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八集)  2010/8/11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二十八面倒数第二行,从「调众生,宣妙理」看起,我们把这个文念一段。

「调众生,宣妙理。调者,和也。众生者,一切有情也。宣者,示也。妙理者,实相之理体,亦即《法华》佛之知见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乃宣妙理也」。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都是属于普贤殊胜的行门。前面一段跟我们讲破迷开悟,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迷而不觉,诸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帮不上忙。所以把破迷开悟放在前面,然后再教导我们怎样离苦得乐。经教上面这种顺序的排列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想起大乘教里常说「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他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有缘人。有缘人第一个条件就是他有智慧,他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没有这个条件做不到。没有这个条件,佛出现了、菩萨出现了,他不相信;佛菩萨为他示现、为他演说,他听不懂,这真叫无缘,所以诸佛菩萨再慈悲都加不上。具足前面的条件,觉而不迷了,这接下来今天的经文,悲智疗苦。菩萨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第一个大悲心,慈悲心在推动。这个慈悲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是性德,只要见性,自自然然就流出来。这种慈悲没有条件的,所以经上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是帮助人得乐,悲是帮助人离苦,都没有条件。无缘就是无条件,应该是这种做法,像父母对待儿女那种爱护,没有条件的。诸佛菩萨明心见性之后,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当然就没有条件可说,所以称为同体大悲。他说的话,我们能信、能解、能行。

调众生,调是调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把这个字看得很重,和为贵。一切众生在这块大地,这个地球上共同生活,如果不和,那就是灾难,天灾人祸都来了。化解这些灾难最上的妙诀就是和,所以和为贵。人和,战争就没有了,人祸就没有了;人要是和,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和,自然灾害就没有了;要是不和,什么麻烦都出来了,所以调和。众生,这个地方讲的是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众生里头,有情最重要,为什么?有情能产生变化,无情的众生是跟着起变化,它不会主动,它不能主动,它是跟着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心态善良,无情的众生跟着也善良。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的是动物,动物里面人最灵,人之所以异于这一切动物,人能够明理,明白道理,人懂得随顺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这是人,随顺自然规律就是随顺法性,这是善良的。

我们看到真正觉悟的人是哪些人?生在一真法界里面的人,个个都觉悟了,不是普通的觉悟,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才是标准的和谐。为什么?没有自己,我执破掉,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们在这个境界里头。不但离开这一切幻相,不再执着了,不分别了,连念头都没有了。《金刚经》的后半部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了,当然是一片和谐,我们中国人讲一团和气,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面看到了。实报土在哪里?一乘教里,佛给我们讲真话,就在当下,就在此地,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一旦觉悟了,念头一转,这个地方就是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就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原理原则多次跟我们宣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思想歪了,思想错了,一切灾难就现前;思想要善良,思想要纯正,这一切灾难就没有了。所以灾难不是真的,诸佛菩萨眼睛当中那是虚幻的,不是实在的。这说明和的重要。

因此,我们现在是凡夫,学佛是起步,从哪里学起?从和学起。别人跟我不和,我们要跟他和睦,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别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对抗,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结冤仇。冤仇结下之后,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那又何必!我们能忍一忍,双方都得好处,我也无烦恼,你也没有灾害,真的叫双赢。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不能跟人冲突,处处要学忍让。古人告诉我们吃亏是福,吃亏的人没错,吃亏的人不吃亏,占便宜的人有灾难,他真的没有占到便宜,吃亏的人真占到便宜了,这个道理很深。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教导我们,处处忍、处处让,不要跟人争,海阔天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自在,为什么不肯让?他要这个地球,咱们就让开、就让他,这宇宙当中星球太多了,找一个比地球更殊胜的地方去住,肯定有。为什么?因为你让,让是性德,与性德相应,你去处愈去愈好。争得来的不是好事情,纵然他完全得到,他后头不是生病就是灾难,日子还是不好过。古圣先贤、佛菩萨教给我们正道,我们不能不感恩,不可以不依教奉行。宣是示,宣是宣扬,用什么方法宣扬?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能学会。

我这一生,很多同学跟着我的、看到我的,我让了三次。在台湾,我们有个小道场,不大,有人想要,送给他,我们到新加坡;在美国也有道场,也有人要,送他,想要都给他;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各地同修帮助我们买下一栋公寓房子,大概一千多万,有人希望我们离开新加坡,我们就离开了,都赠送了,欢欢喜喜,我们移民到澳洲,到澳洲快快乐乐。澳洲的土地很便宜,土地不值钱,澳洲人太少了、土地太大了。我们愈让愈殊胜,愈让愈自在,愈让愈快乐。老祖宗、佛菩萨教我们忍让,这有无穷的乐趣在里头,没人知道,你能依教奉行,你就能尝到。能够让才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你不能让,那个和睦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一定要能够忍让。初学的时候,多少还有一点情执,要忍,真正让过几次了,那就不是忍让,是乐让,让得很快乐!别人占有了,占有了我们还感恩,为什么感恩?自己能让,境界提升了,德行提升了,智慧也增长了,怎么能不感恩?同时要想据有的人,他在那里给我们做示现,示现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正面的我们要顶礼、要恭敬供养,他据有这些财物弘法利生,比我做得更好,我怎么能不让?这让有大德。如果是负面的,他不是做弘法利生,他是去搞名闻利养的,他演出业因果报给我们看,我们也要感恩。就像他在演戏,负面的演得很逼真,他不善的业行后面是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这对于我们、对于一切社会大众,这是什么?上课,上了一堂因果报应的课程,细心观察明白了,会把我们内心一切不善的念头止住,不敢做了。就像当年佛陀在世,提婆达多所表演的,都是菩萨、都是大善知识,他从负面表演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是从正面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能说提婆达多不是佛菩萨吗?

所以把事理看透了,得到一个结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切善恶业因果报都在我们自己一念之间,我们的心行正,没有一样不正,妖魔鬼怪在我面前表现的都是正法;如果我们心里邪,十方诸佛如来所表现的也邪,这叫什么?这叫「一切法从心想生」,自己的意念主宰一切。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里都没有绝对的是非邪正,没有,是非邪正是自己的念头,自己念头正,没有一样不正,邪也是正;自己念头不正,正也变成邪,这个道理要懂。明了之后自己才知道,从修因到证果完全要自己负责任,与别人不相干,这是佛菩萨悲智疗苦的大根大本。我们通过这个教学真正体会到,你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永远离苦、永远得乐了,什么环境里面你都快乐、你都自在。这就讲妙理,这个理不能不懂。

妙理是什么?实相之理体,就是自性,自性里面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德行,也就是《法华经》上所讲的「佛之知见」。佛之知见,我们中国人老祖宗所讲的自性本善,跟佛之知见是同一桩事情、同一个境界,《三字经》上念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要知道。真的认识了,真的参透了,对于世间造作五逆十恶的人,你都不会去责备他,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做这些坏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那里演戏,在这个舞台上他是演丑角、他是演反派,演得非常之好,一流演员。演正派的,像释迦牟尼佛、孔子、孟子,一流演员;演反派的,也是一流演员,你会这样去看法,你心地非常平静,不起波浪。从正面、从反面统统得利益,没有反面怎么能衬托正面的善,没有正面的善怎么能衬托出反面的恶,就是这个道理。六道轮回、十法界在舞台上浓缩,几分钟表演出来给你看,你在这里开悟了,你就晓得怎样去修行,怎样去自度度他,自己如何离苦得乐,如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佛之知见,这是理,妙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这就是宣扬的意思,宣这个字的意思,乃宣妙理也,把这些奥妙、深奥的道理表演出来。释迦牟尼佛做出来给我们看。释迦族遇到一次非常惨痛的灾难,琉璃王带着军队消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那一族,在这个战争当中国家被消灭了,释迦牟尼佛知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有没有方法去救这场灾难?他没有办法。这说明了经教里面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把这句话做出来给我们看。佛有能力,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可是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心的念力不可思议,这三个力量是相等的。琉璃王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要像我们这样一样的程度,好办,发动十六大国王组织一个联军去救释迦族,行不行?行。十六大国王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皈依弟子,佛要求他们组织联军轻而易举的,大家都会听话。佛不这么做法,什么原因?佛知道这一场灾难的缘由,它是冤冤相报,这一世阻止了,将来还有更惨重的,应当让它报,报了就没事了。

这一场灾难起源是什么?起源是多生多劫之前,不是这一生的,过去生中造的业因。释迦这一族住在海边是打鱼的渔民,这个村里面有个养鱼的一个池塘,有一天他们这个族长下了一个命令,叫村里面的人把池塘的水统统放光,池塘里面的鱼一网打尽了。那个池里有两种鱼,鱼也有国王,牠们有牠们的组织,这两个鱼王感到这个村庄的人太可恶,把我们杀尽,一个都不留,怨恨在心,一定要报复。这一生牠们都到人道来了,捕鱼的这村人就是释迦族,那个被杀的池塘的鱼就是琉璃王那一族。他是来报仇的,过去你灭他的族,人家现在也要来消灭你,冤冤相报,没有办法免除这个灾难。所以释迦牟尼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了只有流眼泪,不说一句话,劝大家逃难,能够逃的尽量往外逃,没有能力抵抗。逃了一部分出去,他们逃到西藏,因为那是翻越喜马拉雅山,那边就是西藏,一部分人逃到那边去了,就释迦族。释迦这一族,总是听家里人说话、劝告,就逃到后藏,逃到后藏之后,在后藏就定居,没有再回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家族、后人在中国的后藏。这个故事,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给我们表演冤冤相报,这个怨恨不能够化解,生生世世都会有报复。

释迦牟尼佛做出的方式就是忍让,你要我们的国家、要这块土地,给你,我们撤走、逃走,一部分不肯走的人都被他杀了。定业不能转,所以杀业就太可怕了!杀人要偿命,杀这些动物还是要偿命,这个动物来生,牠的业报、罪报受完,牠又到人间来了。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是不死的,死是身体,换个身体而已,灵魂不死,灵性不死。你跟他结的冤仇,只要他念念不忘,麻烦就不得了!那何必跟人结冤仇?这中国老人讲的,吃亏是福。肯吃亏,不跟人结冤仇,我的财物、我的产业你要夺去,统统都给你、都让给你,好事情,不结怨。一丝毫怨恨的念头没有了,这就化解,这是智慧的做法。释迦佛当年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释迦族跟琉璃王在表演,我们看释迦佛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我们要学。因为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是冤冤相报的事情很多,过去生中造的,现在不知不觉所造的,遇到境界现前就让,欢欢喜喜的让,我欢喜,对方也欢喜。那说我们不是吃了那么大的亏吗?没吃亏。他也没占便宜,我也没吃亏,我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这边让掉,那边就又来了,而且来的比我所让的还殊胜一些,愈让愈殊胜、愈让愈多。这不是假的,这就是佛法里面跟我们讲的布施的这个道理,愈施愈多。施财得财,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只要你肯让,你决定不吃亏。所以你想一想,吃亏后头是什么?是福,那就没吃亏!吃亏后头不是祸,是福,吃大亏得大福,吃小亏得小福,后头得的是福。你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告诉你一句话,肯吃亏的人有福,你就相信了;你相信,那你就肯吃亏,你就肯让。所以佛菩萨很慈悲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那我们自己就如法炮制,经上有这个榜样,我们遇到了,我们就干,真学。真学,它真的有效。早些年有人怀疑,以后看到我们愈让愈殊胜,他就相信了,他就不再怀疑。不能有占便宜的心,占便宜的心你所占得的是你命里有的,但是你用的是非法不正当的手段、缺德的手段,用这种手段得到的话会有灾祸,不是生病就是遇到一些灾难,这个东西跟着你。因此,断恶修善是真理,天经地义,不能不相信,不能不依教奉行。真正想在这一生生活在幸福圆满,那圣人的教诲决定不能够违背,肯定圣贤比我们高明,我们的德行比不上他,我们的智慧比不上他,那就应该老老实实听话跟他学习,这就对了。

我们再看下面,底下这一句话,「令一切有情,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乃调众生也」。这个境界很高,悟佛知见是菩萨,觉悟了;入佛知见就成佛。佛教导我们目的在此地,希望把我们提升到菩萨的境界,你开悟了、你明白了,从这个境界再向上提升,你对于一切事物的处理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你做的方法跟诸佛菩萨是一样的。下面再从个比喻让我们体会得佛说法的意义。「调和琴弦,以发正音」。琴,中国古时候弹的琴有五根弦、有七根弦,必须每根弦都能调正,音色才美,太紧了,它会断掉;太松了,没有音声,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正音就出来了。用这个来比喻众生的心情,也要把它调和,要调到中道,不过分,也不能不到,它的音色就美,所以「令契中道」。诸位见过佛教的建筑,寺院庵堂你进庙门第一个建筑物是天王殿,你看到四大天王、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那里宣示慈悲,用布袋和尚的像,让你一进门就看到。学佛的人一天到晚要像弥勒菩萨那样笑咪咪的,快乐无比,无论在什么环境里,无论遇到是善人、是恶人,他都欢喜,都是以笑面迎人,他那是给我们上课。你看东方持国天王,他手上拿着琵琶,那个琵琶就是弦乐器,它代表什么意思?代表中道,就是调和。琵琶的弦松了就不响,太紧就断掉,一定要调到恰到好处,不过也不能不及,它代表中道。你看他的名号叫护国,用什么来护国?用中道。这个意思要懂得引申,把护国的范围缩小,缩小到一身,护自己的身,这护法,护法先护自己,自己的思想言行要合乎中道,中国古人讲中庸之道。

你看《四书》,朱熹编的《四书》,编得好,变成中国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朱熹编的。头一部就是「中庸」「中庸」是宣妙理;「大学」「大学」是讲方法,这个妙理如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方法,「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所以我看《四书》编辑,这个理念非常像《华严经》,我那个时候常常想,朱夫子是不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灵感,编成这样一部好书?非常有可能,为什么?他跟佛法接触太多了,当时许多高僧大德都是朋友。《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后面五十三参是表演,《四书》就是这种理念构成的。「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孔子表演出来,你看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了,「中庸」的道理,「大学」的方法,他全做到了,孟子也做到了。孔子代表圣人,孟子代表贤人,圣贤都能把这个理论、方法落实。这个方法落实在自身,身心健康,不亦悦乎。悦是什么?快乐!我们佛法讲法喜充满,他得受用,人家真幸福美满。个人落实了,肯定他家庭落实;家庭落实,家庭的美满;他一家落实,他居住的这个小村庄、这个地区一定受他的感化,家家都这样做,这一个小区和谐,这个地区太平。所以他说的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产生这么大的效果。佛法的《华严经》那个境界大了,不止一个地球,它的影响是遍法界虚空界,把佛在《华严经》悟到的那些道理、生活的方法、处众的方法(跟大众相处)完全落实了,这道理、方法落实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来给我们看,你看他跟族群的落实,五十三参不同的族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为什么相处得那么好?

所以《四书》我看是小《华严经》。我常常看这个书就想到,朱夫子是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灵感,编出这么一套东西出来,真管用。赵普当年在世,赵普是赵匡胤的宰相,赵匡胤是宋太祖,宋朝开国的皇帝。他跟赵匡胤说,他以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平定天下,统一中国,半部《论语》。赵匡胤死了以后,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叫他这个皇帝位子不要传给儿子传给弟弟,他很听话,他的弟弟就是宋太宗。跟太宗说,我再以半部《论语》帮助你治天下。很有道理,这两句话是名言。所以圣人的教诲真实智慧,绝不是一般凡夫能够相比的。无论是修身、养性、治家、治国、和谐世界,都要从中道着眼,能够用中,不过之也不能不及,做到恰到好处,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恰到好处。

下面说,「净土法门,是佛知见。持名念佛,即从容中道」。这几句话讲得非常之好,为什么?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建立的,阿弥陀佛不是为自己建立的,我们到后面会念到。这部经里面有极乐世界的历史,说明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阿弥陀佛建立的。建立的目的是帮助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太苦了,超越六道太难了,他以善巧方便建立这么一个新的世界。极乐世界真的是新兴世界,因为从建立到现在,时间上讲只有十劫。十劫在无尽的时空当中,它是很短很短的,它是个新世界。目的帮助这些众生,在六道里面没有办法把烦恼习气断掉,等于说他建造一个非常理想修学环境,接引大家到那边去共修,阿弥陀佛亲自指导,那边就他一个老师。那里面所有障碍我们的、诱惑我们的,在那个世界里不但你看不到、听都听不到,环境好!我们自己虽然阿赖耶里头有不善的种子,在那个地方没有不善的缘,因没有缘不会起现行,它不起作用。所以是最理想的一个修学环境,他用了五劫的时间造成。怎么造成?现在我们明了,尤其得到近代的量子力学家给我们证实了,确实是可以能造成的,五劫时间他的愿力造成的。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是怎么回事情?物质从哪来?物质是念头意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我们看到《无量寿经》上讲到极乐世界的历史,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愿力不就是念力吗?他参访二百一十亿个国土,二百一十亿是表法的,不是数字,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诸佛剎土他都去参观过,取长舍短。所以他这个世界是一切诸佛世界美好的集大成,一切诸佛世界不善的它统统没有,好的它统统都有,都在那里头,这么个世界。诸佛赞叹,诸佛欢喜,没有一尊佛不劝在他教区里面这些有情众生,都教导他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成就快,一生就成佛了,在别的地方修行很长很长的时间,到他那里很快,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佛知见,这句话讲得好!持名念佛就是从容中道,我们怎样修中道?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就是修中道。到达极乐世界那是一个中道的世界,是个中道的道场。这一段是解释离苦得乐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你要明理,你要守住中道,这是智慧。

有智慧,不能没有福报,福报是世俗人所希求的,佛菩萨也不反对。下面这两句就是教我们怎样修福,「贮功德,示福田」,这两句教我们修福。「贮」是积也,储蓄,这是贮积,你要积德,指示我们福田。什么是福田?这个地方也解释得很好,「福田者,夫世间种稻之田,称为稻田,以之为喻」,这个比喻,「为众生植福之所」,那就叫福田。福是要种,这个种叫修,人要不知道种福,福从哪里来?我们净宗同学一定要懂得,决定不能迷信,迷信是错误。你看许多无知的人进入寺庙去烧香,听说烧头一炷香价钱很高,那是迷信。烧香求什么?求佛菩萨保佑,赐福给他。佛菩萨是贪官污吏,为什么?你跟他谈条件,你看菩萨,你保佑我发财,我今天赚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来供养你。你看看,很厉害,我赚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给你,把佛菩萨全都当作贪官污吏,你怎么能求到福?你在那里造罪业,你起心动念就错了,怎么可以这样侮辱佛菩萨?以为佛菩萨跟你一样都贪财,佛菩萨要有那个本事,要你干什么?他为什么不要一百万,要你的一万?他一百万拿,一万都不给你,哪有这么傻的佛菩萨?所以我们的心态全错了,全是迷信。我们供养佛菩萨、礼敬佛菩萨,表示我们对他的尊重、爱戴,我们对他有没有求?不能有丝毫去求,为什么?那是假的,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怎么能保佑你?

真正能保佑你的是表法,你一看到佛菩萨形像就想到我应该学些什么,得懂这个道理。我见到阿弥陀佛的像、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名有意,你反观它的意,你就得利益。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觉,我拜阿弥陀佛、我尊敬阿弥陀佛,我要学阿弥陀佛的无量觉,样样我都能觉而不迷,阿弥陀佛给我的好处就得到了。我不听他的名、不看他的像,把这个事情忘掉,所以它是提醒我,是这么个意思。拜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表的是大慈大悲,见到观音菩萨、听到观音菩萨名号,我就知道我要用大慈大悲待人接物,这就是菩萨保佑我,不是保佑你升官发财。可是我以大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能不发财吗?能不升官吗?肯定的。你人有善心,你积德,积功累德,你会得这个果报,是这么个道理。千万不要搞迷信,搞迷信,不但没有福,你在那里造罪业。

你们建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些寺庙,把佛菩萨像塑成金身供养在那里面,你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上头没有房屋,他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有个小茅蓬他就足够了。佛的心是为一切众生「调众生,宣妙理」来的,是干这个的!我们真正把他老人家所讲的听明白了、听懂了,依教奉行,这叫真供养。所以经典里面不晓得讲了多少遍,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比不上四句偈为人演说。佛经里面的四句偈,演,我做到了,表演给别人看,我讲给别人听,那个功德超过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这个话不晓得讲多少遍,我们都把它忘得一乾二净,还塑造金身、造这个大寺庙,以为有福,以为自己有功德,错了。当年梁武帝为佛法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庙,供养十几万出家人,见到达摩祖师,他在炫耀他的功德。跟达摩祖师说,你看我做的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一句老实话,跟他讲,并无功德。这一下把他气坏了,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就送客,以后再不见面了。达摩祖师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他没听懂。他那个修法是人天福报,与功德不相干。功德是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那个修福只是来生后世人间福报而已,这不能不懂。所以佛为我们示现、为我们表演怎样贮积功德。

现,现是示现,做出样子来,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这个物质的供养,这叫「示」。他的果报,「生世间福善,如田生物,故云福田」。所以三宝是福田,我们用财物供佛、供法、供僧,可是你得要晓得,那真的福才行。现在佛法僧都有假的、都有冒充的,你必须要认识清楚。你要是供养假的,假的怎么?假的他破坏佛法,至少他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破坏佛教形象,你还去供养他,你造罪业,那不是修福,那是在修恶报,这个很可怕。真正的三宝,佛陀在世纯真无妄,佛的正法、佛的像法还都像个样子,现在是佛的末法。末法多久?末法已经有一千年了,一万年的末法在后头还有九千年,照中国古大德的说法,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三千零三十七年,也就是末法已经是一千零三十七年,末法时期法就渐渐衰了。

我学佛,章嘉大师劝我出家,嘱咐我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叫我读的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老人家说,你要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就不会把路子走错。读了这个书之后,才晓得释迦牟尼佛这一生的行谊,出身王族,父亲是国王,十九岁舍弃王位,舍弃皇家富贵的那种生活,他出去学道、去参学。学了十二年,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一直就是教学,讲经教学,七十九岁过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的世寿七十九岁走的,走的那年七十九岁。所以经上常讲,「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示现的是这个样子,一生没有建道场,长年住在树下,树下一宿。一生过的是游化的生活,居无定所,今天在这里,明天到别的地方去了,过的是游化的生活,没有定居。这就是说彻底放下了,他什么都不需要,只有一个目的,希望众生都觉悟,希望众生都离苦,希望众生都得乐,他一生就是这么一个目标、这么一个愿望,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求。

方东美老教授告诉我,我跟他学哲学,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才把我过去对于宗教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了。接触到佛法,老师又告诉我:今天佛经哲学不在寺庙。我说:在哪里?在经典。你要学佛,要从经典当中学。在过去,寺庙确实代表佛法,寺庙里面这些出家人个个都是有德行、有学问,真的是了不起的人。但是现在他们不学了,不再学习经典,我们学佛要从经典当中学。这个指示非常重要,如果他不把这些话说在先,我到寺庙一看,一看不对,对老师就怀疑了,所以这个指示非常的明确。所以今天我们要种福田,真正知道福田在哪里,我们看到世间有很多贫病这些众生,他们迷而不觉,我们要去帮助他,那是种福田,救苦救难。物质上送些供养是积一点福德,但是最重要的不要忘记,要帮助他觉悟。我们给一点物质给他,他很欢喜、很感谢,很感谢他就会很用心坐下来听你讲几句话。你要告诉他,至少要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这么苦,苦是造作不善业所感得的,我们如何能够脱离贫苦,那我们就要真正修积福德。

譬如我们没有钱,穷苦的人,我那个时候也是这种示现,我年轻的时候是很贫穷,自己生活非常艰难。章嘉大师看到我这个样子,过去生中没修福,这一生你就该受苦,教我修财布施。我跟老师讲,我生活都很困难,我哪里有钱布施?他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可以,还行。一块钱可不可以?一块钱还勉强,还行。你要有布施的心,就从一毛、一块开始布施,你要真干。我很听话,因为老师的年龄是我祖父辈,对于我们这小辈非常爱护,我们很感恩,听话,就从一毛、二毛开始布施。一毛、二毛怎么施法?那个时候逛庙,以前不上寺庙,上寺庙干什么?找经书看。因为经书市面上买不到,只有寺庙里头有,到寺庙去找经书看。寺庙里有些印经,拿着一个单子大家凑钱,不拘多少,一毛、二毛也可以,那我们就出一点;还有放生,这寺庙里常常做的;有救济,大家捐一点钱,我们随喜一毛、二毛、一块,就那么一点点。常常做,常常遇到,真有心去干,做到三、四年真有效,收入多了,多了就多做。

这佛法讲的,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施,不能够积,积财丧道。所以财叫通货,像流水一样,它流通,那边出去了,这边就进来了;那边不通了,这边也不进来了,所以古人称它作通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有多少就施多少,愈施愈多。真的孔夫子所说,七十随心所欲不踰矩,孔夫子到这个境界。我在七十岁也差不多,七十岁的时候几乎心想事成,想做什么事情都成功,需要多少钱不晓得从哪里来的它就来,就把事情办成,也不会多也不会少,心想事成,你说这多自在!佛教的真理,不但是有道理,是真理,你只要去做,决定有效果,真的是有求必应,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当你有求而没有感应,不是不应,你自己有业障,你能把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这是老师教的。怎样把业障消除?老师教忏悔,忏悔不是在佛菩萨面前悔过,不是的,他说那是形式,要真的悔过。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不贰过,就是后不再造。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不会有同样的错误,这叫真忏悔,这个管用,能帮助你有求必应。如果形式上的忏悔,痛哭流涕去忏悔,明天还照干,那是假的,那个没用处,那个不会有感应的。所以我们晓得,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真正忏悔是后不再造。过失只有一次,不能有重复,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才能够恢复到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果德那是智慧、无量寿、庄严,都在这个经的经题上。

下面,《甄解》曰:福田者,供养如来,所施虽少,获福宏多」。如来自性清净平等觉,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供养三宝,他此地不用三宝,讲如来,如来是性德。所施虽然少,获福很大,你得大福报。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小女孩,出生在农村,家庭非常清苦,有一天走到这个寺庙,身上只有两文钱,从前铜钱两文钱,她是真诚心、恭敬心把这两文钱供养三宝。寺庙里面的住持和尚看她很虔诚,给她回向祈福。这个小女孩走了。以后被选到后宫做了皇帝的妃子,叫皇妃。这过了很多年,想起早年的时候到这个寺庙供养两文钱,这一次报佛恩,她有这么大的福报做了皇妃,带千两黄金到寺庙去供养三宝。供养完毕,老和尚还在,老和尚吩咐一个徒弟给她做回向。这个皇妃心里就很不高兴,十几年前我在这里供养两个铜钱,老和尚亲自来给我回向;现在我带这么多的金银财宝来供养,你怎么只派一个徒弟来敷衍敷衍我?所以就质问老和尚。老和尚告诉她,过去小时候妳那两文钱,真诚的心,所以妳才能有今天这个地位,妳做了皇妃。可是妳今天带来这么多供养,那个福报比不上上一次,妳这个福报很小,你看看傲慢的心,没有一点谦虚、谦德。她还不错,还能接受,这才真正忏悔谢罪。所以布施东西那个得福报多少,不在供施物品多少,在你的真诚恭敬。那个时候是真诚恭敬,心里一无所求,得那么大的福报。所以供养三宝我们要知道。

在今天,我们怎样供养如来?现在供养如来,如果说是你盖寺院,你盖一千座寺院,不如培养一个讲经法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看到年轻的,这些初出家的法师,真正有道心,你要发心来照顾他,他将来成就了,你的福报大,那不可思议!我这一生感激韩馆长,她护持我三十年,没有她三十年的照顾,就没有我今天这个成就,没有她三十年照顾,大概我就还俗了。因为那个时候逼着我走两条路,不是还俗就是去赶经忏,寺庙里不要讲经的法师,我们连找个住的地方都找不到,不给你挂单。如果我们抛弃讲经做经忏佛事,每一个道场都欢迎,今天是在这个时代。所以我们晓得,要是真正有一个小地方,不要太大,小茅蓬都可以,愈简单愈好,能养道心;物质生活过好了,道心就没有了。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他怎么会有成就!

真正肯吃苦、能持戒、能够依教奉行,实在讲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他是参学了十二年,广学多闻,是给我们现代所谓知识分子做个榜样。真正深入经藏,只要一部经,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部经你要是锲而不舍,在上下十年工夫,你就成就了。你说这一部《无量寿经》,你要是把它读十年、讲十年,十年之后你就是活的无量寿佛到世间来了,这个功德多大!比建一百所寺院、一千所寺院功德都大,佛教继承下去了。有庙无道,不能兴教。所以今天有道场,我都奉劝大家,年轻的,真正看有善根的、听话的,要劝他教学。学习基础很简单,先把儒释道这三个根一年完成,把根扎好,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一定要做到,这是以戒为师。你这个做不到没用处,假的,纵然有学问,没有德行,你不能为人师。

这三个根扎下去了,一部经。现在很方便,你要想听经,我们录的有光盘,你拿到这套光盘反复的听,不要改变,十年就听这一部经。我们现在一堂课两个小时,你一天就听这一堂课,听五遍就十个小时。你拿到这个光盘,这光盘是两个小时的,一遍听完了,再听第二遍,再听第三遍,听五遍,就一天十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念佛。一天十个小时,你听上十年,通了。我们一般讲听上三、四年,你就得念佛三昧;六、七年你可能就开悟了,到时候你这一部经通了,一切经、没有学过的经,你一展开,你就都懂了,一经通一切经通,十年的时间就成就了。这十年很苦,你要真正能吃苦,十年苦不能吃,那就完了。心无二用,一心一意专攻一部经,个个都有成就。谁是人才?谁都是人才,只要肯扎三个根,只要肯用十年的工夫,在《无量寿经》上一门深入。

我这一次也是看到灾难很多,佛法衰微、宗教的没落,把《华严经》暂停一年,把这部经细细的讲一遍,提供给真正想学的人做参考。真正想学,不必跟我,跟我身边没用处,你拿到这套光盘有用处,我教给你这个方法你真肯干,十年出人头地,中国古人有所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没有一个不成就。十年能够成就几个真正讲经的法师,如理如法的,那个功德不晓得有多大!跟供养阿弥陀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功德没有两样,这不能不知道。人才第一,没有人才,什么都是假的,这个要知道。真正供养人才,用钱非常有限,为什么?他吃苦,他不需要很多物质的供养,只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他就能成就。自己好好学,我相信学三年他就能讲。能讲的时候对内,不要对外,韬光养晦,不要求出名,一出名麻烦了,你就完了,肯定就走下坡、就堕落。十年之后再对外,十年之内不准对外。家里面几个同参道友,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都行,这叫真正培养人才。

我们讲到供养如来,所施虽少,获福宏多。底下这个比喻,「犹如良田,所种虽少,收实甚多」,真的是这个意思。你能得到很大的福报,这样的人发这个心,他是来续佛慧命的,他是真正帮助正法久住。《菩萨本行经》,有这两句话说。「所以佛为福田,贮无上功德故」。由此可知,不信佛的人他怎么修福?方东美先生讲的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学佛,你怎么能够得到最高享受?这些话我们都要常常记住。「以上诸释」,上面这些解释,「皆与今经相契」,跟我们现在这部经上所说的相应。「又《俱舍论》有四福田」《俱舍论》当中讲的四种福田,第一个是「趣田,畜生」,不伤害畜生,爱护畜生,这都是种福,这是恶道。第二种「苦田,贫穷困苦之人」,要发心照顾他们。第三是「恩田」,恩田是「父母」,要孝养父母。第四是「德田」,德田是老师,「三乘之贤圣」,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这些人在这个世间都是教化众生的,都是老师的身分。所以这是广义的福田。

《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爱人是福,害人是罪,决定不能害人。不但不能害人,不能害物,你看你虐待这些畜生是罪,现在人造的罪太重太重,所以世界才会有这么多灾难。你看看怎么对待畜生?畜生能不报复你吗?从前我们农家养的家畜,譬如养一只鸡,照顾牠、很爱护牠,到什么时候才杀?至少半年到十个月,牠真长大了。现在一只鸡,我们到养鸡场里面去看,那个鸡出生下来就在笼子里头,一生牠都没有落在地上跑一跑,一生等于做监牢狱,牠什么心情?一点自由都没有。天天喂牠,用个灯照着牠,牠不能睡觉,让牠长胖。多少时间就长胖拿去卖去了?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就长胖了。牠吃的什么?化学饲料,叫牠长胖,这种肉能吃吗?你吃了之后你就得病,这是对于动物太不仁道了。养一只猪,两个月就拿去卖;从前农家养猪是一年,养猪到腊月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才杀。现在你看看,一头猪两个月,一只鸡、一只鸭两个星期,虐待动物,你怎么对得起牠?所以牠的情绪不好,牠的贪瞋痴很重,那就是牠有毒,牠肉里头有毒,你吃了之后就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牠给你的报复,你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