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九集)  2010/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8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九十九面,倒数第七行,也就是这一面的第二段:

「尊者舍利弗。梵语舍利,译为鹙鹭。梵语弗,译为子,故曰鹙子。因母得名」。这先介绍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在佛法里面代表智慧第一,一般大小乘经常常看到他。舍利弗跟大目犍连,大目犍连代表神通第一,佛说的一切经里面都有智慧、都有神通,神通是通达明了。「舍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鹙鹭,鸟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叫鹭鸶。梵语「弗」这个字翻成中国意思是子,所以舍利弗这个名号翻成中国意思,就是鹙子,鹙鹭的儿子,因母得名。「其母身形端正,眼净如鹙鹭,乃名鹙子」。这把他得名的来由,他母亲长得非常好,非常端正、庄严,特别是眼睛,眼睛非常明亮就像鹙鹭一样,人家就称她作鹙鹭,他的儿子就叫鹙子,「谓是鹙鹭之子。又名珠子,亦表其母眼净如珠。又名身子,表母身端正」。这是名字的来源跟他妈妈有关系,他妈妈的相貌非常端庄。「舍利弗在佛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下面有一段小故事,这里顺便提一提,「在母胎时,能令母得妙辩,胜于乃舅俱絺罗」,这个人以后也证阿罗汉。这段故事《楞严经》里面提到,这是他的母舅俱絺罗尊者辩才无碍,他的姊姊就是舍利弗的母亲,每一场辩论都输给她的弟弟,她弟弟确实很厉害。可是她怀孕怀了舍利弗之后,突然这辩才就大幅度的提升,跟俱絺罗辩论,俱絺罗常常都败给她。所以他就想:这个大概不是姊姊的辩才,你怀孕怀的这个小孩一定是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就给他姊姊说,以后果然没错,这个小孩真的是智慧第一。

你看里面说出他的行谊,「八岁登座」,登座讲经是小沙弥,小沙弥讲经,阿罗汉都在旁边听。「十六出国,议论无双。七日之内,遍达佛法」。这个遍达佛法,在此地意思里头含的大彻大悟,十六岁这还是个少年,已经遍达佛法。所以凡夫成佛真的是一念之间,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遍达佛法是在二十四岁,舍利弗十六岁。世尊在大乘经里面,也把他的身分暴露,他是古佛再来,跟目犍连这两位都已经成佛,是到这个世间来示现的,示现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这是法身大士们、诸佛如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们这是一帮人来的,叫「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佛法里这些觉悟的人,他们没有好高骛远的念头,没有妒嫉障碍,释迦牟尼佛他的法缘成熟,到这个世间来以佛的身分出现,他出现一个人能不能度得了众生?这时候度不了。一定要很多人跟他配合,来帮助他,什么人帮助他?一定得内行的,外行的人帮不上忙。这些人绝大多数是诸佛如来,少数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都是地上菩萨。

这就是《华严经》上说的四十一个位次,他们是最上层的十地菩萨,不是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贤,三贤菩萨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浓。十地菩萨很薄了,距离究竟圆满的果位妙觉位愈来愈近,这些人。我们明了,经上说得很详细,初住菩萨示现在六道、在十法界,就有能力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六道里面示现佛身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示现佛身,六祖惠能大师示现比丘身,舍利弗尊者在这个地方也是示现比丘身。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要学习,要有个很欢喜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成人之美,人家做一桩好事需要跑龙套的,需要服务的,看到没有人,我们就得去。还有示现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外护,这一群人不是凡人。

「本经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惟大智者始能深信不疑。故列上首,仅次憍陈如」。他的排名排在第二,世尊在这一会说什么法?世出世间无上微妙法,这个法门。为什么?能令烦恼习气没有断的众生一生成佛,这真叫难信。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有断怎么能即身成佛?难信谁难信?声闻、缘觉、菩萨不相信。所以他们要走弯路,弯路是竖出;这条路是横出,六道里面就出去了。你想想看竖出多难?你要通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四禅八定。你还得要通过四圣法界你才能出去,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得干干净净,才能超越十法界。这个事要多少时间,多长时间?佛经上常讲无量劫。实际上时间不是一个定法,佛说的法是圆融的,无量劫,可以说是运气不好的人那真的要无量劫。无量劫怎么个说法?六道里人道是枢纽的一个点,转变的一个点,成佛一定得到人道来。六道里面没听说佛在哪一道示现以佛身说法的,没有,六道众生都有感,佛都有应,但是不会以佛身出现,只有在人间,人间这是个枢纽。

人造作种种业,人造善业果报在三善道,为什么到三善道?去消他的福报。福不是好事情,世间人认为这是美事、好事,修道人知道不是好事。造作一切不善业呢?三恶道去消他的不善业。所以你就晓得,人间、天上,六道轮回说穿了不过是消业而已,那你要是不造业六道就没有了,你就永远出离六道,这真的,一点不假。不造《华严经》上说的执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见思烦恼就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四圣法界现前,还是四个层次,最低的声闻阿罗汉,那个地方全都是阿罗汉,往上去辟支佛,再往上去菩萨,再上去佛,这个佛是十法界的佛。四圣法界在净土里面称它作方便有余土,六道是凡圣同居土,超越十法界那才是实报庄严土。这土从哪里来的?全是自己心变现出来,这要记住。四土、十法界全是心现识变,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真的不是假的。自己变现自己去受用,连阿鼻地狱也是自己变现的,你的心行不善就变现那个境界,你到那里面去受苦,这自作自受。

所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明了意念的关系太大了,起心动念不能有恶念,恶念叫做烦恼,不可以生烦恼,生烦恼它有果报,不是生了没事。纵然我们身口没做,才动个念头,念头已经结业,不需要身口,起心动念你已经造业。阿赖耶里面就有这个业习种子,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所以一品烦恼没断怎么能成佛?哪有这个道理?连须陀洹都得不到,怎么能成佛?真的,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烦恼没断,这个烦恼指见思烦恼没断。生到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阿弥陀佛第二十愿里头讲的,阿弥陀佛不会说假话。阿惟越致是什么样的菩萨?三不退的菩萨。我们知道位不退,刚刚证得位不退是须陀洹,所以须陀洹是圣人。虽然是小小圣,才把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他就证位不退。这位不退是什么?他不会退到凡夫,他不会堕三恶道。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已经保证不堕三途,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无论有没有佛出现在世间,他都能证得阿罗汉果,都能证果。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他是圣人,他不是凡人,位不退。行不退是菩萨,菩萨发菩提心,行就不退了,不发菩提心会退转,菩提心不容易发。最高的位次是念不退,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勇猛精进,这是谁?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了。

我们在大乘教里面看到这种事实真相,这才晓得这个法门真难信。真难信我们信了,我们信了这个概念是不是真的?这信有等级的,你看我们一般人讲迷信、正信、真信,这就三个等级。迷信的人多,看到别人信,我们也信,这个净土经论里到底讲的什么,不知道,不知道这叫迷信。你真正把经教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正信,正信还不是真信,虽然搞明白、搞清楚还不想去,对这个世间还很留恋,这不是真信,不能说是你迷信,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时候你能把对六道,对天上人间情执统统放下了,那你是真信,只有真信的人一生才能成就,为什么?他肯定往生。你要问说他为什么能肯定往生?他对这个世间毫无牵挂,就这么个道理。没有人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你对这个世间为什么还贪恋?说实在话,习气!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习性,本性本善,习性不善。这个习性是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养成的,不是一生,生生世世很麻烦。所以要有勇猛心,才能把这桩事情断掉,一刀两断。对西方极乐世界真有认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决心先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亲近干什么?一个目标,在阿弥陀佛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去干这个的。彻悟,那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就生实报庄严土。可是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很奇妙,它四土没有障碍,四土融会在一起,这是不可思议的地方。我们的释迦世尊他也有四土,他四土空间维次不一样,他住在实报土,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知道我们存在,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这就是有障碍,不但理事的障碍,事事都是障碍。可是在实报土里面完全突破了,方便土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有碍,到实报土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我们这一生当中有这样殊胜的缘分,就说明过去生中善根深厚,如果不是很深厚的善根,你怎么会遇到这个法门?学佛的人太多,几个人遇到这个法门?遇到的时候他认不认识?他了不了解?认识了、了解它,真了解没有不发心的。发一念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叫做无上菩提心,这个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印光大师看到这句话,佩服到五体投地,不是再来人说不出来。菩提心我们晓得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念真心向往净土,这个五种统统具足了。所以他的名字在此地说明,不是大智慧,对这个法门怎么能深信不疑?名列第二。第一当然更重要,前面我们学过,第一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尊者代表世尊第一弟子,他是在鹿野苑,释迦牟尼佛刚刚出来说法,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他第一个证阿罗汉。说明这个法门是第一成佛,不是证阿罗汉,第一成佛,所以把他的名字摆在第一。

我们再看第三位,「尊者大目犍连,即《阿弥陀经》中摩诃目犍连」。摩诃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大,摩诃就是大的意思,「目犍连是姓,译为」,这就是目犍连这句梵语,翻译成中国文它的意思是「赞诵」,赞诵的意思,这个意思平常说得少。而说「采菽,莱菔根等」,这个才是梵文的本意,这是说他这个族群名称的来由。菽是豆类,莱菔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萝卜,这个族群我们就晓得他是农民,从这个意思来看,现在我们说的菜农,种菜的,种菜的农民。「其族出家人多,故于尊者姓氏冠以大字,曰大采菽(大目犍连)以拣别之」。在古往今来农民是很辛苦的,都不会很富裕,我们中国人讲靠天吃饭,人肯定是老实、纯朴。人到世间来,出现在这个世间从事这个工作,在一生行业当中,他造的不善业少,善业慢慢在累积。这个善业是什么?种植这些农作物供养社会一切大众,默默的在耘耕。人有这个习气,动物也有这个习气,他只想把庄稼种植好,每天都想这桩事情。所以这个行业,可能他有好几世都从事这个行业,人家他没有想到改行,可能客观环境也不许可。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出家的人多,肯定出家修行成就殊胜,大家看到了一定很羡慕,有几个成就就会激发很多人来学习。所以尊者这个名称,就在目犍连上加个大字区别,这大目犍连是对他的尊称。

「其名为拘律陀,父为相国」,我们知道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统一,周朝时候周朝八百诸侯都是小部落。印度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是国王,迦毘罗卫国的国王,这个国在现在尼泊尔的境内,古迹都还存在。到印度朝圣,很多人一定会到那里去看看,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那个国不大,大概比现在一个县还小,像我们现在一个乡、一个镇,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小国。大目犍连的父亲做过相国,也就是国王的助手,像现在总理的身分一样。「从拘律陀树神祈求得子,因以名之」,他从树神求儿子,结果真的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就用拘律陀做名字。「于佛弟子,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当中他是神通第一,佛弟子里头有神通,他常常展现神通。可是释迦牟尼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不以神通做佛事。为什么?如果以神通做佛事,就会有冒充佛菩萨这个事情发生,妖魔鬼怪都有神通。佛以讲经教学,他们就没法子,佛以戒律讲经教学,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这是世间的正法,邪门外道他做不到。

《智度论》里有这么几句话,「如舍利弗于智慧中第一,目犍连神足第一」。神足,我们中国人一般讲,通灵、感应这一类的,在六种神通里面,神足通是最高的,他能飞行、他能变化。中国人看《西游记》,看孙悟空,孙悟空就示现的神通,不过他那个通很小,你看书上写的,他只有七十二变。七十二不应该是数字,如果是数字的话,那他的能力就非常有限,如果说表法那就讲得通,神通广大,真的是自在无碍。目犍连在佛弟子当中,有这个能力。「又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右边是智慧,左边是神通,智慧跟神通合起来就圆满,教化众生的能力真叫自在无碍了。「尊者神通甚广,例如举一城释种,上升梵天」。这桩事情,是琉璃王灭释迦族,世尊当然也是很悲痛,但是没有行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因果,过去造作不善的因,这一生一定要受这个果报,不能避免的。目犍连不知道,这个因一定是很久了,一般讲阿罗汉能知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这个事情肯定在五百世之前,阿罗汉的神通力量达不到。佛晓得,佛很清楚,佛劝导族人躲避。所以目犍连当时就救了五百人,放在他的钵里面,把这个钵送到大梵天,大梵天是初禅,放在那个地方避难,等这个事情过去。而释迦族呢?听释迦牟尼佛话的,逃出来一部分,这一部分就逃到西藏。因为尼泊尔在喜玛拉雅亚山的南面,越过山那边就是西藏,他们逃到西藏去之后,以后就再没回去,所以释迦族这一族的人还有一支在现在的后藏。这桩事情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目犍连救的这些人送到大梵天,释迦牟尼佛跟他讲:你去看看,看看那个钵里的人现在怎样?他一看,完全化成血水,没有一个活的。佛就告诉他,定业,佛都没有能力转。

这些示现也都是告诉我们,真学佛的人,我们在这个世间点点滴滴,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诸佛如来在示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决定正确。这个示现是什么?你杀别人,人家肯定要杀你,他怨恨没有解除,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释迦牟尼佛劝族人一定是劝他不要抵抗,不要再有怨恨,这个帐到此地就结了,以后不再敌对了,这是决定正确。几个人有这样的智慧,看到敌人来侵犯,不抵抗?只有佛法知道。战争必有因,哪有没有前因的战争?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知道过去造作的罪业,战争当中被杀了,不杀人,被人杀了你生天,你不堕三途;杀人的那个人他有罪,他将来堕三途。你看看他堕三途,把你送到天上。这个事情佛看得清楚,阿罗汉、菩萨他们看得清楚,逃不了,杀人要还命,欠债要还钱逃不了,欠债欢欢喜喜还他。还他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时候他跟你借钱,借去不还你了,可能是什么?前世你向他借钱,借了之后你不还他,他也同样的方式拿回去。怎么样?欢欢喜喜,不要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是欠他的,给他,不是欠他的,来世他要还给你了。那我们要不要?不要。为什么?如果要,你还得搞轮回,你不搞轮回,你们两个碰不到,这个结解不了。你愿不愿意再搞轮回?再不愿意搞轮回,现在到极乐世界作佛去,那就一笔勾消。是欠他的还给他,不是欠他的不要了,送给他,这个好!什么都不要计较,万缘放下,咱们极乐世界才去得了;只要有一桩,丝毫牵挂就不行。所以今天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无论什么人跟我们怎么样,叫我们的时候统统要接受,不要有一点意见,什么都好,什么都点头。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走西方成佛大道。点点事情还要跟人计较的话,一天十万声佛号也靠不住,到时候你去不了。最后一念还得跟人计较,那怎么行?学佛我们说有进步,什么叫进步?一切都不计较,什么都看得惯,什么都好这是进步,这是一个例子。

下面又说第二个例子,「外道移山,制之不动」。山能不能移?可以移山填海,现在用机械,从前真的用法术能做到。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意念如果真正是集中在一点,那个力量不可思议,在理论上讲境随心转。所以地球上有灾难,我们居住的这些人,一个人力量不够,集体意识力量就大了。多少人?能够有几十个人,能够有一百人,那个力量就非常可观。我们看到一个实际的例子,日本江本胜博士,琵琶湖一个海湾,大概有二十多年这个海湾很肮脏,气味很难闻。他找了一百多个人,就用这个方法祈祷,祈祷就是意念的集中,找一个老和尚领导大家,那个祈祷的文很简单,「湖水干净了,我爱你」,你看就这么一个简单一句话。让大家把念头统统放下,心里只想着这个念头,口里面只说这句话,湖水干净了,一百多人,「湖水干净了,我爱你」,一句接一句去讲,念头意念集中一个小时,做了一个小时。果然三天之后这个海湾的水真的干净,气味没有了,日本的媒体、电视都去报导。保持了半年,半年又恢复,又脏了。我告诉他,我说最好你两个月到那里去做一次祷告,这个海湾大概可以长年保持不会脏乱,不会有这些臭味。所以祷告管用!我们佛门里面这些经忏佛事,包括我们提倡的这个三时系念,都是属于这一类,但是这一类治标不治本。治本必须要把我们的意念转过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治本,治本才有能量化解地球上许多的灾难。治本需要教育,伦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可以做得到。目犍连能够用他的法术制之,让那个山不动,外道移山移不动,目犍连在镇压住。下面讲「及降服毒龙等等,难以具述」。他的神通事迹很多,龙口里面吐的毒气伤害人,他有能力降伏牠,这举出许许多多神通的例子。佛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弟子?在教化众生有些时候要用得上,佛自己不现神通,佛的神通比目犍连大多了,不现,让他去示现。让这一切大众,从佛弟子身上,了解自己本身具备的能量是没有限制的,那是自性的本能,自性的性德。

再看第三位,「尊者迦叶,迦叶姓也,此译为龟或饮光,名毕波罗,亦树名」,也是树的名字,「因父母祷于该树神而生,故用以为名」。这个人是代表宗门的传法人,佛的法,大别是两个支派,一个是宗门,一个是教下,迦叶传禅宗,阿难传教下。四十九年教学用这两种方法,上上根人,佛教他学禅;上中下根,佛教他学教,当时有这么两种根性。上上根人,我们今天讲是天才的学生,悟性特高,真的叫一闻千悟,这学生很好教,像大迦叶这一类的,这一闻千悟。上中下三根,就像我们现在学校读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你看佛一生讲经,大彻大悟的时候,第一部经讲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在定中讲的。我们世间人看不到,世间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就是现在讲的菩提树,树下打坐入定了,经上讲二七日,也有经上讲三七日,佛在树下入定。谁知道他在那里讲《华严经》?所以今天南传小乘,他不承认有大乘,他说大乘非佛说。他们认为大乘佛法谁造的?龙树菩萨,《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讲的,不是佛说的。

佛灭度后六百年,印度出现龙树,佛在经上有预言,有偈子有预言,这时候出现龙树这个人,初地菩萨。确实是聪明,三个月当中一切法就通达,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他三个月就学完了。于是傲慢心就起来,觉得在全印度,现在讲全世界,没有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于是大龙菩萨,大龙是等觉菩萨,就把他接到龙宫里面去。到龙宫里面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时候,二七日中在定中讲的。分量多少?「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他一看就傻了,那个傲慢习气马上就没有了,他学的东西太少了。为什么?定中里面,时间跟空间都没有了,所以一念可以展为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龙树菩萨参观,再看看中本《华严》,还不是人间能接受的,分量太大,再看下本,中本好比是精华篇,下本那就目录提要。他看到这个,这个行,十万偈四十品,他就把这一部传到人间来。人家很厉害,这一遍看下去之后,全部能记住,所以是由他转述的。当然他没有在原来经文上加一个字,他能够背诵,《华严经》是他传的。所以南传佛教不承认,说这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冒充释迦牟尼佛的名义在流通。

大小乘隔阂一千多年,都不服,大乘瞧不起小乘,小乘说大乘不如法,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讲六和敬这就不和,大小乘就不和,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你看看后世的子孙不和。实际上如果统统都学,问题就能解决了;不要画个界限,不肯学习,这就错了。如果都肯学习就能融通。南传小乘是比较执着,我是早年,好像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到吉隆坡,遇到一个小乘的法师,在南洋还很有名气,他跑来问我,他是责怪释迦牟尼佛,很不服气。我说:为什么?他说「佛说了,他没有度尽众生他不成佛,我现在还没成佛,他怎么先成佛了?」问我这么一个难题。我说「佛当时在世是度尽了众生,真的度尽了,你也被他度了。」他愣住了,「我怎么?」「你今天口口声声说佛,你阿赖耶识里有佛,你知不知道?佛度众生到这个世间来,不是讲得很清楚吗?度根熟的众生,你没熟。」好像种树一样,种一棵桃树,我提了篮子到树上去摘桃子,我摘什么?当然先熟的,熟的我先摘它,没熟的再过两天。我说「你还没熟,再过二、三世就熟了,你就被摘走,不是不度你,你没熟。为什么没熟?看你心浮气躁不服气,就晓得你没熟,熟了佛就来度你。」这都是真话,佛度众生确实如此,根熟的帮助你成佛,没成熟的帮助你成熟,没有善根的帮助你种善根,分好多层次。一次来了,都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真的一个不漏。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不相信佛的,排斥佛教的,你说佛有没有度他?统统得度了。为什么?他脑子里有个佛字,他口里能说得出佛,那就是得度,佛的种子种在他阿赖耶里头。毁谤佛、陷害佛,将来统统要得度,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

底下引《法华文句》说,《法华文句》是智者大师作的。「其先代学道」,这是讲迦叶尊者他的先人,他的祖先学道,「灵龟负仙图以应,从德命族,故云龟氏。」这是有这么一桩事情,所以祖宗把他们这一族称为迦叶,迦叶是梵语。「又云饮光,因于毘婆尸佛时」,这个时间早了,过去七佛里面的第一个。世尊在毘婆尸佛那个时候是菩萨,已经有相当成就。我们在佛经上读到的,菩萨在成佛之前,一定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这不是着相,相好是属于福报,成佛是智慧,智慧圆满,福报没有圆满不行,你度众生的时候有障碍。如果福报很圆满,人看人人喜欢你,愿意跟你接触,你就容易度他。如果一看你讨厌你,离你远远的,你就度不了他。所以相好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你看看这种示现,没有别的,示现教我们不能不修福,福慧圆满才叫佛。有慧没福不行,有福没慧也不行,一定要福慧圆满,表这个意思。

迦叶尊者在那个时候,在毘婆尸佛的时候「为冶金师」。这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做首饰的,现在开黄金首饰这一类。我们在香港马路上常常看到「周大福」,那是个卖首饰的,是做这些金银首饰的一个工业。他是做冶金师,「与一贫女,共以黄金庄严佛像」。这是用黄金庄严佛像,属于贴金,以金箔来贴金。「自尔以来,九十一劫,身如黄金,光色晃耀,掩蔽余色,故名饮光」。从那个以来,九十一劫他得的果报。你看你以黄金供养佛,这个供养佛是什么?是装饰佛像,在佛像上面贴金。现在在泰国就很流行,泰国的佛像,寺庙的供在外面,旁边有卖金箔的,有很多人去买,买了自己去贴,这个都有典故的。所以他得的果报身金色,得这个果报,金色的它有光,光色晃耀,这光很强,把其它的色都掩蔽,都盖住,所以叫饮光,饮就像吞,「光吞诸色,即饮光义」

迦叶在此地最重要的,是代表禅净不二。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面有一句话说,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修什么?这修的是无上深妙禅,释迦牟尼佛说的念佛是无上深妙禅。禅的终极目标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念佛的终极目标也是这个,只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会下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修行障缘太多,这障碍太多,我们上中下三根都没有办法,化解不了这些障难、障缘。到极乐世界那边没有障碍,那边天天跟着阿弥陀佛在一起,你所接触到的都是诸佛如来、诸上善人。这个上善我们知道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所接触到的全是这些人。怎么知道全是的?自己也是的,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虽然他烦恼没断,没断的时候阿弥陀佛智慧威神加持他,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就这个意思。这是难信之法!

下面还没介绍完,「尊者,头陀行第一」,这个意思很重要。「头陀者,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抖擞」,或者叫做「淘汰」,抖擞是什么?我们身上有灰尘的时候,抖一抖灰尘就抖掉,所以也是有淘汰的意思。「以十二行淘汰尘劳烦恼」,他这个十二行是苦行,实在讲大迦叶尊者出生是富贵人家,在社会上很高的地位,是豪富人家子弟他来修苦行,来代表苦行。也就是佛在灭度的时候,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迦叶尊者是好榜样。十二行者,这个地方说他这十二行,第一个「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寂静处」,这个阿翻作无,兰若是个清净的地方,就是没有吵闹的地方,不会有外面环境干扰这个叫兰若。在古时候大概噪音最大的,因为佛所活动地方都是在城外,他不在都市,都是在山林河边,这些地方都是佛常常游化之处。所以在农村里面,农业社会养牲口,牛叫的声音最大,他以这个为标准。他们所住的地方,农村里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这就很安静,以这个为标准,这住兰若。第二「常行乞食」,这是他们生活的方式,每天到外面乞食。第三「次第乞」,这平等的乞法,这一家布施供养你的这些饭,不一定它是一钵,有人只供养一点点,像一调羹供养这点,那你决定不够,到第二家去乞,第二家还不够,到第三家,佛允许你托七家。七家不够,不可以到第八家,到第八家你就有贪心。如果说一家、两家你够了,你就不能到第三家。这是乞食的规矩,要守这个规矩,次第乞是平等。

第四「日中一食」,每天到外面乞食只有一次,托钵。第五「节量食」,所以佛法真正是平等法,佛法乞食,这托了一钵饭,是不是托来就吃?一面走一面吃那就很不雅观,那人家就确实是轻视你。托,托完之后回到僧团,譬如在树林下面就统统集合在一起,把饭混合在一块,然后自己需要多少拿多少,节量食。所以真的,中国古人讲「一钵千家饭」,那不是假的。你看看僧团里头常住,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释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六人,统统出去托钵,真的是千家饭,回来的时候会合在一起,利和同均。你托的这钵饭不错,这个托得差一点,你看会合在一块,做到利和同均,六和敬的僧团。第六「过中不饮浆」,这个不能用午时,他这个午时不适当。过中是日中,要是午时,在我们中国十一点到一点都是午时。而且每天日中的时间都不一样,要差几分钟,差三分钟还是四分钟,每天都有差距。在从前用日晷来量太阳的影子,看什么时候日中。现在呢?现在天文台有发行的日历,天文日历,每天都记载得很清楚,今天日中是几点几分几秒。过中不饮浆,可以饮水,不饮浆,浆是什么?有沉淀的,像牛奶,我们中国人讲豆浆,这一类东西有沉淀的。糖水可以,糖水不沉淀,蜂蜜跟水调起来它不沉淀,这个可以。过中一切会沉淀东西都不吃。

第七「着粪扫衣」,粪扫衣是什么?人家衣服穿破了不要了,丢弃掉,你把它捡起来,捡起来它一定还有可以用的,把它拆开,破的、不能用的剪掉不要它,可以用的把它留起来,将来留的有那么大的分量,再把它一块块缝起来,这就现在的袈裟。小块的,你看缝二十五条衣,大块的缝七条衣、五条衣。所以衣缝起来之后要去染色,不染色就很难看,它质料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染一染就相同就行了,染成咖啡色的叫染色衣。第八「但三衣」,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它没有四季,它只有一季,所以三衣就够了。晚上在树下打坐,这个三衣可以做被子盖保暖,白天出去托钵的时候,托钵这是重要的一门功课,所以要穿礼服,三衣都要穿在身上。平常在团体里面,听经搭七条衣就可以了,工作的时候五条衣就够了,一件五条衣就够了,所以五条衣叫工作衣、工作服。第九「冢间坐」,冢是坟墓,到什么地方去坐禅?到坟墓旁边,让你常常想到死,可以帮助你放下万缘,放下贪瞋痴慢,他选择这些地方坐。第十「树下宿」,晚上休息的时候在树下。第十一「露地坐」,在地面上坐。第十二「但坐不卧」,这是佛门里面所讲的不倒单,休息的时候是坐,打坐,没有躺下来睡觉的。

「以斯苦行,扫除尘累,澄净身心。迦叶年老,不舍头陀。佛悯其衰,劝命休息。迦叶头陀如故」。到年老的时候,佛劝他不必修这样的苦行,可是迦叶依然不改,一生修苦行给同学们做好榜样,大家看到他都会提起精神,认真努力去修行。「佛乃深赞云: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故云头陀第一」。所以佛的遗教,教导后世的弟子,佛只说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放在第一,为什么?没有戒,佛法就灭掉。诸位要知道,佛法灭掉不是说寺庙没有、佛经没有了,不是的。寺庙会更富丽堂皇,观光旅游,那个在;经典也在,经典被世间学校里当作学术去研究去了,美其名曰佛学,你看看变成佛学了,这个东西在。什么没有?持戒的人没有了,苦行的人没有了,佛法就灭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什么叫正法久住?人人持戒,人人不怕苦,愿意修苦行,就是生活上愿意苦一点,好,为什么?让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如果说是这个生活过得很富裕,过得很好,你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阿弥陀佛招手请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跟他说我这里还不错,恐怕不亚于极乐世界,你会这样想,你不想去了。所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大迦叶尊者这都是古佛再来的,给我们做榜样。为什么我们的烦恼这么难断?很多同修跟我谈起来很感慨,很想断为什么断不了?你不能吃苦断不了,你不能持戒你就断不了,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从前那些人,他都能做到,我们现在为什么做不到?现在人学科学讲求营养,饮食讲求色香味。这是什么?天天在增长烦恼,你怎么能断烦恼?你是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你冷静去思惟就知道,我们今天修行的障碍在哪里?自己制造的,没有别人障碍自己。真正佛法要兴旺,不遵守佛陀的教诫,没法子成就。所以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还提倡乞食,我过去讲《金刚经》参考他的《讲义》。现在乞食能不能托到?能,但是次第乞可能托不到。你在香港走七家恐怕没有人供养你,如果你走一条街也许会碰到一个,香港学佛的人不少。真学佛,会有龙天善神、佛菩萨保佑,你会碰到善心人来供养你。总得要形成一种风气才行,那省事多了。可是我们居住的地区是温带地区,不是热带,三衣就不够。所以佛法传到中国,中国这个三衣就完全做为礼服了。中国人还是穿自己的衣服,我们穿这个长袖子这种海青,这是汉朝的,佛教是汉朝时候传过来的,依旧保持汉朝的服装,这个很好,这个宽袍大袖子是我们的礼服。平常我们穿的长褂是明朝服装,工作比较方便,汉朝这个海青就做为礼服。在佛事也就是在学习,在礼节方面我们披这个衣,这个衣是二十五条衣,是大礼服;七条衣是常礼服,平常的。这是大礼服,讲经上课的时候这是大礼,这穿大礼服,拜佛的时候这是大礼。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吃饭,七条衣就可以,接待宾客一般的七条衣就可以,这是礼服它有分等级的。五条衣是工作服,在中国已经不适用了,只是留着做纪念,不适用了。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它并不呆板。像迦叶尊者为我们示现的这十二种头陀行,有些我们可以做到,有些就不必,是活的,都不是死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用意之所在,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法?真的扫除尘累,澄净身心,这个方法很有效果。

下面这一段,「尤应深省者」,尤其应该我们深深去反省。「大迦叶尊者,即传佛心印之禅宗初祖」,这个公案、典故出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第三卷,拈华微笑就出在这个经上。「梵王至灵山」,大梵天王,灵山就是耆阇崛山,就是王舍城耆阇崛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这是用花供佛,供养佛。「舍身为座」,大梵天王也是来表法的,若不是古佛再来,至少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来表演。舍身为座,你看国王对佛多恭敬,他请佛坐在他身上。「请佛为众生说法」,大梵天王不是普通人。「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世尊也满他的愿就坐一下,不能坐太久,坐太久就不近人情,大梵天王。所以这些都有人情东西在里面,所以他的时间愈短愈好。请说法,他拈花,这个花什么?就是大梵天王供养的那朵花,拈华示众,比一比给大家看看。「人天百万」,人不多,天神多,跟着大梵天王来的。「悉皆罔措」,大家都不知道佛拿这个花的意思,都不知道。「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只有迦叶尊者微微的笑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就把这个花给迦叶,这是禅宗里头第一个公案,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明白了,他开悟了,在世尊这一个动作当中,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来传释迦牟尼佛的衣钵,最初释迦牟尼佛传迦叶不是衣钵,是大梵天王供养的这一朵花,这就是拈花微笑的公案。

底下说了,「此即世传之拈花公案。世尊传心于迦叶,为禅宗初祖,迦叶再传于阿难」,阿难是二祖。「今上首中,标举大迦叶,正表禅净不二之深意」。你看他表法的意思,佛教传到中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佛有预言,说一千年之后这个法会传到东方震旦国,震旦就是中国。在佛的法运,佛说过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法,戒律成就,能持戒的人他就能证果;像法,持戒就不行了,人的根器没有从前那么好,得修禅定,所以像法时期这一千年禅定成就;末法一万年,净土成就。这个话佛在《大集经》里面讲的。佛法传到中国刚刚好是佛灭度后一千年,就是像法开始,像法禅成就,所以禅宗在中国兴旺了,真的一千年。中国的禅宗超过印度太多了,因此修禅的人多,仰慕禅的人多,禅风很盛。也有在禅宗里面一知半解的人,那更多了,这些人贡高我慢,不但瞧不起净土,连教下也不在眼目当中,这都是产生误会,可是在社会上造成负面的影响。要怎样把这样殊胜的法门提起来真正利益众生?所以祖师大德善巧方便,你看多少像永明延寿都是这样,他先参禅,在禅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修净土。这个示现用意何在?知道学禅有很多人不能成就,你再回来修净土能往生,肯定成就。所以才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个话是劝学禅的人的,不是修净土的,修净土再要去搞禅,那你就是错了。看到修禅的不能成就,劝他他不能接受,不肯听,所以说你有禅再加上净土就更好,这样子善巧方便引导他,接引他,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修净土的人,你已经修净土你可别走弯路,你要再去学禅就错了,密意在此地,一定要懂得。不是那些古来祖师大德来找麻烦,叫你要去学两个法门。咱一门深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要晓得祖师那个话是对谁讲的,不是对我们讲的。千万不要说,教别人东西,我们拿过来用,错了,我们不适合。所谓是禅净不二,真正明了了,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真的,释迦牟尼佛讲的无上甚深微妙禅,这一句阿弥陀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