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戒 十 善

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

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
[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今世舍弃贪爱欲乐的恶行,而努力修善积福,以求后世得到生天的安乐,这种行为是外道的颠倒修法,实不应理。因为今生五欲境既然是舍弃对象,那自己为什么还要贪求来世的欲乐呢?虽然在内道中有人天乘修法,修持五戒十善,但这并非是求后世欲乐,而是为了有机会修法解脱轮回,先求得人天善趣闲暇的基础。”


十善是社会的良药

在佛经中提到的转轮圣王,就是用十善来引导众生的。

在【《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中说:“转轮圣王,虽未断惑,未出三界。然以福德之力,治四天下。又以十善化育群生。为世之所尊敬。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佛陀涅槃后采用的荼毗(火化)方式,就是采用了转轮圣王的荼毗方式。(人间凡火不能点燃圣躯,是如来自己从胸中发出三昧真火荼毗的)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告阿难。转轮圣王命终之后。经停七日乃入铁棺。既入棺已即以微妙香油注满棺中。闭棺令密。复经七日。从棺中出以诸香水灌洗沐浴。既灌洗已烧众名香而以供养。以兜罗绵遍体儭身。然后即以无价上妙白[叠*毛]千张。次第相重遍缠王身。既已缠讫以众香油满铁棺中。圣王之身尔乃入棺。密闭棺已。载以香木七宝车上。其车四面垂诸璎珞。一切宝绞庄严其车。无数花幡七宝幢盖。一切妙香一切天乐围绕供养。尔乃纯以众妙香木表里文饰。微妙香油荼毗转轮圣王之身。荼毗已讫收取舍利。于都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塔开四门安置舍利。一切世间所共瞻仰。

阿难。其转轮王以少福德绍此王位。未脱诸有具足五欲。妻妾婇女恶见三毒。一切烦恼诸结使等未断一毫。命终之后世间犹乃如是法则。起塔供养一切瞻仰。阿难。何况如来已于无量无边无数阿僧祇劫。永舍五欲妻妾婇女。于世间法已作霜雹。难勤能勤。难行能行。一切菩萨出世苦行勤苦修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行之道甚深微妙清净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六波罗蜜。无不具足。修习如来十力大悲四无所畏。三解脱门十八大空。六通五眼。三十七品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诸佛寿命。一切净佛国土。一切成就众生。一切难行苦行。一切摄善法戒。一切摄众生戒。一切摄律仪戒。一切功德。一切智慧。一切庄严。一切大愿。一切方便。如是等不可思议福德智慧。皆已成就无不具足。断除一切不善。断除一切烦恼。断除一切烦恼余习。通达四谛十二因缘。于菩提树降伏四魔成就种智。如是妙法悉修习已。尔乃一切诸佛唱言。善哉善哉。同以法性智水灌法身顶。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我今号天人师。十力种觉。至极世尊。天上人间无与等者。等视众生如罗睺罗。故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怜愍世间化缘周毕。为众生故。今入涅槃。随世间法。如转轮王。为令众生普得供养。”

生死书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见后世 无恶不造"。挽救社会风气,需要有来生后世、三世轮回、因果不虚、十善人规的教育,如果缺少轮回、因果、十善的理念支撑,仅仅一世的国学教育起到的作用有限。打比喻来说,十善如同宪法,其余的衍生法则如同法律法规;十善如同圆周率3.141592,非常精确,而其他的衍生法则如同3.2,3.1,不能被称作诀窍。建立在因果轮回基础上的十善是画龙点睛般的社会良药。提倡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人们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就会更好。孔子曾经说过:"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隋炀帝的诏书改说为:"君民建国 教学为先"。虽然次序颠倒了一下,但是含义大不相同。建国君民,有国君统治人民的意味;君民建国,乃是国君和公民共同建设国家的意思。隋炀帝当年心归佛法(智者尊隋炀帝为天台宗总持,隋炀帝封智者为国师)而儒释道并弘。世间一切善法,皆是如来正法之余。当今时代,更应该从佛道中汲取生命的真谛,如果能将十善的人天大道写入宪法并大力宣扬,乃是众生之幸。相关链接:虽有善法皆是如来正法之余


儒释道三而一,一而三

生死书 回到顶部