自性在哪里?在肉丁里,每一个都是,每一个细胞都是,每一个原子都是,每一个小微子都是的。这个小微子实在不可思议,它的体积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不是一百万分之一,一百亿分之一,一百亿个中微子组成一个电子。这个中微子具足色受想行识,那个色就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来的?受想行识变现出来的,没有受想行识就没有物质现象。

如来问弥勒菩萨问得好,「心有所念」,这个念里头有「几念、几相、几识」?弥勒菩萨的回答,「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色,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意念的现象,就是受想行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个有机体,就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有物质现象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都跟着人的意念在产生变化。这个《还源观》上讲得清楚,《还源观》讲本体,哲学里讲本体没有它讲得清楚。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本体,它起二用,二用是什么?一个变出来宇宙,第二个变出自己,自己跟宇宙是同时出现的。就像作梦一样,你有没有记得哪一次作梦没有你自己?你想想,有没有作梦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肯定有自己,自己是正报,梦中环境是依报。佛告诉我们,先有正报,后有依报,就是作梦时候先有自己,然后有梦境。但是它太快了,好像同时出来的,其实还是有先后的。梦中确实,你要知道作梦的时候,那梦外面境界就随你的意思去转,转得可快了。这种现象在催眠的时候你很容易看出来,催眠时候你是清醒的,你有没有看到有山?他一会儿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它就转了,念头转的!你有没有看见菩萨?我看见了。你不提醒他,他说他不知道;一提醒他,他就有个念头,这个念头马上就现相,证明了境随心转。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头一个控制自己身心健康,清净安乐,这可以做得到的,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控制自己了,无意当中,你自自然然的,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我们居住的这个环境控制了。控制什么?这个地方没有灾难。纵然有灾难,我这个地方灾难不严重,譬如地震,你心是定的,别人家地震的时候,墙壁东西都倒下来,桌上玻璃杯都掉地下去。你也是一样感觉得动,你家东西都没动,桌子上摆的东西没有移动,你感觉得有地震,但是你家里好像平平安安,没有出什么事情,那是什么?你这个小区不动。如果你的功夫大,你修行的功夫得力的话,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一里、二里的范围没有大难;功夫再高的,我这里十里、一百里的范围不受灾难。完全看你的定力、看你的功夫,真正有功夫、有大福德的人,他居住的地方不会有灾难。道理就是境随心转,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定的,所以你得的果报是安、是乐,安乐是果,净定是因。然后你真正明白了,万事万物无一不是自然中自然之相也。

下面还都是禅宗的话,「又如未悟者」,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凡夫。觉悟的人呢?觉悟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也是幻相,水也是幻相。正如科学家他看山是什么?无非是一些原子、电子,他看到这个东西,看水呢?看水也是这个东西。随着他心念,他看外面境界就不一样。「彻悟者,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为什么?恒顺众生,你们说是山,好,就算是山吧,你们说那是水,好,就算是水吧。不必去相争,相争没有意思,每个人说的都没错,你站在某个角度看,你站在某个程度看,当然是一样的。彻悟的人晓得,你看的是一面,不是面面都看到,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大腿,象像什么?像柱子;摸到耳朵,象像什么?象像个畚箕;摸到尾巴,象是什么?象像个扫把,说的都没错。没有看到整个的象,他只摸到一部分,你不能说他错,也不能说他对。这彻悟之人。

「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这个意思,念老说「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这个话不是真正彻悟说不出来,旧时人是谁?真如自性,能现能变从来没有改变过。万事万法是它所现所生的,所现所生的只是幻相,剎那不住,不要以为它真有,没有!真有的是自性,永恒不变,永恒不染,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这个身心是它变的,山河大地是它变的,所有一切众生是它变的,我们认为这个是自己。如果你认为能变的是自己,所有现象都是自己旧时人。旧时行履处是什么?就是自性现相作用,丝毫没有改变。我们今天看到有前后、有过去、有未来、有十方、有远近;真正觉悟之后,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存在了,那就是不改旧时行履处,同一个时空。只是仍旧,这句话说得好,只要仍旧,你就不会起心动念。仍旧是什么?肯定了真性,真性在起用,起用里头有觉迷,觉是佛法界,迷是另外的十法界。真正通达明了的人告诉我们,迷悟不二,迷悟一体,这是圆满的回归自性,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

「再者,自然相,即自性本然之实相」,下面举个例子,「山水、男女、今时、旧时」,旧时是过去,「等等,一一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那是什么?全是实相,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当相即道」,这道改一个字,大家就很好懂,当相即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个道就是性。「即事而真」,这个真也是讲的性,一个意思,即事就是性,这真正明心见性了。「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也」。这是你用清净平等心,看到清净平等的宇宙,看到清净平等的法界,这个法界里无佛、无众生。为什么?佛、众生都是假名,都是我们给它安的名字,它原来没有名。正像《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真的,这不是假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一真法界。

是我们迷了之后起了分别执着,把它区别这么多。譬如地球,地球就一个地球,分什么这个国、那个洲,不都是人干的事情!分就分吧,分了又打架。界线没有了,架不就不打了吗?只要有界线就打架,全都是人自作自受。不分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一分就不自然,毛病就出来了。人与人要是不分,那都是相亲相爱,就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那多么圆满。这一分可麻烦大了,一分就搞对立,就发生冲突、发生矛盾、发生斗争,完全都是不自然。所以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健康的,你只要肯顺自然,顺自然就是顺着大道走。谁肯顺自然?给诸位说,觉悟的人顺自然,愈是觉悟就愈随顺。诸佛菩萨随顺自然,所以诸佛菩萨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诸佛菩萨绝对没有跟一个对立的,没有,不会跟一个人对立,不会跟一个事对立,也不会跟一个物对立。他完全是圆融的,他的心永远是净定的,所以他永远是安乐的。佛如是,一切众生无一不如是,佛给我们讲真话!所以自己要自爱,不要糟蹋自己,不自然就是不自爱,不自然就糟蹋自己,所以这个自然多重要。大乘佛法没有别的,不就学自然吗?这段经文里头出现八个自然。

下面跟我们解释,『根本』,根,「根本者,本体。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论,哲学家在找宇宙万法的本体,找了这么多年,找了这么多代,到现在没有结论。有很多种说法,没有一个说法能令大众心服口服,没有,没有一个,说得都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是听了都不服。实在讲把本体讲清楚、讲明白,真的就是大乘经。连今天的科学、哲学都讲不清楚,但是我们很佩服他,已经慢慢可以接近,愈来愈接近了。今天科学家能发现佛所讲的阿赖耶,阿赖耶识从真起了个妄,也就是我们讲真心、妄心,科学家把妄心找到,但是妄心怎么来的,就是妄心的本体没找到。他只说这个妄心是无中生有,就是意念,他们讲意念。佛法讲得更清楚,受想行识,佛法讲四个字,他只讲行识,讲意念。这个东西确实是从自性里面出来的,自性是空的,但是自性不是无,因为它能生、它能现,它不是无。可是自性空寂,自性确实没有一切现象,所以说它无、说它有也不为过,也能讲得通,它确实有这个现象。它什么都没有,说它空,不能说无,你说它无又不能说它空,这妙!所以讲要很细心去体会。它是一切法的本体;换句话说,一切法是从它而生的。

《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这个话说得好,本体是我们的真身,是我们的真我,这个身是假我,不是真我,这是真我。一身、二身,一身是自,二身是他,有自、有他,乃至无量身,身就是个形体,人有个形体叫人身;畜生,狗有个狗体,叫牠狗的身;小鸟,我们看到鸟的身。蚊虫蚂蚁牠也有身,树木花草它也有身,山河大地它也有身,它只要有个形体就是身。我们能看得见的,能摸得到,这身。同入本体,都是本体所生的。「此正明根本之义。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又有根本之有字,至关切要」。这有是什么?本有。「如狂人之有本头,决定是有,不从外得」,这就是说本体本有。万事万法它有根本,这个根本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真心,也叫本性。佛对于这桩事情用了几十个名称,都说这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相?这是世尊教学的善巧方便,告诉你不要执着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你从名字里头悟入真实,这就对了,不叫你执着名字相。不叫你执着言说相,言说是假的,所有现象都是假的,你得从假的里头去悟入真实。一切假相里头有真实,一切假事里头也有真实,妙!你看到真实就见性不着相,不着相你就见到性。着相就见不到性,着相生烦恼,见性生智慧,着相你就受苦,见性你就快乐,净定安乐!所以最可贵的,是你在相里头见到性。

古人有个比喻,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作本体,比喻作性;器是相,器做种种不同的花样。早年我们在美国,同修里头一位陈居士,陈大川居士他做珠宝生意,不是真的,假珠宝镀金的,它是真金,镀金的。有一次他带我们参观他的工厂,好像现在工厂在杭州萧山,规模很大,销全世界。我看的那是大概总有二十年前,参观展览室里面一些首饰,一个是一个花样,没有相同的,大概有一、二万个。那一看的时候真是满屋放光,金光闪闪,琳琅满目,非常漂亮,我觉得比真的都漂亮。这个东西营销量很大,为什么?丢了就算了,它不值几个钱,一付耳环、手镯、项链,十几块钱,所以丢了不心痛。戴起来真漂亮,你不知道那是假的,所以那个营销量,对全世界效益太大了。那一天跟我也有十多个人跟我去的,我说:大家来看,我们天天讲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今天大家都看到了,你从器上看到金你就见性。这房子这么多东西,有什么?只有一样东西,黄金,除了黄金什么都没有,你看到性了。如果你看这是一付耳环,这是手镯,这是项链,黄金在哪里不知道,这里没有黄金,见相就不见性。

我们今天迷了,所以叫迷失自性,不知道性在哪里,性就在相里头。所以明心见性的人,老和尚问他:在哪里?什么样子?随便拈一个比划一下,一切是,哪一样不是!老和尚点头就给他印证,这个人明心见性了,他真见性了。真见性之后人不一样了,为什么?在一切法里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如果还起心动念,没见到,为什么?他着相,着相才生烦恼,着相才有分别执着。见性的人不可能有分别执着,不但没有分别执着,刚才讲了,根本就不起心、不动念,他心是定的,真正是净定,他的形态是安乐,你能够看到他的净定安乐,见性才有。迷失了自性,决定没有,迷失自性,迷失得太过分,现代人,叫心浮气躁,一个人坐在那里都生烦恼,那有什么法子?一个人坐在那里他生什么烦恼?他打妄想。愈想愈生气,愈想愈过不去,他自生烦恼,这叫迷得太深。用什么样的方法帮他破迷?佛菩萨慈悲,讲经说法。所以迷得重的人,最好的方法天天听经,听上个三年、五载,他自自然然烦恼轻、智慧长,听个十年、八年,他得三昧了。不必听各种不同的经,那个效果不大,为什么?每部经里头讲的意思不一样。

要听就听一部,像刘素云居士十年就听一部《无量寿经》,她得定,她开悟了。任何一个人十年把功夫用在一部经上,没有不开悟的。开悟好,开悟往生生实报土,得定往生生方便有余土,没有开悟、没有得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虽然到极乐世界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所享受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都跟法身菩萨没有两样。那是阿弥陀佛慈悲加持给你的,不是你自己自然里头生出来的,不是的,阿弥陀佛给你的,也有受用,不太自然。如果我们有十年的时间,下十年的工夫,我们都能够契入自然中自然相,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那怎么会一样!上品达不到,「取法乎上」,上得不到,「仅得乎中」,还能得中,中就是得定、得清净心,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得定的人。所以这个根本,有根本,要肯定,对这桩事情不怀疑,我们有没有?有。根本就是本源自心,就是本性,就是性德,也就是法性。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个佛就是根本。记住本来是佛,记住放下便是,为什么不肯放下?

我感恩老师,我们讲堂,我坐的对面墙上,挂的就是老师的照片,每天学习都看到他,都向老师行礼,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章嘉大师我们见面第一天就教我放下,就教我看破,原来放下就看破了,你为什么不能看破?看破是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你没放下。放下就生智慧,看破你就更能放下。我才明白我们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就这四个字,看破帮助你放下。我们现在学习经教,帮助我们看破,看破了我们就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就这两样东西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章嘉大师没有保密,把这个方法当时就传给我,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我这个看破、放下搞了六十年,所以这些经我看能看得懂,看得出味道出来,愈看愈有味道,愈看愈欢喜。一天不吃饭、不睡觉没有关系,一天不读经,这个日子过不下去。所以这些经文你读的时候读不厌,愈读愈欢喜,法喜充满,净定安乐都从这里得来的。这是佛菩萨留给我们的,无比无上的恩德,我们要知道感恩,感恩就要学自爱,就要学自重。自己要尊重自己,自己要爱自己,自己要相信自己有根本、有佛性、有真如、有般若,我真有。我只要把这些障碍放下,它统统现前,我怎么会不快乐!

这些东西现前了,也就有方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了四十九年,一天都没休息,你要问他,一天讲几个钟点?可以说从早到晚,除了每天早晨出去托钵那个时间之外,都在讲经。托钵是一堂功课,什么功课?表演,做给一般社会大众看的,叫一般大众看这些人,这些人真有智慧,真正是幸福。他什么都没有,生活那么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其乐无比!所以世尊给我们示现什么?示现看破放下,表演这个给我们看,真放下,真看破,真正得大自在。无量智慧,你有疑难杂症去请教他,他从来没有遇到一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这是智慧。无论什么人,无论有什么苦难,你去找他,他没有拒绝的,这是慈悲,无量的智慧,无尽的慈悲。佛过世之后,经典流传给后人,后人真正依教奉行,如同佛在世没有两样,佛菩萨去我们不远,我们有心亲近,他就在面前。这里的两句,「决定是有,不从外得」,这个两句非常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